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湖底泥清淤方案

合集下载

斑马湖底泥清淤方案

斑马湖底泥清淤方案

斑马湖一期景观系统东湖片区生态清淤方案设计北京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二○一三年五月二十日目录1、工程概况 (2)1.1 区域概况 (2)1.2 污染现状 (2)1.3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3)2、工程设计 (4)2.1编制依据 (4)2.2 清淤范围及清淤量 (5)2.3 底泥的处理处置设计 (5)3、施工组织设计 (6)3.1主体工程施工方法 (6)3.2施工工艺流程 (6)3.3方案特点 (7)3.4清淤底泥的处置利用方案 (7)3.5施工总平面布置 (8)3.6质量控制标准 (8)3.7 施工进度 (9)3.7.1施工计划参数 (9)3.7.2工期计算 (9)3.8 施工管理 (9)3.8.1组织管理机构 (9)3.8.2工程主要人员职责及人员划分 (10)4、施工环境影响评价 (12)5、水土保持方案 (13)6、堆泥方案 (14)7、投资估算 (14)附表一工程进度计划表 (15)附表二劳务计划表 (16)附表三主要施工设备表 (17)附图:疏浚底泥的综合利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工程概况1.1 区域概况斑马湖东湖属于斑马湖片区景观系统一期工程中的一部分,位于长沙市望城区中心部位、滨水新城核心区北部,南临北横线,东临湘江。

斑马湖东湖原来为望城区老城区雨污合流排放地,经过几十年的污秽物沉积,现湖水水质十分恶化,在天气炎热时多有发臭气体散发,湖底淤泥由于沉积时间较长,平均已经达到1.2米厚。

经过现场取样检测,多项重金属指标超标。

在营造长沙望城区斑马湖片区景观系统一期工程之际,决定对斑马湖东湖沉积的淤泥进行清除处理。

本工程地段地处湿润季风气候区。

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

一般4~7月份为多雨季节,降雨集中。

1.2 污染现状水质的评价:由于大量污水长期排入湖泊,以及湖泊周边的畜产养殖,湖水发黑,每逢夏季炎热天气,水汽蒸发,臭气弥漫。

河道底泥清淤施工方案

河道底泥清淤施工方案

河道底泥清淤施工方案
河道底泥清淤是指对河道底部淤积的泥沙进行清理和清除的工作。

由于底泥的积聚会导致河道水深减少,阻碍水流通畅,甚至引发洪水等自然灾害。

因此,进行河道底泥清淤施工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是一份针对河道底泥清淤的施工方案:
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a.制定施工计划,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b.清理施工区域周围的杂物,保证施工区域的安全;
c.确定施工队伍和分工,确保人员安全;
d.确定清淤工具和设备,包括挖泥船、挖掘机、输送设备等;
e.尽可能选择对环境污染小的清淤工具和设备。

2.底泥清理工作:
a.首先,使用挖泥船或挖掘机等工具将河道中的泥沙挖掘出来;
b.将挖掘的泥沙运输到临近的指定地点。

为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可以将泥沙进行处理,如沉淀、沉积等;
c.清理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垃圾和杂物。

3.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
a.工作人员必须做好防护措施,佩戴好头盔、安全靴、手套等;
b.施工过程中注意安全距离和交通秩序,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c.遵守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确保施工质量。

4.施工后的清理工作:
a.保持施工区域整洁,清理残留的泥沙和垃圾;
b.检查施工设备和工具,及时进行维护和保养;
c.做好施工记录和总结,以备后续工作参考。

以上是一份针对河道底泥清淤施工的方案。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操作,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和施工质量的达到。

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清淤和底泥处置工程方案

清淤和底泥处置工程方案

清淤和底泥处置工程方案1. 背景介绍在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过程中,水体的淤积和底泥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淤积和底泥会导致水体的容积减小,水体流动性变差,甚至可能影响水质。

