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化学高考题
高考化学《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化学《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真题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2024·全国甲卷]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
W和X原子序数之和等于Y-的核外电子数,化合物W+[ZY6]-可用作化学电源的电解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X和Z属于同一主族B.非金属性:X>Y>Z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Z>YD.原子半径:Y>X>W答案:A解析:N和P均位于第ⅤA族,A正确;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故非金属性:F>N>P,B错误;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简单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F>P,故稳定性:HF>PH3,C 错误;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故原子半径:Li>N>F,D错误。
2.[2022·河北卷]两种化合物的结构如下,其中X、Y、Z、R、Q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两种化合物中,X、Y、Z、R、Q均满足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B.X、Y、Z、R、Q中,R的非金属性及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均最强C.将装有YZ2气体的透明密闭容器浸入冰水中,气体颜色变浅D.Z的某种同素异形体在大气中的含量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答案:A解析:题图中X形成四个共价键,则X位于第ⅣA族,Y形成三个共价键,位于第ⅢA 族或第ⅤA族,Z形成两个共价键,位于第ⅥA族,R形成一个共价键,为H元素或位于第ⅦA族,Q形成五个共价键,位于第ⅤA族,结合原子序数关系可知,X为C元素、Y为N 元素、Z为O元素、R为F元素、Q为P元素。
图示化合物中P最外层有10个电子,A项错误;五种元素中F的非金属性最强,对应的简单氢化物HF最稳定,B项正确;NO2为红棕色,N2O4为无色,2NO2⇌N2O4是放热反应,降温时其平衡正向移动,气体颜色变浅,C项正确;大气中的O3含量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D项正确。
高考化学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题)1.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主族元素与右下方的主族元素性质相似,如Li 与Mg 、Be 与Al 、B 与Si ,这种规律被称为“对角线规则”.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Li 在2N 中燃烧生成3Li NB .Li 在氧气中燃烧生成22Li OC .2Be(OH)与NaOH 溶液反应生成22Na BeOD .硼酸钠溶液显碱性2.李克强总理在世界核安全会议上倡导各成员国安全、合理地开发利用核能。
23592U 是核反应堆的重要原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3592U 中的中子数为235B .23592U 和23892U 是同一种核素C .合理利用核能符合“低碳经济”要求D .23592U 和23892U 是铀元素的两种同素异形体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共价键B .氯气中含离子键C .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均属于化学键D .所有物质一定含有化学键 4.下列各组物质,所含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的是 A .MgCl 2和KCl B .NaOH 和NaCl C .H 2O 2和Na 2O 2D .NH 3和NH 4Cl5.硒(Se)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硒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 .硒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第IV A 族B .H 2Se 比HBr 稳定C .硒的非金属性比S 弱D .硒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 2SeO 36.A 、B 、C 、D 、E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 原子是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B 原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 n DO2n+2,E有两种常见简单离子,低价离子为绿色。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E为过渡元素B.A与B形成的某化合物含非极性键C.简单离子半径:A<B<C<DD.C与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可以反应7.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用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电负性:Z<W B.简单离子半径:W<YC.元素第一电离能:Z<W D.简单氢化物的沸点:X<Z8.下列有关溴、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溴和碘只能从海水中提取B.单质溴溶解在四氯化碳中呈现紫红色C.在碘化钾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呈蓝色D.存放液溴的试剂瓶要用橡皮塞密封并用水封9.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X、Y、Z、W为短周期元素,W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X元素的2倍。
2024年高考真题——化学(江苏卷)含答案

江苏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化学(答案在最后)限时75分钟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B—11C—12N—14O—16Cl—35.5Cr—52Fe—56Ag—108Nd—144一、单项选择题:共13题,每题3分,共39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我国探月工程取得重大进展。
月壤中含有Ca、Fe等元素的磷酸盐,下列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的是A.OB.PC.CaD.Fe【答案】A【解析】【详解】A.O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ⅥA,A符合题意;B.P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ⅤA,B不符合题意;C.Ca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ⅡA,C不符合题意;D.Fe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Ⅷ族,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本题选A。
