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三回里的王熙凤
红楼梦第三回主要情节流程

红楼梦第三回主要情节流程
第三回,《红楼梦》里记载了贾宝玉与王熙凤关系的复杂而又凄凉的变化。
贾宝玉妒忌王熙凤与林黛玉的感情,结果惹来了王熙凤的恨。
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因贪欲而搞成了“把孩子坐春风”的糗局,给关系带来了痛苦的逆流。
贾宝玉打算和林黛玉通信,可是却被徐夫人抢先一步惨遭拦截。
王熙凤为反对贾宝玉与林黛玉俩人交往,参与圈套算计,把贾宝玉逼上了绝路。
事情败露,宝玉也深陷困境。
这时,贾母愤怒出面,表明宝玉不能乱讲话,这才稍微急救一下,把火堆拨开。
可是,还没等宝玉放心一息,杜康又让贾政在下班回家时打探宝玉,并威胁要用这件事来害宝玉,结果令贾政焦头烂额,告之以叹息。
而林黛玉,仿佛倚靠着家族的恩惠,一点变化也懒得做,但心里却如烧火般憋得慌。
一家母亲看出她不正常,便主动发现江贯有她带来的一封书信,问贾琏要拿出来见母亲,老祝把信读了,眼泪不由自主地就出来了。
林黛玉的家信引起江贯一家人的关注,茗月阁的舞姬苏菲也来报道,让贾夫人成功地把贾宝玉给诬陷了。
结果,高家四公子来到黛玉住处,把“水晶”关进小院。
可是就在大家时候,贾母来到宝玉的家中,反对儿子与林黛玉的闹剧,她带宝玉去找王夫人,结果要为贾宝玉祈禳。
宝玉本让林黛玉到探问娘亲寨安中探望老祝,但林黛玉被贾夫人关在家中,空留了一张欠条。
最后,宝玉也空回来了。
尽管林黛玉在贾家拒绝下嫁,可是王熙凤仍旧不给宝玉活路,贾珲也暗示,要宝玉出家。
宝玉在蒙尘固被叶嬷嬷放出,太太又容宝玉在家中表演,最后,宝玉终于平安返回,蒙尘也逃走了。
面对满室罗推罗,贾宝玉说出了深深的心事,但依然没有理想结果。
红楼梦第三回王熙凤的聪明与心计

红楼梦第三回王熙凤的聪明与心计红楼梦第三回王熙凤的聪明与心计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其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其中之一便是林黛玉的堂妹王熙凤。
王熙凤是个聪明机智、心思缜密的女子,她的一些聪明才智和心计在红楼梦的情节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王熙凤展现出了她的机智和智慧。
在第三回中,黛玉被指为仙女,种种迹象表明她是个女子遭受了极深的委屈。
她的姑妈贾母和她的堂姐宝玉都很心疼她,而王熙凤则表现出了她与众不同的见地。
她立刻意识到这是个机会,有可能会对自己的地位产生影响。
于是她设法得到了贾母的信任,并提议将黛玉留在贾府,以便她利用黛玉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这一举动展示了王熙凤的聪明才智和她对人心的洞察力。
其次,王熙凤还表现出了她的心计和谋略。
在第三回中,黛玉被贾母收养,贾府中的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对黛玉抱以同情和怜悯,而有人则对她心生忌恨。
王熙凤利用了这一时机,计划了一场随着季节的更迭而进行的宴会,将黛玉引进宴会并表现出她的聪明和美貌。
这一举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黛玉的地位,也加深了她与贾府其他女子的纠纷。
王熙凤因此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和尊重,巧妙地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心计来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最后,王熙凤展示了她的智慧和情商。
在红楼梦中,她和贾母关系密切,但与王夫人的关系却相对紧张。
王夫人对她多有看不顺眼的地方,但是王熙凤并没有放弃和她修复关系的机会。
她时常送一些礼物给王夫人,并且主动帮助她在贾府的地位。
她巧妙地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情商,使得王夫人对她表现出了些许的亲近。
这种巧妙的人际关系展示了王熙凤的心机和谋略,她能够抓住时机,处理人际关系,并利用这些关系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总的来说,王熙凤是红楼梦中一个聪明且充满心计的女子。
她的机智和智慧在红楼梦的情节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她能够巧妙地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心计来处理各种复杂的情况,并取得自己想要的结果。
