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病例讨论
病例讨论消化溃疡性结肠、直肠炎

为明确诊断,需进一步做哪些辅助检查?能否行钡剂灌肠,为什么?
患者目前出现腹胀,肠鸣音减弱,血钾3.11mmol/L,考虑存在中毒性巨结肠可能,此种情况下应禁忌应用钡剂灌肠,以免诱发或加重中毒性巨结肠。 注:患者连续3次行便培养检查,均未查出病原菌,血沉明显加快,CRP升高明显,白蛋白轻度降低,患者行腹平片见结肠扩张,结肠袋消失。患者应进一步行结肠镜检查明确病变,但在该病例应暂缓进行,以防穿孔。
该病例的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是什么?需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该病例的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是什么?需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克罗恩病 一种消化道的慢性、反复发作和非特异性的透壁性炎症, 病变呈节段性分布, 可累及消化道任何部位,其中以末端回肠最为常见,结肠和肛门病变也较多。腹泻一般无肉眼血便,本病还可伴有皮肤、眼部及关节等部位的肠外表现。 大肠癌 多见于中老年,经直肠指检常可触及到肿块,结肠镜与X线钡剂灌肠检查对鉴别诊断有价值
根据病史、查体及检查所见,初步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直肠炎,合并下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考虑存在中毒性巨结肠可能。
该病例的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是什么?需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该病例的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是什么?需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诊断依据:①中年女性,慢性病程,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②间断排黏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并出现腹部隐痛,以下腹部为著,便后疼痛缓解,间断鲜血便1天。③查体:轻度贫血貌,腹膨隆,下腹部压痛,肠鸣音减弱。④结肠镜(2月前):距肛管7cm以下直肠黏膜充血,水肿及糜烂,并见点条状浅溃疡,覆白苔,齿线上黏膜充血,水肿;血清离子:钾 3.11mmol/L;便常规:红细胞满视野,隐血阳性;血常规:WBC16.16是什么? 对该病例应如何治疗?
消化内科常见病例讨论

消化内科常见病例讨论消化内科是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与胃肠道相关的疾病。
在日常临床工作中,医生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消化内科病例。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对消化内科常见病例进行讨论,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些疾病及其处理方法。
胃溃疡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主要表现为胃黏膜下溃疡形成。
患者常常出现上腹疼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
胃镜检查是明确诊断胃溃疡的重要手段,同时通过抽取胃部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以确定病变性质。
治疗胃溃疡主要包括抑制胃酸分泌、杀灭幽门螺杆菌和保护胃黏膜。
常用的药物有质子泵抑制剂、抗生素和胃粘膜保护剂。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还要遵守科学合理的饮食原则,戒烟限酒,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心情。
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是一种病程较长的胃部疾病,患者表现为上腹不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
胃镜检查可以帮助明确诊断,了解慢性胃炎的程度和类型。
治疗慢性胃炎的方法主要包括利用药物治疗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药物治疗可选择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抗生素以及胃粘膜保护剂。
此外,患者还应避免进食过冷过热食物,保持情绪稳定,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胃癌胃癌是一种恶性肿瘤,病因复杂,多数与饮食习惯、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
患者常表现为上腹疼痛、消瘦、乏力等症状。
胃镜检查、CT、MRI等检查可以帮助明确诊断胃癌的位置和范围。
