成语的梳理和探究(生)

合集下载

必修二课本梳理探究成语释义 (2)

必修二课本梳理探究成语释义 (2)

夸父逐日夸父:古传说中的人名。

夸父拚命追赶太阳。

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

出处《列子·汤问》精卫填海精卫:古代神话中的鸟名。

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

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

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出处◎《山海经·北山经》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出处◎《吕氏春秋·察今》狐假虎威假:借。

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

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出处◎《战国策·楚策一》负荆请罪负:背着;荆:荆条。

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老骥伏枥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

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出处◎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诗青出于蓝青:靛青;蓝:蓼蓝之类可作染料的草。

青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更深。

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出处◎《荀子·劝学》功德无量功德:功业和德行;无量:无法计算。

旧时指功劳恩德非常大。

现多用来称赞做了好事。

原为佛教语。

火中取栗出自法国作家拉·封登的寓言。

说是炉中烤着栗子。

猴子叫猫去偷,猫不但没有吃到栗子,反而把脚上的毛烧掉了。

比喻被人利用,担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有捞到任何好处。

人定胜天人定:指人谋。

指人力能够战胜自然。

脚踏实地脚踏在坚实的土地上。

比喻做事踏实,认真。

情投意合投:相合。

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来三番五次番:遍数。

一再,多次。

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

大显身手显:表露,表现;身手:指本领。

充分显示出本领和才能。

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

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

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一盘散沙比喻力量分散,没有组织起来。

轻于鸿毛鸿毛:大雁的毛。

比大雁的毛还轻。

常用成语分类梳理

常用成语分类梳理

1. 字画类:尺幅万里:形容图画篇幅虽小,可是概括力极强,寓意很深。

挥洒自如:写文章、写字或绘画得心应手。

惊蛇入草:形容书法活泼有力。

力透纸背: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

也常用来形容诗文等作品运力巧妙,内涵深刻。

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

信手涂鸦:形容字写得很潦草,也常用作自谦之词。

咫尺万里:形容画幅虽小,意境深远。

后也指诗文的含意深远。

2. 技艺类:出神入化:形容文学艺术或技艺高超达到了绝妙的境界,还形容超脱了神通达到了自由国度的境界。

得心应手:心手相应,运用自如,多形容技艺纯熟。

雕虫小技:比喻微小的技能,也用来谦称自己写的诗作或文章。

鬼斧神工:意思是像是鬼神制作出来的。

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烘云托月:原指一种画月亮的传统手法,后比喻从侧面加以点染以烘托所描绘的事物。

炉火纯青:认为炼到炉里发出纯青色的火焰就算成功了,后用来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

目无全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

形容人技艺高超,得心应手,已到达非常纯熟的地步。

巧夺天工:专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游刃有余:刀刃运转于骨节空隙中,有回旋的余地。

比喻技术熟练,经验丰富,解决问题丝毫不费力。

运斤成风:比喻技术极为熟练高超。

3. 教育方式类:春风风人:指像春天的风一样温暖人。

春风化雨:指适宜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

东风化雨:即春风化雨,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

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耳提面命:对着耳朵告诉,表示教诲的殷勤恳切。

多指(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恳切地教导。

诲人不倦:指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得到健康成长。

上行下效: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或下辈的人就学着怎样做。

身体力行:一般多用来表示努力实践,亲身体验。

夏雨雨人:有如夏天的雨落在人身上,比喻及时给人帮助和教育。

《梳理探究 成语:中华文化的缩微景观》教学举隅

《梳理探究 成语:中华文化的缩微景观》教学举隅

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 又使学生学会梳理探究时应 注意观察语言、 文学和 中外文化 的现 象, 学习从 习以为常的事 实和过程 中发现问题 , 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 问题 的敏感性 。 关键 词 : 梳 理探 究 ; 成 语教 学 ; 文化 寻根
中图分 类 号 : G 6 3 0 文献 标 志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3 ) 1 5 — 0 0 3 6 — 0 3

