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炎2010

合集下载

腹膜炎

腹膜炎

流产
老年人急腹症:反应差 小儿急腹症:进展快 慎用镇痛剂
急性腹膜炎的治疗
处理原则:


积极处理原发病灶、消除病因
清理或引流腹腔 控制炎症,促进炎症局限 必要时切开脓肿引流
急性腹膜炎的治疗
非手术治疗

一般处理:半卧位、禁食、胃肠减压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营养支持:肠外营养为主,30-35cal/kg.d 合理应用抗生素:三代头孢为首选
结核性腹膜炎
临床表现

一般起病缓慢,早期症状轻微 少数起病急骤,以急性腹痛或骤起高热为主 有时起病隐匿,无明显症状,腹腔手术或尸解时发现
结核性腹膜炎
临床表现

症状:
1.结核中毒症状:发热、盗汗。低热或中度发热为主,高 热伴有明显毒血症者主要见于渗出型、干酪型,或严重结 核病。后期营养不良(消瘦、疲乏、浮肿、贫血等) 2.腹部症状:腹痛、腹泻。早期腹痛不明显,以后呈持续

急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
体征

视:急性病容,仰卧位,双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屈曲
腹式呼吸消失、板状腹

触: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 叩: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移动性浊音阳性 听: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腹膜炎的标志性体征:压痛、反跳痛、肌紧张
急性腹膜炎的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
↑、N ↑
X线:腹部立位平片可见膈下游离气体、液气平面 B超:腹腔积液、脓肿 CT:腹腔实质性脏器损伤
淋巴管等,活动度大,有限制炎症蔓延的作用

韧带:腹壁与脏器、或脏器与脏器之间的腹膜结构 系膜:肠管连于腹后壁的双层腹膜结构 腹膜陷凹:腹膜在盆腔器官之间,形成的凹陷。

腹膜炎诊断标准

腹膜炎诊断标准

腹膜炎诊断标准
腹膜炎是一种严重的腹部疾病,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

及时准
确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腹膜炎的诊断标准主要
包括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三个方面。

首先,腹膜炎的常见症状包括剧烈的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腹部不适等。

患者可能会出现腹部肌肉紧张、腹部压痛、反跳痛等
体征。

这些症状和体征的出现需要引起医生的高度警惕,但单凭这
些症状和体征并不能确诊腹膜炎,还需要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
综合分析。

其次,实验室检查在腹膜炎的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液常规检查中白细胞计数和 C 反应蛋白的升高是腹膜炎的常见表现,但并非特异性指标。

腹部超声、CT 或 MRI 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观察
腹部脏器的情况,发现腹腔积液、腹膜增厚等腹膜炎的特征性改变。

腹腔穿刺术可以获取腹腔积液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有助于明
确病原体和选择抗生素治疗方案。

最后,腹膜炎的诊断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
查结果和影像学特征。

在排除其他可能性的基础上,医生可以根据
腹部剧烈疼痛、腹部压痛、白细胞计数升高、影像学检查显示腹膜炎特征性改变等诊断标准来确定腹膜炎的诊断。

总之,腹膜炎的诊断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特征,以及排除其他可能性,最终确定诊断。

及时准确的诊断可以帮助患者尽早接受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因此,医生在诊断腹膜炎时应当严格按照诊断标准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腹膜炎