治疗胃癌的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等。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提高胃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患者在治疗期间还应保持营养均衡,提升自身免疫力,避免感染等并发症。
消化内科疾病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对这些疾病要有清晰的认识,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希望通过本文的讨论,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消化内科常见病例及其处理方法,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消化内科疾病的病例讨论与培训

消化内科疾病的病例讨论与培训病例一:消化性溃疡疾病患者男性,57岁,主诉反复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已有1年,伴有食欲减退。
病史中无明显吸烟、饮酒史。
体格检查发现上腹压痛,但没有明显腹肌紧张。
实施胃镜检查后发现患者胃部有溃疡形成。
病例讨论:这位患者可能患有消化性溃疡疾病,该疾病是消化内科常见的疾病之一。
消化性溃疡疾病是指胃粘膜或十二指肠粘膜遭受到胃酸、胆汁和胃蛋白酶等消化液的损害,形成溃疡。
主要症状包括上腹痛、恶心、呕吐等。
主要的病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使用、吸烟和饮酒等。
患者在胃镜检查中发现溃疡形成是确诊的关键。
治疗方面,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同时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来减少酸的分泌,促进溃疡的愈合。
此外,饮食调整和改变生活方式也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疾病的重要措施。
病例二:胃肠道出血患者女性,64岁,平素有高血压病史。
现主诉大便黑便伴随大量鲜红色血块,伴有乏力和头晕等症状。
体格检查中发现患者血压明显升高,腹部柔软没有明显压痛。
实施胃镜检查后发现患者胃和十二指肠有活动性出血。
病例讨论:这位患者可能患有胃肠道出血,因为有明显的黑便和鲜红色血块,加上胃镜检查发现胃和十二指肠出血的场景。
胃肠道出血是指胃、十二指肠、小肠或大肠等部位发生出血的一种情况,以黑便或鲜红色血便为主要表现,常伴有乏力、头晕等症状。
常见的病因包括消化性溃疡疾病、胃食管反流病、肝硬化、血液病等。
患者的高血压病史也值得重视。
治疗方面,需要首先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采取止血等急救措施。
针对出血原因,再进行相应的治疗,如抗酸药物、抗菌药物、止血药物等。
病例三:胰腺炎患者男性,42岁,有酗酒史。
主诉持续中上腹剧痛,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实施血液检查后发现患者白细胞计数升高,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及胰腺酶也明显升高。
病例讨论:这位患者可能患有胰腺炎,因为有中上腹剧痛、呕吐等症状,加上血液检查中白细胞计数升高和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及胰腺酶升高。
消化内科病例报告与病例讨论

消化内科病例报告与病例讨论【正文】背景介绍:消化内科疾病是指发生在食管、胃、肠、肝、胆、胰等消化道器官的疾病,常见的包括胃溃疡、胆囊炎、肝炎、胰腺炎等。
对于消化内科疾病的病例报告和讨论有助于加深对疾病的认识,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病例报告:病例一:胃溃疡患者,男性,45岁,主诉腹痛、酸胀、恶心、呕吐。
病史:近两年来经常饮酒、吃辛辣食物,有长时间食欲减退。
体格检查:腹软,上腹压痛明显。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胃镜显示胃溃疡。
治疗:给予H2受体阻滞剂、抗酸剂等药物治疗。
病情缓解后,患者注意饮食习惯,进一步控制饮酒。
病例二:胆囊炎患者,女性,38岁,主诉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发热。
病史:最近一个月出现反复胃肠症状,伴随食欲减退。
体格检查:右上腹压痛明显,Murphy征阳性。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胆囊超声显示胆囊壁增厚,结石形成。
治疗:给予静脉抗生素治疗、解痉、液体支持,术前积极处理感染灶,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行胆囊切除术。
病例三:肝炎患者,女性,32岁,主诉乏力、食欲不振、黄疸。
病史:最近两个月出现上述症状,平时有熬夜、饮酒史。
体格检查:肝区叩击痛明显,黄疸明显。
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异常,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指标阳性。
治疗:给予抗病毒治疗、肝保护治疗,提醒患者避免饮酒和过度疲劳。
病例四:胰腺炎患者,男性,52岁,主诉腹痛、恶心、呕吐、消瘦。
病史:近一个月以来,腹痛发作,常伴有饱胀感。
体格检查:腹壁紧张,压痛明显。
实验室检查:血淀粉酶升高,腹腔彩超提示胰腺增大、钙化。
治疗:禁食休息,给予胰酶替代治疗,积极处理胰腺炎并发症,例如感染或出血。
