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合集下载

新中国成立后广播事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广播事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一、建国初期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建国初期,广播事业归政务院(1954年改国务院)新闻总署领导。

新闻总署撤销后,1954年广播事业局成为国务院直属机构之一。

到1956年,经过数次调整,中国的全国广播事业规模奠定,共有地方广播电台56座,其中省级广播电台27座,其余为地市级广播电台。

长期以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有两个最重要的新闻栏目。

中央台的第一个重点栏目《首都报纸摘要》(《报摘》)于1950年4月10日开播,1955年4月更名为《中央报纸摘要》,7月又更名为《新闻和报纸摘要》,延续至今。

中央台的另一个重点新闻节目是创办于1951年5月1日的《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栏目(《联播》)。

在“文化大革命”之前的17年中,广播电视系统共召开了9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一步步地引导中国广播电视事业不断前进,逐步发展壮大。

1958年5月1日,中国第一座电视台以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座谈会和歌舞节目开始试验播出。

这是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当时因局限首都一地,起名“北京电视台”。

1958年6月15日,北京电视台播出了第一部电视机——《一口菜饼子》。

北京市内仅有电视机50架左右。

10月1日,中国第二座电视台——上海电视台问世。

12月20日,哈尔滨电视台(今黑龙江电视台的前身)诞生。

这是中国最早一批电视台,它们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中国最早的电视节庆联欢晚会是1960年北京电视台举办的新年联欢晚会。

1964年12月,毛泽东为北京电视台题写了台名。

1965年9月,在纪念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播20周年的日子里(当时认定的延安台创办日期是1945年9月5日),毛泽东为中国广播事业题词“努力办好广播,为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服务”,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也纷纷题词。

二、广播电视事业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曲折发展1966年7月13日,广播事业局局长梅益受到批判。

1966年12月31日,广播局造反派进驻总编室,宣布夺权。

中国广播电视史

中国广播电视史

1993年,九仓有线电视台(有线台)
电视——
1991年,默多克新闻集团收购
Star TV
1993年,华侨娱乐电视公司
1996年,凤凰卫视中文台
公共电视:香港电台
六、台湾广播电视
广播——
1928年,台湾广播电台
1949年,中国广播公司 1954年,民营广播电台联合会
1991年
四、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
1992年,第一个电视谈话节目
1996年
五、香港广播电视
广播——
1928年,香港电台
1959年,商业电台 1991年,新城电台
电视——
1957年,丽都电视台,有线播出 1982年更名亚视ATV
1967年,无线电视台(无线TVB), 1971,彩色。 1983年香港电视有限公司(港视)
电视——NTSC
1962年,教育电视广播电台,1971 年改组为中华电视台(华视CTS) 1962年,台湾电视事业股份有限公 司(台视TTV),1969年,彩色 1969年,中国电视事业股份有限公 司(中视CTV)
电视——
1997年,全民电视台 FTV,无线
公共电视:《大家来读<三字经>》 1998年,公共电视台(公视PTS)
2003年
2002年,《南京零距离》
四、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
1983年,春节联欢晚会 1997年,
1998年,
四、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
1983年,25集纪录片 1991年,《望长城》 1993年《纪录片编辑室》 1981年,海外引进节目
四、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
1990年
二、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
1986年,珠江经济广播电台—— “珠江模式”,中国第一个专业经 济广播电台。

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的发展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的发展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的发展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从传统
的无线广播和有限的电视媒介,逐渐转变为现代化数字化的广播电视系统,拥有广泛的频
率资源和优秀的技术人才,成为了全球装备最先进、收视率最高的广播电视系统之一。

首先,广播电视的技术水平大幅提升。

改革开放前,中国广播电视设备落后,频率资
源稀缺。

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引进国外的广播电视技术,同时加强本国技术研究和发展。

目前,中国广播电视产业的数字化、高清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已经大幅提升,成为了
全球广播电视产业的佼佼者。

