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材料的种类、来源与功能
材料科学中的智能材料应用

材料科学中的智能材料应用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材料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材料科学领域中的热点话题。
智能材料具有感知、响应和控制等特殊功能,可以实现物理、化学、生物、机械等多种性质的调节,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当今科技领域,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选择。
1. 智能材料的种类及特点智能材料大致可分为形状记忆材料、压电材料、电致变材料、磁致变材料、光致变材料和热致变材料等。
这些材料因其特有的性质受到了众多科研人员的青睐,并广泛应用于机器人、医用材料、智能化结构、传感器与执行器等领域。
以形状记忆材料为例,它的特点是可以在受到温度或应力等条件下产生可逆的形状变化。
这种变化可以让形状记忆材料从“记忆状态”变为“工作状态”,从而实现多种不同的机械结构。
通过这种形状记忆变化,材料具有了自主修复和自控功能。
2. 智能材料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在医学领域中,智能材料的应用也是不可或缺的。
例如,智能药物控释系统就是一种智能材料的应用。
这种药物控释系统能够根据不同的生物环境发生变化,改变药物的释放速率,从而保证药物在体内的最佳治疗效果。
此外,智能材料还可以应用于医用器械中,如智能手术刀、智能假肢等。
智能手术刀可以通过对材料波长的控制,达到对不同物质的切割。
智能假肢则可以通过智能材料的形状记忆特性来实现手指的开合、足部的伸缩等运动。
3. 智能材料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智能材料的应用还可以推广到建筑领域中。
例如,光致变材料可以用于窗帘、遮阳等领域,因为它能够通过自身的反射或吸收特性控制光线的透过程度。
当室内光线太亮或太暗时,光致变材料可以通过光强的变化来自动调节光线的过滤,保证室内的光线舒适度。
此外,压电材料也可以用于构建智能化的建筑物。
采用压电材料来搭建建筑物,可以通过对电压的控制来改变建筑物的形态,从而适应不同的气候、环境等因素。
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建筑物随意变形,并有利于保护建筑物。
4. 智能材料在电子设备领域的应用智能材料在电子设备领域中的应用也是十分广泛的。
智能材料在医学中的应用

智能材料在医学中的应用智能材料,又称为智能化材料,是一种可以在外部刺激下发生形态、结构或性质变化的材料。
这种材料通常被制造成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器件,例如变形、运动、生长、扭曲等,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中,在医学领域,智能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临床医生和患者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一、智能材料的种类智能材料的种类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包括形状记忆材料、智能药物传递材料和可降解材料三种。
形状记忆材料,是一种能够记忆和恢复原形的特殊材料。
这些材料可以被制成各种形状和尺寸,例如线圈、弯曲形、螺旋形等。
当这些材料被暴露在恢复温度范围中,就可以通过外部刺激将其恢复到其原始形状。
智能药物传递材料,是一种可以响应生物环境改变的材料。
这些材料通常被压缩成药丸或胶囊,从而可以在消化道中释放出药物。
有些智能药物传递材料可以被设计成具有停留时间或针对特定的组织或病变区域。
可降解材料,是一种可以随着时间和生物学条件的变化而逐渐分解的材料。
这些材料通常被用于对于临时支架、缝合线和生物组织修复等应用。
二、智能材料在医学中的应用由于智能材料在下面几个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所以其应用越来越广泛。
1、医学诊断智能材料可以被用于制造出一种可以感应生物体的诊断装置。
实际上,智能材料可以感应非常细小的变化,例如体温、心率、血压和呼吸等,可以精确诊断出许多疾病。
此外,这些诊断装置还可以远程监测病人的身体情况,让医生可以更及时地了解病人的健康状况。
2、医学治疗智能材料可以被用于制造化学药物和光子杀菌,从而对于一些常见病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例如,智能药物传递材料,可以被制成缓慢释放药物的胶囊,让药物能够更加有效地被吸收。
