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以太网通道技术
Catalyst 2950系列交换机

Catalyst 2950系列交换机•概述•特性和关键优点•技术规范•环境条件和电源要求点击下载•管理机构的认证•服务和支持•订购信息概述固定安装的线速快速以太网桌面交换机Cisco Catalyst 2950系列,可以为局域网(LAN)提供极佳的性能和功能。
这些独立的、10/100自适应交换机能够提供增强的服务质量(QoS)和组播管理特性,所有的这些都由易用、基于Web的Cisco集群管理套件(CMS)和集成Cisco IOS 软件来进行管理。
带有10/100/1000 BaseT上行链路的Cisco Catalyst 2950 铜线千兆位,可为中等规模的公司和企业分支机构办公室提供理想的解决方案,以使他们能够利用现有的5类铜线从快速以太网升级到更高性能的千兆位以太网主干。
Catalyst 2950系列包括Catalyst 2950T-24、2950-24、2950-12和2950C-24交换机。
Catalyst 2950-24交换机有24个10/100端口;2950-12有12个10/100端口;2950T-24有24个10/100端口和2个固定10/100/1000 BaseT上行链路端口;2950C-24有24个10/100端口和2个固定100 BaseFX上行链路端口。
每个交换机占用一个机柜单元(RU),这样它们方便地配置到桌面和安装在配线间内(图1)。
图1 Catalyst 2950系列10/100/1000交换机以线速性能将终端工作站连接到LAN由于Catalyst 2950具备8.8Gbps的交换背板和最大4.4 Gbps的数据吞吐率,所以在它把终端工作站和用户连接到公司的LAN上时可以在各个端口提供线速连接性能。
Catalyst 2950交换机支持性能增强特性,如Fast EtherChannel(快速以太通道)和GigabitEtherChannel(千兆位以太通道)技术,可在Catalyst 2950交换机、路由器和服务器之间提供最大4 Gbps的高性能带宽。
计算机网络 快速以太网

计算机网络快速以太网到1993年,Grand Junction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快速以太网集线器Fast Ethernet Hub10/100和网络接口卡FastNIC100,快速以太网技术才正式得以应用。
随后Intel、SynOptics、3COM、BayNetworks等公司也相继推出了自己的快速以太网设备。
1995,IEEE 802工作组也通过了IEEE 802.3u标准,将以太网的带宽扩大为100Mbps。
这样快速以太网的时代才正式到来。
从技术上讲,IEEE 802.3u并不是一种新的标准,它是对现存IEEE 802.3标准的升级,其基本思想是:保留所有旧的分组格式,接口以及程序规则,只是将位时从100ns减少到10ns,并且所有的快速以太网系统均使用集线器。
快速以太网除了继续支持在共享介质上的半双工通信外,在1997年IEEE通过IEEE 802.3x标准后,还支持在两个通道上进行的双工通信。
双工通信则进一步改善了以太网的传输性能。
另外在快速以太网中所使用的网络上设备与10Mbps所用的网络设备相比也不贵,致使100Base-T快速以太网得到非常快速的发展。
100Base-T快速以太网定义了100Base-TX、100Base-FX和100Base-T4这三种物理层规范。
1.100Base-TX100Base-TX采用两对5类UTP双绞线(非屏蔽双绞线)或两对1类STP双绞线(屏蔽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
其中一对用于发送数据信息,另一对用于接收数据信息。
其最大网段长度为100m。
对于5类UTP来说使用RJ45连接器;对于1类STP来说使用DB9连接器。
另外,它支持全双工的数据传输,符合EIA586的5类布线标准和IBM的SPT1类布线标准。
100Base-TX采用了一种运行在125MHz下的被称为4B/5B的编码方案,该编码方案将每4bit的数据编制成5bit的数据,挑选时每组数据中不允许出现多于3个0,然后在将4B/5B 码进一步编成NRZI码进行传输。
以太网的技术