其次,广播电视的节目内容大幅增加。

改革开放后,中国广播电视开始引进国外优秀
的电视节目,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电视文化。

同时,中国也开始制作一些高质量的电视
节目,受到了国内外观众的喜爱和认可。

例如《舞动奇迹》、《中国好声音》等都成为了
国内外的热门节目。

此外,广播电视的可观性和普及率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改革开放前,中国广播电视
的受众群体相对较小,覆盖范围较窄。

改革开放后,中国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事业,通过网络、卫星等多种手段将广播电视的覆盖范围扩大了,同时还推出了一些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接地气的节目,让广播电视更加贴近民生,促进了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广播电视事业经历了从落后到现代化的发展变化。

从技术到内容,从受众到普及率,中国的广播电视事业不断在提升和发展,为人们的生活
和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历程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舆论工具,是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代化传播工具,也是党和人民政府联系群众的主要渠道之一。

广播电视事业几十年来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历程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一、创始阶段:(1940年—上个世纪70年代末)广播是人类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日益增长的对信息的需求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最早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和接收声音的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加拿大出生的费森登和被称为“无线电之父”的美国杰出发明家德福雷斯特,1906年圣诞节前夕费森登主持播出了世界上第一次语言广播。

1920年,威斯汀纽豪斯公司在匹兹堡建立的KDKA电台正式广播。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在试播。

当时它是新华社的口语广播组织,故称新华广播电台。

1943年被迫停止播音,到1945年,经多方努力才恢复播音,1947年改名“陕北新华广播电台”,于1948年迁到平山县继续播音。

1949年,北平解放后,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在3月25日随党中央迁到北平改名北平新华广播电台。

1949年9月27日,改名为新华广播电台,12月5日改称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58年5月1日,我国大陆上建立的第一座电视台——电视台,试验播出黑白电视节目,9月2日正式开播,10月1日电视台建成,1978年,电视台改名中央电视台。

从1940年新华广播电台诞生,1958年第一座电视台诞生,建国后我国有计划地在中央及各省创建了广播电台和电视台。

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挫折。

这一阶段广播电视事业主要体现党和政府宣传喉舌的特点。

二、发展阶段:(上个世纪80年代)虽然50年代中国电视事业便已起步,但很长的时间里,它距离大多数中国人还是很遥远。

直到1980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审判林彪、“四人帮”集团的实况,中国百姓在感受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政治春风的同时,才不知不觉迈入了名副其实的“电视时代”。

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背景和目的广播电视是重要的文化产业,也是国家战略性产业之一,对于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传播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调研和分析,全面了解当前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情况,掌握行业的发展趋势和问题,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参考和建议。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问卷涵盖了广泛的受众群体和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包括消费者、电视台、广播台、网络流媒体公司等。

同时,我们还拜访了几家专业的机构和企业,获取了一定的行业数据和现场情况。

调研结果一、广播电视消费市场1.广播电视消费群体逐渐老龄化,年轻人对传统电视节目的兴趣逐渐下降;2.网络流媒体的崛起使得观众的消费方式更加多元化,传统电视节目的收视率逐步下降;3.随着数字化、高清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观众对于画质和音质的要求愈发提高,这也对电视广播产业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和挑战。

二、广播电视行业的变革1.广播电视行业与互联网渐行渐近,整合发展成为行业发展趋势,广电机构加快数字化转型,转型升级、调整产业结构;2.移动互联网的崛起给广播电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直播、点播等业务成为新的增长点;3.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创新也为广播电视行业带来了更新的机遇和挑战,丰富多彩的全媒体内容,以及多平台联动的产业链,也会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三、广播电视节目质量问题1.长时间的广告插播和卖点式的节目导向,影响了传统电视节目的质量和观众感受;2.营收压力、节目单打压、质量考核机制吸引度不足等因素制约了节目的多样性、深度和质量;3.针对少数民族、海外华人、儿童等特定观众群体的定制化节目缺乏,需要不断完善。