智能材料还可以用于制造成高细胞免疫系统的疫苗,帮助人体提高免疫力。
3、医学修复智能材料可以被用于制造出一种杯具有细微调节功能的骨科植入物,用于治疗各种骨颈上的重伤和病症。
这种植入物可以分离成多个分支,从而可以精确定位和治疗骨折或椎间盘脱出等。
智能材料概述

智能材料概述材料的智能化代表了材料科学发展的最新方向,智能材料的研究主要是依照仿生学方法,采用各种先进复合技术,实现复杂材料体系的多功能复合,并最终实现材料智能能化和器件集成化,文章在简要介绍有关材料概念的基础上,又重点介绍了记忆合金的特征、功能和应用及其现有的不足。
智能材料概述所谓智能材料,是指能感知外部刺激、能判断并恰当处理、且本身可执行的材料。
智能材料的构想来源于仿生,其最初目标就是研制出一种具有类似于生物功能的“活”的材料。
因此智能材料必须具备感知、驱动和控制这3个基本要素。
1.智能材料的功能和特性智能材料往往具有或部分具有如下的智能功能和生命特征:(1)传感功能—能够感知外界或自身所处的环境条件,如负载、应力、应变、振动、热、光、电、磁、化学和核辐射等的强度及其变化。
(2)反馈功能—可通过传感网络对系统输入与输出信息进行对比,并将其结果提供给控制系统。
(3)信息识别与积累功能—能够识别传感网络得到的各类信息并将其积累起来。
(4)响应功能—能够根据外界环境和内部条件变化,适时动态地做出相应的反应,并采取必要行动。
(5)自诊断能力—能通过分析比较系统目前的状况与过去的情况,对诸如系统故障与判断失误等问题进行自诊断并予以校正。
(6)自修复能力—能通过自繁殖、自生长、原位复合等再生机制,来修补某些局部损伤或破坏。
(7)自调节能力—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条件,能及时地自动调整自身结构和功能,并相应地改变自己的状态和行为,始终以一种优化方式对外界变化做出恰如其分的响应。
2.智能材料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智能材料一般由基体材料、敏感材料、驱动材料和信息处理器4部分组成。
(1)基体材料:基体材料担负着承载的作用,一般宜选用轻质材料。
高分子材料重量轻、耐腐蚀,具有粘弹性的非线性特征而成为首选,其次也可选用金属材料,以轻质有色合金为主(2)敏感材料敏感材料担负着传感的任务,其主要作用是感知环境变化(包括压力、应力、温度、电磁场、pH值等) 。
智能材料的设计和应用

智能材料的设计和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材料作为一种新型材料,为人类创造了许多奇迹。
智能材料可以响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这种具有响应性的特性使得智能材料得到广泛的应用,从生物科学到航空航天都有它的身影。
一、智能材料的分类智能材料按照其响应类型可分为下面几种:1.温度响应型:温度响应型智能材料是指可以根据温度变化发生形状、结构或机械特性改变的智能材料。
2.光响应型:光响应型智能材料是指会根据光照强度及时间、颜色的变化发生形状、结构或机械特性改变的智能材料。
3.磁响应型:磁响应型智能材料是指可以在磁场作用下发生形状、结构或机械特性改变的智能材料。
4.化学响应型:化学响应型智能材料是指可以根据化学环境的变化发生形状、结构或机械特性改变的智能材料。
二、智能材料的应用1.生物医学领域智能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中有很多应用,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智能药物释放系统。
智能药物释放系统可以在人体内直接释放药物,并根据人体环境中的温度、磁场等物理机制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
此外,智能材料还可以用于仿生机器人的制作。
仿生机器人是用智能材料搭建的机器人,在形态、运动等方面与生物体相似。
这种机器人可以应用于手术、病毒研究等领域。
2.建筑领域智能材料可以应用于建筑领域的建筑设计、构造管理等方面。
智能材料可以在调节温度、光照、风速等方面起到作用。
智能建筑的概念也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更多的智能建筑开始被建造。
除此之外,智能材料还可以开发可视化玻璃、有机玻璃、玻璃隔断等产品,改变室内环境的光照、温度、声波等参数,达到更好的室内环境质量。
3.智能化学领域智能化学材料是指那些在特定的化学条件下能自发地发生特殊的响应的材料,例如,自组装、液晶、双氢键、金属有机配合物等。
4.智能电子领域智能电子是一类可编程的电子元件,具有感应、控制和处理信息的功能。
智能电子可以应用于生物传感器、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领域。
