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细菌重点归纳整理
医学微生物学细菌重点归纳整理

第九章球菌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与肺炎链球菌鉴别试验有:敏感试验、胆汁溶菌试验和菊糖分解实验,后者全是阳性。
奈瑟菌属
副溶血性弧菌
一、生物学性状
1、G一弧菌(多形性),单鞭毛
2、嗜盐(与霍乱弧菌的显著差别),无盐不长,>8%也不长。
不耐热,不耐酸
3、神奈川现象():在特定条件下,副溶血性弧菌中某些菌株在含高盐(7%)的人O型血或兔血及以甘露醇为碳源的我妻琼脂平板上可产生6溶血。
菌株为致病性菌株。
二、致病性
1、致病机制不甚明确(为致病株、不致病)
有耐热性溶血毒素(耐热直接溶血素和耐热相关溶血素)、黏液素、黏液素酶
2、引起食物中毒:烹饪不当的海产品或盐腌制品。
第十三章厌氧性细菌
■根据芽胞有无分为:
f厌氧性芽胞梭菌(外源性感染一一致病菌)
f无芽胞厌氧菌(内源性感染一一条件致病菌)
第一节厌氧芽胞梭菌属
第二节无芽抱厌氧菌
寄生于人和动物体内,构成人体的正常菌群。
在人体正常菌群中厌氧菌占有绝对优势。
1.致病条件
①寄居部位改变②宿主免疫力下降
③菌群失调③厌氧微环境
2.所致疾病
①败血症
②遍布全身各组织器官:腹腔、生殖盆腔、口腔、呼吸道、脑感染。
■外毒素和内毒素的主要区别。
医学微生物学知识点

医学微生物学知识点微生物是指肉眼无法直接看到的微小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生物学科学,与医学密切相关。
本文将介绍医学微生物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细菌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形态多样,可以是球形、杆状或螺旋形。
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有些细菌对人体有益,有些则可以导致疾病。
以下是一些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细菌知识点:1. 病原菌:病原菌是指能引起疾病的细菌。
例如,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病原菌,它可以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导致胃肠道感染。
2. 耐药细菌:耐药细菌指对抗常规抗生素产生抗药性的细菌。
过度使用抗生素或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造成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3. 碳水化合物发酵菌:这类细菌能够利用碳水化合物进行发酵,产生酸、气体或其他化合物。
例如,链球菌是一种碳水化合物发酵菌,它可以引起咽喉炎和扁桃体炎等疾病。
二、真菌真菌是一类多细胞或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可以通过孢子进行繁殖。
真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包括霉菌、酵母菌等。
以下是一些与人类健康相关的真菌知识点:1. 真菌感染:真菌感染可以引起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的疾病。
例如,白色念珠菌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感染病原体,它可以引起阴道念珠菌病和口腔念珠菌病等。
2. 真菌毒素:某些真菌产生毒素,对人体健康有害。
例如,黄曲霉菌产生的黄曲霉毒素可以污染食物,摄入过量可能导致急性中毒或慢性健康问题。
3. 真菌药物:真菌感染通常可以通过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常见的抗真菌药物包括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等。
三、病毒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的微生物,依靠寄生于宿主细胞内复制和繁殖。
病毒能感染人类和其他动植物,引起多种疾病。
以下是一些与人类健康有关的病毒知识点:1. 病毒感染:病毒可以感染人的呼吸道、消化道等器官系统,导致感冒、流感、肠胃炎等疾病。
例如,流感病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它易于通过飞沫传播。
2. 病毒复制:病毒在寄生于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病原微生物引起人类疾病的学科。
其基础是对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微生物的了解。
这些微生物能够在人体内生长和繁殖,产生毒素和其他代谢产物,导致人体出现各种疾病症状。
因此,医学微生物学对于医学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1. 常见的病原微生物细菌是最常见的病原微生物。
其中包括梭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的致病菌。
真菌则是导致一些传染病的病原菌,如白色念珠菌、组织胞浆菌等。
病毒可以感染人类细胞,导致不同的疾病,如流感病毒、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等。
寄生虫一般在内脏和组织中寄生,导致人类疾病,例如疟原虫、毛滴虫、钩端螺旋体等。
2. 微生物感染的传播途径微生物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空气传播、水传播、食物传播、生物向量传播等。
例如,细菌、病毒通过飞沫、气溶胶等途径传播。
