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孩子做人

合集下载

教孩子做人的八大原则

教孩子做人的八大原则

《教孩子做人的八大原则》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做人的八大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诚实。

诚实就是不说谎,不骗人。

比如说,有个小朋友不小心打破了花瓶,他很害怕被批评,就说是小猫弄破的。

可是后来他心里一直很不安,最后还是勇敢地承认了是自己的错。

这就是要诚实,只有诚实,大家才会相信你,愿意和你做朋友。

第二个原则是善良。

善良就是要对别人好,有爱心。

像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看到小朋友摔倒了扶他起来,这些都是善良的表现。

有个故事,一个小女孩经常帮助邻居的老奶奶提东西,老奶奶很感动,后来送给小女孩一个漂亮的发卡,这就是善良带来的美好。

第三个原则是尊重。

尊重就是要礼貌待人,不嘲笑别人。

比如不随便给同学起外号,认真听别人说话。

有个同学说话有点结巴,其他同学总是笑话他,这就不对啦,我们要尊重每个人的不同。

第四个原则是勤奋。

勤奋就是要努力学习,不怕吃苦。

比如每天认真完成作业,多读书多练习。

有个小哥哥,家里条件不好,但他特别勤奋,每天早早起来读书,最后考上了好大学。

第五个原则是勇敢。

勇敢就是遇到困难不害怕,敢于面对。

像打针的时候不哭,勇敢承认自己的错误。

有个小弟弟怕黑,但是他努力克服,最后敢一个人睡觉啦。

第六个原则是守信。

守信就是答应别人的事要做到。

比如和同学约好一起玩,就不能随便失约。

有个小朋友答应给小伙伴借漫画书,就算自己很想看,也先借给了小伙伴,这就是守信。

第七个原则是宽容。

宽容就是不斤斤计较,原谅别人的错误。

比如同学不小心碰掉了你的铅笔,不要发脾气,要学会宽容。

第八个原则是有责任感。

责任感就是要对自己做的事情负责。

像打扫卫生要认真,不能偷懒。

同学们,记住这八大原则,做一个优秀的好孩子!。

怎样教孩子做人的道理

怎样教孩子做人的道理

教孩子做人的道理是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帮助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同情心、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

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以身作则:作为父母或者教育者,首先要自己成为榜样,用自己的言行来教育孩子。

孩子会模仿大人的行为,所以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2. 培养良好的品德:教育孩子要诚实、守信、友善、尊重他人等品德。

可以通过故事、绘本、电影等方式向他们传递这些价值观。

3. 培养同情心:教育孩子要关心他人,学会分享和帮助别人。

可以鼓励他们参与公益活动,如捐款、志愿者工作等。

4. 培养责任感:教育孩子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且要对自己的言行后果负责。

可以让孩子参与家务,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环境的影响。

5. 培养自信心:教育孩子要相信自己,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和挑战。

可以给予他们适当的奖励和表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6. 培养正确的沟通技巧:教育孩子要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学会倾听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可以通过与孩子进行对话,引导他们学会有效沟通。

7.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教育孩子要学会独立思考问题,不盲从他人的意见。

可以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寻找答案。

8. 培养适应能力:教育孩子要学会适应不同的环境和人际关系。

可以让他们参加各种活动,与不同的人接触,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总之,教育孩子做人的道理需要耐心和时间,要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教育来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家长怎么教育孩子学会做人

家长怎么教育孩子学会做人

家长怎么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家长怎么教育孩子学会做人通常认为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

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

一、让孩子做一个诚实善良的人诚实善良是做人的最基本要求,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交友之道,商贸之魂。

这种品质需要从小培养,那么家长应该做的是:1、告诉孩子诚实和善良的好处和不诚实的害处其实,很多孩子撒谎是无意的行为。

家长要注意从小处着眼,发现问题及时引导。

(举例——“狼来了”)这个故事值得我们深思。

庆幸的是放羊的孩子虽然失去了几只羊但改掉了说谎的毛病;悲哀的是,令他改掉毛病的是狼而不是人。

那些村民完全有机会引导教育他,使他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2、让孩子学会去关心别人送人玫瑰之手,虽久犹有余香。

人与人相处离不开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关心是爱的前提,如果孩子对周围的人和事物毫不关心,他就不会去爱什么,对别人的爱也会毫无知觉。