因此,进行清淤和底泥处置工程是保护水环境、维护城市水体功能的重要措施。

2. 清淤工程方案清淤工程主要是通过人工或机械的方式将水体中的淤浆、淤泥进行清除,以恢复水体的正常容积和流动导航能力。

具体的清淤工程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步骤:2.1. 调研与测量在清淤工程开始之前,需要先进行调研和测量,确定淤积程度和底泥的性质。

调研和测量的结果将为后续的清淤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2. 淤泥清除淤泥清除是清淤工程的核心步骤,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 人工清淤:通过人工使用工具如铲子、铲斗等,对淤泥进行清除。

这种方法适用于小面积、浅水区域的淤泥清除。

- 机械清淤:使用专业的清淤机械如挖掘机、吸泥船等,对大面积、深水区域的淤泥进行清除。

这种方法效率较高,可以节约人力和时间成本。

2.3. 淤泥运输与处置清除的淤泥需要进行运输和处置,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 再利用:将清除的淤泥进行处理和固化,可以用于土地复垦或建筑材料制备等领域。

- 堆放:将清除的淤泥进行暂时堆放,等待后续的处理和运输。

- 处理:对底泥进行处理,去除其中的有害物质,然后将处理后的底泥进行合理处置。

3. 底泥处理工程方案底泥处理工程主要是对清除的底泥进行处理和处置,以达到环保要求。

具体的底泥处理工程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步骤:3.1. 底泥分析与评估底泥的性质和分析结果将为后续的处理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对底泥中的有害物质进行评估,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处置。

3.2. 底泥处理方法选择根据底泥的性质和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底泥处理方法。

主要的底泥处理方法包括: - 筛选:使用筛网将底泥中的大颗粒物质进行筛选,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 沉淀:通过沉淀方法将底泥中的悬浮物质沉淀下来,以净化底泥。

湖清淤施工方案

湖清淤施工方案

湖清淤施工方案1. 引言湖泊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湖泊内的淤泥逐渐增多,给湖泊的运行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因此,进行湖泊清淤是维护湖泊生态平衡和改善水质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种湖清淤施工方案,以解决湖泊淤泥问题。

2. 施工目标湖清淤施工的目标是有效清理湖泊底部的淤泥,并恢复湖泊水深,改善水质,提升生态环境。

具体目标如下: - 清理湖泊底部淤泥,恢复水深 - 改善湖泊水质,提高水质指标 - 保障湖泊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3. 施工步骤3.1 前期准备工作在开展湖清淤工作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包括: 1. 完善施工方案:根据湖泊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清淤的方法、工期等。

2. 环境评估:对湖泊周边环境进行评估,确保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3. 环境保护措施:制定环境保护措施,防止施工过程中的污染,保护湖泊的生态环境。

4. 安全措施:制定安全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工作人员安全。

3.2 清淤施工湖清淤施工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移除水草和固体废物:首先,需要移除湖泊底部的水草和固体废物,以便更好地进行后续的淤泥清理工作。

2. 淤泥清理:采用机械清淤的方式清理湖泊底部的淤泥。

可以使用挖掘机或吸泥船等工具,将淤泥从湖底挖掘或吸走,并通过输送管道或运输车辆将淤泥运出湖泊。

3. 淤泥处理:清理出的淤泥需要进行处理,可采取填埋、堆肥等方式进行处理。

处理后的淤泥可以重新利用或安全地处置。

4. 进一步清理:清理完湖泊底部的淤泥后,需要进一步清理湖泊岸边和堤岸的淤泥,确保湖泊周边环境的整洁。

3.3 沉淀处理施工完成后,湖泊水体中可能会产生悬浮物和浑浊现象。

为了恢复湖泊的水质,需要进行沉淀处理。

常见的沉淀处理方法包括: - 采用草坪过滤带:在湖泊入口处设置草坪过滤带,利用草坪的吸附作用和根系的过滤能力,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 增加湖泊水体的循环:通过建设水流循环系统,增加水体的氧气含量,并加快悬浮物的沉降速度。