以太网的技术1以太网的发展以太网是当今现有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协议标准,组建于七十年代早期。
Ethernet(以太网)是一种传输速率为10Mbps的常用局域网(LAN)标准。
在以太网中,所有计算机被连接一条同轴电缆上,采用具有冲突检测的载波感应多处访问(CSMA/CD)方法,采用竞争机制和总线拓朴结构。
基本上,以太网由共享传输媒体,如双绞线电缆或同轴电缆和多端口集线器、网桥或交换机构成。
在星型或总线型配置结构中,集线器/交换机/网桥通过电缆使得计算机、打印机和工作站彼此之间相互连接。
由于其简单、成本低、可扩展性强、与IP网能够很好地结合等特点,以太网技术的应用正从企业内部网络向公用电信网领域迈进。
以太网接入是指将以太网技术与综合布线相结合,作为公用电信网的接入网,直接向用户提供基于IP的多种业务的传送通道。
以太网技术的实质是一种二层的媒质访问控制技术,可以在五类线上传送,也可以与其它接入媒质相结合,形成多种宽带接入技术。
以太网与电话铜缆上的VDSL相结合,形成EoVDSL技术;与无源光网络相结合,产生EPON 技术;在无线环境中,发展为WLAN技术。
以太网技术作为数据链路层的一种简单、高效的技术,以其为核心,与其它物理层技术相结合,形成以太网技术接入体系。
EoVDSL方式结合了以太网技术和VDSL技术的特点,与ADSL和(五类线上的)以太网技术相比,具有一定的潜在优势。
WLAN技术的应用不断推广,EPON技术的研究开发正取得积极进展。
随着上述“可运营、可管理”相关关键技术问题的逐步解决,以太网技术接入体系将在宽带接入领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同时,以太网技术的应用正在向城域网领域扩展。
IEEE802.17RPR技术在保持以太网原有优点的基础上,引入或增强了自愈保护、优先级和公平算法、OAM等功能,是以太网技术的重要创新。
对以太网传送的支持,成为新一代SDH设备(MSTP)的主要特征。
10G以太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了以太网技术在城域网范围内的广泛应用,WAN接口(10Gbase-W)的引入为其向骨干网领域扩展提供了可能。
以太网简要教程

以太网简要教程一、概述通常我们所说的以太网主要是指以下三种不同的局域网技术:以太网/IEEE 802.3—采用同轴电缆作为网络媒体,传输速率达到10Mbps;100Mbps以太网—又称为快速以太网,采用双绞线作为网络媒体,传输速率达到100Mbps;1000Mbps以太网—又称为千兆以太网,采用光缆或双绞线作为网络媒体,传输速率达到1000Mbps(1Gbps)以太网以其高度灵活,相对简单,易于实现的特点,成为当今最重要的一种局域网建网技术。
虽然其它网络技术也曾经被认为可以取代以太网的地位,但是绝大多数的网络管理人员仍然把将以太网作为首选的网络解决方案。
为了使以太网更加完善,解决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和局限,一些业界主导厂商和标准制定组织不断的对以太网规范做出修订和改进。
也许,有的人会认为以太网的扩展性能相对较差,但是以太网所采用的传输机制仍然是目前网络数据传输的重要基础。
二、以太网工作原理以太网是由Xeros公司开发的一种基带局域网技术,使用同轴电缆作为网络媒体,采用载波多路访问和碰撞检测(CSMA/CD)机制,数据传输速率达到10Mbps。
虽然以太网是由Xeros公司早在70年代最先研制成功,但是如今以太网一词更多的被用来指各种采用CSMA/CD技术的局域网。
以太网被设计用来满足非持续性网络数据传输的需要,而IEEE802.3规范则是基于最初的以太网技术于1980年制定。
以太网版本2.0由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Intel、和Xeros三家公司联合开发,与IEEE 802.3规范相互兼容。
太网结构示意图如下:以太网/IEEE 802.3通常使用专门的网络接口卡或通过系统主电路板上的电路实现。
以太网使用收发器与网络媒体进行连接。
收发器可以完成多种物理层功能,其中包括对网络碰撞进行检测。
收发器可以作为独立的设备通过电缆与终端站连接,也可以直接被集成到终端站的网卡当中。
交换机路由器配置与管理任务教程第六章

• Bridge ID Priority 32769 (priority 32768 sys-id-ext 1)
