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

合集下载

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项目介绍

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项目介绍

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项目介绍
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项目是指将中央广播电视节目通过数字技术传
输和覆盖到全国各地的工程。

该项目旨在提升中央广播电视节目的传播能力和覆盖范围,
实现节目的无障碍传输和接收,满足人们对中央广播电视节目的需求,推动广播电视事业
的发展。

该项目以数字技术为基础,利用现代通信网络、卫星传输和基站建设等技术手段,将
中央广播电视节目通过数字信号传输到各个接收终端,实现全面数字化的播放和覆盖。


目覆盖范围包括城市、乡村、交通干线、重要景区等各类地域和场景,力求实现终端设备
的普及和覆盖的全面性。

该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建设数字广播电视发射基站:在各个区域和城市建设数字广播电视发射基站,通
过无线传输技术将中央广播电视节目传输到广大受众手中。

2. 构建数字传输网络:利用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建设数字传输网络,包括卫星传输、光纤传输、无线传输等多种传输手段,保证节目的高效传输和覆盖。

3. 升级终端设备:推广数字电视接收设备和广播接收设备,提供高质量的数字信号
接收服务,提升受众的播放体验。

4. 提升覆盖范围:在乡村、交通干线、重要景区等地区建设接收站,扩大中央广播
电视节目的覆盖范围,让更多地区的人民能够接收到中央广播电视节目。

5. 加强管理能力:建设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的管理中心,负责协
调和监控项目的实施,提升管理效能。

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项目介绍

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项目介绍

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项目介绍
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是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提高音视频
传输质量,提升电视媒体行业竞争力,中央广播电视台借助现代化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进行数字化覆盖和重大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升级。

该工程的目标是完成对全国范围内的800个重要城市和地区,以及全国76条高速公路、31个重要油田、八大工业区、重要铁路枢纽等的无线电视数字化覆盖。

通过硬件设施的建设、技术系统的改造和升级,实现对现有模拟信号的数字化替代,提高电视信号传输的质
量和稳定性,展现更加清晰、流畅、稳定的视听效果,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
服务。

该项目主要实现以下技术目标:
1.实现数字频道制播:将传统电视台制播系统升级,实现数字化制播、存储、播出,
为数字电视节目的拓展提供技术支持。

2.数字化广播中心建设:打造数字化信号采集、传输、制播、播出的广播中心,配备
先进的信号压缩、处理、传输技术,实现数字化节目制作、储存、管理和播出。

3.数字化辐射覆盖:通过数字电视信号转换器、数字中继站、数字电视广播发射机等
设备的部署,实现数字电视信号的持续辐射覆盖,解决数字电视信号覆盖面积和覆盖人口
受限的问题。

4.改造和升级电视转播车:采用数字化技术升级电视转播车,实现数字化信号的采集、传输和转播,满足电视现场直播和网络互动等高端需求。

通过数字化转型和硬件设施的升级,中央广播电视台实现了传统媒体向数字化媒体转
型的目标,提供高清数字信号、多媒体交互、多路信号接收等多方位、高质量的服务和体验,将带来更加全面、多元、智能化的电视媒体内容体验,助力于电视媒体行业竞争优势
的提升。

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pptx

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pptx

广播科学研究院
系统发射端结构图
业务 数据
扰码
业务描 述信息
扰码
LDPC 编码
卷积码
系统信息
卷积码
星座 映射
比特 交织
比特 交织
子载波 交织
星座 映射
星座 映射
离散 导频
信标
OFDM 调制
逻 辑 帧 成 帧
子帧 分配
物 理 层 信 号 帧
基带 到射 频的
转换
射频 发射
广播科学研究院
的信道编码方案设计
外场覆盖测试: 102 深圳覆盖测试 发射天线:2层2面调频双偶极子天线
天线增益: 8 极化方向:垂直极化 天线高度:10米 发射台海拔高度:150米 模拟发射功率:1000瓦 数字发射功率:功率比-201410 测试模式:数模同播(频谱模式9广)播科学研究院
主要内容
系统的关键技术 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工程中的广播
信道配置
星座映射
16 16 16 16 64
编码
1/2 3/4 1/4 1/3 1/2 3/4 3/4
系统净荷
传输模式1和传输模式2 72 108 72 96 144 216 324
传输模式3 79.2 118.8 79.2 105.6 158.4 237.6 356.4
广播科学研究院
系统性能仿真结果
系统方案设计 前端发射系统搭建 发射机改造 ….
广播科学研究院
现有发射设备的数字化改造
低电平组合 中等电平或分离电平组合 高电平组合 空间组合 (双输入天线) 空间组合 (独立天线) (注:标红部分技术目前尚未在系统上 进行实验验证)
广20播科学研究院
低电平组合

