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电视史

合集下载

中国广播电视史

中国广播电视史

第一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1 背景:⑴建国三年来,人民广播事业有了较大发展:1952年10月,全国有广播电台71座⑵但人民广播存在许多缺点:①各地电台发展得多,但功率小②编辑、技术人员、有经验的干部非常欠缺③广播节目质量普遍不高④广播收音网的建设不健全,不巩固⑤广播工业薄弱广播工作有待总结2 第一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的召开⑴ 1952年12月1日—11日,中央广播局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

⑵参加会议的有各地电台台长,广播器材厂厂长,中央广播局有关负责人及其他电台工作人员,共176人。

⑶总结三年来的经验和成绩,研究问题和缺点,确定今后发展的方针和任务:①事业发展方面,提出:“重点建设,稳步前进”的方针②宣传方面,提出“精办节目”的口号⑷梅益发表讲话:《1953年广播工作的方针和任务》第二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1 1954年11月在北京召开,118位代表。

2 梅益做题为《学习苏联广播工作经验,改进我们的广播工作》的报告3 确定广播的具体任务:①宣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②宣传国家建设的巨大成就③宣传苏联建设成就4探讨提高广播质量的方法5 学习苏联经验的负面影响:①减少甚至中断了广播中的批评性报道②大量削减了地方台的自办节目,削弱了地方台的特色。

第三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1 1955年12月15日—22日在北京举行2 讨论发展我国广播事业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和十五年远景规划,修订第一个五年计划后两年计划3 研究发展农村有线广播的方针、规划4 影响:⑴使广播工作者明确了方针和发展方向⑵全国掀起了建设农村广播网的高潮第四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1 1956年7月25日—8月16日在北京召开2 各地台长、副台长52人,及中央广播局有关负责人出席3 对建国以来广播工作几个主要方针做了评价①广播电台既管宣传又管技术的方针是正确的②基本建设中,先中央后地方,重点发展的方针是基本正确的。

③关于宣传工作中,以中央台为基础,地方台为补充的问题Ⅰ认为地方台应多数时间转播中央台的节目,是错误的Ⅱ但地方台在一定时间转播中央台的某些节目,是必须的④关于发展广播收听网的问题:发展有组织的收听为主,个体收听为次的方针是正确的4 关于办好新闻性,文艺性节目的意见:①改进新闻报道,做到又多又快又短又好②扩大节目取材范围,更多地关心和指导人民生活③要在广播中展开批评④在广播中展开自由讨论⑤贯彻“百花齐放”的方针⑥要让听众听到更多的节目Ⅰ增加每天的播音时间Ⅱ增加电台这是一次总结经验,承前启后,意义重大的会议第八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1 背景:1963年,我国国民经济出现全面好转全国范围内逐步开展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思想文化方面“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2 1964年4月3日—21日在北京举行3 提出继续加强对国外的宣传,巩固和适当发展农村广播网等任务4 认为应加强电台的安全保卫工作和内部的政治思想工作5 印发梅益起草的《整改提纲》.第九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1 1966年3月20日—4月9日在北京召开2 周恩来指出:努力办好广播,确保电台安全,为全中国、全世界人民服务.3 会议提出,在一切工作中突出政治4 要求加强电台的安全保卫工作5 提出要办好各类为农民服务的节目6 文革中,正确的意见和措施未能贯彻执行第十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1 1980年10月7日—18日,在北京召开2 对过去30年来的广播宣传工作的总结:⑴正确认识广播电视的性质, 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密切联系群众⑵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是搞好广播电视宣传的关键①党的思想路线,也是广播电视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 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②宣传工作中的三条基本要求: 讲事实,讲真话,讲道理⑶充分掌握广播电视的特点, 才能提高节目的质量.⑷中央与地方广播,无线与有线广播,有分有合,互为补充,构成宣传整体3 规划了广播电视业的奋斗目标:到本世纪末,建成自成体系的广播和电视宣传网广播电台、电视台成为电化教育、科学普及、文艺欣赏和娱乐的重要阵地.国际广播电台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心目中一支可以信任的舆论力量.4 会议强调, 广播电视要首先解决“自己走路”的问题“自己走路”的内涵:⑴要自己动手,自力更生⑵根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确定自己的报道思想和报道计划,开展新闻、评论工作⑶要注意发挥自己的特点,稿件的采编和节目录制都应体现出广播电视的特色和风格.5 意义:⑴解放了广播电视工作者的思想,调动了积极性,激发了创造力⑵标志着广播电视宣传的进一步拨乱反正和改革的起步6 从会后到1983年,广播电视¡°自己走路¡±的主要表现:⑴电台、电视台自己的以¡°短¡±、¡°快¡±为特点的新闻明显增多①各地¡°读报台¡±、¡°抄报台¡±逐渐减少②电台新闻字数的变化: 重要新闻500字左右动态消息300字左右简讯100字左右③新闻的时效性增强④从1981年7月日起,CCTV的《新闻联播》大为改观:新闻短了与地方电视台的联系增强.通过国际通信卫星,更容易获取国外新闻将口播新闻与录像新闻混合编排,丰富了国内新闻的内容⑤ 1982年,中共中央规定,从9月1日起,将我国重大新闻提前到在CCTV19点的《新闻联播》中发布,从此CCTV也成为一个独立的新闻发布机关⑵广播评论重新上马,电视评论初现荧屏① 1980年,中央电台共播出评论132篇② 1980年9月28日,中央电台播出《大快人心的审判》是中央各新闻单位第一篇有关审判林彪四人帮集团的评论③电视评论:CCTV第一个评论性专栏:《观察与思考》⑶ 80年代初出现主持人节目⑷远距离教育的发展:① 1979年,创办中央广播电视大学② 1981年创办中央农业广播学校⑸电视剧的复苏和发展① 1958年—1966年是电视剧的开创和初步发展阶段②文革期间是停顿阶段③文革后开始恢复。