2.反应可用于壁画修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的结构示意图为B.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C.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D.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形【答案】C【解析】【详解】A.核外有18个电子,其结构示意图为,A错误;B.是共价化合物,其中只含共价键,B错误;C.中O元素化合价为-2,S元素的化合价为+6,C正确;D.中的O的杂化类型为,O有2个孤电子对,因此的空间构型为V形,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C。
3.实验室进行铁钉镀锌实验。
下列相关原理、装置及操作不正确的是A B C D配制溶液铁钉除油污铁钉除锈铁钉镀锌A.AB.BC.CD.D【答案】A【解析】【详解】A.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溶质要放在烧杯中溶解,不能直接放在容量瓶中溶解,A 不正确;B.油污的主要成分是油脂,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甘油和高级脂肪酸盐,因此,铁钉放在溶液中加热后可以除去其表面的油污,B正确;C.铁锈的主要成分是,其可溶于盐酸,因此,将铁钉放在盐酸中可以除去其表面的铁锈,C正确;D.该装置为电解池,铁钉与电源负极相连作阴极,锌片与电源的正极相连作阳极,电解质溶液为溶液,因此,该装置为电镀装置,可以实现铁钉上镀锌,D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A。
高考化学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综合题附详细答案

【分析】
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①为H元素、②为B元素、③为C元素、④为N元素、⑤为O元素、⑥为F元素、⑦为Fe元素、⑧为Cu元素、⑨为Zn元素。
【详解】
(1)元素⑦为Fe元素,位于周期表的d区,故答案为:d;
(2)元素③为C元素、元素⑤为O元素,其形成的稳定化合物为二氧化碳,结构式为:O=C=O,故答案为:O=C=O;
c.Na与水反应比Al剧烈,说明金属性:Na>Al,可以比较,故c正确;
d.元素的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可以比较,故d正确;
答案选cd;
(4)①A为分液漏斗,A中发生氯气与NaBr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Br-+Cl2=Br2+2Cl-;
②NaOH溶液用于吸收氯气,离子方程为Cl2+2OH-=H2O+Cl-+ClO-;
4.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B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写出A、B的单质之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
(2)写出表中位于长周期的卤族元素的名称:__;属于短周期的碱金属元素的元素符号为__。
【答案】第3周期ⅥA族2K+S K2S溴Li、Na
【解析】
【分析】
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物质性质分析解答。
(4)已知周期表中存在对角相似规则,如②与⑦在周期表中处于对角线位置则化学性质相似,②的氧化物、氢氧化物也有两性,写出②的氢氧化物与⑥的氢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⑤、⑥、⑩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答案】 HClO4>HNO3>H3PO4Be(OH)2+2NaOH=Na2BeO2+2H2OCl->F->Na+
高考化学元素周期律一轮复习小题训练(原卷版)

元素周期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周期表里,主族元素所在的族序数等于原子核外电子数B.F是最活泼非金属,Li是最活泼金属C.元素周期表有7个主族,7个副族,1个0族,1个VIII族,共16纵行D.X2+的核外电子数目为18,则X在第四周期第IIA族2.某些含硒(Se)药物能增强人体免疫力。
Se 与S元属素于同主族元素,Se位于S的下一周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氢化物的稳定性:H2S> H2SeB.晒元素位于第四周期VIA族C.Se2-的结构示意图为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2SO4<H2SeO43.(2020·江苏化学卷)下列关于Na、Mg、Cl、Br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NaOH的碱性比Mg(OH)2的强B.Cl2得到电子的能力比Br2的弱C.原子半径r:r(Br)>r(Cl)>r(Mg)>r(Na)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n:n(Na)<n(Mg)<n(Cl)<n(Br)4.已知短周期元素的四种离子a W3+、b X+、c Y2-、d Z-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子数:d>b B.原子半径:W>X>Y>ZC.离子的氧化性:X+ >W3+D.元素的非金属性:Z>Y5.下列有关碱金属元素和卤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溴单质与H2的反应比碘单质与H2的反应更剧烈B.碱金属元素中,锂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的能力最弱;卤素中,氟原子得电子的能力最强C.随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和卤素的熔沸点都逐渐降低D.钾与水的反应比钠与水的反应更剧烈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变化中,原子的原子核不发生变化,核外电子可能会发生变化B .同一主族中,相邻周期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相差8、18或者32C .目前第七周期元素已经排满,该周期一共有32种元素D .同主族元素,从上往下非金属性减弱,相应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减弱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离子半径(r):()()+2-r Na <r O B .若存在简单阴离子-X ,则X 一定属于第ⅦA 族元素C .S 和Se 属于第ⅦA 族元素,H 2S 的还原性比H 2Se 的弱D .元素周期表中从第ⅦB 族到第ⅦB 族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8.下列有关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A .金属性:Na>Al>MgB .原子半径:I>Br>ClC .氢化物稳定性:H 2O>H 2S>H 2SeD .酸性:HClO 4>H 2SO 4>H 3PO 49.利用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可以指导人们进行规律性的推测和判断。
高考选择试题库(元素周期律)

B.单质的还原性:丁>丙>甲
C.甲、乙、丙的氧化物均为共价化合物
D.乙、丙、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
3、(双选)如右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
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Z>Y>X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R>W
C.WX和水反应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22、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
元素代号
X
Y
Z
W
原子半径/pm
160
143
70
66
主要化合价
+2
