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挫折心理的认知调适
大学生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达和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为大家所关注。
由于客观的竞争压力和主观的心里不成熟,无论是在校学习还是就业,都不可避免地会遭受各种挫折,产生种种不良的心理反映,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前程。
因此,分析大学生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措施提高大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是摆在各高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应引起教育界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1、大学生产生挫折心理的主要原因心理学认为,挫折是一个人在达到某种目标或满足某种需要的活动过程中,由于受到妨碍或干扰,致使目标不能实现或需要无法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
大学生挫折心理是指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因在学习、生活、情感、人际交往等方面受到阻碍,致使不能顺利实现目标或满足自身需要时所产生的消极情绪体验。
引起大学生产生挫折心理的具体原因包括客观和主观两大方面。
1.1客观因素客观因素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实实在在存在的。
环境的变化,从中学小圈子到大学大环境的变化,从依赖父母到独立生活,从填鸭式的课堂模式到自学,从成绩的佼佼者到同学中的普通一员……这需要较长时间的慢慢改变和适应。
如果自我调节不好,适应不了便会产生学业受挫、焦虑不安、紧张恐惧的挫折心理体验。
再加上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流传“毕业即失业”的口号,而导致一部分大学生就读时忧心重重,倍感前迷惘,不知所措,逐渐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和方得过且过,不思进取。
对于贫困家庭的学生,读大学的费用是一份沉重的负担。
他们不得不节衣缩食,不得不放弃应有的娱乐活动,不得不为筹措学费而四处奔波,利用课余时间打工挣钱。
些学生就容易产生压抑、无奈、自卑、痛苦的心理挫折。
1.2主观因素个性不完善也是导致青少年挫折心理的重要原因。
青少年虽然朝气蓬勃,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勇于探索,富于创造性,但从社会成熟性来看,个性还不够完善。
如情绪不稳定,认识片面,自尊心与好胜心过强,理想浪漫,容易偏激,世界观不明晰,缺乏扎实的实践基础,耐力不强等。
大学生挫折心理的调适与矫正

摘
要: 大学生的挫折 心理普 遍存在 , 正确认识井 适当加 以谓适、 引导和矫正是大学 生健 康成长 的关键 环
节 。挫折具有二重性 , 大学生应尽璧捎豫挫折的负面效虚 , 化挫折为成功 F 自我调遣 , 加强 提高 自控魄力 F 教育者
也 应引导和矫正大学生的挫折心理.
关奠调 t 大学生 -挫折心理-二重性 I自我谓适}矫正 中田舟类号 。61 文蕾标识码 ; G5 A 文章蛔号 :03 43(0 20 一o9—0 ]0 - 7020)1 o9 3
其 次 , 折 可 以激 发 大 学 生 的 进 取 精 神 。 顿 挫 牛
曾 说 过 : 果 你 问 一 个 善 于 溜 冰 的 人 如 何 学 得 成 如
功 时 , 会告 诉 你 : 倒 了, 起 来 , 会 成 [ ” 他 跌 爬 便 力。 对 于 一 个 有 志 的大 学 生 来 说 , 折 的 发 生 , 唤 起 挫 会 他 的 斗 志 , 发 他 的 进 取 心 。 在 复 杂 的 现 实 生 活 激 中 , 功 和 挫 折 、 败 并 不 是 绝 对 的 , 者 之 间 往 成 失 两 往仅 一步之 遥 , 时 的失败 可能连 着彼 时的成 功 。 此 如 果 你 拒 绝 了失 败 , 际 上 你 也 就 拒 绝 了 成 功 。 实 因 此 , 免失 败 的最好方法 , 是下决 心获 得成 功 。 避 就
业 的担 扰 、 理 上 的疾 病 和 缺 陷 、 交 的障碍 、 生 社 爱
情 的 烦 恼 、 性 的 不 完 善 及 来 自社 会 、 庭 的 压 个 家
力 而 体 验 到 令 人 失 意 的 挫 折 心 理 。 正 确 的 认 识 挫 折 并 适 当加 调 适 矫 正 是 大 学 生 得 以 健 康 成 长 的 重 要 环 节 挫 折 感 作 为 受 挫 者 的 负 面 情 绪 反 应 , 大 学 对 生 的心理 影响是 很大 的 。 少大学 生遇 到挫 折后 , 不 会 产 生 情 绪 上 和 行 为 上 的 不 良 反 应 。 受 挫 后 的 情 绪 反 应 , 要 足 一 种 失 败 感 , 及 由失 败 感 而 产 生 主 的 沮 丧 、 闷 、 失 自信 心 等 情 绪 的 体 验 . 终 形 苦 丧 最 成 由紧 张 、 安 、 虑 、 伤 、 惧 、 苦 、 望 等 感 不 忧 悲 恐 痛 失 受 交 织 在 一 起 的 一 种 复 杂 而 消 极 的 情 绪 状 态 。在 行 为 上 则 常 常 表 现 为 失 常 的 、 控 的 、 有 目 标 导 失 没 向 的情 绪 性 行 为 , 攻 击 、 漠 、 虑 、 安 、 执 、 如 冷 焦 不 固 孤独 、 退 、 想、 诿 等 等 。 不仅 给大学 生带来 倒 幻 推 这