5.智能交通领域智能材料在交通领域中可以应用于智能车载系统、智能道路系统等方面。
2024年智能材料课件

智能材料课件一、引言智能材料是一种能够对外界刺激做出响应并改变其性能的材料。
这些材料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医疗、建筑、能源和交通运输等。
智能材料的研究和发展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涉及材料科学、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和工程学等多个学科。
本课件旨在介绍智能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
二、智能材料的基本概念智能材料是一类具有感知、处理和响应外部刺激能力的材料。
这些外部刺激可以是温度、压力、湿度、光线、电磁场等。
智能材料的响应可以是形状、颜色、硬度、电导率、磁导率等性能的改变。
这种响应是可逆的,即当外部刺激消失时,材料的原始性能可以恢复。
三、智能材料的分类智能材料可以根据其响应机制和性能特点进行分类。
常见的智能材料包括:1.形状记忆材料:这类材料可以在外部刺激的作用下改变形状,并在去除外部刺激后恢复原始形状。
形状记忆合金和形状记忆聚合物是其中的代表。
2.液晶材料:液晶材料具有各向异性的物理性质,可以通过外部刺激(如温度、压力、电磁场等)来改变其光学性质。
液晶显示器就是利用液晶材料的这种性质制成的。
3.酞菁化合物:酞菁化合物是一类具有特殊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可以通过外部刺激来改变其颜色和电导率。
酞菁化合物在传感器和显示技术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4.磁性材料:磁性材料可以通过外部磁场来改变其磁导率和磁化强度。
这种材料在数据存储和信息处理等领域有重要应用。
四、智能材料的应用1.医疗领域:智能材料可以用于制造可植入的医疗器械和药物输送系统。
例如,智能支架可以通过感知血管内的压力来调节其直径,以保持血管通畅。
2.建筑领域:智能材料可以用于建筑结构的健康监测和修复。
例如,智能混凝土可以通过感知裂缝和损伤来发出警报,并自我修复。
3.能源领域:智能材料可以用于制造高效能源转换和存储设备。
例如,智能窗户可以通过感知外界光线来调节其透光性,以节约能源。
4.交通运输领域:智能材料可以用于制造智能交通工具和交通安全设施。
例如,智能轮胎可以通过感知路面状况来调整其硬度,以提高行驶安全。
智能材料的研究及其应用

智能材料的研究及其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依赖于科技的支持。
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智能材料的发展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
智能材料是一种具有响应、适应和控制能力的先进材料,它能够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自动调节其本身的物理、化学、电学和光学性质,从而实现自主制动、感知、调控和适应。
本文将探讨智能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一、智能材料的分类智能材料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压电材料:压电材料是指在机械应力或电场作用下,能够产生极化电荷的材料。
应用于声波发生器、振动器、控制器、音叉等。
2、形状记忆合金:形状记忆合金是指在外力作用下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合金材料。
应用于机器人、太阳能板、智能窗帘等。
3、磁致伸缩材料:磁致伸缩材料是指在磁场作用下,能够产生较大的应变的材料。
应用于传感器、减振器、阀门等。
4、光致变色材料:光致变色材料是指在光照作用下,能够发生颜色变化的材料。
应用于太阳镜、防紫外线材料等。
5、智能液晶材料:智能液晶材料是指在电场或温度作用下具有光学响应的材料。
应用于显示屏、液晶窗帘、自适应透明材料等。
二、智能材料的研究进展自1990年代以来,智能材料的研究与应用一直是国际上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
目前,智能材料在机械、电子、光学、生物、环境、储能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1、智能材料在机械领域的应用智能材料在机械领域的应用主要涉及精确控制和优化设计方面的问题。