腹膜炎

3 、肠麻痹 -- 引起肠管高度膨胀 压迫膈肌 , 影响心肺功能 , 加重休 克. 4、结局:轻者,网膜包裹、炎 症局限形成脓肿或局限性腹膜炎; 其他可有粘连性肠梗阻
症状:
1.腹痛:最主要的症状,为持续性、剧烈疼痛, 原发病灶处最明显 2.恶心、呕吐
3.体温、脉搏:脉搏、体温升高,若脉搏快而 体温反下降,提示病情恶化 4.感染中毒症状:病人可出现高热、寒战、脉 速、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等全身感染中毒的表 现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是指由 化脓性细菌包括需氧菌和厌 氧菌或两者混合引起的腹膜 的急性炎症
1.解剖 腹膜是一层很薄的浆膜.分脏层和壁 层. 脏层—覆盖内脏表面,受内脏神经(植 物N)支配.对疼痛不敏感,定位差,对 牵拉敏感. 壁层—覆盖于腹壁、盆腔内面.受躯 体神经(周围N)支配,对疼痛敏感定位 准确.
作业: 1、腹膜刺激征? 2、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
腹 腔 脓 肿
膈下脓肿
盆腔脓肿
脓肿未形成前采用 非手术治疗,脓肿 形成后,采用手术 治疗。
腹部损伤 闭合性损伤
合并内脏损伤
开放性损伤 非穿透伤
穿透伤
病因及病理 一、 脾破裂:中央破裂、被膜下破裂 真性破裂 二、 肝破裂:可引起胆汁性腹膜炎, 继发感染可形成肝脓肿。 三、 胰腺损伤:常并发胰液漏或胰 漏,出现弥漫性腹膜炎,死亡率 高。
大网膜—连接胃 与横结肠悬垂于 小肠前,又称胃结 肠韧带.
腹膜腔是壁腹膜和脏腹膜之间的潜在间 隙,男性是密闭的,女性的腹膜腔则经 输卵管、子宫、阴道与体外相通。 腹膜腔是人体最大的体腔。 在正常情况下,腹腔内有50~100m1黄色 澄清液体,起润滑作用。腹膜腔分为大、 小腹腔两部分,即腹腔和网膜囊,经网 膜孔相通
【护理评估】 术前评估 术后评估 【护理诊断】 腹痛,腹胀 体温过高 组织灌注量改变 体液不足 焦虑恐惧 潜在并发症 腹腔脓肿

腹膜炎治疗方案

腹膜炎治疗方案

一、引言腹膜炎是一种常见的腹部疾病,是指腹膜壁层和脏层由于感染、炎症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

根据病因不同,腹膜炎可分为原发性腹膜炎和继发性腹膜炎。

原发性腹膜炎是指腹膜本身感染,而继发性腹膜炎则是指其他部位感染后细菌经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侵入腹膜。

腹膜炎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案的选择与病因、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的整体状况密切相关。

以下将详细介绍腹膜炎的治疗方案。

二、腹膜炎的诊断1. 症状和体征(1)腹痛:腹膜炎患者常表现为持续性、弥漫性腹痛,可伴有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

(2)恶心、呕吐:由于炎症刺激胃肠道,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

(3)发热、寒战:感染性腹膜炎患者常伴有发热、寒战。

(4)其他症状:如腹泻、便秘、乏力等。

2. 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2)腹水检查:如有腹水,可进行腹水常规、生化、细菌培养等检查。

(3)影像学检查:B超、CT等检查可帮助判断腹膜炎的部位、程度及病因。

三、腹膜炎的治疗方案1. 抗感染治疗(1)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在病原菌未明确的情况下,可根据患者病情、感染部位及可能的病原菌种类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如:广谱青霉素类、第三代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等。

(2)针对性抗生素治疗:在病原菌明确后,根据病原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选择万古霉素、利福平等。

2. 病因治疗(1)手术治疗:对于继发性腹膜炎,如肠穿孔、胆囊炎等,需进行手术治疗。

(2)非手术治疗:如感染性腹膜炎,可根据病情进行非手术治疗,如:禁食、补液、营养支持等。

3. 症状治疗(1)止痛治疗:对于疼痛较重的患者,可给予镇痛药物,如:阿片类药物。

(2)补液治疗:根据患者病情调整补液方案,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4. 支持治疗(1)营养支持: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必要时给予肠外营养。

(2)心理治疗: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四、腹膜炎的预后腹膜炎的预后与病因、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法及患者整体状况密切相关。

腹膜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腹膜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大家·诊疗生活指南悦读文/- 75 -腹膜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余致鳌(射洪县中医院)腹膜炎概述腹膜炎是由细菌感染、化学刺激、损伤所引起的一种疾病,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腹膜炎分为原发性腹膜炎和继发性腹膜炎两种类型,其中原发性腹膜炎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大部分患者属于继发性腹膜炎,如腹腔脏器发生感染、坏死穿孔、外伤等,就会引起腹膜炎的发生。

腹膜炎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都有着严重的影响,因为患者在发生腹膜炎后,会出现腹痛、发热、呕吐等表现,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导致患者血压下降,发生全身中毒反应,如果治疗不及时,患者可死于中毒性休克。

由此可见,腹膜炎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当发生腹膜炎时,患者一定要及时就医。

腹膜炎的症状腹膜炎具有明显的临床表现,早期患者会出现腹膜刺激的症状,比如腹痛、腹肌紧张、腹肌反跳痛等,由于早期症状对患者造成的痛苦不大,所以很多患者会忽视,进而就会导致疾病进一步发展。