建议和展望1.加强与互联网的融合,拓展新媒体市场,提供更多元的服务;2.把握新技术的发展机遇,加速数字化、高清化的进程,提升电视节目的品质;3.持续推进改革,优化节目质量考核机制,增强节目主导权,提高多样性、深度和力度;4.多出台政策和措施,吸引资本投入广播电视产业,推动广播电视产业快速创新和发展。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史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史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史一、起源与初期发展广播电视作为现代传媒的重要形式,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

当时,广播电台主要通过无线电波向公众传播音乐、新闻和其他娱乐节目。

中国第一家广播电台是1922年在上海成立的“中国广播公司”,它的开播标志着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起步。

二、战乱时期的停滞与复兴然而,中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在战乱时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发展进程暂时停滞。

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播电视才得到了重视和恢复。

新中国政府重建了广播电视系统,并成立了中国广播电视总台,统一管理和运营广播电视事业。

三、改革开放与媒体发展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广播电视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1980年代,中国开始引进国外的广播电视技术和节目,丰富了国内的广播电视内容。

同时,中国还积极发展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技术,扩大了广播电视的覆盖范围和观众群体。

四、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广播电视事业进入了数字化时代。

从2000年开始,中国广播电视总台启动了数字化转播工程,逐步实现了广播电视信号的数字化传输和处理。

数字化技术不仅提升了广播电视的画质和音质,还为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和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五、互联网与新媒体的冲击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兴起,传统的广播电视面临了新的挑战。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观众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各种音视频内容,而不再依赖传统的广播电视平台。

为了适应这一变革,中国广播电视事业也积极探索转型升级,开展了互联网电视和移动电视的建设和运营。

六、未来发展趋势展望展望未来,中国广播电视事业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随着5G 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广播电视的传输和接收将变得更加快速和稳定。

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将为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和推广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可能性。

此外,随着数字经济的崛起,广播电视产业将与其他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服务。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史经历了起步、停滞、复兴、改革开放、数字化和互联网冲击等不同阶段。

2024年广播电视工作计划

2024年广播电视工作计划

2024年广播电视工作计划一、总体目标2024年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关键之年,我们的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广播电视的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

通过加大创新力度,提高节目质量,拓宽传播渠道,增强服务功能,以更加丰富多样的内容和更加便捷高效的方式,满足广大观众的需求,提升广播电视事业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二、节目开发1. 推出“百花奖”节目季,重点展示精品剧集、综艺节目和纪录片。

通过“百花奖”评选活动,挖掘和奖励优秀作品,提高广播电视的节目质量和观众认可度。

2. 加大原创节目的开发力度,推出一批具有影响力和话题性的优秀作品。

通过引进高水平创作团队和加强创作环境的建设,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水平和品质。

3. 增加儿童节目和教育类节目的数量和质量,满足广大观众对于儿童教育和成人学习的需求。

同时,注重提高节目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吸引更多观众参与其中。

4. 加强与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合作,推出更多具有专业性和深度的专题节目。

通过与权威机构和专业人士的合作,提高节目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满足观众对于知识和信息的需求。

三、传播渠道1. 加大网络传播的力度,推出更多在线视频节目和直播活动。

通过构建自媒体平台和视频直播平台,扩大广播电视事业的传播范围,满足观众随时随地观看的需求。

2. 加强对社交媒体平台的运营和管理,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的推广,积累更多观众粉丝,在线互动,提高广播电视事业的社交影响力。

3. 制定并实施移动端发展计划,推出移动APP和移动端节目,满足观众随时随地的需求。

通过移动支付、个性推荐和智能推送等方式,提高观众使用移动端产品的便捷性和体验感。

四、技术创新1. 推动5G技术在广播电视传输领域的应用,提高传输速度和传播质量。

通过加强与电信运营商和设备厂商的合作,推动5G 技术的落地,为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技术支持。

2. 加大对高清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力度,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观看体验。

