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1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1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含解析)

第31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梳 理 知 识 体 系] [再 现 基 础 知 识]一、湿地含义与功能 1.湿地的含义⎩⎪⎨⎪⎧(1)湿地的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湿地的分类⎩⎪⎨⎪⎧天然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 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等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3)湿地的特点⎩⎪⎨⎪⎧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 体之间的过渡带分布广泛,类型多样2.湿地的功能3.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蓄洪水、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航运、旅游观光等。

【疑难辨析1】湿地只存在于湿润、半湿润平原地区吗?提示半干旱、干旱地区以及高原、山地地区也有湿地的分布。

根据湿地的定义,半干旱、干旱地区以及高原、山地地区的河流(包括内流河)、湖泊等都是湿地,如沙漠中的塔里木河、艾尔湖(澳大利亚)及长白山天池、青藏高原上的青海湖、内蒙古高原上的呼伦湖等。

二、湿地资源问题与湿地保护1.湿地资源问题(1)产生与表现(2)案例——洞庭湖萎缩①原因:泥沙淤积严重,大规模围湖造田。

②影响: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航道断航及生态环境问题增多。

2.保护湿地(1)必要性:湿地资源的破坏,严重威胁到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区域的持续发展。

(2)重要性: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3)措施【疑难辨析2】保护湿地仅是保证湿地面积不减少吗?提示不全是。

保护湿地不仅要保证在面积上不减少,而且要保证湿地的质量,即水源的多少、水质的好坏、物种的多少等,还要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

考点一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例1】[2015·安徽文综,35(2)、(3),24分]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上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

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

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

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4.7℃。

巴音布鲁克湿地内有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天鹅。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为例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为例
荒漠化的防治
自主测试
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 / / 荒漠化的含义
西北地区严重的草场退化 目录 面 板开关 知识点导航
荒漠化的含义
荒漠化的危害
荒漠化的防治
自主测试
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 / / 荒漠化的含义
荒漠化的含义
荒漠化的危害
荒漠化的防治
自主测试
“红色荒漠” 目录 面 板开关 知识点导航
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 / / 荒漠化的含义
(二)防治的内容
1. 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2. 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3. 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目录 面 板开关
荒漠化的含义
荒漠化的危害
荒漠化的防治
自主测试
知识点导航
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 / / 荒漠化的防治
我国的“三北”防护林简介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一项正在我国北方实施的宏伟生态建设工程,它是我国林业发展史上的一大壮举,开创了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先河。地跨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地区,包括我国北方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省的宾县,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孜别里山口,东西长4480公里,南北宽560~1460公里,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2.4%,接近我国的半壁河山。 按照工程建设总体规划,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建设期限73年,共需造林5.34亿亩。
A
目录 面 板开关
荒漠化的含义
荒漠化的危害
荒漠化的防治
自主测试
知识点导航
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 / / 自主测试 上图所示的地区是我国荒漠化扩大较快的地区之一,读图完成下题。 目录 面 板开关 知识点导航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二章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二章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二章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含答案)一、湿地概述1.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类型⎩⎪⎨⎪⎧天然湿地: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 6 m 的浅海区、河流、湖泊人工湿地:水库、稻田、鱼塘等3.特点(1)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2)分布广泛,类型多样。

4.在我国的分布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都有较为广泛的分布。

[思考启迪] 三江平原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地,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地势低平,土质黏重,气候温凉,冻土发育,夏秋多雨,蒸发较弱,排水不畅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地球之肾” 1.湿地的生态价值2.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三、湿地资源问题 1.成因与表现2.洞庭湖萎缩⎩⎪⎨⎪⎧原因:水土流失导致泥沙淤积十分严重,大 规模地围湖造田影响: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航道断航及生态问题增多四、保护湿地1.意义: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2.措施⎩⎪⎨⎪⎧退田还湖退耕还林与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湿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制定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3.案例[温馨提示] 湿地具有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效益,但生态价值远远高于其经济价值,因此在对湿地进行开发时,不能只注重经济效益,还要注重生态效益。

如果盲目地开发,可能使湿地失去了生态价值,最终经济效益也会失去,社会效益也将不复存在。

[教材P43活动]1.如果失去湿地,鸟类将失去生长、栖息和繁衍的场所,使鸟类迁徙,破坏了本地的生态平衡,甚至导致鸟类失去食物而死亡。

2.洞庭湖湿地的存在,为许多生物物种提供了生存栖息的环境和场所,使得生物物种繁多,有些物种是我国所特有的生物物种,有的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