见 日光 , 每至 日出 , 群犬吠之” ( 柳宗元《 答韦 中立论师道 书》 ) 这样的现象 , 为蜀地所独有 。下列成语也是汉民族语 言所独有的: 合浦珠还 、 泾 胃 分明、 中流砥柱 、 吴牛喘月 、 黔 驴技穷 、 得 陇望蜀 、 终南捷径 、 庐 山真面 、 逼上梁山 , 等等 , 对没有汉文化修养的民族是无法理解的。 在汉语里 , 存在着很 多同竹相关 的成语 , 例如胸有成 竹、 势如破竹 、 罄竹难 书、 雨后春 笋、 立竿见影 、 管窥蠡测 、 梦笔生花 、 箭在弦上 、 节外生枝 、 筚路蓝缕 、 滥竽充数 、 寄人 篱下 、 功亏一篑 , 等等。 在其他一些民族语言里 , 是罕有类似现象 的。何 以如 此呢? 就在于 中国盛产竹子 , 不仅是南方 , 秦汉时的北方 由 于气候 比现在温暖 , 黄河以北 的地区也还产竹 。这样汉人 占有重要地位 , 社会需要高素质的育种专业人才 。蔬菜育
知, 不 会有 新 的所 得 , 活动 的深 层 意义 就难 以显 现 。
定的民族语言 , 依存于一定的民族社会 ; 一定的民 族社会, 是同该民族所在的特定的 自然环境相联系的。这

样, 在一定的民族语言里 , 有些成语 的产生 , 也就带上 了该 民族 自然环境所独有的山川 、 交通 、 气候 、 物产等方面的特

浅谈“梳理与探究”教学

浅谈“梳理与探究”教学

龙源期刊网 浅谈“梳理与探究”教学作者:夏梅来源:《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12年第09期什么是梳理与探究?梳理是指学生对多年接触和积累的零散知识进行系统整理;而探究则指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拓展的能力、发现的能力。

对高中生来说,以前所学的知识大都是无序零散的,很少有整体感、系统性,而“梳理与探究”让我们有了一个回顾的机会,一个反刍的过程,它使初高中的学习有了一个延续,也让课本、课堂、学校内外的知识有了一个很好的沟通。

在实际教学中,首先教师要有意识地由“教”到“导”进行转化,既不包办代替,也不放手不管,做好组织者和引导者。

比如在关于“奇妙的对联”的梳理中,我从郭沫若偷桃被老师罚对对子和东坡与佛印互相出对子戏谑对方的故事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联系生活中写春联的习俗讲述对联的来历,开拓学生的思维;然后让学生自由组合收集自己喜欢的对联,用一节课展示学生的成果(在黑板上展示或打印成小集子),并辅之以对联的知识;接着让学生四人一组完成老师布置的题目(老师给例子学生模仿完成),比如一字对,墨——泉;两字对,虎啸——龙吟;三字对,水底月——镜中花,循序渐进;最后学写对子,评出最佳给予奖励。

例如,以必修一所学内容为题,我出上联:“烛之武巧言利舌退秦军”,学生们对出了“荆武士赤手空拳刺嬴政”,“刘沛公单人独骑回军营”等较好的下联。

学生参与热情很高,完成了对联知识的归纳整理,还掌握了写作对联的方法。

同学间的交流还让大家积累了不少好的对联。

在这个快乐的过程中,既有知识的增长,也有素质的培养,学生受益匪浅。

除了老师的改变,学生也要养成合作探究、倾听和交流的习惯,要让学生成为教学的践行者、实施者。

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事先布置,让学生有相对充足的时间组合、分工协作。

例如,必修二的“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的梳理探究,我提前一个星期布置任务,理出提纲让学生收集资料,然后用一节课的时间完成小组整理工作(每组打印或者手抄一份收集的成语),最后我用两张考卷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一节课的时间完成,以积累的成语数量多少决定胜负。

常考成语梳理及分析)

常考成语梳理及分析)
像鹅毛一样的雪花。形容雪下得 大而猛。
颜色类成语
五颜六色
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引申为各色各样 。
一碧千里
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也比喻事物丰富 多彩。
万紫千红
一眼望去全部都是绿色,形容在一个十分广 阔的范围内全是绿色。
青黄不接
旧粮已经吃完,新粮尚未接上。也比喻人才 或物力前后接不上。
03
成语意思解析与示例
THANKS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2
常考成语分类梳理
动物类成语
01
02
03
04
狐假虎威
比喻依仗别人的威势欺压人。
鸦雀无声
形容非常静,人们默不作声。
井底之蛙
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惊弓之鸟
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 静就非常害怕。
植物类成语
胸有成竹
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 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
已经拿定主意。
绿树成荫
形容树木枝叶茂密,遮蔽了阳 光。
桃红柳绿
形容花木繁茂、色彩鲜艳的春 景。
桂子兰孙
对人子孙的美称。
天气类成语
风雨交加
又是刮风,又是下雨。比喻几种 灾难同时袭来。
云雾缭绕
一般指云和雾把山遮住,并一圈 圈向上飘起,多比喻事物上有遮 蔽或障碍的东西,让人看不清本 质。
01
02
风和日丽
和风习习,阳光灿烂。形容晴朗 暖和的天气。
03
04
鹅毛大雪
避免生僻成语
尽量使用常见、易懂的成语,避免使用过于生僻或晦涩难懂的成语, 以免造成读者阅读上的困扰。
注意语境和场合
不同的语境和场合需要使用不同的成语,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成语进行 表达,避免使用不恰当或不得体的成语。

