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味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体味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体味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体味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阅读理解能力是衡量我们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指标,历年来在中考所占的比重也比较大。对于文章,我们都能看得见,感觉得到,但做起题来总有点抓不住、摸不着,心里没底。其实,也不用害怕,所谓锁再坚固,也总有能打开它的钥匙,只要你愿意去找,善于去找,就一定能找到这把钥匙。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起来寻找阅读理解解题的钥匙。

当然,也不可能一口吃成个胖子,需要我们走一步,再走一步,一小步一小步地去积累,那就离成功不远了。好了,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体味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南京市中考阅读考核要求: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2、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运用基本的语法知识理解文章,借助常用的修辞知识体会文中重要语句的表达效果,理解记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

4、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

现代文阅读指导

——体味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考查角度:

1、理解词语的浅表含义(词汇义),

2、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深沉含义(如:语境义、比喻义、引伸义等);

3、品味词语的运用之妙或说明选用词语的理由。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进行活题巧解,方法提炼。

活题巧解:

【例题1】李时珍是大家所熟悉的著名医学家,他一生奔波于祖国的大江南北,耗尽毕生精力才著出对世界医学有极大贡献的《本草纲目》。今天,那些有巨大成就的科学家也无不是依靠“勤”才为人类做出贡献的。我国的数学家陈景润攀登数学峰巅摘取数学皇冠明珠的事迹,早在人们中间广为传颂。他的成就不也是靠“勤”吗那整整六麻袋的稿纸就是他“勤”的最有力的见证。可见,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奋分不开的。这一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最后一句中“这一点”指的是什么“概莫能外”的意思是什么

【解析】这两题都是考查对词语浅表意义的理解。

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奋分不开的;一概都不能例外。

【方法提炼】理解浅表含义可用“词义替换法”或“分解合并法”。

【例题2】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对于人来说,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缺少,我们可以从书中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一种激荡在我们的血管,充盈于我们的周身,又从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

文中“从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中的“气”具体指的是什么

【解析】这也是一道考查对词语特定含义理解能力的考题。“气”说起来虽然是很玄妙的,但句中给了我们很明显的提示,只要细细一下破折号前后的句子就能很快得出答案。

精神力量

"

【方法提炼】理解特定含义,要根据上下文词句间对应关系。

【例题3】一个六人组成的考察队在可可西里无人区突遇暴风雪,迷失了方向。天渐渐黑下来,老队长神色凝重地告诉大家,如此恶劣的天气,营救工作根本无法进行,我们必须设法熬过今晚才有获救的可能。大家的心一下子跌到了无底深渊。谁都明白,这里夜间温度将降到零下37度,要想在野外熬过一夜几乎是不可能的。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比喻意义的理解。根据前后文所述的特定环境,其比喻意义不难推断。

联系下下文,说说“无底深渊”比喻的心境。

失望到了极点

【方法提炼】理解比喻义,要分析喻体和本体的相似性,找出本体。

【例题4】就在诅咒洪水的肆虐时,我眼前一亮,忽然发现远处的淤泥堆上,像是谁散落了十分鲜嫩的四季葱苗。远远望去,它们婀娜娇艳,翠润如玉。在这百里泥沼中不可能有四季葱苗!我不顾一切,从没膝深的淤泥中趟了过去,走近一看,其中竟还有两朵三朵白色的小花。凑上去,一缕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我大声叫喊起来:这里有抗御洪水的英雄!

“其中竟还有两朵三朵白色的小花”一句中的“竟”表露了作者发现兰花时怎

样的感情(朗读)

$

【解析】这一题是考查理解品味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是对词语深层含义理解的一种。“竟”是语气副词,有“出乎意料”之意。结合文中特定的环境和“眼前一亮”“不可能”“不顾一切”“大声叫喊”“英雄”等词,就能领悟到作者发现泥沼中的小花时那种惊讶、喜悦、敬佩之情。

惊讶、欣喜(敬佩)

【方法提炼】品味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要结合描述的语言体会。(朗读体味)【例题5】品味词语妙用

然而,尽管菜摊上的菜都是一色的新鲜嫩绿,但买菜的人多自己动手。这时,卖菜人的手便是多余,在空中愣了一下,然后,徐徐地缩回去,眼睁睁地看买菜人的手挑三拣四,把摊子翻个遍。若是你摇摇头走开了,你背后的目光便暗淡下来。如果你仔细点,定会听到一声轻轻的失望的叹息。此时,我总觉得:他们好可怜,不买他们的菜,仿佛做了件亏心事。

对卖菜人的动作、神情的描写用了哪些词语

这些词语中有些用得很准确,很传神,请举一例说明。

【解析】找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来赏析均可。

如:用“愣”“缩”写手的细微动作,准确、传神地写出了卖菜人的热心遭到冷遇后的尴尬与无奈。

【方法提炼】格式:用……动词(形容词),准确、传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词,可从表达效果和内容效果两方面来赏析

赏析运用修辞的,则可抓住修辞分析

【例题6】词语选用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朱自清《背影》)

这里“找”字能否换成“看”字

不能。“看”是普通地“望”,而“找”则是带有目的性地看,在这里父亲的背影混入到人群里后,“我”仍带有目的性地寻找他的背影,“找”更能准确传神地写出我对父亲的依依不舍之情。

【方法提炼】思路:先判断选词,后区别词义,再结合语境具体分析所选词的妙处。

<

方法归纳:

(1)理解浅表含义,可用 “词义替换法”或“分解合并法”;

(2)理解特定含义,要根据上下文词句间对应关系;

(3)理解比喻义,要分析喻体和本体的相似性,找出本体;

(4)品味词语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要结合描述的语言体会;

(5)品味词语妙用,抓富有表现力的词从表达效果和内容效果赏析,若运用修辞则抓修辞分析;