湖的清淤施工方案

湖的清淤施工方案

湖的清淤施工方案湖泊清淤是为了改善湖泊水环境质量、提高湖泊生态功能、保护湖泊资源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程。

以下是湖泊清淤施工方案的内容。

一、方案目标:1. 清除湖泊底泥和杂物,恢复湖泊水体的深度和容量;2. 提高湖泊的水质,净化湖泊环境;3. 改善湖泊生态系统,促进湖泊生态环境的恢复。

二、施工步骤:1. 前期调查与规划:(1)对湖泊进行调查,了解底泥沉积和杂物分布情况;(2)确定施工范围和清淤目标,制定施工方案;(3)评估施工对湖泊环境的影响,制定环境保护措施。

2. 施工准备:(1)编制施工计划,确定清淤区域和施工时间;(2)采购和准备清淤所需的设备和材料;(3)设立施工现场指挥部,配备专业的施工人员。

3. 清淤施工:(1)根据清淤方案确定清淤区域,使用挖掘设备进行底泥的清理;(2)将底泥和杂物运输至指定地点,进行处理或处置;(3)定期监测水质,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对水环境造成污染;(4)根据清淤范围和施工进度,逐步推进清淤工作,保证施工质量。

4. 施工完工:(1)清淤工作完毕后,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恢复原貌;(2)对清淤后的湖泊进行水质监测,评估清淤效果;(3)制定湖泊管理计划,保护湖泊资源,防止再次沉积。

三、环境保护措施:1. 设置护栏和警示标志,防止湖泊周边居民进入施工区域;2. 采用环保设备和工艺,减少对水体和周围环境的污染;3. 合理利用底泥和杂物,进行再利用或合理处置,减少对环境的影响;4. 施工期间定期监测水质,确保施工过程中水环境不受污染。

四、施工风险评估:1. 底泥和杂物中可能存在有害物质,需要进行化验和分析,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2. 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对湖泊水体产生剧烈扰动,对湖泊生态系统造成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3. 施工设备运输和作业过程中可能会造成噪音和震动扰民,需要限制作业时间和设置防护措施。

五、总结与展望:湖泊清淤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认真进行规划和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水质监测,保证施工过程中不对湖泊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斑马湖东湖疏浚底泥的综合利用

斑马湖东湖疏浚底泥的综合利用

斑马湖东湖疏浚底泥的综合利用斑马湖东湖多年做为老城区雨污合流排放地之一,水质及湖底淤泥情况非常复杂。

在现场调查过程中,发现现状湖水严重浑浊且有腥味、湖面周围生活垃圾很多、死鱼现象严重,怀疑水体及淤泥已遭污染。

为慎重起见,我单位对现状淤泥进行取样并到湖南省农科院进行送检。

初步检测的结果[见附件二,检测报告]经过与《绿化种植土壤》(CJ 340-2011-T)相关数据对比,发现状湖底淤泥的富营养化严重(碱解氮、速效钾含量非常高)、重金属镉(Cd)含量超标、植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含量不均(有效磷含量非常低)。

如果不进行处理将为公园建成后的生态保持留下严重的后患。

如果直接外运弃淤将对弃淤地造成二次污染。

因有重金属镉(Cd)含量超标,不宜直接做为粮食种植地种植土。

经初步核算,在公园建设过程中需要外购大量土壤做回填,我们希望通过对湖内疏浚出的淤泥进行处理后能够做为种植土使用,既能为公园建设扫清后患,又能减少外购土量从而减少工程造价,还能利用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富集特性达到生态治污的作用。