洞庭湖因生物物种繁多,被称为天然生物基因库。

3.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湘教版三《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说课稿

湘教版三《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说课稿

湘教版三2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必修三第二章的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爱护,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的基础上,通过结合实例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区域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之间的的关系。

表达了教材学以致用、人与自然和谐的编写思想。

本节以洞庭湖的开发与爱护为案例,引导学生认识湿地开发的一样方法和过程,不仅对我国各大湿地问题的治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能够关心学生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连续进展观。

(二)、教学目标本部分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结合实例,了解人类活动与区域地理环境的关系。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和探究,了解湿地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以及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爱护措施。

依据对课标的解读和对教材的分析,能够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能力:(1)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

(2)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3)初步认识湿地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爱护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感知周围的地理事物及地理现象;使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参与,去发觉、探究并解决问题,锤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读图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学生收集和整理有关湿地的资料,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爱好和动机。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树立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可连续进展的观念。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点:湿地资源的价值及利用与爱护。

难点:探究对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爱护措施。

二、说学情初中时,学生差不多学习了湿地的基础知识,高一高二学生对区域湿地条件的分析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学生对湿地的开发与爱护比较生疏,在知识的迁移与运用方面存在欠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补充感性材料,培养学生分析湿地开发的方法和思路。

三、说教法和学法教法:新课程理念要求表达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高二地理湘教必修课件-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高二地理湘教必修课件-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探究一
探究二
2.如何分析某一湿地的成因 (1)自然因素:①地形:地势平坦或因山脉等阻挡,排水不畅;②气候:降水量大或 蒸发弱;③土质、土层:有冻土层,不利于水的下渗,地面易形成积水;④水文、水系: 河水流至下游失去明显的河床;⑤某些河流的凌汛现象,使河水泛滥成湿地。(2)人 为因素:人类生产活动中形成的人工湿地,如稻田、水库、池塘。 3.歌诀法记忆湿地的价值 湿地价值有经济,农副产品多鱼米,航运旅游富价值。生态功能有意义,调蓄洪 水调大气,生物多样净污质。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探究一
探究二
名师精讲
1.我国湿地面临的威胁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探究一
探究二
2.湿地破坏的危害及其保护 湿地的破坏,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其危害和相应保护措施如下图所示。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探究一
探究二
延伸拓展 东北地区湿地利用的问题及对策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4)结合材料分析,针对我国红树林破坏严重的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探究一
探究二
解析:第(1)题,红树林属于湿地,具有提供农副产品、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 候、净化水中污染物质、作为众多鸟类的栖息地等作用。第(2)题,结合材料二分 析可知,当地沿海地区过度开发、工程建设以及过度养殖是海南岛红树林破坏的 主要原因。第(3)题,这样既可以合理利用红树林作为旅游资源的价值,增加收入, 又能较好地保护红树林及生态环境。第(4)题,结合材料三及学过的湿地保护措施, 从法律法规、人们保护意识、建立自然保护区、恢复破坏的红树林等方面分析 。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均有分布
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
滩涂
河流
沼泽
高原湿地
高山湿地
红树林
湖泊
人工湿地——稻田
青藏高原高寒湿地
活动一: 请说出我国湿地的分布特点
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
东北湿地
海南红树林湿地 鄱阳湖湿 地
我国湿地空间分布: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二、湿地的功能- 地球之肾
读教材2—10、2—11,说出其含义,并针对这些 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2—10:过渡捕捞,破坏了湿地的生产能力。这 种做法会使河湖海中的鱼,繁殖能力下降,导致 鱼产量下降。这种杀鸡取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2—11;滥捕滥猎,导致一些物种的灭绝,破坏 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应当采取休渔制度,限制网眼等措施,以保证 鱼类的再生产能力,满足后人的需要。严禁滥 捕滥猎,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
•三江平原为什么会由“北大荒”变为“北大 仓”? 建国后,人口和粮食需求的不断增长,国家 决定对北大荒进行大规模开垦,相继建立了一 大批国营农场,使耕地由原来的40万公顷变为 370万公顷。 • 为什么“北大仓” 又将变为“北大 荒” ? 土壤肥沃的北大仓如今因大量的水土流失而 变得沟壑纵横,经过50年的开发,黑土层几乎 变薄了一半,土壤颜色也慢慢由黑变黄,肥力 下降。
四、湿地资源的保护
1. 保护湿地刻不容缓 2. 治理保护措施 结合P45 “洞庭湖变大了”阅读材料,分析: • 过去人们是如何治理洞庭湖的,现在 人们对洞庭湖的治理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 退耕还湖、还沼泽;禁止滥捕滥猎;防 止湿地水污染;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平 垸行洪、疏浚河道;以工代赈、移民建镇、 加固干堤
• 活动:阅读P42页材料,回答: 1. 谈谈对洞庭湖是天然生物基因库的理解;如 果失去湿地,鸟类会受到什么影响? (生物物种繁多; 使鸟类失去生长、栖息和繁 衍的场所,使鸟类迁徙、破坏本地的生态平衡) 2.从自然条件分析洞庭湖区成为“鱼米之乡”的 条件?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充沛、雨热 同期;地形:地势低平的冲积原、土壤肥沃; 水源:河湖密布、水产养殖业发达