中国广播电视史

中国广播电视史

1993年,九仓有线电视台(有线台)
电视——
1991年,默多克新闻集团收购
Star TV
1993年,华侨娱乐电视公司
1996年,凤凰卫视中文台
公共电视:香港电台
六、台湾广播电视
广播——
1928年,台湾广播电台
1949年,中国广播公司 1954年,民营广播电台联合会
1991年
四、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
1992年,第一个电视谈话节目
1996年
五、香港广播电视
广播——
1928年,香港电台
1959年,商业电台 1991年,新城电台
电视——
1957年,丽都电视台,有线播出 1982年更名亚视ATV
1967年,无线电视台(无线TVB), 1971,彩色。 1983年香港电视有限公司(港视)
电视——NTSC
1962年,教育电视广播电台,1971 年改组为中华电视台(华视CTS) 1962年,台湾电视事业股份有限公 司(台视TTV),1969年,彩色 1969年,中国电视事业股份有限公 司(中视CTV)
电视——
1997年,全民电视台 FTV,无线
公共电视:《大家来读<三字经>》 1998年,公共电视台(公视PTS)
2003年
2002年,《南京零距离》
四、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
1983年,春节联欢晚会 1997年,
1998年,
四、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
1983年,25集纪录片 1991年,《望长城》 1993年《纪录片编辑室》 1981年,海外引进节目
四、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
1990年
二、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
1986年,珠江经济广播电台—— “珠江模式”,中国第一个专业经 济广播电台。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史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史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概况一、中国广播事业的产生与发展1、外国人在中国境内所办广播第一座外商所办广播电台——1922年,美国记者奥斯邦在上海建立的“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3个月),中国境内最早的广播电台;第二座外商所办广播电台——美国新孚洋行所办;第三座外商所办电台——美国开洛电话材料公司所办的广播电台—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租界内);日本人在中国所办广播:1925年7月,日本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第一座广播电台?a?a大连广播电台开始播音。

另外,日本在东北、华北等地都有专门的广播监管委员会;(中央放送局、华北广播协会等);小知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无线电广播的法令:2、北洋政府官办广播3、国民党政府官办广播开办时间: 国民党所办的第一家广播电台——1928年8月1日,国民党在南京建立的“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广播无线电台”,简称“中央广播电台”。

