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合集下载

肝性脑病2024指南

肝性脑病2024指南

定期到医院进行肝功能、神经系统等方面的 检查。
03
慢性肝性脑病管理
慢性期临床表现及评估
临床表现
慢性肝性脑病患者主要表现为智力减退、构音困难、记忆下降、思维迟钝等,严 重者可出现意识模糊、昏迷。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性格改变、行为异常等精神 症状。
评估方法
对于慢性肝性脑病的评估,主要包括神经心理学测试、血氨水平监测以及肝功能 评估等。神经心理学测试可以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精神状态,血氨水平监测有 助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肝功能评估则可反映肝脏损害程度。
肝肾综合征预防
注意液体出入量平衡,避免使 用肾毒性药物。
及时处理并发症
一旦发生并发症,应立即采取 相应治疗措施。
康复期管理与指导
饮食指导
生活指导
逐渐恢复蛋白质摄入,以植物蛋白为主, 保持营养均衡。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 绪波动。
用药指导
定期随访
按医嘱使用药物,注意药物副作用和相互 作用。
治疗效果有限
传统治疗方法对于肝性脑病的治疗效果有限,部 分患者病情难以控制。
复发率高
肝性脑病患者在治疗后容易出现复发,影响患者 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新技术、新方法应用前景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肝性脑病的诊断准确性和效率。
药物治疗新进展
研发新型药物,针对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进行治疗,提高 治疗效果。
药物治疗策略选择
01
乳果糖
乳果糖可减少肠内氮源性毒物的生成与吸收,降低血氨水平,是慢性肝
性脑病的一线治疗药物。
02 03
抗生素
口服抗生素可抑制肠道产尿素酶的细菌,减少氨的生成,常用抗生素包 括新霉素、甲硝唑等。但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应谨 慎使用。

门冬氨酸鸟氨酸、醒脑静联合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

门冬氨酸鸟氨酸、醒脑静联合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

门冬氨酸鸟氨酸、醒脑静联合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吴波【摘要】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醒脑静联合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86例肝性脑病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2组: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

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

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患者采用注射用门冬氨酸鸟氨酸、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乳果糖口服液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盐酸精氨酸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谷氨酸钠治疗。

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 d 后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和氨、总胆红素、尿素氮、肌酐水平的变化及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

2组患者治疗前血清氨水平及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 d 后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和总胆红素、尿素氮、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7 d 后血清氨水平明显降低(P <0.05)。

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醒脑静联合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有较好的疗效,可以降低血氨水平,改善患者预后,但不能改善肝、肾功能。

【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学》【年(卷),期】2016(017)005【总页数】2页(P21-22)【关键词】肝性脑病;肝硬化;门冬氨酸鸟氨酸;醒脑静;乳果糖;疗效【作者】吴波【作者单位】湘雅萍矿合作医院肝病科,江西萍乡 3370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5.3肝性脑病是一种由于急、慢性肝功能严重障碍或各种门静脉-体循环分流所致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轻重程度不同的神经精神异常综合征,是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70%肝性脑病患者是由肝硬化引起[1],并且肝性脑病预后不良,1年生存率低于50%,3年生存率低于25%[2]。

对肝性脑病的治疗,最理想的是进行肝移植,但是肝源紧张,费用昂贵。

因此,大多数患者只有选择保守治疗,而传统的护肝、降血氨等综合治疗效果欠佳,如何延长肝性脑病患者生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一直是临床医师十分重视的研究课题。

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笔者采用门冬氨酸鸟氨酸、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乳果糖口服液治疗44例肝性脑病患者,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轻微型肝性脑病的治疗进展