(6)词语选用,先判断,后区别词义,再结合语境具体分析所选词的妙处。

刚才我们一起弹探讨了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几种方法,但最关键的不是找到方法,而是学会利用这些方法来解决问题,学以致用。下面我们就来小试牛刀,显显身手。

$

小试牛刀:

阅读下面语段,从画线词语中任选一处,作简要品析。 有些节日具有鲜明的民族传统文化色彩。它们从历史烟尘中逶w ēi 迤y í而来,浸满了丰厚的文化意蕴,带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弥散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那霏霏细雨,浸湿了祭祖怀亲的心绪,使中华历史长卷笼上一层淡淡的哀思。端午节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墨汁,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

——节选自《在节日里徜徉》 (2007年南京市中考题)

“悄然走来”,运用拟人的修辞,形象而含蓄地写出了端午节习俗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

“染”字准确传神地写出了端午节习俗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之大。

$

知能转化升级: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题目:

1.一个孩子站在超市门口,呆呆地望着那个卖冰激凌的人,不走。

2.这是一个六七岁的乡下孩子,穿戴很不整齐。他望着各色的冰激凌从铁机器里出来,又撞在花花绿绿的尖筒里,好奇而又神往,他不禁舔了舔嘴唇,说:“妈妈,我要那个!”他顺手指了一下那充满诱惑的冰激凌。

3.“不,咱们不吃这个,咱们走!”旁边那个推着自行车的女人,可能是孩子的妈妈。她一边说.一边拽住孩子的手就要走。

4.“不,我不走,我要!”孩子反扯着妈妈的手,僵持着。

5.“那个东西凉,吃了会肚子疼。”

6.“不,妈妈,我不怕凉,我不怕疼!”

7.“那也得等你爸爸回来再买。”

8.“不,爸爸到老远老远的地方挣钱去了,我就现在要!”

9.这个超市位于小城的繁华地带,穿梭出入超市的有好多人,有人好奇地往母子这里瞅上一眼,有人连瞅也不瞅,就径直走开了。那个卖冰激凌的人,也独自安详地做着他的冰激凌,并不朝母子这里瞅上一眼。

10.“妈,我就是想尝尝,那个东西是什么味儿。”

11.“是……你管它是什么味儿!”母亲见孩子仍然扭着不走,有些急了,“啪”一巴掌拍在孩子子的屁股上。娃子“哇”地一声哭了,猛烈地抽泣着,样子委屈极了。——《总有一刻,不同寻常》(2007年苏州中考题)

1、说第1小节加点的“那个”能否换成“冰激凌”为什么

不能。“那个”代指冰激凌,但表明孩子不知道他想要吃的东西叫什么,意味着他从来没吃过,这里用“那个”则更加符合他家的境况。

2、第11节加点处作者为什么用“拍”不用“打”请说明理由。

这两个词在表达意思的程度上不一样,“打”比“拍”程度要重,所以用“拍”才能恰当的表现母亲既生气但又不忍过分责罚孩子的矛盾与无奈之情。

`

巩固提升: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题目:

①从我卧室的窗口望出去,可以看到一株高高的芙蓉树。在那烟树参差的春日里,花红点点,煞是迷人。它牵动我的灵感,撩拨我的文思,久而久之,我竟视这位隔窗而立的“邻居”为知己了。

②可是,有一个早晨,我推窗而望,蓦然发现,昨夜的一场风雨已将它剥蚀得面目全非。立时,一种“繁花落尽”的悲凉掠过了我的心头!我不由感慨系之:在人生道路上磕磕绊绊,几经周折,几度沧桑,又一次次地失落了许多至爱的朋友,生命不正如同这随风而逝的繁花么!

③这件事过了些时日,也就渐渐地淡忘了。一次,我远游归来,感觉到室内空气有些沉闷,就不经意地打开了窗户,顿觉眼前一亮,在洗尽铅华的芙蓉树后,又一树火红的三角梅映入眼帘,它在夕阳的背景下定格。意外的惊喜使我几乎不能自制,我诧异,当初在落英的背后,为什么竟没有发现这萌动着的不屈的生命呢

④是的,芙蓉的最后一叶花瓣凋落了,人们对它的嘉许也遗忘在往昔的记忆里,可是三角梅却成长了,那火焰般灿烂耀眼的红色向人们昭示着生命的更迭与延续。

⑤谁能说,失去与获得不是一曲交响乐呢

⑥我久久地伫立窗前,深深感悟到:生命中没有四时不变的风景,只要心永远朝着阳光,你就会发现,每个早晨都会有清丽而又朦胧的憧憬在你的窗前旋转、升腾,这个世界永远传送着希望的序曲。——王其忠《窗外》?

1、“面目全非”意思是:,在本文第②段中和“”一词相照应。

样子和以前完全不同;繁花落尽。

2、第②段中的“磕磕绊绊”一词,指的是:。

人生道路上的风风雨雨、失败挫折。

3、第③段中“顿觉眼前一亮”中的“亮”字传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突然见到三角梅时的喜悦之情。

4、第②段“……悲凉掠过了我的心头”一句中“掠”字用得很好,请具体解说。

“掠”字能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悲凉之情涌上心头之快。

5、第③段最后一句中的“萌动”一词换成“孕育”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孕育,本指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而萌动指(植物)开始发芽,(事物)开始发动。“萌动”比“孕育”更有动感,在这里更能体现出生命的活力。

怎样学习古代汉语词汇

怎样学习古代汉语词汇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怎样学习古代汉语词汇古汉语词汇是古汉语词的总和。词是造句时能够自由运用的最小单位。人们在交往中,遣词造句,既反映着外部世界,也表现着主观世界。外部世界的变化,引起主观世界的变化,这些变化必然在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的词汇对于各种变化是最敏感的,它几乎处在经常变化中”,所以古今汉语在词汇上的差别极大,是学习的难点,历来为人们所重视。 古汉语词汇的学习应从两方面入手。即整体驾驭与具体掌握。 一、整体驾驭 整体驾驭古汉语词汇,就是首先要抓住古汉语词汇的特点,这对具体掌握词义有指导作用,可以使词汇的学习扎实、深入,避免初学古汉语时经常出现的以今套古的毛病。 古汉语词汇特点可以从形、音、义三方面认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单音节词占优势和一形多词、一词多形的情况。前者是古今汉语词汇的主要差异之一,后者表现了古汉语词汇形义关系的复杂性。 (一)单音节词占优势是古汉语词汇的主要特点之一,也是古今汉语词汇在词形上的主要差异。许多词,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词,在古代汉语中却是两个词。例如: ①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西门豹治邺》) ②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许行》)