这样的孩子将来必定孤独痛苦,感受不到人间真情,生活没有色彩。

关心别人也是一种品质和习惯,需要从小养成。

作为家长应该经常给孩子讲关心别人的好处,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怎样去关心别人。

(1)关心别人从孝敬父母开始。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

很简单,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关心,很难想象他会去关心别人。

而关心父母也是孩子最容易做到的。

如,早晚向父母问好;吃饭请父母先动筷;外出跟父母打招呼征求意见;递上一杯水或递上一双拖鞋;祝父母生日快乐等。

别小看这些微不足道的事情,这就是教养。

(2)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首先,让孩子学会一些家务劳动;作为家庭一分子,孩子有责任参加家务劳动。

其次,让孩子学会为家庭分忧;应该让孩子知道父母支撑一个家庭是很不容易的,自己有责任为家庭出力,要有为家庭分忧的意识,不让父母操心。

再次,让孩子学会关心集体。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

如,各种比赛,参观游览等。

如何教孩子做人的基本道理

如何教孩子做人的基本道理

如何教孩子做人的基本道理教育孩子成为有品德的人是每个家长的责任和期望。

做人的基本道理是为人处世的准则和价值观,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如何教导孩子做人的基本道理,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身教为先无疑,身教是教育孩子做人的基本道理的最重要的一种方法。

父母作为孩子最重要的榜样,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的形成。

因此,父母应该积极塑造自己的品德形象,在孩子面前展示正确的行为模范,例如:真诚待人、尊重他人、关心帮助他人等。

孩子通过观察和模仿父母的行为来学习和成长,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品德养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二、培养良好的品德品德是做人的基本道理的核心要素,它包括诚实守信、友善待人、勤劳尽责、宽容谦和等等。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1. 激励奖励:当孩子表现出良好的品德时,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鼓励他们坚持正确的行为方式。

2. 规范行为:为孩子树立明确的行为规范,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

同时,也要以身作则,遵守规范,给孩子提供明确的行为模型。

3. 提供合适的引导:在孩子做出错误行为时,家长应该冷静地引导和指导,帮助他们认识错误,理解正确道理,并帮助他们找到改正错误的方法。

三、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孩子与家人、同学、老师和社会其他成员的互动。

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合作意识和共同进步的意识。

以下是一些培养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1. 培养友善态度:鼓励孩子对人友善、善良,不歧视、不欺负他人,帮助他们明白友善是建立长久友谊的基础。

2. 学会分享和合作:教育孩子要懂得分享和合作,与他人一起努力、共同成长。

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他们可以发展出更好的团队意识和相互支持的能力。

3. 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孩子尊重他人的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应该尊重不同文化、背景和观点的人。

妈妈教孩子的道理

妈妈教孩子的道理

妈妈教孩子的道理
妈妈是孩子最亲密的人,她不仅负责照顾孩子的生活,更重要的是教育孩子成长。

以下是妈妈经常教孩子的一些道理。

1. 做人要诚实:妈妈常说,人要做到言行一致,讲真话、做实事,不撒谎,不欺骗别人。

2. 懂得感恩:妈妈常常教育孩子要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感恩给予自己帮助的人,懂得回报和关怀别人。

3. 做事要有恒心:妈妈说,只有克服困难、坚持不懈,才能有所成就。

她会教育孩子如果有目标,就要一步步朝着目标前进,不怕失败,慢慢积累经验。

4. 不要轻易放弃:妈妈会告诉孩子,生活中有很多困难和挫折,但我们不能轻易放弃,要坚持下去,才能获得更多的成果。

5. 懂得照顾自己:妈妈会提醒孩子要注意自己的饮食、睡眠和健康,学会自我保护,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

6. 学会合作:妈妈常常教育孩子要学会与别人合作,尊重他人,不自私。

只有互相配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7. 爱护自然:妈妈会教育孩子要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不破坏自然资源。

8. 善待动物:妈妈会告诉孩子,动物也是有感情的生命,要善待它们,不要虐待、伤害它们。

妈妈教育孩子的道理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哪一条,都是帮助孩子成长为更好的人。

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的书

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的书

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的书
以下是一些教会孩子做人道理的书籍推荐:
1. 《圣经》(The Bible)- 这是基督教圣经,包含着许多关于
道德和人生价值观的故事和教训。

适合教会孩子道德和品德。

2. 《四马路的小伙伴》(The Little House on the Prairie)- 作者劳拉·英格斯·怀德(Laura Ingalls Wilder)的系列书籍,讲述了怀德的童年和她与家人在美国草原上生活的经历。

