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理论:细菌的毒素特点

合集下载

大学微生物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521

大学微生物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521

大学微生物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51.[单选题]单 纯 扩 散 和 促 进 扩 散 的 主 要 区 别 是:A)物 质 运 输的 浓 度 梯 度 不 同B)前 者 不 需能 量 , 后 者 需 要 能 量C)前 者 不 需 要 载 体 , 后 者 需 要 载 体答案:C解析:2.[单选题]在下列微生物中()能进行产氧的光合作用。

A)链霉菌B)蓝细菌C)紫硫细菌答案:B解析:3.[单选题]毛泽东完整表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著作是( )。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反对本本主义》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D)《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答案:D解析:4.[单选题]原核细胞中特有的碳源贮藏颗粒是()A)异染粒;B)肝糖粒;C)淀粉粒;D)聚-β-羟基丁酸答案:D解析:5.[单选题]卡介苗A)不易保存B)属于灭活疫苗C)利用了基因工程技术D)由抗体组成答案:A6.[单选题]近代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 )。

A)民族资产阶级B)官僚资产阶级C)地主阶级D)帝国主义答案:D解析:7.[单选题]细菌细胞中的P素贮藏颗粒是( )。

A)羧酶体B)淀粉粒C)聚-β-羟基丁酸D)异染粒答案:D解析:8.[单选题]( )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A)科学技术B)知识C)创新D)技术答案:A解析:9.[单选题]正常菌群对人类的作用不包括A)引起疾病B)生物拮抗C)刺激免疫D)促进代谢答案:A解析:10.[单选题]胎儿与母体之间的屏障结构称为A)胎盘屏障B)血脑屏障C)皮肤屏障D)黏膜屏障答案:A解析:C)稳定期末期D)衰亡期答案:C解析:12.[单选题]打铁必须自身硬。

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 )。

A)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一党执政B)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C)毫不犹豫地在中国推进两党制和多党制D)毫不犹豫地舍弃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答案:B解析:13.[单选题]下列方法不属于干热法的是A)煮沸B)干烤C)烧灼D)焚烧答案:A解析:14.[单选题]Pseudomonas属的细菌一般不具有( )。

细菌学

细菌学

细菌学1、细菌学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它重要研究细菌的形态、生理、生物化学、遗传、进化、分类及应用的学科。

2、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作用;①荚膜:大多数细菌的荚膜为多糖,功能:A 抵御吞噬细胞的吞噬B特异的抗原性②菌毛:成分为蛋白质,有普通菌毛和性菌毛③芽孢:有较强的抵抗力,有助于细菌的鉴别。

④鞭毛:成分是蛋白质,功能A运动器官B具有特异抗原性C与细菌粘附有关,增强细菌对宿主的致病性3、简述鉴定细菌的要点:①获得并确定细菌的纯培养②按从大到小的顺序鉴定细菌的各种特性③正确分析有价值的结果,确认所鉴定细菌的种属可能性④实验室操作和结果判定的标准化⑤以尽可能少的实验鉴定细菌名词解释1、毒力:一定菌株或毒株致病的程度。

2、传染:病原菌侵入动物活组织,立足繁殖,从而引起一系列相互作用的过程。

3、限制酶:能作用于外来的DNA分子,切断磷酸脂键,从而限制外来核酸对细菌自身遗传物质发生影响的酶。

4、修饰酶:能够使DNA分子上的特定位置的碱基发生甲基化的酶。

5、间体:细菌的细胞膜内凹陷形成的囊状结构。

6、菌血症:细菌侵入血液系统但是血象没有变化。

7、败血症:细菌侵入血液系统引起血象发生变化。

8、类毒素:细菌外毒素经甲醛完全脱毒但任然保持抗原性的毒素。

9、半数致死量LD50 最小致死量MLD最小感染量MID 半数感染量ID50问答题1、简述细菌毒力的构成因素①侵袭力:重要与细菌产生粘附因子,固定和抗吞噬因子、扩散和转移因子。