智能材料的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阻尼系数优秀,使其成为细小结构、高精度、高可靠性机械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
例如,压电陶瓷可以用于超声波加工、纳米加工等领域;形状记忆合金可以用于精确定位和微尺度操纵;磁致伸缩材料可以用于定量检测压力和形变等领域。
2、智能材料在电子领域的应用智能材料在电子领域的应用主要涉及感应、存储、传输和处理等方面。
智能材料的本质特征和强大功能,使其适用于传感器、复合材料、光学器件、非线性元器件、分子电机、微机械系统等领域。
智能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智能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材料科学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智能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
智能材料以其独特的特性和功能,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能源、环保和民用等领域。
随着人们对智能材料的需求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学校开始进行智能材料研究,推动智能材料的发展和应用。
一、智能材料的定义和分类智能材料是一种能够对外界刺激做出响应的材料,例如温度、压力、湿度、电磁等。
根据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不同,智能材料可以分为许多不同的类型,例如:形状记忆材料、感谢材料、光电材料、磁性材料等。
1.形状记忆材料形状记忆材料是一种可以通过温度、压力和其他外部刺激来改变形状的材料。
例如,智能合金就是一种形状记忆材料。
它可以在一个温度范围内记住其形状,并在外界刺激下恢复其原始形状。
智能合金因其在医疗、建筑和户外装备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而受到关注。
2.感应材料感应材料是一种可以感应电磁波、电场、磁场和其他外部刺激的材料。
例如,介电体材料就是一种感应材料。
当介电体放置在电场中时,它会发生电介质极化,产生电荷。
基于这种效应,介电体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容器和传感器等技术设备上。
3.光电材料光电材料是一种可以吸收和发射电磁波的材料,包括光和红外线等。
例如,有机薄膜晶体管就是一种光电材料。
它可以通过在材料表面施加电场来操控电子,从而实现信息传输和处理。
4.磁性材料磁性材料是一种具有磁性的材料,例如永磁体材料和磁畴墙材料。
永磁体材料由于其稳定的磁性和高磁能积而被广泛应用于电机、发电机、计算机硬盘驱动器、磁共振成像扫描仪等技术设备上。
磁畴墙材料则被广泛应用于数据存储和信息传输等领域。
二、智能材料的应用前景智能材料以其独特的特性和功能成为了众多不同领域中的关键材料。
在未来的科技发展中,智能材料将会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1.医疗领域智能材料可以应用于支撑人体内器官的医疗植入物,在疾病治疗和恢复阶段发挥关键作用。
例如,在骨骼肌肉重塑方面,智能材料可以帮助受伤的组织进行修复和复原。
智能材料的设计及应用

智能材料的设计及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材料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从消费电子产品到航空航天、医疗和军事等领域。
智能材料具有感知、响应和适应环境的能力,能够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自动调节,增强材料的功能和性能。
本文将探讨智能材料的设计及其应用领域。
一、智能材料的种类智能材料可以根据其性质和响应机理分类。
1. 依据响应机理:智能材料可以响应各种物理和化学刺激,例如温度、光线、磁场、电场、声波、压力等,分别对应热敏材料、光敏材料、磁敏材料、电敏材料、声敏材料和压敏材料。
2. 依据性质分类:智能材料可以分为形状记忆材料、自修复材料、智能涂料、光学调节材料、传感器材料等。
二、智能材料的设计智能材料的设计涉及到物理、化学、材料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下面以形状记忆材料为例,介绍智能材料的设计过程。
1. 准备合适的材料:形状记忆材料通常由聚合物、合金、复合材料等制成,得到合适的成分和结构的材料是成功设计智能材料的关键。
2. 研究形状记忆机理:形状记忆材料的最重要的特性是它们的形状记忆机理。
了解其原理和机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设计材料。