轻微型肝性脑病的治疗进展
由于无明显临床表现及诊断金标准,常常被忽视,延误诊 治。研究发现,显性肝性脑病(OHE)病史是 MHE的最佳预测 因子[5],较高 的 CTP(ChildTurcottePugh,CTP)评 分 可 独 立 预测 MHE的存在[6]。目前常用数字连接实验(NCTA)、数字 符号实验(DST)均阳性,诊断为 MHE[1]。临床中,加强 MHE 的早期筛查识别、及时 有 效 的 干 预 治 疗 是 改 善 预 后 的 关 键。 MHE的治疗主要包括4个方面:调离危险性高的职业,合理饮
(二)利福昔明 利福昔明是利福霉素的半合成衍生物,具 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等特点,对多种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 需氧菌和厌氧菌均有强大、高效的抗菌作用。其可抑制肠道细 菌过度生长,减少产氨细菌的数量,减少肠道氨的产生与吸收。 Zhang等[15]研究发现,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现象在肝硬化 MHE 患者普遍存在,利福 昔 明 治 疗 1周 后,MHE 患 者 从 26 例 减 少 到11例,NCTA/B、DST 测试值均显著改善,血氨也 显著降低。 Omesh等[16]研究发现,治疗3个月时,利福昔明组的 MHE逆 转率与乳果糖组无显著差异。停药随访6个月后,利福昔明组 与乳果糖组均有约50%的患者复发,两组 OHE的发生率和死 亡率均相似。一 项 前 瞻 性、随 机、开 放 标 签 的 试 验[17]显 示,治 疗3 个 月 后,利 福 昔 明 组 发 生 MHE 逆 转 的 患 者 比 例 为 73.7%,乳果糖组为69.1%,利福昔明相对于乳果糖的非劣效 性不能被确定,两组患者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改善。 Schulz等[18]研 究 发 现 利 福 昔 明 治 疗 3 个 月 期 间,无 论 是 否 使 用乳果糖,都不会影响细菌群落组成,在治疗结束后,利福昔明 对 MHE的改善也会持续。综上可知,在逆转 MHE 方面,利 福昔明与乳果糖疗效相当,但利福昔明具有更好的耐受性,未 见有相关不良反应的报道。

肝性脑病正确的治疗措施

肝性脑病正确的治疗措施

肝性脑病正确的治疗措施肝性脑病是由于肝脏疾病引起的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的综合征,其发生原因与肝脏功能衰竭所产生的毒性代谢产物在体内堆积有关。

肝性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和生存期,因此正确的治疗措施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肝性脑病的正确治疗措施,并探讨它们的有效性。

1. 去除诱因肝性脑病的治疗首要目标是去除导致脑病发作的诱因。

常见的肝性脑病诱因包括消化道出血、感染、肾功能损害、便秘、电解质紊乱等。

在治疗肝性脑病的过程中,医生应积极寻找和处理任何可能导致脑病发作的潜在诱因,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

2. 药物治疗2.1. 肝保护药物肝保护药物是治疗肝性脑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肝保护药物包括谷氨酰胺、乳果糖和维生素B族等。

谷氨酰胺可以促进肝脏细胞的代谢,减少毒性代谢产物的积聚;乳果糖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减少毒性物质在肠道内的吸收;维生素B族能够促进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这些药物在治疗肝性脑病中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2.2. 抗生素治疗肝性脑病时,由于肠道中的细菌活动产生的毒素会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和脑部,从而加重神经精神症状。

抗生素治疗可以抑制肠道细菌的生长,减少毒素的产生和吸收。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新霉素、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等。

抗生素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并避免滥用,以减少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

3. 营养支持肝性脑病患者常伴有食欲减退、消化道功能紊乱等问题,导致营养摄入不足。

因此,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营养支持应包括高能量、高蛋白、适量脂肪的饮食,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饮食中富含维生素B族和谷氨酸等能够帮助肝脏正常代谢,减轻神经精神症状。

4. 病因治疗肝性脑病的治疗还需针对其病因进行治疗。

常见的病因包括肝硬化、病毒性肝炎、酗酒等。

根据病因选择相应的治疗措施进行。

例如,在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性脑病中,可以选择抗病毒治疗以阻止病毒复制,从而减轻肝脏的负担,改善肝功能;对于酗酒引起的肝性脑病,戒酒和康复治疗是关键。

肝性脑病实验报告

肝性脑病实验报告

肝性脑病实验报告肝性脑病是一种由肝脏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紊乱的病症。

它通常发生在患有肝硬化或其他肝脏疾病的患者身上。

肝性脑病的症状多种多样,包括认知障碍、行为异常和神经肌肉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我们进行了一项实验。

