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传原文及翻译
稽康传

稽康传嵇康,字叔夜,谯国铚人也。
其先姓奚,会稽上虞人,以避怨,徙焉。
铚有嵇山,家于其侧,因而命氏。
兄喜,有当世才,历太仆、宗正。
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
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有大量。
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长好《老》《庄》。
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
常修养性服食之事,弹琴咏诗,自足于怀。
以为神仙禀之自然,非积学所得,至于导养得理,则安期、彭祖之伦可及,乃著《养生论》。
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戎自言与康居山阳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山涛将去选官,举康自代。
康乃与涛书告绝。
初,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
颍川钟会,贵公子也,精练有才辩,故往造焉。
康不为之礼,而锻不辍。
良久会去,康谓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会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会以此憾之。
及是,言于文帝曰:“嵇康,卧龙也,不可起。
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
”因谮“康欲助毌丘俭,赖山涛不听。
昔齐戮华士,鲁诛少正卯,诚以害时乱教,故圣贤去之。
康、安等言论放荡,非毁典谟,帝王者所不宜容。
宜因衅除之,以淳风俗”。
帝既昵听信会,遂并害之。
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
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时年四十。
海内之士,莫不痛之。
帝寻悟而恨焉。
参考译文:嵇康,字叔夜,魏国谯郡铚地人。
他的祖先姓奚,会稽上虞人,因为躲避仇家,才搬迁到这里。
铚地有座嵇山,他的家就在嵇山的旁边,于是就以嵇为(命名)姓氏。
哥哥嵇喜,有做官的才干,历任太仆、宗正等官。
嵇康很小时就父母双亡,有奇特的才能,孤高而不合群。
他身高七尺八寸,谈吐气质不凡,很有风度仪表,但他却使形体像土木一样,保持本来的面目,不肯修饰自己。
人们认为他有龙的文采、凤的姿容,天生的资质出于自然。
《晋书—嵇康传》“嵇康字叔夜,谯国人也”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嵇康遇害》“嵇康字叔夜,谯国人也”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嵇康遇害嵇康字叔夜,谯国人也,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
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长好老庄。
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
常修养性服食之事(服药求长生),弹琴咏诗,自足于怀。
所与神交者唯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山涛将去选官,举康自代,康乃与涛书告绝。
此书既行,知其不可羁屈也。
性绝巧而好锻,宅中有一柳树甚茂,每夏月,居其下以锻。
东平吕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辄千里命驾,康友而善之。
后安为兄所枉诉,以事系狱,辞相证引,遂复收康。
初,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
颖川钟会,贵公子也,精练有才辩,故往造焉。
康不为之礼,而锻不辍。
良久会去,康谓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会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会以此憾之。