对淤泥的处理利用需要解决以下问题:1、解决淤泥的运输问题做法一是先进行排水,再抽沟晾晒,最后用挖机装自卸车运输。

这种做法前期的费用低,但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和较好的天气。

而且在运输过程中必需在湖内修施工便道,此项费用非常高。

在晾晒的过程中淤泥的臭味污染严重。

当前湖南正处于雨季,晾晒条件不具备。

此方案不考虑。

做法二是直接用绞泥船或污水泵吸、管道输送。

此方案受天气影响小,施工速度快。

但要求排放地大,且距离不能太远。

我们考虑有配套的设备,对排放地的要求降低了很多,确定应用此方案。

2、减少淤泥内水分含量传统的做法是直接晾晒,不利因素有:受天气影响大;需要较大的晾晒场地;晾晒过程中气味污染严重;需要较长的晾晒时间;晾晒不彻底,通常是表面干了,下层还是原样。

现正处于雨季,此方案不考虑。

现在比较新的做法是运用机械对淤泥进行脱水,有以下优点:受天气影响小;能24小时施工;能直接加入淤泥改良剂;脱水后的泥土体积降低较大,便于运输。

湖泊污泥整治工程施工方案

湖泊污泥整治工程施工方案

一、工程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湖泊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湖泊污泥作为湖泊污染的重要来源,对湖泊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改善湖泊水质,恢复湖泊生态功能,本工程对湖泊污泥进行整治。

二、工程目标1. 清除湖泊污泥,降低湖泊污染负荷;2. 恢复湖泊生态功能,提高湖泊水质;3. 实现污泥资源化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三、工程范围本工程范围包括湖泊周边约10平方公里的区域,主要针对湖泊污泥的收集、运输、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四、施工方案1. 污泥收集(1)采用吸泥车、挖掘机等设备,对湖泊底泥进行挖掘、收集;(2)对周边区域内的污水管网进行清淤,收集污水中的污泥;(3)对周边地区的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收集其中含有的污泥。

2. 污泥运输(1)采用密封运输车辆,将收集到的污泥运输至处理场;(2)运输过程中,严格控制车辆行驶速度,确保污泥不外溢;(3)运输过程中,加强车辆密闭性检查,防止污泥泄漏。

3. 污泥处理(1)采用污泥消化、脱水等工艺,对污泥进行处理;(2)对污泥进行分类,将有机污泥进行厌氧消化,实现污泥资源化利用;(3)对无机污泥进行脱水,降低污泥含水率,便于后续处理。

4. 资源化利用(1)将有机污泥用于农田、绿化等用途,实现污泥资源化利用;(2)将无机污泥用于建筑材料、道路铺设等用途,减少对环境的污染;(3)对污泥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沼气进行回收利用,降低能源消耗。

5. 施工组织(1)成立项目领导小组,负责工程的整体协调和管理工作;(2)设立施工项目部,负责工程的施工组织、技术指导和现场管理;(3)制定施工进度计划,确保工程按时完成;(4)加强施工人员培训,提高施工质量;(5)严格执行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施工安全。

五、施工保障措施1. 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工程合法合规;2.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3.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确保工程质量;4.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管,确保施工安全;5.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信息沟通,确保工程顺利推进。

河道底泥清淤处置方案

河道底泥清淤处置方案

河道底泥清淤处置方案背景河道底泥是指河床底部淤积的含泥沙的物质,也是水域环境管理的重要问题之一。

底泥中富含有腐烂植物、动物残体和污染物等,如果不及时处理,在雨水冲刷和水流作用下会被搬运到下游水域,对下游水域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河道底泥清淤是水域环境管理的重点难点之一。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目前已经出现了许多有效的河道底泥清淤处置方案,本文将对几种常见的方案进行介绍和比较。

方案一:机械清淤机械清淤是一种常见的底泥清淤方式。

它利用挖掘机等机械设备对河道进行清淤作业,将淤积在河底的底泥挖掘出来,然后运到指定场地进行处理。

机械清淤具有清淤面积大、作业速度快、处理成本低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机械清淤会破坏河底的生态环境,对水生生物等造成一定影响;其次,底泥中含有大量有机物质,如果没有妥善处理,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方案二:生物清淤生物清淤又称为生物修复,是一种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因素对河道底泥进行治理的方法。