水中的细菌可以引发肠道感染,如霍乱弧菌、沙门氏菌等。
食品中的致病菌可以引起食物性中毒和胃肠道感染。
生物向量传播可以由蚊子、跳蚤等昆虫传播疟原虫、鼠疫杆菌和蜱虫所传播的疾病。
3. 微生物的诊断方法微生物的诊断方法包括直接检测和培养。
直接检测通常包括血清学检测和核酸检测。
血清学检测能够检测到抗体水平的变化,例如ELISA检测肝炎病毒的抗体。
核酸检测则通过PCR技术检测微生物的核酸片段进行诊断。
培养是一种较为经典的微生物诊断方法,将样本放入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根据微生物的生长形态对其进行鉴定。
对于某些难以培养的微生物,还需要进行间接检测,例如通过检测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等方法。
微生物感染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疫苗接种、良好的卫生习惯等方面。
疫苗接种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多种微生物感染。
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防止微生物感染的传播,如勤洗手、消毒等。
对于已经感染的微生物,还需要通过抗生素、抗真菌药物等药物进行治疗。
5. 微生物抗性问题微生物抗性问题是当前全球医学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抗性是由细菌产生的一种自卫机制,其主要原因是过度使用和滥用抗生素,使细菌产生了多重抗药性。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绪论细菌的形态与结构名词解释微生物:是一类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或几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及特异性防治原则的一门学科。
中介体:是细菌细胞膜向内凹陷,折叠、卷曲成的囊状结构,扩大膜功能,又称拟线粒体。
多见于革兰阳性菌。
质粒: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环状闭合DNA,控制着细菌的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
异染颗粒:用美兰染色此颗粒着色较深呈紫色,故名。
用于鉴别细菌。
荚膜:某些细菌在其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粘液性物质。
鞭毛:细菌菌体上附有细长呈波浪弯曲的丝状物。
鞭毛染色后光镜可见。
菌毛:菌体表面较鞭毛更短、更细、而直硬的丝状物。
电镜可见。
芽胞: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小体。
简答题1.简述微生物的种类。
2.简述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大小:测量单位为微米(μm)1μm = 1/1000mm球菌:直径1μm杆菌:长2~3μm 宽0.3~0.5μm螺形菌:2~3μm 或3~6μm形态:球形、杆形、螺形,分为球菌、杆菌、螺形菌。
3.分析G+菌、G-菌细胞壁结构与组成特点及其医学意义。
细菌细胞壁构造比较医学意义:1、染色性:G染色紫色(G+)红色(G-)2、抗原性:G+:磷壁酸G-:特异性多糖(O抗原/菌体抗原)3、致病性:G+:外毒素、磷壁酸G-:内毒素(脂多糖)4、治疗:G+:青霉素、溶菌酶有效G-:青霉素、溶菌酶无效4.简述L型菌的特性。
1、法国Lister研究院首先发现命名。
2、高度多形性,不易着色,革兰阴性。
3、高渗低琼脂血清培养基2-7天荷包蛋样、颗粒、丝状菌落。
4、具致病性,常在应用某些抗生素(青霉素、头孢)治疗中发生,且易复发。
5、临床症状明显但常规细菌培养(-),予以考虑L型菌感染5.分析溶菌酶、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的杀菌机制。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总结总结性重点:1.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有哪些2.引起败血症的细菌有哪些3.革兰氏阳性菌及革兰氏阴性菌总结4.重要的细菌,按照革兰氏染色分类,并列明细菌需要记忆的重点。
6.与口腔相关的厌氧菌:【1】脆弱类【2】放线菌1. 生物的概念:微生物是一类存在于自然界中,体型微小、结构简单、肉眼难见,而需要借助光学乃至电子显微镜放大成千上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3.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总结: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和动物、植物有益,少数引起人类和动物植物病害。
微生物对人类的益处:1.营养作用:产生人类必须的一些营养物质,如VitK2.生物拮抗:人体正常菌群占据人类表皮和黏膜,使得致病菌难以粘附3.免疫作用:正常菌群的存在是维持人类免疫力的基础4.抗衰老作用:乳酸杆菌等在胃肠道的大量存在与长寿有明显对应性。
**科赫法则:1. 特殊病原菌应在同一疾病中查见,而健康人中不存在2. 该特殊致病菌能被分离培养得到纯种3. 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能产生同样疾病4.人工感染的实验动物中能重新分离出该致病菌纯培养。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细菌的定义:广义:泛指各类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
狭义:专指其中数量最大、种类最多,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细菌。