+3
+5、+3、-3
-2
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形成常见的
两性氧化物
Z2是常见
保护气
W3可用于
杀菌消毒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W的气态氢化物比Z的气态氢化物稳定
B.X、Y元素的金属性X<Y
C.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溶于稀氨水
双选题:
33、下图为短周期的一 部分,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的氢化物比Z的氢化物稳定
R
X
Y
Z
B.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X >Y>R
C.Y、R形成的化台物YR2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四种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最强的是Y
34、电子层数相同的短周期元素X、Y、Z、W,其中X的最外层电子数比K层少1,Y的最外层电子数比K层多l,Z的单质常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w的原子半径是同周期中最小的。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Z
高考化学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综合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综合题及答案解析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磷化铝(AlP )和磷化氢(PH 3)都是粮食储备常用的高效熏蒸杀虫剂。
(1)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
AlP 遇水蒸气会发生反应放出PH 3气体,该反应的另一种产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PH 3具有强还原性,能与CuSO 4溶液反应,配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CuSO 4+_____PH 3+_____H 2O =_____Cu 3P ↓+_____H 3PO 4+_____H 2SO 4(3)工业制备PH 3的流程如图所示。
①次磷酸属于________元酸。
②白磷和烧碱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起始时有1 mol P 4参加反应,则整个工业流程中共生成________mol PH 3。
(不考虑产物的损失)【答案】第3周期第VA 族 Al (OH )3 24 11 12 8 3 24 1 P 4 + 3NaOH + 3H 2O =PH 3↑+ 3NaH 2PO 2 2.5【解析】【分析】(1)原子结构中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族序数,AlP 遇水蒸气会发生反应放出PH 3气体,根据元素守恒确定该反应的另一种产物的化学式;(2)配平化学方程式,就是通过在各物质的化学式前面添加系数,使反应中每种原子个数在反应前后相等的过程,但对于复杂的化学反应通常通过观察,找出变化的特点或规律,常使用化合价来配平,保证化合价升高与降低的数相等即可;(3)①根据物质电离出的氢离子数目确定酸的元数;②根据图示信息:白磷和烧碱溶液反应生成PH 3、NaH 2PO 2,据此书写方程式; ③根据发生反应的过程寻找关系式,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1)P 处于第3周期ⅤA 族,AlP 遇水蒸气会发生反应放出PH 3气体,根据元素守恒,确定该反应的另一种产物是Al (OH )3,故答案为:第3周期第VA 族;Al (OH )3;(2)该方程式中Cu 价态由+2下降为+1,P 价态由-3升高为+5,为保证化合价升降数相等,Cu 3P 与H 3PO 4计量数分别为8、3,CuSO 4的系数是24,H 2SO 4系数是24,根据元素守恒,得到:4323342424CuSO +11PH +12H O=8Cu P +3H PO +24H SO ↓,故答案为:24,11,12,8,3,24;(3)①根据氢氧化钠过量时只能生成NaH 2PO 2可知次磷酸只能电离出1个氢离子,因此次磷酸属于一元酸,故答案为:1;②根据图示信息:白磷和烧碱溶液反应生成PH 3、NaH 2PO 2,方程式为:42322P + 3NaOH + 3H O = PH + 3NaH PO ↑;故答案为:42322P + 3NaOH + 3H O = PH + 3NaH PO ;③P 4+3NaOH +3H 2O =PH 3↑+3NaH 2PO 2;2H 3PO 2=PH 3↑+H 3PO 4,即P 4~2.5PH 3,若起始时有1molP 4参加反应,则整个工业流程中共生成2.5molPH 3;故答案为:2.5。
专项练习(六):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高考真题

专项练习(六):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高考真题1.(2022年全国甲卷)Q、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
Q与X、Y、Z位于不同周期,X、Y相邻,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Q原子内层电子数的2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非金属性:X > Q B.单质的熔点:X > YC.简单氢化物的沸点:Z > Q D.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Z > Y2.(2022年全国乙卷)化合物(YW4X5Z8‧4W2Z)可用于电讯器材、高级玻璃的制造。
W、X、Y、Z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加和为21。
YZ2分子的总电子数为奇数常温下为气体。
该化合物的热重曲线如图所示,在200℃以下热分解时无刺激性气体逸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W、X、Y、Z的单质常温下均为气体B.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X > Y C.100~200℃阶段热分解失去4个W2Z D.500℃热分解后生成固体化合物X2Z33.(2022年海南卷)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同周期并相邻,Y 是组成水的元素之一,Z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金属性最强,W原子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XW3是非极性分子B.简单氢化物沸点:X > YC.Y与Z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D.X、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水溶液呈酸性4.(2022年广东卷)甲~ 戊均为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
戊的简单氢化物溶于水为常见强酸的溶液。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甲乙丙丁戊A.原子半径:戊> 丁> 乙B.非金属性:戊> 丁> 丙C.甲的氢化物遇氯化氢有白烟产生D.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与强碱反应5.(2022年湖南卷)科学家合成了一种新的共价化合物(结构如图所示),X 、Y 、Z 、W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W 的原子序数等于X 与Y 的原子序数之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化学高考题(一)原子结构1.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关系(1)原子的构成(2)各粒子间关系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阴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一电荷数原子、离子中: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3)各种粒子决定的属性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