及是,言于文帝(司马昭)曰:“嵇康,卧龙也,不可起。
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
”因谮:“康、安等言论放荡,非毁典谟,帝王者所不宜容。
宜因衅除之,以淳风俗。
”帝既昵听信念,遂并害之。
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
弗许。
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时年四十,海内之士莫不痛之。
帝寻悟而恨焉。
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博览无不该通。
该:完备。
B.此书既行。
行:流传。
C.后安为兄所枉诉。
诉:叙说。
D.宜因衅除之。
衅:缝隙,引申为机会。
2.下列八句话,分别编四组,构成嵇康遇害根本原因的一组是()①远迈不群①与魏宗室婚①知其不可羁屈也①吕安服康高致①辞相证引①会以此憾之①嵇康卧龙也,不可起①言论放荡非毁典谟A.①①①① B.①①①① C.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3.下面对文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嵇康是魏国皇帝的亲戚,官拜中散大夫。
《世说新语》之嵇康及翻译(二十一则)

《世说新语》之嵇康及翻译(二十一则)德行第一:十六、四十三言语第二:十五、十八政事第三:八文学第四:五、九十八雅量第六:二赏誉第八:二十九品藻第九:三十一、六十七容止第十四:五、十一伤逝第十七:二栖逸第十八:二、三贤媛第十九:十一任诞第二十三:一简傲第二十四:三、四排调第二十五:四《德行第一》十六未见喜愠王戎云:“与嵇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王戎说:“我和嵇康相处二十年,也没见过他有喜怒的表情。
”四十三罗母焚裘桓南郡既破殷荆州,收殷将佐十许人,咨议罗企生亦在焉。
桓素待企生厚,将有所戮,先遣人语云:“若谢我,当释罪。
”企生答曰:“为殷荆州吏,今荆州奔亡,存亡未判,我何颜谢桓公,”既出市,桓又遣人问:“欲何言,”答曰:“昔晋文王杀嵇康,而嵇绍为晋忠臣。
从公乞一弟以养老母。
”桓亦如言宥之。
桓先曾以一羔裘与企生母胡,胡时在豫章,企生问至,即日焚裘。
桓南郡(桓玄)打败了殷荆州(殷仲堪),俘虏了殷的将领十几人,咨议参军罗企生也在其中。
桓玄素来厚爱罗企生,要杀他时,先派人对罗企生说如果向桓宣道歉,就会免去死罪。
罗企生回答道:“我作为殷荆州的下属,现在殷荆州跑了,生死不明,我有什么脸面向桓公谢罪。
”已经到了刑场,桓玄又派人问他,还有什么话要说,罗企生答道:“从前晋文王虽然杀了嵇康,但他的儿子嵇绍却成了晋国的忠臣。
希望桓公能留我弟弟一条性命,服侍我的老母。
”桓玄答应了他1/7页的要求。
赦免了他的弟弟。
桓玄以前曾给罗企生的母亲胡氏送了一件养皮袍子,胡氏当时在豫章,得知儿子被杀的消息后,就把这件皮袍给烧了。
《言语第二》十五瞳子何必在大嵇中散语赵景真:“卿瞳子白黑分明,有白起之风,恨量小狭。
”赵云:“尺表能审玑衡之度,寸管能测往复之气。
何必在大,但问识如何耳。
”嵇中散(嵇康)对赵景真说:“你的眼睛黑白分明,有大将白起的风采,遗憾的是器量狭窄啊。
”赵景真说:“尺长的标杆可以测定太阳运行的精确度,寸长的竹管可以测定音乐的高低。
嵇康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注释】
1. 谯国铚人:指嵇康出生在谯国铚县,即今安徽省濉溪县。
2. 会稽上虞人:会稽,古地名,今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古地名,今浙江省上虞市。
3. 以避怨,徙焉:因避祸而迁徙到铚县。
4. 嵇山:位于铚县,因嵇康家族而得名。
5. 命氏:以嵇山为姓氏。
6. 太仆、宗正:官职名称,太仆掌管车马,宗正掌管宗族事务。
7. 孤:幼年丧父。
8. 远迈不群:才华出众,与众不同。
9. 龙章凤姿:形容嵇康仪表堂堂,风度翩翩。
10. 天质自然:天生具有自然之美。
11. 恬静寡欲:性情淡泊,不追求名利。
12. 含垢匿瑕:宽容待人,不计较别人的过错。
13. 宽简有大量:性格豁达,胸怀宽广。
14. 《老》《庄》:指《老子》《庄子》,道家经典。
15. 中散大夫:官职名称,为中散大夫。
16. 修养性服食之事:修养身心,注重饮食。