•
Address 0060.70B2.6A45
•
Hello Time 2 sec Max Age 20 sec Forward Delay 15 sec
•
Aging Time 20
• Interface Role Sts Cost Prio.Nbr Type
• ---------------- ---- --- --------- -------- --------------------------------
• Gi0/1
Root FWD 4 128.25 P2p
• Gi0/2
Altn BLK 4 128.26 P2p
2020年9月29日星期二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
10
配置以太通道
• Switch1(config-if)#int gi0/1
• Switch1(config-if)#channel-group 40 mode on
• !LINK-5-CHANGED: Interface Portchannel 40, changed state to up
和分析相关计算机网络知识Βιβλιοθήκη 2020年9月29日星期二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
2
以太网通道简介
• 在两台交换机之间可以使用两条以上的链路将它 们级连,但在生成树协议(STP)的作用下,只有一 条链路处于通信状态,其它的链路都处于阻塞状 态,这样只提供了链路的容错,而不能提高两台 交换机之间的带宽。
• 快速以太网通道(FEC: FastEtherChannel)和吉比 特以太网通道(GEC:GigabitEtherChannel)通过将 平行的一组链路看作一条物理链路而允许在生成 树环境中存在冗余链路,使用它可以提高交换机 间的链路带宽。
常见的网络接入技术

1)拨号接入方式·使用56K调制解调器通过公共电话网(PSTN)拨号,通常上行和下行速率依据线路状态自动适配调整为28.8K、33.6K、45K等;·使用ISDN终端适配器(TA)通过ISDN(2B+D)网络拨号,如果指定使用一个B通道,则达到64K速率,如果用2B通道,可达到128K速率。
2)专线接入方式·DDN专线,速率为64K~2M.其租用价格只有单位用户才能承受得起;·GPRS和3G技术,是移动电话的相关技术,号称能“时刻在线”,但不太适合家庭日常使用。
近年来陆续开发出一系列的以面向家庭用户为主的宽带网络接入技术,较有代表性的包括:1)DSL(Digital Subscriber Loop)数字用户环路DSL是基于普通铜线(包括电话线)进行高速数据传输的技术,因此对于充分利用现有覆盖千家万户的电信线路有很实际的意义。
DSL经常被表达为xDSL,因为DSL 技术是一个“家族”,其中x=A/H/S/C/I/V/RA等。
DSL也是调制解调技术的家族成员,而表中罗列的各种DSL实现类型的特征表明:xDSL比PSTN上的传统Modem更加高速,同时也更加复杂。
有时候。
技术的复杂性会成为普及应用的巨大障碍,但是无论如何,xDSL 的速率指标毕竟是十分诱人的。
2)CM(Cable Modem)Cable Modem自然是适用于同轴电缆(Cable )传输体系的调制解调器,它与普通的调制解调器有联系、也有区别。
它们的共同点都是试图在模拟信道上传输数字信号,因此都以Modem命名。
而Cable Modem主要面向有线电视网,即所谓的CATV/HFC网络,传输速率可达几兆到几百兆。
这里,传输介质的区别不仅仅是双绞线和电缆的简单差异,我们注意到,普通 Modem的传输是点对点进行的,换言之,一对通信的Modem“独占”了一条线路,而Cable Modem而无法得到这样的“待遇”。
以太网简要教程

以太网简要教程一、概述通常我们所说的以太网主要是指以下三种不同的局域网技术:以太网/IEEE 802.3—采用同轴电缆作为网络媒体,传输速率达到10Mbps;100Mbps以太网—又称为快速以太网,采用双绞线作为网络媒体,传输速率达到100Mbps;1000Mbps以太网—又称为千兆以太网,采用光缆或双绞线作为网络媒体,传输速率达到1000Mbps(1Gbps)以太网以其高度灵活,相对简单,易于实现的特点,成为当今最重要的一种局域网建网技术。
虽然其它网络技术也曾经被认为可以取代以太网的地位,但是绝大多数的网络管理人员仍然把将以太网作为首选的网络解决方案。