生物清淤的原理是通过微生物的生长代谢过程,将底泥中的污染物质分解掉,以达到净化河道水体的目的。

生物清淤具有治理效果好、不会对河道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等优点,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限制条件。

首先,生物清淤只适用于底泥中含有易生物降解有机物的情况下;其次,治理时间相对较长,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

方案三:化学清淤化学清淤是一种利用化学物质对河道底泥进行治理的方法。

它常用的化学清淤剂包括氯化铁、硫酸铬等,这些化学物质能够将底泥中的有机物质氧化分解,达到清淤的效果。

化学清淤的优点是作用快、清淤效率高,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化学清淤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容易对周边水生生物造成损害;其次,需要使用较多的化学药剂,费用较高。

方案四:物理清淤物理清淤是一种对河道底泥进行物理处理的方法,其具体操作方式包括刮、拖、抽等方法,主要适用于浅水区和平缓的河段。

物理清淤的优点是不会对河床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同时可重复利用处理后的底泥;但同时也有一些缺点,例如清淤效率较低、仅适用于特定情况下的河道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斑马湖一期景观系统东湖片区生态清淤方案设计园林股份二○一三年五月二十日目录1、工程概况 (2)1.1 区域概况 (2)1.2 污染现状 (2)1.3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3)2、工程设计 (4)2.1编制依据 (4)2.2 清淤围及清淤量 (5)2.3 底泥的处理处置设计 (5)3、施工组织设计 (6)3.1主体工程施工方法 (6)3.2施工工艺流程 (6)3.3方案特点 (7)3.4清淤底泥的处置利用方案 (7)3.5施工总平面布置 (8)3.6质量控制标准 (8)3.7 施工进度 (9)3.7.1施工计划参数 (9)3.7.2工期计算 (9)3.8 施工管理 (9)3.8.1组织管理机构 (9)3.8.2工程主要人员职责及人员划分 (10)4、施工环境影响评价 (12)5、水土保持方案 (13)6、堆泥方案 (14)7、投资估算 (14)附表一工程进度计划表 (15)附表二劳务计划表 (16)附表三主要施工设备表 (17)附图:疏浚底泥的综合利用 (18)1、工程概况1.1 区域概况斑马湖东湖属于斑马湖片区景观系统一期工程中的一部分,位于市望城区中心部位、滨水新城核心区北部,南临北横线,东临湘江。

斑马湖东湖原来为望城区老城区雨污合流排放地,经过几十年的污秽物沉积,现湖水水质十分恶化,在天气炎热时多有发臭气体散发,湖底淤泥由于沉积时间较长,平均已经达到1.2米厚。

经过现场取样检测,多项重金属指标超标。

在营造望城区斑马湖片区景观系统一期工程之际,决定对斑马湖东湖沉积的淤泥进行清除处理。

本工程地段地处湿润季风气候区。

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

一般4~7月份为多雨季节,降雨集中。

1.2 污染现状水质的评价:由于大量污水长期排入湖泊,以及湖泊周边的畜产养殖,湖水发黑,每逢夏季炎热天气,水汽蒸发,臭气弥漫。

经初步检测,现湖水受到污染,属于V类劣V类水体,不能满足景观用水要求。

底泥的现状与评价:多年来大量污染物沉积、积累在底泥中,经检测底泥中有机质、镉含量超过《绿化土壤质量标准》(CJ/T340-2011)要求(见表1)。

属于中度污染并接近重污染。

表1 斑马湖底泥检测与标准1.3工程建设的必要性斑马湖东位于雷峰大道旁市望城区中心部位、滨水新城核心区北部,南临北横线,东临湘江,处于望城区滨水新城生态景观链中重要一环,与大泽湖商务旅游文化中心区遥相辉映,周边建有斑马湖国际大酒,联城商业步行街,以及新建的政府办公大楼,同时还有数个高档住宅小区,斑马湖东湖的建成投产直接影响区府形象、周边办公环境、商业投资以及市民群众的娱乐生活。