17. 导养得理:养生之道。
18. 安期、彭祖:古代传说中的长寿仙人。
19. 君子无私:君子无私欲。
20. 矜尚:自以为是。
21. 名教:儒家教义。
22. 越名教而任自然:超越儒家教义,顺应自然。
23. 审贵贱而通物情:审视世间万物,通晓事物之情。
24. 物情顺通:顺应事物之情。
25. 无措:不拘泥于形式。
26。
嵇康养生论原文及译文

嵇康养生论原文及译文原文:世或有谓神仙可以学得,不死可以力致者;或云上寿百二十,古今所同,过此以往,莫非妖妄者。
此皆两失其情,请试粗论之。
夫神仙虽不目见,然记籍所载,前史所传,较而论之,其有必矣。
似特受异气,禀之自然,非积学所能致也。
至於导养得理,以尽性命,上获千馀岁,下可数百年,可有之耳。
而世皆不精,故莫能得之。
何以言之?夫服药求汗,或有弗获;而愧情一集,涣然流离。
终朝未餐,则嚣然思食;而曾子衔哀,七日不饥。
夜分而坐,则低迷思寝;内怀殷忧,则达旦不瞑。
劲刷理鬓,醇醴发颜,仅乃得之;壮士之怒,赫然殊观,植发冲冠。
由此言之,精神之於形骸,犹国之有君也。
神躁於中,而形丧於外,犹君昏於上,国乱於下也。
夫为稼於汤之世,偏有一溉之功者,虽终归燋烂,必一溉者后枯。
然则一溉之益,固不可诬也。
而世常谓一怒不足以侵性,一哀不足以伤身,轻而肆之,是犹不识一溉之益,而望嘉谷於旱苗者也。
是以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悟生理之易失,知一过之害生。
故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栖於情,忧喜不留於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
又呼吸吐纳,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也。
夫田种者,一亩十斛,谓之良田,此天下之通称也。
不知区种可百馀斛。
田种一也,至於树养不同,则功收相悬。
谓商无十倍之价,农无百斛之望,此守常而不变者也。
且豆令人重,榆令人瞑,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
薰辛害目,豚鱼不养,常世所识也。
虱处头而黑,麝食柏而香;颈处险而瘿,齿居晋而黄。
推此而言,凡所食之气,蒸性染身,莫不相应。
岂惟蒸之使重而无使轻,害之使暗而无使明,薰之使黄而无使坚,芬之使香而无使延哉?故神农曰“上药养命,中药养性”者,诚知性命之理,因辅养以通也。
而世人不察,惟五谷是见,声色是耽。
目惑玄黄,耳务淫哇。
滋味煎其府藏,醴醪鬻其肠胃。
香芳腐其骨髓,喜怒悖其正气。
思虑销其精神,哀乐殃其平粹。
夫以蕞尔之躯,攻之者非一涂,易竭之身,而外内受敌,身非木石,其能久乎?其自用甚者,饮食不节,以生百病;好色不倦,以致乏绝;风寒所灾,百毒所伤,中道夭於众难。
与山巨源绝交书_嵇康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

与山巨源绝交书_嵇康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在平日的学习中,许多人都接触过很多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
为了让更多人学习到文言文的精华,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与山巨源绝交书_嵇康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与山巨源绝交书魏晋嵇康康白:足下昔称吾于颍川,吾常谓之知言。
然经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从便得之也?前年从河东还,显宗、阿都说足下议以吾自代,事虽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
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知耳。
闲闻足下迁,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荐鸾刀,漫之膻腥,故具为足下陈其可否。
吾昔读书,得并介之人,或谓无之,今乃信其真有耳。
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强。
今空语同知有达人无所不堪,外不殊俗,而内不失正,与一世同其波流,而悔吝不生耳。