疾病发展到后期时,由于感染和毒素的吸收,患者就会出现全身感染中度的症状,这就会威胁到患者的身体健康。

想要及时有效的治疗腹膜炎,就必须能够清楚的认识和分辨其症状。

腹痛是腹膜炎在主要的症状,如患者发生剧烈、不能忍受、呈持续性的腹痛,就需要考虑是不是腹膜炎。

恶心、呕吐也是腹膜炎的早期常见症状,其主要是因为腹膜受刺激,所以会引起患者发生反射性的恶心、呕吐。

还有一些患者在突发腹膜炎后,其提体温会逐渐升高,且随着病情的加重,体温会越来越高。

对于一些严重的患者,会出现感染中度的现象,如高热、口干、脉快、呼吸浅促、血压下降、休克等。

此时患者的症状已经非常严重,急需进行治疗。

患者自身可以结合这些腹膜炎的症状来判断自己是否发生腹膜炎,如有以上症状出现,就必须及时进行就医。

腹膜炎的治疗方法腹膜炎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实际病症、病因、患者体质等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一般对于腹膜炎的治疗可以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腹膜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腹膜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腹膜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腹膜炎属于在生活中十分常见的急腹症,我们腹腔内的大部分器官都被腹膜包裹着,他能够分泌出滑腻的黏液,以减少器官之间的摩擦,保证我们体内器官正常运行。

但腹膜被一系列致病因素刺激发生急性炎症后,就会产生腹膜炎,引起患者身体不适。

能够导致腹膜炎的因素有很多,细菌感染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细菌能够通过泌尿道、血液等途径进图腹腔,导致腹膜炎;除了细菌感染以外,化学成分的刺激、受到腹部外伤也会导致腹膜炎;一些疾病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任期肆意发展也会出现继发性腹膜炎,像阑尾炎、胆囊结石、胃炎等等,都会或多或少增加患者患上腹膜炎的几率。

通常情况下炎症处急性发作,因此患者患上腹膜炎之后的症状比较明显,经常表现为剧烈且持续时间较长的腹痛、恶心、不排尿或尿量减少、排便困难、寒战、腹肌紧张、发热、腹胀,此外,腹膜炎还会导致体温、脉搏发生变化,在患病期间患者的体温异常升高、脉搏加快,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发展成为口唇干燥、血压下降、呼吸困难、四肢冰冷、唇部颜色青紫等,证明患者已经出现了全身感染的中度症状,如果此时没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很有可能诱发中毒性休克、脓毒血症、粘连性肠梗阻、盆腔脓肿等并发症,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因此建议近期出现过以上疾病,或出现过上述部分症状的患者,应该及时到医院接受检查,配合医生的治疗,积极治疗疾病,避免病情恶化发展,引发严重后果[1]。

患者到达医院之后,首先医生会进行体格检查,通过触摸和初步询问来判断患者的基本情况。

随后可能会进行进一步检查,通过血常规来检测中性粒细胞、红细胞等判断炎症情况,通过尿常规检测尿淀粉酶等指标来查看有无肝胆疾病,通过超声、X线检查能够看到腹腔有无积液、有无消化道梗阻等情况,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疼痛特点、部位等信息选择合适位置进行腹腔穿刺术,将取得的穿刺液送往实验室进行生化检测,这是确诊腹膜炎很重要的检查方式,结合以上的检查结果,医生能够清晰判断患者是否为腹膜炎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腹膜炎常见的症状有哪些

腹膜炎常见的症状有哪些

腹膜炎常见的症状有哪些腹膜炎是腹腔壁层腹膜和脏层腹膜的炎症,可由细菌、化学、物理损伤等引起。

按发病机制可分为原发性腹膜炎和继发性腹膜炎。

原发性腹膜炎在临床上其实很少见的,是指腹腔内无原发病灶,病原菌是经由血循、淋巴途径或女性生殖系等而感染腹腔所引起的腹膜炎。

多见于体质衰弱,严重肝病患者或在抗病能力低下的情况下。

继发性腹膜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急性腹膜炎症状,继发于腹腔内的脏器穿孔,脏器的损伤破裂,炎症和手术污染。

