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 苏教语文选修《语言规范与创新》专题四 词语选用的审美追求

合集下载

词语选用的审美追求

词语选用的审美追求

《词语选用的审美追求》【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主备】周亚云【教学目的】1.要求考生比较、辨析容易混淆的近义词的细微差别;2.能根据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正确选择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能根据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正确选择词语。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具准备】教学案【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正确使用词语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

能否恰当地使用词语,是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所以《考试说明》明确规定:“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主要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正确使用常用实词(包括成语)和虚词的能力。

二、浏览文本,自学教材内容,完成《积累与应用》中的习题。

三、实词辨析方法指导高考语文试题词语部分,往往实词、虚词、成语各设一道题,足见词语这个知识点在能力型试卷中的重要性。

考查形式多是在动态的语境中考查词语(包括成语)的使用。

多为选择题,偶见修改题。

从考试能力层级上讲,正确使用词语属于“表达运用”,要求较高。

从近五年高考命题趋向看,近义词(包括成语)的辨析和使用是一个着重点。

有些近义词之间的差别相当细微,这就需要具备相应的辨析能力。

考查的近义词大多以动词为主,也有名词性近义词,如“发源地”与“发祥地”的区别。

无论哪一种近义词类型,其词义上的细微差别都表现在形体不同的那个语素上,只有准确把握这个语素的含义,把主要功夫用在辨析、判断用法“微殊”的近义词上,才能有效、准确地进行辨析和选择。

1.辨析词语的确切含义有些词语看起来意思比较接近,但其所表达的内容常有细微的差别,因此一定要理解词语的确切含义,比较其异同,这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如:我国大型深水港——山东石臼港的建设进展顺利,截至(截止)九月中旬,已完成年施工计划的90%。

“至”与“止”是应用于不同的语境中的,“截止”是指到一定期限停止,它与“已完成年施工计划的90%”不符;“截至”是指截止到某个具体时候,与建设尚未最后完工的语境相符。

高中语文苏教版语言规范与创新(选修)《词语选用的审美追求》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语言规范与创新(选修)《词语选用的审美追求》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语言规范与创新(选修)《词语选用的审美追求》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了解汉语词语运用中追求“对称、均衡”的审美倾向及具体表现。

2.学习文本中分析问题的方法,学会在具体语境中从结构角度分析词语的作用。

3.运用对称均衡的理论指导语言实践,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2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语文水平较低,对一些基本的语法术语都不理解,因此教学时不应纠缠于文本中出现的语法术语,而应以语言训练为主。

3重点难点
运用文本中阐述的理论解决语言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在语言实践中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导入新课
某导游在介绍上海“体验经济”时有这样一段导游词,同学们看看它在语言表达上存在什么问题?
上海已悄然出现了为顾客丰富切身体验服务的“体验经济”的萌芽:能让你体验到进入热带雨林感觉的雨林餐厅,上海孙桥镇的观光农业能让你体验田间劳作;集休闲与购物于一体的投资3亿多美元的娱乐购物中心即将出现,还将建成类似香港维多利亚港、澳大利亚悉尼那样著名的黄浦江外滩旅游景点……这一切,不能不说是一种发展“体验经济”的明智做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大家说得很对,在我们汉语中除了要求围绕中心讲话之外,我们还要注意汉语词汇常规的表达习惯。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专题文本《词语选用的审美追求》。