③东方未明,颠倒衣裳。(《诗经东方未明》) ④地方百里而可以王。(《孟子梁惠王上》) ⑤(吴普)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华佗传》) ⑥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 ⑦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张中丞传后叙》) ⑧(张)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同⑦) 上述例句中例①的“可以”是能愿动词“可”与表对象的介词“以”(和第二分句的“与”相同),整句的意思是“老百姓可以与他们一起为成功而快乐,不能和他们一起考虑事业的创始。”例②的“虽”相当于现代的“虽然”,“然”是指示代词“这样”,整句的意思是“滕君倒确实是贤明的君主,即使如此,也没有听说过道。”例③的“衣”指“上衣”,“裳”指“下衣”,即裙子。诗句的意思是“东方的天光还没有发亮,就急急忙忙起身,在黑暗中把上衣下衣穿颠倒了”。例④的“地”是“地域”,“方”是“方圆”,整句的意思是“有纵横各一百里〔的小国,行仁政〕就可以统治天下。”例⑤的“聪”指“耳聪”,即“听力好”,“明”指“眼力好”,整句的意思是“吴普九十多岁了,耳不聋,眼不花,牙齿齐整牢固。”例⑥的“卑”指“地位低下”,“鄙”指“见识浅陋”,整句的意思是“先帝(指刘备)不因为我地位低下,见识浅陋,三次屈尊到草庐来看我”。例⑦的“通”意思是“透彻”,“知”是“了解”,整句的意思是“(许远、张巡)两家的孩子才能智力低下,不能透彻地了解他们

文化差异与英语词汇

文化差异与英语词汇 文化差异与英语词汇、句法 2010-11-04 23:15:15 Tag: 文化差异与英语词汇、句法:中西文化差异会对词汇的理性意义、色彩意义、用法、内涵非对应或零对应词产生影响;也会造成中英文句式在形合与意合、客观与主观、首重心与尾重心方面的不同。 一、引言 英语词汇知识、句法知识是英语学习者听说读写译各项能力中的必要技能,也是英语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语言教学过程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在国内外外语教学界已获得普遍认可。本文所尝试探讨的是在词汇与句法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本文共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论述词汇教学中文化教学内容的渗透;第二部分着重讨论句法教学中文化教学的体现。 二、文化差异与词汇教学 正因为词汇知识是英语能力中的必要技能,因此,目前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达到对词汇层次的适当理解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词语是文化信息的载体, 各种文化特征都将在该语言的词汇里留下它的印记。因此,在进行词汇教学时,教师应当在讲解词汇基本含义与用法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其由于文化差异所赋予词汇的不同特征。具体讲授思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由于文化差异对词的理性意义产生的影响 1. 词义概念范围大小不同 概括性是词义最重要的特点之一。词义的概括性是在使用语言的集团内部长期地、历史地形成的,是指人们在了解、掌握一个词的意义时,舍弃了客观事物的个性而把握了它的一般特征。英汉有些同义词事实上词义概念范围是不同的,有些汉语释义缩小英语词义的概念范围,有些汉语释义扩大了英语单词的概念范围。譬如:汉语的“工程师”是比较高级的技术职称,一般指受过大学教育并有若干年工作经验、经国家认定的技术人员,但英语的engineer 含义五花八门,按《新英汉词典》的释义,它既指工程师、技师,也指火车司机、轮机员、工兵,乃至倒垃圾的工人sanitary engineer,这就与中国的“工程师”的含义相差甚远了。 2. 语意轻重不同 例如:The conflict spread everywhere,intovillages ,as well as intocities.根据英汉综合大词典对as well as 的释义:(1)不亚于;与……相同;(2)又,也,此外。如果简单地把例句理解成“冲突到处蔓延,蔓延到了农村,也蔓延到了城市”,则把原文的语意轻重关系给弄颠倒了。在原文中as well as 的前项为语义重点,而在上面的中译文中却把as well as 的后项变为语义重点了。因此,上面的英文应当理解成:冲突到处蔓延,蔓延到了城市,也蔓延到了农村。 3. 词义着重点不同

常见借代词语1

一、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 月亮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 百姓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二、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西方文化背景对英语词语理解的影响