老子、庄周,吾之师也,亲居贱职;柳下惠、东方朔,达人也,安乎卑位,吾岂敢短之哉!又仲尼兼爱,不羞执鞭;子文无欲卿相,而三登令尹,是乃君子思济物之意也。
所谓达能兼善而不渝,穷则自得而无闷。
以此观之,故尧、舜之君世,许由之岩栖,子房之佐汉,接舆之行歌,其揆一也。
仰瞻数君,可谓能遂其志者也。
故君子百行,殊途而同致,循性而动,各附所安。
故有处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返之论。
且延陵高子臧之风,长卿慕相如之节,志气所托,不可夺也。
吾每读尚子平、台孝威传,慨然慕之,想其为人。
少加孤露,母兄见骄,不涉经学。
性复疏懒,筋驽肉缓,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痒,不能沐也。
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转乃起耳。
又纵逸来久,情意傲散,简与礼相背,懒与慢相成,而为侪类见宽,不攻其过。
又读《庄》、《老》,重增其放,故使荣进之心日颓,任实之情转笃。
此犹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蹈汤火;虽饰以金镳,飨以嘉肴,愈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
阮嗣宗口不论人过,吾每师之而未能及;至性过人,与物无伤,唯饮酒过差耳。
嵇康养生论原文_嵇康养生论译文

嵇康养生论原文_嵇康养生论译文嵇康养生论原文_嵇康养生论译文嵇康养生论原文,养生论是嵇康众多作品中比较特别的作品,这篇作品不是谈文学谈思想,而是与后人谈养身,谈修心养性,也算是开创了早起养生的先河,下面是关于养生论的原文和译文,一起来看看吧!嵇康养生论原文:世或有谓神仙可以学得,不死可以力致者;或云上寿百二十,古今所同,过此以往,莫非妖妄者。
此皆两失其情,请试粗论之。
夫神仙虽不目见,然记籍所载,前史所传,较而论之,其有必矣。
似特受异气,禀之自然,非积学所能致也。
至於导养得理,以尽性命,上获千馀岁,下可数百年,可有之耳。
而世皆不精,故莫能得之。
何以言之?夫服药求汗,或有弗获;而愧情一集,涣然流离。
终朝未餐,则嚣然思食;而曾子衔哀,七日不饥。
夜分而坐,则低迷思寝;内怀殷忧,则达旦不瞑劲刷理鬓,醇醴发颜,仅乃得之;壮士之怒,赫然殊观,植发冲冠。
由此言之,精神之於形骸,犹国之有君也。
神躁於中,而形丧於外,犹君昏於上,国乱於下也。
夫为稼於汤之世,偏有一溉之功者,虽终归燋烂,必一溉者后枯。
然则一溉之益,固不可诬也。
而世常谓一怒不足以侵性,一哀不足以伤身,轻而肆之,是犹不识一溉之益,而望嘉谷於旱苗者也。
是以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悟生理之易失,知一过之害生。
故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栖於情,忧喜不留於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
又呼吸吐纳,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也。
夫田种者,一亩十斛,谓之良田,此天下之通称也。
不知区种可百馀斛。
田种一也,至於树养不同,则功收相悬。
谓商无十倍之价,农无百斛之望,此守常而不变者也。
且豆令人重,榆令人瞑,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
薰辛害目,豚鱼不养,常世所识也。
虱处头而黑,麝食柏而香;颈处险而瘿,齿居晋而黄。
推此而言,凡所食之气,蒸性染身,莫不相应。
岂惟蒸之使重而无使轻,害之使暗而无使明,薰之使黄而无使坚,芬之使香而无使延哉?故神农曰“上药养命,中药养性”者,诚知性命之理,因辅养以通也。
嵇康传文言文翻译

嵇康,字叔夜,三国魏末年人,魏国山阳郡(今河南焦作)人。
康少孤,早孤,性倜傥,不修威仪,而才学博赡,善于属文。
性好养生,常服五石散以健身。
时人以其超然物外,称为“竹林七贤”之首。
康年二十,丧父,家贫不能葬,乃葬于洛阳北邙山。
后迁居山阳,结庐于谷,与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等六人结为竹林七贤。
七贤常集竹林,饮酒赋诗,谈玄论道,放浪形骸之外,名噪一时。
康性好琴,尤善弹《广陵散》。
此曲传为古琴名曲,曲调激昂,旋律悲壮,传为康所作。
康常以琴会友,或自弹自歌,或与友共赏,乐在其中。
