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_搭建框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搭建框架 美术教案

搭建框架美术教案标题:搭建框架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和掌握绘画基本技巧和材料的使用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表达和创造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教授绘画基本技巧和材料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表达和创造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画笔、颜料、画布、画架等。
2. 教学素材:包括但不限于名画图片、实物图片等。
3. 教学环境:宽敞明亮的美术教室,提供良好的创作氛围。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2. 引入名画或实物图片,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第二步: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绘画基本技巧,如线条、色彩、明暗等。
2. 展示不同材料的使用方法,如铅笔、水彩、油画等。
3. 示范绘画基本技巧和材料的使用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模仿。
第三步:实践操作(30分钟)1. 学生分组或个人进行实践操作,按照教师的示范进行绘画。
2.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提供建议。
3.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表现方式和创作思路,发挥个人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四步:作品展示和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交流。
2. 教师进行作品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并提出改进意见。
第五步:课堂小结和延伸(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提供延伸学习的资源和建议,鼓励学生在课外继续练习和创作。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包括技巧运用、创意发挥等。
2. 评价学生的作品,注重肯定和鼓励,同时提出改进意见。
六、教学反思:1. 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一个针对美术教案的框架搭建,具体内容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和教学要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湘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4课《搭建框架》教学设计

湘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4课《搭建框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搭建框架》是湘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4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掌握框架搭建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教材以生活中的框架为例,引导学生发现框架的美,并运用框架进行创作。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他们在之前的美术学习中,也已经接触过一些基本的绘画和制作技巧。
但学生在框架搭建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逐步帮助他们掌握框架搭建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框架的基本特点,掌握框架搭建的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3.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框架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框架搭建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框架美,并运用框架进行创作。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框架,发现框架的美。
2.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搭建框架,掌握搭建技巧。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些生活中的框架实例,如自行车架、书架等。
2.学生准备尺子、铅笔、剪刀、胶水等绘画和制作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框架实例,如自行车架、书架等,引导学生观察框架的特点。
提问:“你们发现这些框架有什么共同点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框架都是由直线和曲线组成,具有稳定性和美感。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优秀的框架搭建作品,让学生欣赏。
提问:“你们觉得这些作品美吗?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作品美在于他们巧妙地运用了框架搭建技巧,创作出了富有创意的作品。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框架搭建实践。
学生利用尺子、铅笔、剪刀、胶水等工具,尝试搭建自己心中的框架。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四课 搭建框架 ︳湘美版(2014秋)(6)

湖南美术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第4课《搭建框架》活动二教学设计山东省肥城市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刘光学一、教材分析本堂课是湖南美术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第4课的教学内容,“学习活动二”是运用橡皮泥和小棍搭建制作一件立体构成作品。
线材可以加减与穿插,也可随意改变方向、长短。
点根据线的需求来进行衔接、增加或者减少。
造型上丰富多变,教材中提供多种框架结构图片,学生可以参考,甚至模仿探究。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进入五年级,学生对美术这门学科有了比较浓厚的兴趣,且愿意学,还有一部分学生特别爱好。
为此,只要扬长避短,适时点拨,点滴渗透,学生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会有可喜的增长和提高。
五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自主学习能力,课堂内我设置了四个小游戏,直接给学生分配任务,让学生尝试制作,从展评过程中进行知识讲解。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较大的德育思想,学生也能接受。
三、课标分析《美术课程标准》有关课程内容的说明中定义“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与交流信息,改善环境与生活,逐步形成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
”该内容说明确定了本学习领域的范畴,表明了该领域学习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
搭建的线材多种多样,本课主要是运用生活中常见的筷子、牙签、树棍等材料进行搭建,旨在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想想做做中理解立体造型的体面转折,对立体造型所创造的空间结构产生探索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自己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体验创造的乐趣。
注重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创造美好生活的欲望。