收稿日期:2006-09-30 作者简介:张良(1970-),男,河南郑州人,讲师,主要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工作。 文章编号:1673-1751(2007)01-0078-02 西方文化背景对英语词语理解的影响 张 良 (河南工业大学外语学院,河南郑州450052) 摘要:英语词汇与某些历史故事、神话传说、风俗习惯、自然环境、宗教信仰、民族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英语学习,不仅仅是英语词汇和语法的学习,更为重要的是对产生词汇的英语语言文化背景的学习。 关键词:英语;文化背景;词源中图分类号:H313.9 文献标识码:A 英语作为一种世界性语言,和汉语一样博大精深,其中的一些词和短语与汉语的成语一样,与某些历史故事、神话传说、风俗习惯、自然环境、宗教信仰、民族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1 来自希腊、罗马的神话与传说 英国在历史上曾一度被罗马帝国占领。因此英国文化深受罗马和希腊文化的影响,其中的一些词和短语与希腊、罗马神话和传说有一定的联系。所以,了解希腊罗马神话与传说,对我们更加准确地学习英语大有裨益。 “Gordian Knot ” (戈尔迪斯之结)从字面上就看不出它的寓意,只有从希腊、罗马神话传说中才能了解其真正含义。相传“Gordian Knot ”是古代弗利基亚国国王戈尔迪斯(Gordius )打的难解之结。按神谕,只有入主亚洲者才能解开此结。后来亚历山大大帝(A lexander the Great )以利剑将其斩开。因此,该成语意为“难解之结,棘手问题”。短语“cut the Gordian Knot ”也就有了“快刀斩乱麻,大刀阔斧”之意。类似的还有app le of discord,不能把它直译成“不和的苹果”。在希腊 神话中有个“金苹果”的故事。不和女神Eris 在Peleus 和Thetis 结婚时从中作梗,往婚宴上扔了 一个苹果,上面写着“For the Fairest ”。在场的天后Hera 、智慧女神A thena 以及爱与美的女神Ve 2nus 均想获此殊荣,她们争执不下,最后特洛伊王 子Paris 做裁判将苹果判了给成诺,让他得到世间 最美的女人Helen ,而由此引发了特洛伊战争。因此“app le of discord ”意为“争端,斗争的根源”。而“Helen of Tr oy ”意为“红颜祸水,倾城尤物”。 2 源于“圣经”及其他文学作品 在西方,“圣经”有着与中国“诗经”等同的文学地位,西方人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无不受圣经的影响。因此,言谈举止无不流露出“圣经”的痕迹。如句子:The t w o boys were rescued at the elev 2enth hour 中,就不能把“the eleventh hour ”直译为 “第十一个小时”。据圣经中记载,有一次,耶稣教训其弟子说:“到天国葡萄园干活的人第十一个小时来,却和先来的人取得同样的报酬”。所以,“the eleventh hour ”意为只要想干一件事,即使在“最后时刻”也来得及。 许多词语或短语还与“圣经”中的人名有关。如“poor as Job ”,“旧约?约伯记”中说:Job 本是个富翁,有七子三女,对上帝笃信不移。上帝为检验其诚心,就夺去了他的全部财产及子女,让他一贫如洗。同时,又让其生病并险些丧命,但他对上帝仍然坚信不移。终于,上帝为其诚心所动,又让其过上好日子。所以,这里的“poor as Job ”意为“一贫如洗”。 3 来自名人名作中的故事 一些名人名作中的故事也以固定的形式,不变的喻意流传下来。如莎士比亚的剧本“威尼斯商人”中的主人公Shyl ock 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放高利贷的商人。现在Shyl ock 已有了“高利贷者”之意。又如在起悲剧“哈姆雷特” 第3卷第1期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 .3,No .12007年3月 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 ogy (Social Science ) Mar .2007

英语语言与文化

英语魅力何在 摘要:英国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悠久,其英语的发展也经历大起大落,英语从古英语(450年—1150年)发展到中古英语(1150年—1500年)再发展到现代英语(1500年至今),期间经历凯尔特人的史前文化,文艺复兴,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等等大事记,而此也使得英语兼容了多国的语言,奠定了它世界第一语言的地位。英国是海洋民族,它的诸多词汇与海,鱼,船,水手有关,某些词汇语句的词义特别有意思,这便是它魅力所在。 关键字:英国历史;语言发展;英语的兼容性;词义魅力 语言是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它同思维有密切的联系,是思维的载体和物质外壳以及表现形式。 语言是符号系统,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语义为意义内容的,音义结合的词汇建筑材料和语法组织规律的体系。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进行思维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人类保存认识成果的载体。 语言是人类的创造,只有人类有真正的语言。许多动物也能够发出声音来表示自己的感情或者在群体中传递信息但是这都只是一些固定的程式, 不能随机变化。只有人类才会把无意义的语音按照各种方式组合起来,成为有意义的语素,再把为数众多的语素按照各种方式组合成话语,用无穷变化的形式来表示变化无穷的意义。 现在世界上的已知语言共5651种,公认的独立语言有4200种,其中100万以上的人口使用的由163种。汉语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我认为,它是最独特,最美的语言,绝对的无与伦比,其次是英语,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普及性高。 每位教英语的学者都说,要学好英语,一定要先了解英国的地理和文化,这样才能掌握英语的精髓。英国位于欧洲,是由大不列颠岛(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以及爱尔兰岛东北部的北爱尔兰和一些小岛(海外领域)组成。英国东

