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探究之成语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梳理探究练习及答案---副本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梳理探究练习及答案---副本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梳理探究练习及答案---副本(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必修2“梳理探究”检测试题——成语·修辞无处不在·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满分100分)重点提示1.梳理汉语成语的相关知识,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2.复习修辞的相关知识,学会修饰文句,提升语言表达的能力;3.通过姓氏、民族探源,引发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思考与探究。

强化基础一、(36分)1.下面成语中加点字的意义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沽名.钓誉一文不名.不可名.状师出无名.B.韦编三绝.美妙绝.伦拍案叫绝.不绝.如缕C.因.材施教因.噎废食因.人成事因.利乘便D.按兵不动.轻举妄动.动.人心弦不动.声色2.下面成语中加点字词的用法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不耻.下问(意动用法)兴师动.众(意动用法)持之以恒..(状语后置)不蔓.不枝(名词活用为动词)B.草菅.人命(意动用法)抱头鼠.窜(名词作状语)轻于鸿毛...(状语后置)清.心寡欲(使动用法)C.祸.国殃民(使动用法)衣锦..还乡(名词活用为动词)马首..是瞻(定语前置)狼.吞虎咽(名词作状语)D.来.之不易(使动用法)激浊.扬清(意动用法)兵不血.刃(使动用法)鳞.次栉比(名词作状语)3.下面成语的结构类型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憨态可掬炉火纯青不见经传无动于衷B.力透纸背冷嘲热讽防微杜渐娓娓而谈C.眉飞色舞情景交融井底之蛙流芳百世D.官样文章庞然大物蛊惑人心江郎才尽4.下面成语中全都含有比喻修辞的一项是()A.挥金如土胆大包天巾帼英雄胸有成竹B.铺天盖地如火如荼守口如瓶浩如烟海C.如法炮制门庭若市铁证如山如雷贯耳D.骨瘦如柴呆若木鸡巧舌如簧如椽大笔5.下面成语中全都是褒义词的一项是()A.神采奕奕肝胆相照炙手可热两袖清风B.耳提面命含英咀华高风亮节力挽狂澜C.古道热肠飞扬跋扈高瞻远瞩和衷共济D.毁家纾难含沙射影经天纬地披荆斩棘6.下面句子中没有运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B.林冲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C.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7.下面各句中没有运用....互文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B.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C.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D.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8.对下面广告词的分析,恰当的一项是()A.瑞士钟表公司广告:“本公司在世界各地的维修人员闲得无聊。

《梳理探究 成语:中华文化的缩微景观》教学举隅

《梳理探究 成语:中华文化的缩微景观》教学举隅

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 又使学生学会梳理探究时应 注意观察语言、 文学和 中外文化 的现 象, 学习从 习以为常的事 实和过程 中发现问题 , 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 问题 的敏感性 。 关键 词 : 梳 理探 究 ; 成 语教 学 ; 文化 寻根
中图分 类 号 : G 6 3 0 文献 标 志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3 ) 1 5 — 0 0 3 6 — 0 3

见 日光 , 每至 日出 , 群犬吠之” ( 柳宗元《 答韦 中立论师道 书》 ) 这样的现象 , 为蜀地所独有 。下列成语也是汉民族语 言所独有的: 合浦珠还 、 泾 胃 分明、 中流砥柱 、 吴牛喘月 、 黔 驴技穷 、 得 陇望蜀 、 终南捷径 、 庐 山真面 、 逼上梁山 , 等等 , 对没有汉文化修养的民族是无法理解的。 在汉语里 , 存在着很 多同竹相关 的成语 , 例如胸有成 竹、 势如破竹 、 罄竹难 书、 雨后春 笋、 立竿见影 、 管窥蠡测 、 梦笔生花 、 箭在弦上 、 节外生枝 、 筚路蓝缕 、 滥竽充数 、 寄人 篱下 、 功亏一篑 , 等等。 在其他一些民族语言里 , 是罕有类似现象 的。何 以如 此呢? 就在于 中国盛产竹子 , 不仅是南方 , 秦汉时的北方 由 于气候 比现在温暖 , 黄河以北 的地区也还产竹 。这样汉人 占有重要地位 , 社会需要高素质的育种专业人才 。蔬菜育
知, 不 会有 新 的所 得 , 活动 的深 层 意义 就难 以显 现 。
定的民族语言 , 依存于一定的民族社会 ; 一定的民 族社会, 是同该民族所在的特定的 自然环境相联系的。这

