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读课论文之红楼梦之王熙凤

合集下载

古代名人王熙凤论文

古代名人王熙凤论文

我所欣赏的古代女性——王熙凤王昆仑说过:“《红楼梦》的读者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

”虽然王熙凤在《红楼梦》中有毒辣的地方,兴儿形容她是“嘴甜心苦,两面三刀”。

但是不能掩盖她在封建社会中身处女性这个弱势群体所表现出的抗争精神,以及她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胆识和自信等品质,这正是我欣赏她的地方。

王熙凤是曹雪芹精心刻画的一个人物形象,在《红楼梦》这部大书里,恋爱故事中少不得宝玉、黛玉和宝钗,家庭生活中少不得王熙凤。

《红楼梦》描写了两个世界,即大观园的女儿世界和贾府的男人世界,这两个世界构成了《红楼梦》亦真亦幻的意境。

作为金陵十二钗之一的王熙凤,凭借自身的聪明才智和管理才能活跃于荣宁两府,成了两个世界通连的桥梁,同时也成了《红楼梦》中一枚耀眼的金钗。

在那个封建专制的社会里,女人是男人的附属物,是活在男人影子底下可怜而又可悲的毫无尊严可言的封建礼教的殉葬品。

看看凤姐,她活得多么精彩,她玩弄男人于股掌之上;她以超常的智慧和胆识,掌管了家族的人事和财物大权;她获得了贾府上下统治者的欢欣与敬畏,成为“一言九鼎”的实力派人物。

我欣赏“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的凤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杰出的管理才能与领导力在封建社会,所谓的大家闺秀, 基本上都是依靠父母, 依靠丈夫生活的影子, 是不可能有独立的人格的, 但是在王熙凤的身上, 却极大地体现了她的管理才能。

协理宁国府便是凤姐展示其管理才华的第一步。

秦氏之丧, 是贾府的一件大事, 也是很难办好的一件事,秦可卿的特殊身份,以及曹雪芹对于她的删改,都表明了她的丧事的特殊性。

办这件事对于谁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面对宁国府“里头着实不成个体统”的局面, 凤姐首先是“理出个头绪来”, 对其情况了如指掌的凤姐, 一下子就瞅准了存在的弊端: “头一件就是人口混杂, 遗失东西; 二件, 事无专管, 临期推委; 三件, 需用过费, 滥支冒领;四件, 任无大小, 苦乐不均; 五件, 家人豪纵, 有脸者不能服约束, 无脸者不能上进。

论《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形象

论《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形象

论《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形象王熙凤是金陵世族王家的女儿,贾琏之妻,贾母的孙媳妇,王夫人的内侄女。

深得贾母的宠爱和王夫人的赏识,是贾府赫赫有名的管家,贾府的实际掌权者。

她是贯穿整个《红楼梦》的重要人物之一,在《红楼梦》的所有人物中,她的形象最完整,也最丰满。

如果说《红楼梦》中四百多个人物组成了一张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的话,那么,作为贾府管家的王熙凤就处在这张网的中心,将贾府内外长幼、尊、亲疏、嫡庶、主奴各色人等联结在了一起。

因而,这个人物形象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王熙凤形象】一、端庄美丽又泼辣俗气身为大家闺秀,王熙凤外表标致,容貌美丽。

而日常生活中,她喜欢穿金戴银,常穿大红大绿的衣服,于华贵艳丽中又略显俗气张扬。

王熙凤模样标致,楚楚动人,的确不同凡响;穿戴打扮精雕细琢,通身珠光宝气,华贵异常,又格外俗气。

作为贾府“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管家,她仰仗着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行事做人都极其张扬泼辣。

二、精明强干又心狠手辣1.精明强干,能力卓越王熙凤精明强干,能力卓越。

虽然身为女子,却巾帼不让须眉,一般的男人也比不上她,是贾府乃至当时社会当之无愧的“女强人”。

首先,王熙凤口才好,有非凡的语言表达能力。

冷子兴说她“言谈又爽利”;周瑞家的说她“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他不过”;说书的女艺人奇她“奶奶好刚口,奶奶要一说书,真连我们吃饭的地方也没了”;尤氏等人取笑她是“吃了猴儿尿”的,才如此这般伶牙俐齿。