我单位承建望城区斑马湖片区景观系统一期工程,作为专业的生态环境建设团队,分析斑马湖东湖在改造前应清淤有以下原因:原因一:东湖多年做为老城区雨污合流排放地之一,水质污染严重,淤泥之中有害物质含量较多,应纳入东湖治理容之一。

原因二:公园投入使用后,水秀及游船都需较好水质,如不清淤会造成淤泥上翻影响景观效果。

原因三:若无好的水质,影响景观观赏及水鸟、鱼类等生物没有好的生存环境,不利于生态平衡。

原因四:夏季炎热,水气蒸发、污染物随着水气弥漫于空气中,严重影响空气质量,以至影响周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原因五:为保证东湖公园建成之后的水质,需将污染源即淤泥清理干净,减少后期的维护成本。

2、工程设计湖泊底泥疏浚工程是解决湖泊源污染,控制水体污染富营养化的一种重要措施。

其目的是通过清除湖污染底泥,清除沉积物中所含污染物,减少沉积物中污染物向水体的释放。

改善基底的污染程度,增加湖泊容积和水体自净能力,为水生植物的重建以及鱼、水鸟等生物的生活提供适宜的底质条件。

生态清淤工程设计的原则是底泥:减量化、无害化、稳定化、资源化。

减量化:系通过机械脱水,减少底泥的体积。

稳定化与无害化:系植物修复底泥中的重金属,并通过堆肥杀灭病原菌、寄生虫卵及病毒,提高淤泥的卫生指标。

资源化:系通过科学配比将干泥制成绿化种植土。

2.1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国水法》,2002年;2、《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3、《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4、《中华人民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水功能区管理办法》,2003年;6、《中华人民国堤防工程设计规》(GB50286-98)7、《绿化种植土壤》(CJ/T340-2011)8、《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1984)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10、《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11、《室外排水设计规》(GB50014-2006);12、《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 995);13、《疏浚工程技术规》(JTJ319-99);1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15、《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59 );1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土地改良用泥质》(CJ/T291-2008);17、《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农用泥质》(CJ/T309-2009 );18、《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混合填埋泥质》(CJ /T249-2007);2.2 清淤围及清淤量东湖现状湖面面积约300亩(19.7万㎡),其中现状湖水平均深度为1.8m,湖水量354600m3;淤泥平均深度1.0m,淤泥量200000m3。

对斑马湖东湖湖底沉积的淤泥进行清除工作。

规划区域的其他鱼塘根据污染情况也需列入清理围。

2.3 底泥的处理处置设计湖底淤泥我们采用绞泥船,抽到岸上,填加药剂,使其絮结,再通过专业脱水设备进行脱水处理,然后场临时堆放。

对脱水干泥进行检测及成份分析,通过科学配比将干泥制成绿化种植土。

为防止重金属造成二次污染,将进一步采用植物修复措施对底泥进行生态修复。

临时堆放场布置见工程总平面布置图。

3、施工组织设计3.1主体工程施工方法湖泊底泥清淤工程包括:湖泊底泥疏挖、输送、沙石垃圾分离、脱水干化、运输和处置资源化利用。

按现有施工条件、工法进行组织施工。

3.2施工工艺流程湖泊底泥清淤工程流程包括:湖泊底泥疏挖、管道输送、沙石垃圾分离、分拣、药剂添加、底泥浓缩、底泥脱水、运输和场地运至临时堆土区。

图示如下:3.3方案特点(1).针对湖岸复杂的地形条件,所有设备均可车载移动安装,可快速作业;只需极少土建工程。

(2).经絮凝剂的絮凝作用和机械脱水,使脱水效率较自然干化提高10倍以上;(3).污泥抽送、砂水分离、垃圾分离、机械脱水实现流水作业;(4).绞吸上来的泥浆机械强制脱水,脱水泥饼含水率低于50%;(5).底泥脱水产生的排放水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 1996)的二级排放标准,主要指标:CODCR≤150mg/l,SS≤100mg/l,BOD5≤30mg/l。