2【活动】二、自主先学
速读文本,思考问题:
(1)汉语运用在语言形式上表现出来的一种鲜明的审美倾向是什么?
明确:追求对称与均衡。

(2)什么是汉语运用中的“对称、均衡”?。

高中苏教版语文选修语言规范与创新 简明、连贯、得体课件PPT

高中苏教版语文选修语言规范与创新  简明、连贯、得体课件PPT
栏目导航
一、消除歧义 要达到明晰,需要注意两点:一是消除歧义;二是避免语言含 糊,令人费解。涉及这一要求的试题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辨析歧 义句,二是续写语句,消除歧义。
栏目导航
(一)语句歧义的几种现象 语言运用明白易懂,就要防止出现歧义。歧义现象有词语作用 的问题,也有层次切分和语句组织的问题。从词语使用角度看,又 涉及多义词使用不当、数量词使用不当、指代不明、结构关系不明 等几种情况。例如:
例②是由于多音字的字音不确定而造成的歧义,既可理解为这 个人容易沟通,好商量,也可以理解为这个人喜欢说话。
例③是由于兼类词的词性不确定造成的歧义,“课桌”既可以作 为他作画的垫板,也可以理解为他把画画在了课桌上,还可以把“在” 理解为副词,句意为:他正在作画。
栏目导航
2.明确文章功用 功用不同的文章,对语言的要求是有区别的。如: 小说是“用人物形象去感染人”,要求用形象的语言写出生活情 节。 史、传是用历史事件去启发读者,要求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 历史真相。
栏目导航
3.注意时代色彩 语言是历史的产物,它每时每刻都在发展演变,一个时代的语 言往往有着与其他时代不同的特色。语言得体的标准也在不断地变 化。我们写作文章时要尽量选用那些清新活泼的语言,抛弃那些与 时代不符的陈词滥调。同时,每个时代都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 同的思想道德水平,不同的审美情感,不同的风俗习惯,不能以古 论今,以今律古,不能让这个时代的人说那个时代的话。
简明、连贯、得体
栏目导航
课堂 互动探究
栏目导航
一、什么是简明、连贯、得体之法?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提示】 (一)简明之法 “简明”,就是用尽可能少的语言,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并达 到尽可能高的准确度和可理解度。要使语言简明,必须注意以下几 点: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规范与创新 精选词语》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规范与创新 精选词语》

诗歌鉴赏专题——古典诗歌之炼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体会古典诗歌的炼字之妙2.搞清古代诗歌炼字是炼: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拟声词等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古典诗歌炼字技巧,提高鉴赏古典诗歌语言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难点:炼字题的做题方法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合作探究,诱探点练悟教具:或传统或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苏小妹与哥哥苏东坡和朋友黄庭坚一起玩吟诗游戏,苏小妹出了个对子要两位诗人填上两个字,把诗写完整,并能表达意境。

这两句就是:轻风__细柳,淡月__梅花苏东坡当即道:“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

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

”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解析:上句中先用的“摇”“舞”不与“轻”“细”相宜,因为“风”是“轻风”,故而不可能“摇”和“舞”,要真的“摇”“舞”,细柳不就折断了吗?“扶”字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

苏小妹的“扶”字和“失”字,好在“扶”的拟人化更准确,既写出了风的轻微、柳的纤弱,又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和互相依偎的神态,所以黄山谷的“舞”更生动得体。

“失”字,也比“隐”字更传神,它准确地写出了月、梅融为一体的情景。

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

而“失”字在这里是“改变”意。

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

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

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

二、古典诗歌中的炼字1. 何为炼字?(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规范与创新 精选词语》1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规范与创新 精选词语》1

走进新词新语世界——与新词新语零距离斗门一中:何晓蓉学习目标:1关注生活,向生活学习新鲜的语言。

2探究新词新语的和运用新词新语。

学习重点:认识、评价新词新语,向生活汲取新鲜的语言。

学习难点:能正确运用新词新语,解读和评价新词新语。

学习过程:一、秀秀新词新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慧眼识特点。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撸起袖子加油干、确认过眼神、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雪藏、女汉子、佛系、月光族、充电宝型人格、油腻、共享单车、命运共同体、雄安新区、一带一路、移动支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解说内涵。

请仿照示例,任选一个新说说它的含义,并作适当点评。

教科书式、小目标、撸起袖子加油干、共享、高铁、锦鲤、工匠精神、不忘初心、佛系、小确幸、巨婴、吃瓜群众示例:拉链夫妻出于某种目的,夫妻反复离婚复婚,好像拉拉链,这是因国家购房限令而催生的新词。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同步选修语言规范与创新课件:第四专题 千锤百炼铸新词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同步选修语言规范与创新课件:第四专题 千锤百炼铸新词

