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探究;成语

合集下载

形容对问题思考深透的成语

形容对问题思考深透的成语

形容对问题思考深透的成语
形容对问题思考深透的成语有:
1.鞭辟入里: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

形容作学问切实。

深入剖析,使靠近最里层。

2.洞见底蕴:洞见:清楚地看到;底蕴:内情,事情的具体内容。

形容目光犀利,观察事物深刻透彻。

3.深思熟虑:形容深入思考,仔细研究。

4.精思熟虑:形容深入细致地思考。

5.苦思冥想:形容用心极苦,思考极深入。

6.深谋远虑:形容计划周密,考虑长远。

7.研精覃思:形容深入研究,精心思考。

8.极深研几:形容探究事物极其深入,极其细致。

9.潜心研思:形容用心极专,深入探究。

10.深思极至:形容思考深入到极致。

11.披沙拨云:形容清除障碍,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

12.虑周藻密:形容思考细致周密,毫无遗漏。

13.寻根问底:形容对问题的根源进行深入探究。

14.深虑远谋:形容对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和长远的策略规划。

15.精深奥妙:形容对问题的理解深入且富有智慧。

16.研精致思:形容对问题的研究精细,思考周密。

17.深参透悟:形容对问题思考深入,领悟透彻。

18.细思极想:形容对问题的思考细致入微,极尽心力。

19.深思熟虑:形容对问题的思考深入且充分。

20.深谋远略:形容对问题的思考深远且有战略性。

21.妙算神机:形容对问题的思考精妙且深具智慧。

22.深见远虑:形容对问题的思考深入且具有远大的眼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梳理探究练习及答案---副本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梳理探究练习及答案---副本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梳理探究练习及答案---副本(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必修2“梳理探究”检测试题——成语·修辞无处不在·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满分100分)重点提示1.梳理汉语成语的相关知识,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2.复习修辞的相关知识,学会修饰文句,提升语言表达的能力;3.通过姓氏、民族探源,引发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思考与探究。

强化基础一、(36分)1.下面成语中加点字的意义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沽名.钓誉一文不名.不可名.状师出无名.B.韦编三绝.美妙绝.伦拍案叫绝.不绝.如缕C.因.材施教因.噎废食因.人成事因.利乘便D.按兵不动.轻举妄动.动.人心弦不动.声色2.下面成语中加点字词的用法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不耻.下问(意动用法)兴师动.众(意动用法)持之以恒..(状语后置)不蔓.不枝(名词活用为动词)B.草菅.人命(意动用法)抱头鼠.窜(名词作状语)轻于鸿毛...(状语后置)清.心寡欲(使动用法)C.祸.国殃民(使动用法)衣锦..还乡(名词活用为动词)马首..是瞻(定语前置)狼.吞虎咽(名词作状语)D.来.之不易(使动用法)激浊.扬清(意动用法)兵不血.刃(使动用法)鳞.次栉比(名词作状语)3.下面成语的结构类型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憨态可掬炉火纯青不见经传无动于衷B.力透纸背冷嘲热讽防微杜渐娓娓而谈C.眉飞色舞情景交融井底之蛙流芳百世D.官样文章庞然大物蛊惑人心江郎才尽4.下面成语中全都含有比喻修辞的一项是()A.挥金如土胆大包天巾帼英雄胸有成竹B.铺天盖地如火如荼守口如瓶浩如烟海C.如法炮制门庭若市铁证如山如雷贯耳D.骨瘦如柴呆若木鸡巧舌如簧如椽大笔5.下面成语中全都是褒义词的一项是()A.神采奕奕肝胆相照炙手可热两袖清风B.耳提面命含英咀华高风亮节力挽狂澜C.古道热肠飞扬跋扈高瞻远瞩和衷共济D.毁家纾难含沙射影经天纬地披荆斩棘6.下面句子中没有运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B.林冲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C.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7.下面各句中没有运用....互文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B.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C.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D.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8.对下面广告词的分析,恰当的一项是()A.瑞士钟表公司广告:“本公司在世界各地的维修人员闲得无聊。

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课件:梳理探究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共37张PPT)

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课件:梳理探究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共37张PPT)