②产毒性:与细菌产生的内外毒素和其他有毒代谢产物有关。

2、传染的表现形式有哪些?①显性传染(传染病)②隐形传染③带毒(带菌)3、细菌的外毒素与内毒素有何区别4、如何确定细菌的致病性⑴引入量的概念⑵引入分离培养及电镜技术,了解其致病机理⑶引用分子无生物学方法了解致病因子功能及基因结构及作用机理名词解释1、ELISA:酶联免疫吸附实验2、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指存在与待扩增DNA互补引物,脱氧核苷三磷酸和DNA聚合酶的情况下,在细胞外进行的DNA聚合反应。

环境工程微生物知识点总结(重点)

环境工程微生物知识点总结(重点)

环境工程微生物⭐1-1、何谓微生物?它主要包括哪些类群?P27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总称。

1.原核类(真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2.真核类(真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3.古生菌和非细胞型类(介于原核和真核之间)(病毒、亚病毒因子)⭐1-2、微生物有哪些特点?1.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表面积大。

微生物大多是单细胞生物,有点复杂的多细胞微生物也少有组织器官的分化。

2.吸收多,转化快。

一些微生物的呼吸速率也比高等动、植物的组织强数十至数百倍。

这个特性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合成大量代谢产物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

3.生长旺,繁殖快。

微生物具有极高的生长和繁殖速率。

4.适应强,易变异。

微生物结构简单,整个细胞直接与环境接触,易受环境因素影响,使其具有极其灵活的适应性或代谢调节机制。

5.分布广,种类多。

因微生物极小,很轻,附着于尘土随风飞扬,漂洋过海,栖息在世界各处,分布极广。

6.杂居混生,因果难联。

在自然条件下,微生物一般都是许多种相互杂居混生。

1-3、环境微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1.环境中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培养及生理生化研究2.微生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3.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4.微生物对受污染环境的净化和修复5.微生物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6.微生物产品1-4、试述显微镜的种类及与微生物学之间的关系。

1.光学显微镜2.电子显微镜3.扫描隧道显微镜2-2、如何命名微生物?种以上的系统单元有那几级?命名:一、俗名二、学名1、双名法学名=属名+种名加词+(首次定人名)+现名定名人+现名定名年(斜体字)(正体字)2、三名法学名=属名+种名加词+符号(可省略)+亚种或变种名的加词斜体斜体级:不知道2-3、试比较古生菌、细菌与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

⭐2-4、微生物的鉴定方法。

其中现代分子生物鉴定分两类:1.通过核酸分析鉴定微生物遗传类型2.细胞化学成分作用鉴定指标2-5、试述16SrRNA寡核苷酸测序技术的原理、优点和简明操作步骤,并说明它在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7-8多选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7-8多选

第七次作业(逆转录病毒-狂犬病毒-其他致病病毒)CCDED DADBE DBABA ACBBE1.新疆出血热的传播媒介是:A.蚤或虱B.蚊C.硬蜱D.鼠E.白蛉2.关于病毒与肿瘤发生的关系,哪项组合是错误的?A.乙肝病毒-肝癌B.人嗜T细胞病毒-白血病C.汉坦病毒-肺癌D.EB病毒-鼻咽癌E.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癌3.下列哪种病毒可引起人类皮肤粘膜疣状病变?A.HTLVB.CMVC.HSVD.HPVE.HA V4.HIV的传播途径不包括:A.性接触B.输血C.母-婴传播D.器官移植E.呼吸道传播5.下列除哪项外,均为疱疹病毒的特点:A.可出现潜伏感染B.为有包膜DNA病毒C.细胞培养时出现CPED.病毒核酸分节段E.形成多核巨细胞6.感染人体后可引起恐水症的病毒是:A.黄热病毒B.登革热病毒C.肾综合症出血热病毒D.狂犬病病毒E.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7.某成年男性,体检发现血液中HIV抗体阳性。

