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九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合集下载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并引)其一~其四赏析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并引)其一~其四赏析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并引)其一~其四赏析《竹枝词九首》(并引)“四方之歌,异音而同乐。

岁正月,余来建平,里中儿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

歌者扬袂睢舞,以曲多为贤。

聆其音,中黄钟之羽,其卒章激讦如吴声,虽伧儜不可分,而含思宛转,有淇、濮之艳。

昔屈原居湘、沅间,其民迎神,词多鄙陋,乃为作《九歌》,到于今荆楚鼓舞之。

故余亦作《竹枝词》九篇,俾善歌者飏之,附于末,后之聆巴歈,知变风之自焉。

”其一“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诗名《竹枝词九首》(并序),我们先从序开始解读起:“四方之歌,异音而同乐。

岁正月,余来建平,里中儿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

”字词典故“建平”:(郡名,三国吴置,隋改为巫山县,今属重庆市。

此当指夔州。

)赏析刘禹锡说,四方的歌曲,不同的口音而相同的音乐。

这一年正月(据说是822年,即唐穆宗长庆二年),我来到夔州这个地方,这里的儿郎一起唱着《竹枝》歌,吹着短笛,击打着鼓去赶赴节日。

“歌者扬袂睢舞,以曲多为贤。

聆其音,中黄钟之羽,其卒章激讦如吴声,虽伧儜不可分,而含思宛转,有淇、濮之艳。

”字词典故“睢huī”:仰视的样子。

“聆”:听。

“中黄钟之羽“:以黄钟调为基音,当中的羽调(宫商角徵羽)。

“卒章”:结尾的段落。

“激ji1讦jie2”:激烈昂扬。

“伧chen儜ning2”:杂乱粗劣。

“含思”:含情,含意。

“淇、濮”:【太行东侧,有淇水,也有濮水,二水为文化之河,常见于《诗经》、《左传》等早期作品之中。

《汉书·地理志》下:“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故俗称郑卫之音。

”此以“淇,濮之艳”代指情歌,意谓巴渝民歌亦多涉男女爱情。

】赏析刘禹锡说,唱歌的人都扬起衣袖,仰视跳舞,使用的乐曲多是先贤写的。

我聆听其中的音乐,主要是以黄钟为基音的羽调。

它们的结尾部分激扬像吴地的声调。

这样的词曲虽然听起来有些杂乱粗劣,而有些分辨不清,不过感觉还是很含情婉转的,大有类似于古代淇,濮地区的艳情。

刘禹锡《竹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刘禹锡《竹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刘禹锡《竹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竹枝词二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刘禹锡传世作品中,有竹枝词十一首,分两组,这两首诗是其中一组。

第一首诗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刘禹锡《竹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刘禹锡《竹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竹枝词作者: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注释晴:与情字谐音,双关妙用。

译文江边杨柳,树叶青青,江水平缓地流动,一叶轻舟在江上行驶。

岸上少女忽然听到舟中青年男子在对她唱歌。

她从歌声获得的印象是,对方虽没有更明确的表示,却似乎有些情意。

这真好象黄梅季节晴雨不定的天气,说是晴天吧,西边还下着雨;说是雨天吧,东边还出着太阳,令人捉摸不定,是无“情“(晴)还是有“情”(晴)呢?《竹枝词》赏析:《竹枝词》是巴渝一带的民间歌谣,刘禹锡在任夔州刺史时,依照这种歌谣的曲调写了十来首歌词,以本篇最为著名。

自古以来,人们就喜欢用歌声来传情,这或者是单方面的,或者是双方之间的。

细想起来,这一种歌声真是很微妙的。

它不像普通的语言表述,需要合适的气氛,恰当的处理,并且要考虑一定的后果;它可以凭空而来,轻妙地游动着,闪烁着,忽远忽近,似是而非;它犹如心情的触须,彼此试探,相互打量,或一触而退,或纠缠不休。

你不能够简单的.把歌词视为明确的约定,却也不能说它只是虚情假意的游戏——歌不过是一个开头,后面的故事还有待双方来编写。

这是一首用民歌体写的恋歌。

爱情是难以言说也难以持久的东西,当它正处在朦胧状态,正处在有情无情之间时,也许是最令人心动的吧?曾经相恋的人,最终反目成仇的自不必说,就是结成了夫妻的,日子亦大抵是趋向了平淡;“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回想起来,真是缥缈如梦。

刘禹锡《竹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篇2唐朝诗人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大全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大全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大全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号稽山。