压痛反跳痛是腹膜炎的主要体征,始终存在。

腹肌紧张程度则随病因和病人全身情况的不同而有轻重不一。

主要有以下表现:1.急性腹痛腹痛是最主要最常见的症状,多数突然发生,持续存在,迅速扩展,其性质取决于腹膜炎的种类(化学性抑或细菌性),炎变的范围和患者的反应。

胃、十二指肠、胆囊等器官急性穿破引起弥漫性腹膜炎时,消化液刺激腹膜,则骤然产生强烈的全腹疼痛,甚至产生所谓腹膜休克。

少数病例在发生细菌继发感染之前,可因腹膜渗出大量液体,稀释刺激物,而出现腹痛和腹膜刺激征暂时缓解的病情好转假象;当继发细菌感染后,则腹痛再度加剧。

细菌感染引起的腹膜炎一般先有原发病灶(如阑尾炎、胆囊炎等)的局部疼痛,穿孔时腹痛比较缓起,呈胀痛或钝痛,不像胃、胆囊急性穿破的剧烈,且疼痛逐渐加重并从病灶区域向全腹扩散。

腹痛的程度因人而异,有些患者诉述异常剧烈的持续性疼痛,另一些仅述钝痛或不适感,而虚弱或老年患者,例如重笃的伤寒患者,在急性穿孔时可不感疼痛。

2.恶心与呕吐出现很早的常见症状。

开始由于腹膜刺激,恶心呕吐是反射性的,时有时无,吐出物为胃内容物,有时带有胆汁;以后由于麻痹性肠梗阻,呕吐变为持续性而无恶心,吐出物为棕黄色肠内容物,可有恶臭。

3.其它症状在空腔脏器急性穿孔产生腹膜炎时,由于腹膜休克或毒血症,虚脱现象常见,此时体温多低于正常或接近正常;当虚脱改善而腹膜炎继续发展时,体温开始逐渐增高。

若原发病为急性感染(如急性阑尾炎和急性胆囊炎),在发生急性腹膜炎时,体温常比原有的更高。

腹膜炎健康教育

腹膜炎健康教育

腹膜炎健康教育腹膜炎是一种严重的腹部疾病,常见于腹腔感染或者其他疾病引起的腹腔内炎症。

为了提高公众对腹膜炎的认识和预防意识,本文将详细介绍腹膜炎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一、腹膜炎的病因腹膜炎的常见病因包括腹腔感染、腹部手术、疝气、肠道穿孔等。

细菌是最常见的致病因素,如大肠杆菌、链球菌等。

此外,腹膜炎还可能由其他疾病引起,如阑尾炎、胆囊炎等。

二、腹膜炎的症状腹膜炎的症状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腹痛、发热、恶心、呕吐、腹胀等。

腹痛通常是腹膜炎的主要症状,疼痛程度可以从轻度到剧烈不等。

疼痛通常开始于腹部某一部位,然后逐渐扩散到整个腹腔。

此外,腹膜炎还可能伴有其他症状,如腹肌紧张、压痛、肠鸣音减弱等。

三、腹膜炎的诊断腹膜炎的诊断通常依靠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体格检查主要包括观察腹部外形、听诊肠鸣音、触诊腹部等。

实验室检查常规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培养等,这些检查可以匡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感染和炎症反应。

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腹部X线、腹部超声、CT等,这些检查可以匡助医生确定腹膜炎的病因和病情。

四、腹膜炎的治疗腹膜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抗感染治疗、液体支持和手术治疗。

抗感染治疗是腹膜炎的基础治疗,通常使用广谱抗生素,具体的药物选择和使用方式需要根据病原菌的敏感性和患者的情况来确定。

液体支持是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的重要措施,可以通过静脉输液来补充体液和维持电解质平衡。

手术治疗适合于腹膜炎的严重病例,如腹腔积液、脓肿等,手术的目的是清除病灶和恢复腹腔的正常解剖结构。

五、腹膜炎的预防预防是腹膜炎的重要措施之一。

首先,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饭前便后洗手是预防感染的基本措施。

其次,避免腹部外伤和手术,减少腹腔感染的机会。

此外,合理使用抗生素也是预防腹膜炎的重要手段,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抗生素,以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六、腹膜炎的并发症腹膜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腹腔积液、腹腔脓肿、腹腔脓毒症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孢唑啉的病例高(98.0% vs 85.2%,p=0.001),但最终 治愈率相近 1。
1. 2.
Szeto CC et al. Clin J Am Soc Nephrol 2007; 2:245–51. Govindarajulu S, et al. Perit Dial Int 2010; 30:311–19.
第二部分
出口处和隧道感染
• 定义1:出口处排出脓性分泌物表明存在感染。红斑 不一定代表存在感染(证据)
• 定义2:隧道感染可能在导管的皮下段表现出红、肿、 压痛,但临床上往往隐匿,超声检查可见异常。隧 道感染通常与出口处感染并存,很少单独发生。
Normal exit 正常出口处
Erythematous change 红斑改变
第二种药物如氨基糖甙类等
• • • 通常治疗时间为2周,绿脓杆菌3周 金葡菌和绿脓杆菌引起的导管相关感染都有复发的倾向 隧道超声在判断疗效中的重要性(是否有液性暗区)