(6).设备占地少,仅为500平方米左右;(7).高效高速,连续作业,从淤泥泵送进入脱水系统到出泥饼,仅需5分钟;(8)污泥脱水后成块状,体积可减少70%以上,无液体渗漏,无恶臭,可避免二次污染;(9).设备技术成熟、维护方便,运营成本低于现有传统处置工艺运营成本。

3.4清淤底泥的处置利用方案清淤底泥的处置方式主要是用做园林绿化种植土壤,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处置利用:(1)在快速脱水过程中添加絮化剂、除臭剂、杀虫杀菌剂等外加剂,使淤泥在处理后最大程度的无害化;(2)在脱水处理后的场倒运过程中和外购客土按1:1的比例进行配比掺和,既充分利用了淤泥中富足的有机质、有效N、有效K 等营养元素,又能进一步降低重金属镉(Cd)的单位含量,做到无害化处理;(3)在与客土掺和前按500g/m3的比例施用钙镁磷肥,达到平衡施肥的目的;(4)和设计结合,将处理后的底泥装入土工布袋,在湖泊周边做生态护岸,泥土可就近处置。

3.5施工总平面布置根据工程现场情况和施工需要,遵循有利施工,方便管理,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见附图)3.6质量控制标准(1)底泥脱水后含水率≤50%;体积减少70%以上;(2)尾水污染物含量及悬浮物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二级排放标准,悬浮物SS≤20ml;(3)脱水后底泥在临时堆场养护后,做进一步资源化利用处置。

(4)处理处置后底泥达到《绿化种植土壤》(CJ/T340-2011)的标准及资源化利用要求;3.7 施工进度3.7.1施工计划参数(1)清淤底泥水下方约20万方;(2)泥浆泵吸入的泥浆含水率95%以上;(3)淤泥经机械脱水处理后,含水率约50%;(4)施工总工期为93天,其中前期准备工作5天,实际施工疏挖脱水时间为88天(雨季、设备维护检修工期顺延);(5)每天工作时间按24小时计算。

(6)每套设备处理底泥水下方每小时21.8方;3.7.2工期计算处理量都按水下方计算,单位为方。

设备每小时处理量:21.8×5=109方设备每天处理量:109×24=2616方实际工期:230000/2616=87.92天工期设计90天,具体计划见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附图二)3.8 施工管理3.8.1组织管理机构针对斑马湖东湖特点,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

由经验丰富的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整个清淤的施工,同时还配备专业工程师、安全员、预算员、质检员、材料员等协助项目负责人,作为本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并全权负责本工程,即从开工到竣工整个施工过程的施工管理、质量技术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与此同时,我公司委派本工程现场的项目负责人将对作业层负有管理与服务的职能,以保证本工程在顺利完工的前提下达到建设方对工程质量的要求。

项目组织结构(见下图)3.8.2工程主要人员职责及人员划分3.8.2.1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是直接负责整个工程的全面管理,是我公司派驻现场的全权代表。

其主要职责是定期主持项目部的会议,合理组织和调配队伍,安排工程组的人、财、物的流向,严格把控施工的质量和施工进度以及施工成本,保证施工安全,同时他还将代表公司与业主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相关施工单位进行相互的关系协调,及时准确地向有关方面提供工程报告并定期向公司领导汇报等工作。

3.8.2.2技术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主要是协助项目负责人工作。

由项目负责人直接领导、安排,具体负责对整个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点等问题进行研究与解决,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等工作。

如对工程图纸进行技术解释,参加施工技术方案编排,负责施工中的方案的制定,对施工中出现的技术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和措施等。

3.8.2.3专业工程师专业工程师是在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的领导下,针对本工程进行工程进度管理、工程成本管理、工程合同管理、文明施工管理、安全施工管理,另外,还要负责施工中的技术记录、技术档案编号与整理、办理工程变更、洽商、编制竣工图等方面的相关施工管理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