2024“微言大义”——跟随成语学习中国文化_教学设计

2024“微言大义”——跟随成语学习中国文化_教学设计

“微言大义”——跟随成语学习中国文化教学设计类别、特点及保留的古代汉语词汇、语法的特征进行考察,尤其要对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信息进行探究,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的来源,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接下来我们就走进成语世界,共同探究成语的文化魅力。

环节一:追根溯源要想了解成语的意义,首先得弄清楚成语的起源,我们先看看成语的来源有哪些。

活动任务一:请同学们从积累的成语中,考察其出处,总结成语的来源,然后和全班同学交流分享。

学生活动举例1、神话传说:夸父逐日(《山海经·海外北经》),后羿射日,女娲补天(《淮南子·览冥训》),精卫填海(《山海经·北山经》)等表达了古人认识自然、支配自然甚至改造自然的要求,反映出古人敢于与自然争斗、无私忘我、奋斗不息的精神。

2、寓言故事:狐假虎威(《战国策·楚策一》),刻舟求剑(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守株待兔(《韩非子·五蠹》),朝三暮四(《庄子·齐物论》等通过小寓言故事表达对社会现象或某些行为的反思。

这不仅具有文学的价值,而且具有丰厚的思想内容,中国人许多卓越的见识往往蕴藏在寓言之中,可以说不了解中国的寓言,就不能完整地认识中国文学,也不能完整地认识中国人的思想精华。

可以说每一个故事都向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从这里能够瞭望到一个新鲜的天地。

那里不仅趣味无穷,还可以领悟无数的世理。

3、历史典故:闻鸡起舞,破釜沉舟,负荆请罪,纸上谈兵,三顾茅庐等通过历史故事,祖逖闻鸡起舞,项羽带兵救赵时义无反顾,廉颇负荆请罪,赵括纸上谈兵,诸葛亮三顾茅庐,表现历史人物精神或者做事态度。

4、文人作品:文质彬彬,升堂入室,不耻下问,任重道远,杯水车薪,不言而喻,出类拔萃,越俎代庖,薪尽火传,白驹过隙,逃之夭夭,锦上添花,中流砥柱,举一反三,门庭若市,世外桃源,青出于蓝,锲而不舍,沧海一粟等5、外来文化:想入非非,心花怒放,火中取栗,物竞天择等6、新生成语:白手起家,分秒必争,变废为宝等7、人民群众创造的:大海捞针、另起炉灶、三三两两、大刀阔斧等古代经典著作是汉语成语的重要来源,越是有名的著作,产生的成语就越多,根据《成语探源词典》统计,出自《诗经》的成语有177条,出自《论语》的成语有173条,出自《孟子》的成语有136条,出自“春秋三传”的成语有255条,出自《庄子》的有161条,出自《史记》的有265条,出自《汉书》的有158条,出自唐诗的有310条,出自宋代诗词的有140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蕴含在这些成语当中。

语文四上 梳理与探究

语文四上 梳理与探究

语文四上梳理与探究
语文四年级上册的“梳理与探究”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字词梳理:学生需要掌握本学期学过的生字和词语,理解它们的含义和用法,能够正确地读写和运用。

2.语法梳理:学生需要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如词性、句子成分、常见句型等,能够辨析常见的语法错误,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3.阅读梳理:学生需要掌握各种阅读技巧,如略读、精读、默读等,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结构和语言特点,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

4.写作梳理: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如审题、构思、选材等,能够写出生动有趣、条理清晰的文章,提高写作水平。

5.文化梳理:学生需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基本知识,如传统节日、民间故事、历史人物等,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在“梳理与探究”部分,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活动,如课堂讲解、小组讨论、个人总结等,让学生自主梳理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