由此可见王熙风非凡的语言才能,不仅得到贾府及其亲朋的公认,就连说书的女艺人也对她佩服赞叹不已。

不仅如此,即便是身边的丫鬟,王熙凤也对她们有口才的要求。

她对红玉的赏识和提拔,也是始于红玉口才好,能利索齐全地说清楚四五门子的话,萌生了向宝玉要人的念头,实现了红玉“飞上高枝”的愿望。

其次,作为“大管家”,王熙凤还有非凡的领导管理才能。

偌大的荣国府,被二十来岁的她管理得井井有条,秩序井然。

不仅如此,第十三回中,当秦可卿去世,宁国府一片混乱之时,在贾珍的央告下,她前去协理宁国府,更是她管理才华的集中体现。

论红楼梦里的王熙凤

论红楼梦里的王熙凤

论《红楼梦》里的王熙凤雪芹的《红楼梦》,是一部杰出的古典小说,里面描述的人物众多,形象生动,但王熙凤是《红楼梦》里的重要人物,雪芹笔下的她是集美丽聪明和奸诈狡猾于一身,没有女性的温柔,没有爱情,没有真正的朋友的家贾家荣府的实际统治者。

威重令行,机敏善变,凭着自己的才智与苦心,在贾家这个大家庭里应付自如。

她虽然口才出众,八面玲珑,博得男女老少卑尊的喜悦,但她并不懂一般闺阁中琴棋诗画的消遣,除了在衣食享受权利争取之外,并无精神生活可言。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她制造了别人的悲剧,最后也制造了自己的悲剧。

雪芹的《红楼梦》,是一部杰出的古典小说。

它人物众多,形象生动,思想深邃,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

本论文主要探讨王熙凤这个人物。

王熙凤浑名凤辣子,金陵人氏,人称凤姐。

她是集美丽聪明和奸诈狡猾于一身,可谓才貌双全,是脂粉队里的枭雄。

它无论在书里或者书外都是受到议论或评论最多的一个。

在书里上至老祖宗贾母,下至小厮兴儿,对她都有评语。

贾母说“这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辣货,你叫她‘凤辣子’就是了”,“凤辣子”是贾母对王熙凤的昵称。

那兴儿关于凤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的一大段评论可以代表贾府里那些下人们的一种民意。

像同辈的纨、尤氏等,对她都有很多评语,总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凤姐的一大特征。

除了说出口的,还有一些在心里头对凤姐的评议。

如黛玉刚进贾府,凤姐的出场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她那活跃出众的言行,彩绣辉煌的衣装,都能使人觉得这个人物声势非凡。

这个出场的写作工力并不弱于托尔斯泰写安娜·卡列尼娜的出场。

当时林黛玉心里就想:“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礼?”她虽然没有说出口,但也是一种评论,这些不论是说出来的,还是没说出来的,都说明凤姐在《红楼梦》里是受到议论、评论最多的。

在以往的评论中,红学前辈王昆仑先生在他的《红楼梦人物论——王熙凤论》中有句名言:“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

”这恐怕是我们每一个《红楼梦》读者都会有的一种感受。

论王熙凤的人物形象论文

论王熙凤的人物形象论文

引言在《红楼梦》中,作者为大家塑造了一个成功的反面形象,那就是凤姐。

在她的身上,集中地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贪婪、凶婪、凶残、狠毒、阴险狡诈的阶级本质。