在实验中,我们选取了一组小鼠作为研究对象。

首先,我们通过给小鼠注射二氯乙酸钠(DCA)来诱导肝性脑病。

DCA是一种常用的肝毒性物质,可以模拟肝脏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问题。

然后,我们观察小鼠在接受DCA注射后的行为和生理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注射DCA后的小鼠出现了认知功能下降的症状。

在行为测试中,它们表现出记忆力减退和学习能力下降的迹象。

此外,它们还表现出焦虑和抑郁的行为。

这些症状与人类肝性脑病患者的症状相似,进一步验证了我们所建立的肝性脑病模型的有效性。

为了进一步研究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我们对小鼠的脑组织进行了分析。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我们发现在肝性脑病小鼠的脑组织中存在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

这些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物质的积累可能是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的原因之一。

在治疗方面,我们尝试了一种常用的药物——乙酰半胱氨酸(NAC)。

NAC是一种抗氧化剂,可以减轻氧化应激引起的损伤。

我们给肝性脑病小鼠注射了NAC,并观察了它对病情的影响。

令人鼓舞的是,NAC治疗显著改善了肝性脑病小鼠的认知和行为功能。

在行为测试中,接受NAC治疗的小鼠表现出更好的记忆和学习能力。

此外,焦虑和抑郁的行为也有所减轻。

这表明NAC可能通过减轻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来改善肝性脑病的症状。

虽然我们的实验结果令人鼓舞,但肝性脑病的治疗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来揭示其详细的分子机制。

其次,我们的实验只是在小鼠模型中进行的,是否可以直接应用于人类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总的来说,我们的实验结果为肝性脑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了新的线索。

通过建立小鼠模型,我们揭示了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和症状,并发现了一种潜在的治疗方法。

肝性脑病怎样治疗?

肝性脑病怎样治疗?

肝性脑病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肝性脑病的治疗方法,治疗肝性脑病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肝性脑病应该吃什么药。

*肝性脑病怎么治疗?*一、西医*1、西医治疗由于肝性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异常复杂,因此,对于本病的治疗,应以祛除诱因、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降低血氨、纠正氨基酸比例失调、对症治疗及防治并发症等综合治疗措施为主,必要时行人工肝支持或肝移植治疗。

1.祛除诱因许多因素可促发或加剧肝性脑病,多见于慢性肝病患者。

对能找到诱发因素者,力争及早祛除和防治诱因:(1)预防并及时治疗消化道出血:预防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最根本的办法是降低门静脉高压或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一旦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应及时给予止血(参见《门静脉高压症》),并及时清除胃肠道积血。

(2)预防和控制各种感染:如肠道感染、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坠积性肺炎、褥疮感染及败血症等,常是肝性脑病的重要诱因,应及时合理地给予抗感染治疗。

(3)防治便秘可给予乳果糖、山梨醇、果导、番泻叶、大黄、山梨醇、硫酸镁等酌情口服,也可给予甘油/氯化钠(开塞露)塞肛,必要时给予清洁灌肠。

(4)预防和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5)慎用镇静药,禁用含硫、含氨药物,严禁大量放腹水,减少手术、创伤及利尿过多等,祛除医源性因素。

2.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1)饮食及营养:每天给予5022.6~6696.8kJ(1200~1600千卡)热量,1500~2000ml液体量,可通过饮食、胃管给予,也可静脉补充,以维持机体的基本营养代谢所需,对维持正氮平衡极为重要。

在保证足够热量的同时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等。

要严格限制蛋白质的摄入,旨在减少氨等其他毒性代谢产物的来源。

昏迷期应禁用蛋白。

主要通过给予葡萄糖、肝用氨基酸输液(支链氨基酸)、新鲜血及少量脂肪等维持。

患者苏醒后即应逐渐恢复蛋白质饮食,开始时先给予每天20g蛋白质,以后逐步增加蛋白质至每天40~60g。

蛋白质以植物蛋白为主,辅以乳制品。

肝性脑病诊治进展

肝性脑病诊治进展

出血情况(平均动脉压 80.0±10.3 VS 81.5±9.6mmHg)、血红蛋白浓度(8.1±1.6 VS 8.6±1.9 g/dL)、出血后距内镜治疗的时 间(6.5±2.5 VS 7.0±2.9 小时)、食管源性 出血的比例(93% VS 88%)、肝性脑病的发生 率(L 组 5/27 VS R 组 4/26)和死亡率(L 组 3/27 VS R 组 3/26)都相似。
肝性脑病血氨一定升高吗? 肝性脑病发作一定要限制蛋白摄入吗? 肝性脑病可以使用白蛋白吗?