她的聪明才智和心计使她成为了红楼梦中一个令人难以忽视的角色。
《红楼梦》人物形象赏析之王熙凤的魅力

子。 再要 赌 口齿 , 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他不过 。 ” 作 者借众人之 口流露出对王熙凤称赞 之意 。
一
、
语 言 才 能
《 红楼梦》 大观园里 , 才女不在 少数 , 单 就语言才华 而言 , 王
熙 凤 可 算 相 当 突 出 的 一 位 。 她 的语 言 功 夫 不 仅 哄 得 “ 老祖宗” 笑
存 在 的种 种 弊 端 : “ 这 里 凤 姐 儿 来 至 三 间 一 所抱 厦 内 坐 了 , 因想 : 头一 件是人 口混杂 , 遗失 东西 ; 第 二件 , 事无专执 , 临期推 委 ; 第
脂粉队里的英雄 , 连那些不带顶冠的男子也不 能过你……。” 第
六 回周瑞 家 的 对刘 姥 姥 说 : “ 这 凤 姑 娘 年 纪 虽 小 ,行 事 却 比世 人 都 大 呢 。 如今 出挑 的美 人 一 样 的模 样 儿 ,少 说 些 有 一 万 个 心 眼
口常开令贾母发出 “ 明J L , t t 你 日夜跟着我 ,我倒常笑笑觉得 开 心, 不许 回家去” 的感 叹而离不开她 , 而且仆人 也常 因她 的笑话 而“ 笑弯了腰 ” “ 笑软 了” 。 仆人虽然对她 怕得要命 , 却都爱听她讲 笑话 。 王 熙 凤 就 是 令 仆 人 对 她 又怕 又爱 的 。 王 熙 凤 的语 言 艺 术 突
化布施来 了。” 说得众人“ 哄然一笑” 沉 闷的空气被打破了 。
2 . 恰如其分 《 红楼梦》 第 三回中, 王 熙 凤 首 次 出场 , 她 所 说 的第 一 句 话 是 “ 我来迟 了, 不 曾迎 接远 客 。 ” 此后 , 作 者 又 对 王 熙 凤 的言 行 做 了
情达理 , 动听入耳像这样能够顺 应对方心理 , 急转直下 而又不落 痕迹 , 这样一种本领在《 红楼梦》 里, 只有在王熙凤身 上可以看得
王熙凤初次出场的概括

王熙凤初次出场的概括
文档标题:《红楼梦》中王熙凤初次出场的艺术魅力与人物性格初探
正文:
在中国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初次登场无疑是一次极具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的描绘。
在第三回“荣府归省庆元宵”,王熙凤以其独特的出场方式,生动鲜明地展现了一位精明强干、机智过人、权谋深沉的女性形象。
作者曹雪芹以细腻入微的笔触,首先通过他人的视角侧面烘托出王熙凤的地位尊崇与威严非凡。
她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一声爽朗的笑声和独特的话语方式,瞬间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也预示着她的个性特点——豪爽泼辣,口齿伶俐。
随着情节推进,王熙凤正式亮相,她身着华服,步履轻盈,眉眼间流露出一股凌厉而自信的气质。
她对家事的熟练掌握,对人际关系的巧妙处理,以及对权力运用的游刃有余,都充分展示了她作为贾府实际掌权者的才干与魄力。
同时,初次出场的王熙凤身上也显现出复杂多面的性格特质,既有管家理财的精明能干,又有掌控全局的强势手腕,还有对待下人的严厉苛刻,以及面对长辈时的恭顺孝敬。
这种丰富多元的性格描绘,使得王熙凤这一角色立体饱满,富有深度。
综上所述,《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初次出场,不仅为全书的故事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更是通过精准的人物刻画,成功塑造了一位中国古典文学中独一无二的女性形象,彰显了曹雪芹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人性洞察力。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名著阅读《红楼梦》解答题分析

1、学校将在展窗进行以“《红楼梦》中的女性”为主题的海报展出,如果请你从《红楼梦》中选择一个女性人物,以某个特定情境为背景,为她设计一张海报以突显她的某一方面人物形象特点,你将会怎样设计?要求:①描述海报中的场景、人物情形。
②说明你想通过这张海报反映该人物的哪个形象特点,并简述理由。
③不少于180字。
【答案】史湘云醉卧于花园山石僻处一个石磴子上,已经甜甜入睡,进入梦乡,头上枕着一包用鲛帕包着的芍药花瓣。
微风轻拂,身旁的芍药花瓣儿在风中轻轻地飘落,落在史湘云的脸上、头上,衣服上,花瓣儿映衬着湘云年轻的脸庞、靓丽的衣衫。