中国文化知识--常见借代词语及作者作品

中国文化知识---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中国文化知识---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孟子 法家:韩非子 道家:庄子、列子 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汉语新词语修辞方式造词法研究 【内容摘要】以往发表的新词语a的文章。侧重于从新词新义的显现入手探讨,从修辞格方面入手研究新词的比较少。本文主要从新词语的现状,修辞方式构成的新词的研究的意义,由比喻、借代、仿拟构成的新词的情况和其他修辞方式构成的新词的情况这几方面来进行分析研究。【关键词】修辞新词语比喻借代仿拟 新词新语是观察社会生活的晴雨表,是反映现实的一面镜子。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其人文景观绚丽多彩。改革的大门开放以后,国外文化蜂拥而来。诸如“的士”、“酒吧”等词语纷至沓来。国内国外文化相互碰撞,彼此之间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产生了一批反映时代变革的新词新语。随着国内旅游热兴起,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许多农村人口投身于旅游景点的商业服务,于是便在原先的交通工具上精心修饰,仿照“的士”,出现了“马的”、“驴的”、“轿的”、“摩的”、“板的”等系列新词。这种由修辞方式构成的新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旅游文化的发展,农业文明开始向现代文明转换。研究这种新词新语具有广义文化学的意义。研究这种新词语还有社会学的意义。比如“下岗”一词,在计划经济时期是不存在的。进入90年代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市场经济严酷的竞争机制,必然使有的企业破产,有的工厂倒闭,职工下岗不可避免。与“下岗”相对应,运用对义仿拟手段出现了“上岗”这个新词语。此外,“绿灯”、“黄昏恋”等等,都反映了这一特定时期的重要社会问题。 最重要的是研究这种新词具有语言学的意义。语言同社会生活联系密切,反映生活也最为迅速。如“绿色工程”“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产业”“绿色农业”“绿色事业”、“套书”“套裙”“套餐”“套会”“套票”等系列套词反映了修辞构词的灵活性、形象性和系统性。语言的活跃,反映思想的活跃,是改革开放以来思想解放的结果。研究由修辞构成的新词语是要寻找其规律,预测其走向趋势,引导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促进语言规范标准化。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信息时代全球化国际交往的需要。 一、“修辞学造词法”诠释 词汇就其本身而言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而新词的产生概括的说不外乎两条途径:一是构造新词,二是吸收外来词。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新的事物、新的现象不断出现,由此导致了人们的新观念、新感受的不断产生,面对这种现象,原有的词汇难免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于是人们便倾向于寻求各种造词手段来对客观世界大量的空符号作及时有效的补充。产生新词新语的方式很多,有新外来词语的吸收、旧词语的复活、方言词语的吸收等等。我们着重要谈的是以修辞方式构成的新词的研究。任学良先生曾提出“修辞学造词法”,就是运用修辞手法(即所谓的辞格)来创造新词的方法。新词语有不少正是利用这种方式产生的。比如用“鞭打快牛”来喻指对贡献大的人或企业过度加码,使其做更大的贡献;用演员出台表演的“出台”来喻指一系列成套的政策措施跟群众公开见面,即形象又生动。诸如“蛋糕”、“绿灯”、“断奶”、“窗口”、“余热”、“网络”、“黄牌”、“拳头”、“婆婆”、“阵痛”,“铁饭碗”、“红眼病”、“花架子”、“大锅饭”、“毛毛雨”、“大气候”,“一刀切”、“走后门”、“打头阵”、“剃光头”等都是通过比喻式构成的。“拳头产品”是指一种品牌或产品在企业中的作用向拳头一样粗壮有力,它是比喻方式造成的新词语。至于“龙头企业”、“文山会海”等等都是此类。还有借代式新词语,如“菜篮子”、“绿色食品”、“国脚”等。据

希腊神话对英语词汇的影响

英语词汇中的古典成分 【摘要】希腊文化对西方文明有着深远影响,而古希腊神话形成于公元前8世纪左右,作为古希腊文学宝库的奇葩,它对西方社会文化和语言都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本文拟从英语中源于希腊罗马神话的词汇入手,追溯希腊神话对英语词汇的影响。 【关键词】希腊神话,英语词汇 古希腊神话内容庞杂,情节曲折动人,人物众多(据统计有480人之多),它对欧洲文化产生了久远的影响。现代英语80%的词汇都是借自其他语言或从其他语言的词根构成的。据粗略统计,英语中与希腊神话相关的词汇大约有1000个,所得数据未必是准确无误的,但是这至少证明了英语中与希腊神话有关的词汇在英语词汇系统中有着不可轻视的地位和重要性。 源于希腊神话的词汇已经渗透英美国家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并对其文化和语言表达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词汇从来源课大概分为五类:取自奥林匹克12主神的词汇,取自其他神的词汇,取自英雄故事的词汇,取自半人半神的词汇,取自凡人故事的词汇。这些词语根据其在英语中的使用方式可分为直接使用,取其寓意,转意使用,生成新词等。 1.英语中的部分词汇由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直接转化而来 1.1神话对基本词汇的直接影响 直接借用外来语言中的词汇为本语言所服务,并保留原有的拼写及全部或部分词义的词被称为loan word。希腊神话中的一些人物由

于具有某种典型的特征或特殊的经历,他们的名字直接转化为普通名词。这种名词不仅保留了原来的拼写,其词义多为申神话人物的象征意义与引申意义。同时,词义的内涵与外延均有很大的扩大,在词形未变的情况下,其词义由单一转化为多样,抽象转化为具体,泛指转化为特指。 如:Adonis是爱神Aphrodite所钟爱的美貌少年猎人,现指美貌少年或美男子 Gorgon(蛇发女怪,凡人见到她就会变成石头)→gorgon(丑陋可怕的女人,令人作呕的人或景象) Python(被Apollo所杀死的巨蟒)→python(蟒蛇) 1.2神话对现代英语花卉名称的影响 现代英语词汇中大量的植物花卉名称跟希腊神话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部分是神灵的化身,部分是神灵的宠物。如矢车菊centaur源自马人Chiron,月桂树laurel源于太阳神Apollo,芦苇reeds源于牧神Pan,鸢尾花iris源于霓虹女神Iris等。 2.希腊神话对英语词根与词缀的影响(与英语原有词根与词缀融为一体,不易辨别) 2.1 神话中人名对英语词根的影响 按照语言学的观点,词根指必须和一定的词缀组成单词的词,这种派生而来的单词以形容词居多,其次是名词和动词。从数量来看,源自女神的词语明显多于来自女神的词语。如Athene雅典娜女神聪明机智,学识渊博。有她的名字“Athene”后加上后缀“-um”即