样, 在一定的民族语言里 , 有些成语 的产生 , 也就带上 了该 民族 自然环境所独有的山川 、 交通 、 气候 、 物产等方面的特

成语学习中的几点建议

成语学习中的几点建议

感悟浓缩的精华,学习语言的瑰宝——关于成语学习的几点看法密山一中张晓杰成语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不仅见证了五千年汉语文化的发展变化,更承载了华夏民族的文化精髓。

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用到成语,甚至可以说,每天都离不开成语,因而,认识成语,学习成语,并能正确运用成语,就成了语文基础教学的一部分。

历年高考,也都把成语的考查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二“梳理探究”《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一文的编入,更是充分体现了语言学者和语文大家们对成语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地高度重视。

所以,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更有责任讲好成语,为学生准确判断成语运用情况、正确使用成语作好充分的准备。

那么,如何才能较好地学好并用好成语呢?以下是我的几点浅见,以资探讨。

一、强化文言基础,谨防望文生义——准确理解的基础。

现用的成语绝大部分是汉语经过不断的积淀而约定俗成的语用内容,而在语言的传承过程中,某些带有特殊意义的古汉语会留存下来,保留在成语当中,并且意义不变。

而现代汉语的很多语汇的意义与古汉语相比,已经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所以,学好成语的第一要件就是要有较强的古汉语词汇基础,能准确理解词义,否则,就可能在学习运用成语的时候出现误用的情况。

就拿“危言危行”一词来说,由于学生对“危”这个字的古汉语意了解不够,就有可能只从“危”字的现代语义“危险”来考虑理解,而古汉语中“危”还有“高”“正,端正”这两个义项,如果不能利用古义理解该词,就会产生望文生义的错误,将其理解为“危险的言行”。

而“久假不归”一词,“假”是“借,借用”之义,应释为“长时间借去,不归还”,若学生单从“虚假”或“放假”之类的含义着眼,同样要出现理解上的错误。

类似的情况还有“细大不捐”的“捐”,“是古非今”的“是”,“屡试不爽”的“爽”,“不名一钱”的“名”等等,这些字在成语中的解释都与日常的词义不同,而是延用了古汉语义,学生在学习运用这些成语时,如果能结合文言词语的义项,就一定会理解得较为准确,不至于出现望文生义的错误。

探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成语

探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成语

探究事物原理、获取知识的相关成语
1. 穷原竟委:深入探讨事物的本质和起源。

2. 追根究底:对事物的原因和结果进行深入的探究。

3. 格物致知:通过研究事物,获得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4. 研精覃思:深入探究事物的精髓和深意。

5. 索隐探赜:探究事物的隐秘和深奥之处。

6. 披沙拨云:排除干扰,深入探究事物的真相。

7. 析毫剖厘:对事物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和研究。

8. 钩深索隐:挖掘深层次的意义和内涵。

9. 钩玄提要:提取事物的核心和要点。

10. 研桑心计:形容善于精打细算,探究事物的奥秘。

11. 冥思苦想:深入思考,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

12. 深思熟虑:对事物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13. 寻根问底:对事物的原因和真相进行深入的探究。

14. 探幽索隐:探寻事物的隐秘和深奥之处。

15. 探赜索隐:探究事物的深奥之处和隐藏的含义。

16. 覃思竭虑:形容用尽心思,探究事物的奥秘。

17. 研精苦思:形容用心刻苦地思考和研究事物。

18. 寻根究底:追究事物的原因和真相,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19. 索垢吹瘢:刮垢磨瘢,比喻探察事物,并加以剖析。

20. 吹垢索瘢:犹言吹毛求疵,指刻意寻找缺点。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学设计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学设计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南安一中陈玉婷一、教学内容分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必修)的内容分“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部分,其中“梳理探究”是体现新世纪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精神的教材内容,它和“阅读鉴赏”“表达交流”一起纳入课内学习计划。

受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往往重视“阅读鉴赏”“表达交流”部分,忽视甚至无视“梳理探究”部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通过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五个方面获得发展,其中第一个方面就是“积累••整合”,第五个方面是“发现•创新”,“梳理探究”就是根据这两个方面设计的,理应得到重视。

“梳理探究”是一项全新的内容,属于开创性的工作,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供借鉴,对教师而言,这部分的教学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同时又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在此本人尝试就必修②“梳理探究”之“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这一专题进行教学设计。