其最具传染性的物质是:A.血液B.汗液C.尿液D.唾液E.粪便8.HIV特性描述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复制通过DNA中间体B.细胞受体决定HIV的组织嗜性C.有包膜病毒D.单一正链RNA基因组E.DNA基因组与细胞染色体整合9.目前对下列哪种病毒尚无特效疫苗?A.乙脑病毒B.登革病毒C.汉坦病毒D.新疆出血热病毒E.脊髓灰质炎病毒10.登革病毒的传播媒介是:A.蜱B.库蚊C.按蚊D.都不是E.伊蚊11.单纯疱疹病毒潜伏的细胞是:A.B细胞B.单核吞噬细胞C.T细胞D.神经细胞E.上皮细胞12.被狂犬咬伤后,最正确的处理措施是:A.清创+注射狂犬病毒免疫血清B.清创+接种疫苗+注射狂犬病毒免疫血清C.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抗病毒药物D.清创+抗生素E.注射狂犬病毒免疫血清+抗病毒药物13.不能经虫媒传播感染的病毒是:A.狂犬病病毒B.黄热病病毒C.登革热病毒D.森林脑炎病毒E.乙型脑炎病毒14.寻常疣和尖锐湿疣的病原是:A.HSV-2B.HPVC.CMVD.HIVE.EBV15.内基小体是:A.狂犬病毒包涵体B.麻疹病毒包涵体C.衣原体包涵体D.腺病毒包涵体E.疱疹病毒包涵体16.常见的可引起先天性婴儿畸形的病毒是:A.风疹病毒B.脊髓灰质炎病毒C.麻疹病毒D.EB病毒E.狂犬病毒17.下列哪一类疾病的病因与疱疹病毒无关?A.先天性感染B.中枢神经系统疾病C.羊搔痒症D.生殖道感染E.皮肤、粘膜感染18.HIV最易发生变异的部位是:A.包膜B.刺突糖蛋白C.核衣壳D.衣壳E.内膜19.关于狂犬病病毒,不正确的描述是:A.病毒对外界抵抗力不强,易被强酸、强碱、乙醇等灭活B.可通过虫媒传播C.病毒沿感觉神经末稍扩散到脑干D.不会引起化脓性脑炎E.在中枢神经细胞胞浆内形成内基氏小体20.口唇疱疹常由哪种病毒引起?A.人疱疹病毒3型B.单纯疱疹病毒2型C.人疱疹病毒5型D.人疱疹病毒4型E.单纯疱疹病毒1型第八次作业(免疫学)DABBD EBCBC EBABD BECEE1.补体系统三种激活途径均必须有哪种成分参加?A.C4和C2B.ClqC.B因子D.C3E.D因子2.抗原与抗体结合发生交叉反应是因为:A.不同抗原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B.抗原和抗体的大小相近C.抗体为多聚体D.抗原的分子量较大E.抗原和抗体性状相似3.血清中含量最高的Ig是:A.IgDB.IgGC.IgED.IgAE.IgM4.补体替代激活途径中的C5转化酶是:A.C4b3bB.C3bnBbC.C3b4bD.C3bBbE.C4bnBb5.具有抗病毒作用的细胞因子是:A.MG-CSFB.IL-1C.IL-2D.IFNE.IL-46.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共同点是:A.C3转化酶的组成相同B.参与的补体成分相同C.激活物质相同D.所需离子相同E.膜攻击复合物的形成及其溶解细胞效应相同7.能介导白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称为:A.IFNB.ILC.CSFD.TNFE.单核因子8.关于细胞因子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生物学效应具有重叠性B.生物学效应具有拮抗性C.主要以内分泌方式发挥作用D.一般是小分子量蛋白质E.与CKR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9.新生儿溶血症属于哪型超敏反应:A.以上都不是B.Ⅱ型超敏反应C.Ⅳ型超敏反应D.Ⅲ型超敏反应E.Ⅰ型超敏反应10.补体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被称为补体的:A.中和及溶解病毒作用B.溶菌和细胞毒作用C.调理作用D.炎症介质作用E.免疫黏附作用11.首次应用类毒素进行预防接种的科学家是:A.JennerB.PasteurC.BurnetD.BorderE.Behring12.