规模及影响力:1932年,国民党建成新的广播中心,是当时亚洲地区发射功率最大的广播电台。

管理机构: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4、旧中国的民营广播最早开办: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民营广播电台——1927年3月创办的上海新新公司广播电台,主要播送唱片并转播南方戏曲。

三种类型——教育性、商业性、宗教性广播电台。

管理政策:?°发表前的检查制?±,?°发表后的追惩制?±;最后结局:1941年以后,汪伪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禁止开办,一律停播;(二)新中国的广播事业(中国共产党的广播事业)1、新中国成立前的广播事业:红色中华通讯社(1)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成立于1940年12月30日,后来被确定为中国人民广播诞生纪念日。

播出内容:国际国内及抗战消息、中国中央重要文件及重要通知、《新中华报》社论、《解放》周刊重要论文,音乐、名人演讲、科学常识、日语、故事等。

2、新中国成立后的广播事业1、初创期?a?a?°文革?±前的广播事业(1949-1966):广播网的建立与广播新闻的发展表现:广播电台数量增多,1965年底,电台84座;中国广播新闻无论在报道量、报道内容和形式方面都有较大发展,新闻播出次数增加,新闻品种日趋丰富。

中国广播电视史讲解

中国广播电视史讲解

“四级办电视” :
消极作用: (1)发展中,大量的重复制作、重复播出、重复覆盖导致了 重复投入,增大了支出成本,造成了很大的社会浪费。
(2)由于各级电视台之间的无序竞争,相互瓜分观众群,致 使覆盖效益降低,个别小台为维持生计,从音像市场购买廉价 的海外影视剧,乱播滥放,对中央电视台和省级电视台主频道 的主导地位形成冲击,“散”、“乱”成为该阶段电视事业发展 的 一个严重障碍。
中国的广播电视发展
国外: ●1906年12月24日,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广播。 (有记载的、第一次无线电广播) ●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兹堡市第一家领取政府执照 的KDKA电台正式开播,是世界广播电视事业的开端。
中国
一、外国人电台 ●《大陆报》暨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通称奥斯邦电台) 1923年1月,美国人奥斯邦在上海办起第一座广播电台。
电视调查性报道有四个特点: 第一,独立的电视媒体调查。 第二,个性化的调查记者。
第三,深入的独家发现。
第四,完整的调查过程。
二、电视剧 我国第一部电视剧: 1958年6月15日,北京电视台在演播室内直播了根据 《新观察》杂志发表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电视剧《一口 菜饼子》。 1958年9月4日,在报刊报道上海广慈医院抢救严重烧伤 的工人邱财康的真实事迹的第二天,北京电视台据此以最快 的速度编写了《党救活了他》一剧。 “新闻性” 直播电视剧
1986年10月,上海电视台首先开办英语新闻节目。 (1986年12月——中央电视台面向北京的英语综合节目; 1987年2月面向全国。)
新闻评述类: 1980年开办新闻评述类的电视专题栏目《观察与思考》, 成为“焦点”节目的先驱。 1994年4月1日,在《观察与思考》基础上创办了 《焦点访谈》。 1993年5月,《东方时空》的问世是中央电视台新闻 改革的第一步; 1994年4月1日推出《焦点访谈》,则是中央电视台进 行新闻改革的第二步。 《新闻调查》的创办则是第三步。 逐步走向深入的新闻栏目改革,标志着中央电视台正向 国际大台迈进。

中国广播电视史

中国广播电视史

中国广播电视史一、填空。

1、1923年1月23日,美国人奥斯邦在上海主持创办“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这是中国境内出现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2、1924年8月,北洋政府交通部公布《装用广播无线电接收机暂行规则》,是为中国第一部关于无线电广播的法规。

3、1926年10月1日,建成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这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4、1928年8月1日,国民党南京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始播音,呼号XKM在此之后国民党当局在一些大中城市开始筹建地方广播电台,其中最早的是同年10月开播的浙江台,是国民党当局开办的第一座地方台。