对于难治性绿脓杆菌的出口处感染可以同时拔、植管(新出口)。
第三部分
腹膜炎的初始表现和治疗
• 出现混浊透析液应该考虑到腹膜炎,并由细胞计数、分类
Purulent Discharge 脓性分泌物
隧道感染的超声表现
管周液性暗区 导管腔
Ultrasound showed that peri-catheter fluid collection extending throughout the length of the catheter
第二部分
– 在难治性肠球菌腹膜炎开始后1周内及时拔管,能显 著减少永久转血透的风险(74%vs100%)。
1. Shukla A et al.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06; 21:3545–9. 2. Edey M, et al.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10; 25:1272–8.
临床路径——链球菌/肠球菌(续)
•链球菌和肠球菌(续)
– 寻找感染原因(为排除肠道原因应寻找其他菌群、
患者的操作技术回顾、出口处/隧道检查、口腔检查) – 链球菌预后较好(除了绿色链球菌感染1)。 – 单独的肠球菌感染预后比其他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差, 尤其当肠球菌合并有其他菌群感染时(约占50%)2
每5–7天一次
替考拉宁 15 mg/kg LD 400, MD 20 G+
• 经验性抗生素的选择
– 必须覆盖阴性和阳性菌。根据中心情况定具体抗生素。 – 推荐经腹腔用抗生素(效果优于静脉输注) – 间断和持续使用抗生素的疗效相当 1 – 建议间断使用氨基糖甙类,并且疗程<3wk。
• 辅助治疗
- 腹透液冲洗(必要时、1-2袋、低糖) - 肝素500u/L加入腹透液(防止堵管;血性腹水)
治疗持续时间:14天
临床路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
•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
– 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易治但易再发 – 再发与导管生物膜形成相关,需拔管 (可以 在透析液转清后同时拔/植管)
–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至少存在20种临床相关的 菌种,辨别出具体的菌种对治疗很有帮助。用 MALDI-TOF的技术鉴别菌种效果更好1。
腹膜炎的计算
• 年腹膜炎发生率(1次/病人月) =腹膜炎发生次数/该年度患者的透析月总数
• 举例:共3例患者(1例为全年存活的患者,一例5月 初的新病人,一例10月底退出老病人),共发生2次 腹膜炎。 年腹膜炎发生率=2/(12+10+8)=1/15病人月 • 单位转换: 年腹膜炎发生率(次/年)=12/15=0.8次/年
疗(观点) 1,2。
– 如果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 (VRE)对氨苄西林敏感, 仍可选择氨苄西林。噁唑烷酮类抗菌药、利奈唑
胺或奎奴普丁/达福普汀也可用于治疗VRE腹膜炎
(观点) 。
1. Munoz de Bustillo E, et al. Perit Dial Int 1997; 17: 392–5. 2. O’Shea S, et al. BMC Nephrol 2009; 10:19.
1.
Dupont C, et al. Clin Microbiol Infect. Epub 2 Sep 2009 as doi:10:1111/j.1469- 0691.2009.03036.x
• 链球菌和肠球菌
– 两者痛感强烈 – 链球菌腹膜炎较易治愈;而肠球菌腹膜炎较为严 重 ,如果对氨苄西林敏感,最好是经腹腔给予治
不同点
2005
2010
着重点 小儿腹膜炎 每种菌群的临床治 疗路径 新的参考文献、临 床证据 作者
预防+治疗 √ X √
Beth Piraino et al
治疗(预防另出指 南) X (另出指南) √ √ (+2005年以后)
Philip KT Li et al.
2010年ISPD腹膜炎治疗指南
• 报道腹膜炎发生率 • 出口处和隧道感染 • 腹膜炎的初始表现和治疗 • 腹膜炎的后续治疗 • 未来的研究方向
小 时