唐代文学家,与白居易、元稹、韩愈并称唐代四大文学家。

他的诗文以豪放、率真见长,尤以词作著称。

其中,《竹枝词》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以其婉转、清新、含蓄的风格,深受后人喜爱。

第一首《秋风词》描绘了秋风凄凉的景象,通过对秋风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凄凉。

词中“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一句,表现了秋风凄凉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了孤寂的气息。

第二首《浪淘沙》以浪淘沙比喻人生的沧桑变化,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沧桑的感慨。

词中“浪淘沙作金波,此事古难全”一句,表现了人生沧桑变化的无常,让人感叹人生的无常和变化。

第三首《钗头凤》以钗头凤比喻美丽的女子,表现了诗人对美丽女子的赞美之情。

词中“钗头凤斜卧,云鬓半偏新”一句,表现了诗人对美丽女子的赞美之情,展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赞美。

第四首《临江仙》以临江仙比喻美丽的女子,表现了诗人对美丽女子的赞美之情。

词中“临江仙,犹恋春风,问花飞到何方”一句,表现了诗人对美丽女子的向往和追求,展现了诗人对美的赞美之情。

第五首《钱塘湖春行》描绘了钱塘湖春天的美景,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词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表现了春天美好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向往。

第六首《西江月》以西江月比喻美丽的女子,表现了诗人对美丽女子的赞美之情。

词中“西江月,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一句,表现了诗人对美丽女子的向往和赞美之情,展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赞美。

第七首《清平乐》以清平乐比喻安宁幸福的生活,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词中“楼高不见章台路,河清沙白鸟飞回”一句,表现了诗人对安宁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让人感受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第八首《忆江南》描绘了诗人对江南美景的怀念之情,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词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一句,表现了对江南美景的怀念和眷恋,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古诗词原文、注释及赏析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古诗词原文、注释及赏析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古诗词原文、注释及赏析《竹枝词九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这组作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这组诗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竹枝词九首》原文唐代:刘禹锡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縠文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信在成都万里桥。

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

城西门前滟滪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注释⑴岁正月:公元822年(唐穆宗长庆二年)正月。

公元821年(长庆元年)冬,刘禹锡被任为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刺史,大约到任时已是次年正月。

⑵建平:郡名,三国吴置,隋改为巫山县(参见《隋书·地理志》上巴东郡),今属重庆市。

此当指夔州。

⑶睢:仰视。

⑷激讦:激越清脆。

吴声:吴地的乐歌。

⑸伧儜不可分:听不太懂。

⑹淇、濮:周代卫国(今河南省内)的两条水名。

《诗经》多处咏及。

《汉书·地理志》下:“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故俗称郑卫之音。

”此以淇濮之艳代指情歌,意谓巴渝民歌亦多涉男女爱情。

⑺俾:使。

巴歈:巴即巴郡,约当现在重庆一带。

歈即民歌。

变风:《毛诗序》:“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后人对变风变雅的解说很多,大意是说太平盛世产生的风、雅之诗是正风正雅;而乱世产生的诗歌则失去了雅正平和之气,故称变风、变雅。

刘禹锡此处使用变风一词,似乎并非强调世事之治乱,而是侧重于体察民俗风情之意。

刘禹锡《竹枝》原文及赏析

刘禹锡《竹枝》原文及赏析

竹枝
[唐] 刘禹锡
瞿塘嘈嘈十二滩,
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
等闲平地起波澜。

作品赏析
【注释】:
这是《竹枝词九首》的第七首。

诗从瞿塘峡的艰险借景起兴,引出对世态人情的感慨。

瞿塘峡是长江三峡之一,两岸连山,水流急湍,形势最为险要,古有“瞿塘天下险”之称。

峡中尤多礁石险滩,峡口有“滟滪堆”,就是一巨大石滩。

“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就描绘出瞿
塘峡的这种险阻形势。

“嘈嘈”,流水下滩发出的嘈杂声。

“十二滩”,并非确数,犹言险滩之多,其险绝情况也就可以想见了。

面临着惊涛拍岸、险阻重重的瞿塘峡,诗人不禁由江峡之险联想到当时的世态人情:“常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瞿塘峡之所以险,是因为水中有道道险滩,而人间世道“等闲平地”也会起波澜,岂不令人防不胜防?真是“人心”比瞿塘峡水还要凶险。