可以说通过作者成功的描写,使读者在看到王熙凤的同时也就看到了统治阶级本身。

本文从王熙凤的性格入手,对其形象内涵作浅陋探析。

王熙凤不是个简单的人物,如果非要以红脸白脸的戏剧人物脸谱化来划分的话,王熙凤只能算是个白脸,不是纯正面人物。

但如果要按受欢迎程度来论的话,她又是《红楼梦》中高居榜首的主人公!写王熙凤不单是写人物,而是写人心。

王熙凤的性格复杂,而且复杂程度远胜过其他的红楼女性,善的时候,她是幽默风趣的语言大师,恶的时候,她是心狠手辣的歹毒妇人。

分析起来,王熙凤的性格构成不外乎几点:好大喜功,爱好热闹,喜欢奉承,做事情目的性极强而不择手段,贪财,好胜,但同时也惜老怜贫。

可以说,王熙凤之所以最能讨得贾母的欢心,成为贾母所有儿媳孙媳重孙媳当中头号爱媳,最大一个原因是此二人性格极其相似,甚至可以说,王熙凤就是年轻时候的贾母。

而套用贾母的话来说,自己年轻的时候,比王熙凤还要伶俐能干。

可见贾母之才,不输于凤姐,也难怪古稀之年,还能够令整个家族上上下下俯首帖耳。

贾母喜欢热闹,喜欢繁花似锦的生活,更喜欢别人的阿谀奉承,这一点,王熙凤同样如此。

也只有性格爱好相似的王熙凤,才更能摸得准贾母的脉搏,溜须拍马也能够招招击中要害。

这一点,众人不服也不行。

在此,不妨细嚼慢咽,品品王熙凤的麻辣味!一、凤姐的“俗”,红楼第一时尚少妇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顶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红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红楼梦论文之我眼中的王熙凤

红楼梦论文之我眼中的王熙凤

红楼梦论文之我眼中的王熙凤摘要:王熙凤在《红楼梦》中是个不可或缺的人物。

许多人说她阴险毒辣,贪婪狡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反面角色。

但在我的眼中她有胆识魄力,也有她的狠毒心机,还有无奈与可悲。

她是一个狠角色,但是却让我既痛恨又同情。

本文旨在展示我对王熙凤的个人看法和观点。

关键词:命运,社会,狠毒,管理,贪婪,无奈,悲惨对于王熙凤这个人,我是既痛恨又同情。

她狠毒泼辣,做过很多错事,但事情的责任也不能全归在她身上。

她有才华,精明能干,长管贾府,却不被丈夫喜欢,不被娘家爱护,最后心高气傲的她含恨而终。

她的一生让人又悲又叹。

一处事圆滑的王熙凤作为少奶奶,王熙凤可能并不够合格,因为她命中无子,只有一个巧姐,并且性子狠毒没有容人之量。

但是她作为贾府的一把手,她的说话和办事的能力却的确是圆滑。

对上她说话最会哄贾母开心。

在林黛玉进贾府那一回中,曾有这样的描写。

学院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

这句“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说的极有技术含量,不仅把黛玉奉承了一番,还顺带把探春,元春,惜春给夸了进去,并且变相的说贾母挂念黛玉。

这一句话便把所有的人都哄得很开心。

而贾母说凤姐的话招自己哭,凤姐又赶忙赔不是,说自己是太挂念黛玉了,处事圆滑可见一斑。

对周围的兄弟姐妹,她也是和他们打成一片。

虽然她没有读过什么书,但是帮忙宝玉,黛玉他们组建海棠诗社和桃花诗社时,与这些才子才女们关系算是处的不错。

不只是对贾母,对宝黛等人,凤姐处事圆滑。

作为贾府的大管家,她做事处处考虑周全。

记得刘姥姥第一次寻上门想借银子时,凤姐先笑打圆场,说亲戚不大走动,消除了不认识刘姥姥的尴尬,然后在明白刘姥姥的来意后,说贾府也手头紧,但又给了她二十两银子,面对刘姥姥的粗言鄙语,凤姐只是一笑了事,这让刘姥姥万分感激,也没有给外面的人留下话柄。

论王熙凤论文

论王熙凤论文

论王熙凤摘要《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刻画了形形色色而又饱满的人物形象,王熙凤作为小说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在贾府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鲜明的人物个性和性格特点使后人对其产生了褒贬不一的评价,本文首先将对王熙凤的生平进行概括,分析其对人际关系的处理,对贾府事物的处理;接下来,将着重分析其复杂的人物性格;然后,将对其悲情的人物结局进行评价;最后,对人物的生平作出总结性的看法与评价。

关键词:鲜明个性封建制度凤辣子精明能干权术人性目录摘要 (1)绪论 (2)一、王熙凤的人物生平 (2)(一)王熙凤的出身 (2)(二)不幸的爱情 (3)(三)身份显赫,位居权重。

(3)(四)贪图财利,追求权力 (3)(五)自食恶果,结局悲惨 (3)(六)王熙凤在贾府的措施行为 (3)二、人物性格分析 (4)(一)泼辣张狂,心狠手辣,无愧“凤辣子” (4)(二)机灵善变,心思敏捷 (4)(三)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 (5)(四)喜欢使权弄势.炫耀特权 (5)(五)攻于心计,有主见、有胆识 (6)(六)贪图利益,自私自利。