故事中包含了道德、勇气、正直和家庭价值观。

3. 《小王子》(The Little Prince)- 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Antoine de Saint-Exupéry)的经典作品,通过一个小王子的
冒险,向孩子们展示了关于友谊、责任、爱与善良的重要意义。

4.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
- 罗尔德·达尔(Roald Dahl)的作品,讲述了一个贫困孤儿查
理与神秘巧克力工厂的主人威利·旺卡的奇妙冒险。

通过这个
故事,孩子们可以学到关于诚实、正义和谦逊的道德观念。

5. 《小王子学人生》- 俞敏洪(新东方英语创始人)写的系列
图书之一,通过故事和人生智慧引导孩子们学习如何做人、面对问题和与他人相处。

6. 《故事会:道德故事组》- 由伊索寓言、格林童话等合集组成,提供了大量的道德故事,帮助孩子们理解和学习道德观念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孩子们学习如何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品德,并理解如何在与他人相处中表现出尊重、善良和同情心。

教孩子做人做事的道理十句话

教孩子做人做事的道理十句话

教孩子做人做事的道理十句话
1. 诚实守信:人的基本道德是诚实守信,只有做到诚实守信,才能赢得信任和尊重。

2. 正直勇敢:做事要有正直勇敢的品质,不能为了一己私利去做违法违规的事情。

3. 尊重他人:我们在与人交往中,要尊重他人的意见和生活习惯,不做出令人反感的言行。

4. 做事努力: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去克服困难,追求成就。

5. 学习创新:学习是人生的长足进步之路,要时刻保持学习的热情,并不断创新。

6. 革除恶习:我们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恶习,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做一个优秀的人。

7. 爱护家庭:家庭是一个人最温馨的港湾,我们要爱护家庭,与家人和睦相处。

8. 与人和谐:人的生活需要和谐,我们要积极与他人协作,做到和谐相处。

9. 关爱他人:我们要学会关爱他人,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尊重弱势群体。

10. 谦虚谨慎:在取得一定成就后,我们要谦虚谨慎,不要骄傲自满,继续努力前进。

教会孩子做人处事的十大智慧

教会孩子做人处事的十大智慧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教会孩子做人处事的十大智慧
导语: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

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

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

社会是很现实的,人心更是难测的。

教会孩子做人处事的十大智慧
在中小学家庭教育中,家长们都知道要教育孩子一些家庭生活常识,但常常会忽略孩子的在与人相处时应该注意的事情。

教会孩子做人处事才是最重要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做人处事的十大智慧。

一、糊涂的智慧:表面上似乎什么都不知道,其实内心里比谁都清楚
糊涂的人一般呐于言,不是不会说,防祸从口出。

闲聊80%的话都是废话。

即便这样,不知不觉中,加进了感情色彩,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祸从此始。

有些人断章取义,把一些危言耸听的话到处传,让你百口莫辩。

不如不去说,那样别人就不知你的深浅,也就不敢对你轻举妄动,糊涂呐于言的智慧由此可见了。

二、守拙的智慧:心头洞明,表面糊涂
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

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

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

社会是很现实的,人心更是难测的。

当你的聪明外观、锋芒毕露时,则遭人妒忌。

那又何必呢?炫耀自己,无非想让人高眼看你,无非为了虚荣、脸上有光,但当你在官场、职场被排挤,不能尽情挥洒时,不知是否有聪明致祸之叹?
三、口讷的智慧:不逞利口,不论人短
以说话遭祸者,不在少数。

究其因,无非爱逞利齿,爱论人长短、搬弄是非。

而最冤枉的是那些人,本无心之语,被人道听途说、断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何谓要教会孩子做人
各位家长,你们知道我们的孩子来到学校来是干什么的吗?
有的可能会说:学习;有的可能会说:为了考上大学;有的可能还会说:为了孩子将来能够找个好工作。

不错,这些回答都是正确的。

但是,从内容上来说,太单薄了,因为这些回答讲的都是一个问题,即学会求知。

而孩子来到学校不光只是为了学会求知,还要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因此,联合国21世纪教育委员会已将“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列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