关于抗体的作用,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免疫调理作用B.清除细胞内寄生菌C.中和外毒素D.中和病毒E.参与超敏反应13.Ig分子的Fab片段的功能是:A.结合抗原B.结合细胞C.趋化作用D.激活补体E.通过胎盘14.关于MHC-I类分子的功能,下列错误的是A.诱导对病毒感染细胞的杀伤B.参与外源性抗原递呈C.参与内源性抗原递呈D.为CD8+杀伤性T细胞的识别分子E.诱导对肿瘤细胞的杀伤15.在粘膜局部主要起免疫作用的抗体是:A.IgMB.IgDC..IgGD.IgAE.IgE16.T细胞在胸腺发育过程中,通过阳性选择获得:A.TCR的表达B.自身MHC限制性C.TCRα链基因重排D.TCRβ链基因重排E.自身耐受17.最早用人痘苗预防天花的国家是:A.印度B.法国C.美国D.英国E.中国18.已知功能最强的APC是:A.纤维母细胞B.MφC.树突状细胞D.B细胞E.内皮细胞19.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是:A.CD4与MHC-Ⅱ类分子作用B.CD8与MHC-I类分子作用C.CDl52与B7分子之间的作用D.CD40与CD40L之间作用E.CD28与B7分子之间的作用20.下列哪一项属于Ⅳ型超敏反应?A.过敏性休克B.类风湿性关节炎C.血清病D.系统性红斑狼疮E.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阳性多选题1-5 ABE ABC ABCD CDE ABDE 6-10 BDE ACDE ACE ACDE BCE 11-15 ABCD ACD BCDE CE BCD 16-10BCD ABE ADE BD BE21-25ABD ABCE ABCE BCE ACDE1.了解细菌有无动力可用哪些方法?A.压滴法B.半固体培养基穿刺接种法C.墨汁染色法D.革兰染色法E.特殊染色法下列对原核细胞型微生物2.结构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有含肽聚糖的细胞壁B.无核膜,核质为裸露环状DNAC..能以二分裂方式繁殖D.含有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等细胞器E.细胞核内含染色体遗传物质3.关于芽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般只在动物体外才能形成B.1个细菌只形成1个芽胞C.芽胞形成由基因控制D.抵抗力强E.是细菌的繁殖器官4.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A.寄生虫B.噬菌体C.衣原体D.支原体E.立克次体5.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不同点在于:A.革兰阴性菌肽聚糖不含五肽交联桥B.革兰阴性菌无磷壁酸C.革兰阳性菌有脂多糖D.革兰阳性菌肽聚糖含量多E.革兰阳性菌无外膜6.能杀死细菌芽胞的方法有:A.UVB.加压蒸汽灭菌法C.巴氏消毒法D.间歇蒸汽灭菌法E.干热灭菌7.关于突变的规律,下列叙述哪些正确:A.突变是随机的、不定向的B.突变后的菌株不能再次突变恢复到原来的性状C.发生突变的细菌只是群体中的个别菌D.有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E.合适的环境条件可将突变菌株选择出来8.与细菌侵袭力有关的结构有:A.荚膜B.质粒C.菌毛D.芽胞E.侵袭性酶类9.关于质粒的特点,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可从一个细菌转移到另一个细菌B.是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C.可自发消除或经人工处理消除D.不相同的质粒能共存于同一细菌内E.可编码多种生物学性状10.细菌外毒素的特点是:A..耐热且抗原性强B.