2020秋高二地理湘教学案:第2章第2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2020秋高二地理湘教学案:第2章第2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生活链接] 2019年6月10日,黑龙江省湿地日暨扎龙自然保护区建区40周年主题活动在扎龙自然保护区举行。

扎龙自然保护区是目前世界上野生丹顶鹤种群数量最多的繁殖栖息地,是我国第一个以丹顶鹤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多年来,通过法律、行政手段和人为干预措施,有效遏制了过度开发湿地资源的破坏行为,实现了湿地保护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课程标准学习目标核心素养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了解:我国湿地资源的分布。

知道:湿地的概念,分布特点及其重要的生态价值。

理解:湿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形成原因及综合治理措施。

应用:掌握分析人地协调观:调整人类活动,保护湿地资源,合理利用湿地资源。

综合思维:总结湿地的环境效应和地球之肾功能;分析湿地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

区域认知:理解某区域生态环境开发与保护途径,并探究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不同区域湿地价值的差异,湿地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地理实践力:调查家乡有无破坏湿地的现象,分析破坏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

自主预习固根基主干引导夯基固本一、湿地概述1.定义:水位经常接近错误!地表或为错误!浅水覆盖的土地。

3.特点(1)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错误!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2)分布广泛,类型多样。

4.我国湿地的分布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错误!平原到高山,都有分布。

[自我探究] 海洋是湿地吗?[答案] 海洋、森林和湿地是世界三大生态系统,湿地是指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浅水覆盖的土地。

湿地有水但水较浅,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是湿地,海洋不是湿地,而是和湿地并列的生态系统之一.二、“地球之肾"1.湿地的价值2.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三、湿地资源问题1.原因、表现及危害(1)原因:人类对资源、环境的错误!过度开发利用。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课件(共42张PPT)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课件(共42张PPT)

( A) A.湿地
B.陆地 C.生物圈 D.大气圈
2.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最主要的是因为湿地具
有什么功能( C ) A.调节气候
B.美化环境
C.净化水中的污染物
D.保护生物多样性
3.下列属于湿地的是( C )
①纳木错 ②三峡水库 ③东海滩涂
④日本海 ⑤尼罗河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3)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退田还湖;搞好水土保持;防治污染。
阅读《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思考:
你认为洞庭湖有哪些重要价值? 1.维持生物多样性 2.调蓄洪水 3.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4.航运 5.旅游观光
【活 动】
1.如果失去湿地,鸟类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 如果失去湿
地,鸟类会失去栖 息地,迫使鸟类迁 徙,破坏了本地的 生态平衡,甚至导 致鸟类因失去食 物,生存面临威胁。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 1年8月 2日星 期一20 21/8/ 22021 /8/22 021/8 /2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 我。。 2021 年8月2 021/8/ 2202 1/8/22 021/8 /28/2 /2021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 2021/ 8/220 21/8/ 2Augu st 2, 2021
一、湿地的含义及概况
1.含义: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 的土地。 2.分类
天然湿地:沼泽、滩涂、河流、湖泊、低潮时水深 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等。
人工湿地:水库、稻田、鱼塘、人工湖泊等。 3.特点 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 过渡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东南亚、刚果河流域、亚马孙河流域外,雨林 的分布还可以延伸到南北纬15°~25°的向风地 带有: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 巴西东南部 请同学们分析上述三个地区存在热带雨林的原因?
热带雨林的非地带性分布
成因:1、东南信风从海上带来暖湿气流,受 地形抬升,形成大量降水。 2、暖流对沿岸起到增温增湿作用(马 达加斯加岛东部的厄加勒斯暖流、澳大利亚东 北部东澳大利亚暖流、巴西东南部的巴西暖 流)。
保护措施