探讨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地面数字电视发射系统

探讨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地面数字电视发射系统

探讨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地面数字电视发射系统作者:郭锴来源:《科技传播》 2017年第9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简称为广电总局)于2008 年起,共组织300 余地级乡镇实现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

为稳步推进电视模数的转变,2014 年12 月30 日,广电总局、中央财政部下发《关于实施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的通知》,将无线数字化覆盖面积、覆盖质量的重要性落实于实处,并为后期数字电视发射系统的构成奠定有利基础。

1 地面数字电视激励器1.1 功能关于地面数字电视发射系统中激励器功能的选择,主要为信源编码和复用、加扰与处理,并以TS 流为基准实施变频与调制处理,结合特定射频的运用,完成数字信号的输出,激励器功能单元更是由码流处理与信道编码、信道映射和频率变换等构成。

一般情况下,激励器还应包含预校正性质功能。

1.2 测试结合《基于卫星传输的地面数字电视单频网激励器技术要求和测量办法》(GD/J067-2015)、《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激励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GB/T28436-2012)相关规定,对激励器测试条件与方法予以明确规定。

关于激励器测试条件的规定,可从测试仪器(N9030 频谱分析仪)、测试模式(如表1 所示)与测试频点(0dBm)与元器件(FPGA 处理芯片、电源、上变频芯片、存储芯片、时钟芯片和授时处理芯片)几点进行分析。

而其测试方法的选择,应以“调制误差”为主,通过对“TS 流抖动”“相位变化容差”等内容的界定,完成激励器测试工作,其测试方法可选用《基于卫星传输的地面数字电视单频网激励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GD/J067-2015)为参照。

2 地面数字电视发射机2.1 功能通过TS 流数据信号的记录,发射机依据激励器编码调制的原理,将其转变为基带信号,并以变频调制的方式,将其转变为射频信号,以逐级放大的优势,使其能够在最佳功率点处予以完整输出。

针对发射机主要由以下基础结构构成,即激励器和控制器、放大器与采集单元、分配器与同轴器件、电源以及开关等。

山西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方案及覆盖效果测试

山西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方案及覆盖效果测试

• 8•前言:为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和普及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根据总局的统一部署,总局在全国范围开始实施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该工程由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系统和调频频段数字音频广播系统两部分组成,实现 12 套中央电视节目的无线数字化覆盖,同时承担 3 套中央广播节目的无线数字化覆盖工作。

随着山西省中央地面数字电视覆盖工程的开展,截至2017年12月15日,已完成山西省广播电视局所规划的146座DTMB 发射台站建设工程,完成了21部发射机在21个发射台进行数字音频广播(CDR )覆盖试点。