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C.引起特殊病变和临床表现D.均由细菌合成后分泌至胞外E.经甲醛处理可脱毒制成类毒素11.关于产气荚膜梭菌的致病性,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以组织气肿、水肿、坏死为主要病理表现B.可引起严重的创伤感染C.可引起坏死性肠炎D.可导致食物中毒E.致病因素为荚膜、鞭毛、毒素和酶12.能引起霍乱流行的病原体是:A.O1群古典生物型B.O151群C.O1群ElTor生物型D.O139群E.O157群13.厌氧芽胞梭菌的共同特点:A.无荚膜B.专性厌氧C.产生外毒素D.革兰阳性芽胞杆菌E.致病性强14.以下关于幽门螺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需氧菌,营养要求不高B.革兰阳性杆菌C.传染源主要是人,传播途径主要是粪-口途径D.其致病机制现已明确,就是其产生的外毒素作用于胃壁黏膜上皮细胞E.是慢性胃炎的病原因子15.属于大肠埃希菌的生化反应是:A.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B.IMViC试验结果为“++――”C.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D.发酵乳糖E.IMViC试验结果为“+-+-”16.布氏杆菌致病物质包括:A.芽胞B.内毒素C.荚膜D.透明质酸酶E.外毒素17.麻风分枝杆菌引起人类感染的途径有:A.密切接触B.破损粘膜C.皮肤D. 一般接触E.呼吸道18.关于布鲁氏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引起波状热B.革兰氏阳性短杆菌C.我国以牛布氏杆菌为多见D.感染后形成有菌免疫E.引起母畜流产19.结核分枝杆菌生物学特性包括:A.对酸碱、干燥敏感B.菌落表面粗糙并呈菜花状C.专性需氧,生长繁殖快D.抗酸染色阳性,呈红色E.耐乙醇、紫外线、异烟肼等20.炭疽芽胞杆菌的主要致病因素有:A.芽胞B.炭疽毒素C.肠毒素D.透明质酸酶E.荚膜21.肠道病毒属包括:A.ECHO病毒B.柯萨奇病毒C.乙脑病毒D.脊髓灰质炎病毒E.HBV22.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的病毒病有:A.流行性腮腺炎B.麻疹C.风疹D.流感E.脊髓灰质炎病毒23.流感大流行的原因是:A.人群对变异毒株缺少免疫力B.病毒株表面抗原结构改变C.形成新亚型D.抗原性漂移E.抗原性转换24.关于麻疹病毒叙述正确的是:A.属DNA病毒B.与SSPE发生有关C.病后免疫力持久D.也会引起动物的感染E.接种疫苗可预防25.可从粪便中排出的病毒包括:A.埃可病毒B.HBVC.轮状病毒D.HA VE.脊髓灰质炎病毒复查测验:多选题-6问题得10 分,满分 10 分1可通过性接触传播的病原体是: 所选答案: A. 淋病奈瑟菌 B. HBV C. HPV问题2得 10 分,满分 10 分 乙肝大三阳时,以下哪些项应为阳性? 所选答案: B. 抗HBc D. HBsAg E . HBeAg问题 3得 10 分,满分 10 分 下列哪些检测可以协助HIV 感染的诊断? 所选答案: A.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培养细胞中的病毒抗原 B. 检测病人血清中相应抗体 D. .测定病毒逆转录酶活性E . 用ELISA 检测血浆中p24抗原问题4 得 10 分,满分 10 分疱疹病毒共同之处,包括: 所选答案: C. 感染细胞与邻近细胞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 D. 蛋白衣壳为20面体立体对称 E . 形成核内嗜酸性包涵体问题 5得 10 分,满分 10 分 患者血清中查到哪些病毒成分表示HBV 正在进行复制,具有传染性? 所选答案: A. 抗HBcIgM B. HBeAg C. HBV 的DNAE . HBV 的DNA 多聚酶。