***对细菌的形态观察时机:选择:适宜生长条件下的对数生长期原因:细菌在不利不环境或者衰老时产生形状多形性,亦称衰退型。
1.微生物根据其形态结构组成的差异分为几大类?各有何特点?三类,分别是球菌、杆菌、螺形菌。
补充:【1】肽聚糖组成区别4.L型细菌的特点及医学意义。
【1】由来:当某些因素(如溶菌酶、青霉素等)破坏或抑制了肽聚糖的合成使细菌细胞壁发生部分或完全缺损,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而成为细胞壁缺陷型细菌。
因首先在Lister研究所发现,故称L型细菌。
【2】分类:原生质体:G+菌细胞壁几乎完全缺失,仅剩一层细胞膜原生质球:G-菌因有外膜保护,且胞内渗透压较低,对低渗环境仍有一定抵抗力【2】特性:1.产生因素:青霉素、溶菌酶、胆汁、抗体、补体等2.形态:大小不一,高度多形性,革兰氏染色为阴性3.培养特性:高渗低琼脂培养基,营养要求高,生长缓慢,荷包蛋样菌落4.致病性:引发慢性感染【3】医学意义:1.L型细菌在体内、外均能形成,尤其在使用于细胞壁的药物治疗过程中反复出现,某些L型细菌仍有致病力,可引起尿路感染、骨髓炎、心内膜炎等疾病;2.在进行常规细菌学检查时,L型细菌往往被漏检而造成病原菌感染的漏诊。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总结绪论:一、名词解释:微生物: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它们都是一些个体微小,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
二、简答、论述:1、为什么微生物一直不被人类所了解?因为它们⑴个体过于微小;⑵群体外貌不显;⑶种间杂居混生;⑷其形态与其作用的后果之间很难被人认识。
2、微生物的五大共性:⑴体积小,面积大;⑵吸收多,转化快;⑶生长旺,繁殖快;⑷适应强,易变异;⑸分布广,种类多。
3、巴斯德和科赫对微生物学的贡献:巴斯德:⑴彻底否定了“自生说”。
(曲颈瓶实验)⑵免疫学——预防接种。
(鸡霍乱病)⑶证明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⑷发明巴氏消毒法。
科赫:⑴证实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
⑵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
⑶提出了科赫法则。
(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⑷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化微生物。
⑸配制培养基。
原核生物:一、名词解释:原核生物: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做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
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糖被:是包被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状物质。
分为荚膜、微荚膜、粘液层和菌胶团。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称为芽孢。
DPA-Ca:吡啶-1,6二羧酸钙盐的简称,芽孢皮层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可能与芽孢的抗逆性有关。
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称为伴孢晶体。
菌落:将单个微生物细胞或一小堆同种细胞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有时在内层),当它占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并处于适宜的培养条件下时,该细胞就会迅速生长繁殖并形成细胞堆,即菌落。
放线菌:一类主要呈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革兰氏阳性细菌。
蓝细菌:一类进化历史悠久、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含叶绿素a(但不形成叶绿体)、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原核生物。
医学微生物学笔记-细菌的生理

医学微生物学笔记-细菌的生理第一节细菌的理化性质1、细菌的化学组成:水、无机盐、蛋白质、糖类、脂肪、核酸。
水占总重量的75%~90%2、细菌的物理性状:①光学性质,半透明,悬液呈混浊状态,使用比浊法或分光光度计可粗略估计细菌数量;②表面积;细菌的相对表面积大,有利于同外界进行物质交换;③带电现象;④半透性⑤渗透压第二节细菌的营养和生长繁殖一、细菌的营养类型1、自养菌:以简单无机物为营养物质2、异养菌:以有机化合物为营养物质,分为腐生菌、寄生菌所有的病原菌都是异养菌,大部分属寄生菌。
二、细菌的营养物质1、水2、碳源3、氮源:4、无机盐5、生长因子:生长因子是指,某些细菌细菌生长所必须的但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须由外界供给的物质。
四、影响细菌生长的环境因素(简答)1、营养物质: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及生长因子为细菌的代谢及生长繁殖提供必需的原料和充足的能量2、酸碱度(pH):多数病原菌最适pH为7.2--7.63、温度:嗜冷菌生长范围-5~30℃,最适生长10~20℃;嗜热菌生长范围25~95℃,最适生长50~60℃;嗜温菌生长范围10~45℃,最适20~40℃,病原菌均为嗜温菌,最适温度为37℃。
