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降糖药物PPT课件
合集下载
降糖药物的分类ppt课件优选全文

去路
*
血糖浓度的相对平衡受激素和神经调控
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 - 胰岛素
升高血糖浓度的激素: - 胰高血糖素 - 儿茶酚胺 - 生长激素 - 糖皮质激素 - 肾上腺素
正常人体内血糖浓度维持在一个相对狭窄的范围,空腹血糖在3.9-6.1mmol/L之间,餐后2h血糖不会超过7.8mmol/L 血糖浓度能维持动态平衡的调节机制:
-糖苷酶抑制剂的安全性和副作用
安全性: 单用无低血糖,并能使体重下降 合用此药时出现低血糖,需用葡萄糖或蜂蜜纠正,食用蔗糖或淀粉类食物纠正效果差 副作用: 常见腹胀、排气、腹泻等胃肠道反应 偶见转氨酶升高
促进胰岛素分泌-胰岛素促泌剂
↓ 外周胰岛素抵抗
↑ 胰岛素分泌
↓ 中央胰岛素抵抗
肝糖生成 ↑
需要注射
增加血糖去路
其他
HbA1c
纠正胰岛素 抵抗
改善胰岛素 分泌缺陷
磺脲类 格列奈类 DPP-4 抑制剂 GLP-1类似物 胰岛素替代治疗
二甲双胍 噻唑烷二酮类
其他:不针对病理生理机制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减少血糖来源 SGLT2 抑制剂: 增加血糖去路
降糖药物针对病理生理机制分类
食物
胃肠
食物刺激引起的 GLP-1反应
DPP-4酶降解GLP-1 使之失活
DPP-4酶
GLP-1R
胰岛β细胞
GLP-1
GLP-1受体激动剂类似天然GLP-1,且不易被DPP-4酶降解
葡萄糖依赖性的 胰岛素分泌↑
肠促胰岛素
GLP-1受体激动剂的代表药和疗效
代表药: 艾塞那肽(百泌达®):一天2次注射 利拉鲁肽(诺和力®):一天1次注射 疗效:
激素调节为主
神经调节为辅
*
血糖浓度的相对平衡受激素和神经调控
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 - 胰岛素
升高血糖浓度的激素: - 胰高血糖素 - 儿茶酚胺 - 生长激素 - 糖皮质激素 - 肾上腺素
正常人体内血糖浓度维持在一个相对狭窄的范围,空腹血糖在3.9-6.1mmol/L之间,餐后2h血糖不会超过7.8mmol/L 血糖浓度能维持动态平衡的调节机制:
-糖苷酶抑制剂的安全性和副作用
安全性: 单用无低血糖,并能使体重下降 合用此药时出现低血糖,需用葡萄糖或蜂蜜纠正,食用蔗糖或淀粉类食物纠正效果差 副作用: 常见腹胀、排气、腹泻等胃肠道反应 偶见转氨酶升高
促进胰岛素分泌-胰岛素促泌剂
↓ 外周胰岛素抵抗
↑ 胰岛素分泌
↓ 中央胰岛素抵抗
肝糖生成 ↑
需要注射
增加血糖去路
其他
HbA1c
纠正胰岛素 抵抗
改善胰岛素 分泌缺陷
磺脲类 格列奈类 DPP-4 抑制剂 GLP-1类似物 胰岛素替代治疗
二甲双胍 噻唑烷二酮类
其他:不针对病理生理机制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减少血糖来源 SGLT2 抑制剂: 增加血糖去路
降糖药物针对病理生理机制分类
食物
胃肠
食物刺激引起的 GLP-1反应
DPP-4酶降解GLP-1 使之失活
DPP-4酶
GLP-1R
胰岛β细胞
GLP-1
GLP-1受体激动剂类似天然GLP-1,且不易被DPP-4酶降解
葡萄糖依赖性的 胰岛素分泌↑
肠促胰岛素
GLP-1受体激动剂的代表药和疗效
代表药: 艾塞那肽(百泌达®):一天2次注射 利拉鲁肽(诺和力®):一天1次注射 疗效:
激素调节为主
神经调节为辅
降糖药物应用PPT课件

代谢物
代谢物有降 代谢物抑制
糖作用
血小板聚集
降血脂
代谢物抑制 血小板聚集 降血脂
2-3
3
5%-尿 95%-粪 便
第三代磺脲类药物——格列美脲
❖ 对ATP-敏感的钾通道的组织选择性好,所结合的SU受体部 位是65KD亚单位(不是140KD亚单位),结合快、解离快