(6)三.王熙凤人物结局及其原因 (7)(一)人物结局 (7)(二)造成悲惨结局的原因 (8)1、自身性格缺陷 (8)2、封建家族的矛盾与缺陷 (8)结论 (8)参考文献 (9)绪论在荣府内,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女子,她便是王熙凤。

在宁荣二府中王熙凤的阴毒可谓人尽皆知,“毒设相思局”、“弄权铁槛寺”更是让她的阴毒体现的淋淋尽致。

王熙凤又是八面玲珑的,她四处周旋处理极其复杂的人事关系,也只有她能东借西挪来维持贾府的日渐亏空的现状。

她妒忌心强,行事专横,她又生性尖酸刻薄,但她的个性又是泼辣的。

她很能干,荣府上下大小事务都得她说了算,并且做得井井有条,又善于迎合贾母,深得老太太的宠爱。

正因为这些又遭到其他人的嫉妒。

这个华贵艳丽,具有复杂性格的王熙凤恰似毒品与良药的混合物,比之于罂粟花就再恰当不过了。

王熙凤是《红楼梦》里的重要人物,也是作者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

毕业论文.王熙凤

毕业论文.王熙凤

王熙凤形象‎新析王熙凤是《红楼梦》中最典型、最真实、最矛盾也是‎最重要的人‎物。

她是自我“人性冲突”以及人与人‎“人性冲突”最深刻、最激烈、最残酷并得‎到最全面体‎现的一个悲‎剧人物。

她处于没落‎封建社会的‎没落封建大‎家族中;处在各要素‎关系相互交‎互,内外力量互‎为作用的枢‎纽点上。

在此矛盾聚‎焦的中心,她必然承受‎更多更猛烈‎的“人性冲突”的炙烤与煎‎熬。

在整个封建‎家族趋于衰‎败、崩塌边沿时‎,她这个枢纽‎点也必然被‎扭曲、变形,并自我毁灭‎。

她的“算尽机关,好强逞能,擅弄权术”等为标志的‎复杂的性格‎系统只能为‎她的悲剧人‎生推波助澜‎,增添更多的‎悲剧色彩。

关键词:王熙凤、枢纽点、人性冲突、悲剧人生绪论在《红楼梦》的四百多人‎物中,很多人物是‎曹雪芹的精‎心组织、精心雕凿、精心创造、精心再现而‎跃然纸上的‎;但就其投射‎到今天还能‎依然鲜活灵‎透、扑面而来的‎恐怕唯有王‎熙凤这个角‎色了。

王熙凤最深‎刻、最激烈、最残酷也是‎最全面的“人性冲突”,非拘于一事‎、一物、一言、一行而纷呈‎于读者眼前‎。

王熙凤的一‎生可以概括‎为一从、二令、三休,她最终被贾‎镰休掉,沦落为奴,衣不蔽体,食不饱腹,雪夜含恨。

笔者不敢苟‎同于动辄“标签”,要么“二分”的分析;因为人性是‎丰富而复杂‎、系统又纷乱‎、稳定却膻变‎、超阶级又拘‎于时代的。

也只有从人‎性的角度深‎入分析;才能准确、全面、深刻的把握‎她——这个曹雪芹‎投入大量心‎血、融入复杂情‎感的角色;也才能更好‎的在阅读中‎锲合作者的‎情感,从而完成审‎美过程;并使自身审‎美情感得以‎升华。

简而言之,透过王熙凤‎的人性冲突‎分析,更显见一个‎近乎暴露的‎“自我”——劳碌、前行又徘徊‎、沉浮、美丑善恶无‎一时不交错‎于内心!——更好的认识‎时代的人、时代的人性‎!一、王熙凤地位‎的认识很多研究者‎谈到她在荣‎国府的地位‎,最常用的词‎是“内阁首相”、“管家婆”。

毕业论文-论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形象

毕业论文-论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形象

毕业论文论《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形象内容提要:论《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形象《红楼梦》小说中人物众多,情态各异。

浓墨重彩地描绘了许多性格鲜明、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展示了她们的悲剧命运。

他只是通过展示几千年来一直处于深闺的不谙世事的女子所罕有的才情,以及她们所经历的坎坷的遭遇,来表达对她们深切的同情和真诚的赞美,同时用她们的这种无邪、率真的“美”的毁灭来暗示社会最底层的人们遭受的更悲惨境遇,从而发泄出对这个黑暗社会的不满。