康与阮籍齐名,二人相知甚深。
一日,康与籍共游洛水,见一女子采莲,籍戏问康:“此女子何人?”康曰:“此女子非吾所知,但观其采莲,似有清雅之态。
”籍曰:“吾观其采莲,犹如观莲花出水,清新脱俗,真吾所愿也。
”康笑而应之。
康性好酒,尝自言:“吾饮酒,非为醉,乃为醒。
”康饮酒时,常作诗自嘲,有云:“吾饮酒,何人知?但闻酒香,心自清。
”康饮酒之后,常作诗抒怀,或以诗寄情,或以诗会友。
康好养生,常服五石散。
一日,康与友人饮酒,醉后狂歌,忽感身体不适,遂卧床不起。
康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乃作《养生论》以告诫世人。
其言:“养生之道,在乎养心,养心之道,在乎养性。
养性之道,在乎养气。
养气之道,在乎养形。
形神相即,长生久视。
”康性好游,尝游于洛水之滨,见一女子在河边洗衣服,康遂吟诗一首:“洛水清且深,女子采莲时。
白露未晞,青苔满地。
”此诗传为康所作,言其感慨人生无常,世事如梦。
康尝游于山阳,见一女子在田间劳作,康遂作诗一首:“山阳女子劳,采桑于山陲。
采桑日已长,采桑夜未归。
”此诗传为康所作,言其感慨女子勤劳,生活艰辛。
康好交友,与阮籍、山涛等七贤相知甚深。
一日,康与七贤饮酒,醉后狂歌,康曰:“人生如梦,富贵何为?唯愿与君共饮,笑傲江湖。
”七贤皆感怀,共饮而歌。
康性好山水,尝游于名山大川。
一日,康游于华山,见一女子在山间采药,康遂作诗一首:“华山女子采药,山间幽径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嵇康传原文及翻译嵇康字叔夜。
汉族,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
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我们看看下面的嵇康传原文及翻译吧!嵇康传原文及翻译《晋书·嵇康传》原文:嵇康,字叔夜,谯国铚人也。
其先姓奚,会稽上虞人,以避怨,徙焉。
铚有嵇山,家于其侧,因而命氏。
兄喜,有当世才,历太仆、宗正。
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
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有大量。
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长好《老》《庄》。
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
常修养性服食之事,弹琴咏诗,自足于怀。
以为神仙禀之自然,非积学所得,至于导养得理,则安期、彭祖之伦可及,乃著《养生论》。
又以为君子无私,其论曰:“夫称君子者,心不措乎是非,而行不违乎道者也。
何以言之?夫气静神虚者,心不存于矜尚;体亮心达者,情不系于所欲。
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情不系于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
物情顺通,故大道无违;越名任心,故是非无措也。
是故言君子则以无措为主,以通物为美;言小人则以匿情为非,以违道为阙。
何者?匿情矜吝,小人之至恶;虚心无措,君子之笃行也。
是以大道言‘及吾无身,吾又何患’。
无以生为贵者,是贤于贵生也。
由斯而言,夫至人之用心,固不存有措矣。
故曰‘君子行道,忘其为身’,斯言是矣。
君子之行贤也,不察于有度而后行也;任心无邪,不议于善而后正也;显情无措,不论于是而后为也。
是故傲然忘贤,而贤与度会;忽然任心,而心与善遇;傥然无措,而事与是俱也。
”其略如此。
盖其胸怀所寄,以高契难期,每思郢质。
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戎自言与康居山阳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康尝采药游山泽,会其得意,忽焉忘反。
时有樵苏者遇之,咸谓为神。
至汲郡山中见孙登,康遂从之游。
登沈默自守,无所言说。
康临去,登曰:“君性烈而才隽,其能免乎!”康又遇王烈,共入山,烈尝得石髓如饴,即自服半,余半与康,皆凝而为石。
又于石室中见一卷素书,遽呼康往取,辄不复见。
烈乃叹曰:“叔夜志趣非常而辄不遇,命也!”其神心所感,每遇幽逸如此。
山涛将去选官,举康自代。
康乃与涛书告绝,曰:闻足下欲以吾自代,虽事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也。