病例讨论:基于以上病例,可看出消化内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着明确的规范和步骤,以下是对病例进行的讨论及建议:1. 胃溃疡:胃溃疡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吸烟、饮酒、NSAIDs(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对于患者应及时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减少溃疡的复发风险。
药物治疗中,H2受体阻滞剂和抗酸剂可有效缓解症状。
《消化内科讨论病例》课件

现病史
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呈间断性隐痛, 与饮食无明显关系。1周前,患者上腹部疼痛加重,伴食 欲不振、恶心、呕吐。
查体
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
病例初步诊断
诊断
慢性胃炎急性发作
诊断依据
患者既往有慢性胃炎病史,近期出现上腹部疼痛加重、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症状,查体显示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根据患者病史、症状 、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初步诊断为慢性胃炎急性发作。
胃镜治疗前后对比图
通过胃镜对病变进行切除、止血等治 疗,对比治疗前后的胃镜图像,评估 治疗效果。
药物治疗前后对比图
药物治疗前后,通过影像学检查观察 病变的变化情况,评估药物治疗的效 果。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总结词
科学、合理
详细描述
治疗方案需要遵循医学原理和最新研究成果,科学合理地 安排治疗时间和治疗方式,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
总结词
安全、有效
详细描述
治疗方案需要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避免不良反应 和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要密切监测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
病例预后评估
客观、准确
输入 标题
02
病例讨论
病例诊断分析
总结词
准确、全面
详细描述
病例诊断分析是病例讨论的重要环节,需要医生根据患者 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资料,进行综合 分析和判断,确定患者的疾病诊断和病因。
总结词
深入、科学
详细描述
医生需要深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因,掌握相关医学知识 和最新研究成果,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诊断分析,为后续 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病例病理学检查图片
消化内科疑难病例讨论

消化内科疑难病例讨论引言本文档是关于消化内科疑难病例的讨论,旨在提供对于该领域中复杂病例的讨论和解决方案。
以下是讨论的一些重要病例。
病例一:胃病变导致慢性不适病情描述一位男性患者,年龄45岁,近期出现持续不适感和腹部疼痛,常伴有恶心和食欲不振。
既往病史中,患者有胃酸过多和胃溃疡病的记录。
检查和诊断患者进行了胃镜检查,结果显示胃黏膜有明显病变,出现大面积溃疡和红斑。
经过进一步检查,诊断为胃病变引起的慢性胃炎和胃溃疡病。
治疗方案为了治疗患者的胃病变,医生建议患者使用抗酸药物降低胃酸分泌并减轻胃部炎症。
此外,患者还需注意饮食惯和生活方式的调整,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并减少压力。
病例二:肝脏功能异常病情描述一位女性患者,年龄32岁,出现乏力、食欲不振和腹痛等症状。
家族中有肝病史,患者自己也在饮酒和抽烟。
检查和诊断患者进行了肝功能检查,结果显示肝酶水平明显升高,肝功能异常。
经过进一步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医生怀疑患者可能患有脂肪肝或酒精性肝病。
治疗方案为了改善患者的肝脏功能,医生建议患者戒酒和戒烟,并采取一系列的生活方式改变,如健康饮食、体育锻炼和减轻体重等。
患者还需进行定期的肝功能监测,并根据需要使用特定的药物治疗。
结论在消化内科的疑难病例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到胃病变和肝脏功能异常的例子。
针对这些病例,除了治疗特定的病因,合理的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也非常重要。
本文提供的讨论和治疗方案旨在引起医生和医学专家的关注,并为他们提供一个研究和解决类似病例的框架。
消化系统医学影像病例讨论

【一、病史临床】男 21岁,反复吞咽困难2年。
【二、影像图片】【三、问题】Ture OR False(1)这是普通的胸片对:错(2)病灶位于食管上段对:错(3)病灶表现为明显的占位效应对:错(4)病灶下端呈漏斗状或圆锥状狭窄对:错(5)食道管壁柔软对:错正确答案:1:×(这是食道钡餐图像) 2:×(病灶主要位于食管下段) 3:×4:√5:√最可能的诊断A.食管癌B.食管炎C.贲门失弛缓症D.Barrett食管E.食道静脉曲张F.正常食道表现正确答案:C【四、影像表现】食管中度扩张,下端呈漏斗状狭窄或圆锥状狭窄,仅少量钡剂间歇通过,呈条或线状。