通过引进高清节目和虚拟现实节目,带动广播电视设备的升级换代,促进广播电视产业的升级发展。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ppt47张)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ppt47张)


四、抗日战争时期的无线广播电台 西安广播电台 对外广播的短波广播电台 抗战期间在国内播音的广播电台主要有以 下一些类型: 国统区内官办、国统区内民营、抗日根据 地的人民广播事业、沦陷区内的民营广播 电台、沦陷区内的日伪广播电台、其他性 质的广播电台。
五、国民党广播事业的没落与崩溃
四、技术突破:香港电视的前景 宽带电视 数字电视

五、香港地区的主要电视机构 TVB ATV 香港有线电视有限公司 香港凤凰卫视控股有限公司
澳门地区广播电视的发展与现状
澳门地区的广播电视对本土居民的影响相 对较小。 澳门本地居民受到香港广播电视的影响要 甚于本土的广播电视媒体。
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与发展
一、人民广播事业的发展阶段 起步时期 初步发展时期 挫折、停滞时期 复苏、振兴时期 发展、繁荣时期
二、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 1940.12.30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 民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 音。

三、建国初期的我国广播事业 北平新华广播电台 直播开国大典 中广处升格为管理局
军中广播 国民党当局对广播事业采取了既扶持又管 制的政策,对民营广播采取有限开放的政 策。 1968年,“中国广播公司”开播调频广播 1969年,开始利用通信卫星传送广播节目 信号
一、澳门地区的声音广播 澳门电台于1933年8月26日开播。 绿邨广播电台于1950年开播
二、澳门地区的电视广播 1984年5月14日,“澳广视”开播了旗下 的电视台,主要覆盖澳门本地。 1996年,澳门卫视成立 2000年7月,澳门有线电视正式开播 2002年,澳门莲花卫视开播
一、早期的香港无线电广播 香港地区第一个广播电台GOW 中文台ZEK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国民党统治时期广播电视业的发展
• 1928年8月1日,国民党政府开办了第一家广播电台,在南 京建立,全称是“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广播无线电 台”,简称“中央广播电台”。 • 在1932年11月,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发射功率加强,成为 远东第一、世界第三大功率的电台。 • 1936年,国民党当局规定,全国各地广播电台均须转播中 央台晚间一小时的新闻节目,这是中国广播史上新闻联播 节目的开端。
1980年7月12日中央电视台《观察与思考》栏目开播,
首次在电视荧屏上打出“主持人”字幕,被定为电视主持人
节目的创办日和节目主持人的诞生日。
电视剧由复苏走向昌盛:1979年国产电视剧仅为10多部、 1980年突破100部电视剧、1982年国产电视剧超过300部(集)、 1983年为502部、1986年为2500部。 继1958年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第一部直播 电视剧)之后,自1979年起我国电视剧制作真正开始起步,其 中比较著名的有: 《乔厂长上任记》 《新岸》 单本剧 单本剧 1980年 1981年
• 彩色电视的标准制式:
• 世界上主要使用的电视广播制式有
• PAL(Phase Alteration Line,帕尔制) • NTSC(Nation Television System,N制)
• SECAM(Sequential Color with Memory,色康制)中国大部 分地区使用PAL制式,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地区与美国等 欧美国家使用NTSC制式,俄罗斯则使用SECAM制式。
1976年12月开始,一大批在“文化大革命” 中被打入“冷宫”的优秀文化艺术节目、剧目 和影片被解除禁锢,重新在广播电视中播出, 使广播电视文艺在10年“文革”沉寂后开始复 苏。
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改名为中华人 民共和国中央电视台(英文缩写为CCTV)。 1979年初,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和上海电视 台在国内率先恢复和播出商业广告。

