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综合素质》【文化素养传统文化】.pdf
教师资格证-幼儿综合素质-第四章-文化素养-第三节-传统文化素养

教师资格证-幼儿综合素质-第四章-文化素养-第三节-传统文化素养[单选题]1.中国四大名楼中不是位于长江以南的是((江南博哥))A.岳阳楼B.鹳雀楼C.滕王阁D.黄鹤楼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市城西,鹳雀楼在山西省永济市境内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黄河岸边,滕王阁位于江西南昌市沿江路赣江边,黄鹤楼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矶头。
因此,除了鹳雀楼之外,其他都在长江以南。
[单选题]2.成语“一衣带水”中的“水”原指哪条河流()A.黄河B.松花江C.长江D.黑龙江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据古籍《南史·陈后主纪》资料显示,一衣带水的水是指的是长江。
具体含义是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
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单选题]3.以下不可能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是()A.针灸B.济公的传说C.绍兴黄酒的酿制D.青岛“啤酒节”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A.B.C项都有悠久的历史和社会认同感,唯有D项除外。
故本题答案为D项。
[单选题]4.张仲景是东汉名医,被后世尊称为“医圣”,他的著作()中记载有“人工呼吸法”,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A.《景岳全书》B.《脉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略。
[单选题]5.下列选项中属于“竹林七贤”的是()A.阮瑀B.陈琳C.阮籍D.刘桢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魏正始年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等七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世称“竹林七贤”。
[单选题]6.中国四大石窟中的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分别位于()A.大同和洛阳B.西安和敦煌C.天水和西安D.天水和洛阳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中国四大石窟中,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麦积山石窟位于天水市;敦煌莫高窟位于敦煌。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知识点文化素养是每个教师都应多少具备的职业素养之一,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提供的2022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知识点,大家可以参考阅读,更多详情请关注店铺。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知识点篇1(一)我国远古居民1.元谋人:已知我国最早的远古居民是元谋人。
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2.北京人:北京人发现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距今约七十万至二十万年。
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化石、石器和用火遗迹最为丰富的古人类遗址。
3.旧石器时代:元谋人和北京人已学会制造石器和使用火,这一时期的文化称为“旧石器时代文化”。
他们过着群居生活,构成最早的人类社会,原始社会从此开始。
4.山顶洞人:山顶洞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的洞穴中,距今约1万八千年,处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进入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他们已懂得人工取火。
5.河姆渡文化和半坡文化:我国长江流域的是河姆渡文化,黄河领域的是半坡文化。
这个时期处于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距今七千年至五千年。
进入原始农耕期: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掌握了种粟技术,还种植蔬菜和麻。
因此,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新石器时代: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进入新石器时代。
半坡原始居民有较高的制陶技术,彩陶精美。
他们也有较高的纺织技能,会织麻布,制麻衣。
6.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进入父系氏族公社时期。
距今约四五千年。
社会发展:骨器、石器种类多;陶器分黑陶和白陶,黑陶是大汶口文化晚期的典型器物;生产工艺有抛光、雕刻等技术;养蚕缫丝,纺织技术有新进步。
因此,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养蚕和丝织的国家。
(二)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1.炎帝、黄帝: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距今约四五千年。
与东方蚩尤部落大战逐鹿之野,蚩尤战败。
炎黄部落成为华夏族的主体部分。
2.尧、舜、禹:黄帝以后黄河流域的几位部落联盟首领。
教资综合素质:传统文化之传统节日(讲义+笔记)

传统文化之传统节日(讲义)古代传统节日01-有哪些传统节日?02-有什么节日习俗?03-诗词中描写的是哪个节日?(一)春节(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二)元宵节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欧阳修《生查子》(三)寒食节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
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
——卢象《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韩翃《寒食日即事》(四)清明节(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四大祭祖节日之一)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五)端午节(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六)乞巧节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长恨歌》(七)中元节(四大祭祖节日之一)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气中。
(八)中秋节(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九)重阳节(四大祭祖节日之一)《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十)腊八节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陆游《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十一)除夕(四大祭祖节日之一)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高适《除夜作》真题回顾(幼儿、中学 2012 下)1.下列节日中,“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一望乡”所描写的是()。
A.清明节B.端午节C.中秋节D.重阳节(中学2012 上)2.在下列传统节日中,有吃粽子、赛龙舟习俗的是()。
A.清明节B.重阳节C.端午节D.元宵节(小学2016 上)3.古诗“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中,“元夜”所指的传统节日是()。
教师资格(统考)-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归纳35-第四章 传统文化素养