那一刻,她安静、祥和、俊美的脸庞在鲜花的映衬下,更显得娇嫩欲滴,娇媚无限。
她手中的圆扇掉在了地上,也半被落花埋了。
一群好事的蜜蜂蝴蝶也闹嚷嚷的围着,好像在守卫着美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微写作的能力。
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语言表达。
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
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
本题先明确要求“描述海报中的场景、人物情形”;“通过这张海报反映该人物的形象特点,不少于180字。
场景和人物依据《红楼梦》原著湘云醉酒即可。
实际上这道题也可理解为考查对《红楼梦》中人物性格的理解和把握。
【点睛】微写作的考查要求常常与表达方式、修辞、句式、人称、角度等语言表达联系起来。
从本质上说,微写作是语言综合运用题。
微写作的形式多样化,可以改写、扩写、缩写、仿写以及种种片段性写作。
2、文学评论中有“性格即命运”的说法,你同意这个说法吗?请从《红楼梦》中任选一个人物,谈谈你的理解。
要求观点明确,结合作品内容,自圆其说,不少于150字。
【答案】林黛玉在《红楼梦》里是个异数,既孤芳自赏又自伤自怜,这样复杂的性格却完美地统一于一身,所谓“性格即命运”,这话在林妹妹身上格外适合。
《红楼梦》王熙凤人物形象探析+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分析人物形象方法
从情节发展中分析人物形象 正
面
描
人
写
物 形
从塑造人物的方法中分析
象
侧 面 从对人物的评价、介绍分析 描 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肖像描写 心理描写 神态描写
他人的角度 借助物象衬托
环境烘托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 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 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 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精明能干,早有准备,机变逢迎
王 王熙凤计谋
熙 王熙凤跟贾瑞约好晚上在穿
凤
堂见面,贾瑞按时赴约,王 熙凤则命人关上各处小门,
毒
将贾瑞一个人关在穿堂中, 吹了整整一夜的北风,几乎
设
冻死贾瑞 又跟贾瑞约好在小过道的空
相
屋里幽会,实则让贾蓉、贾 蔷两人去赴约,抓了贾瑞一
思 个现行,并教训他。
局
王 王熙凤心理描写 熙 这才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呢,那 凤 里有这样禽兽的人呢。他如果
尤 善妒、心狠手辣、八面 二 玲珑、口蜜腹剑
姐
王 宁国府仆人
熙
凤
如今请了西府里琏二奶奶管理内 事,倘或他来支取东西,或是说
协
话,我们须要比往日小心些。每 日大家早来晚散,宁可辛苦这一
理
个月,过后再歇着,不要把老脸 丢了。那是个有名的烈货,脸酸
宁 心硬,一时恼了,不认人的。
国
府
王 王熙凤语言 熙 这二十个分作两班,一班十个, 凤 每日在里头单管人客来往倒茶,
这支曲子唱的是王熙凤。王熙凤是脂粉队里的英雄,身上担负着 分配上下几百口吃穿住用的责任,借职务之便,大敛私财。一个清净好 女儿,只因为在金银里泡久了,便熏染得一身的肮脏铜臭味。
《红楼梦》经典故事30个

《红楼梦》经典故事30个1、木石前盟(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林黛玉前身是西方灵河岸上的一棵绛珠仙草,贾宝玉的前身是补天石,亦即神瑛侍者。
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灌溉绛珠草,使仙草既受天地精华,又受雨露滋养,于是脱掉草胎木质,修成女体。
后来神瑛侍者下凡造历,绛珠仙草决定也下凡为人,用一生的眼泪偿还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恩。
2、宝玉得名和抓周的故事(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王夫人生了一位公子,一落胎胞,嘴里便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便取名叫宝玉。
周岁时,贾政要试宝玉将来的志向,便将世上之物摆了无数,让宝玉抓取。
谁知宝玉却抓了些脂粉钗环。
贾政为此大怒,认为宝玉长大必为酒色之徒。