5、1940年春,中国共产党中央决定成立广播委员会,领导筹建广播电台,由周恩来任主任,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呼号XN-CR。

6、1949年10月1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在天安门城楼广播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全国各地广播电台同时转播,广播员是齐越与丁一岚。

12月5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定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7、1958年5月1日,我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今中央电视台)开始试验,同年9月2日正式播出。

8、1978年7月,国家标准局发布《黑白电视广播标准》,这是广播电视系统中第一个由国家规定的统一标准。

11月24日中央广播事业局正式颁发《农村有线广播技术标准和技术管理规程》,这是我国农村有线广播第一个技术法规文件。

9、2000年12月27日,中国第一家省级广电传媒集团在湖南成立。

10、1923年香港一些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自发开展业余实验广播,1928年香港政府接手经营广播,并于6月30日成立香港广播电台,呼号GOW,香港历史上第一个广播电台。

二、名词解释。

1、四级办电视。

1983年3月底至4月初,广播电视部在北京召开了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提出口号:立志改革,在改革中调整、提高、整顿、发展。

此次会议制订了“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政策,即除了中央和省一级办广播电台、电视台以外,凡是具备条件的省辖市、县镇都可以根据当地需求开办电台、电视台。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史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史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史一、起源与初期发展广播电视作为现代传媒的重要形式,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

当时,广播电台主要通过无线电波向公众传播音乐、新闻和其他娱乐节目。

中国第一家广播电台是1922年在上海成立的“中国广播公司”,它的开播标志着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起步。

二、战乱时期的停滞与复兴然而,中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在战乱时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发展进程暂时停滞。

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播电视才得到了重视和恢复。

新中国政府重建了广播电视系统,并成立了中国广播电视总台,统一管理和运营广播电视事业。

三、改革开放与媒体发展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广播电视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1980年代,中国开始引进国外的广播电视技术和节目,丰富了国内的广播电视内容。

同时,中国还积极发展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技术,扩大了广播电视的覆盖范围和观众群体。

四、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广播电视事业进入了数字化时代。

从2000年开始,中国广播电视总台启动了数字化转播工程,逐步实现了广播电视信号的数字化传输和处理。

数字化技术不仅提升了广播电视的画质和音质,还为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和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五、互联网与新媒体的冲击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兴起,传统的广播电视面临了新的挑战。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观众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各种音视频内容,而不再依赖传统的广播电视平台。

为了适应这一变革,中国广播电视事业也积极探索转型升级,开展了互联网电视和移动电视的建设和运营。

六、未来发展趋势展望展望未来,中国广播电视事业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随着5G 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广播电视的传输和接收将变得更加快速和稳定。

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将为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和推广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可能性。

此外,随着数字经济的崛起,广播电视产业将与其他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服务。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史经历了起步、停滞、复兴、改革开放、数字化和互联网冲击等不同阶段。

广播影视发展史

广播影视发展史

漫漫长路 我们一直在努力……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1923国内第一个广播电台建立1926中国人在哈尔滨办起了一座自己的广播电台1940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做广播电台在延安试播1958中国大陆建立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1979上海电视台受理广告业务1983提出了四级办广播电视的方针1984出现了广播电视经济概念1985第一次把广播电视和电影列入第三产业2001我国规模最大的新闻传媒集团中国广播影视集团成2002电广传媒等广播影视公司上市2004数字电视年和产业发展年1923国内第一个广播电台建立1926中国人在哈尔滨办起了一座自己的广播电台1940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做广播电台在延安试播1958中国大陆建立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1979上海电视台受理广告业务198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出了四级办广播电视的方针1984出现了广播电视经济概念1985第一次把广播电视和电影列入第三产业2001我国规模最大的新闻传媒集团中国广播影视集团成立2002电广传媒等广播影视公司上市2004数字电视年和产业发展年我国的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现状20032003启动有线数字电启动有线数字电视全国有线数字电视用视全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迅猛发展户数迅猛发展20052005年中国有线年中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突破数字电视用户突破50005000万万省级以上广播电省级以上广播电台电视台直播系统的数字台电视台直播系统的数字化率超过化率超过9090广播影视产业的基础正进一步夯实
you jump, I jump
我国电影产业取得初步成 效,面临的资本瓶颈正在突破, 多主体投资电影,全社会关注 电影的格局初步形成 电影产品多层次开发,多 渠道回收的产业链条越来越清 晰,海外市场的收入也创新高。
最怕离别千丝万缕情切切 马蹄翻飞只怕铁衣冷如雪 号角声里英雄壮志当激烈 莫望深闺有人望穿云和月