鹤立鸡群 黔驴技穷 趋之若鹜
藕断丝连 如火如荼 良莠不齐
凤毛麟角 如鱼得水 莺歌燕舞
桃红柳绿 枯木逢春
成语与兵器:
自相矛盾 唇枪舌剑 强弩之末
大刀阔斧 一箭双雕 荷枪实弹
成语与礼俗:
彬彬有礼 八拜之交 相敬如宾
礼尚往来 五体投地 举案齐眉
刀光剑影 图穷匕见
宾至如归 张灯结彩
成语与治国:
长治久安 道不拾遗 力挽狂澜 分崩离析
3、他们这样对事物认识不全面,又固执地乱加猜 测的做法,是根本无法得出正确的答案的。盲人摸象
4、一些同学明明很想努力把成绩提高,可是平时 却经常上课走神,做作业马马虎虎,像这样目的和 行动完全相反了,容易使自己渐渐产生厌学的情绪。
南辕北辙
1、这些成语是古已有之,还是现代形成?
古已有之,并约定俗成,还长期广泛使用。南辕北辙的成语 产生在战国,迄今至少两千了,但我们现在还在用。
⑤重复赘余:当看到许许多多的莘莘学子毕业离开校园的 时候,他才露出会心的微笑。
⑥不合语境:当时汽车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 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现场。
⑦望文生义:博物馆里保存的大量花鸟人物的石刻真是栩 栩如生,美轮美奂。
⑧形近混淆:此次选举他原本最有希望,但由于他近来的 所作所为不负众望,结果落选了。
⑴精卫填海( ) ⑵毛遂自荐( ) ⑶水落石出( ) ⑷黔驴技穷( ) ⑸文质彬彬( ) ⑹掩耳盗铃( ) ⑺四面楚歌( ) ⑻画龙点睛( ) ⑼入木三分( ) ⑽南柯一梦( ) ⑾滥竽充数( ) ⑿辗转反侧( )
勾践 项羽 吕不韦 赵高 诸葛亮 刘备 赵括
四面楚歌 指鹿为马 三顾茅庐 鞠躬尽瘁 纸上谈兵 卧薪尝胆 一字千金
春秋笔法 行云流水 江郎才尽

《梳理探究 成语:中华文化的缩微景观》教学举隅

《梳理探究 成语:中华文化的缩微景观》教学举隅

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 又使学生学会梳理探究时应 注意观察语言、 文学和 中外文化 的现 象, 学习从 习以为常的事 实和过程 中发现问题 , 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 问题 的敏感性 。 关键 词 : 梳 理探 究 ; 成 语教 学 ; 文化 寻根
中图分 类 号 : G 6 3 0 文献 标 志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3 ) 1 5 — 0 0 3 6 — 0 3

见 日光 , 每至 日出 , 群犬吠之” ( 柳宗元《 答韦 中立论师道 书》 ) 这样的现象 , 为蜀地所独有 。下列成语也是汉民族语 言所独有的: 合浦珠还 、 泾 胃 分明、 中流砥柱 、 吴牛喘月 、 黔 驴技穷 、 得 陇望蜀 、 终南捷径 、 庐 山真面 、 逼上梁山 , 等等 , 对没有汉文化修养的民族是无法理解的。 在汉语里 , 存在着很 多同竹相关 的成语 , 例如胸有成 竹、 势如破竹 、 罄竹难 书、 雨后春 笋、 立竿见影 、 管窥蠡测 、 梦笔生花 、 箭在弦上 、 节外生枝 、 筚路蓝缕 、 滥竽充数 、 寄人 篱下 、 功亏一篑 , 等等。 在其他一些民族语言里 , 是罕有类似现象 的。何 以如 此呢? 就在于 中国盛产竹子 , 不仅是南方 , 秦汉时的北方 由 于气候 比现在温暖 , 黄河以北 的地区也还产竹 。这样汉人 占有重要地位 , 社会需要高素质的育种专业人才 。蔬菜育
知, 不 会有 新 的所 得 , 活动 的深 层 意义 就难 以显 现 。
定的民族语言 , 依存于一定的民族社会 ; 一定的民 族社会, 是同该民族所在的特定的 自然环境相联系的。这

