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体温计 毕业论文

合集下载

基于stm32红外非接触体温仪毕业设计

基于stm32红外非接触体温仪毕业设计

基于STM32红外非接触体温仪毕业设计一、概述随着全球疫情的爆发,人们对于体温监测的需求日益增加。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红外非接触体温仪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

而在这个毕业设计中,我们将结合STM32芯片,设计一款红外非接触体温仪,并将其加以实践。

二、设计思路1. 红外测温原理在设计红外非接触体温仪前,我们首先需要理解红外测温的原理。

红外测温利用红外线能量与物体表面产生的热量之间的关系,通过检测物体的表面温度来确定物体的温度。

我们将通过研究这些原理,来确定我们的测温方案。

2. STM32芯片的选择在选择芯片时,我们需要考虑到性能、功耗、成本等方面的因素。

经过调研和比较,我们最终选择了STM32作为我们的芯片。

因为它具有性能强劲、低功耗等特点,非常适合用于这样的应用场景。

3. 软件设计在软件设计方面,我们将使用C语言来编写嵌入式程序。

我们需要设计一个用户界面,用于显示测量得到的温度数据,并且需要设计相应的算法,用于对红外信号进行处理,最终得到准确的温度值。

4. 硬件设计在硬件设计方面,我们将搭建红外传感器、显示屏、按钮等硬件模块,并且需要设计相应的电路进行连接。

我们也需要考虑到电源管理、EMI等问题,以确保产品的安全可靠。

三、实施步骤1. 系统框图设计先前设计的理念已经明确,我们需要通过系统框图来具体的描述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以及通信方式。

2. 红外传感器选型及连接我们需要选择适合的红外传感器,并且设计相应的电路来进行连接。

在连接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信号的稳定性、传输速率等问题,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3. 软件开发从STM32的数据手册以及相应的参考设计中,我们可以获得一些基础的代码框架来开始我们的开发工作。

我们需要编写测温算法、UI设计、以及异常处理等功能。

4. 硬件搭建在硬件搭建阶段,我们需要进行电路的焊接、模块的搭建等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安全问题,并且需要进行相应的测试。

四、成果展示在毕业设计结束后,我们获得了一款基于STM32的红外非接触体温仪。

红外体温计 毕业论文

红外体温计  毕业论文

题目:红外体温计2013年 6 月 9日红外体温计1、前言在自然界中,当物体的温度高于绝对零度时,由于它内部热运动的存在,就会不断地向四周辐射电磁波,其中就包含了波段位于0. 75~100μm 的红外线.红外测温仪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作而成的,温度是度量物体冷热程度的一个物理量,是工业生产中很普遍、很重要的一个热工参数,许多生产工艺过程均要求对温度进行监视和控制,特别是在化工、食品等行业生产过程中,温度的测量和控制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传统的接触式测温仪表如热电偶、热电阻等,因要与被测物质进行充分的热交换,需经过一定的时间后才能达到热平衡,存在着测温的延迟现象,故在连续生产质量检验中存在一定的使用局限。

目前,红外温度仪因具有使用方便,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测温范围广,可实现在线非接触连续测量等众多优点,正在逐步地得以推广应用。

2、黑体辐射与红外测温原理与特点2.1 黑体辐射与红外测温原理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周围空间发出红外辐射能量。

物体的红外辐射能量的大小及其按波长的分布——与它的表面温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因此,通过对物体自身辐射的红外能量的测量,便能准确地测定它的表面温度,这就是红外辐射测温所依据的客观基础。

黑体辐射定律:黑体是一种理想化的辐射体,它吸收所有波长的辐射能量,没有能量的反射和透过,其表面的发射率为1,其它的物质反射系数小于1,称为灰体。

应该指出,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真正的黑体,但是为了弄清和获得红外辐射分布规律,在理论研究中必须选择合适的模型,这就是普朗克提出的体腔辐射的量子化振子模型,从而导出了普朗克黑体辐射的定律,即以波长表示的黑体光谱辐射度,这是一切红外辐射理论的出发点,故称黑体辐射定律。

由于黑体的光谱辐射功率Pb(λΤ)与绝对温度Τ 之间满足普朗克定理:()1ex p 251-=-T c c T P b λλλ (1)其中,Pb(λΤ)—黑体的辐射出射度;λ—波长;T —绝对温度; c 1、c 2—辐射常数。