最新中国广播电视史

最新中国广播电视史

中国广播电视史一、中国广播电视史大致概况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同近代中国早期的报刊由外国人办一样,最早的广播电台也是外国人创办的。

中国在1905年由袁世凯(清)在天津开办了无线电训练班,同时购买了无线电收发报机,分别安装在北京,天津,保定及北洋水师的军舰上。

1906年建电政司,规划中国的无线电,电报,电话,邮政等事业。

1915年4月袁世凯(中华民国)颁布《电信条例》,也是中国第一部无线电电信条例,条例中明确规定外国人不许在中国境内私设无线电台;无线电器材属于军事用品,未经许可,不得进口。

从1923年至1929年,在中国上海出现了3座广播电台,但这三座电台都是由外商建立起来的。

随着外国人在中国办电台,把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传入中国,使中国发展广播事业走出了第一步。

这批电台除了经商需要外,另一个目的就是进行西方思想文化渗透和帝国主义对华侵略宣传。

直到1926年10月1日,中国自办的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创办人是无线电专家刘瀚。

随后,又出现了天津广播无线电台(1927年5月1日)和北京广播无线电台(1927年10月1日),1928年1月1日奉政府成立了沈阳广播电台。

这是中国最早的四家无线电广播电台,当时的交通总长叶恭绰(中国早期的文学家,翻译家)强烈反对一些人提出的比照日本叫“放送”,同时与许多文人商讨,对比“Broadcasting”应该称为【广播】——这也是广播一词的历史典故。