其中,学会做人是四大支柱的关键和核心,也是教育的目的和根本。

那么,什么是做人呢?
现代汉语词典对它的解释是:一指待人接物;二做正派之人。

如何解读这两层含义呢?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是处事之法;二是做人之道。

何谓处事之法?古人讲得好,做事要“三思而后行”。

“三思”:“思其所以危,则安矣;思其所以乱,则治矣;思其所以亡,则存矣。

”具体意思是:思考有可能产生危情的根本原因,就可以做到很安然;思考那些有可能产生混乱的根本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那么就可以很好地治理天下;思考那些有可能导致你垮台或灭亡的根本原因,那你就可以安全地存活着。

何谓做人之道?被毛主席称为朴素唯物主义者的中国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学家王夫之老先生讲的这么几句话非常好,他认为做人要做到“六然”和“四看”。

所谓“六然”:
一是“自处超然”。

自己独处的时候要非常超脱,什么名和利都要不去计较,特别是搞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的今天更是如此。

二是“处人蔼然”。

与人相处的时候对人要很和蔼。

三是“无事澄然”。

意思就是宁静致远,没有事的时候就非常清静,跟“自处超然”是相联系的。

四是“处事断然”。

不像我们有的时候左右为难,拖拖拉拉,犹豫不决,决而不断,断而不行,这就不对,该下决心就要下决心。

五是“得意淡然”。

非常淡,被领导看中了,被上级看中了,委以重任,封了高官,淡然处之,就这么回事,不要把它看得太重。

六是“失意泰然”。

人不可能天天得意,人生也有失意的时候,天天得意就没有李白,李白失意的时候发出感慨:“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其实那时就是谁也不用他这个才,他仍坚信天生他这个才就必然有用,那么失意的时候就能泰然处之。

这“六然”能做到,做人就做到很高的境界了,这样的人才能够担当大任。

所谓“四看”:
一是“大事难事看担当”。

要干大事,揽难事,看他是否担当得起。

二是“逆境顺境看襟怀”。

看你这个人襟怀如何,有的同志身处顺境的时候洋洋自得,一遇到逆境到来了,处在逆境之中就怨天尤人,想不开,差不多是捶胸顿足,甚至嚎啕大哭。

所以,人要有襟怀,襟怀坦白,毛主席告诫我们每个共产党员要做到襟怀坦白,要真正做到襟怀坦白,何其难也。

三是“临喜临怒看涵养”。

面对高兴的事,面对愤怒的事,要看人的涵养怎么样,有的人能做到“大喜临门不张扬,无故加之而不怒”,这要有很远大的志向才做
得到,有很宽广的襟怀才做得到,我们共产党人也要做到这一步,涵养要好,不为之所动容。

四是“群行群止看习见”。

跟大家一起相处,一起行事的时候,就要和大家一样,不要额外一条筋,要跟大家搞好团结。

这“四看”是讲得非常好的,从中看到王夫之老先生是非常有志向,非常有襟怀的人,无怪乎被毛主席所称道,赞扬他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大哲学家,做人就要做到这个份上。

何谓要教会孩子做人呢?我认为,要教会孩子做人,包括教,会,做三方面。

教:就是思想上的引导。

引导孩子做好:从“自然人”到“生理人”再到“社会人”的过渡。

会:就是交往上的指导。

指导孩子做到:健康交朋友,交健康朋友。

做:就是行为上的督导。

督导孩子知道: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那么,作为家长,我们为何要教会孩子做人?
二、为何要教会孩子做人
为何要教会孩子做人?
一是因为学会做人是一种智慧。

我可以用两个故事来说明这个道理。

故事1: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

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

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就连鱼带汤吃了个精光,没过几天,他就把鱼全部吃光了。

不久,他便饿死在鱼篓旁了。

另一个得到鱼竿的人,提着他的鱼竿朝海边走去,他忍饥挨饿走了几天,当他终于能看到远方蔚蓝的大海时,他用尽了浑身最后一点力气,再也走不动了。

最后他也只能倒在了他的鱼竿旁,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了人间。

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鱼。

但他们没像前两个人那样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寻找大海。

他们两个带着鱼和鱼竿踏上旅程。

在路上,他们每次只煮一条鱼,经过艰难的跋涉,他们终于来到大海边。

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自己的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和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

同样是面对着鱼竿和满篓的鱼,四个人却有不同的表现:前两个人只顾眼前利益,得到的只是暂时的满足和长久的悔恨———做人缺乏智慧;后两个人却很有心机,懂得做人的智慧在于目标存高远但立足于现实,于是两个人合作,发挥了鱼竿和一篓鱼的双重功效,最后过上了自己所期望的幸福生活。