注重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在玩玩做做中学习浅显的硬线材构成的方法、技能。
方法与过程目标:搭建立体造型构架,培养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情感价值观目标:激发对多向度空间研究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利用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品,加上同学们的发散式思维创造把这些物品经过加工使之变得有艺术气息或者具有使用价值。
五年级美术上册《搭建框架》教案、教学设计

d.交流评价: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引导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强调优点,指出不足。
e.课后拓展: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观察并创作更多搭建框架作品。
4.教学评价:
-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作品的质量。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培养学生搭建框架的设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框架搭建的基本技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合理运用材料,创新设计框架结构,并解决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解决问题。
-运用分组合作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新课内容:讲解搭建框架的基本知识、技巧,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
3.实践环节:分组进行搭建框架的创作,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运用所学知识。
4.评价与反思: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自评、互评,教师总结并进行点评。
5.课后拓展: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观察并创作更多搭建框架作品。
6.教学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强调搭建框架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b.教师将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
4.作业评价:
a.教师将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
b.评价标准包括:创意性、技巧性、美观性、心得体会的深度等。
5.作业反馈:
a.教师在评价学生作业后,及时给予反馈,鼓励学生的优点,指出不足之处。
b.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教师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帮助学生提高搭建框架的能力。
小学美术_学构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构图》教学时间:1课时课业类型:造型·表现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赏析绘画作品,初步了解构图的基本概念、形式与法则,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以及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形式与法则进行构图训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欣赏中感知构图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并在体验构图训练的过程中,逐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和认识构图的知识;学会利用构图知识组织画面。
教学难点:如何巧用构图知识组织画面。
三、教具准备:教学课件、画好的图片教具。
学具准备:勾线笔、彩笔等。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和小熊维尼一起来学习新课---《学构图》(二)、明确任务:1、什么是构图?(找学生回答)一幅画如何安排所表现物体的大小位置,如何处理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合成艺术的整体,叫构图。
2、大家来看看这几幅图片,说说你们的感受(展示图片)3、我们看完了这几幅图片,大概也能了解构图研究的是什么了。
(找学生回答)是把你需要画的东西如何放在纸上,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讲究构图的画面美观、有序,不讲究构图的画面,就会给人凌乱、歪斜的感觉。
4、常见的四种构图:三角形构图、井字形构图、斜线构图、曲线(S形)构图(三)、自主学习1、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以下图片,分析它们都是什么形式的构图。
(展示图片)2、那我们一起来分析感觉下这几种构图,我们把构图和给你的感觉连起来。
三角形构图--稳定、牢固井字形构图—严肃、宁静、开阔、深渊斜线构图----活力、动感曲线(S形)构图----流动、优美(四)、合作探究老师这有三个苹果(出示教具)请同学们小组讨论,然后到黑板上尝试摆放。
一种:(并排放)三个苹果并排摆放,虽然统一,但构图缺少变化,画面显得呆板。
二种:(分散放)三个苹果分散放置,画面虽然有变化,但却没有整体感。
小学美术_4、搭建框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搭建框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做做玩玩中学习浅显的硬线材料构成的方法、技能。
2、搭建立体形构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味性、实用性,在自己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体验到创造的乐趣。
3、激发学生对多向度空间研究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热爱生活的情感,创造美好生活的欲望。
教学重点:掌握用硬线材料搭建框架的方法和技能。
教学难点:趣味性与实用性的结合,创意与制作方法的合理运用教学方法:观察了解、自主探索、欣赏分析、讨论交流、自主设计、制作表现课前准备:1、教师:天坛模型、展示用标题,502胶,硬纸板,等。
2、学生:小木棍、一次性手套、502胶、硬纸板搭建框架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1、情景设置:老师手拿盖上红布的木制天坛模型,请同学们猜一猜红布下藏着的是什么?那你能告诉老师天坛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构吗?什么是框架?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2、小结:框架是使用长条材料进行构建的一些结构。
在三维空间中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赋予个性美的立体形态的结构,是一个组合到分割的过程。
其形态可以还原到点、线、面,是由点、线、面组合成的形态。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搭建框架的世界,了解框架之美。
3.板书:搭建框架二、观察分析,拓展思路1.出示问题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品是这种框架结构的呢?(书橱、建筑、桌子、果篮等)学生回答老师小结。
2、同学们非常的热爱生活,现在我们跟随大屏幕一起进一步欣赏更多的优秀的同时让学生思考美在什么地方?课件展示,引导学生发现美并大致讲解设计寓意:鸟巢:鸟巢的设计灵感就是来源于自然界的鸟巢,象征着孕育生命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主题思想,像一顶大帽子,是中国榫卯结构的典范。
巴黎铁塔:钢铁结构,下宽上窄的构建形式非常坚固,屹立于塞纳河畔百年不朽,成为法国的标志。
小结:具有节奏美、规律美、秩序美.3.抛出问题:美充斥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那他们是怎么连接的?学生分组讨论并踊跃回答问题。
小学美术搭建框架教案