为了使以太网更加完善,解决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和局限,一些业界主导厂商和标准制定组织不断的对以太网规范做出修订和改进。
也许,有的人会认为以太网的扩展性能相对较差,但是以太网所采用的传输机制仍然是目前网络数据传输的重要基础。
二、以太网工作原理以太网是由Xeros公司开发的一种基带局域网技术,使用同轴电缆作为网络媒体,采用载波多路访问和碰撞检测(CSMA/CD)机制,数据传输速率达到10Mbps。
虽然以太网是由Xeros公司早在70年代最先研制成功,但是如今以太网一词更多的被用来指各种采用CSMA/CD技术的局域网。
以太网被设计用来满足非持续性网络数据传输的需要,而IEEE802.3规范则是基于最初的以太网技术于1980年制定。
以太网版本2.0由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Intel、和Xeros 三家公司联合开发,与IEEE 802.3规范相互兼容。
太网结构示意图如下:以太网/IEEE 802.3通常使用专门的网络接口卡或通过系统主电路板上的电路实现。
以太网使用收发器与网络媒体进行连接。
收发器可以完成多种物理层功能,其中包括对网络碰撞进行检测。
收发器可以作为独立的设备通过电缆与终端站连接,也可以直接被集成到终端站的网卡当中。
初级 09 ZXC10 3GCN后台组网介绍

ZXC10 3GCN后台组网介绍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课程目标4参考资料:●参考资料1●参考资料2●参考资料3目录第1章组网原则 (1)1.1 总体原则 (1)1.2 组网设备 (1)第2章MGW/MSCe组网规划 (3)2.1 端口划分 (3)2.2 级联端口 (3)2.3 VLAN端口 (3)2.4 路由端口 (5)2.5 端口工作模式 (5)第3章HLRe组网规划 (7)3.1 端口划分 (7)3.2 级联端口 (7)3.3 普通端口 (7)3.4 路由端口 (9)3.5 端口工作模式 (9)i第1章组网原则知识点●组网原则●组网设备1.1 总体原则本着安全、节约、可扩展的原则,3GCN后台组网采用MSCe和MGW联合组网、HLRe单独组网的方式,并采用双网增加安全性。
目前各网元包括MSCe、MGW、HLRe。
后台组网最少采用2个Switch,组成双网双平面。
1.2 组网设备以Cisco的2950为例,24端口。
当用户数少于150万时,建议配置24口的switch。
1第2章MGW/MSCe组网规划知识点●端口划分●各端口分配●端口工作模式2.1 端口划分MSCe和MGW后台采用联合组网,共用一对交换机,交换机端口划分为3部分。
1.级联端口,端口号为1~3,两个交换机级联使用。
2.VLAN端口,端口号为4~23,给各网元连接前台或后台使用,不同的网元划分到一个VLAN中。
3.路由端口,端口号为24,交换机和路由器的接口。
2.2 级联端口1.级联技术采用cisco的专有技术—快速以太网通道(FEC)技术,单向300Mbps、双向600Mbps的带宽,同时提供冗余链路,确保两个交换机之间有高可靠性的连接。
2.级联方法以太网交换机之间桥接端口使用交叉网线互联,桥接的端口分别是端口1、端口2、端口3。
2.3 VLAN端口在端口4~23中给每个网元划分一个VLAN,对应网元的所有对外连接线都必须连接在规划的Vlan中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地,快速以太网通道使用基于源MAC地址转发或基于
目标MAC地址转发这两种方法实现负载均衡。 1、基于源MAC地址转发 当数据帧被转发到快速以太网通道时,快速以太网通道 依据帧的源MAC地址将数据帧通过不同的端口进行转发。
不同站点的数据帧将通过通道中不同的端口转发,同一站
点的数据帧将通过通道中的同一站点转发。 启用基于源MAC地址转发的方式后,第三层接口上基
5.1 快速以太网通道 5.1.1 快速以太网通道概述
所谓的快速以太网通道实际上是将交换机上的几个 物理端口聚合成一个逻辑端口,通过逻辑端口提供更高的 传输速率的同时,提供物理链路的冗余和负载均衡。使用 快速以太网通道技术,可以改善网络的性能,提高网络的 可靠性。快速以太网通道技术应用在交换机之间的连接、 交换机与路由器之间的连接以及交换机与服务器之间的连 接。如果是将快速以太网端口聚合在一起,就称为快速以 太网通道FEC(Fast EtherChannel);如果将吉比特以 太网端口聚合在一起则称为吉比特以太网通道GEC (Gigabit EtherChannel); 如果将以太网端口聚合在一起 则称为以太网通道(EtherChannel)。