随后在北洋政府时期有10多座电台,但规模都很小,还没有中央规模的电台,待到国民党统治时期电台才慢慢地多了起来可最多不过20多座。

在抗日战争期间,广播电台成为侵略与反侵略、压迫与反压迫的斗争工具。

1939年在重庆成立了中国政府第一个短波国际电台,宣传抗日,鼓舞全国人民的斗志,1940年1月正式更名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1940年春,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指示,以周恩来同志为主任,成立了广播委员会,领导广播电台的筹建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国民党抗日对外广播:
1939年2月,国民党政府在重庆利用英国提供的设备, 开办了对外广播,英文名称“Voice of China”(VOC),意 为“中国之声”,分别使用英、德、法、俄、日等外语和汉 语 播音。(中国第一个短波国际电台) 1940年1月正式更名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五、中国共产党的广播事业: 红中社: “红色中华通讯社”的简称,是临时中央政府机关通讯 社,1931年11月7日在瑞金成立,广播呼号为CSR,主要为 临时中央政府通讯社英文稿,经编辑后油印为《红色中华 报》。 1937年1月更名为新华通讯社,即“新华社”。
一、1978—1979年:复苏 1978年5月,中央电视台播出彩色电视剧《三家亲》,这是 新时期第一部电视剧,也是我国第一部完全在实景中录制的 电视剧。 1979年,上海、湖南、山东、天津、广东、黑龙江、河北 等省市电视台都开始生产电视剧。 此时的中国电视剧,仍习惯性地充当着政治意识形态的共 建者,在主题表达上简单直接,且自觉配合主流话语需要。
中国电视史上第一条商品广告: 1979年1月28日,由上海电视台播出。 中国最早的电视节庆联欢晚会: 1960年北京电视台举办的新年联欢晚会。 1983年,黄一鹤导演了第一次春节联欢晚会,从此开启 了除夕夜看“春晚”的传统。
“四级办电视” : 1983年3月,广播电视部为加速电视事业的发展提出 “四级办电视”的口号,即除了中央和省一级办电视台,在 具备条件的地方,允许省辖市、县两级办电视。 促进作用: (1)“四级办电视”调动了地方和社会各方面班广播电视的 积极性,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各级电视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2)打破了过于集中的僵化体制和千部一腔的统一模式, 体现了分散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四、1990—1993年:进入市场 在这个阶段,电视剧开始了真正的市场化运作,电视剧创 作向着世俗化、娱乐化方向全面推进。
五、1994—1999年:消费狂欢 1995年广播电影电视部颁布《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管理规 定》,鼓励社会资金进入电视剧制作领域。 六、2000—2008年:趋向理性 进入新世纪,在市场调节和政府监管的合力作用下,电视 剧创作趋于理性,电视剧市场趋于成熟,电视剧整体稳步向前 发展。
Hale Waihona Puke 文革结束后:1978年元旦,《新闻联播》正式开办。 1981年4月,全国电视新闻座谈会: 将国内新闻片、国内口播新闻、国际新闻录像、国际口 播新闻混合编排,取消了新闻配乐。
来自地方的尝试:
1982年1月,上海电视台首先开办晚间的第二次新闻。 (1985年3月——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 1982年7月,广东电视台增设了午间新闻。 (1984年元旦——中央电视台《午间新闻》)
●沈阳广播无线电台 1928年1月1日奉政府成立了沈阳广播电台。
中国
三、民办电台
●新新广播电台 1927年3月18日,新新广播电台正式播音。这是中国第一座 民办广播电台。 ●上海(亚美)广播电台 1929年12月23日,亚美无线电公司自办的电台正式播音。
在抗日战争爆发以前,民办电台一度繁荣,大约有70多座, 其中半数以上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上海(四五十座)。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由中国共产党主办,于1940年12月30日开始播音。 1943 年停播,1945年抗战胜利恢复。1947年3月更名为陕北新华广 播电台,建立了解放区最大的短波发射台。1949年3月在北平 播音,使用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呼号。1949年12月正式定名为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49年10月1日现场直播开国大典,中国第一次。
“四级办电视” :
消极作用: (1)发展中,大量的重复制作、重复播出、重复覆盖导致了 重复投入,增大了支出成本,造成了很大的社会浪费。
(2)由于各级电视台之间的无序竞争,相互瓜分观众群,致 使覆盖效益降低,个别小台为维持生计,从音像市场购买廉价 的海外影视剧,乱播滥放,对中央电视台和省级电视台主频道 的主导地位形成冲击,“散”、“乱”成为该阶段电视事业发展 的 一个严重障碍。
中国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
一、广播电视新闻 1940年12月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在 延安正式开播。 中国广播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实况转播: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举行。 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对此进行了实况转播。 1949年12月,北京新华广播电台更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孙中山的《和平统一宣言》在该台播出,反应强烈。