原子种类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
核素的质量数或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
元素中是否有同位素由中子数决定。
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决定是原子还是离子。
原子半径由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和质子数决定。
元素的性质主要由原子半径和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4)短周期元素中具有特殊性排布的原子最外层有一个电子的非金属元素:H。
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Be、Ar。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3、4倍的元素:依次是C、O、Ne。
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Be。
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元素:He、C、S。
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3倍的元素:O。
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Si 。
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P。
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H、Be、Al。
2.原子、离子半径的比较(1)原子的半径大于相应阳离子的半径。
(2)原子的半径小于相应阴离子的半径。
(3)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离子,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
(4)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稀有气体元素除外)。
(5)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同族元素的原子,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其同价态的离子半径也如此。
(6)电子层结构相同的阴、阳离子,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
3.核素、同位素(1)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2)同位素: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的互称。
(3)区别与联系:不同的核素不一定是同位素;同位素一定是不同的核素。
(二)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律及其应用(1)发生周期性变化的性质原子半径、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或碱性。
a 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元素性质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呈现出周期性变化,是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也就是说,原子结构上的周期性变化必然引起元素性质上的周期性变化,充分体现了结构决定性质的规律。
具体关系如下:2.比较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1)金属性强弱的依据单质跟水或酸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或反应的剧烈程度)。
反应越易,说明其金属性就越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碱性越强,说明其金属性也就越强,反之则弱。
金属间的置换反应。
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金属甲能从金属乙的盐溶液中置换出乙,说明甲的金属性比乙强。
金属阳离子氧化性的强弱。
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对应金属的金属性就越弱。
(2)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单质跟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条件及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
越易与2H 反应,生成的氢化物也就越稳定,氢化物的还原性也就越弱,说明其非金属性也就越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的强弱。
酸性越强,说明其非金属性越强。
非金属单质问的置换反应。
非金属甲把非金属乙对应的阴离子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甲的非金属性比乙强。
如2222I KBr KI Br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
还原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就越弱。
3.常见元素化合价的一些规律(1)金属元素无负价。
金属单质只有还原性。
(2)氟、氧一般无正价。
(3)若元素有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元素的最高正价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最低负价与最高正价的关系为: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
(4)除某些元素外(如N元素),原子序数为奇数的元素,其化合价也常呈奇数价,原子序数为偶数的元素,其化合价也常呈偶数价,即价奇序奇,价偶序偶。
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奇数,则元素的正常化合价为一系列连续的奇数,若有偶数则为非正常化合价,其氧化物是不成盐氧化物,如NO;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偶数,则正常化合价为一系列连续的偶数。
4.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原子半径越大,最外层电子数越少,失电子越易,还原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原子半径越小,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得电子越易,氧化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在周期表中,左下方元素的金属性大于右上方元素;左下方元素的非金属性小于右上方元素。
5.解答元素推断题的一些规律和方法元素的推断多为文字叙述题。
考查该知识点的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推断题等,涉及知识面广,常给出如下条件:结构特点,性质特点,定量计算。
常需运用相关的基础知识去解决问题。
(1)根据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的规律电子层数=周期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序数=质子数,主族序数=最高正价数负价的绝对值=8-主族序数(2)根据原子序数推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记住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2、10、18、36、54、86。