大学心理学认知与情绪的调节与干预

大学心理学认知与情绪的调节与干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压力的增加,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认知与情绪的调节与干预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认知与情绪两个方面探讨大学心理学的调节与干预。
一、认知的调节与干预认知是人们获取、处理和组织信息的心理过程。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负面的自我认知和思维扭曲常常是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通过调节和干预认知,可以有效地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
认知重建是一种常见的认知心理干预方法。
通过对大学生的自我评价、思考方式和对问题的看法进行重新评估,帮助他们理清思维,并建立积极健康的认知模式。
例如,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教育者可以引导大学生重新评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让他们意识到挫折是成长的机会,而不是失败的代表。
另外,认知行为疗法也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方法。
它通过帮助大学生识别和改变负面的自动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来改善他们的情绪状态。
例如,当大学生感到焦虑时,他们常常将自己的情绪诠释为即将发生的灾难。
而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他们识别这种错误的思维模式,并教导他们更合理有效地面对问题。
二、情绪的调节与干预情绪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一种体验状态,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
有效的情绪调节与干预可以帮助大学生掌握情绪管理的能力,提升心理健康。
情绪调节训练是一种常用的情绪干预方法。
它通过培养大学生的情绪认知和情绪表达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情绪变化。
例如,情绪调节训练可以通过情绪日记的记录和分析,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规律,并学会正面应对负面情绪,如通过情绪释放、积极思考和寻求支持来缓解压力。
情绪干预还可以通过心理辅导来实现。
心理辅导师可以与大学生建立信任关系,通过倾听和理解他们的情绪体验,帮助他们分析问题的原因,调整情绪状态,并提供适当的解决方案。
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心理辅导师还可以运用情绪调节技巧,如放松训练、呼吸调节和想象训练,帮助大学生恢复平静和积极的情绪状态。
三、认知与情绪的调节与干预的重要性认知与情绪的调节与干预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创业受挫后心理调适探讨

大学生创业受挫后心理调适探讨在现代社会,创业已然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普遍的话题之一,而大学生也不例外。
创业能够让人在职场上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人生价值和梦想,然而,创业也并非一帆风顺,其中可能面临许多困难和挫折。
当一位大学生创业受挫后,如何进行心理调适,以便重新振作起来并继续向前?现在我们就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对挫折产生认知每个创业者都可能经历许多挫折,一方面这些挫折会给人带来负面心理影响,另一方面,如果能够正确地面对这些挫折,也会给人带来许多的正面影响。
面对创业的挫折,大学生首先应该对挫折进行认识,认识到挫折并不可怕。
只有在经历挫折之后,创业者才能更加深入地对市场、行业和自身进行反思和研究,这样才能找到突破口,更好地推进创业计划。
除此之外,透彻认知挫折,也有助于调整自己的心态,不陷入消极情绪的漩涡。
二、克服负面情绪在创业受挫的时候,心理上的压力可能会特别大,很容易产生精神上的困惑和负面情绪。
这时,需要创业者寻找一种自我调整的方法,以克服这些情绪。
比如,可以通过自我批评和自我激励的方法,来调整自己的思路和情绪。
在这个过程中,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成功总能够到来,也是一种非常好的自我调整方法。
当自己遇到难关时,也可以适当地寻求亲友的帮助,或者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来转移注意力。
这样,便能够更好地减轻心理上的压力和负担。