2.语汇层面上四字格词语特别丰富 3.语汇层面上反义词以音节对等为常态 其原因有三:第一,反义词在语言实践中经常被用于排偶句 中,也常用来对举或对比。第二,汉语反义词在结构方式上以构 词方式一致为常态。第三,汉语反义词在语体色彩上以语体色彩 一对应为常规 现代汉语并列结构的构成成分往往呈线性排列状态,以结构、 功能相同为美,因为结构相同,功能一致,能给人以对称、均衡 的美感,而且几个相同因素的重复对称能表现出较强的节奏,体 现出和谐的韵律美。
[ 资料链接] 炼意之法 1.用具体表现抽象,如:“甜”表现愉悦的心情;柔美的语言。 2.用动态表现静态,如:红杏枝头春意闹 。 . 3.“以简驭繁”,如:孔乙己……排 出九文大钱。 . 4.有弦外之音,如:“可恶 ,然而 ……”四叔说。 .. ..
1.叠音词是指用音节重叠的方式构成的词。如“密密麻麻”“朗 朗”“嗡嗡”“兴冲冲”等等。试分析下面叠音词的表达效果。 五颜六色的街灯闪闪烁烁,远远近近,高高低低,时隐时 现,走在路上,就像浮游在布满繁星的天空。(丁玲《曼哈顿街 头夜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不太通情理了! ”大家一听,都纷纷指责嵇康说话不妥!面对 大家的指责,嵇康明白人们没有真正理解他话语的意思。于是, 只好不慌不忙地解释道: “禽兽只知道母亲,不知道父亲,杀了 父亲,是禽兽的行为,而现在这个不孝之子,杀掉的,竟然是他 的母亲!这不是连禽兽都不如吗?”大家一听,都连连点头。嵇 康对潜台词突然逆变的补充诠释,使自己前后话语的内容互相联 系在一起,形成反差。既表达了对不孝之子的强烈谴责,又显现 了他的机智和幽默。

苏教版语文选修《语言规范与创新》专题四知能优化演练

苏教版语文选修《语言规范与创新》专题四知能优化演练

1.把下面的空白处填写完整。

汉民族特别强调和谐有序,崇尚对称与均衡之美。

这种审美意向孕育了汉语运用上强烈的________、________的审美追求。

例如汉语运用中常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的运用都是对这种审美意识的认同与强化。

答案:对称均衡顶真回环排比对照2.汉民族共同语在语音、语汇、语法等方面有什么特点?请根据课文将下列内容补充完整。

①语音层面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语汇层面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语汇层面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语法层面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语音层面上)四个音节、两个音步较多②(语汇层面上)四字格词语特别丰富③(语汇层面上)反义词以音节对等为常态④(语法层面上)以语法结构、功能的对应为常规3.建筑工地上往往张挂“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这样的条幅,试分析这句话是如何体现汉语运用中对称、均衡、整齐的审美意识的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这两句话是对偶句,所以整齐、均衡;②语汇上“高高兴兴”、“平平安安”又是AABB式的重叠方式,音节匀称、节奏和谐;③句中“上班来”与“回家去”又是对等的反义关系。

词语选用的审美追求

词语选用的审美追求

《词语选用的审美追求》导学案高二、二部制作人:魏秋玲审核人:霍保红学习目标1.阅读文本,认识汉民族对称、均衡审美心理体现在汉语语音、语汇、语法等方面,有哪些表现。

2.了解正常词语搭配与非正常搭配、搭配不当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培养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有表现力的词语的能力,追求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从而能在语言文字应用过程中有所创新。

学习重难点依据语境选用恰当的词语课时三课时导入如果语言是一座华丽的大厦,那么文字就是构成这座大厦的砖瓦,怎样才能保证大厦的美观大方呢?这需要合适的材料,那么词语的选用就相当于选材。