3词句的含义和作用

【模块名称】记叙文阅读 第3讲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与作用 一、考点分析 本考点考查的主要题型有: 1、以辨析为方式的选择题。要求学生能仔细辨析词语和句子的细微差别,作出恰当的选择。 2、以表述为主的解说题。要求学生在透彻理解的基础上,能准确地解说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本考点主要考查根据文章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义及作用,这也是课标“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的基本要求。要求考生能结合文章的背景、内容和中心,结合上下文、上下句以及句子本身内在联系,理解词语和句子的表层意思、深层含义、言外之义,并能评价其表情达意的效果。 (一)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词语的在文章中的含义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修辞义:修辞义涉及到比喻义、借代义、移觉义、比拟义、讽刺义等,理解含有修辞格的词语应从修辞本身的特点出发,如比喻的相似性,借代的相关性,比拟的形象性,反语的讽刺性等。 如:天然湖泊也在被迫精简机构。由于地下水位的迅速降低,由于污染,由于填滩盖疗养院,瀑布都有了管教,平时野性全无,被引去耕地发电。 试题:文中“精简机构”和“管教”两个词语的意思分别是什么? 答案:文中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精简机构”指湖泊水位下降,面积缩减;“有了管教”是指瀑布被人为地控制,推动了自然之态。 2、隐含义:隐含义即词语的深层含义,就是常说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它是相对于字面义而言的。理解隐含义应注意象征义。 如:我的父亲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民,劳动一生,默默死去,像一把黄土。黄土长了庄稼,却并不为太多的人注意。全中国老一辈的大多数农民都是这样。 …… 他现在去了!黄土上劳动一生,最后回到黄土里去。黄土是博大宽容的,无论善与恶,最终收容了所有的人。 试题:这篇散文题为《黄土》,时刻表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黄土”的象征意义。 答案:①象征了“我”的父亲;②象征了辛勤一生、默默无闻的中国老一辈农民;③象征了博大宽容。(此题的解答方法是: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抓局部关键语句概括要点。) 3、临时义:临时义是相对于词语的固定意思而言的,它是指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派生出来的意思,离开了这个语境,这个词语的临时义也就消失了。 如:《贝多芬之谜》中: ……懂了这个,你就从18世纪前进了一步,也从旧式的跳舞音乐前进了一步,不仅懂得贝多芬的音乐,而且也能懂得贝多芬以后最有深度的音乐了。 试题:最后一段中,作者说的“最有深度的音乐”指什么音乐?。 答案:题目考查词语的指代义。文中说“不仅懂得贝多芬的音乐,而且也能懂得贝多芬以后最有深度的音乐了”,这表明“最有深度的音乐”指和贝多芬的音乐具有相同的特点,它就是文中一再强调的贝多芬注重用音乐表达强烈的感情,也就是激情。文中对它表述最具体全面的就是“他给它们注入惊人的活力和激情,包括产生于一定思想、信念的那种最高的激情”,整理概括这句话可以得到“最有深度的音乐”是具有产生思想、信念的最高激情的音乐。(指代对象的判断一般是往前找,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4、情感义:作者从情味、感情色彩等方面给词语附加的含义。词语是有感情色彩的,词语中按感情色彩分为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但是某些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他们的感情色彩不是一成不变的,甚至还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文学常识:常见借代词语

文学常识:常见借代词语 导读:常见借代词语 杏坛:本是孔子聚徒讲学的地方,在今山东省曲阜孔庙大成殿前,因此就以杏坛称代教育届。 杏林:相传三国时吴国董奉为人治病不受钱,只求重病愈者为之种杏五株,轻者一株,数年后蔚然成林。后常以杏林称代医学界。 社稷:社,土地神;稷,谷神。因土地和粮食是立国的根本,故用作国家的代称。 朱门:红漆的大门。古时王侯贵族经帝王赏赐方可在宅门上加朱漆,故以朱门代指贵族宅第。 桑梓: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因用桑梓称代家乡。 干戈:干,盾牌;戈,戟。干戈,是古代作战时常用的武器,因用以泛指战争。 纨绔:是指用白色细绢裁制的套裤,这是古代富家贵族子弟所穿的衣服,常用以称富贵子弟。 汗青:古代在竹简上书写,为了容易写字和避免虫蛀,先用火烤竹简,使水分蒸发,称为汗青。引申为书册、史册。 丝竹:因琴瑟、箫管等乐器多用丝竹所制,后成为音乐的代称。 缙绅:缙,插;绅,束腰的大带。垂绅插笏是旧时官宦的装束,故指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 三尺:代法律。因古代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叫三尺法。

鸿雁:鸟名,有迁徙的性能,古代传说能传递书信,因借指书信。 杜康:相传是古代最初造酒的人,后作为酒的代称。 布衣:古时平民穿的麻布衣服,后指平民百姓。 巾帼:古代妇女的头巾和发饰,后用作妇女的代称。 须眉:胡须和眉毛,借指男子。 拙荆:拙,粗劣,自谦之词。古时贫寒人家的妇女以荆枝作钗,后因之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为拙荆。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常见借代词语

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 ) A、月亮 B、姻缘 2. 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 ) A、新婚 B、搬家 C、妻子生了个男孩 D、考试通过 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 ) A、苏州 B、房屋 C、酒 D、庄稼 4. “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A) A、左手在外 B、右手在外 5. 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A) A、忠耿正直 B、刚愎自用 6. 《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B) A、浑水摸鱼 B、反戈一击 C、笑里藏刀 D、反客为主

7. “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C) A、窗户 B、卧具 C、井上的围栏 8. 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孙行者”,下面下联中最合适的是:(A) A、胡适之 B、周作人 C、郁达夫 D、唐三藏 9.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B) A、中秋节 B、元宵节 C、端午节 D、七夕节 10. 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B) A、一个成年人的高度 B、成年人一臂的长度 图片 11. 下列哪一句诗描写的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C) 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B、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中西文化差异对学习英语词汇的影响

摘要:在跨文化交际日趋频繁的今天,人们已经认识到语言和文化的密切联系;因此,在学习异语言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对本族文化和异文化进行一定的比较,以期能够准确得体地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本文首先对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进行了一定阐述,然后通过大量例证,就中西文化差异在英语词语和熟语中的体现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明确了中西文化差异对学习英语词汇的重要影响.关键词:语言;文化;词语;熟语 随着语言学的发展和跨文化交际的扩大,人们已经认识到:语言不是一种符号体系,即语音,语法和词汇的总和,而是一种社会现象,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学习语言就不可能回避文化问题;要想更好地交流,也就必须更多地了解不同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了解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以达到真正掌握英语,能够用之准确得体地进行交流的目的. 1 语言和文化 文化包含的内容很广,语言是它的首要组成部分.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一个民族的语言受其社会演变,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经济生活以及思维方式,心理机智的影响;然而,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播,一个民族的文化要依靠它的语言来传播,因此,作为传播工具的语言对文化又有着制约的一面.“人是通过他所掌握的语言去感知,去认识,去接受世界的”,这样,“从语言看到的世界已非客观世界,而是经过特定的文化分类,组合,充盈着人的主观意识的世界”l-1j.由此可见,语言和文化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不同民族语言的差异正反映出不同民族的文化格局. 中华民族的黄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沉淀,有其独特的渊源;西方的海洋文化虽然较为年轻,但也有它的传统特色.由于历史和生存空间的不同,中西文化之问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对英语词汇的学习产生了重要影响.