三、学会总结反思创业受挫之后,很有必要对自己的经验进行总结,在反思中找到失败和成功的原因。
在学会总结反思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所处的市场和行业,并且总结出正确的经营方法。
总结反思是一种高效的方法,可以让创业者更加透彻地了解自己所处的市场和行业,并且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这样才可以更加准确地找到创业的方向,并且做出正确的决策。
四、主动寻求支持创业受挫后,很多人可能容易自闭或者不愿意和人交流。
然而,这样的做法只会让自己更加孤单和沉闷。
在这个时候,创业者可以主动寻求一些支持性的人际交往,比如在社交圈和朋友圈中寻求帮助,或者主动加入一些更能够帮助自己成长的创业社区和圈子。
大学生有关挫折应对的心理健康论文

大学生有关挫折应对的心理健康论文毕业生就业中遭受严峻挫折后容易出现焦虑、嫉妒、自卑、冷漠和攻击等心理问题,对此,高校应该给高校毕业生予以积极的引导,使大学生迅速走出逆境,恢复积极健康的心态。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有关挫折应对的心理健康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大学生有关挫折应对的心理健康论文篇一《大学生就业挫折心理分析及应对》【内容摘要】随着高校扩招,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就业竞争形势日趋激烈,大学毕业生就业中遭受严峻挫折。
毕业生就业挫折后出现了焦虑、嫉妒、自卑、冷漠和攻击等心理问题,对此,高校应该给高校毕业生予以积极的引导,使大学生迅速走出逆境,恢复积极健康的心态。
【关键词】就业挫折大学生抗挫折能力一、大学生就业受挫后的心理表现由于每个人的挫折耐受力和挫折排解力不同,挫折对于不同的个体反映出来的强度大小也就不同,因此大学毕业生遇到挫折后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有些人愤怒、痛苦、恐慌、悲伤,而有些人能迅速排解,调整自己,适应社会。
大学毕业生在遇到就业挫折后,一般的心理表现有以下几种:1.焦虑心理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他们面对就业的时候意气风发,而投身现实中时,他们会遇到各种挫折。
当投了几份简历没有回音或经历几次面试没有结果时,他们大多就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焦虑心理。
择业受到挫折后,他们会对自己前途感到迷茫,对自己十来年的寒窗苦读产生怀疑。
曾经心比天高,而如今大学毕业,自己却连个谋生的地方都没有,大学毕业生感觉自己曾经的努力都白费,觉得对不起含辛茹苦供养自己读书的父母,在亲戚朋友面前抬不起头,心里产生恐慌、焦急、忧虑、烦躁和不安等。
这种焦虑状态,严重妨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以及接下来的就业,如果不能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排解,那么这种焦虑心理将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甚至发展成心理障碍或者心理疾病。
2.嫉妒心理嫉妒心理是大学生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理现象。
其主要是由于他人在某些方面胜过自己而引起的一种不快甚至是痛苦的情绪体验,而且就此把他人视为自己的威胁或假想敌。
女大学生挫折心理分析及调适策略

女大学生挫折心理分析及调适策略李沙娜(安徽科技学院,安徽凤阳233100)摘要:女大学生挫折心理的产生主要来自于传统角色定位、人际关系及就业。
这些挫折严重影响了她们的学习和生活。
因此,.f f-确地认识挫折。
进行挫折归因,认识自身的优势对于女大学生克服挫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女大学生挫折心理调适女大学生是当今校园中的重要主体.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知识大众化趋势的到来.进入高校的女大学生呈逐年上升趋势。
据统计,1998年全国高校在校女大学生占总数的39.75%;2000年已达到130.6万。
占在校大学生的41.07%;2001年则达至1142.14%;2003年约为37.73%;2004年约为44.52%:2005年已达至1]48.95%。
当今。
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为她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众多的机遇,但也为她们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当前,依然存在着有利于男性的社会竞争。
使她们的成长与成才仍然要比男生面临更大的困难.她们要取得与男性同样的成就,不得不接受更多挫折的磨炼。
同时.女大学生由于受自身心理特点和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的影响.她们的心理抗挫能力比男生更弱。
因此,加强对女大学生挫折心理的研究,增强其抗挫折能力。