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湘语文 必修二 梳理探究·成语

湘语文 必修二 梳理探究·成语

成语运用中注意的问题。
6.弄清成语的字面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字面义是成语的基础,引申义和比喻义都 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有的成语可以望文生 义,如“力不从心”“事与愿违”。有的成语 意思不止于字面意义,还应深入一步。如“粗 茶淡饭”,字面义是“简单的、不讲究的饮 食”。但仅这样理解还很不够,它还有“指简 朴、清苦的生活”。“叶公好龙”仅仅解释字 面意义是不行的,它比喻有的人口头说爱好, 其实并非真爱好。
练习例举。
1.下面的成语是初中语文课本上的,请在空格 处填写正确的汉字。
忍 不禁 明察
心神
来顺受
重 远 见 思齐
谈笑
开笑
枯 烂 白 过隙 然而止 参 不齐
叱咤
Hale Waihona Puke 浑身 数 语无 次来迟
石 天 面面相 循 蹈 声 迹 在 难逃 抑扬
惟 惟肖 制造
马革 尸 正襟 莫 一是 一视同
凌人 苦心 诣
练习例举。 2.用十二属相填写成语
成语与科学: 斗转星移 日上三竿 百炼成钢 半斤八两 刀耕火种 钻木取火 水滴石穿 病入膏肓 成语与法律: 法不阿贵 令行禁止 疏而不漏 铁面无私 格杀勿论 屈打成招 执法如山 有案可稽
月满则亏 锱铢必较 风云莫测 沧海桑田
明镜高悬 赏罚严明 以身试法 杀一儆百
炉火纯青 雷霆万钧
法网恢恢 绳之以法
成语与文学: 春秋笔法 点铁成金 元轻白俗 红豆相思 人面桃花 旗亭画壁 郊寒岛瘦 江郎才尽 成语与艺术: 曲高和寡 高山流水 煮鹤焚琴 长袖善舞 粉墨登场 梨园弟子 双管齐下 力透纸背
韩海苏潮 红叶题诗 七步之才 洛阳纸贵
余音绕梁 手舞足蹈 画龙点睛 颜筋柳骨
行云流水 梅妻鹤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的梳理和探究
一、关于“成语”。