二人谈论宝玉聪明淘气,宝玉常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3、王熙凤初次出场(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林黛玉初进贾府正和贾母叙谈。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一进来,就拉着黛玉的手夸她长得标致,不像贾母的外孙女,倒像嫡孙女。
接着又哀伤起黛玉的母亲,说哭便哭,用帕拭泪,待到贾母说:“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
”忙转悲为喜。
4、宝黛相会(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晚饭后,宝黛初见,两人竟然都有似曾相识、一见如故的感觉,而且二人眼中的对方与别人自然不同。
宝玉因为看到黛玉“眉尖若蹙”,便送他“颦颦:’二字。
宝玉又问黛玉是否有玉,当黛玉回答没有时,宝玉则痛骂那块玉是“劳什子”,并哭闹着当众摔玉。
这场面自然令黛玉十分不安。
5、探微恙互看金玉(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宝钗生病,宝玉到梨香院前去看望。
宝钗要看宝玉之玉,只见正面写着通灵宝玉,下面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反面写着“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
品红楼13|第三回从王熙凤的惊艳出场看王熙凤性格特征

品红楼13|第三回从王熙凤的惊艳出场看王熙凤性格特征《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其中的人物形象丰满多样。
其中,王熙凤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她的性格特征十分鲜明。
在《红楼梦》第三回中,王熙凤以其惊艳的外貌和精明的才智迅速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通过观察她的行为和言辞,可以发现她拥有独立自信、机智灵活和自私利己的性格特征。
首先,王熙凤表现出独立自信的性格特征。
她的头发盘得高高,步履轻盈,整个人散发出一种从容不迫的气质。
她没有因为身为女性而自卑,反而展现出了自信的态度。
她在与贾母、贾嫂等人交谈时,能够言之有理、理有中肯,展现出丰富的学识与见识。
她不仅在家事管理方面表现出能力,还懂得关注国家大事与社会时事。
正是因为自己的自信和独立思考能力,她对待外界的人和事都能够保持冷静的判断和决策。
其次,王熙凤展现出机智灵活的性格特征。
在第三回中,她以局势感知敏锐,眼光独到的方式迅速将自己的形象扎实地树立起来。
在众人猜测她为贾政病情不稳定的寿意之际,她在贾赦的提醒下,巧妙地表现出对贾母的孝道心情,以及对贾政的关心和担忧。
她恰到好处地调动了各种资源,通过创造与贾宝玉之间的误会,成功地迷惑了众人,为自己赢得宝玉的关注和倾心。
她的机智与灵活不仅仅表现在外表的装扮上,更体现在对外界的应对和处事之道上。
然而,王熙凤的性格中也存在自私利己的一面。
在第三回中,她不顾他人的感受,为了追求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地利用了贾母和贾嫂的好感,并以此为契机操控了整个局势。
她对待宝玉的做法也是充满了自私的成分,她不顾宝玉本身未成年的身份,顾全自己的利益,不惜引发争斗和误会,为自己获取更多的话语权和权力。
她的自私行为不仅影响了他人的幸福和生活,也让她自己陷入了一个个丧失真情的漩涡中。
综上所述,王熙凤在《红楼梦》中展现出独立自信、机智灵活和自私利己的性格特征。
她以其惊艳的外貌和精明的才智吸引了人们的注意,但也因为她自我为中心的行为而备受争议。
作为一个富有魅力和野心的女子,她的性格特征使得她在《红楼梦》中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角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第三回里的王熙凤
王熙凤是《红楼梦》里塑造得最成功、最生动、最活跃的一个艺术形象,是中国文学画廊乃至世界文学画廊中一个不可多得的女性形象。
因为作者赋予人物形象的复杂性、丰富性、真实性、和生动性,把个凤姐写“活”了,所以使我们一接触《红楼梦》就觉得王熙凤既可爱又可憎,既可叹又可怜。