下面,我以王熙凤的人物形象为例,加以分析。

王熙凤之泼辣在《红楼梦》一部大书的开始,我第一次看到王熙凤,她那活跃出群的言动,彩绣辉煌的衣装,就能使人觉得这个人物声势非凡。

《红楼梦》作者对于王熙凤出场的写作工力,也并不弱于托尔斯泰之写安娜·卡列尼娜的出场吧?她的出场是从初到贾府的林黛玉眼中开始的-。

王熙凤之口才《红楼梦》作者写王熙凤的口才,也和写王熙凤的性格一样成为奇迹。

她随时顺口而出的动人的说笑,使读者如闻纸上有声;而且,只有她这一个人才能说得出那些语言,她如果不说出那种语言时,书里的人物和我们读者都同样不满足。

在原作者笔下,王熙凤的语言几乎时时刻刻和王熙凤同在的。

偶然她因病或因故“缺席”,人们是感觉到多么寂寞呀!至于那些为自己的吹嘘或对别人的恶骂,口才又成为她抬高自己打击别人的锋利武器。

王熙凤之权威在《红楼梦》众多人物中,王熙凤之“威”描写得最多、最形象,简直就是一个真实的“多面”人。

不论你从哪一个角度看去,她身上都有一股“威”力存在,让人又爱又恨。

如果稍加剖析,王熙凤的“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与生俱来,一是她手中有权。

威权合于她一身,化合成她的“权威”。

封建社会里是人治高于法治,人一旦拥有了“权”,就是“法”的代言人。

在《红楼梦》中的贾府也是如此。

王熙凤有了“权”,也就是法的制定者、解释者和执行者。

王熙凤之软弱《红楼梦》作者一面无情地揭发凤姐一切罪行,并不遗余力地刻画出她独断独行、不恤人言、不顾后果的“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之阿凤印象
一.初印象
初识王熙凤是在语文课本中的《林黛玉进贾府》这一章节。

远道而来的黛玉已经拜见过了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执等。

正当大家围着黛玉嘘寒问暖之时,却听到笑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

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来人便是王熙凤,其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官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从这一段,能看出凤姐穿戴华丽。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而这一段的描写,则可看出凤姐漂亮。

又有贾母戏谑到:“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

贾母虽是玩笑话,但王熙凤的泼辣,张扬也可见一斑。


王熙凤还有最重要的特点是便是精明干练,圆滑,精通人情世故,甚至可以说是心机深重。

如在黛玉初进贾府时能说会道令人印象深刻,对黛玉的衣食住行的精心安排也令人感慨凤姐之心细。

后面的章节多有介绍,如《协理宁国府》,《弄权铁栏寺》,《毒设相思局》。

我觉得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协理宁国府》。

脂砚斋说“写秦氏之丧却只为凤姐一人”,我觉得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二.王熙凤的判词
(一)
凡鸟偏从末世来,
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
哭向金陵事更哀。

注:
这是金陵十二钗里面对王熙凤一生的总的判词
判词前画的是“一片冰山,上面一只雌凤”。

喻贾家的势力不过是座冰山,太阳一出就要消融。

雌风(王熙凤)立在冰山上,极危险。

红学专家蔡义江先生对此的解读为:“凡鸟——合起来是“鳳”字。

意思是凤姐对贾琏最初是言听计“从”,继而可以对贾琏发号施“令”,最后事败不免于“休”之,故曰“哭向金陵事更哀”。

“金陵王”是她的娘家,与末句也相合。

对于判
词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但最终都认同王熙凤悲惨的结局,切合作者的意愿。

(二)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

叹人世,终难定!
注:
这段其中“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二句,尤其让我感慨。

(三)
最后是兴儿对王熙凤的评价,虽说不是判词,但我觉得格外入木三分,所以也列入判词三。

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三.事件分析
对于红楼梦中有关王熙凤的事件描写可谓不胜枚举,其中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体面招待刘姥姥,协理宁国府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是为了通过周瑞家的求王夫人救济施舍,作为一个和贾府算不上什么关系的老人,王夫人没有见她,而是交给凤姐全权处理。

刘姥姥到了凤姐住的屋子,只见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邹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的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炉内的灰。