用原子序数减去比它小而相近的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即得该元素所在的纵行数。
再运用纵行数与族序数的关系确定元素所在的族;这种元素的周期数比相应的稀有气体元素的周期数大1。
(3)根据位置上的特殊性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主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短周期元素:H 、Be 、Al 。
主族序数等于周期数2倍的元素:C 、S 。
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C 、Si短周期中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元素:S 。
(4)根据元素性质、存在、用途的特殊性。
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或单质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中氢的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C 。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素:N 。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的沸点最高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在通常情况下呈现液态的元素:O 。
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F ;最活泼的金属元素:Cs ;最轻的单质的元素:H ;最轻的金属元素:Li ;单质的着火点最低的非金属元素是:P 。
6.确定元素性质的方法(1)先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一般情况下,主族序数-2=本主族中非金属元素的种数(IA 除外)。
(3)若主族元素的族序数为m ,周期数为n ,则:1<n m 时,为金属,n m 值越小,金属性越强;1>n m 时,为非金属,n m 值越大,非金属性越强;1=nm 时是两性元素。
(三)化学键和分子结构1.化学键(1)化学键的定义: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2)化学键的存在:化学键只存在于分子内部或晶体中的相邻原子间以及阴、阳离子间。
对由共价键形成的分子来说就是分子内的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对由离子形成的物质来说,就是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
这些作用是物质能够存在的根本原因。
(3)离子键、共价键的比较离子键的强弱与阴、阳离子半径大小以及电荷数的多少有关。
离子半径越小,电荷数越多,其离子键的作用就越强。
共价键的强弱与成键双方原子核间距有关。
原子半径越小,原子间核间距就越小,共价键就越牢固,作用就越强。
离子键的强弱影响该离子化合物的熔、沸点、溶解性等;共价键的强弱往往会影响分子的稳定性或一些物质熔、沸点的高低。
(5)物质中的化学键的判断规律离子化合物中一定有离子键,可能有共价键。
共价化合物、非金属单质中只有共价键。
稀有气体元素的单质中无化学键。
2.书写电子式注意的几个问题(1)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时要注意的几点:①左边写出形成离子化合物所需原子的电子式,右边写出生成的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中间用“→”连接。
②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结构时,简单的阳离子一般用离子符号表示,而阴离子和复杂的阳离子则不同,在元素符号周围一般用小黑点(或×)表示最外层电子数,外面再加[],并在[]右上方标出所带电荷。
③构成离子化合物的每个离子都要单独写,不可合并;书写原子的电子式时,若有几个相同的原子可合并写。
(2)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或非金属单质的形成过程时要注意的几点:①左边写出形成共价化合物所需原子的电子式,右边写出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中间用“-”连接(非金属单质也相同)。
②不同元素的原子形成分子时共用电子对的数目不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与达到稳定结构所需电子数目相差几个电子,一般就要共用几对电子。
③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中,要注意使每个原子周围的电子数均达到稳定的结构的要求。
④共价化合物中没有离子,表示电子式时不使用括号,也不标电荷数。
【难题巧解点拨】例1.设某元素中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m ,中子数n ,则下列论断正确的是 ( )A.不能由此确定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这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nC.若碳原子质量为Wg ,此原子的质量为(m+n)WgD.核内中子的总质量小于质子的总质量解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并不是某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只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大约等于该原子的质量数;任何原子的质量不可能是碳原子质量与此原子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的乘积;在原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的相对多少是不一定的关系。
答案 A点拨 由相对原子质量的引入入手,明确原子的质量数与其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注意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和联系。
例2.推断下列微粒的名称,并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1)离子化合物AB ,阳离子比阴离子多一个电子层,1mol AB 中含12mol 电子,则化合物的名称为__________,形成过程为___________。
(2)由第三周期元素的半径最大的阳离子和半径最小的阴离子形成的化合物为___________,名称为___________,形成过程为___________。
解析 (1)AB 为离子化合物,则A 为金属元素,B 为非金属元素,且A 、B 、的原子序数小于12。
A 可能为Li 、Be 、Na ,B 可能为H 、O 、F ,又因阳离子与阴离子中,半径最大的阳离子为+Na ,半径最小的阴离子为-Cl 。
答案:(1)氢化钠,(2)NaCl 氯化钠,点拨 根据离子化合物形成的条件和离子化合物中的电子数去确定可能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特别注意氢元素也能形成阴离子。
掌握规律,应用结构,综合判断。
例3.氢化钠(NaH)是一种白色的由离子构成的晶体,其中钠是+1价,NaH 与水反应出氢气。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NaH 在水中显酸性B.NaH 中氢离子半径比锂离子半径大C.NaH 中氢离子的电子层排布与氦原子相同D.NaH 中氢离子可被还原成2H解析:因NaH 是离子化合物,其中的钠为+1价,因此氢为-1价。
↑+=+22H NaOH O H NaH 溶液应显碱性,NaH 中H 元素化合价升离被氧化;-H 与+Li 电子层结构与He 相同,+Li 的核电荷数,所以-H 半径大于+Li 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