微生物学理论:细菌的感染的几种类型

微生物学理论:细菌的感染的几种类型

1.不感染侵入的病原菌迅速被机体免疫系统消灭,不发生感染。

2.隐性感染虽发生感染但对机体损害较轻,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称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

隐性感染后,机体可获得足够特异免疫力,能抵御同种致病菌的再次感染。

3.潜伏感染致病菌与机体相互作用过程中暂时处于平衡状态,病原菌长期潜伏在病灶内或某些特殊组织中,一般不出现在血液,分泌物或排泄物中。

待机体免疫力下降,潜伏的病菌大量繁殖而引起疾病,如结核分枝杆菌的潜伏感染。

4.显性感染是入侵病原菌数量大、毒力强,而宿主抗感染免疫力较弱,机体组织细胞受到不同程度损害,生理功能紊乱,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

5.带菌状态细菌隐性感染者或者潜伏期带菌者以及病后慢性带菌者,持续或间断性向体外排菌,称为带菌状态。

(二)按病情缓急分类1.急性感染发病急,病程短,只有数日至数月。

病愈后病原菌多从宿主体内消失,如霍乱弧菌、脑膜炎奈瑟菌感染等。

2.慢性感染发病慢,病程长,常数月至数年如少数胞内寄生菌,如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及布氏杆菌。

(三)按临床上感染发生部位与性质不同为类1.局部感染:入侵的病原菌只局限在宿主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局部病变的感染类型如化脓性球菌所致的疖、痈。

2.全身感染:感染发生后,病原菌或其毒性代谢产物向全身扩散,引起全身性症状。

全身感染在临床上常见下列几种情况:(1)毒血症产生外毒素的病原菌只在局部生长繁殖,病菌不进入血流,但其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循环,达到易感靶器官、引起器官损害,产生特殊的毒性症状。

如白喉、破伤风等。

(2)菌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但未在其中繁殖,只是短暂的一过性经血液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再繁殖致病。

如伤寒早期的菌血症,临床症状轻微。

(3)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引起严重全身中毒症状,如高热、皮肤和粘膜淤斑、肝脾肿大等。

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可引起败血症,如鼠疫耶氏菌、炭疽芽胞杆菌等。

细菌毒素的名词解释

细菌毒素的名词解释

细菌毒素的名词解释细菌毒素是一种由细菌产生的有毒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致病性。

细菌毒素在微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细菌毒素的来源、分类、作用机制以及相关应用方面,对细菌毒素进行全面解释。

一、细菌毒素的来源细菌毒素主要由细菌产生和释放,它们是细菌生长代谢的产物。

细菌通过分泌毒素来与人类和其他生物交互作用。

这些毒素可以通过细菌的外毒素(外泌毒素)以及可溶性或浸润性内毒素(内源性毒素)来产生致病作用。

外毒素往往可以直接释放到外部环境中,而内毒素则存在于细菌的细胞内。

外毒素和内毒素的产生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

二、细菌毒素的分类细菌毒素可根据其作用靶点和毒性特点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方式包括:1.超抗原:超抗原是一种强烈激活免疫系统的毒素,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与免疫细胞上的特定受体结合,诱导大量T细胞活化和细胞因子释放,导致炎症反应和免疫系统失调。

2.蛋白质毒素:蛋白质毒素是细菌分泌的一类蛋白质,具有多样的致病机制,例如通过破坏细胞膜、抑制免疫反应或干扰细胞信号转导等方式来导致毒性作用。

3.细胞壁成分:某些细菌的细胞壁成分也具有毒性作用,例如脂多糖(LPS)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在感染过程中可以引发强烈的炎症反应。

4.糖毒素:糖毒素主要由肠道与细菌产生的毒素,它们可导致食物中毒和肠道疾病。

三、细菌毒素的作用机制细菌毒素作用机制多种多样,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机制:1.细胞毒性:某些细菌毒素直接破坏细胞膜或干扰细胞内部的生物学功能,导致细胞死亡。

这种机制通常与细菌的侵袭和生存紧密相关。

2.免疫调节:超抗原和某些蛋白质毒素通过激活免疫细胞,产生免疫反应。

超抗原刺激T细胞活化,导致大量细胞因子释放,进而引发强烈的炎症反应。

而某些蛋白质毒素则可以抑制或干扰免疫细胞的功能,削弱机体免疫反应。

3.细胞信号干扰:一些细菌毒素可以干扰细胞信号传递,干扰细胞内的正常代谢活动。

例如,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difficile)感染中,产气荚膜毒素(TcdA和TcdB)可以破坏细胞骨架,干扰肠道上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微生物学 细菌 细菌的致病性