人体红外测温仪 毕业设计论文

人体红外测温仪 毕业设计论文

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第一章红外线测温仪的研发背景 . (1)1.1红外测温仪的实际应用 (1)1.2红外测温技术的发展历程 (1)第二章人体红外测温仪的原理和特点 (2)2.1人体红外线测温仪的理论依据 (2)2.2人体红外线测温仪的性能指标及作用 (2)2.3影响温度测量的主要因素及修正方法 (3)2.4人体红外线测温仪的特点 (5)第三章人体红外测温仪的硬件设计 (6)3.1总体设计 (6)3.1.1 整体框图设计 (6)3.1.2 电路设计 (7)3.2温度传感器 (8)3.3放大电路的设计 (8)3.4模数转换部分电路 (9)3.5LCD1602显示电路 (11)第四章软件设计 (14)5.1红外测温仪的使用注意事项 (17)5.2改进方案 (17)5.3推广及应用 (17)参考文献 (19)致谢 (20)附录1 PCB板图 (21)附录2 3D效果图 (22)附录3 程序 (23)人体红外测温仪摘要:为了克服传统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主要缺点——需要测量者与被测目标近距离接触和测量不方便。

在顾及仪器测量高精度前提下,以追求最低成本为原则,研制了非接触式热释电红外测温仪,实现了对物体表面温度快速准确的测量。

本文也设计了红外测温仪的整体系统构架。

根据热释电原理,主要针对人体体温测量进行了具体的设计开发,开发包括整体方案,硬件电路,单片机程序和主机程序。

并利用设计出来的红外测温仪在环境温度30℃下对人体温度和水温进行了测量,对人体的温度测量的误差低于±0.1℃,提高了测量精度。

人体测温仪的设计主要为适应人体体温快速无接触测量的需要。

红外电子温度计的的设计

红外电子温度计的的设计

红外电子温度计的的设计摘要本论文介绍了一种基于红外技术的电子温度计的设计。

该电子温度计由一个红外传感器、信号放大器、微控制器等部件组成。

通过对红外传感器检测到的热辐射进行信号放大并对其进行数据处理,电子温度计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物体的表面温度。

实验结果表明,该电子温度计具有高精度、快速测量、可靠性高等优点,可以满足工业生产、医疗、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的需求。

关键词:红外技术,电子温度计,红外传感器,数据处理,应用领域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a design of an electronic thermometer based on infrared technology. The electronic thermometer consists of an infrared sensor, a signal amplifier, a microcontroller, and other components. By amplifying the thermal radiation detected by the infrared sensor and processing the data, the electronic thermometer can quickly and accurately measure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of an objec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electronic thermometer has advantages of high accuracy, fast measurement, and high reliability, and can meet the needs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 medic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other fields.Keywords: infrared technology, electronic thermometer, infrared sensor, data processing, application field一、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生产、医疗、环境监测等方面越来越高的要求,对温度测量的精度和效率也越来越高。

_红外人体温度测量系统毕业论文.

_红外人体温度测量系统毕业论文.

陕筋瘗工曙整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院(系)机械工程学院_________ 专业班级测控092班__________ 学生姓名石涛___________一、毕业论文(设计)题目_________________ 红外人体温度测量系统的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自2012 年11月19 日起至2013 年6月20日止三、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地点:_________________ 校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要求:1、设计课题简介:人体温度是表征人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临床上诊断疾病需要检测的生理指标之一。

普通的体温计虽然可以准确测量人体温度,但测量时间较长,红外温度测量可以实现非接触、短时间准确测量人体温度,尤其适合在人流密度高、流行病高发区使用。

本次设计要求在熟悉目前红外人体温度测量原理基础之上,完成红外人体温度测量系统方案设计,要求方案能够实现连续测量、数据保存、清零、数据检索、测量前校准、超限报警、系统复位等功能,方案整体简便可行;针对制订出的设计方案,完成硬件电路部分设计(包括数据采集部分、信号调理、数字显示部分设计、元器件选型等),并完成相应的图纸和设计说明书(论文),完成专业外文资料翻译任务。

2、设计内容及要求:1).搜集有关资料,撰写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2).根据现有条件,在充分了解目前红外温度测量原理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3)•拟定红外人体温度测量系统方案,完成相应的设计计算,绘制方案原理图,硬件接线图,软件设计,硬件搭接、系统联调及标定,要求能够正确实现测量功能。