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故为足下陈其可否。
老子、庄周,吾之师也,亲居贱职;柳下惠、东方朔,达人也,安乎卑位。
吾岂敢短之哉!又仲尼兼爱,不羞执鞭;子文无欲卿相,而三为令尹,是乃君子思济物之意也。
所谓达能兼善而不渝,穷则自得而无闷。
以此观之,故知尧、舜之居世,许由之岩栖,子房之佐汉,接舆之行歌,其揆一也。
仰瞻数君,可谓能遂其志者也。
故君子百行,殊途同致,循性而动,各附所安。
故有“处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反”之论。
且延陵高子臧之风,长卿慕相如之节,意气所托,亦不可夺也。
吾每读《尚子平、台孝威传》,慨然慕之,想其为人。
加少孤露,母兄骄恣,不涉经学,又读《老》《庄》,重增其放,故使荣进之心日颓,任逸之情转笃。
阮嗣宗口不论人过,吾每师之,而未能及。
至性过人,与物无伤,惟饮酒过差耳,至为礼法之士所绳,疾之如仇仇,幸赖大将军保持之耳。
吾以不如嗣宗之资,而有慢弛之阙;又不识物情,暗于机宜;无万石之慎,而有好尽之累;久与事接,疵衅日兴,虽欲无患,其可得乎!又闻道士遗言,饵术黄精,令人久寿,意甚信之。
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
一行作吏,此事便废,安能舍其所乐,而从其所惧哉!夫人之相知,贵识其天性,因而济之。
禹不逼伯成子高,全其长也;仲尼不假盖于子夏,护其短也。
近诸葛孔明不迫元直以入蜀,华子鱼不强幼安以卿相,此可谓能相终始,真相知者也。
自卜已审,若道尽途殚则已耳,足下无事冤之令转于沟壑也。
吾新失母兄之欢,意常凄切。
女年十三,男年八岁,未及成人,况复多疾,顾此悢悢,如何可言。
今但欲守陋巷,教养子孙,时时与亲旧叙离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意毕矣,岂可见黄门而称贞哉!若趣欲共登王途,期于相致,时为欢益,一旦迫之,必发狂疾。
自非重仇,不至此也。
既以解足下,并以为别。
此书既行,知其不可羁屈也。
性绝巧而好锻。
宅中有一柳树甚茂,乃激水圜之,每夏月,居其下以锻。
东平吕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辄千里命驾,康友而善之。
后安为兄所枉诉,以事系狱,辞相证引,遂复收康。
康性慎言行,一旦缧绁,乃作《幽愤诗》,曰:嗟余薄祜,少遭不造,哀茕靡识,越在襁褓。
母兄鞠育,有慈无威,恃爱肆姐,不训不师。
爰及冠带,凭宠自放,抗心希古,任其所尚。
托好《庄》《老》,贱物贵身,志在守朴,养素全真。
曰予不敏,好善暗人,子玉之败,屡增惟尘。
大人含弘,藏垢怀耻。
人之多僻,政不由己。
惟此褊心,显明臧否;感悟思愆,怛若创磐。
欲寡其过,谤议沸腾,性不伤物,频致怨憎。
昔惭柳惠,今愧孙登,内负宿心,外恧良朋。
仰慕严、郑,乐道闲居,与世无营,神气晏如。
咨予不淑,婴累多虞。
匪降自天,实由顽疏,理弊患结,卒致囹圄。
对答鄙讯,絷此幽阻,实耻讼冤,时不我与。
虽曰义直,神辱志沮,澡身沧浪,曷云能补。
雍雍鸣雁,厉翼北游,顺时而动,得意忘忧。
嗟我愤叹,曾莫能畴。
事与愿违,遘兹淹留,穷达有命,亦又何求?古人有言,善莫近名。
奉时恭默,咎悔不生。
万石周慎,安亲保荣。
世务纷纭,只搅余情,安乐必诫,乃终利贞。
煌煌灵芝,一年三秀;予独何为,有志不就。
惩难思复,心焉内疚,庶勖将来,无馨无臭。
采薇山阿,散发岩岫,永啸长吟,颐神养寿。
初,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
颍川钟会,贵公子也,精练有才辩,故往造焉。
康不为之礼,而锻不辍。
良久会去,康谓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会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会以此憾之。
及是,言于文帝曰:“嵇康,卧龙也,不可起。
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
”因谮“康欲助毋丘俭,赖山涛不听。
昔齐戮华士,鲁诛少正卯,诚以害时乱教,故圣贤去之。
康、安等言论放荡,非毁典谟,帝王者所不宜容。
宜因衅除之,以淳风俗”。
帝既昵听信会,遂并害之。
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
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时年四十。