对提高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提高其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一、挫折的涵义什么叫挫折?社会心理学认为,挫折指一种情绪状态.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行动遭遇到无法逾越的困难障碍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消极的情绪反应、情绪体验。
挫折包括三个方面的涵义:~是挫折情境.即指对人们的有动机、目的的活动造成的内外障碍或干扰的情境状态或条件:二是挫折认知.即指对挫折情境的知觉、认识和评价:三是挫折反应,即指个体在挫折情境下所产生的烦恼、困惑、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交织而成的心理感受,即挫折感。
其中,挫折认知是核心因素,挫折反应的性质及程度.主要取决于挫折认知。
一般来说,挫折情境越严重,挫折反应就越强烈;反之,挫折反应就轻微。
大学生面对挫折时的心理调适方法

大学生面对挫折时的心理调适方法挫折是人生道路上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尤其对于大学生而言,面对学业、人际关系、职业发展等多方面的挑战时,可能会感到沮丧和失落。
然而,积极应对挫折并学会进行心理调适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课。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面对挫折时的心理调适方法,帮助他们在困难面前保持积极态度和适应能力。
1. 接受现实,正视挫折面对挫折时,许多人常常选择逃避或否认现实。
然而,逃避只会延长痛苦感,不利于解决问题。
因此,首先要学会接受现实,并正视挫折的存在。
了解挫折是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接受不如意的结果,并将其视为自我提升与成长的机会。
2. 增强自我认知,调整心态挫折往往伴随着自我怀疑、自卑等消极情绪。
因此,大学生需要加强对自己的认知,了解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并向自己传递积极的信息。
通过培养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具有克服困难的能力,并对自己充满信心。
3. 寻求支持与倾诉在面对挫折时,寻求他人的支持与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大学生可以选择与亲朋好友沟通,或者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将自己的困惑与挫折倾诉出来,可以减轻心理负担,获得新的观点和建议,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4. 制定目标与计划在面对挫折时,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有助于重新焕发动力和信心。
大学生可以对自己的目标进行重新设定,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在制定计划时,要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确保目标和计划的合理性和可执行性。
同时,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步骤,逐渐完成每一小步,以增加成就感和动力。
5. 培养兴趣爱好,释放压力挫折常常会使人产生压力和紧张感,导致情绪低落。
大学生可以通过培养兴趣爱好来释放压力。
参加体育锻炼、学习音乐、阅读书籍、旅行等活动,可以帮助缓解负面情绪,增强心理韧性。
6. 寻找榜样,学习借鉴面对挫折时,寻找榜样并学习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是十分有益的。
通过了解成功人士的经历,可以启发自己积极面对挫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榜样的经验可以成为我们克服挫折的动力和信心来源。
大学生如何拥有积极心态战胜挫折8个心理建议助你走向成功

大学生如何拥有积极心态战胜挫折8个心理建议助你走向成功大学生如何拥有积极心态战胜挫折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困难。
有时候,它们仿佛是无法逾越的高墙,让我们心生迷茫和沮丧。
然而,如何拥有积极心态,战胜挫折,继续走向成功呢?在这里,我将向大家分享8个心理建议,希望能够帮助你们化解困境,重获自信。
1. 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我们首先要学会保持积极的心态。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们都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它们,并且要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
时刻告诉自己:“我能行!”2. 接受挫折是正常的挫折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无论是大学生还是其他人。