❖ 降糖作用显著、有效药物剂量低 ❖ 刺激胰岛素分泌作用轻,可延缓 细胞功能衰竭 ❖ 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低 ❖ 增加体重不明显 ❖ 胰外降糖作用明显,如可迅速提高脂肪、肌肉组织的
GLUT4的数量 ❖ 用法:格列美脲1mg日一次起始,一般最大剂量4mg日一次
疑问
磺脲类药物未加速-β细胞的功能衰竭
2-3个月以后HbA1c >6. 空腹10mmol/L,餐后14mmol/L 进餐开始时与饭嚼碎同服,不进食不服药 单用不引起低血糖,与磺脲类、胰岛素合用时发生低血糖,只能用葡萄糖口服或静脉注射,口服其它糖类或淀粉无效。 肝脏: 胰高糖素水平下降 进餐开始时与饭嚼碎同服,不进食不服药 DNA技术生物合成人胰岛素 ①基础血糖正常,只有餐后血糖高者首选。 对ATP-敏感的钾通道的组织选择性好,所结合的SU受体部位是65KD亚单位(不是140KD亚单位),结合快、解离快 部分降FPG为主,部分降PPG为主 不适合使用胰岛素促分泌剂或α-糖苷酶抑制剂者可选用TZDs或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 5-7天后,如果无胃肠道反应,则增加剂量 建议患者应用胰岛素降糖,患者拒绝,餐后血糖仍不达标,饮食碳水化合物摄入多,可加用阿卡波糖。 肠促胰岛激素的作用机制 有T2DM家族史,否认肝肾病史。 治疗:建议患者应用胰岛素治疗,患者拒绝,应用二甲双胍0. 不进餐时有基础的胰岛素分泌 5-7天后,如果无胃肠道反应,则增加剂量 二甲双胍不增加体重,是肥胖或超重糖尿病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 2-3个月以后HbA1c >6. 起始低剂量(500mg),Qd/Bid,餐时服用(早餐和/或晚餐)
糖尿病口服降糖药PPT课件

吡格列酮(艾汀、瑞彤):是作用最强的胰岛素增敏剂,可以 明显改善肥胖患者及糖耐量减低患者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 性,延缓或防止其向2型糖尿病转变。
第14页/共19页
DPP-4抑制剂
作用机制:新型降糖药物:二肽基肽酶-4,抑制内源性肠促胰岛激素降解以增加胰岛 素水平。
磷酸西格列汀(捷诺维) 适应症:2型糖尿病(单独用药或联合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类使用)。 • 规格:100mg/片、50mg/片、25mg/片 •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1次,每次100mg。 • 不良反应:鼻塞或流涕,咽喉痛、上呼吸道感染和头痛。
α-糖苷酶抑制剂
• 作用机制:竞争性抑制-糖苷酶,减少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 • 适应症:治疗空腹、餐后血糖均较高的患者,空腹血糖在6.1-7.8mmol/L、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糖尿病患
者,是单独使用的最佳适应证 。 • 副作用:腹胀、腹泻、腹痛、排气增多。
第11页/共19页
常用制剂
• 阿卡波糖(拜糖苹、卡博平):改善餐后血糖,单独使用不引 起低血糖,也不影响体重。要注意的是,使用拜糖苹的病人发 生低血糖时必须用葡萄糖口服,而不能用蔗糖或其他含糖量高 的碳水化合物。
第16页/共19页
联合用药1
• 1、磺脲类与双胍类联合:一般原则:肥胖者首 选双胍类药物,非肥胖者可选用磺脲类药物。 举例:二甲双胍+优降糖,二甲双胍+达美康, 最常用,但容易低血糖,要控制好磺脲类用量。
• 2、磺脲类与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联合:当用 磺脲类药物血糖控制不满意或仅餐后血糖高时, 加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可使餐后血糖下降, 两者联用可改善胰岛B细胞的功能。举例:拜糖 平+优降糖
第1页/共19页
口服降糖药的分类
第14页/共19页