《红楼梦》第三回王熙凤的出场是及其精彩的。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只听后院中有笑语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然后才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有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缨珞圈,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皱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这一肖像描写从服饰和容貌上把一个“俏丽如三春之桃,清洁若九秋之菊”的“天仙”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真可谓美丽绝伦。
接着是凤姐一番言谈举止的精彩表演,贾母向黛玉介绍“她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风辣子。
”辣椒,红彤彤的,很好看,但吃起来辣,这也深刻地暗示了王熙凤的性格特征。
再说作为贾府的“老祖宗”,能用这样戏謔的语言与之谈笑的人实在不多,这除了说明王熙凤的性格泼辣以外,更说明王熙凤是一个深得贾母宠爱的特殊人物。
而王熙凤深知深知黛玉是贾母最疼爱外孙女,先是极言恭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继而抢先用帕拭泪,因为提到黛玉的母亲,她想到贾母定会为女儿的去世而悲伤;然后转悲为喜,因为她见贾母笑了,便匆忙完成了这个感情的转变。
最后关照林黛玉:“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
”这一套完全是做给贾母看的,为的是在贾母面前一味讨好,捞个“孝”名,从而巩固她管家媳妇的地位,她看贾母的眼色,按掌权者的意志来决定她的喜怒哀乐,忽悲忽喜,简直是位超级演员。
她的眼睛、嘴巴处处在黛玉身上,而心思却时时在贾母身上。
后面的嘘寒问暖,关心备至,既讨黛玉的好,又向贾母承欢邀宠,同时又巧妙地显露当家主妇的身份。
她这种察言观色、八面玲珑。
机变逢迎的本领正是她在贾府中得宠的原因。
《红楼梦》是封建社会的一面“镜子”,“镜子”里的王熙凤所言所行都带有时代的烙印。
中国18世纪中叶的清康熙、雍正、乾隆时代,有资本主义萌芽,但还是封建社会。
王熙凤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高利贷剥削的典型人物。
在“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冰山即将倾倒融化时,她既不遵从秦可卿的赠言,去寻找自己的门路,也不为封建大家庭或封建制度殉节,去当“顶梁柱子”。
她睁着像冬夜寻找食物的饿狼般的眼睛,上盯着贾母、王夫人,旁盯贾连,贾蓉等人,主要的是盯准贾氏家族、荣国府丫鬟、仆人和社会上可能猎取的对象,采用贪污、受贿、克扣、收取高利贷息金等多种手法聚一己私房。
李纨说王熙凤“专会打细算盘,分金(斤)掰两的”,“天下人都叫你算计了去”。
这一句话说明她贪婪吝啬,打细算盘,分斤掰两的真正目的氏要奴役所有的人。
王熙凤站在旧制度的冰山上,冷漠无情地掠夺金钱,她要张开血盆大口,吞噬整个世界,做盗封建坟墓的扒手,做封建末世最后一个血腥发家的剥削者。
总之,只有那个时代,那样的家庭,才有那样的凤姐。
王熙凤是曹雪芹笔下一个光彩四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作者绘声绘色地描绘了这个贾府“末世”统治者的才干,也尖锐地批判了她的贪婪、狠毒和奸诈。
她是封建时代大家庭中精明、强干、泼辣、狠毒的主妇性格的高度结晶。
她是一个复杂而又丰富、真实而又生动的鲜活人物,她的美貌与才能给她的罪恶蒙上了一层面纱,她的恶德恶行也难以掩盖她的长处。
作者在塑造这一形象时,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多方采撷,让人物想其当想,言其当言,行其当行。
作者对这一形象的态度也是爱其当爱,憎其当憎,怜其当怜。
正因为有这种复杂的思想和爱憎态度,使得这个目光四射、泼辣诙谐、谈笑风生的凤姐从一出场就一路故事,处处打眼,使其性格在风口浪尖上得以充分表现。
人
们从封建社会的历史真实中,常常看到一些“小王熙凤”、“局部王熙凤”,以致到今天,还常听人说“那女人简直像王熙凤”,这也可反映曹雪芹笔下人物的真实性、生动性、和概括性。
作者以一个伟大艺术家的特殊才能,创造出这样一个“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使凤姐这一艺术形象在中外文学画廊上永久地放射出灿烂的光辉,并给后人留下诸多的深远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