第四章传统文化素养第三节传统文化素养一、关于称呼中国古代称谓总览中国人的称呼,实质上就是一部中国文化的发展史,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历史的沉淀与变迁。
中国人的称呼是宗法、习俗、等级、地位、声望等的反映,尊长、后辈、上级、下属各有各的一套称呼,谁也不能逾越。
从称呼中我们可以看到国人对宗法礼制、尊卑长幼等礼法习俗的重视,对官职、科举的表示方式。
古往今来,中国人的称呼既反映出了人们对于成功的观念,又透射着一种“自卑下之道”的“谦恭精神”,这种人生精神,必定要在人们的语言、称呼中体现出来。
1.别称桑梓:家乡。
桃李:学生。
杏林:医生。
社稷、轩辕:国家。
丝竹:音乐。
汗青:史册。
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
父母:高堂、椿萱、双亲。
妻父:俗称丈人,雅称岳父、泰山。
兄弟:昆仲、棠棣(táng dì)、手足。
老师:先生、夫子、恩师。
学生:门生、受业。
学堂:寒窗、鸡窗,同学为同窗。
女婿:东床、东坦、娇客。
2.特殊称谓百姓:布衣、黎民、庶民、白丁。
兄弟排行:伯(孟)仲叔季。
伯:嫡长子;孟:庶长。
朋友称呼:贫贱之交;金兰之交;刎颈之交;忘年之交;竹马之交;布衣之交;患难之交。
3.年龄称谓垂髫:三四岁至八九岁。
总角:八九岁到十三四岁。
豆蔻:女孩还未成年,十三四岁到十五六岁。
其他:弱冠(20);而立(30);不惑(40);知天命(50);耳顺、花甲(60);古稀(70);耄耋(80-90);期颐(100)。
2.合称岁寒三友:松、竹、梅。
花中四君子:梅兰菊竹。
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
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
五金:金银铜铁锡。
五彩:青黄赤白黑。
五味:酸甜苦辣咸。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声:宫商角徵羽。
三教九流:三教:儒佛道;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二、古代教育1.学校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第四章文化素养知识点复习

第四章文化素养第一节教师的历史与传统文化素养一、中国历史重要事件(一)原始社会1.原始人群①元谋人:1965年在云南发现化石,是已知的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
②北京人2.氏族公社时期①半坡文化和河姆渡文化:距今六七千年前,母系氏族社会进入繁荣时期。
②龙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也称“黑陶文化:,大汶口文化处于父系氏族公社阶段。
(二)农业社会1.中国文明时代的开始(夏一西周)(1)夏朝夏朝的建立(2)商朝①盘庚迁都②甲骨文的出现:③武王伐纣(3)西周封邦建国西周分封始于周武王,为了巩固统治,成王时大规模分封诸侯。
2.中国封建时代的开始(东周一秦)(1)春秋战国①“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②商鞅变法③“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是我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秦①秦统一六国②焚书坑儒③陈胜、吴广起义3.封建制度的巩固到灭亡时期《汉一清》(1)汉①楚汉之争②文景之治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④张骞通西域⑤汉匈和亲⑥王莽改制⑦官渡之战⑨赤壁之战(2)三国(3)西晋(4)东晋(5)南北朝(6)隋①科举制②开凿大运河(7)唐①贞观之治从627年至649年,是李世民统治的贞观年代。
②玄奘西行③武则天改唐为周④文成公主人藏⑤鉴真东渡⑥开元盛世在唐玄宗的治理下,社会政治比较安定,生产继续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期,史称“开元盛世”。
⑦安史之乱⑧黄巢起义(8)五代十国陈桥兵变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东京(河南开封)东北的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取代后周,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9)宋①杯酒释兵权②澶渊之盟③王安石变法宋神宗即位后,锐意改革,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④靖康之变(10)元①元统一中国②马可•波罗游历中国③红巾军起义(11)明①明成祖迁都1421年,明成祖朱棣将都城正式迁至北京,改北京为京师,改应天府为南京,成为留城。
②郑和下西洋③戚继光抗倭④郑成功收复台湾1661年,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斗争的郑成功击败荷兰殖民者。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第四章文化素养、第五章基本能力考点归纳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小学《综合素质》第四章文化素养、第五章基本能力考点归纳第一章科学常识考点归纳1.了解中外科技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2.了解一定的科学常识,熟悉常见的科普读物。
重点提示一、中外科技发展史(一)古今中国的科学技术数学1.春秋时期出现九九乘法,比西方早500年。
2.《周髀算经》所记西周初年的勾股定理,标志着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3.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
4.南朝宋、齐之际的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他的数学专著《缀术》成为唐朝及中世纪朝鲜、日本的教材。
5.近代前期的李善兰阐述了微积分的初步理论,在《垛积比类》中,说明了高阶等差数列的理论。
书中的“李善兰恒等式”为当时数学界所瞩目。
6.华蘅芳的《代数术》,介绍了西方代数学、三角函数、微积分及当时欧洲刚出现的概率论。
7.近代后期的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分别在堆垒素数论和微分几何学的研究上作出了显著成绩。
天文学、地理学8.夏朝开始有了历法。
9.商朝时,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日、月食记录。
10.春秋时留下了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公元前613年)。
11.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专著,而且能够测定一年中的季节;书中的《石氏星表》测定了120多个恒星的位置,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12.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了水运浑象仪和测地震方位的地动仪。
13.唐代僧一行主持实测了子午线的长度,编制了《大衍历》。
14.元代郭守敬制成一种测量天体位置的天文仪器——简仪,比欧洲发明同类仪器早300多年;并编制了《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精密的一部历法,它与实际时间只差26秒。
同时,郭守敬还主持了规模空前的天文测量工作。
15.李四光从运动的观点出发,建立了独创的地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
医学16.战国时期有了医学分科。
17.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扁鹊提出四诊法。
18.西汉的《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综合素质 第四章 文化素养1(文化素养)分解