确定并继续抗生素治疗 确保后续的治疗已安排清楚且被患者接受 等待药敏结果
6-8
经验治疗抗生素参考剂量 (腹腔用药)
间断治疗 (每袋,每天一次) 丁卡 头孢他定 头孢拉啶 头孢唑林 万古霉素 2mg/kg 1000–1500 mg 15mg/kg 15–30 mg/kg 持续治疗 (mg/L; 所有透析液袋) LD25,MD12 LD 500, MD 125 LD500,MD125 LD 1000, MD 25 覆盖菌群 GGG+ G+
- 其他(止痛药、制霉菌素等)
1. Zelenitsky S, et al. Am J Kidney Dis 2000; 36:1009–13.
第四部分
腹膜炎的后续治疗
• 一旦明确培养和药敏,应相应缩小抗菌谱范围。
• 对于残肾较好(eGFR ≥ 5ml/min)、APD患者以及高转 运患者,应倾向使用较高抗生素剂量。
其他G+(包括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在药敏结果的基础上继续使用覆盖G+的药物,停用覆盖G-药物
评估临床缓解情况,在第3-5天重复进行腹透引流液的细胞计数和培养
临床缓解 (症状消失;腹透液变清): • 继续抗生素治疗; • 再评估出口处及隐藏的隧道 感染、腹腔内脓肿、导管菌 落等等。
临床未缓解 (症状持续;腹透液仍旧混浊): 再培养和评估 使用恰当的抗生素治疗5天仍 然没有临床缓解:拔管 腹膜炎合并出口处和隧道感染:拔管 治疗持续时间:14—21天
出口处和隧道感染
• 常见而严重的菌群:金葡菌和绿脓杆菌 (为引 起腹膜炎的常见原因,需要积极治疗)(证据)
• 通常推荐口服抗生素(除了MRSA)(观点)
• 应在做出口处培养同时进行经验治疗。
第二部分
出口处和隧道感染-续
• •
在G+感染中,可用青霉素或一代头孢(不推荐一线使用万古)。 绿脓杆菌难治,常需合并用药。首选喹诺酮类;若不佳可腹腔加入
及培养证实。(证据) -腹水细胞计数超过100/uL,50%为多型核 -培养阳性
• 注意鉴别其他原因引起的腹痛、腹水混浊。
第三部分
腹膜炎的初始表现和治疗
• 标本处理:
– 腹膜炎培养阴性率应 ≤20% (理想状态应<10%)
– 50ml离心后注入血培养瓶,6小时内送验/置于37℃环境中 – 标本暂时无法离心者,可以将腹透液袋放入冷藏柜
Li PK, et al. PDI 2010;30:393-423
第一部分
报道腹膜炎发生率
• 每个中心都应该检测感染率情况,至少每年一次(观点)1-3
• 中心腹膜炎的发生率应该低于1次/18病人月(1次/41-52病人月是目标)
• 再发性腹膜炎(Relapsing )按同一例病例计算;而复发(Recurrent) 和重现(Repeat) 按两个病例计算*
临床缓解 (症状消失;腹透液变清): • 继续抗生素治疗; • 再评估出口处及隐藏的隧 道感染、腹腔内脓肿、导 管菌落等等。
没有临床缓解 (症状持续;腹透液仍旧混浊): 再培养和评估
使用恰当的抗生素治疗5天仍 然没有临床缓解:拔管
治疗持续时间: 14天(链球菌) 21天(肠球菌)
腹膜炎合并出口处和隧道感染考虑: 拔管 治疗持续时间: 21天
2010年ISPD腹膜炎治疗指南解读
姚强 MD & PhD Assoc. Medical Director, Baxter Renal, China
腹膜炎指南历史版本
• • • • • • • 1983 1989 1993 1996 2000 2005 2010
2010 vs. 2005版指南比较
*:蓝色字体说明是2010年新提出的内容。后同。
1. 2. 3.
Borg D, et al. Adv Perit Dial 2003; 19:202–5. Diaz-Buxo JA, et al. Nephrol News Issues 1998; 12:22–4. Schaefer F, et al. Perit Dial Int 2002; 22:234–8.
– 定义:复发(四周内+不同细菌);再发(四周内同一细菌/-); 再现(四周后+同一细菌) – 预示较差的预后。 – 复发和再发的菌群和预后不一样(复发更差)。 – 强烈建议考虑及时的拔管(包括再现) 2
1. 2. Chow KM et al. Clin J Am Soc Nephrol 2006; 1:768–73 Szeto CC, et al. Am J Kidney Dis 2009; 54:702–10
– 细菌培养为阴性而临床高度怀疑感染时,用需氧、厌氧和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