二、关于“梳理探究”——研究性学习。

梳理——确立研究方向,解决途径;探究——深入具体实施,形成材料。

三、简介:1.来源——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文学作品、外来文化
2.特点——约定成俗、相对固定
3.结构——短语结构、有的不可分析
四、分类: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为人处世、文学艺术、科学教育、兵器战争……
五、高考:读音、写法、用法(意义),例子——
读音:解甲归田(jiè)(06)涤纶/羽扇纶巾(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桂冠/弹冠相庆(07) 不屈不挠/饶有情趣(09) 敷衍塞(sè)责(12)
字形:雍荣华贵、旁征博引、平心而论(06) 风靡一时、各行其是、门可落雀(07) 生灵涂炭(08重庆) 拾人牙慧、纷至踏来、黔驴计穷(09)
急风劲草、寸草春辉(10)墨守成规、鸠占雀巢、以逸代劳(11)
磬竹难书、原型必露、两全其美(12)
词义:熟视无睹、应运而生、栩栩如生、扑朔迷离(06)
摩肩接踵、鲜为人知、僧多粥少、不言而喻(07)
轻描淡写、焕然冰释、喜闻乐见、另起炉灶(08)
小试牛刀、失之交臂(09)
纸上谈兵(10)
悲天悯人、巧夺天工(11)
如期而至、交相辉映(12)
六、成语读音:
乳臭.(xiù,气味)未干久假(读jiǎ,借)不归鲍.鱼之肆当头棒喝.度.德量力
飞来横.祸封妻荫.子刚愎.自用各奔.前程浑身解数
..(武术套路)引吭.高歌经纶.(整理丝织品)济世夸父.(fǔ)逐日强.(qiǎng)词夺理令人发.指
令人咋.舌(咋读zé,吃惊害怕地咬着舌头)泥.(nì,拘泥)古不化一丘之貉(hé)
否.(pǐ)极泰来心宽体胖.(pán,安泰舒适)
七、成语写法:
好高骛.远趋之若鹜.秉.公执法公私兼.顾精神焕.发精力涣.散涣.然冰释
百战不殆.殒.身不恤殚.精竭虑饿殍.遍野惊惶
..失措
..失措张皇
..失措仓皇
卑躬.屈膝病入膏肓
..厕.身其间察言.观色和颜.悦色始作俑.者拭.目以待
分道扬镳.奋袂.攘襟扶正祛邪若即.若离迫不及.待滥竽
..充数明枪暗箭.恃.才傲物水泄.不通倾泻.而出湮.没无闻扺.掌而谈走投.无路融会.贯通披星戴.月绵.里藏针人才辈.出
八、连绵词(注意音、形、义):
风光旖旎
..陈词老态龙钟
..慷慨
..
..光怪陆离
..孤苦伶仃
..风流倜傥
..鬼蜮伎俩
琳珑
..(kǒngzǒng)瘦骨嶙峋
..
..(mǐngdǐng)大醉戎马倥偬
..醍醐
..灌顶酩酊
../剔透
睡眼惺忪
..法外小巧玲珑
..尽致
..逍遥
..淋漓
..五彩缤纷
..无病呻吟
..汪洋
../恣肆
虚无缥缈
..不决峥嵘
..岁月
..(wēiyí,随顺应付)煊赫
..虚与委蛇
..(xuānhè)一时犹豫
九、文言文:
(一)、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哀毁骨.立北.面称臣抱头鼠.窜遍体鳞.伤壁.立千仞冰.清玉.洁蚕.食鲸.吞
风.餐露.宿车.载斗.量晨昏
..颠倒刀.耕火.种斗.折蛇.行蝇.营狗.苟管.窥蠡.测锦.衣玉.食鳞.次栉.比群情鼎.沸土.崩瓦.解言.传身.教颐.指气.使
2.名词作形容词:车水.马龙.唇枪.舌剑.
3.名词作动词:额.手称庆衣冠
..登场华.而不实.密云不雨.先礼.后兵.
..禽兽粉墨
袖.手旁观一鼓.作气
4.形容词作名词:锄强.扶弱.开诚.布公.删繁.就简.标新.立异.避实.就虚.被坚.执锐.藏污.纳垢.
超凡.脱俗.弃恶.从善.寡.不敌众.扶危.济困.举重.若轻.弄巧.成拙.群贤.毕至
体贴入微.吐故.纳新.激浊.扬清.化险.为夷.
5.形容词作动词:独善.其身
6.动词作名词:高谈.阔论.舍生.忘死.无坚.(坚固的东西)不摧
7.数词做名词:杀一.儆百.挂一.漏万.闻一.知十.
8.使动用法:二三
..其德祸.国殃.民矫.(使曲变直)揉.(使直变曲)造作(制造)惊.世骇.俗
清.心寡.欲自圆.其说
9.意动用法:党同伐异幕天席地不耻下问师心自用经天纬地
10.全是活用:好高骛远厚古薄今宵衣旰食
(二)、通假字:
厝.(通“措”)火积薪纨(白色细绢)绔.(通“裤”)子弟图穷匕见.匪.夷所思
焚林而田.高屋建.瓴沽.名钓誉明火执仗.(通“杖”,武器)被.坚执锐受益匪.浅(三)、关键实词:
不负.(辜负)众望不孚.(令人信服)众望风.(雌雄相诱相逐)马牛不相及破釜.沉舟前倨.(jù,傲慢)后恭轻歌曼.(柔美)舞金榜题.(写)名君子固.(坚守,安守)穷
苦心孤诣.(到)脍炙
..人口礼尚.(崇尚,注重)往来落英.(花)缤纷美轮.(高大)美奂.(众多)奇货可居.(储存,囤积)色厉.(严厉)内荏.(怯弱)盛气凌.(侵犯,欺凌)人要言不烦.(烦琐)铤.(快走的样子)而走险同仇敌忾.(愤恨)同室操戈.(武器)万马齐喑.(缄默,不做声)
言简意赅.相形见绌.(不足)笑容可掬.(捧起来)行.(做事)成于思残羹.冷炙.运斤.成风
亡羊补牢.登峰造.极防微.杜渐.风雨如晦.一蹴.(举足)而就一匡.(纠正)天下一语破的.毫厘不爽.荒诞不稽.毁家纾.难赍.(怀着)志而没掎.(牵住,拉住)角之势
刎.颈之交拾人牙慧(慧,聪明。