例如,聚合物形状记忆材料的形状记忆是由于其具有晶体形态和橡胶形态两种结构,温度变化会导致结构之间的转变,进而实现形状记忆的功能。
3. 主动和被动形状记忆材料设计:主动形状记忆材料是指,需要外部刺激才能实现形状记忆,如温度变化等。
被动形状记忆材料是自动可逆变形材料,例如水凝胶和氢化苯乙烯,它们可以通过内部能量释放实现自动的形状记忆。
三、智能材料的应用智能材料在工业、医疗、环保、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1. 医疗领域:智能材料可以制作成形状记忆支架、医用贴片、手术医疗器械等,为医疗技术带来了一场革命。
2. 环保领域:智能材料可以制作成污染检测传感器、水质检测器材等,为环保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3. 航空航天领域:智能材料可以制作成形状记忆合金、电致变材料等,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材料定义:智能材料是模仿生命系统,能感知环境变化,并能实时地改变自身的一种或多种性能参数,作出所希望的、能与变化后的环境相适应的复合材料或材料的复合。
智能材料的分类一.按材料种类1.1金属系智能材料1.2无机非金属系智能材料1.3高分子系智能材料1.3.1记忆功能高分子材料1.3.1.1应力记忆高分子材料1.3.1.2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1.3.1.2.1反式聚异戊二烯(trans-polyisoprene,TPI)特点:形变量大、加工成型容易、形状回复温度可调整、耐溶剂性好、耐酸碱、高度的绝缘性、极好的耐寒性、耐臭氧性主要原料:巴拉塔胶、杜仲胶和古塔波胶,以及人工合成的反式聚异戊二烯。
应用:○1土木建筑,如固定铆钉、空隙密封、异径管连接等;○2机械制造,如自动启闭阀门、热收缩管、防音辊、防震器、连接装置、衬里材料、缓冲器等;○3电子通讯,如电子集束管、电磁屏蔽材料、光记录媒体、电缆防水接头等;○4印刷包装,如热收缩薄膜、夹层覆盖、商标等;○5医疗卫生,如人工假肢套、绷带、夹板、矫形材料、扩张血管、四肢模型材料等;○6日常用品,如便携式餐具、头套、人造花、领带、衬衣领、包装材料等;○7文体娱乐,如文具、教具、玩具、体育保护器材;○8科学试验,如大变形的应变片;○9其它,如商品识伪、火灾报警、口香糖基料、服装定型剂、丝绸印染剂、用于机械零件模拟实验等。
1.3.1.2.2聚降冰片烯(polynorbornene)特点:○1分子内没有极性官能团和一般橡胶具有的交联结构,属于热塑性树脂,可通过压延、挤出、注射、真空成型等工艺加工成型,但由于分子量太高,加工较为困难;○2Tg接近人体温度,室温下为硬质,适于制造人工织物,但此温度不能任意调整;○3充油处理后变成JIS硬度为15的低硬度橡胶,具有较好的耐湿气性和滑动性;○4未经硫化的式样强度高,具有减震性能。
构成:由环戊二烯与乙烯在狄尔斯-阿尔德(Diels-Alder)催化条件下反应合成降冰片烯,在通过开环聚合而得到含双键和五元环交替结合的无定形高分子化合物的。
1.3.1.2.3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styrene-butadiene copolymer)特点:耐酸碱性好、着色性优良等。
构成:由熔点为60摄氏度的聚丁二烯与软化点为100摄氏度的聚苯乙烯嵌段共聚而得到的。
应用:便于涂布和流延加工。
1.3.1.2.4聚氨酯(polyurethanes)特点:○1加工性好,能采用通用热塑性聚氨酯的加工方法成型,容易制得各种复杂形状的制品,并可批量成型;○2形变回复量大;○3能在-30摄氏度到70摄氏度之间自由选择形状回复温度;○4树脂材料透明、可任意着色;○5相对密度1.1到1.2,较SMA为低;○6成本低,仅为SMA的十分之一左右。
构成:由芳香族的二异氰酸酯与具有一定分子量的端羟基聚醚或聚酯反应生成氨基甲酸酯的预聚体,再用多元醇如丁二醇等扩链后可生成具有嵌段结构的聚氨酯。
应用:制成特别防水的产品,理想的防水透气产品,冷冻库中蔬菜分隔间的可调节薄膜,登山服和帐篷,生产运动服装,开发静脉套管,体育器械手柄,空调器,输液针头,生活用具如勺、叉、水杯和牙刷等,这种生活用具特别适合于手力较弱的老人、儿童及残疾人等。
1.3.1.2.5聚酯(polyester)特点: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耐化学药品性能,但耐热水性能不是很好。
构成:脂肪族或芳香族的多元羧酸(如偏苯三甲酸)或其酯(如间苯二甲酸二丙烯醇酯)与多元醇(如乙二醇、丁二醇、三羟甲基丙烯、季戊四醇等)或羟基封端的聚醚(如聚乙二醇)反应形成。
应用:作为管件的接头,商品的热收缩包装材料。
1.3.1.2.6交联聚乙烯(XLPE)特点:拉伸变形可回复。
应用:电线电缆、化工管道的接续与保护,在仪器仪表家用等领域。
构成:1.3.1.2.7凝胶体系特点:高弹性和高含水率,优良的耐热性等。