样, 在一定的民族语言里 , 有些成语 的产生 , 也就带上 了该 民族 自然环境所独有的山川 、 交通 、 气候 、 物产等方面的特

梳 理 探 究

梳 理 探 究

17、全国卷III(川、滇、黔、陕):毕业前夕,班里 、全国卷 川 :毕业前夕, 举行一次以“友谊”为主题的班会, 举行一次以“友谊”为主题的班会,请你在黑板 上写两句话,以彰显主题,营造气氛。 上写两句话,以彰显主题,营造气氛。要求每句 话不少于7个字 两句话字数相等, 个字, 话不少于 个字,两句话字数相等,句子结构大体 一致。 一致。
2、对联的产生: 、对联的产生:
历史上记载下来的第一副对联,是唐朝以后 历史上记载下来的第一副对联, 的五代十国时期。后蜀皇帝孟昶(chǎng)在自己 的五代十国时期。后蜀皇帝孟昶( 卧室门上写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卧室门上写的: 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当时写的对子并不叫“对联”,叫“桃符”。 当时写的对子并不叫“对联” 桃符” “桃”是桃木板,“符”是在桃木板上写的神名 是桃木板, 或是画的神像。挂桃符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风俗。 或是画的神像。挂桃符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风俗。 到了唐朝的时候,格律诗非常盛行,这就促进 到了唐朝的时候,格律诗非常盛行, 了对联的产生。唐朝格律诗要求非常严格,每首 了对联的产生。唐朝格律诗要求非常严格, 律诗八句,第三四两句和第五六句两句,必须对 律诗八句,第三四两句和第五六句两句, 仗。
梳理探究
奇妙的对联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2、积累有关对联的知识。 、积累有关对联的知识。 3、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 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 4、了解对联与高考并尝试对联。 、了解对联与高考并尝试对联。
13、猜义联: 、猜义联: 苦 树密林深,若不撇开终是苦; 树密林深,若 若不撇开终是苦; 风高浪急,各能捺住便成名。 风高浪急,各 各能捺住便成名。 名 14、1931年清华大学国学入学考试一联: 、 年清华大学国学入学考试一联: 年清华大学国学入学考试一联 孙行者, 以下几个答案:胡适之、祖冲之、 祖冲之 孙行者, 以下几个答案:胡适之、祖冲之、 韩退之、王引之,请选出最好的。 韩退之、王引之,请选出最好的。

成语学习中的几点建议

成语学习中的几点建议

感悟浓缩的精华,学习语言的瑰宝——关于成语学习的几点看法密山一中张晓杰成语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不仅见证了五千年汉语文化的发展变化,更承载了华夏民族的文化精髓。

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用到成语,甚至可以说,每天都离不开成语,因而,认识成语,学习成语,并能正确运用成语,就成了语文基础教学的一部分。

历年高考,也都把成语的考查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二“梳理探究”《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一文的编入,更是充分体现了语言学者和语文大家们对成语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地高度重视。

所以,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更有责任讲好成语,为学生准确判断成语运用情况、正确使用成语作好充分的准备。

那么,如何才能较好地学好并用好成语呢?以下是我的几点浅见,以资探讨。

一、强化文言基础,谨防望文生义——准确理解的基础。

现用的成语绝大部分是汉语经过不断的积淀而约定俗成的语用内容,而在语言的传承过程中,某些带有特殊意义的古汉语会留存下来,保留在成语当中,并且意义不变。

而现代汉语的很多语汇的意义与古汉语相比,已经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所以,学好成语的第一要件就是要有较强的古汉语词汇基础,能准确理解词义,否则,就可能在学习运用成语的时候出现误用的情况。

就拿“危言危行”一词来说,由于学生对“危”这个字的古汉语意了解不够,就有可能只从“危”字的现代语义“危险”来考虑理解,而古汉语中“危”还有“高”“正,端正”这两个义项,如果不能利用古义理解该词,就会产生望文生义的错误,将其理解为“危险的言行”。

而“久假不归”一词,“假”是“借,借用”之义,应释为“长时间借去,不归还”,若学生单从“虚假”或“放假”之类的含义着眼,同样要出现理解上的错误。

类似的情况还有“细大不捐”的“捐”,“是古非今”的“是”,“屡试不爽”的“爽”,“不名一钱”的“名”等等,这些字在成语中的解释都与日常的词义不同,而是延用了古汉语义,学生在学习运用这些成语时,如果能结合文言词语的义项,就一定会理解得较为准确,不至于出现望文生义的错误。

探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成语

探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成语

探究事物原理、获取知识的相关成语
1. 穷原竟委:深入探讨事物的本质和起源。

2. 追根究底:对事物的原因和结果进行深入的探究。

3. 格物致知:通过研究事物,获得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4. 研精覃思:深入探究事物的精髓和深意。