牙慧,口头上的漂亮言辞)计日程.(估计)功坚忍不拔.(改变)硕大无朋.(伦比,同类)坦荡如砥.(细腻的磨刀石)以身作则.倚.老卖老溢.于言表引颈受戮.饮鸩.止渴自暴.自弃别出心裁.
(四)、一词多义:
先声夺.(压倒,胜过)人——巧夺.(胜过)天工师.出无名——师.道尊严
不可名.(说出)状——不名.(占有)一钱不矜.不伐.——自矜功伐.
不教而诛.——口诛.笔伐洞.若观火——洞.天福地方兴未艾.——自怨自艾.
不辞.劳苦—不辞.而别——外交辞.令和衷.(内心)共济——莫衷.(折中,裁断)一是
经.天纬地——荒诞不经.——离经.叛道——经纶.(整理丝织品)济世——漫不经.心——天经.地义
倾.(尽,全)巢而出——倾.城倾.国(使……倾心)——倾.(倾斜)盖如故——权倾(压倒)天下
痛(创痛,悲痛)定思痛(痛苦)——痛(彻底)改前非——痛(悲伤)哭流涕——痛(畅快)快淋漓——痛(痛心,遗憾)失良机——痛(疼痛)入骨髓无耻之尤(突出的)——怨天尤人
危(正直)言高论——危言(耸人听闻的言论)耸听——危机(危险的根由)四伏
心劳日拙(倒霉,糟糕)——弄巧成拙(笨,笨拙)偃(放倒)旗息鼓——偃(停止)文修武
严惩不贷.——责无旁贷.
(五)、词义互训:
追亡.逐北.左辅.右弼.兵戎
..相见臭名昭著
..出神.入化.砥.节砺.行雕.章镂.句繁.文缛.节
纷.至沓.来风云际会
..(书籍外面包的布套)浩繁波诡.云谲.开.诚布.公
..前嫌卷帙
..事必躬亲
..捐弃
卖.官鬻.爵文.过饰.非运乖.时蹇.振聋.发聩.
(六)、古今异义:
罪不容
..之谊走.马观花大方
..之家
....地主
..(不能宽容)诛金城汤池
身体
..(瀑布)感激涕零
..纲.举目.张
..(努力实践)口若悬河
..(亲身体验)力行
(七)、叠音词词义:
铁骨铮铮天网恢恢文质彬彬喜气洋洋小心翼翼言之凿凿谆谆告诫
奄奄一息衣冠楚楚忧心忡忡众目睽睽孜孜不倦
(八)、偏义复词:搬弄是非
..
(九)、重要虚词:
因.(介词,根据)地制宜——因.(介词,因为)祸得福——因.(介词,凭借)人成事——因.(连词,因为)噎废食——因.(动词,沿袭)循守旧
乘虚而.入——食言而.(表目的)肥——从天而.降——高枕而.卧——敬而.远之
乐以.(而,顺接关系的连词)忘忧——学以(连词,同“而”,表目的)致用——文以(介词,用后面省去了“之”)载道
恰如其.分——曲尽其.(其中)妙——各得其所
..——所.向披靡超然.物外——大谬不然.
穷且.益坚穷则.思变步履维.艰唇齿相.依陈陈相.因既.往不咎家徒.(只)四壁
将信将.(且,又)疑精益.求精举.世闻名利害攸.关宁.缺毋.滥为虎作伥——蔚为大观
血气方.刚语焉.不详原形毕.露置若罔.闻卓尔.不群高山仰止.
(十)、倒装结构:
持之以恒咎由自取惟命是从相濡以沫
(十一)、省略成分:
救民(于)水火鹿死(于)谁手身先(于)士卒贻笑(于)大方引以(之)为戒(十二)、感情色彩:
风流韵事弹冠相庆好为人师无所不为处心积虑
趋之若鹜炙手可热溢美之词
十、修辞:
1.比喻:强奸
..民意名缰.利锁.豆蔻
..民怨沸腾
..寻花.问柳.
..年华肝胆
..相照妙语连珠
乱琼.碎玉.绳墨
..之言晴天霹雳平步青云雾里看花众志成城干柴烈火
2.借代:大兴土木
..四起绿.肥红.瘦
..连天狼烟
..烽火
3.夸张:度日如年一衣带水万古流芳
十一、典故:
东窗事发博士买驴东施效颦高山流水洛阳纸贵名落孙山目无全牛
作业:1.纠正考题中的错别字。

2.解释上面材料中加点的词,掌握该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3.搜集意义相近的成语进行辨析。

4.根据文集出处(比如《诗经》、《周易》、《论语》、《诗经》、《庄子》、《韩非子》、《史记》、《战国策》等)梳理一至二类成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