这个故事充分告诉我们:学会做人是一种智慧。

故事2:古时候,有个皇帝特别爱好算命,他在皇宫里养了一位算命先生,对他佩服万分。

有一天,这名算命先生算出宫中会有一名妃子在8天之内死亡。

预言果真实现了,皇帝也吓坏了,他想,要不是算命先生谋杀了那名妃子,那就是他算得太准了。

算命先生的法力威胁了皇帝,不管是哪一种情况,这位算命先生都得死。

有一天,皇帝要召见算命先生,事先他埋伏好士兵,让士兵等他的暗号,他一摔杯子,埋伏的士兵就冲出来抓住算命先生,把算命先生推出去斩首。

算命先生到了皇宫,皇帝在发出暗号之前问了算命先生最后一个问题,他想看看这个死到临头的算命先生到底有多大本事,是否真能预知自己的未来。

他问道:“你声称会算命,而且清楚别人的命运,那么告诉我你的命运会如何,你能活多
久呢?”
算命先生吃了一惊,皇帝怎么突然问这个问题呢,他觉察到了皇帝嘴角那抹微笑。

他从容地回答说:“陛下,我会在您驾崩前3天去世。


皇帝紧紧地握着酒杯,一直没有下达暗号。

算命先生的命保住了,不仅如此,皇帝还慷慨地给他丰厚的赏赐,派高明的御医照顾他的健康。

最后,这位算命先生甚至比皇帝多活了好几年。

算命先生之所以比皇帝还要活得长久,就是因为他做人有智慧。

因为他知道:皇帝妒嫉他的本领欲加害于他,但他做人的智慧帮助他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和皇帝的性命紧紧地捆绑在一起。

这样皇帝想要害死他却又投鼠忌器,因此他为自己保存并扩大了生存的境地。

二是因为学会做人是一种修养。

中国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誉,就是因为中国历来讲究做人的道德修养。

从孔、孟的儒家教育,到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教育就是教人做人”,都无不体现学会做人实际上就是一种修养。

中国历史上屈原,追求真理上下求索,“虽九死而犹未悔”;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身陷囹圄而写“正气歌”;孙中山“天下为公,以天下为己任”;全国劳动模范徐虎,是一个水电维修工。

他十几年如一日为居民解决水电急修的困难,把温暖送到千家万户,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他曾说:“你不奉献我不奉献,谁来奉献?你也索取我也索取,向谁索取?”“辛苦我一个,方便千万家。

”朴实的话语表达了一个普通劳动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多年来,在神州大地上涌现出一大批孔繁森式的好干部,徐虎式的好工人,徐洪刚、李向群式的好战士,赵雪芳式的好医生,韩素云式的好军嫂,邱娥国式的好警察--一,多少可歌可泣的人和事,他们都是中华民族史上做人的楷模与典范。

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优秀的学生干部和优秀的同学每天都在为学校、为班级、为同学默默的奉献着,他们都是做人成功者,都是做人上有修养的表现。

三是因为学会做人是一种胸襟。

我给各位家长讲一个这方面的故事。

题目是:《神迹》
在法国一个偏僻的小镇,据传有一个特别灵验的水泉,常会出现神迹,可以医治各种疾病。

有一天,一个拄着拐杖,少
了条腿的退伍军人,一跛一跛的走过镇上的马路,旁边的镇民带着同情的口吻说:“可怜的家伙,难道他要向上帝祈求再有一条腿吗?”这一句话被退伍的军人听到了,他转过身对他们说:“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条新的腿,而是要祈求他帮助我,叫我没有一条腿后,也知道如何过日子。


这位退伍军人为所失去的感恩,接纳失去的事实,不管人生的得与失,总是要让自已的生命充满了亮丽与光彩,不再为过去掉泪,努力地活出自己的生命。

这难道不是做人的一种胸襟吗?
四是因为学会做人是一种成功。

不管一个人有多少知识,有多少财富,如果不懂得做人的道理,这个人最终不会获得真正的成功和幸福。

希特勒、成克杰、陈士礼,他们有知识、有财富、有地位,但是他们不懂得做人的道理,最终成为历史的罪人,毫无成功和幸福可言。

可以说,他们在做人上是一种失败。

那么,作为家长,我们在教会孩子做人方面做得效果如何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