就梳理探究而言,“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这个专题侧重梳理。

梳理是在积累基础上的梳理。

成语的梳理,教材提供了三个方面,即“成语的来源和结构”“成语的运用”“成语与文化”。

“成语的来源和结构”侧重成语的理解。

通过对成语来源的梳理可以了解很多重要的古代典籍,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厚学生的文化积淀;对成语结构的梳理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成语,但由于语文学习淡化语法,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很少学习语法,再加上语法本身的复杂,成语结构的分析可能会降低学生对成语梳理的兴趣。

从“成语与文化”方面梳理可以了解古人的日常生活、古代科技发展水平等。

但汉语成语数量众多,包罗万象,中华文化的内涵有多丰富,成语的内涵就有多丰富,而本课内容的教学时间只有1至2课时,如果不能找准梳理探究的角度,就可能导致教学内容表面化或片面化,难以实现教材所说的“我们通过这个窗口(汉语成语——引者注),可以窥见中华文化的全豹”。

“成语的运用”包含了成语的理解又高于成语的理解,学习成语的主要目的就是正确理解并熟练运用成语,而成语的运用又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密切相关,较容易引起学生的梳理兴趣。

成语(教师)

成语(教师)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师)【学习目标】1.明确成语的来源,理解并正确运用容易用错的成语。

2.学习根据一定的要求查找、搜集资料并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梳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正确运用成语;通过竞赛的方式,巩固和积累成语。

3.感知成语与文化的关系,认识成语承载了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让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的过程。

增强规范意识,学会辨析和纠正错误,提高成语使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学法要求】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学习法等。

自主学习—台前幕后,先睹为快[知识链接]汉语成语数量众多,包罗万象。

常用的汉语成语有4000条左右,其中四字成语占96%,两个字到14个字的占4%。

成语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一是神话传说,二是寓言故事,三是历史事件,四是文人作品,五是外来文化。

成语有明显的特点。

1.具有修辞作用。

比如“胸有成竹”的意思是“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考虑”,若解释成“肚子里长着一根竹竿”就大错特错了。

“穿云裂石”用来形容声音高亢激越,带着浓厚的夸张色彩。

2.结构形式固定,不能随意改变。

“一诺千金”不能改成“一诺万金”,“抱薪救火”不能改成“抱柴救火”。

3.保留了古汉语的语法特点。

A.宾语前置,如“惟命是从”“马首是瞻”;B.词类活用,如“衣锦还乡”(名词动用)、“披坚执锐”(形容词用作名词)、“祸国殃民”(使动)、“不耻下问”(意动)、“虎踞龙盘”(名词作状语);C.状语后置,如“嗤之以鼻”“重于泰山”;D.成分省略,如:“逍遥法外”“盲人瞎马”;E.互文,如“善男信女”“拐弯抹角”。

4.语法结构多样。

有主谓关系的,如“毛遂自荐”“风度翩翩”;有并列关系的,如“行尸走肉“”“防微杜渐”;有偏正关系的,如“庞然大物”“后起之秀”;有动宾关系的,如“不见经传”“好为人师”;有补充关系的,如“无动于衷”“遗臭万年”。

成语既是语言的精华,也是文化的精华。

中华文化的内涵有多丰富,成语的内涵就有多丰富。

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成语

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成语
例7
湖北省黄金寺村为迎接上级扶贫检查, 把几个村羊群集中到一起,以其规模效益骗取 扶贫资金,其手段之恶劣,令人叹为观止。
叹为观止:形容看到的事物好到了 极点。(褒义词)
五、功能混乱
例8、包围圈越缩越小,这群罪大恶
极的歹徒已成了瓮中捉鳖。
例9、折扇和信封上面,龙飞凤舞着
文艺界几十名委员风采各异的签名。
4、补充关系。如
①一败│涂地 ③逍遥│法外 ⑤战│无不胜 ⑦了│如指掌 ②危│在旦夕 ④牢│不可破 ⑥入木│三分 ⑧爱│不释手
★★★⑦⑧带宾语,而补充关系的成语大 部分是不带宾语的。 其 中 ★★★另外宾语前置式的、兼语式的、连 谓式等。请看下面的例子:
宾语前置式: ①咎│由自取 ③分秒│必争 ⑤机关│算尽 兼 语 式: ①请君入瓮 ③惹火烧身 ⑤指鹿为马
高语 必修 (二) 梳理 探究 之
中 华 文 化 的 微 缩 景 观
成 语
(一)源于神话传说
汉语 成语 的来 源主 要有 五个 方面
夸父逐日
精卫填海
(二)源于寓言故事
刻舟求剑 自相矛盾
(三)源于历史故事
负荆请罪 卧薪尝胆
(四)源于文人作品
望梅止渴 乐不思蜀
(五)源于外来文化
功 德 无 量 立 地 成 佛
名 著 中 的 歇 后 语 成 语
1、李逵上阵 —— 身先士卒 2、孙二娘开店 —— 1、李逵上阵 — 谋财害命 2 、孙二娘开店 —— ——欲擒故纵 3、诸葛亮放孟获 — 3、诸葛亮放孟获—— ——百发百中 4、黄忠射箭 4、黄忠射箭 ——徒有其名 5、师父给我起法号—— 6、林黛玉的身子 —— 弱不禁风 5、师父给我起法号—— 6、林黛玉的身子 ——
良莠不齐
强弩之末