Off
Auto
Desirable
Silent
non-Silent
在PAgP协议中,参与快速以太网通道的端口处于以下四
种模式: (1)On 在On模式下,不需要与对方端口协商,也不需要与对 方交换PAgP数据帧,只要对方端口处于On状态,快速以 太网通道就可以形成了。 (2)Off 处于Off模式的端口,不在端口之间交换PAgP数据帧,
10/100 交换机
10/100 交换机
100Mbps骨干
100Mbps骨干
100Mbps快速 以太网通道
800Mbps快速 以太网通道
400Mbps快速以太网通道到服务器 400Mbps快速以太网通道到服务器
图 4条物理链路聚合成一条快速以太网通道
5.1.2 快速以太网通道的技术原理
一、快速以太网通道工作机制 快速以太网通道通过将多条全双工的物理链路聚合起来, 对网络终端提供一个逻辑端口。这个逻辑端口的传输速率是 组成这个快速以太网通道的所有物理链路传输速率的总和。 快速以太网通道对网络应用来讲是透明的,在工作中如果组 成快速以太网通道的一条物理链路不能正常工作,组成快速 以太网通道的其他物理链路将分担失败链路的流量,保证网 络的正常应用。快速以太网的负载均衡是指通过快速以太网 通道的数据帧根据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自动在组成 快速以太网通道的物理链路上进行平均分配,如果其中的一 条物理链路失败,它所承担的数据帧流量将均匀地转移到快 速以太网通道中其他正常工作的物理链路中。
于源IP地址、目标IP地址的负载均衡也会同时启用。同一站
点之间的IP数据包将会通过通道中的同一端口转发,不同站 点之间的数据包将会通过不同的端口转发。
2、基于目标MAC地址转发
当数据帧被转发到以太网通道时,快速以太网通道依 据帧的目标MAC地址将数据帧通过不同的端口进行转发。 发往同一目的地的数据帧使用通道中的同一端口,发往不 同目的地的数据帧使用通道中的不同端口进行转发。
的广播帧不会从快速以太网通道的其他端口传送回来。
使用LACP协议时,可以在一个快速以太网通道中加入 多达16个端口。不过其中只有8个端口是处于激活状态,其
他8个处于热备份状态。当8个处于激活状态中的某个端口发
生故障时,处于热备份状态的端口会自动将其替换。
模 式
功
能
On
Off Passive Active
强迫端口加入通道而不使用LACP。在此模式下,只有 相连的两个端口组同时处于On模式,快速以太网通 道才可用 禁止端口加入通道 缺省模式,将端口置于被动协商状态。Passive状态下 的端口会响应收到的LACP数据包,但不会发起 LACP协商。 将端口置于主动协商状态。Active状态下的端口会通过 发送LACP数据包来向其他端口发起协商。
模 On
式
功
能
强迫端口加入通道而不使用PAgP。在此模式下,只有 相连的两个端口组同时处于On模式下,快速以太网 通道才可用。 禁止端口加入通道。 缺省模式,将端口置于被动协商状态。Auto状态下的 端口会响应收到的PAgP数据包,但不会发起PAgP协 商。 将端口置于主动协商状态。Desirable状态下的端口会通 过发送PAgP数据包来向其他端口发起协商。 缺省的次级PAgP设置。当不希望从对端设备接收到任 何通信时,使用此关键字来配合Auto或Desirable模 式。这项功能可防止链路作为失效链路通告给生成 树。 当希望从对端设备接收通信时,将此关键字与Auto或 Desirable模式配合使用。
基于源MAC地址转发 以太网通道
基于目标MAC地址转发
图 基于源、目标MAC地址的负载平衡
5.2.3快速以太网通道的优点
快速以太网通道具有如下优点:
1、对网络应用透明 2、负载均衡 3、弹性和快速收敛
Catalyst4506交换机
吉比特以太网通道 Catalyst3550-12T 交换机 1000Base-X 1000Base-X
Auto状态并且端口兼容,则双方协商成功,然后形成快速
以太网通道。
状态 On Off Auto Desirable
On 是 否 否 否
Off 否 否 否 否
Auto 否 否 否 是
Desirable 否 否 是 是
表 PAgP协议快速以太网通道形成状态
2、LACP协议