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 学生 3、社稷、轩辕: 国家 4、xx: 囚犯 5、同窗: 同学 6、烽烟: 战争 7、巾帼: 妇女 8、丝竹: 音乐 9、xx: 男子 10、婵娟、嫦娥: 月亮 11、手足:

兄弟 12、汗青: 史册 13、伉俪: 夫妻 14、xx、布衣: 百姓 15、伛偻,xx: 老人 16、xx: 农事 17、提携,垂髫: 小孩 18、三尺: 法律 19、膝下: 父母 20、xx: 运气 21、函、简、笺、xx、札:书信

22、庙堂: xx 作者作品 1、xx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 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6、屈原: 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 《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 xx、xx、xx、xx。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 xx、xx、xx、xx(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 xxxx 法家: xx 道家: 庄子、列子 墨家: 墨子 16、南宋四大家: 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7、边塞诗人: 高适、岑参、王昌龄

文言词汇的特点

文言词汇的特点 文言学习 0302 1318 文言词汇的特点 古今汉语相比较,差别最大的恐怕就词汇了。 (1)、从词的结构形式上看,古汉语词汇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词汇则以从音节词为主。了解了这一特点,就要昼避免把文言文中两个单音节词当作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双音节词来理解。如:“璧有瑕,请指示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里的“指示”就不能误认为是“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项问题的原则和方法”,因为从两个人的关系上看,蔺相如既不是秦王的上级,也不可能是秦王的长辈。如果作为两个单音节词来看,就好理解了,“指”是“指出”,“示”是“给......看”,“请批示王”,就是“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这样,文意就贯通了。因此,在遇到与现代汉语双音词写法相同,但作为双音词来讲又讲不通或与上下文文意不贴切的情况,不妨试着当作单音词来解。 当然,前面说古汉语词汇以单音节词为主,并不等于说古汉语中完全是单音节词,实际上,古汉语中不是有少量的不能拆开的双音节词的。我们不要把这些不能拆开的双音词,硬拆成单音词来理解。文言文中少数不能拆开的双音词大体包括以下几类: 联绵词如:犹豫、仓皇、匍匐、窈窕 外来词如:单于、可汗、葡萄、琵琶 偏义复词如:存亡、公姥、作息、异同 特定称谓如:布衣、社稷、天子、足下 遇到这类词语,切记不能拆双为单。 (2)、从内容上看,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则更大。除了日月山川牛羊等一些基本词汇外,绝大多数词语都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大致有以下四种情况:第一种,词义的扩大。有些词的意义,起初包含的范围狭小,后来范围扩大了。如:“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这里的“国”指的是“国都”,而现在我们所说的“国”则指的是“国家”,词义范围明显扩大。 第二种,词义的缩小。有些词的意义,起初包含的范围较大,后来缩小了。如:“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杜甫《兵车行》)句中的“子”指的是子女,既可是男孩,也可是女孩。而现在的“子”,则只有“儿子”的意思了。 第三种,词义的转移。古汉语的一些词义,随着历史的发展,由原来的意思转变成新的意思。如“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这里的“走”,是“跑”的意思,而现代汉语中,“走”却变为“行走”了。 第四种,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古汉语中的一些词语,发展到现在,褒贬

古代常见借代词语

古代常见借代词语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古代常见借代词语 古代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古代,人们喜欢在住宅周围栽植桑树和梓树,后来人们就用物代指处所,比喻故乡。又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 2.桃李——学生 人们历来喜欢把老师培养出来的学生称作“桃李”,把老师教育、培养了众多学生称作“桃李满天下”。 3.社稷、轩辕——国家 社稷:社,古代指土地之神;古代又把祭土地的地方、日子和礼都叫社。稷,指五谷之神。 “社稷”从字面来看是说土谷之神。由于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平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后来人们就用“社稷”来代表国家。 轩辕:古代装有有帷幕的车叫“轩”古代车前面用来驾牲口的那根直木叫“辕”“轩辕”合起来就是指古代的车。因为传说车是黄帝发明的,所以人们就称黄帝为“轩辕氏”。又因为黄帝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祖先,“轩辕”又被用来代指中华大地。 4.南冠——囚犯 南冠,楚国在南方,因此称楚冠为南冠。本指被俘的楚国囚犯。后泛称囚犯或战俘。亦作“南冠囚”。 5.同窗——同学