高中语文新课标人教版成语大全

高中语文新课标人教版成语大全

以儆效尤 韬光养晦 生吞活剥 标新立异 明火执仗 追本溯源 自学成材 坐以待毙 蓬荜生辉 可望而不可即 趾高气扬 执迷不悟 述而不作 粗制滥造 春光融融 大快朵颐 独当一面 踽踽而行 含辛茹苦 昏聩无能
望其项背 不忍卒读 通衢大道 借箸代筹 怙恶不悛
同仇敌忾 无独有偶 尸位素餐 沆瀣一气 暴殄天物
铿锵有力 走投无路 怀恨在心 地大物博 稍纵即逝 不足为奇 勃然大怒 树犹如此 轻灵飞动 始末根由 繁文缛节 为非作恶 浪荡乾坤 魂飞魄散
来势汹汹 手无寸铁 目不忍视 自欺欺人 咄咄逼人 孤立无援 礼尚往来 仓皇北顾 浑然交融 自投罗网 莫名其妙 当之无愧 灭罪修因 前合后偃 必修五
步履维艰 不可或缺 可乘之机 埋头苦干 休戚相关 兼收并蓄 残羹冷炙 惊慌失措 嗜杀贪淫 捐除宿怨 一无所有 永葆青春 红鸾天喜 稳操胜券
必修二 蓊蓊郁郁 混混沌沌 急不暇择 二三其德 载笑载言 信誓旦旦 夙兴夜寐 杨柳依依 九死不悔 瞻前顾后 卓尔不群 日月不淹 楚楚可怜 坚如磐石 去日苦多 天下归心 少长咸集 群贤毕至 曲水流觞 情随事迁 游目骋怀 放浪形骸 感慨系之 沧海一粟 必修三 雕梁画栋 不经之谈 疯疯癫癫 瑟瑟作响 宽洪大量 不由自主 自言自语 鬓发如银 举止言谈 放诞无礼 逍遥自在 精明强干 残缺不全 波涛汹涌 腮凝新荔 俊眼修眉 转悲为喜 走投无路 白浪滔天 川流不息 如距深渊 文彩精华 不通世务 冷嘲热讽 气势磅礴 自鸣得意 撒手人寰 微不足道 正襟危坐 遗世独立 不绝如缕 杯盘狼藉 如泣如诉 余音袅袅 终南捷径 容有底止 责无旁贷 旁稽博采 骇人听闻 义愤填膺 安之若素 心急如焚 无济于事 空头支票 不言而喻 息息相关 休戚相关 休戚与共 豁然开朗 浅尝辄止 坚忍不拔 卓有成效
浅尝辄业 惨绝人寰 厉兵秣马 抓耳挠腮 株连无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猜一猜
异曲同工
四大皆空
无与伦比
正中下怀
拿筷子吃饭
——脍炙人口(筷至人口)
为什么帽子脏了要翻面再戴?
——张冠李戴(脏冠里戴) 狗过了独木桥就不叫了
——过目不忘(过木不汪) 有十只羊,九只蹲在羊圈,一只蹲在猪圈 ——抑扬顿挫(一羊蹲错) 第十一本书
——不可思议(BOOK11)
__目寸光
老__舐犊
七、不合逻辑
例1.有一个同学跟我说:“想到八个月后
就要参加高考,我就心有余悸。真的还没
有准备好呀!”
( “心有余悸”应针对已经过去的事而
言,这高考是八个月后的事,用在句中不
合逻辑。 )
八、语意重复
1、在我校“申示”进程中,社会各界人士对 学校工作尽最大可能鼎力相助,我深表感谢!
2、“感动中国”人物陈健,为朋友守墓37年, 这种信守承诺的精神,使他在海内外闻名遐 迩。
把它当作名词性成语,用来充当“成了”的宾语,
六、谦敬错位
例1.张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引出了许多搞好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 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或作品。) 例2.我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最重要的一 条就是做到了海纳百川、虚怀若谷。 (虚怀若谷:形容非常谦虚,表示对人的 敬意,只能对人。)
成语迷宫
看看你能找出多少成语
天 人 不 容 久 安 居 事 经 地 义 辞 治 国 乐 业 天 义 达 不 长 天 手 精 冲 走 石 道 安 久 勤 于 飞 沙 破 乐 贫 地 工 俭 一 鬼 天 惊 天 动 以 学 鸣 神 共 怒 心 用 致 海 惊 人 灾 苦 良 天 涯 无
学以致用
1、张林同学平时连一篇作文也写不好,竟然还给《作文通 讯》寄稿子,真是不刊之论,引得同学们笑话他。 分析:“不刊之论”指不可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古代 的文字是刻在龟甲、兽骨或竹片、木片上的,刻错了,就 用刀刮去,这就是“刊”,也就是削、修改的意思。 2、爷爷动脉硬化,两只手会情不自禁地抖动起来,已经多 年不写东西了。 析 “情不自禁”指感情激动,不能控制住。当形容震惊、 慌张以及由于某种外界原因而由不得自己时,宜用“不由 自主”。句中的爷爷的手抖动是疾病导致的,并没有动感 情,可换成“不由自主”。
( 一)穷(二 )白 ( 三)头(六 )臂 ( 九)死(一 )生 ( 千)山(万 )水 ( 一)日( 千)里
(千 )军(万)马 (半 )斤(八 )两
(九 )牛(二 )虎
3、请你将“东、南、西、北、上、下、 左、右、前、后”等方位词填进括号里, 组成成语。
(上 )行( 下)效 (东 )张( 西)望 (前 )仆( 后)继 (南 )腔( 北)调 (左 )顾( 右)盼
或遭受到某种灾难。)
十、形近混淆
1 、这件事对于我无异于晴空霹雳,如同一块 珍藏多年的璧玉,顷刻间变成一块一文不名的 瓦片。
2 、清华大学食堂卖馒头的小伙竟然考上北大 国际贸易系,令全体清华人对之侧目而视。
分析:“一文不名”指一分钱都不占有,形容 极贫困,用在句中不通,应用“一文不值”。 “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形容畏惧,憎怒 或鄙视的样子。此处应用“刮目相看” 。
5 、这些年轻的科学家以无所不为的勇气, 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分析:“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是贬 义词,这里当作褒义词使用了,故错误。
6 、你看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真是 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 分析 : 句中“难言之隐”就是指难以说出 来的苦衷,这样就与旬中的“苦衷”重复 了,应将句中的“苦衷”去掉。
二、 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c)
A、对他不负责任的态度,单位领导决定铺张扬厉, 在会上公开批评。 (现多指过于讲究排场。)
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 附和表示赞成。 (比喻自己没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做。) C、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 非整顿不可。 D、最近几年,各种各样的电脑学习班越来越多, 简直到了汗牛充栋的程度。 (形容藏书很多。)
tuò
徇情枉法 揠苗助长
xùn