那么这批电台除了经商的需要外,他们的主要目的就
是进行帝国主义对华侵略宣传、渗透西方思想文化。但是 我们也不能对此完全否定,外国人将广播引入中国,从客 观上讲,将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引入中国,开阔 了中国人的视野,传播了无线电知识,揭开了中国广播事 业发展史的第一步,催生了中国人自办广播事业。
三、建国前共产党领导下的广播事业
• 1940年12月30日,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 电台开播。这标志着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由于它当时是 新华社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称它为新华广播电台。广播 稿是由新华社提供。1947年,改名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 北平解放后,迁往北平,改名为“北平新华广播电台”, 并从新华社分离出来。 • 1949年6月,成立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管理和领导全国 广播事,。从此,广播电台成为独立的新闻机构。9月, 改为“北京新华广播电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陆续开办了一批在全国有重 大影响并延续至今的节目,如《各地人民广播电台 联播节目》、《首都报纸摘要》(后变成《新闻和 报纸摘要》)等。 1954年还开办了对台湾的广播节目。
1958年5月1日,新华社发出电讯宣布:“中华人民共和
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在5月1日开始试验广播。”5 月1日晚7时,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设在北京市 复兴门外护城河畔的广播大厦中,播放室是由一个大约五六 十平方米的办公室改建的,房间的一角为导演间和音响控制 台。就在这个简陋的地方,播出了中国第一次电视节目。这 次播出从晚上7点05分开始,内容有新闻、舞蹈,记录和科 教影片等,时间为两个多小时。
பைடு நூலகம்
河南电视台 郑州电视台 湖北电视台 武汉电视台 湖南电视台 长沙电视台 广东电视台 深圳电视台 海南电视台 广西电视台 四川电视台 重庆电视台 贵州电视台 贵阳电视台
郑州市 郑州市 武汉市 武汉市 长沙市 长沙市 广州市 深圳市 海口市 南宁市 成都市 重庆市 贵阳市 贵阳市
1969年10月1日 1985年10月1日 1960年11月7日 1983年12月6日 1970年10月1日 1984年5月1日 1959年9月30日 1984年10月 1983年2月 1970年10月1日 1960年5月1日 1981年10月1日 1968年7月1日 1985年10月1日
中国第一部黑白电视接收机
1970年重新进行中断了10年的彩色电视研究, 确定我国的彩色电视采用PAL制式。1973年5月1日, 北京电视台开始用国产设备试验播出彩色电视节 目。5月26日,北京至上海微波传送彩色电视节目 试验获得成功。8月1日,上海电视台试播彩色电 视节目。10月1日,京、津、沪三城市进行彩色电 视节目试传。
• 1926年10月1日,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座
无线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正式播音。官方广 播电台,每天播音2小时,内容为新闻、钱粮行市、音乐、 演艺等。
• 中国第一座由国人自办的私营性质的商业广播电台是上海 “新新公司广播电台”(1927年)每天播音6小时,内容 为时事新闻、商业信息和中国音乐。
吉林电视台 黑龙江电视台 哈尔滨电视台 江苏电视台 南京电视台 浙江电视台 杭州电视台 安徽电视台 合肥电视台 福建电视台 福州电视台 江西电视台 山东电视台 济南电视台
长春市 哈尔滨市 哈尔滨市 南京市 南京市 杭州市 杭州市 合肥市 合肥市 福州市 福州市 南昌市 济南市 济南市
1959年10月1日 1958年12月20日 1982年1月 1960年5月1日 1981年6月13日 1960年10月1日 1984年1月1日 1960年9月30日 1982年10月 1960年7月1日 1984年12月7日 1970年10月1日 1969年5月1日 1985年1月1日
LOGO
第一章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NN
一、民国时期广播电视业的发展
• 1923年1月,美国人奥斯邦(E.G.Osborn)以中国无线电
公司与《大陆报》合办的名义,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座 广播电台(呼号ECO,发射功率50瓦),并在1月23日开始 播音。
• 第二座外商所办的电台是在1923年,美商开孚洋行在上海 开设电台,维持了半年。 • 第三座就是1924年5月,美商开洛公司和申报合作开设开 洛广播电台,是当时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影响较大的一 座,共维持了5年左右。
云南电视台 昆明市 西藏电视台 拉萨市 拉萨电视台 拉萨市 陕西电视台 西安市 西安电视台 西安市 甘肃电视台 兰州市 青海电视台 西宁市 宁夏电视台 银川市 新疆电视台 乌鲁木齐市 乌鲁木齐电视台乌鲁木齐市
1961年12月3l日 1978年5月1日 1984年12月20日 1960年7月1日 1985年2月1日 1960年9月7日 1971年1月1日 1970年10月1日 1970年10月1日 1985年9月28日
1958年5月,北京电视台开办电视新闻节目《图片报道》;
1958年5月29日,播出第一个少儿节目《两个笨狗熊》(木偶 戏); 1958年6月1日,播出自拍的第一条新闻片,报道《红旗》杂 志创刊; 1958年6月15日,直播第一个电视剧《一口菜饼子》; 1958年7月,播出自拍的第一个专题性纪录片《英雄的信阳人 民》
在共和国光辉灿烂的历史上, 曾经出现过令人悲伤的那个年代— —”十年浩劫“。当时,人妖颠倒, 黑白颠倒,善恶颠倒。法律和人的 尊严被任意践踏,人民蒙受灾难。
本片通过揭露文革那个社会动 荡,是非颠倒的年代,讲述了两对 年青人复杂的爱情经历,揭示了人 们对爱情、亲情、友情以及美好生 活的渴望。
由著名作家梁晓声的同名小说改编 而成,获1988年第六届大众电视金鹰奖优 秀连续剧。这是一部描写返城后的知识青
年在逆境中奋斗、抗争的电视剧。以醒目
的色彩再现了历史瞬间,展现了1979年, 二十年知识青年大返城后的生活,失落奋
斗与痛苦,在生活洪流中各自不同的命运。
本片荣获第八届全国优秀电视 剧“飞天奖”三等奖、第六届大众 电视“金鹰奖”、公安部首届“金 盾”影视奖
第三节 新中国的广播电视事业
1949年,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 领导并管理全国广播事业。广播从此脱离新华社成为独 立的宣传系统。
1949年12月5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正式定名为中央 人民广播电台。当时全国有49座对国内的广播电台,总 功率为138千瓦,其中中央台为78千瓦,地方电台为60千 瓦。
片中由关牧村演唱的主题歌 《难忘的岁月》流传至今,令 人难忘。