工程完工的同时对中央地面数字电视信号覆盖效果及数字音频广播(CDR )网络覆盖进行了技术测试。

1.山西省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规划表1 山西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太原地区)规划序号区县发射台名台址海拔高度(米)频道功率等级(千瓦)节目1太原市庙前山调频广播发射台太原市庙前山1865DS-321中七等4套节目2太原市庙前山调频广播发射台太原市庙前山1865DS-301中一等8套节目3太原市古交市古交发射台红梁山986DS-250.3中七等4套节目4太原市古交市古交发射台红梁山986DS-301中一等8套节目5太原市娄烦县娄烦发射台周洪山1770DS-400.3中七等4套节目6太原市娄烦县娄烦发射台周洪山1770DS-301中一等8套节目7太原市阳曲县阳曲电视转播台阳曲县城881DS-160.3中七等4套节目8太原市阳曲县阳曲电视转播台阳曲县城881DS-301中一等8套节目表2 山西省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补点工程(太原地区)规划序号区县发射台名台址海拔高度(米)频道功率等级 (千瓦)节目1省局省局老军营电视发射中心太原市南内环街138号784DS-321中七等4套节目2省局省局老军营电视发射中心太原市南内环街138号784DS-301中一等8套节目5省局省局石岭关微波站太原市阳曲县大盂镇石岭关峰坡山顶1152DS-161中七等4套节目6省局省局石岭关微波站太原市阳曲县大盂镇石岭关峰坡山顶1152DS-301中一等8套节目7太原市阳曲县阳曲县广播电视台泥屯镇867DS-160.05中七等4套节目8太原市阳曲县阳曲县广播电视台泥屯镇867DS-300.05中一等8套节目9太原市阳曲县阳曲县广播电视台凌井店乡1240DS-160.05中七等4套节目10太原市阳曲县阳曲县广播电视台凌井店乡1240DS-300.05中一等8套节目11太原市阳曲县阳曲县广播电视台大盂镇994DS-160.05中七等4套节目12太原市阳曲县阳曲县广播电视台大盂镇994DS-300.05中一等8套节目• 9•表3 山西省数字音频广播(CDR)节目规划方案序号州市县台名频率(MHz)功率(kW)1长治市武乡县上司电视转播台100.712大同市阳高县阳高县电视转播台93.613晋城市沁水县沁水电视发射台10314晋中市和顺县和顺县广播电视发射台107.715吕梁市临县黄龙转播台89.116吕梁市兴县4648台96.217忻州市繁峙县繁峙电视发射台100.218忻州市五台县五台电视转播台89.819忻州市五寨县4844电视发射台100110太原市市辖区庙前山广播发射台971011大同市市辖区七峰山台107.6312阳泉市市辖区阳泉人民广播电台97.80.313长治市市辖区长治市电视转播台101.8314晋城市泽州县伊侯山微波台100315朔州市市辖区朔州人民广播电台96.70.316晋中市昔阳县昔阳调频广播发射台96.61017运城市万荣县稷王山广播发射台105.7318忻州市市辖区忻州人民广播电台92.80.319忻州市原平市1125台97.61020临汾市霍州市328台93.81021吕梁市中阳县木孤山调频广播发射台93.332.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技术方案2.1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系统2.1.1 采用标准视频编码采用GY/T 257.1-2012《广播电视先进音视频编解码第1部分视频》(“AVS+”);音频编码采用GB/T 22726-2008《多声道数字音频编解码技术规范》(“DRA”);覆盖采用GB 20600-2006《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

实施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的意义

实施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的意义

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 工程由数字电视广播系统和调频数字音 频广播系统两部分组成,是广播电视传 输覆盖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政府 提供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主要手段,是 有线电视传输覆盖网外人民群众及时了 解掌握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获取 新闻资讯、享受广播电视文化生活的重 要渠道。随着广播电视技术的飞跃发展 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播电视 由模拟向数字转换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 势,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 工程对加快广播电视模拟向数字化转换, 对于加强和巩固党的宣传文化阵地,落 实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要求, 满足人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的文化需 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央广播电 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通过简单的 接收设备就能收看电视节目、收听广播 节目,满足广大群众随时随地听广播、 看电视的基本需求。该工程实施后在发 射功率覆盖区域内,能够收看 12 套标清 的中央电视节目,对电视用户来说,是 质的飞跃,而且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 数字化覆盖工程利用两个电视频道传输 十多套广播电视节目,提高了电视的利 用率,使频谱资源紧张的问题得到解决。 无疑,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 盖工程对加快构建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 体系意义重大。 1 有利于提高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 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 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完成广大农村地区的
的合并,县级广播电视的职能有所削弱, 广播电视工程技术人员极其缺乏,县级 广播电视主管部门只有 1 ~ 2 名技术人 员,而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网遍布全县各 乡镇各行政村各自然村。巍山县有 10 个 乡镇,79 个行政村,1 000 多个自然村,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网一旦落地各乡镇, 保证正常运行维护是个大问题,仅靠县 文体广电局现有的技术力量远远满足不 了工作需求。目前,各乡镇主要依靠文 化体育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代管, 没有专职管理人员,而服务中心也只有 1 ~ 2 人,人员流动性又大,工作没有延 续性,不利于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 字化覆盖工程设备的维护管理。 6 如何加强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网技术维 护管理 上级广播电视主管部门应积极争取专