一、解读文本1、汉语言运用在语言形式上表现出来的一种鲜明的审美倾向是什么?2、什么是汉语言运用中的“对称、均衡”?3、汉语言在语音、语汇、语法各个层面上的特点是什么?二、模拟训练1.(2011·泰安二模)下列各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泰戈尔随笔一向以俊秀飘逸、意蕴丰厚著称。

特别是由冰心先生翻译的《园丁集》,不仅字字珠玑....,而且词约意丰。

B.“天河一号”开发团队是一群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年轻人,他们立志在有生之年....开发出领先世界水平的超级计算机。

C.就在贵州旱区,在简陋的教室里。

传出一阵琅琅书声。

一群稚气未脱的孩子,在一位教师的带领下,正目不斜视....,聚精会神地学习。

D.我国将在2020年海南初步建成世界一流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使其成为世界著名的度假天堂、首善之区....。

2.(2011·威海模拟)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世博会,将世界的目光集聚到了上海,所有人都为这次盛会欢欣鼓舞,跃跃欲试....。

海归也不例外,他们积极地融入其中,为世博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B.俗话说得好:知错就改不算错,犯而不校....错中错。

我是你的朋友,你做错了事可以对我说,让藏在心灵深处的心事,也出来晒晒太阳!C.银河人才网高级职业顾问李汶娟指出:大学生开始职业生涯规划时要瞻前顾后....,要从个人兴趣、个人特质及专业特点出发,并不是证书多了就业之路就宽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欣欣向荣、津津有昧、循循善诱、节节胜利、 念念不忘、夸夸其谈、蒸蒸日上、心心相印。 ABAC式 例:有声有色、群策群力、自吹自擂、可歌可泣、 再接再厉、先知先觉、全心全意。 ABCB式例:种瓜得瓜、说走就走、口服心服、 一错再错、将计就计、应有尽有、以毒攻毒。 ABCA式 例:天外有天、为所欲为、话中有话、好上加好、 忍无可忍、贼喊捉贼、精益求精、防不胜防。
A.提出 B.提出 C.提醒
产生 引发 产生
适合 合适 合适
D.提醒
引发
适合
【解析】 “提出”是“( 用言语或文字把自己的 意愿、想法、建议等 ) 表示出来”,而“提醒”是 “从旁指点,促使注意”。此处从语境看,是专家 指出问题,意在促使人注意,故应用“提醒”。“ 产生”是指“由已有的事物中生出新的事物”,或 “出现”;而“引发”是指“引起,触发”。此处 强调久坐的结果,故应用“产生”。“适合”是指 “符合实际情况或客观要求”,是动词;“合适” 意义与“适合”基本相同而词性是形容词。此处修 饰“高度”,故用“合适”。 【答案】 C
结构图解
高考信息链接
考点链接
《考试大纲》对词语的要求是:“正确使用词语。 ”这里所说的词语包括实词、虚词两部分,考查 的重点是实词和虚词的使用能力。从考查的内容 上看,考查的均为常用的词语。考查的重点是易 混词语语境意义的辨析,主要考查近义词的比较 选用(有的与虚词结合起来考查)、虚词的运用、熟 语的理解与运用等。就考查虚词来说也主要集中
2 .汉语运用对称、均衡的审美追求使得汉语在 语汇层面上形成了四字格较多的特点。教材中以 AABB 式为例,从词性角度作了举例说明,请以 ABAB式为例,也从词性的角度举例说明。 【提示】 名词式:雪白雪白、漆黑漆黑、教育 教育 数量式:一个一个、一伙一伙、一块一块 副词式:非常非常、特别特别 形容词式:高兴高兴、碧绿碧绿、火红火红、湛 蓝湛蓝、金黄金黄
为两种:一是副词,一是关联词。 从考查形式 来看,一般为选择题如2011山东卷3题,江西卷 3题,天津卷3题,湖北卷3题;也有填空题,如 2011全国卷18题,广东卷22题。
典例剖析
例1 (2011年高考山东卷)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
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办公人员的座椅高度是非常有讲究的。专家 ________,许多人办公座椅的高度都存在一定问 题,久坐会________疲劳感,并出现腰酸背痛的 毛病。正确的做法是:首先根据工作性质把办公 桌调整到一个________的高度,然后再依据自身 情况来调整座椅的高度。