微生物学 细菌 细菌的致病性

内毒素:
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LPS)成分,细菌死亡裂解后释放 出来的毒性物质。
性质稳定,160℃ 2-4 小时才被破坏! 毒性相对弱,对组织器 官选择性不强,不能制 成类毒素。
细菌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
区别要点 来源 存在部位
化学成份 稳定性
抗原性
毒性作用
外毒素 G+菌和部分G-菌 在细菌细胞内合成并分泌至菌体外, 少数菌裂解后释出。 蛋白质 不稳定,60-80℃30min被破坏
强,剌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经甲醛处 理可脱毒形成类毒素
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作用, 引起特殊临床症状
内毒素
G-菌
细胞壁成分,菌体裂解后 释出。
脂多糖
稳定,160℃2-4h才被破 坏
弱,能剌激机体产生抗体, 保护作用弱,经甲醛处理 不能形成类毒素
较弱,各菌的毒性作用大 致相同,引起发热、白细 胞反应、微循环障碍、休 克、DIC等。
细菌侵入途径
呼吸道 消化道
创伤 接触 节肢动 物叮咬
有些病原菌可以通过多途径感染,如结核分枝杆菌。
细菌侵入数量
一般情况下,病原菌感染所需的数量与其毒力成反比,毒力越 强,致病所需的菌量越小,反之所需的菌量越大。
细菌的致病性因素都满足的情况下,是否能够引起感染,感染 程度如何,还和机体的防御能力有关。
细菌的致病性
细菌侵入宿主后与宿主防御功能相互作用引起不同程 度的病理过程,称为细菌的感染。
细菌能否侵入机体能否引起感染取决于细菌的致病性 和宿主的防御能力。
致病性:细菌对宿主能引起疾病的能力,是细菌的特征之 一,与细菌的毒力、侵入途径和侵入数量有关。
毒力:病原菌致病性的强弱程度。 半数致死量(LD50) 半数感染量体表面结构

微生物学药学专业内毒素致病菌

微生物学药学专业内毒素致病菌
H抗原刺激机体主要产生lgG抗体。
医学ppt
13
Vi抗原
因与毒力有关而命名为Vi抗原。
由聚-N-乙酰-D-半乳糖胺糖醛酸组成。
不稳定,经60℃加热、石碳酸处理或人工传代培养易破坏 或丢失。
新从患者标本中分离出的伤寒杆菌、丙型副伤寒杆菌等有此 抗原。
Vi抗原存在于细菌表面,可阻止O抗原与其相应抗体的反应。
医学ppt
17
肠热症(伤寒和副伤寒)
细菌到达小肠后,侵入肠壁淋巴组织,在其中大量繁殖,并进 血流, 引起第一次菌血症。病人有发热、全身不适、乏力等。
细菌随血流至骨髓、肝、脾、肾、胆囊、皮肤等并在其中繁殖,并再 次进入血流,引起第二次菌血症。此期症状明显,病人持续高热,相 对缓脉,肝脾肿大及全身中毒症状,皮肤出现玫瑰疹。血中的白细胞数量 显著下降。
内毒素致病菌
医学ppt
1
内毒素
内毒素存在于菌体内,是菌体的结构成 份。
细菌在生活状态时不释放出来,只有当 菌体自溶或用人工方法使细菌裂解后才 释放,故称内毒素。
大多数革兰氏阴性都有内毒素,如沙门 氏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奈瑟氏球 菌等
医学ppt
2
内毒素的作用
内毒素对组织细胞的选择性不强,不同 革兰氏阴性细菌的内毒素,引起的病理 变和临床症状大致相同。 ①发热反应 ②糖代谢紊乱 ③血管舒缩机能紊乱 ④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医学ppt
39
所致疾病
志贺氏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是最常见的 消化道传染病,夏秋季多见。
日光直接照射30分钟,56-60℃10分即被杀死, 对酸、高温和化学消毒剂很敏感,1%石炭酸 中15-30分钟即被杀死。
对氯霉素、磺胺类、链霉素敏感,但易产生耐 药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