小学美术搭建框架教案【篇一:第4课__搭建框架__教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湘版)(修订)美术五年级上册搭建框架执教:芙蓉区大同二小杨芳教学目标:1、掌握用筷子等材料搭建果篮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2、搭建立体形构架,培养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创造美好生活的欲望。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搭建果篮的步骤与方法。
难点:趣味性与实用性的结合,创意与制作方法的合理运用。
教学准备:师:课件、范品。
生:筷子、吸管、小刀、502胶。
【篇二:美术备课《做框架》评课】美术备课《做框架》评课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的框架建筑物着手,让学生观察,发现他们的共同点。
引导学生从简单的框架开始研究,发现三角形框架是比较稳定的,再次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让四边形框架加固,对后面的研究产生兴趣。
学生产生疑惑的同时,又提出,三角形为什么这么稳定,四边形为什么这么不稳定。
接着通过学生制作三角形和四边形,来通过挂钩码然学生理解三角形比较稳定,四边形容易变形。
这一提问把学生带到了另一个新的思维层次。
不过在这里也有些不足,可以让学生再思考,如果不用手扶住,用其他办法该怎么办呢?想想三角形。
这样一来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带到另一个层次。
在做坚固的正方体框架的时候,学生主动参于,积极性高。
张老师给了学生一大堆的材料,有长有短,学生大多都选择了合适的材料,也都增加了一些斜杠,通过必比赛的形式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在前面没有介绍好三角形的斜杠的作用——推,拉!1.教学过程简单明了主要体现在;一是教学环节的设计简单明了,目的性强。
二是教师语言简单明了,问题设计逻辑性强、指向性强。
六年级学生表达能力已经较强,教师的问题就不能过碎,让学生有一个连贯性的思维过程。
在这一问题上做的比较好,更多的是注重引导学生评价,以促进学生自己的思维发展。
2.精细的课堂准备纵观张老师的本节课,可见是课前准备充分,她向学生展现了一个三角形、四边形和正方体框架结构,而且她给学生出示的一些斜杆长短不一,很有考究,回校在自己的课堂上尝试教学时,发现了做一个正方体框架的不易。
搭建框架小学美术教案

搭建框架小学美术教案教案名称:搭建框架小学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框架的概念,学会使用简单的材料搭建框架。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框架的概念,掌握搭建框架的方法。
难点:运用创意思维,搭建出具有个性化的框架作品。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纸板、剪刀、胶水、画笔、颜料等。
2. 教学场地:美术教室或户外场地。
3. 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一些框架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作品是如何搭建的?(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框架是由多个部分组成,通过相互连接和支撑,形成一个稳定的结构。
2. 新课讲解(1)教师讲解框架的概念、特点及搭建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
3. 实践操作(1)教师示范如何使用纸板等材料搭建框架。
(2)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搭建自己的框架作品。
(3)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4. 创意发挥(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让框架作品更具创意?(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创意想法。
(3)教师根据学生的创意,提供相应的材料和建议。
5. 作品展示与评价(1)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框架作品。
(2)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总结点评。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框架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美术创作,框架还可以应用于哪些领域?(3)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教学反思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搭建框架的方法?2. 学生的创意思维是否得到了激发?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给予了足够的指导和支持?4.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六、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搭建框架的方法。
2.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利用家中废旧材料搭建一个框架作品,下节课进行展示和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搭建框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湘教版五年级美术《搭建框架》
教学目标:
1.掌握用筷子,棍子等材料搭建架子和果篮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自己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体验创造的乐趣。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创造美好生活的欲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用筷子、棍子等材料搭建架子和果篮
教学准备:
橡皮泥、牙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搭建框架》,板书课题。
二、新课
1.师:那么什么是框架呢?
课件随机出示:什么是框架?
框架是使用长条材料等进行构建的一些结构。
指名学生读一遍。
2.师:下面请同学们看一看框架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吧。
要求:请同学们注意观察一下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
(课件出示)
组图一
组图二
师:说一说它们是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课件出示)
小组交流回答。
师: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框架式的器具?
小组内相互说一说,指名回答。
学生回答。
(比如:我们家里放锅和盆子的架子、鞋架、高压线塔、建高楼用的塔吊等都属于框架结构)
师: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东西的设计都运用了框架原理,比如说生活家居用品、筷子、树棍、铁丝等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材料,用他们搭一搭,做个架子,放在家中,也是一种别致的装饰品哦,还让我们有一种成就感。
三、探究方法
(一)(课件出示)师:请同学们看下面的图片,说一下它是用什么材料搭建成的?可以用它来干什么呢?
(二)(课件出示)师;如果让你设计,那么果篮外部轮廓还可以设计成什么形状的呢?学生小组交流回答。
(课件展示)
三角形
四边形
多边形
(三)(课件出示)师:果篮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呢?下面请看屏幕了解一下。
果篮一般由侧面和底面组成,形成稳定的盛放空间。
侧面
底面
(课件出示)篮底的搭建:可以粘贴上条纹式或网格式的底面。
条纹式
网格式
(四)师:下面我们简单了解一下四边形果篮制作步骤:(课件出示)
1.将两根筷子平行摆放,并在两端涂上胶水。
2.交叉摆放粘牢第二层的两根筷子。
3.继续重叠摆放并粘贴第三层的两根筷子。
4.不断向上交叉重叠各层直到完成。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果篮的制作过程,如果你有兴趣回家可让家长帮着你完成。
(五)除了筷子,还有什么材料可以搭建果篮呢?(课件出示)
生活中常见的吸管也可以搭建出果篮哦。
吸管材料
金属材料
四、学生制作框架
1.今天我们也来学习搭架子!