1.寻找及去除诱因是治疗肝性脑病/轻微型肝性脑病的基础 [2c,A]。 2.肝性脑病1级和2级患者推荐非蛋白质能量摄入量为 104.6~146.4 kJ·kg-1·d-1。蛋白质起始摄入量为0.5 g·kg1·d-1,之后逐渐增加至1.0~1.5 g·kg-1·d-1。肝性脑病3级和 4级患者,推荐非蛋白质能量摄入量为104.6~146.kg-1·d-1。 蛋白质摄入量为0.5~1.2g·kg-1·d-1 [1a,B]。 3.乳果糖是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肝性脑病的一线药物。可 有效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肝性脑病/轻微型肝性脑病。提高患 者的生活质量及改善肝性脑病患者的存活率。其常用剂量是 每次口服15~30 mL,2~3次/d,以每天产生2~3次pH<6的 软便为宜。当无法口服时。可保留灌肠给药[ 1a,A]。 4.拉克替醇可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肝性脑病,提高患者的生活 质量。疗效与乳果糖相当。推荐的初始剂量为0.6 g/kg, 分3次于就餐时服用。以每日排软便2次为标准来增减本药的 服用剂量 [ 1a,A]。
中国肝性脑病诊断治疗专家共识 欧洲肝病肠外营养指南 2010
2009
2009
AASLD资料 中国肝性脑病诊治共识意见 2013

肝性脑病临床治疗进展

肝性脑病临床治疗进展

紊乱为主要特征 ,且排 除其它 已知脑疾病 的神经心理异常的中
枢神经系统 功能失调综合征 。H E是 肝 病 患 者 常 见 的并 发 症 和 死亡原 因, 国外 报 道 发 病 率 为 1 % ~ 8 % …, 内报 道 肝 硬 化 0 4 国
2 1 饮 食 控 制 传统 对 H . E患 者 的建 议 是控 制 食 物 蛋 白 的摄 入 。限制 范 围取 决 于 H E的 严 重 程度 , 其 是 对 重症 H 尤 E患者 。 很 多 研 究 者 曾建 议 停 止所 有 的蛋 白质 摄 入 ,然 后 逐 渐增 加 摄 入
维普资讯

80・ 3
中国中医急症 20 年 6 08 月第 1 第 6 7卷 期 JT M Jn E C .u.
, 1! : 0 ! . !




肝性脑病 临床治疗进展
王振 常 毛德 文 王 丽
中 图分类 号 :7 7 9 文献标 识码 : 文 章编 号 :0 4— 4 X 2 0 )6— 8 0一 3 1 4. 1 A 10 c型 ( ihs )—— 肝硬化 、门脉高压或门体分流相关 的 E Cr oi r s
H 。 据 基 础 疾 病 的 不 同 , 用 不 同 的 治 疗方 法 。 A 型 H E根 采 对 E患 者 , 取综合治疗措施 ( 采 如抗 病毒 治疗 、 进 肝 细 胞 再 生 、 黄 促 退
【 关键词】 肝性脑病
治疗
速 和大 量 的排 钾 利 尿 药 物 和 排 放 腹 水 , 以保 持 水 、 电解 质 和酸 碱
平衡。 2 消 除 与抑 制肠 道 毒 性 物 质 的 生成 和 吸 收
肝 性 脑 病 ( E 是 由肝 功 能 严 重 失 调 或 障 碍所 致 , 代谢 H ) 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性脑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发表时间:2010-03-08T11:36:42.71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35期供稿作者:沈静
[导读]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系严重肝病引起的,是以代谢紊乱为主要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
沈静(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辽宁大连 116031)
【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09)35-0141-02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系严重肝病引起的,是以代谢紊乱为主要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异常及昏迷。