DPP-4抑制剂
作用机制:新型降糖药物:二肽基肽酶-4,抑制内源性肠促胰岛激素降解以增加胰岛 素水平。
磷酸西格列汀(捷诺维) 适应症:2型糖尿病(单独用药或联合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类使用)。 • 规格:100mg/片、50mg/片、25mg/片 •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1次,每次100mg。 • 不良反应:鼻塞或流涕,咽喉痛、上呼吸道感染和头痛。
α-糖苷酶抑制剂
• 作用机制:竞争性抑制-糖苷酶,减少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 • 适应症:治疗空腹、餐后血糖均较高的患者,空腹血糖在6.1-7.8mmol/L、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糖尿病患
者,是单独使用的最佳适应证 。 • 副作用:腹胀、腹泻、腹痛、排气增多。
第11页/共19页
常用制剂
• 阿卡波糖(拜糖苹、卡博平):改善餐后血糖,单独使用不引 起低血糖,也不影响体重。要注意的是,使用拜糖苹的病人发 生低血糖时必须用葡萄糖口服,而不能用蔗糖或其他含糖量高 的碳水化合物。
第16页/共19页
联合用药1
• 1、磺脲类与双胍类联合:一般原则:肥胖者首 选双胍类药物,非肥胖者可选用磺脲类药物。 举例:二甲双胍+优降糖,二甲双胍+达美康, 最常用,但容易低血糖,要控制好磺脲类用量。
• 2、磺脲类与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联合:当用 磺脲类药物血糖控制不满意或仅餐后血糖高时, 加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可使餐后血糖下降, 两者联用可改善胰岛B细胞的功能。举例:拜糖 平+优降糖
第1页/共19页
口服降糖药的分类
六大类口服降糖药ppt课件

二甲双胍
2.肝、肾功能不全者; 食欲下降、恶心、腹泻、3.缺氧状态:冠心病活动期、肺功能不全,高烧、贫 血、
口苦、口干、金属味等
感染等应激状态;
二甲双胍肠溶
症状。
4.血管内使用放射性造影剂者检查前后48小时内禁服;
二甲双胍缓释
5.酗酒者。
阿卡波糖
α-糖苷 酶抑制 剂
伏格列波糖 米格列醇
腹胀、排气增多, 部 肠炎、腹泻、疝气、肠梗阻及其他肠道疾病患者不宜 使
类别
代表药物
不良反应
各型糖尿病,食欲较为旺盛
者
体重较重者,空腹血糖较高
者
年龄不太大,无乳酸增高之
虞者
禁忌症
二甲双胍
1、出现酮症及酮症酸中毒时;
2、肝肾功能不全者;
二甲双胍肠溶 食欲下降、恶心、 3、缺氧状态:冠心病活动期、肺功能
双胍类抗糖药
腹泻、口苦、口干、不全,高烧、贫血、感染等应激状态
格列汀、沙格列汀、
药 物 曲 线 图
21
中效药物
公司定位
顾客定 位
主推商品
主动推 荐
全国品牌
被动满 足
优劣势分析
活动价每粒0.38元 毛利空间大
编码 商品名 规格 生产厂家 单粒价 零售价 毛利率 活动方式
111853
格列奇 特
80mg*60
天津中新
0.48
29.2 81.5% 买4赠1
110519 达美康 80mg*60 天津华津 1.145 68.7 3.2%
主要作用
双重调节B细胞和a细胞、促 进胰岛素分泌 抑制肝糖原分解、抑制食欲、 减轻体重
适用对象
各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者 肥胖者 经济条件较好者
常用降糖药物医学课件

胰岛素增敏剂:二甲双胍、苯乙双胍、罗格列酮等。
抑制葡萄糖吸收剂:拜糖平、倍欣等。
促进葡萄糖利用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
降糖药物的治疗流程
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作为基础治疗。
根据患者的体型、病情、并发症等情况进行个体化治 疗。