中国的广播电视发展
中国
一、外国人电台 ●新孚洋行广播电台 民国12年(1923年)5月30日,上海国际无线电学会秘书长、 美商新孚洋行主人戴维斯试办一座学术试验广播电台。 ●开洛广播电台 早期外商在中国开办的电台中时间很长、影响较大的电 台,由美商开洛电话材料公司于1924年5月开办,联合了《申 报》等新闻机构播报当天新闻。开洛广播电台吸引了不少中外 听众,组织了几个团体,付费点播音乐戏曲节目。一直广播了 5年,到1929年10月结束。
新中国第一家电视台: 1958年,北京电视台建立。
1958年6月1日,北京电视台播出了我国第一条 电视新闻,内容是《红旗》杂志创刊。
1958年10月1日,北京电视台首次转播天安门 广场的国庆游行。(实况转播) 1958年11月2日,北京电视台《简明新闻》开播, 每次5分钟。 1960年元旦,设立固定专栏《电视新闻》,每周3次, 每次10分钟。
中国
三、民办电台
民营电台就有“专业台”的划分: 教育电台、商业性电台和宗教性电台; 但大多数播送广告与低级庸俗的娱乐节目。 第一类:教育性广播电台 由一些地方民众教育馆和大中学校开办; 播音内容大都限于文化教育方面; 发射功率不大,收听范围也仅限于当地;
国民政府的广播事业 1、官办中央广播电台的成立: 中央广播电台——1928年,8月1日开始在南京播音,全称为 “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广播无线电电台”。宣传内容是 由中宣部交办,确立了其“为党喉舌”的属性。 1932年11月12日建成新台,发射功率扩至7500千瓦,为全 亚洲之冠。 2、中国广播史上的特殊现象: 慢报新闻: 国民党要求各地党部负责收听夜间新闻及演讲,加以纪录、 缮写,再送给报馆刊登;有的民营报也利用这种广播收录新闻 。为配合这种制度,该台开辟“慢报新闻”的时段,播音话语 缓 慢,并且反复讲解供收音抄收。
1986年10月,上海电视台首先开办英语新闻节目。 (1986年12月——中央电视台面向北京的英语综合节目; 1987年2月面向全国。)
新闻评述类: 1980年开办新闻评述类的电视专题栏目《观察与思考》, 成为“焦点”节目的先驱。 1994年4月1日,在《观察与思考》基础上创办了 《焦点访谈》。 1993年5月,《东方时空》的问世是中央电视台新闻 改革的第一步; 1994年4月1日推出《焦点访谈》,则是中央电视台进 行新闻改革的第二步。 《新闻调查》的创办则是第三步。 逐步走向深入的新闻栏目改革,标志着中央电视台正向 国际大台迈进。
中国的广播电视发展
国外: ●1906年12月24日,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广播。 (有记载的、第一次无线电广播) ●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兹堡市第一家领取政府执照 的KDKA电台正式开播,是世界广播电视事业的开端。
中国
一、外国人电台 ●《大陆报》暨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通称奥斯邦电台) 1923年1月,美国人奥斯邦在上海办起第一座广播电台。
中国
二、官办电台
1924年,北洋政府交通部公布《装用广播无线电接收机暂 行规则》,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广播法令。
●哈尔滨广播电台 1926年10月,无线电专家刘瀚在张作霖的支持下建立了中 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 ●天津广播无线电台(1927年5月1日) 北京广播无线电台(1927年10月1日) 1927年,奉系军阀又于北京、天津建立了两座广播电台。
二、1980—1986年:启蒙思潮 集中指向了人道主义,在人道主义文艺思潮主导下,文学 创作开始关注“人性”、“人的价值”、“人的自由”、“人的 需要”、 “人的本质”、“人的自然欲望”等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命 三、 题。1987—1989年:走向通俗 为解决国产电视剧供不应求的问题,电视台引进 并播出了一批国外和港台电视剧。
电视调查性报道有四个特点: 第一,独立的电视媒体调查。 第二,个性化的调查记者。
第三,深入的独家发现。
第四,完整的调查过程。
二、电视剧 我国第一部电视剧: 1958年6月15日,北京电视台在演播室内直播了根据 《新观察》杂志发表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电视剧《一口 菜饼子》。 1958年9月4日,在报刊报道上海广慈医院抢救严重烧伤 的工人邱财康的真实事迹的第二天,北京电视台据此以最快 的速度编写了《党救活了他》一剧。 “新闻性” 直播电视剧
六、新中国广播业
管理: 1949年6月5日新华广播电台脱离新华社, 成立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 1、恢复和新建了一批广播电台,增加了发射电力, 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中心的全国广播网初具规模; 2、建设农村有线广播网,全国建立了23721个收音站;
3、完成对民营广播电台的社会主义改造。
从1952年至1966年,我国召开了九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 对广播事业的发展作了宏观全面部署,加快了从中央 到地方广播事业的发展 。 如,第一次会议中: 集中力量建设中央台; 推广“爱憎分明”的播音风格。 代表人物:齐越、夏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