文本解读探究
专 题 四
高考信息链接 知能优化演练
课外延伸阅读
文本解读探究
文本探究 1 .汉语为什么会有四个音节、两个音步的特点? 【提示】 首先,汉语词语以双音节 ( 其实这也 是一种对称 ) 为主要特征,双音节归并为一个音 步已深深积淀于汉民族的社会心理。其次,四音 节词语归并为两个音步,念起来顺口、节奏感强, 显得对称、均衡,与人们世代传承的美学评价相 符合,这种特征正是人们潜意识中的讲求对称、 均衡的审美追求所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BAB式
例:学习学习、恭喜恭喜、照顾照顾、研究研究、
热闹热闹、活动活动、调查调查、高兴高兴。
4.要想准确、简明、生动地表现自己所要表现
的内容、思想情感,首先需要积累丰富的语汇,
结合自己的学习心得,你认为,如何才能丰富自
己的语汇?
【提示】 首先要善听。毛泽东就认为,人民的 语汇是很丰富的。只有在日常的生活中,多注意 听他人说话,才能丰富自己的语汇。从听的对象 来看,不仅要听身边人的交流,还要注意听影视 中的话语。其次要善读,多读经典名著。大师们 的语言是精心组织的,运用恰当,内涵丰富,是 我们学习的典范。最后,还要多辨析,多记忆。 丰富的词语在表达上只有细微的差别,所谓的准 确表达,就是语境中选词的唯一性。不满足模糊 的表意,就必须多记忆,在自己的脑海建立丰富 的语汇库。
(2011年高考江西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 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有人认为他之所以对日________,和他那个亲 日媚日、飞扬跋扈的老婆的教唆与威逼不无关系。 ②“五一”期间,市长________会见了新加坡贸 易代表团和台湾投资考察团。 ③女主人公憧憬的丈夫是:无论从事什么工作, 一定是卓有成就的,一定会成为________的人。
5 .阅读《精选词语》《炼意之法》,总结选词炼 意要注意的几种关系,并作简要分析。 【提示】 具体与抽象之间的关系,是具体表现抽 象,还是抽象概括具体,要根据不同的表达需要来 定,但总之要讲明白说清楚;动态与静态之间的关 系,以动写静,更显其静,以静显动,更为突出; 简洁传神与浓墨重彩之间的关系,简洁传神、力透 纸背是一种境界,浓墨重彩、神情毕现也是一种追 求;直接明了与弦外之音之间的关系,直接明了使 人清晰,弦外之音也能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意味。
专题导读 汉民族是崇尚美的民族。汉语的对称与均衡之美表 现了汉民族的审美意向。这种审美意向,表现在语 言运用、选择等方面。譬如,汉语运用中的对偶、 顶真、回环、排比、对照等修辞手法,以及表现在 语音、语汇、语法各个层面上的众多特点,它们都 体现了汉语运用上对称、均衡的审美追求。这种民 族的审美心理在语言的运用方面还表现在遣词造句 的严谨上。古今关于炼字的故事比比皆是,“吟安 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表明古人对炼字、炼意的 重视。
词语选用的审美追求
学习目标 1.阅读文本,认识汉民族对称、均衡审美心理体现 在汉语语音、语汇、语法等方面,有哪些表现。 2.了解正常词语搭配与非正常搭配、搭配不当之间 的联系与区别。 3.培养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有表现力的词 语的能力,追求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从而 能在语言文字应用过程中有所创新。
动词式:娱乐娱乐、思考思考、商量商量、打扫 打扫、检查检查、祝贺祝贺、研究研究 象声词式:喀嚓喀嚓、呼啦呼啦、叮当叮当 3 .四字格词语从结构形式的角度来看,除了 AABB式。还有哪些形式?请举例说明。 【提示】 ABCC式 例:兴致勃勃、大雪纷纷、人才济济、得意洋洋、 流水淙淙、风度翩翩、忠心耿耿、雾气腾腾。 AABC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