IEEE802.3ad中定义了LACP协议。不同厂商的设备只 要支持802.3ad标准即可进行互连组成快速以太网通道。通 过在具有建立快速以太网通道能力的端口之间交换数据帧, PAgP协议实现在相邻端口之间动态自动形成快速以太网通 道。利用PAgP形成快速以太网通道之后,在生成树协议中 便成为单一的端口。广播帧只通过快速以太网通道中的一 个端口进行传输,从快速以太网通道的一个端口发送出去
利用这些协议可以通过与相邻交换机动态协商的办法,将
具有相同特性的端口形成一个通道。 PAgP是Cisco特有 的协议,只能在Cisco的交换机上运行,LACP协议是 IEEE.802.3ad标准定义的协议,只要遵循IEEE.802.3ad 标准的交换机都可以运行。
1、PAgP协议 PagP协议是Cisco专用的端口聚合协议。该协议可以 让交换机的端口自动协商建立快速以太网通道。使用 PAgP协议,交换机可以了解支持PAgP的交换机的标识和 每个接口的能力,然后交换机动态地将配置相似的端口组 成一组,形成一条逻辑链路,称为通道或聚集端口。 在PAgP协议中,Cisco为快速以太网通道定义了四种 模式:on、off、Auto以及Desirable,如表所示。
三、负载均衡
在Cisco交换机中,帧的分配通过哈希算法,分布到构
成一条以太网通道的各个端口上,以达到负载均衡。这个 算法在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源和目的IP地址相结合、 源MAC地址或目标MAC地址等的一个或多个低位执行异或 操作,根据异或的结果选择在哪一条链路上转发帧。对于 双端口绑定,使用最低位进行异或;对于4端口绑定则使 用最低2位进行异或。以此类推,若是8端口绑定,则使用 最低3位进行异或。
不允许快速以太网通道的形成。
(3)Auto
处于Auto模式的端口被置于被动的协商状态,这时,
端口不主动发送PAgP数据帧,而是等待对方端口发来 PAgP数据帧,并回应PAgP数据帧,形成快速以状态时,快速以太网通道才能形
成。 (4)Desirable 当处于Desirable模式时,端口会主动发出PAgP数据 帧与对方端口进行协商,如果对方处于Desirable状态或
快速以太网通道是基于802.3协议的全双工技术,为网 络管理者提供使用现存的电缆和网络设备基础设施创建快 速、可靠、高速骨干的能力。在快速以太网和吉比特以太 网技术中,可将4个全双工点对点物理链路聚合成一条逻 辑通道。对于快速以太网,快速以太网通道技术将4条物 理链路速度为100Mbps的半双工端口聚合在一起,形成一 个逻辑的快速以太网通道,然后再将半双工转换为全双工, 这样将原来100Mbps的速度提高到800Mbps。同样的道理, 在以太网和千兆位以太网中都可以应用,对于吉比特以太 网,吉比特以太网通道把物理链路速度为2Gbps的端口速 度提高到8Gbps;对于以太网,以太网通道把物理链路速 度为10Mbps的端口速度提高到80Mbps,下图说明了物理 链路聚合成快速以太网通道的形式。
表 LACP快速以太网通道模式
LACP协议使用Active和Passive两种模式。处于Active 模式的端口主动发送LACP包,与对方协商;处于Passive模 式的端口只能应答LACP包。显然,均处于Passive模式的端 口不能组成快速以太网通道。Active模式相当于PagP协议的 Desirable模式,Passive模式相当于PagP协议的Auto模式。
A
Si Si
B
快速以太网 通道
100/1000 100/1000 100/1000 100/1000
以太网通道 以太网通道 以太网通道 以太网通道
快速以太网 通道
图 快速以太网通道工作原理
二、PAgP和LACP 端口聚集控制协议PAgP(Port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和链路聚集控制协议LCAP(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都是用来实现快速以太网通道的协议,
下图中,一个快速以太网通道将交换机连接到了路由
器,交换机连接4台工作站。交换机将路由器作为一个 MAC地址,因此在交换机快速以太网通道上基于源MAC地
址的转发能保证交换机利用路由器的所有可用带宽。路由
器上配置了基于目标MAC地址的转发,从而保证了众多工 作站在路由器的快速以太网通道上的通信是均匀分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