5. 索隐探赜:探究事物的隐秘和深奥之处。

6. 披沙拨云:排除干扰,深入探究事物的真相。

7. 析毫剖厘:对事物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和研究。

8. 钩深索隐:挖掘深层次的意义和内涵。

9. 钩玄提要:提取事物的核心和要点。

10. 研桑心计:形容善于精打细算,探究事物的奥秘。

11. 冥思苦想:深入思考,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

12. 深思熟虑:对事物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13. 寻根问底:对事物的原因和真相进行深入的探究。

14. 探幽索隐:探寻事物的隐秘和深奥之处。

15. 探赜索隐:探究事物的深奥之处和隐藏的含义。

16. 覃思竭虑:形容用尽心思,探究事物的奥秘。

17. 研精苦思:形容用心刻苦地思考和研究事物。

18. 寻根究底:追究事物的原因和真相,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19. 索垢吹瘢:刮垢磨瘢,比喻探察事物,并加以剖析。

20. 吹垢索瘢:犹言吹毛求疵,指刻意寻找缺点。

值得探讨究的成语

值得探讨究的成语

值得探讨究的成语
以下是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成语:
1. 白首穷经:形容人到了老年仍然致力于深入学习和研究,不断探索新的知识领域。

2.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极高的境界,无法超越。

3. 砥志研思:形容人坚定意志,深入研究,不断思考。

4. 调查研究:形容人深入实际,了解情况,通过实践来探索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5. 独到之处:形容人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方法,不随波逐流。

6. 发愤忘食:形容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刻苦努力,忘记了吃饭和休息。

7. 废寝忘食:形容人非常专注于某件事情,忘记了睡眠和饮食。

8. 极深研几:形容人深入研究事物的微妙之处,对细节有极高的洞察力。

9. 刮摩淬励:形容人不断磨练自己的技能和能力,以达到更高的水平。

10. 皓首穷经:形容人一生都在深入研究和探索,不断追求知识和智慧。

11. 苦心孤诣:形容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心血,不畏艰难险阻。

这些成语都表达了深入研究和探索的精神,对于个人成长和学术研究都有很大的启示和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但当我成绩不好时,爸爸也同室操戈, 心狠手辣地双管齐下,把我揍得五体投地, 而徐娘半老的妈妈则在一旁袖手旁观,从不 见义勇为,害得我只好节哀顺变 !!!
►可见,不断积累并正确使 用成语,也是语文学习和 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猜一小会
夸父逐日
精卫填海
刻舟求剑 自相矛盾