接受这个事实,不要因为失败而气馁,而是学会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3. 设定明确的目标明确的目标是我们克服挫折的动力源泉。
当我们设定了一个明确的目标,我们就能够更加专注地去努力,因为我们知道自己为什么在拼搏。
这样一来,挫折将会变得微不足道。
4. 培养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感培养良好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感是战胜挫折的关键。
我们要先从自己身上寻找优点和长处,了解自己的价值,然后才能够更好地面对困难,并且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它们。
5. 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在面对挫折时,与他人交流和寻求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包括家人、朋友和老师,让他们成为你的后盾,给予你鼓励和支持,帮助你克服困难。
6. 不要比较自己与他人在大学里,我们常常会面临与他人的比较。
然而,比较只会让我们感到自卑和挫败。
要记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起点和能力,不需要与他人比较。
关注自己的成长,专注于自己的进步。
7. 接纳并从失败中学习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肯接纳它并从中学习。
每一次失败都是一次宝贵的经验,让我们更加成熟和坚韧。
所以,当你遭遇失败时,不要气馁,而是要分析原因,总结教训,为下一次挑战做好准备。
8. 保持身心健康最后一个心理建议是保持身心健康。
良好的身心状态能够让我们更加乐观和积极地面对挫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挫折心理的认知调适摘要:增强大学生抗挫折能力、预防其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发生,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大学生挫折心理自我调适的方法很多,如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合理归因、调整目标、使用成熟的防御机制以及积极自我暗示等认知调适是较为重要的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挫折心理认知调适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5-077-02在现实生活中,困难无处不在,挫折也难避免。
处在竞争日益激烈、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环境中的大学生,挫折更是不期而遇。
能否正确对待挫折,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影响着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
许多研究表明,人们的许多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都与对挫折的认识密切联系着。
因此,增强大学生挫折心理的调适能力对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大学生挫折心理是指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或阻力,需要、动机无法得到满足时的心理不平衡状态。
许多调查显示,学生在面临挫折时主要是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的。
长沙交通学院付宏渊的调查结果是:一、二、三、四年级的大学生遇到挫折自己独立解决的分别占49.4%、61.3%、74.7%、73.1%;杭州商学院王晓刚的调查结果是:大学生遇到挫折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克服的占80.7%。
由此可见,大学生遇到困难,选择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排在首位。
付宏渊的调查结果还显示: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遇到挫折选择自己解决问题的人数越来越多。
这表明大学生在遇到挫折时学会自我调适,对自身的健康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挫折心理的自我调适是大学生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对自己的心理困扰进行干预,使不良情绪得以解脱。
它主要是通过发挥自己本身的内在力量进行的。
大学生自我调适的方法从大的方面说主要有认知的改变,情绪的宣泄,行为的矫正和性格的塑造。
其中,认知的改变是最重要的调节方法。
因为人的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错误的认知造成的,认识问题解决了,情绪、情感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所以本文重点介绍挫折认知方面的自我调节。