这是诗人发自内心的感慨之言。

刘禹锡参加永贞改革失败以后,屡受小人诬陷,权贵打击,两次被放逐,达二十三年之久。

痛苦的遭遇,使他深感世路维艰,凶险异常,故有此愤世嫉俗之言。

长恨,显示出长期埋在诗人心中的,对那些惯于兴风作浪、无事生非、陷害无辜的无耻之徒的无比忿恨。

说瞿塘之险用“人言”提起,意为尽人皆知;叹人心之险则用“长恨”领出,主语是诗人自己,点出自己在现实的经历和体察中悟出的人情世态,并且明确表示了自己对它的态度。

两句之间有转折,也有深入,以瞿塘喻人心之险,在人之言与我之恨之间过渡,命意精警,比喻巧妙,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从而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竹枝词唐刘禹锡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竹枝词唐刘禹锡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竹枝词唐刘禹锡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演讲稿、心得体会、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范本、主题班会、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experience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templates, theme class meetings, teaching reflections, teaching design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materials, please pay attention!竹枝词唐刘禹锡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竹枝词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wen郎江上唱歌声。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译文及赏析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译文及赏析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译文及赏析竹枝词九首作者:刘禹锡(一)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二)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三)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縠文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四)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信在成都万里桥。

(五)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

(六)城西门前滟滪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七)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八)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九)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译文(一)春天里白帝城头长满青草,白盐山下蜀江水清见底。

当地人来来往往唱着当地民歌,北方人看着此情景切不要动了乡情。

(二)鲜红的桃花开满山头,蜀江的春水拍打着山崖向东流。

桃花红颜容易凋谢就像郎君心意,春水长流不尽恰似我的忧愁。

(三)雨后初晴的阳光照耀着江上的红楼,瀼西的春江水泛着粼粼微波。

桥东桥西长着美好的杨柳,树下人来人往唱着民歌。

(四)日出三竿高,春雾已消散,江边停泊着蜀客的船帆。

托他给我那个冤家捎一封信,冤家就住在成都的万里桥畔。

(五)江两岸,山花怒放洁白如雪;村落里,家家户户春酒满杯。

昭君坊中有很多的妇女相伴,她们是从永安宫外踏青回来。

(六)城西门前大江中的滟滪堆,年年被波浪冲击也不能摧毁。

懊恼的是人心比不上这石头,一会儿往东去,一会儿又朝西来。

(七)瞿塘峡水刷刷流过十二滩,这里的道路自古以来很艰难。

总是怨恨人心比不了这江水,无缘无故也会平地掀起波澜。

(八)巫峡苍苍在烟雨迷蒙的时节,凄清的猿啼从最高的树枝上传来。

这里愁苦的旅人自然断肠,但从来不是由于那猿啼声音悲哀。

(九)山上层层开满桃花李花,白云里升起烟火是山上人家。

戴银钏金钗的妇女下山来背水,持长刀披短笠的男子前去烧荒种庄稼。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九》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九》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竹枝词九首·其九唐·刘禹锡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注释烧畲(shē):指的是烧荒种田。

翻译山上开放的桃花、梨花层层叠叠、布满山野,遥望山顶,在花木掩映之中,升起了袅袅的炊烟,那一定是村民聚居之处。

戴着银钏金钗的妇女们到下山担水准备做饭,挎着长刀、戴着短笠的男子到山上去放火烧荒,准备播种。

赏析这是组诗《竹枝词九首》的最后一首。

这首诗是一幅巴东山区人民生活的风俗画。

它不是一般的模山范水,不是着力于表现山水的容态精神,而是从中发掘出一种比自然美更为可贵的劳动的美,创造力的美。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开头用一个“山”字领起,一下子把诗人面对春山、观赏山景的形象勾画出来了。

俗谚说:“桃花开,李花败。

”一般是李花先开,桃花后开。

现在桃花、李花同时盛开,这是山地气候不齐所特有的景象。

“层层”状桃李花的繁茂与普遍。

此山彼山,触处皆是。

那种色彩绚烂、满山飘香的景象可以想见。

次句由景及人。

“云间”形容山顶之高。

诗人遥望山顶,在花木掩映之中,升起了袅袅的炊烟。

他推断,这一定是村民聚居之处。

“是人家”三字是诗人注意力的归着点。

“是”字下得醒豁,表明诗人探寻的目光越过满山的桃李,透过山顶的云雾,终于找到了绣出这满山春色的主人的所在,美是由人创造的。

山美、花木美,都来自山村居民的劳动之美。

以下即转为富有地方色彩的山村居民的劳动场景的描画。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两句写山村居民热气腾腾的劳动生活。