乐不思蜀
观中

华 文

化 的



成 语 趣 文:我的一家
我的家里有爸爸妈妈和我三人成虎,每天 早上一出门,我们一丘之貉就分道扬镳, 骨肉分离,晚上才能殊途同归。
爸爸是建筑师,每天在工地指手画脚;妈 妈是售货员,每天在商店里来者不拒;我是 学生,每天在教室里呆若木鸡。我们家三个 成员臭味相投,在家中沆瀣一气。
4、成语与文学艺术:
•“烘云托月”
——作画的一种技法。比喻从侧面 加以点染或描写,从而衬托主要 事物的一种表现手法。
•“入木三分”
——形容书法笔力遒劲,功力深厚。
•“阳春白雪”、“下里巴人”
——我国古曲的曲目。
文学、绘画、音乐、书法等都是汉民族精神文化中不可缺少的 组成部分,汉语言中有大量反映各种不同艺术形式的成语,从 中可以比较系统、完整地了解它们的基本面貌。
——误用褒贬 (4)当看到赵本山的小品时,一向严肃的父亲
也忍俊不禁地笑了。
——语义重复 (5)您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
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
蓬荜生辉。
——谦敬错位
Hale Waihona Puke ►4、成语新貌现实生活中经常看到“乐在骑中”“墨墨无闻” 等广告语,你能结合生活实际列举几例吗?
► 别具一革、随心所浴、食全食美 ►这些借双关、谐音等手法创作的广告语,含蓄
5、成语与教育:
因材施教 青出于蓝 循序渐进 言传身教
这些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语 言以其珍贵的精神营养成 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 富。
6、成语与爱情
►“一见钟情”、 “浓情蜜 意”、“山盟海誓”
► —青年男女热恋时的甜 蜜与美好
►“纸短情长”、“魂牵梦 萦”
►—离别后的思念及痛苦 ►“月下老人” 的传说
缘木求鱼 遗臭万年 引狼入室 阳春白雪
►1、成语与自然文化
► 江山如画
——对美好的山川大地的讴歌 ► 凄风苦雨
——对险恶自然的由衷敬畏 ► 傲霜斗雪
——对自然的精神气节的歌颂
► 这类成语让我们感受到古人 在探索自然、战胜困难的过 程中那细腻的情怀,勇毅的 精神。
2、成语与服饰文化:
► “凤冠霞帔”、“珠围翠绕” ——帝王妃嫔和贵族妇女 ► “荆钗布裙” ——普通的劳动妇女 ► “披红挂彩” ——遇到喜事 ► “披麻戴孝” ——遇到丧事
► 服饰是古人的社会地位、经济 实力、志趣节操、思想情感等 的外在表现。
3、成语与建筑文化 :
•“雕梁画栋”
——有雕刻和彩绘装饰的栋梁, 形容建筑物富丽堂皇。
• “曲径通幽”
——强调幽深曲折以通佳境,所 谓“景贵乎深,不曲不深”。
•中国古代的楼台宫室建筑,不仅 突出地表现了古人在建筑设计上 的审美追求,也反映了等级制度 和经济地位上的鲜明不同。
烈火见真金
Fire is the test of gold
狐假虎威
the fox borrowing the awe of the tiger
异曲同工 直译different tunes rendered with equal skill 意译different approaches to the same purpose
望梅止渴
刘 禅
立功 地德 成无 佛量
一、成语的来源 1.神话传说:夸父追日 精卫填海 2.寓言故事:刻舟求剑 自相矛盾 3.历史故事:负荆请罪 卧薪尝胆 4.文人作品:乐不思蜀 望梅止渴 5.外来文化:功德无量 立地成佛
露一小手: 根据成语的五大来源,说说你记忆中 每一类的成语还有哪些?
►开天辟地、女娲补天 ►画蛇添足、黔驴技穷 ►图穷匕见、四面楚歌 ►舍生取义、老骥伏枥 ►火中取栗、回头是岸
2、字形: 相形见绌(拙) 病入膏肓 (盲) 草菅(管)人命 沧海一粟(栗) 锋芒毕(必)露 汗流浃(夹)背
►3、高考成语题主要设置误区:
(1)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 天的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望文生义 (2)李老师当班主任20年,勤勤恳恳,
日理万机。 ——轻重失度
(3)辩论会上,选手们唇枪舌剑,巧舌如簧, 激烈的场面赢得了观众阵阵掌声。
►人们借有尽的文字传达无 尽的情思,寄托对爱情的 美好愿望。
7、成语与做人:
高风亮节 浩然正气 光明磊落 两袖清风
表现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成语童叟无欺、一诺千金 表现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成语勇者无惧、大义凛然 表现中华民族勇于创新的成语不落窠臼、独辟蹊径
►延 伸 拓 展 ►英 汉 互 译
一:成语英汉互译。 Spend money like water. Rise in rebellion.
Stand together through thick and thin. Repeated a whole-hearted invitation. Many drops of make an ocean.
成语译英语
杯弓蛇影
直译:Mistake the reflection of a bow in the cup for a snake 意译:be jittery with imaginary fears.
成语梳理
成语的来源
成语的结构
1、神话传说
1、主谓关系
2、寓言故事 3、历史事件
2、并列关系 3、偏正关系
4、文人作品
4、动宾关
5、外来文化 5、补系充关系
(某些成语还相当于复句的紧缩,如承接关系、
转折关系、递进关系、选择关系、因果关系、
条件关系、目的关系、假设关系、让步关系、 )
二、成语的运用
1、读音: 人才济济 乳臭未干 大腹便便 如法炮制 虚与委蛇
幽默,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但谐音广告的泛滥破坏了汉语的规范性和严
谨性,易对人们产生误导和影响,必需注意场 合与情况,谨慎使用!
► 哑巴说话 ► 变奏为春 ► 举棋不定
成语猜谜
指手画脚 手舞足蹈 偷天换日
下落不明
► 滥竽充数
随声附和
► 二四六八十
无独有偶
► 不折不扣(打一字)

成语对联
►守株待兔 ►流芳百世 ►放虎归山 ►下里巴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