步骤一:准备材料:牙签、橡皮泥
步骤二:揉捏大小均匀的球形状
步骤三:固定嫁接
成型(一)
成型(二)
2.活动一:比比谁的动作快!尝试用橡皮泥和牙签搭建一个小房子或小椅子之类的框架,看哪一位同学最先完成。
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师:请同学们想一下为什么有的学生的框架很稳,而有的学生的框架变形了呢?
小组内交流一下。
生: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容易变形。
3.活动二:比比谁搭的高!谁搭建的框架最高、最稳定,我们来比一比!
搭建原则:把橡皮泥揉搓大小均匀,底座加宽、对称平衡,使用两根牙签加固。
注意:使用工具要小心,小组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
学生活动。
五、学生作品展示
六、作业欣赏
除了今天我们用牙签和橡皮泥制作框架之外还可以用其他的材料制作。
请同学们欣赏一下。
(课件出示)
七、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只要做个有心人,生活会通过我们的手变得更加美好。
八、拓展延伸
师: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运用了搭建框架的原理。
下面请同学们再次欣赏一下,来结束我们这节课吧。
(课件出示)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他们对美术这一学科了解的相对较多,能运用泥、纸、泡沫塑料等多种媒材,创作动物、人物和景物等立体造型作品。
有的学生对美术有着相当的兴趣,动手的能力较强。
但据了解这个班的学生学习态度不够好,因此在课堂上免不了用新颖的手法,自身过硬的基本功来吸引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对美术活动一定的兴趣,从而感受美术所带来的乐趣。
这样才能了解更多的美术知识,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效果分析
《搭建框架》这节课我让学生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来引入搭建框架的学习,教学时让学生从简单的框架开始研究,发现三角形的框架是比较稳定的,从而引导学生来研究怎样把框架搭高、搭稳,在学生们动手实践时,我让小组之间竞赛,有意识地要求小组之间做出不同的造型,看他们之间的合作过程是否在制作作品中都提出自己的意见,通过这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学生兴趣很大,动手制作的愿望也很强烈。
教学时学生亲身体验作品的制作过程,学生在观察、思考、感悟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通过每个小组的努力都搭出了不同造型的框架作品,学生在互相评价作品时,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同学之间可以互相点评,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欣赏评价作品中陶冶了学生情操,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
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让不同的学生都有了成功的体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所收获,有所发展。
教材分析
《搭建框架》是湘美版五年级美术上册中的第四课,这一课运用线条、形状、空间等造型元素,以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工具,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动手制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自己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体验创造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创造美好生活的欲望,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加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美术活动的多
角度的体验和尝试,。
本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形成学生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为目的。
主要是让学生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来引入搭建框架学习,让学生从简单的框架开始研究,发现三角形的框架是比较稳定的,从而引导学生来研究怎样把框架搭高、搭稳,在活动过程中不断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突出应用性、审美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
课后反思
本课是湘教版第四课《搭建框架》,主要是让学生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来引入搭建框架学习,框架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品,如桌子、电脑桌、毛巾架等,其他还有书架、画架、建筑架等类型。
本课立足于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以搭框架为主题,巧妙地运用牙签、橡皮泥进行搭建框架。
在教学设计上,我将导入部分设计的精炼短小,直接带学生欣赏框架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欣赏生活中的框架及世界级的框架结构建筑等的图片,从图片中感受不同的造型与结构让学生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
教学时让学生从简单的框架开始研究,发现三角形的框架是比较稳定的,从而引导学生来研究怎样把框架搭高、搭稳,在学生们动手实践时,我让小组之间竞赛,有意识地要求小组之间做出不同的造型,看他们之间的合作过程是否在制作作品中都提出自己的意见,还是只是按别人的意见照做,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表现方式来参与美术学习。
学生兴趣很大,动手制作的愿望也很强烈。
回顾本课,在某些细节上值得让我反思:
1.有的学生作品没有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感到很遗憾。
2.学生的作品评价和小结比较仓促。
3.备课时备学生的操作情况还是没有准备充分。
总之,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认真备好课,深入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课标分析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保证每个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权利,让全体学生参与美术学习,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