4、气体:O2:根据细菌代谢时对氧气的需要与否分四类:①专性需氧菌:具有完善的呼吸酶系统,仅能在有氧环境下生长。
②微需氧菌:在低氧压(5%-6%)生长最好,无氧和高氧压时生长不良。
③兼性厌氧菌:在有氧、无氧环境中均能生长,但以有氧时生长较好。
大多数病原菌属于此。
④专性厌氧菌:缺乏完善的呼吸酶系统,必须在无氧环境中生长。
有氧存在时受到毒害CO2:对细菌生长也很重要5、渗透压:一般培养基的低盐浓度和低渗透压对大多数细菌安全。
嗜盐菌在高浓度的NaCl环境中才能生长良好五、细菌的生长繁殖1、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繁殖方式----细菌以简单的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繁殖速度----细菌分裂数量倍增所需要的时间称为代时,多数细菌约20-30min。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总结一、绪论微生物:是一类体积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用光学显微镜或者电子显微镜放大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分类:(按照微生物的结构特点、遗传特性及分化组成)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放线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藻类、原生动物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结构最简单的微生物)最常用的基因工程菌:酵母菌、大肠埃希菌德国医生郭霍创立了:细菌染色方法、固体培养试验、动物感染实验第一个被发现的病毒是:烟草花叶病毒现代微生物学常用的诊断方法:免疫荧光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酶联聚合反应(PCR)、核酸杂交技术。
朊粒:比病毒更简单的没有基因结构的致病因子。
二、细菌(一)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由肽聚糖组成呈L型细菌)、细胞膜(中介体)、细胞质(核质、质粒、异染颗粒)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功能:抗吞噬,与致病性有关;抗干燥,渗透屏障;黏附作用)、鞭毛(有助于细菌运动,有的与其致病性有关)、菌毛(黏附作用,与治病性有关;还可以经接合转移遗传物质)、芽孢(有强抵抗力,是灭菌指标;用于鉴别特殊细菌;可是某些外源性感染的传染源)细菌的生长繁殖方式: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生长曲线: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意义:用于细菌鉴定、研究工作和生产实践)中介体:是细菌细胞膜的特有结构,是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而成的囊状物,多见于革兰氏阳性菌。
位于菌体的侧面或中间部,可有一个或者多个。
细菌的形态和大小:(测量单位:um)细菌的形态特征代表菌球菌双球菌在一个平面上分裂,分裂后有两个菌体成对排列脑膜炎奈瑟菌链球菌球菌在一个平面上分裂,分裂后多个菌体无规则地粘连成链状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在多个不规则的平面上分裂,分裂后无规则的粘连在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杆菌直杆菌大、中、小炭疽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布鲁菌分枝杆菌呈分枝状生长结核杆菌棒状杆菌菌体末端膨大呈棒状百喉杆菌梭杆菌菌体两端尖细呈梭状坏死梭杆菌螺形菌弧菌菌体只有一个弯曲,呈逗点状或弧状霍乱弧菌螺菌菌体有数个弯曲鼠咬热螺菌螺杆菌菌体细长呈弯曲型s型或海鸥型幽门螺旋杆菌(二)、细菌的鉴别及基本培养基常用于肠道杆菌的鉴别的生化反应合成为IMViC:I指吲哚实验、M指甲基红实验、Vi指VP实验、C指据元酸钠试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球菌
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鉴别用触酶(过氧化氢酶)试验:前者阳性,后者阴性。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与肺炎链球菌鉴别试验有:Optochin敏感试验、胆汁溶菌试验和菊糖分解实验,后者全是阳性。
奈瑟菌属
副溶血性弧菌
一、生物学性状
1、G—弧菌(多形性),单鞭毛
2、嗜盐(与霍乱弧菌的显著差别),无盐不长,>8%也不长。
不耐热,不耐酸
3、神奈川现象(KP):在特定条件下,副溶血性弧菌中某些菌株在含高盐(7%)的人O型血或兔血及以D-甘露醇为碳源的我妻琼脂平板上可产生β溶血。
KP+菌株为致病性菌株。
二、致病性
1、致病机制不甚明确(KP+为致病株、KP-不致病)
KP+有耐热性溶血毒素(耐热直接溶血素和耐热相关溶血素)、黏液素、黏液素酶
2、引起食物中毒:烹饪不当的海产品或盐腌制品。
第十三章厌氧性细菌
■根据芽胞有无分为:
→厌氧性芽胞梭菌(外源性感染——致病菌)
→无芽胞厌氧菌(内源性感染——条件致病菌)
第一节厌氧芽胞梭菌属
第二节无芽孢厌氧菌
寄生于人和动物体内,构成人体的正常菌群。
在人体正常菌群中厌氧菌占有绝对优势。
1.致病条件
①寄居部位改变②宿主免疫力下降
③菌群失调③厌氧微环境
2.所致疾病
①败血症
②遍布全身各组织器官:腹腔、生殖盆腔、口腔、呼吸道、脑感染。
引起腹泻的大肠埃希菌
HSP·Works
Limited Version - BACTER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