根据血糖水平选择单药治疗或联合治疗。 监测血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2
口服降糖药物
考虑药物不良反应,如低血糖、体 重增加、胃肠道反应等,选择不良 反应较小的药物。
治疗方案制定
饮食控制
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控制总热量摄入, 均衡营养。
药物治疗
根据上述选用原则,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 。
运动治疗
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以增加胰 岛素敏感性。
血糖监测
定期监测血糖,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
胰岛素增敏剂
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强靶组织对胰 岛素作用的敏感性,如双胍类、噻 唑烷二酮类。
抑制葡萄糖吸收剂
抑制碳水化合物水解及葡萄糖在小 肠的吸收,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
促进葡萄糖利用剂
提高周围组织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 性,如格列酮类。
常用降糖药物的名称与剂型
促胰岛素分泌剂:优降糖、美吡达、瑞易宁等。
一些降糖药物可能与其他药物产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例如,二甲双胍与华法林、抗凝 药合用时,需调整剂量和用药间隔。
联合用药的注意事项
联合使用两种或多种降糖药物时,应密切监测血糖控制情况,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和用药方 案。
避免随意停药或更改剂量
降糖药物的使用需遵医嘱,不可随意停药或更改剂量。如需要更改药物或剂量,应先咨询 医生意见。
常用降糖药物医学课件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常见口服降糖药物PPT课件

今天早上我进马老师房间的卫生间洗手穿着拖鞋进去的出来时那鞋粘到了地上我差点就光着脚出来小故事202077概述31药物的分类33食疗降糖33202077什么是糖尿病202077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常见口服降糖药物
——用药方法与注意事项
小故事
某乒乓球队到省外比赛,在吃饭时说起了马老 师糖尿病很重的事。 小李说:马老师到吃饭的时候,都要打一针。 小王说:马老师给我们买比篮球还大的西瓜, 自己却只吃乒乓球那么小一块。 小张说:你们说的都是小事。今天早上我进马 老师房间的卫生间洗手,穿着拖鞋进去的,出 来时那鞋粘到了地上,我差点就光着脚出来 了……
——老年人 由于老年人新陈代谢缓慢,体力活动减少,身 体肥胖,摄食增多及常用多种药物等因素存在, 糖尿病症状常不典型,并且容易发生低血糖反 应。因而老年糖尿病的治疗目标被专家确定为 合理控制高血糖、防止低血糖、减少各种急慢 性并发症。同时强调指出良好控制标准是将血 糖控制高限,以适应老年患者耐受低血糖能力 较差之特点。
双胍类
糖苷酶抑制剂
胰岛素增敏剂
——中药类
黄芪 黄连 黄精 地黄(包括生地、 熟地) 人参
黄芪多糖具有双向调节血糖作用。 临床常用黄芪配合滋阴药治疗糖 尿病。
煎剂有降低血糖作用。从黄连整 药中提炼的小檗碱(黄连素)可 减少体重,显著改善葡萄糖耐量。 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 具有降低血糖作用,且可改善血 脂异常。临床应用于糖尿病时, 多以生地配天冬、枸杞子等。 人参多糖有降血糖作用。人参还 能增强胰岛素对糖代谢的影响。
多见于1型糖尿病
•疲乏无力,肥胖
多见于2型糖尿病
糖尿病的分型
Ⅰ型糖尿病