(5)解放战争:为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国共产党与 1945年8月至1949年10月进行了人民解放战争。辽 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与《共同纲 领》:1949年9月,人民政协一届全会在北京召开,一 致 通过了《共同纲领》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 民政府主席。大会确定五星红旗为新中国的国旗,以《义 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把北平改名为北京,作为新中国 的首都,新中国采用公元纪年。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英属北美 殖民地正式宣告独立。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5、法国大革命 1789年7月14日,革命群众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 命爆发 6、工业革命 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是这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 7、日本明治维新 8、巴黎公社 1871年春,法国工人阶级推翻梯也尔反动政府,成立 了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
9、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在萨 拉热窝被刺,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第一次世界 大战以同盟国的投降而告终。 10、十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 维克党领导工人阶级和革命士兵,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俄 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兵代表苏维 埃政府。 11、罗斯福新政:1933年,为摆脱经济危机,实现经济 复兴,罗斯福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方法,史称“罗斯 福 新政”。
古代教育
古代的学校有校、庠、 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 高学府为国子监。 四大书院 :江西庐山的白 鹿洞书院、湖南善化的岳麓 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 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 科举考试(从隋代至明 清): 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 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童生试 :也叫“童试” ,每年 考一次,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 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 (秀才、相公)资格,才能参 加科举考试。 乡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 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 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 又称秋闱。考取的叫举人,第 一名叫解元。 会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 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 行,故又称春闱。各省的举人及
教资综合素质:传统文化之成语典故(一)(讲义+笔记)

传统文化之成语典故(一)(讲义)成语典故成语典故(一)1.暴殄天物2.愿者上钩3.烽火戏诸侯4.韦编三绝5.一鼓作气6.卧薪尝胆7.狡兔三窟8.远交近攻9.奇货可居10.完璧归赵11.负荆请罪1.暴殄天物——商纣王2.愿者上钩——姜子牙&周文王3.烽火戏诸侯——周幽王4.韦编三绝——孔子5.一鼓作气——曹刿6.卧薪尝胆——勾践关于春秋五霸的两种说法: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和楚庄王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7.狡兔三窟——冯谖&孟尝君战国四公子:齐国孟尝君、魏国信陵君、赵国平原君、楚国春申君8.远交近攻——范雎秦灭六国顺序:韩、赵、魏、楚、燕、齐9.奇货可居、一字千金——吕不韦10.完璧归赵——蔺相如11.负荆请罪——廉颇成语典故·知识梳理暴殄天物曹刿韦编三绝勾践一鼓作气商纣王狡兔三窟吕不韦完璧归赵孔子卧薪尝胆冯谖奇货可居蔺相如传统文化之成语典故(一)(笔记)【说在课前】读书点亮生活,遇见不一样的自己,各位小伙伴大家好,欢迎大家和老师一起来学习综合素质中的文化素养系列课程,今天是文化常识的第五次课,今天学习文化常识的成语典故部分,这部分内容在书上是表格的形式。
成语典故【解析】这部分内容在书上是一个表格,一共为大家整理 44 个成语典故,需要大家掌握成语和人物的对应关系,一般不考查成语的含义。
老师会给大家讲解跟成语的有关故事,分为四次课,每次课讲解 11 个成语故事。
成语典故(一)1.暴殄天物2.愿者上钩3.烽火戏诸侯4.韦编三绝5.一鼓作气6.卧薪尝胆7.狡兔三窟8.远交近攻9.奇货可居10.完璧归赵11.负荆请罪【解析】大家跟上听故事就好了,不需要记笔记。
今天讲解前 11 个,今天从暴殄天物开始说起。
1.暴殄天物——商纣王【解析】殄是灭绝的意思,暴殄天物就是完全不知道爱惜,任意糟蹋东西,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商纣王,提到商纣王大家还可以想到助纣为虐、酒池肉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资《综合素质》【文化素养传统文化】
关键词【文化素养、传统文化】
(一)天文
干支纪年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二十四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四象:左青龙、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
节日:
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四大祭祀节日: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中元节
(二)地理
疆域:
我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
湖泊:
我国最大的湖泊(咸水湖):青海湖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
我国最低的湖泊:艾丁湖
岛屿:
我国三大岛屿:台湾岛(最大)、海南岛、崇明岛(河口冲积岛、沙岛)我国三大半岛:辽宁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