一、树立正确的挫折观首先,挫折具有普遍性。
挫折是普遍存在的,是人们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
所谓“心想事成”、“万事如意”只是人们的一种愿望和祝福。
在现实生活中,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人们总有目标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的时候。
所以,大学生对挫折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每做一件事,都要想到有成功和失败两种可能性。
有了心理准备,在挫折来临时就不会惊慌失措。
其次,挫折具有双重性。
挫折并非是一无是处,它既可以使人消沉沮丧、一蹶不振,也可磨练人的意志、增强人的适应能力、提高人的斗志。
它在给人带来痛苦的同时,也使人奋进。
无数事实说明,一个人经受一些挫折,特别是在人生的早期经受一些挫折,可以促进人更快地成熟。
钟向阳说:“挫折是上帝的礼物。
如果不明白某个道理,上帝就会安排挫折来磨砺我们,一次还不够,会继续创造新的挫折,直至感悟。
”大学生如果能认识到挫折的双重性,遇到挫折时提醒自己说“这是上帝的礼物,是成功的垫脚石”,就能大大减轻挫折感。
《圣经》里有这样一句话:“一步一步的走啊,一天一天的活,逼迫、患难你也别难过,这是耶稣考察我。
”如果大学生遇到挫折时不难过,不气馁,也能想到这是生活对自己的考验,这种“精神胜利法”,虽不能改变挫折情境,但却改变了挫折认知,从而改变挫折体验。
人生在世,都会受到各种创伤,哭过笑过之后,生活还是要继续,以后的路上还是会有坎坷,再看待人生、看待问题时,想法肯定与以往不一样,这就是挫折对人生的积极意义。
从历史的角度看,越是成就大事业者,经历过的挫折和失败往往越多。
所谓强者,是战胜了比常人更多的痛苦才成为强者,这已被无数的事实所证明。
因此,正确看待挫折,本身就能减轻挫折感。
二、不要盯住挫折不放日本心理学家森田正马认为,情绪、情感有其自身的活动规律:情绪、情感的过程一般构成山形曲线,一升一降最终消失;当刺激继续存在以及对此集中时,就会逐渐强化。
第一条规律是:挫折刚刚产生时,人的情绪体验很强烈,达到顶峰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消极的情绪体验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
第二条规律是:如果挫折情境继续存在,以及人的注意力集中到挫折刺激上时,挫折体验不但不会随着时间而减弱和消失,反而会加强。
所以,遇到挫折时不要盯住它不放,可调整目标做些别的事,也可变换环境转移一下注意力。
规律是不可抗拒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挫折带来的消极情绪体验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
但是,如果盯住挫折不放,挫折体验就会被强化,久久不能消失。
这时,人就会一蹶不振,无法从悲观、沮丧的消极情绪体验中解脱出来,无法采取合理的行动应对挫折。
所以,在遇到挫折时,要学会调整目标或转移注意,让消极情绪自然消失;不要盯住挫折不放,不要强化挫折体验。
三、合理归因挫折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
挫折对人产生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对它的评价与归因。
挫折感的大小与个体的归因方式有重要关系。
归因是指人对一些现象的原因作出解释。
归因方式又叫“归因风格”、“解释方式”,是指个体对不同的事件或行为以一种相似的方式作出原因推理的倾向性。
它是个体对挫折的认识,也直接影响着人的挫折感。
理性情绪疗法的创始人艾利斯认为,挫折情境(a)能否引起个体的挫折感(c),取决于个体对挫折情境的认知和评价(b),即个体的归因方式。
这一理论的要点是:不良的情绪或行为并非由某一外部诱发事件本身引起,而是由于个体对该事件的认知评价所引起。
这就是艾利斯的abc理论。
例如,面对失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
有的人怨恨对方无情;有的人怨恨自己无能;有的人虽然痛苦但能理解对方、接受现实;有的人则化悲痛为力量,格外振作,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尔后作出一番成就。
所以说,人不是被事物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物的看法所困扰。
从这个意义上说,挫折是客观的,更是主观的。
根据这一观点,如果个体能对挫折情境进行积极合理的归因,即使面对较严重的挫折情境,也不会产生太强烈的挫折感。
相反,如果个体的归因方式比较消极,即使挫折情境不严重,或根本没有挫折情景,也可能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所以,大学生在遇到挫折时要积极、合理地归因,保持良好的心境。
四、适当调整目标没有生活目标,行为将失去动力。
大学生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并由此决定自己的努力方向。
一般情况下,目标得以实现,就会感到满足,产生成就感;目标不能实现,就会感到焦虑,产生挫折感。