挎着长刀、戴着短笠的男人们根据传统的办法前去放火烧荒,准备播种;戴着饰物的青年妇女们下山担水,准备做饭。

在这里,作者运用了两种修辞手法。

一、借代。

用“银钏金钗”借代青年妇女,用“长刀短笠”借代壮年男子,正好捕捉了山民男女形象的特征,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二、对仗。

不仅上下两句相对,而且还采用了句中自为对(即当句对)的办法,把语言锤打得十分凝炼。

全诗短短四句,每句一景,犹如四幅画图,孤立起来看,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合起来看,恰好构成一个完满的艺术整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枝词九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创作背
这组写于公元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

刘禹锡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九首》,描写当地水俗和男女,富于生活气息。

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

但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

[3]
整体
竹枝词原名竹枝、竹枝歌、竹枝曲,本是乐府《近代曲》名。

最早为巴人口头传唱的民歌。

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

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

据史书记载,早在战国时期,楚国荆湘一带就有下里和巴人的流行歌曲,下里是楚歌,巴人是巴歌,楚歌带有巴风,巴歌带有楚风,二者相互渗透,互相融合。

这组民歌体诗共九首,其中有的是反映爱情生活的,有的是描写夔州一带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的,语言明快浅近,清新流丽,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

有人认为,这写作品是词作,这九首词是一个词文化的开端,用朴实的语言开始写意中国的文化。

名家点评
其一
《笺要》:
按此词起于《巴渝》,唐人所作皆古蜀中风景,后人效此体于他地为之,非古矣。

《诗境浅说续编》:
此蜀江《竹枝词》也。

首二句言夔门之景,以叠字格写之,两用白字,以生韵趣,犹白狼山下白三郎,亦两用白字,诗中偶有此格。

后二句言南人过此,近乡而喜;北人溯峡而上,则乡关愈远,乡思愈深矣。

[4]
其二
《诗境浅说续编》:
前二句言仰望则红满山桃,俯视则缘浮江水,亦言夔峡之景。

第三句承首句山而言,郎情如花发旋凋,更无余恋。

第四句承次句蜀江而言,妾意如水流不断,独转回肠。

隔句作对偶相承,别成一格,《》比而兼兴之体也。

[5]
其六
《诗境浅说续编》:
首句言滟滪堆所在之地。

次句言数十丈之奇石,屹立江心,千百年急浪排推,凝然不动。

后二句以石喻人心,从《诗经》我心匪石脱化,言人心难测,东西无定,远不如石之坚贞。

慨世情之云翻覆,不仅如第二首之叹郎情易衰也。

[6]
其七
《诗境浅说续编》:
首言十二滩道路艰难,以质朴之笔写之,合《竹枝》格调。

第四直(按指城西门前滟滪堆)以石喻人心,此首以水喻人心。

后二句言翟唐以险恶著称,因水为万山所束,巨石所阻,激而为不平之鸣,一入平原,江流漫缓矣。

若人心则平地可起波澜,其险恶殆过于瞿唐千尺滩也。

[7]
其九
《山谷题跋》:
刘梦得《竹枝》九章,词意高妙,元和间诚可独步。

道风俗而不俚,追古昔而不愧,比之子美《夔州歌》,所谓同工异曲也。

昔东坡闻余咏第一篇,叹曰:此奔轶绝尘,不可追也。

刘梦得《竹枝》九篇,盖中了工道人意中事者也。

使、张籍为之,未必能也。

《碧鸡漫志》:
唐时占意亦未全丧,《竹枝》、《浪淘沙》、《抛球乐》、《杨柳枝》,乃诗中绝句,而定为歌曲。

《闻见后录》:
夔州营妓为喻迪孺扣铜盘,歌刘《竹枝词》九解,尚有当时含思宛转之艳,他妓者皆不能也。

《韵语阳秋》:
刘梦得《竹枝》九篇,其一云: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其一云: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其一云:城西门前滟滪堆,年年波浪不曾摧。

又言昭君坊、瀼西春之类,皆夔州事。

乃梦得为夔州刺史时所作。

而史称梦得为武陵司马,作《竹枝词》,误矣。

《唐诗镜》:
竹枝词俚而雅。

《唐诗绝句类选》:
竹枝绝唱,后人苦力不逮。

《唐诗摘钞》:
诸诗生成《竹枝》声口,与绝句不同,即其调以想其声,真足动心悦耳。

《诗辩坻》:
诗有近俚,不必其词之闾巷也。

刘梦得《竹枝》,所写皆儿女子口中语,然颇有雅味。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竹枝词》本始自刘郎,因巴渝之旧调而易以新词,自成绝调。

然其乐府诸作,篇篇皆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