目前治疗HE尚无特效疗法,药物治疗是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1 降血氨治疗
1.1减少氨的产生与吸收
1.1.1乳果糖乳果糖是人工合成的双糖,通过降低肠腔内pH值,增加了游离氢离子与氨结合成胺,排出肠道,从而减少氨的吸收;还通过促进肠道乳酸杆菌生长而使氨进入细菌蛋白质内,与此同时,使分解蛋白产尿素的细菌(大肠杆菌、厌氧菌等)相应受到抑制,从而减少氨的产生。

同时,还通过缓泻作用促进氨的排出。

1.1.2拉克替醇又称乳糖醇,化学名为4-β-D-吡喃乳糖基-D-山梨醇,口服在肠道内生成醋酸、丙酸和丁酸而发挥作用。

拉克替醇具有与乳果糖相似的治疗效果,但具有更好的耐受性。

1.1.3利福昔明利福霉素衍生物,能抑制细菌RNA的合成。

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需氧菌、厌氧菌均有抗菌活性,极少被组织吸收,目前证据显示其显著的效能和安全性可用于所有肝性脑病患者[1]。

1.1.4除幽门螺杆菌文献报道,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肝硬化血氨升高有相关性,根治Hp有助于降低血氨[2]。

Tsimmerman报道合并Hp感染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在降血氨的同时宜及时行Hp根除治疗,以减少HE的发生[3]。

但也有学者提出对 Hp 产生尿素酶,导致尿素分解,血氨升高,促进HE发展,及其根除治疗价值仍需进一步研究。

1.2促进氨的代谢
近年来认为L-鸟氨酸-L-门冬氨酸(L-ornithine-L-aspartate,OA)是较有效的降低血氨的静脉用药。

OA是由门冬氨酸和鸟氨酸组成的复合物,能直接参与肝细胞的代谢,提供体内所需氨基酸。

目前,在许多国家已经初步用于急、慢性HE,疗效满意[4]。

此外,苯甲酸钠、锌制剂、精氨酸等都是促进氨代谢的药物,在临床中应用较多。

2 支链氨基酸
在HE患者中存在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氨基酸的失衡,所以理论上支链氨基酸可纠正氨基酸代谢的不平衡,抑制大脑假性神经递质的形成,但对门体分流性脑病的疗效尚有争议。

2004年初完成的1个大样本临床研究也表明,长期应用支链氨基酸在预防肝衰竭的进展方面是有益的,并能够改善部分患者的肝功能[5]。

3 改善脑水肿的药物
4期HE患者常出现脑水肿,临床常用甘露醇等药物防治脑水肿。

甘露醇通过提高脑毛细渗透压而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同时甘露醇还具有减轻迟发性脑损害作用。

临床常用糖皮质激素和白蛋白防治脑水肿,提高胶体渗透压是防治脑水肿的重要措施。

加强支持治疗,使血浆白蛋白至少提高到30%以上可减少脑水肿的发生。

糖皮质激素有稳定溶酶体膜和细胞膜通透性的作用,可促进血脑屏障破坏的恢复,防治血管源性脑水肿,为提高脱水效果可将二者联合。

4 改善脑血流和代谢药物
乙酰半胱氨酸为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前体,其肝脏保护作用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维持或恢复谷胱甘肽水平有关。

另外,它还可以增加心输出量、增加组织的氧摄取和利用而改善组织的低氧状态。

通过改善血液动力学和氧输送能力,扩张微循环发挥肝脏保护作用。

在美国已广泛用于急性肝衰竭晚期患者。

参考文献
[1]Festi,Davide, Vestito,et al. Management of Hepatic Encephalopathy.Focus on Antibiotic Therapy. Digestion,2006,73:94-101.
[2]王良静,蔡建庭,陈涛,等.幽门螺杆菌感染对高氨血症和肝性脑病的发病影响[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654-657.
[3]Tsimmerman Ias.Helicobacter pyloriinfection :extragastric effects and diseases (acritical analysis)[J].Klin Med(Mosk),2006,84(4):63-67.
[4]Bass NM.Reviewarticle:the current pharmacological therapies for hepaticence phalopathy[J].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7,25:23-31.
[5]MascarenhasR.Mobarhan&Newsupportforbranched-chainaminoacidsupplementationinadvancedhepaticfailure.NutrRev,2004,62: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