改一改: 换然一新 焕然一新
走头无路 走投无路 挤挤一堂 济济一堂 轻歌慢舞 轻歌曼舞 免为其难 勉为其难
变本加利 变本加厉 汗流夹背 汗流浃背 来势凶凶 来势汹汹 鬼计多端 诡计多端 不落巢臼 不落窠臼
写一写: (liú)芳百世 流
再接再(lì) 饮(zhèn)止渴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 定短语,是语言宝库中的精华,也是文化的积 淀,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信息。
区别:
格 谚
言 语
含有劝诫和教育意义的话 在群众间流传的固定语句 前部分像谜面,后像谜底
歇后语
后羿射日
精卫填海
掩耳盗铃
刻舟求剑
图 穷 匕 见
1.神话传说:夸父逐日 2.寓言故事:刻舟求剑 3.历史故事:负荆请罪 4.文人作品:乐不思蜀 5.外来文化:功德无量
分析:运用成语要注意成语隐含义和句子语意 是否重复。“鼎力相助”指尽全力帮助人,与 “尽最大可能”意思重复。“闻名遐迩”,远 近闻名之意,与前面“海内外”语意重复。
九、断章取义
例1.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 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 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首当其冲:指首先受到某种势力的攻击
厉 鸩
仗义(zhí)言 真知(zhuó)见
执 灼 湮 胫 截
(yān)没无闻 不(jìng)而走
直(jié)了当
各行其 (shì) 是
不(jiǎ)思索