管壁柔软,粘膜正常,未见粘膜皱襞破坏、中断征象。
【五、诊断】贲门失弛缓症【六、鉴别诊断】1.食管下段贲门癌 2.食管裂孔疝 3.食管静脉曲张【七、讨论】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是一种神经肌肉功能紊乱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食管缺乏蠕动,食管下括约肌高压和对吞咽动作的松弛反应障碍,导致食管功能性梗阻。
按其发展程度分早、中、晚三期。
本病是产生食管慢性梗阻的主要原因之一。
该病常见于20~40岁的女性,发病缓慢,病程长,症状与精神情绪及刺激性食物有关,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呕吐、反流性食管炎、溃疡,甚至癌变等。
影像学诊断要点:1.普遍X线及钡餐:(1)胸片:表现为纵隔增厚,有时纵隔阴影内可见气液平。
(2)钡餐:早期:食管轻度扩张,以下半部明显,蠕动减弱,下段狭窄段长约2~5cm,管壁柔软,粘膜正常,钡剂可少量通过。
中期:食管中度扩张,内有较多潴留物,下端呈漏斗状或圆锥状狭窄,狭窄对称,边缘光滑,仅少量钡剂间歇通过,呈条或线状。
晚期:食管高度扩张迂曲扩张,可呈“S”型位于横膈上,也可呈囊袋状扩张,内有较多钡剂潴留,下端呈“鸟嘴样”变细,造影剂几乎无法通过,胃泡极小。
CT:可表现为纵隔内食管不同程度扩张。
中、重度贲门失弛缓症可见狭窄上方食管明显扩张,其内积气积液,并可见食物残渣。
消化内科疾病的病例讨论与困难案例分析

消化内科疾病的病例讨论与困难案例分析1. 病例讨论:胃溃疡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其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考虑患者的病情、病史以及其他相关因素。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一个胃溃疡患者的病例进行讨论,并探讨其治疗方案的选择。
该患者为一名男性,年龄52岁,主要症状为上腹痛、恶心和呕吐。
在初步检查中,发现患者胃部有明显的溃疡病变。
根据患者的病史以及体格检查结果,我们可以初步判断该患者的溃疡可能是由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引起的。
针对胃溃疡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在考虑到该患者的病史和初步诊断后,我们可以选择以下治疗方案:(1)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该治疗方案主要针对溃疡病变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
常规的三联疗法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两种抗生素(如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
(2)胃酸抑制治疗:胃溃疡患者常常伴有胃酸分泌过多的情况,因此,胃酸抑制剂的使用是常见的治疗手段。
常用的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和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
(3)辅助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还可以采用一些辅助手段,如服用胃粘膜保护剂(如枸橼酸铋钾、胶体铋剂)、改变生活方式(如戒烟、少饮酒、合理饮食等)。
2. 困难案例分析: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疾病(GERD)胃食管反流疾病(GERD)是一种常见而困难的消化内科疾病。
在部分患者中,传统的治疗方法无法有效缓解症状或控制疾病进展,因此需要针对困难案例进行进一步分析和探讨。
困难案例分析:一名40岁女性患者长期以来存在胃食管反流症状,包括反酸、胸痛和食管红肿等。
该患者经过传统的药物治疗(如质子泵抑制剂)和生活方式改变后,症状仍然存在,且无法得到明显改善。
对于这类困难案例的患者,我们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首先,我们可以进行食管内pH监测,以确定食管酸度异常的程度和持续时间。
如果酸度异常明显,我们可以考虑以下治疗方案:(1)外科手术:对于严重的GERD患者,可以考虑进行抗反流手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讨论
病历摘要
? 患者×××,男, 43岁。职业:干部。 ? 主诉:右上腹隐痛、进行性消瘦 3月余,加重伴腹
胀及黄疸 10余天。
? 现病史:患者有乙肝病史 10余年,3个月前自觉 进食后时有右上腹隐痛,食欲下降,逐渐消瘦, 体重减轻。近 1个月来上述症状明显加重,且下腹 有坠胀感,大便稀,每天 2-3次。小便少,下肢浮 肿。仅半个月来皮肤、巩膜黄染,尿黄,右上腹 部疼痛及腹胀加剧。期间曾呕血,黑便各一次; 保守治疗后未呕血,偶有黑便。
? 肝功能:总蛋白 40g/L,其中白蛋白( A)10g/L, 球蛋白( G)30g/L ,A/G ;1/3;门冬氨酸转氨酶 (AST)486U/L,丙氨酸转氨酶 (ALT) 61U/L ,γ谷氨酰转肽酶( GGT)186U/L,碱性磷酸酶 (ALP)548U/L;总胆红素 209.8μmol/L ,直接胆 红素148.3μmol/L ,间接胆红素 61.5μmol/L 。