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项目介绍

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项目介绍

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项目介绍
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组织实施的,目的是将
中央广播电视节目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提高覆盖质量,满足广大观众多样化的收视需求,实现广播电视无缝配合,全面升级中央广播电视信号传输质量,以提高国内广播电视行业
的技术、设备水平,促进数字化时代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

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的实施,是借鉴国外数字电视播出技术和建设经验,采用以数字
模拟一体化系统为核心的数字化技术方案,采用无线遥控科技实现中央广播电视节目信号
的内容分发、车载接收、现场采播等一体式数字化覆盖方式,实现对城市、农村、山区等
地域的全面覆盖,使中央电视台节目在全国范围内达到无缝播出,提高了中央广播电视节
目的听觉和视觉效果,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

该工程主要涉及数字化电视信号传输、数字化调制解调、数字化微波传输、数字化PMR通信、车载数字化接收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建设了省、市、县三级数字化电视播出系统,将数字化电视播出从中央电视台延伸至地方,形成了一条数字化播出网络,实现了中
央全频谱数字化遥控覆盖,改进了传统电视覆盖模式,对于提升观众对中央广播电视节目
的关注度和感受度,实现广播电视行业的数字化布局和大局观念的变革,具有重要的意
义。

此外,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还利用现有的数字平台,实现了多项应用,如远程教育、
视频会议、视频监控、智能交通等领域,为经济、文化、教育、科研等行业提供了方便快
捷的数字化服务,助力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深化了数字时代下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

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项目介绍

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项目介绍

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项目介绍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是指为了提升中央广播电视节目的传播能力和覆盖范围,采用无线数字化技术对广播电视节目进行覆盖和传输的工程项目。

无线数字化技术是指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将广播电视节目以数字信号的形式传输和接收的技术手段。

与传统的模拟信号相比,数字信号具有更高的抗干扰性、传输稳定性和传输质量,能够实现高质量、高清晰度的广播电视节目传输。

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网络建设: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传输网络,实现对中央广播电视节目的广播和传播。

网络建设包括网络规划、设备安装、信号传输等方面的工作。

2. 信号覆盖:通过在各个地区建设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覆盖基站和信号接收设备,实现对广播电视节目的覆盖。

信号覆盖需要考虑地理环境、建筑物遮挡等因素,以确保信号的稳定传输。

3. 资源调配:通过对广播电视节目的频率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和管理,确保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顺畅和稳定。

资源调配包括频率规划、频率协调等方面的工作。

4. 技术研发:通过进行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质量和传输效率。

技术研发包括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技术问题的解决等方面的工作。

5. 安全保障:通过建立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传输的安全保障机制,确保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安全和信息安全。

安全保障包括加密技术的应用、安全监控的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项目的实施可以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传播范围和传播能力,使广播电视节目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和观看习惯。

无线数字化覆盖技术的应用还能够实现对广播电视节目的个性化传播和互动传播,提供更多元化的节目内容和服务形式。

该工程项目的实施将有力推动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促进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和传播方式的转型。