1983年召开的第十一届全国广播电视工
作会议,制定了中央、省、市(地)、县四级 办广播、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广播电视事业 建设方针,全国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数量大幅
增加。
《高山下的花环》
三集连续剧
1983年
《女记者的画外音》 1983年 《新闻启示录》 《今夜有暴风雪》 《四世同堂》 《寻找回来的世界》 《红楼梦》 《凯旋在子夜》 《努尔哈赤》 《希波克拉底誓言》 1987年
中央电视台第一位播音员沈力
开播之初的播音员吕大渝
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赵忠祥
全国电视台成立时间一览表 中央电视台 北京电视台 天津电视台 河北电视台 石家庄电视台 山西电视台 太原电视台 内蒙古电视台 辽宁电视台 沈阳电视台 大连电视台 北京市 北京市 天津市 石家庄市 石家庄市 太原市 太原市 呼和浩特市 沈阳市 沈阳市 大连市 1958年5月1日 1979年5月16日 1959年7月1日 1969年2月17日 1979年1月1日 1960年5月25日 1984年12月29日 1969年10月1日 1959年9月27日 1983年7月1日 1971午5月1日
最早的《为您服务》片头 1979年8月12日,中央电视台开办了沈力主持的《为
您服务》节目,这是中央电视台最早的一个专题性栏目亮
相荧屏。《为您服务》第一个设立固定主持人;第一个在 电视节目中介绍时装模特;第一个采用方阵比赛的节目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