填一填:
1、填充成语(所填必是有关植物的) 成 竹 在胸 望 梅 止渴 柳
暗花明
百步穿 杨
昙 花 一现
雨后春 笋
出水 芙

投 桃 报 李
2、填数词组成语
豆蔻年华,却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警花。
例2.宿舍里的六位小伙子都是十八九岁,
豆蔻年华,风华正茂。
(豆蔻年华:专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例3、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 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 生,美轮美奂。 美轮美奂:形容高大华美,多用于赞美建筑物。 例4、古人中不乏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 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
A“惟命是从”、“马首是瞻” B“衣锦还乡”、“披坚执锐” C“嗤之以鼻”、“重于泰山” D“善男信女”、“拐弯抹角”
(宾语前置) (词类活用) (状语后置)
(互 文)
4、形式多样:多为四字格,但有三字格、多字格。
如:莫须有、风马牛不相及等
主谓关系
人定胜天
脚踏实地
并列关系
3、老张对王勇贵的现身说法很满意,认为他的话的确是抛 砖引玉,有先见之明。 分析:“抛砖引玉”比喻自己先发表的意见或作品很粗浅, 目的是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作品。谦词,只能使用于自己 不能使用于别人。
4、解放前,咱县里一帮官僚狼狈为奸,贪赃枉法,把地方 财政弄得一团糟。 分析:“狼狈为奸”一般用于两个或两群坏人,不用于一 大批坏人,范围小。该句用“朋比为奸”,它可用于两个 坏人,也可用于一大批坏人。
精卫填海 自相矛盾 卧薪尝胆 望梅止渴 立地成佛
1、具有修辞作用:“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
通盘考虑。如果解释成肚子里长了一根竹子就大错特错了。
成语的特点
2、结构形式固定:“抱薪救火”不能改成“抱柴救
火”;“高山流水”不能改成“流水高山”。
3、保留了古汉语的语法特点。
★试分析下列成语有何语法特点
需注意: • 1.看感情色彩是否恰当; • 2.搞清成语含义,切莫“望文生义”; • 3.看语义轻重是否得当; • 4.看成语是否“一语多用”; • 5.看成语的形容对象是否正确合理; • 6.看语体色彩是否合乎语境; • 7.看成语与其他成分搭配是否恰当; • 8.看成语是否符合使用习惯。
一、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A、篮球比赛输了,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吸取教训,加 紧训练,提高技艺。 (形容老是埋怨或归罪于客观。) B、这份试卷中的第1小题他花了十分钟时间才做完, 真是小题大做。 (将小题目铺张成为大文章。喻小事 当大事处理) C、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终于登峰造极,在山顶欣赏 到了美好的景色。 (比喻成就达到最高境地。) D、黄山的石、雾、松是大自然的造化,无不巧夺天工 ,令人赞叹不已。 (人工的精巧胜过自然。形容技艺巧妙。)
__视眈眈
守株待__
__到成功 闻__起舞
望子成__
顺手牵__ __急跳墙
画__添足
尖嘴__腮 狼奔__突
一、望文生义
例1.各部门都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 全牛而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不对的。
(目无全牛:比喻技艺极其纯熟,已达 到得心应手的境地。)
例2 .在语文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我逐 渐改正了文不加点的毛病。
(文不加点:文章一气呵成,不用修改, 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艺纯熟。)
望文生义
久假不归 长期借用不归还 不赞一词 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添加一词。 差强人意
现也比指一言不发 大体上使人满意
万人空巷 大家都从巷里出来。形容盛况 空穴来风 有穴才有风。消息并非没有原因
二、张冠李戴
例1.这些女孩平均年龄只有22岁,正值
草菅人命 独辟蹊径
jiān pì xī
垂涎三尺 xián 咄咄逼人 duōduō
风尘仆仆 púpú 风驰电掣 chè 汗流浃背 jiā 涸泽而渔 hé 怙恶不悛 hù quān 良莠不齐 yǒu 佶(诘)屈聱牙 jí áo 如法炮制 páo 酩酊大醉 mǐng dǐng 提纲挈领 qiè 唾手可得 吹毛求疵
如:举案齐眉、破镜重圆、相敬如宾 指夫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