三保 两设一结合”
任何措施都要以满足亚马孙地区的发展需求为 核心
本节知识点小结——
范围:沼泽、滩涂、河流、湖泊、低潮时 水位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水库、鱼塘、稻 湿 地 湿地 田等。 共同特点:地表常年有水或经常有水,属 资 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地带。
源 的 开 发 与 保 护
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 地球 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 之肾 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湿地 现状 保护 湿地 天然湿地数量在减少,质量在下降,抵 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降低。 退田还湿地;退耕还林与天然林保护;湿 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等。
“天然空调机” “天然水库”
“地球之肾”
“鸟类的乐园”
图2—7中国主要湿地分布,据图分析:
(1)东北三江平原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调蓄洪水、调节气候、净化环境、维持生物 多样性。 (2)海南岛的红树林湿地分布在哪些地区? 其作用有哪些? 沿海地区(闽、粤、桂、琼)。防止海浪 侵蚀海岸、防御台风和风暴潮的侵袭。
四、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阅读P42)
1、位置:湖南省,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江汉平原
洞庭湖平原
四、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阅读P42)
2、作用
图片
①维持生物多样性 ②调蓄洪水 ③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④航运 ⑤旅游观光
五、案例:洞庭湖面缩小的原因及危害
活动二:
请阅读P43—44内容,
1.说出洞庭湖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 2.分析洞庭湖缩小会带来哪些危害
三、湿地资源的问题
3、破坏湿地资源的危害 调蓄洪水能力降低,生物多样性减少, 环保功能下降,气候恶化,农副产品产 出降低,影响到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区域 的可持续发展。 4、保护措施 退田还湖还湿地;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植 被;防治水污染;禁止滥捕滥猎保护野 生动植物;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建立 湿地保护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我国现代化程度最高 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基地
春小麦、玉米、水稻(一年一熟)、大豆、甜菜
归纳:
20世纪60--70年代,垦荒造田,增产 粮食
“北大荒”
“北大仓”
2000年开始,保护湿地,改善环境, 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北大仓” “北大荒”
扩展一下:世界上热带雨林
1.深刻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赤道
地形、信风
亚马孙流域为什么会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
赤道低压
气压带、洋流
亚马孙流域为什么会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
①从大陆轮廓看,南美洲大陆北宽南窄,亚马孙 平原位于最宽处,成为世界最大的平原。 ②从纬度位置看,赤道穿过,常年受赤道低压控 制,空气对流旺盛。 ③从大气环流看,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均从大西 洋上吹来,带来丰富水汽。 ④从地形看,南、北、西三面为高原、山地,东 面向大西洋敞开,从东北、东南海上来的湿热信 风气流长驱直入,向西遇安第斯山地抬升作用, 终年降水丰沛。 ⑤从洋流看,沿海有暖流经过,有增温增湿作用。
返回
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地球之肺”
全球碳 光合作用 固定CO2 雨林植被――――→ ―→ 放出O2 氧平衡
(2)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全球最古老的植物群落 (3)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繁衍物种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
特别提醒:热带雨林被破坏带来的生态灾害 世界上的热带雨林一旦遭到大面积破坏,其后果不堪设 想。 (1)影响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引起地表水减少,水汽蒸 发、蒸腾作用减弱,空气干燥,从而引起降水减少,气 候异常,全球旱涝失衡的频度和强度将加大,全球自然 灾害频发。 (2)使二氧化碳增多,导致气温升高,造成全球变暖。 (3)导致雨林物种的大量灭绝,使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遗传 基因锐减。
1)流域内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保持水土;