? 心脏:心率80次/min,律齐,各瓣膜区无杂音;叩诊: 心界正常。
? 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双下肢呈凹陷性 水肿。
? 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病历摘要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白细胞 4.9×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占 0.68、淋巴细胞0.26、单核细胞 0.04和嗜酸性粒 细胞 0.02 ;红细胞 3.0 ×1012/L ,Hb:80g/L 。
部分实验室检查指标的正常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 总胆红素(T-Bil )和直接胆红素(D-Bil ) 人的红细胞的寿命一般为120天。红细胞死亡后变成间接胆红素
(I-Bil),经肝脏转化为直接胆红素(D-Bil),组成胆汁,排入胆道, 最后经大便排出。间接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之和就是总胆红素(TBil)。上述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均可使人发生黄疸。如果红细 胞破坏过多,产生的间接胆红素过多,肝脏不能完全把它转化为直接 胆红素,可以发生溶血性黄疸;当肝细胞发生病变时,或者因胆红素 不能正常地转化成胆汁,或者因肝细胞肿胀,使肝内的胆管受压,排 泄胆汁受阻,使血中的胆红素升高,这时就发生了肝细胞性黄疸;一 旦肝外的胆道系统发生肿瘤或出现结石,将胆道阻塞,胆汁不能顺利 排泄,而发生阻塞性黄疸。肝炎患者的黄疸一般为肝细胞性黄疸,也 就是说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均升高,而淤胆型肝炎的患者以直接 胆红素升高为主。 ? 总胆红素的正常值为1.71-17.1μmol/L(1-10mg/L) ? 直接胆红素的正常值为1.71-7μmol/L(1-4mg/L)。 ? 间接胆红素的正常值为1.7-13.7μmol/L。
部分实验室检查指标的正常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 ALP 和GGT 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或γ-GT)是诊断胆
道系统疾病时常用的指标。 碱性磷酸酶几乎存在于机体的各个组织,但以骨骼、牙齿、肝脏、
肾脏含量较多。正常人血清中的碱性磷酸酶主要来自于骨骼,由成骨 细胞产生,经血液到肝脏,从胆道系统排泄。因此,淤胆型肝炎和肝 外梗阻时此酶明显升高。
部分实验室检白/球蛋白(A/G) 白蛋白由肝脏产生,肝功受损, 白蛋白产生减少, 其降低程
度与肝炎的严重程度是相平行的。慢性和重型肝炎及肝硬化 患者血清白蛋白浓度降低。白蛋白在体内起到营养细胞和维 持血管内渗透压的作用。当白蛋白减少时,血管内渗透压降 低,患者可出现腹水。球蛋白是机体免疫器官产生的, 当体 内存在病毒等抗原时,球蛋白产生增加。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 者的白蛋白产生减少,而同时球蛋白产生增加,造成A/G比 值倒置。 ? 血清总蛋白的正常值为60~80g/L。 ? 血清白蛋白的正常值为40~55g/L,球蛋白为20~30 g/L, A/G比值为1.5~2.5。
部分实验室检查指标的正常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 ALT 与AST 丙氨酸转氨酶ALT (或称谷-丙转氨酶,GPT)与门冬氨酸转氨酶
AST(或称谷-草转氨酶,GOT)主要分布在肝脏的肝细胞内。如果 肝细胞坏死,ALT 和AST就会升高。其升高的程度与肝细胞受损的程 度相一致,因此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测肝功能的指标。这两种酶在肝细 胞内的分布是不同的。ALT 主要分布在肝细胞浆,AST主要分布在肝 细胞浆和肝细胞的线粒体中。因此,不同类型的肝炎患者的ALT 和 AST升高的程度及其AST/ALT的比值是不一样的。急性肝炎和轻度慢 性肝炎,虽有肝细胞的损伤,肝细胞的线粒体仍保持完整,故释放入 血的只有存在于肝细胞浆内的ALT ,所以,肝功能主要表现为ALT的 升高,则AST/ALT 的比值<1。重型肝炎和慢性肝炎的中度和重度, 肝细胞的线粒体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AST从线粒体和胞浆内释出, 因而表现出AST/ALT≥1 。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肝细胞的破坏程度更加 严重,线粒体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AST升高明显, AST/ALT >1,甚至>2。酒精性肝病的患者,AST的活性也常常大于ALT 。 ? ALT正常值均为0~40 U/L。AST正常值均为0~40 U/L。
? 既往史:不详。
病历摘要
体格检查:
T:36.3℃;P:80次/分;R:20次/分;BP: 130/8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不良,神志清楚。皮肤、 巩膜中度黄染,双手掌大鱼际和小鱼际发红。
? 腹部:全腹膨隆,叩诊移动性浊音阳性,听诊肠鸣音弱; 肝脏触诊,右锁骨中线肋下3.5cm和剑突下5cm均可触及 肝脏,质硬,有压痛,活动度欠佳;脾可触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