Ⅱ型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常见口服降糖药物
——用药方法与注意事项
小故事
某乒乓球队到省外比赛,在吃饭时说起了马老 师糖尿病很重的事。 小李说:马老师到吃饭的时候,都要打一针。 小王说:马老师给我们买比篮球还大的西瓜, 自己却只吃乒乓球那么小一块。 小张说:你们说的都是小事。今天早上我进马 老师房间的卫生间洗手,穿着拖鞋进去的,出 来时那鞋粘到了地上,我差点就光着脚出来 了……
——老年人 由于老年人新陈代谢缓慢,体力活动减少,身 体肥胖,摄食增多及常用多种药物等因素存在, 糖尿病症状常不典型,并且容易发生低血糖反 应。因而老年糖尿病的治疗目标被专家确定为 合理控制高血糖、防止低血糖、减少各种急慢 性并发症。同时强调指出良好控制标准是将血 糖控制高限,以适应老年患者耐受低血糖能力 较差之特点。
双胍类
糖苷酶抑制剂
胰岛素增敏剂
——中药类
黄芪 黄连 黄精 地黄(包括生地、 熟地) 人参
黄芪多糖具有双向调节血糖作用。 临床常用黄芪配合滋阴药治疗糖 尿病。
煎剂有降低血糖作用。从黄连整 药中提炼的小檗碱(黄连素)可 减少体重,显著改善葡萄糖耐量。 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 具有降低血糖作用,且可改善血 脂异常。临床应用于糖尿病时, 多以生地配天冬、枸杞子等。 人参多糖有降血糖作用。人参还 能增强胰岛素对糖代谢的影响。
多见于1型糖尿病
•疲乏无力,肥胖
多见于2型糖尿病
糖尿病的分型
Ⅰ型糖尿病
Ⅱ型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口服降糖药PPT课件

口服降糖药-双胍类
❖ 作用机制
(1)、抑制过多的内源性肝葡萄糖生成是二甲双胍降低血糖的主要 机制,是改善肝脏对胰岛素的抵抗,抑制糖异生的结果。 (2)、改善周围组织(骨骼肌、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 加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是二甲双胍改善餐后血糖的重要机制。 (3)、减轻体重是双胍类药物的显著特点,可减少内脏和体内总的 脂肪含量,主要是抑制食欲、减少能量摄取的结果。减轻体重改善 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其降糖作用,但其降糖作用不依赖于体重的下 降。
周围血管疾病* 43%
糖尿病相关
21%
的死亡*
14%
心肌梗塞*
中风** 12%
目录
1
前言
2
口服降糖药
口服降糖药
T2DM理想的治疗模式
改善β细胞 功能
改善胰岛素 抵抗
HbA1c
口服降糖药-分类
❖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磺脲类药物、格列奈 类药物。
❖减少肝葡萄糖输出的药物:双胍类药物。 ❖延缓葡萄糖吸收的药物:α-糖苷酶抑制剂。 ❖增强胰岛素作用的药物:TZDs。 ❖新型降糖药:DPP-IV抑制剂
1、苯乙双胍(降糖灵) 易引起乳酸酸中毒,渐被淘汰和停止使 用。
2、二甲双胍(降糖片、迪化糖锭、格华止、美迪康、美福明、 立克糖) 水溶性增加,不易在体内蓄积,致乳酸酸中毒的危险显著降低, 是目前国外惟一应用的双胍类药物。
口服降糖药-双胍类
❖ 作用机制 1.降血糖的作用机制 双胍类药物主要通过增强胰岛素在肝、肌肉组织 的作用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降低血糖的同时降低空 腹和餐后胰岛素水平,但不直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
口服降糖药-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
❖ 降低血糖的幅度
❖ HbA1c降低0.5-1.5% ❖ 约3 - 4m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