4)设计说明书:1份。

3、设计说明书格式要求:设计说明书应包括:序言、目录、摘要(中英文)、关键词(中英文)、中图分类号、正文(含设计方案论证、设计及其它说明等)、结束语和参考文献等内容,并按照封页、设计任务书、序言、目录、摘要、关键词、正文、结束语、参考文献和封底的顺序装订。

红外体温计设计

红外体温计设计
3、2011 年 3 月 1 日--2011 年 3 月 31 日:根据选定的方案,设计与选用传感 器和测量电路,并对电路参数进行计算,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修改、完善;
4、2011 年 4 月 21 日--2011 年 4 月 30 日:购买所有需要的电子元器件; 5、2011 年 5 月 1 日--2011 年 5 月 25 日:完成所有电路的焊接与调试,完成 一件功能良好的成品; 6、2011 年 5 月 26 日--2011 年 6 月 18 日:撰写论文,准备答辩。
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国内外发展状况
在 2003 年席卷全国的抗“非典”斗争中,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在国家 863 计划成果的基础上对红外传感技术在非接触式红外体温计的应用上 进行了极其深入的研究,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开发出了“非接触 式红外体温计”,打开了国内该领域的新篇章。然而,这种设备的测量结果还有 待进一步校正。同时,作为一种医疗卫生仪器,红外线体温计的性能与材料安全 性应当符合相关技术法规的要求。
专业名称 电子信息工程 指导教师 王猛
一、选题背景
体温计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品。传统的水银体温计存在测量温度时间 长、读数不便等特点。而且,玻璃制的水银温度计,不仅易碎,使有毒的水银外 泄,还可能由于使用时消毒不彻底导致交叉感染。新型的体温计,如电子体温计, 通过热敏电阻测定体温,同样存在测温时间长等问题。因此,非接触式快速测温 的体温计就有了研发使用的重大意义。比起传统的测温方法,红外体温计有着响 应时间快、使用安全及使用寿命长等优点,非常适合在海关,机场,火车站,商 场,影院,学校等地快速、准确、没有交叉感染地测定人体体温。同时,通过这 次毕业设计可以有效提高我的自学能力,熟悉产品的设计程序,并学会应用所学 的传感器以及电子电路技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有距离自动修正的红外温度监测仪的研究与实现》范文

《具有距离自动修正的红外温度监测仪的研究与实现》范文

《具有距离自动修正的红外温度监测仪的研究与实现》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红外温度监测仪在众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工业生产、医疗诊断、环境监测等。

然而,传统的红外温度监测仪在测量时往往受到距离的影响,导致测量结果存在误差。

因此,研究并实现具有距离自动修正功能的红外温度监测仪,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旨在研究该监测仪的原理、设计、实现及其实验结果。

二、相关工作与原理分析首先,需要明确红外温度监测的基本原理。

红外温度监测仪通过接收物体发射或反射的红外辐射,将其转换为电信号,进而计算出物体的温度。

然而,由于测量距离的变化,会导致红外辐射的接收强度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温度测量的准确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具有距离自动修正功能的红外温度监测仪。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在红外温度监测仪中加入距离传感器,实时获取测量距离信息。

然后,结合距离与红外辐射强度的关系,对测量结果进行自动修正,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三、系统设计与实现1. 系统设计系统设计主要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部分。

硬件设计包括红外传感器、距离传感器、微处理器等部分的选型和电路设计。

软件设计则包括数据采集、处理、修正及显示等功能的实现。

在硬件设计方面,我们选择了高灵敏度的红外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同时,采用微处理器对数据进行处理和修正,以实现自动化的功能。

在软件设计方面,我们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将系统分为数据采集、数据处理、距离修正、温度计算和结果显示等模块。

每个模块都有明确的功能和输入输出,便于后续的维护和升级。

2. 实现过程在实现过程中,我们首先完成了硬件电路的搭建和调试。

然后,根据系统设计的需求,编写了相应的软件程序。

在程序编写过程中,我们采用了C语言作为主要编程语言,以实现对硬件的驱动和控制。

同时,我们还采用了嵌入式系统技术,将程序烧写到微处理器中,以实现系统的自动化和实时性。

四、实验与结果分析为了验证系统的性能和准确性,我们进行了实验测试。

红外温度计的设计与实现文

红外温度计的设计与实现文

文献综述前言随着科学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非接触式红外测温仪的需求越来越大,特别是在 2003 年的非典期间,这种需求达到了高峰。