同窗,指在同一所学校里就读的人。古代学习条件很艰苦,所以就把同学称做同窗,窗,有寒窗之含义,说同窗二字,也就显示出了说话者之间的亲密和尊重,比说同学要亲切许多。 6.烽烟——战争 烽烟是指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后比喻战争或战乱。烽火台是古时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消息的高台。烽烟也叫狼烟,是用狼的粪便做燃料,它的特点是燃烧起来烟黑且浓,竖直向上,可以让很远的地方看到。 7.巾帼——妇女 “巾帼”由来古时候的贵族妇女,常在举行祭把大典时戴一种用丝织品或发丝制成的头饰,这种头巾式的头饰叫巾帼,其上还装缀着一些金珠玉翠制成的珍贵首饰。巾帼的种类及颜色有多种,如用细长的马尾制作的叫“剪耄帼”;用黑中透红颜色制作的叫“绀缯帼”。因巾帼这类物品是古代妇女的高贵装饰,人们便称女中豪杰为“巾帼英雄”,后人又把“巾帼”作为妇女的尊称。 8.须眉——男子 胡子是个总名称,故古人称男子为须眉。封建传统歧视女性,所以当一个女人很有作为时,就叫巾帼不让须眉,意思是说女人不比男人差。9.丝竹——音乐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丝竹是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也指音乐。 10.婵娟、嫦娥——月亮 婵娟和嫦娥均指月亮。 婵娟:①形态美好、漂亮:蛾眉新画觉婵娟。②指美女:家家分影照婵娟。③指月亮:“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嫦娥又称姮娥.女性.神话中的人物。她美貌非凡,后飞天成仙,住在月亮上的仙宫。 11.手足——兄弟

论述类文本阅读-----“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生

论述类文本阅读-----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的含义 沛县中学高三语文刘腾李翠翠 教学目标 1、了解重要词语的类型 2、掌握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考点解读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层级(B)。 重要词语、概念: 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 2、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 3、反映深层次含义的词语 4、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代词) 5、比喻、借代、反语等特殊的词语 6、根据语境随情而作别种义项的词语 理解其含义就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弄清词语的内涵或外延。在理解词语含义时要做到“词不离句,词不离段,词不离篇”。命题侧重考查一个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指代义或临时义或隐含义。所以特别要结合整篇文章或上下语句(段)来阐述词语的含义。二、知识梳理 重要词语、概念的理解 论述类文章中常常出现许多术语、概念,它们大多是以名词或名词短语的面目出现,考查这类词语,不是要求考生掌握它们在某专业领域中的规范性的定义,而是要求考生从语文角度能够结合特定的语言环境,对它们作出具体而准确的理解,以体现出个人的语文能力。 三、典题探究 1、指代型 文章中的代词或具有指代作用的词语。词语指代分指示代词的指代和非指示代词的指代,运用指代词可使行文简洁,对指代词的把握重在对语境的分析。文章中的代词运用非常灵活,指代的范围极为广泛,它既能替代实词、短语、句子、语段又能替代任何事物,还能替代复杂的概念。要辨析代词的意义,应该从代词的上下句入手,由近及远地从上句或下句中找到它指代的具体对象,从而理解它的指代义。辨析那些非代词类词语的指代义,也应该利用上下文,一般说来,在这类词的上下文中,一般会有阐释这些词语的句子,找到这些阐释性语句,答案也就出来了。 典题例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一个人事业上之成就与其能力为正比例,且自文明进步,分工愈精,则能力之专门化亦愈密,能于此者未必亦能于彼,故与事业之成就为正比例的能力,尚须注意其所专者是否适合其所为。果有相当的能力,而此相当的能力又适合于所做的事业,其效率之增设,业务之发展,实意中事。……此①即所谓“能其所为”与“为其所能”合而为一。

海洋文化对英语词汇的影响

海洋文化对英语词汇的影响 一、海洋文化与英语词汇 迄今为止,关于文化的定义有很多。文化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可以说是广义“文化”,它包括了人类所创造的全部成果,也可以包括人类生活各方面的表现。因而可以说文化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学家通常把文化分为三个层面:表层为物质文化,它是通过人们制作的各种实物产品表现出来的,包括建筑物、服饰、食品、用品、工具等;中层为制度文化,它是通过人们共同遵守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表现出来的,包括制度、法规、以及相应的设施和风俗习惯等;深层即精神文化,它是通过人们思维活动所形成的方式和产品表现出来的,既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趣味、道德情操、宗教信仰,也包括哲学、科学、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和产品。文化的创造离不开语言,语言的变化和发展又往往离不开文化的变化和发展。 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思想,传递感情的交际工具。语言以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社会集团的社会成员的共同认可为前提。以约定俗成的方式,形成各种语音符号和书写符号,加上各种组合规则和表现形式,反映了使用该语言的民族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经济发展和风土人情。总之,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化紧密联系在——起,民族语言也就是一定的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 任何文化的特点都离不开一定的地理环境,每种文化都因共地域、气候、环境的特点而具有不同的特征。英国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构成了鲜明的海洋文化,因而它的语言也充分展示了海洋文化的特点。 关于海洋文化,曲金良先生是这样表述的:海洋文化是和海洋有关的文化;就是源于海洋而生成的文化,也即人类对海本身的认识、利用和固有海洋而创造的精神的、行为的、社会的和物质的文明生活内涵。所以,海洋文化既与航海的工具有关,而且与民族的航海实践,生活习俗和思维方式有关。 英国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占领土面积94%的大不列颠岛是欧洲的第一大岛,岛内任何一点距海最远不超过120公里,环岛的海岸线近8000公里,曲折、幽深的海岸线和深水海港为航海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英吉利海峡是欧洲许多国家通向大西洋的唯—出口,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要道之一。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得英国的航海运输业成为重要的生产方式,既促进了英国自身的发展.也对英语语言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航海业的发展与英民族的发展兴旺息息相关。自1492年哥伦布发现北美洲,1522年麦哲伦进行环球航行后,欧洲的殖民主义者便开始了海上贸易和殖民活动。为取得制海权的地位,英王亨利八世对海军进行了改革,使得英国在1588年击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成为海上霸主。依托着航海优势和精良的设备,英国建立了一个大于本土150倍的殖民帝国。今天,英国的商船数量依然居世界前列。航海业在英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使英语语汇中产生了大量与航海有关的习语。 由于英语中的船和船上工具的习语、海难的习语、风和鱼的习语能展现海洋文化的特点,故成为本文的研究对象。但习语(idiom)有不同的理解,根据钱伯斯英语惯用沿词典(Chambers Dictionary of Idioms)的分类法,习语包括隐喻性表达方式、格言、谚语。本文采用了这种定义方法。 二、有关船上用具的习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