2)湖区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平垸行洪; 3)加固干堤、疏浚河道(防洪作用)
六、三江平原 的湿地开发 三江 平原
松嫩 平原 辽河 平原
沼泽地
松花江、黑龙 江、乌苏里江 冲积形成
三江平原湿地景观
三江平原湿地景观
丹顶鹤
丹顶鹤
东方白鹳
白尾海雕
白尾海雕
兴凯湖松
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优势: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长速度迅猛 (群落生产力高的表现) 景观:高大密集的、乔木为主的生物群落
弱势:
生物循环旺盛
有机质分解和 养分再循环旺盛
高温多雨淋洗
土壤自身养分少 土壤贫瘠
脆弱性表现: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 植物体内
亚马孙雨林被毁的原因
根本原因:人口的增长和贫困。 直接原因:人类的不合理开发方式。
人工湿地:水库、稻田、鱼塘、水渠
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
滩涂
河流
沼泽
高原湿地
高山湿地
红树林
湖泊
人工湿地——稻田
青藏高原高寒湿地
活动一: 请说出我国湿地的分布特点
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
东北湿地
海南红树林湿地 鄱阳湖 湿地
我国湿地空间分布: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二、“地球之肾”——湿地价值
—— 以洞庭湖区为例
考纲展示:
1、湿地含义及类型: 2、湿地“不可替代”的地理意义: 3、湿地资源开发中出现的问题:
4、保护湿地的措施:
一、湿地的含义
1.湿地的定义:指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 浅水覆盖的土地。 地表常年有水或经常有 水,属于陆地和水体的过渡地带。 2.湿地的类型
天然湿地:沼泽、滩涂、河流、湖泊、 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等。
湿地是一种自然资源,也是一种环境资源, 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
二、“地球之肾”——湿地价值
湿地的作用 湿地的美称 产出粮食、药材、 “资源的宝库” 工业原料、农副产品等 提供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命的摇篮”
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净化水中污染物质 为各种野生动物生长、 栖息、繁殖提供条件
中华鲟
白鳍豚
动物的栖息地
白鹤
大天鹅
调蓄洪水 减轻旱涝
丰水期:长江水 枯水期:湖泊水 湖泊,湖泊蓄洪 长江,湖泊放水,维 持长江航道水位
长江中下游平原 1.洞庭湖平原: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 “湖广熟,天下足”,其形成的有利条件: 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 雨热同期; ②地形: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③河湖:河湖密布,水源充足; ④种稻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⑤劳动力充足。
(3)鄱阳湖湿地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调蓄洪水、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 (4)长江中下游人工湿地是指什么?其主要功能 是什么? 稻田。调节局部小气候、产出粮食
三、湿地资源的问题
三、湿地资源的问题
1、现状 人类增加——对湿地过度开发利用——数 量减少,质量下降——湿地生态功能和效 益得不到有效发挥,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也明显降低。 2、破坏原因 开垦湿地为耕地、破坏植被、泥沙淤积、 过度捕捞、环境污染、水利工程建设不当、 城镇建设占用等。
五、案例:洞庭湖面缩小的原因及危害
原 因 自然 原因
泥沙淤积,
湖面减小
对 策 禁止长江中上游天然林的 砍伐,植树造林,保持水 土,减少泥沙淤积。 退田还湖,移民建镇
人为 原因 危害
围湖造田 ,
湖面减少
(1)调蓄洪水的能力下降,洪涝灾害频繁 (2)影响航运 (3)破坏生物多样性
洞庭湖“变”大 了
综合治理和保护措施——
三江平原湿地景观
北大荒下肥沃的黑土
三江平原湿地景观
三江平原沼泽地的形成原因: ①降水较多;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 弱,为湿润地区——河流多,水量较大, 水源充足; ②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③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
三江平原湿地的价值
1、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2、调节气候 3、净化水质 4、泥沙淤积的主要原因 是什么?
长江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加重,导致河水泥沙量增多,加剧 了洞庭湖的泥沙淤积
返回
思考2:洞庭湖区为什么会出现围湖造田的现 象?围湖造田对湖区社会经济有什么影响?
洞庭湖区20世纪50—80年代,人口迅速增长, 诱发了大规模的围湖造田。 有利:围湖造田以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 食产量,增加经济收入。 不利:围湖造田使湖泊湿地面积减少,调 蓄洪水的能力降低,洪涝灾害日益严重; 航道断航时有发生;湖区生态环境恶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