应用:医用材料如人工血管、人工脏器等,催化剂载体等,具有特定用途的传感系统如药物可控缓释系统,机器人人工肌肉,光子阀,分子分离系统,电磁感应阀等。
构成:1.3.1.3体积记忆高分子材料1.3.1.4色泽记忆高分子材料1.3.2智能高分子凝胶按响应环境因素的多少1.3.2.1单一响应智能凝胶1.3.2.1.1温敏性凝胶特点:对环境的温度变化产生响应,使凝胶结构发生改变,发生体积相变。
1.3.2.1.1.1热胀温敏凝胶特点:当温度低于低温临界溶解温度(LCST)呈收缩状态,当温度高于LCST时处于膨胀状态。
1.3.2.1.1.2热缩温敏凝胶特点:当温度高于低温临界溶解温度(LCST)呈收缩状态。
a非离子型热缩温敏凝胶b离子型热缩温敏水凝胶c非交联型温敏水凝胶1.3.2.1.2 pH敏感性凝胶特点:溶胀或去溶胀是随pH值的变化而变化的。
凝胶疏水性则其溶胀转变向低pH值移动。
构成:由甲基丙烯酸烷酯与二甲基氨乙基丙烯酸酯交联形成。
1.3.2.1.3电场敏感性凝胶1.3.2.1.4光敏感性凝胶1.3.2.1.5压敏凝胶1.3.2.1.6磁场敏感性凝胶1.3.2.2双重(或多重)响应智能凝胶1.3.2.2.1温度、pH值敏感凝胶1.3.2.2.2热、光敏感凝胶1.3.2.2.3磁性、热敏凝胶1.3.2.2.4 pH值、离子刺激响应凝胶1.3.3智能药物释放体系1.3.3.1 pH响应体系1.3.3.2温度响应体系1.3.3.3生物活性分子响应体系a葡萄糖响应b抗原响应c凝血酶响应1.3.3.4场响应体系1.3.4聚合物电流变流体1.3.4.1天然高分子类1.3.4.2合成高分子类a聚苯乙烯类b聚丙烯酸酯类c有机硅类d导电高分子和有机半导体材料1.3.5智能高分子膜I按膜的形式分类a荷电型超滤膜b接枝型智能膜c互穿网络膜d聚电解质配合物膜e液晶膜f凝胶膜II按膜的来源分类a天然高分子材料膜b合成高分子材料膜III按膜的用途分类a分离膜b交换膜c传感器膜d催化剂膜IV按对环境的响应分类a热敏感膜b pH敏感膜c电敏感膜d光敏感膜V新型智能高分子膜a LB膜b分子自组装膜c具有可调纳米孔道的高分子薄膜1.3.6智能纺织品按感知状态分类1.3.6.1被动智能型纺织品1.3.6.2主动智能型纺织品1.3.6.3非常智能型纺织品按应用分类a.防水透湿织物b.调温纺织品c.仿生纺织品c.1仿荷叶纺织品c.2仿珊瑚纺织品c.3仿生纤维c.4仿植物叶子的可排气织物c.5人造蜘蛛丝d.变色纺织品d.1热敏变色纺织品d.2光敏变色织物d.3不同染料的变色织物e.电子纺织品f.智能安全防护纺织品1.3.7智能橡塑材料1.3.7.1智能化的塑料材料1.3.7.1.1形状记忆塑料按响应参数不同分类a热致形状记忆塑料b光致形状记忆塑料c电致形状记忆塑料d化学致形状记忆塑料1.3.7.1.2压电塑料a聚偏氟乙烯(PVDF)b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共聚物(VDF--TrEE)c聚偏氟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VDF--TeFE)1.3.7.1.3导电塑料1.3.7.1.3.1结构型导电塑料a聚乙炔(PA)b聚吡咯(PPy)c聚苯胺(PAn)d聚苯硫醚(PPS)e聚对苯(PPV)f聚噻吩(PTA)1.3.7.1.3.2复合型导电塑料a炭黑填充型导电塑料b金属填充型导电塑料1.3.7.1.4磁性塑料1.3.7.1.4.1结构型磁性塑料1.3.7.1.4.2复合型磁性塑料a铁氧体类磁性塑料b稀土类磁性塑料1.3.7.1.5感光塑料1.3.7.1.5.1光致变色塑料1.3.7.1.5.2热致变色塑料1.3.7.1.5.3电致变色塑料1.3.7.1.5.4压致变色塑料1.3.7.1.5.5光致发光塑料1.3.7.1.5.6电致发光塑料1.3.7.1.5.7光导电塑料1.3.7.1.6纳米塑料1.3.7.1.7其它智能塑料a能自动修补裂缝的智能塑料b光控“塑料”磁体c智能防火塑料d智能防噪声塑料1.3.7.2智能化的橡胶材料1.3.7.2.1形状记忆橡胶a杜仲胶记忆塑料b反式1,4—聚异戊二烯c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1.3.7.2.2导电橡胶a普通导电橡胶b感应型导电橡胶c压敏型导电橡胶1.3.7.2.3铁磁橡胶1.3.7.2.4其它智能橡胶材料1.3.8仿生化智能化生物材料1.3.8.1传感材料1.3.8.2能量转换材料1.3.8.3分离材料1.3.8.4生物材料a表面响应材料b人工细胞外基质1.3.8.5信息材料1.4复合和杂化型智能材料二.按材料的来源2.1天然智能材料2.2合成智能材料三.按材料的应用领域3.1建筑用智能材料3.2工业用智能材料3.3军用智能材料3.4医用智能材料3.5航天用智能材料四.按材料的功能4.1半导体4.2压电体4.3电致流变体五.按电子结构和化学键5.1金属5.2陶瓷5.3聚合物5.4复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