海内之士,莫不痛之。
帝寻悟而恨焉。
初,康尝游于洛西,暮宿华阳亭,引琴而弹。
夜分,忽有客诣之,称是古人,与康共谈音律,辞致清辩,因索琴弹之,而为《广陵散》,声调绝伦,遂以授康,仍誓不传人,亦不言其姓字。
康善谈理,又能属文,其高情远趣,率然玄远。
撰上古以来高士为之传赞,欲友其人于千载也。
又作《太师箴》,亦足以明帝王之道焉。
复作《声无哀乐论》,甚有条理。
子绍,别有传。
《晋书·嵇康传》翻译:嵇康,字叔夜,生于魏文帝黄初五年,谯郡人,因曾任中散大夫,后人有称其为嵇中散。
嵇康的祖先本姓奚,原籍是会稽人,后来因避祸来到谯郡,因为居住的地方有一座山叫嵇山,嵇康祖先遂舍弃原姓,改姓嵇姓。
他的兄长嵇喜,很有才能。
嵇康很小的时候就成为孤儿。
嵇康)有不一般的才华。
在很大范围内也没有能与之相匹配的人。
身高七尺八寸,有美丽的文采和优雅的风度。
但是不在意自己的外在,不对自己进行多余的打扮。
人们认为他风采非凡,天生本质与自然相合。
能容忍别人的过失,遮掩别人的过错。
宽容简约有大度量。
学习不用师傅传授,广泛的阅读,没有不完全了解的。
长大之后喜欢读《老子》《庄子》。
和魏朝的宗室之女结婚,官拜中散大夫。
常常修行导养性情、服食丹药(一类)的事情。
(嵇康)认为神仙禀受于自然,不是积累修行能够达到的。
但是如果能够引导修养合理,还是能够长寿。
于是写了《养生论》。
又认为君子是没有私心的。
(释私论,不译)因为有同样高远志趣的知己很找到。
常常希望能有一个能与他相得益彰的人。
能与他进行心灵的对话的只有阮籍和山涛,参与到他们中间的有向秀、刘伶、阮咸。
王戎说自己与嵇康在山阳住了二十年,从没见过嵇康表现出欢喜或是愤怒的表情。
嵇康曾采药游山泽,遇到得志的时候,便忘记了返回。
当时正好有砍柴的人遇上他,都称(他)为神人。
游到汲郡的山里遇见了孙登。
嵇康于是跟从他行动。
孙登沉默不言,自己做自己的事。
嵇康又遇到了王烈,一起进到山里。
王烈曾经得到像软糖一样的石髓。
马上自己吃了一半,剩下一半给嵇康,(石髓)都凝结成石头了。
(王烈)又在石室中看到一卷白色的书。
马上叫嵇康去拿,(可是书)马上又不见了。
王烈于是叹息道:“叔夜志向与情趣都不平常,却总是不能遇上(成仙的契机)。
(这真是)命运啊!”他的神智和心灵能感应到(其向往的事情),(故)总是遇到像这一类神秘的,遁世的事物。
山涛将要不再作吏部郎了。
举荐嵇康来代替自己。
(《与山巨源绝交书》不翻译)这封信被传播后,(人们)知道他是不可以拘束委屈的.。
(嵇康)生性非常灵巧,喜欢打铁。
宅子中有一棵长得很茂盛的柳树。
于是绕着它挖了个水沟。
每当到了夏天,(嵇康)就坐在它下面打铁。
东平吕安钦佩嵇康的高雅情致,每次一想到(他),往往让人驾车不远千里(来拜访),嵇康把他当作朋友并和他很要好。
后来,吕安被他哥诬告。
被关在监狱里。
供词里让嵇康来作证。
于是把嵇康也抓起来了。
嵇康生性说话做事小心谨慎,忽然被囚禁,竟作了《幽愤诗》。
起初,嵇康家境贫寒。
曾经和向秀一起在大叔下打铁,来补贴家用。
颖川钟会,是个出身高贵的公子。
精明干练有才华善辩论,于是去拜访(嵇康)。
嵇康不以礼对待他,继续打铁不停下来。
过了很久,钟会要离开了。
嵇康对他说:“(你)听到什么消息跑来的?又看到什么东西离开了?”钟会说:“听到我所听到的东西所以来了,看到了我所看到的东西所以走了”钟会因此怀恨。
到这时(嵇康下狱时)。
以,因为。
憾,恨,悔恨失望心中不满。
(钟会)对司马昭说:“嵇康,是条盘踞着的龙,不能让他腾起。
你不用担心天下(不在你的掌握中),只有嵇康必须顾虑罢了。
”趁机进谗:“嵇康本来想要帮助毋丘俭谋反,全依靠山涛不让(他这么做)。
”以前齐国姜太公杀华士,鲁国孔丘杀少正卯。
正因为(他们)扰乱破坏当时的秩序与教化,所以圣贤把他们铲除了。
嵇康和吕安言论放荡,诽谤社会公德和国家政策,这是作帝王的不应宽容的。
应当乘这个机会铲除掉他们。
来使风俗淳正。
”司马昭亲昵听信了钟会的话,就把那两人都杀了。
嵇康即将在东市被处刑,三千个太学生请求让嵇康作他们的老师,上面没答应。
嵇康了看了一下太阳的影子,要来了琴弹奏。
说“以前袁准曾跟从我学习《广陵散》。
我老是严守秘密不教他。
广陵散》从此断绝了啊!”当时年仅四十。
(嵇康品行灵活善于打铁。
院里有棵柳树很茂盛,于是饮水环绕它,每到了夏天,就在柳树下打铁。
东平吕安敬佩他高雅的兴致,一想念嵇康,就从千里外的地方启程去见嵇康,嵇康以他为友对他很友善。
后来吕安被哥哥诬陷起诉,因此入狱,嵇康来证明吕安清白,于是又逮捕了嵇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