好一个富贵风华的凤姐。

刘姥姥站在凤姐面前直发怵,一时支吾难以开口。

这是王熙凤作为荣府的管家少奶奶给一位最普通的农村妇女的印象。

凤姐很清楚刘姥姥的意图,既然王夫人有话“既然来了,就不可怠慢”。

最后王熙凤给了刘姥姥二十两银子。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凤姐落难,是刘姥姥救了她的女儿——巧姐。

凤姐初次接待刘姥姥,原本是体面的打发一个投亲的人,却得到了善报。

协理宁国府主要是说王熙凤主持操办秦可卿的丧事。

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十四回开头写了这样一段话,认为写秦可卿之丧实际是:“写凤姐之金贵;写凤姐之英气;写凤姐之声势;写凤姐之心机;写凤姐之骄大。


第十三回末尾,写到王熙凤接受协理宁国府丧事时,有这样一段描写——这里凤姐来至三间一所的报厦内坐了,因想: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鈐束,无脸者不能上进。

此五件实是宁国府中风俗。

这个分析不可不谓全面,而且是一语中的,切中要害。

针对这五件诟病,王熙凤采取了对症下药的方法。

第一项措施是制度控制。

她召集宁国府各管事并宣布:“既托了我,我就说不得要讨你们嫌了。

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由着你们去。

再不要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样‟的话,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半点儿,管不得谁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现清白处治。

第二项措施是定额控制。

她改革了贾府的“旧例”,建立了新的“财务定额制度”——无论小姐、丫环,每月领月例,以“每个基层单位”为单位每房定额发放。

第三项措施是预算控制。

她上任之初,便命丫环彩明订造账册“作好估计”,兼要家仆拿花名册来查看,以弄清家底。

在发放实物时,也是“一面交发一面提笔登记”。

这样一来,自然是“某人该管某处,某人该领某物,弄得十分清楚”。

第四项措施是责任控制。

王熙凤建立了宁国府各类人员的岗位责任制,进行职责分工,把任务落实到人,要求做到各司其职,一个萝卜一个坑,不能做了和尚不撞钟。

在协理宁国府办理秦可卿丧事时,她根据举办丧事和家务活动的各项任务加以分类,并按任务大小实行定员,以四人到四十人为一组,各组有明确的职责分工。

第五项措施是内部牵制控制。

在协理宁国府的过程中,凤姐采用了这种财务控制措施。

具体分工为:授权和审核这两项大权由她亲自掌握,执行、记录和保管这些不相容的需要相互牵制的职务由不同的下人担任。

乱哄哄的宁国府经这位太岁奶奶一治,立即变样,过去的无头绪、慌乱、推托、偷闲、偷窃,第二天全部消失。

王熙凤快刀斩乱麻,一天功夫就把原本乱哄哄的宁国府搞得条条分明,事事到位。

不过凤姐忙得饭也没功夫吃的,坐卧不能亲近,但凤姐心中到十分欢喜,并不推按委托,恐落人褒贬,因此日夜不暇,筹划的十分整肃,于是合族上下无不称赞者。

协力宁国府,无疑是王熙凤一次不受任何干涉尽情展示自己的舞台,王熙凤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管理才能,突出的能力为自己赢得了无限的风光。

好一个金贵、英气、有声势、有心机、骄大的凤姐。

四.香消玉殒
贾府被抄,王熙凤的两箱子借票被查抄出来,不仅抄光了凤姐的所有积蓄,还落得个合家大小,除了老太太,太太两个,没有不恨他的。

而在操办贾母婚事中,由于邢夫人把不肯将办事银子交出来,而且没有人肯主事,凤姐终究没能风光的操办丧事。

王夫人也提防着凤姐,更令人心酸的是丫头们见凤姐落魄也都作践起她来。

曾经凤姐得罪过的人都在此时给了凤姐狠狠的打击。

在各种夹击下,凤姐终于病倒了,精神也跨了。

最终凤姐悲惨离世。

记得在电视上看到用席子裹了凤姐,扔在在雪地中,白雪茫茫,更添哀戚。

曾经多么风光的人儿啊,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终是应了那句“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参考书目:
1. 清曹雪芹著高鹗续裴效维效注《红楼梦》作家出版社2006.5
2. 清改琦王钊绘图傅眀伟编文《红楼梦写真》上海画报出版社2007
3. 郑铁生《红楼梦的叙事艺术》新华出版社2011.12
4. 李劼《论红楼梦》新星出版社200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