该项目还能够提升我国无线数字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水平,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推动信息技术和传媒产业的融合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0-300源自-200-100 -50 0 50 100
200
300
400 kHz
-4 0 0 -3 0 0 -2 0 0
-1 0 0-5 0 0 5 0 1 0 0
2 0 0
3 0 0
4 0 0k H z
FM CDR系统发射端结构图
业务 数据
扰码
业务描 述信息
扰码
LDPC 编码
卷积码
系统信息
数字化方案 CDR系统实施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CDR系统的标准化和产业化进展情况
主要内容
CDR系统的关键技术 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工程中的广播
数字化方案 CDR系统实施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发射机改造 频率规划 外场测试
CDR系统的标准化和产业化进展情况
CDR项目基本情况
CDR系统的标准化和产业化进展情况
系统方案设计、台站建设与改造
系统方案设计 前端发射系统搭建 发射机改造 ….
现有发射设备的数字化改造
低电平组合 中等电平或分离电平组合 高电平组合 空间组合 (双输入天线) 空间组合 (独立天线) (注:标红部分技术目前尚未在CDR系统上 进行实验验证)
数字化方案 CDR系统实施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CDR系统的标准化和产业化进展情况
实验室内的CDR传输系统框图
主要内容
CDR系统的关键技术 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工程中的广播
数字化方案 CDR系统实施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系统方案设计、台站建设与改造 频率规划 外场覆盖测试
调频频段数字音频广播(CDR)(330个台站) 使用各地现有中央一套频率资源进行数字化改造 数模同播(频谱模式9,QPSK+3/4 LDPC编码 ) 一套模拟广播节目(中央一套) 三套数字广播节目(乡村、娱乐、老年)
主要内容
CDR系统的关键技术 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工程中的广播
卷积码
星座 映射
比特 交织
比特 交织
子载波 交织
星座 映射
星座 映射
离散 导频
信标
OFDM 调制
逻 辑 帧 成 帧
子帧 分配
物 理 层 信 号 帧
基带 到射 频的
转换
射频 发射
FM CDR的信道编码方案设计
系统信息信道和业务描述信息信道使用卷 积编码
约束长度为7,编码率为1/4
主业务信息信道使用准循环结构LDPC编码
CDR系统的主要特点
针对调频和中波调幅优化的系统传输方案 灵活的频谱配置结构 多种传输模式适用不同的应用场景 采用更高效的信道编码算法(LDPC) 支持逐步演进的系统架构 集成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源编码算法(DRA)
我国调频频段系统的频谱模式
100KHz基础,最大可扩展至800KHz,中心频 率以100KHz步进,可以实现多子带捆绑和数 模同播
系统性能仿真结果
音频信源编码算法
音频编码采用DRA低码率扩展版本(DRA+)
GDJ 058-2014 调频频段数字音频广播音频信源编码技术规范 DRA+是以DRA为核心,并利用带宽扩展和参数立体声增强工具而实
现的低码率音频源编码技术
音频信源编码算法
码率 24kbps (DRA+) 32kbps (DRA+) 48kbps (DRA+) 64kbps (DRA+) 96kbps (DRA) 128kbps (DRA) 96kbps(DRA+) 128kbps(DRA+) 256kbps(DRA)
器 HD Radio发射机 数字处理部分 HD Radio 激励器
原有调频 发射机 新增的发射机
高电平合 成器
模拟信号
数字信号
空间合成
模拟FM发射机 原有调 频激励

原有调频 发射机
HD Radio发射机 HD Radio
从2007年底开始,广播科学研究院利用财政部基 本科研业务费支持,开展了自主知识产权的调频 数字音频广播系统研究
广播科学研究院牵头,承担总局2011年科研项目 《数字音频广播传输关键技术和系统研发及试验 (一期)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牵头研究业务形 式和复用技术
广播科学研究院牵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 人民广播电台等十余家单位参与,成功申报了 2012-2014年度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数字音频 广播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 》
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 盖工程
--调频频段数字音频广播
广播科学研究院无线技术 研究所 2015.1
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 盖工程
2014年底启动,计划在两年时间内基本完 成全国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
地面数字电视( 2562个台站) 两个频点 12套电视节目(AVS+) 单频网
星座映射
QPSK QPSK 16QAM 16QAM 16QAM 16QAM 64QAM
LDPC编码
1/2 3/4 1/4 1/3 1/2 3/4 3/4
系统净荷 kbps
传输模式1和传输模式2 72 108 72 96 144 216 324
传输模式3 79.2 118.8 79.2 105.6 158.4 237.6 356.4
码长:9216比特 准循环结构:256*256 编码码率1/4、1/3、1/2和3/4
FM CDR系统有效数据传输容量
可根据情况选用QPSK、16QAM、64QAM调制,信道编码 码率可选择1/4、1/3、1/2或3/4,则不同传输模式下系 统传输容量如下(100KHz内):
信道配置
声道数 立体声 立体声 立体声 立体声 立体声 立体声 环绕声 环绕声 环绕声
质量说明 略低于FM质量
与FM相当 高于FM质量 与128kbps mp3相当 接近CD质量
CD质量 优于伪环绕声 优于伪环绕声 接近典型环绕声
主要内容
CDR系统的关键技术 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工程中的广播
20
低电平组合
共同放大发射机
CDR激励器
CDR发射机
模拟信号
数字信号
中低电平合成
模拟FM发射机
θ
原有调频 发射机
HD Radio发射机 HD Radio 数字处理部分 激励器
新增的发射机
3.0dB 4.7 dB 6.0 dB Comb.
模拟信号
数字信号
独立放大/高电平合成
模拟FM发射机 原有调 频激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