大学生如果自我评价和抱负水平过高,为自己制订了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即使再努力也难以达到,就会灰心丧气,失望痛苦。
所以,大学生受挫后,要学会调整生活目标,看目标是否符合主客观条件。
如果目标定得过高,就应适当降低,避免再产生挫折,否则,一意孤行,纵然百折不挠,也只能是反复受挫,还有可能形成“习得性无助”和自我挫败的性格。
所以,大学生不要给自己确定无法实现的目标,要保持合理的期望值,这样就能不断增强自我效能感,以保持健康心理。
另外,大学生还要认识到人的理想不是都能实现的。
人人都追求自我实现,而自我实现是无止境的。
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认为,人是“得陇望蜀”,永无止境。
健康的人所渴望的小的目标是能够达到的,而总的目标是不能达到的。
只有这样人才能有健康的心理。
他说:“福音只会降临到这种人身上,他不断的激励自己去追求那种最终不能完全达到的目的。
”为此他解释说,如果完全达到了目标,我们将不会再有指引我们生活并整合统一我们人格的促进力量。
所以,世界是发展的,每个人在有限的生命中只能实现有限的目标。
这与人人都追求长寿,而寿命是有极限的是一个道理。
认识到这一点,在最终目标不能实现时也能保持乐观的心境。
五、使用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当个体遭受挫折后,就会产生心理压力,体验到紧张、焦虑和不愉快的情绪,这时,受挫者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寻找一些策略和方法,用自己较能接受的方式加以解释和处理,以保持内心的安宁,这就是自我防御机制。
自我防御机制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在任何人的心理活动中都可见到防御机制的存在。
我们每个人在遇到挫折时,焦虑不安,便会在无意识中调动起自我防御机制。
适当使用防御机制能缓解紧张情绪,但如果运用不当或过分,影响了个体对周围环境的适应,就会成为病态的表现。
防御机制有很多种,其中成熟的防御机制与现实生活各方面的成功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
防御机制成熟的人在工作、爱情和友谊方面都进行得比较顺利,没有人需要心理治疗,也没有人患过精神病。
而防御机制不成熟的人有一半以上有精神病。
所以,大学生在遇到挫折时要有意识地使用积极成熟的防御机制。
积极成熟的心理防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补偿作用。
是指当某一目标受挫时,通过别的途经满足需要或改变原有的目标,用别的目标取代。
即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
如长相平凡难以出众的人,可以发奋学习,在学业上出类拔萃。
补偿作用对于缓解受挫后的损失感,防止心理压力过大,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升华作用。
这是一种积极的保护策略。
它是指个体遭到挫折以后不是沉浸在受挫的痛苦之中,而是将痛苦化为一种具有建设性的动力,把情感和精力投入到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活动之中。
如,恋爱受挫,便转向努力学习,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加以补偿。
“升华”引自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中的一个术语,是指个体受挫后将自己的情感和精力转移到有益的活动中去,从而将不良情绪和不为社会所允许的动机导向比较崇高的方面,以保持情绪的稳定和心理的平衡。
有人说,不幸是最好的大学。
当个体受挫时,既是对人格的挑战,又能激发人的潜能。
逆境更能造就人才。
这就是升华作用。
3.积极认同。
认同指个体的愿望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时,把自己比拟成现实中或幻想中的某一位成功者,把别人具有的使自己羡慕的品质加在自己的头上,以提高自己的信心,减轻挫折感。
认同的对象多数是受挫者心目中所崇拜的偶像,其具备的优良品质、成功经验等正是他所羡慕的,因而往往表现为模仿偶像的言行举止和风度,从中玩味“与圣人同行”的感觉,以减轻挫折感。
调查发现,大学生常常把一些历史名人、学术权威、英雄楷模作为自己认同的对象,从他们的人生经历中寻找自己战胜挫折的动力,这种认同是值得提倡的。
另外,当遇到挫折,感到强烈痛苦、焦虑不安时,还可以采用一些妥协的防御机制,如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
即从内心放弃得不到的东西,说它不值得追求,而对既得的利益大加肯定。
这种防御机制虽有点儿自欺欺人,但对于缓解焦虑,暂时走出挫折情境具有一定的作用,只要不过度使用,就会有助于心理健康,因而也可以作为一种自我维护策略。
六、积极的自我暗示暗示对人的心理和行为都有着奇妙的作用。
“望梅止渴”、“草木皆兵”、“杯弓蛇影”都是消极暗示作用的写照。
“罗森塔尔效应”则说明了积极暗示的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大学生都有消极的自我暗示。
例如,有的同学为参加考试做了很多准备,但考前总觉得复习不充分,担心自己考不好,结果每次考试都很紧张焦虑,影响考试的正常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