非接触式红外测温仪不需要接触物体即可测得物体的温度,它的这个特点使得在一些比较危险的行业进行测温成为最好的选择。

2003年的非典也使对非接触式红外测温仪的研制开发达到了顶峰。

由于需求量的增大,使得人们希望能有测温性能稳定,测温距离较远而价格又很便宜的非接触式红外测温仪投入市场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1.红外测温的原理红外测温系统是利用物体的辐射能量与温度有关的原理而组成测温的系统。

将普朗克公式在探测器工作波长范围内积分可以得出目标辐射率的大小与目标温度间存在着固定的对应关系,用红外探测器测出目标的热辐射功率,就能计算出目标的表面温度,这就为红外测温奠定了理论基础。

1.1普朗克定律黑体的光谱辐射出射度是波长和黑体温度的函数,即:()()51,2exp /1T c M c T λλλ-=- (1—1)式中:1c —第一辐射常数,()216212 3.74183310c hc W m π-==⨯ ; 2c —第二辐射常数,()22 1.43883210hc c m K K -==⨯ ;其中:K —玻耳兹曼常数;h —普朗克常数;c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图1—1图1-1表示了不同温度下黑体辐射的频谱分布,从图中可以看出:黑体总的辐射能量随温度的增高而增加,这是单波段测温仪的依据。

随着温度升高辐射峰所在的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其规律符合维恩位移定律。

显然高温测温仪适用于较短的工作波长,低温测温仪宜选用较长的工作波段;短波长处辐射能量随温度增加比长波长处快,这意味着短波长处比长波长处测温灵敏度高。

1.2斯蒂芬一玻耳兹曼定律将普朗克公式1-1对所有波长积分,便可得到描述单位面积黑体辐射到半球空间的总辐射功率,即()4,0T T M M d T λλσ∞==⎰ (1—2) 式中,()8245.67010W m K σ--=⨯ ,称为斯蒂芬一玻耳兹曼常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红外体温计2013年 6 月 9日红外体温计1、前言在自然界中,当物体的温度高于绝对零度时,由于它内部热运动的存在,就会不断地向四周辐射电磁波,其中就包含了波段位于0. 75~100μm 的红外线.红外测温仪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作而成的,温度是度量物体冷热程度的一个物理量,是工业生产中很普遍、很重要的一个热工参数,许多生产工艺过程均要求对温度进行监视和控制,特别是在化工、食品等行业生产过程中,温度的测量和控制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传统的接触式测温仪表如热电偶、热电阻等,因要与被测物质进行充分的热交换,需经过一定的时间后才能达到热平衡,存在着测温的延迟现象,故在连续生产质量检验中存在一定的使用局限。

目前,红外温度仪因具有使用方便,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测温范围广,可实现在线非接触连续测量等众多优点,正在逐步地得以推广应用。

2、黑体辐射与红外测温原理与特点2.1 黑体辐射与红外测温原理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周围空间发出红外辐射能量。

物体的红外辐射能量的大小及其按波长的分布——与它的表面温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因此,通过对物体自身辐射的红外能量的测量,便能准确地测定它的表面温度,这就是红外辐射测温所依据的客观基础。

黑体辐射定律:黑体是一种理想化的辐射体,它吸收所有波长的辐射能量,没有能量的反射和透过,其表面的发射率为1,其它的物质反射系数小于1,称为灰体。

应该指出,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真正的黑体,但是为了弄清和获得红外辐射分布规律,在理论研究中必须选择合适的模型,这就是普朗克提出的体腔辐射的量子化振子模型,从而导出了普朗克黑体辐射的定律,即以波长表示的黑体光谱辐射度,这是一切红外辐射理论的出发点,故称黑体辐射定律。

由于黑体的光谱辐射功率Pb(λΤ)与绝对温度Τ 之间满足普朗克定理:()1ex p 251-=-T c c T P b λλλ (1)其中,Pb(λΤ)—黑体的辐射出射度;λ—波长;T —绝对温度; c 1、c 2—辐射常数。

式(1)说明在绝对温度Τ 下,波长λ处单位面积上黑体的辐射功率为Pb(λΤ)。

根据斯特藩—玻耳兹曼定理黑体的辐出度 Pb(Τ)与温度Τ 的四次方成正比, 即:()4T T P b σ= (2)式中,Pb(T)—温度为T 时,单位时间从黑体单位面积上辐射出的总辐射能,称为总辐射度;σ—斯特藩—玻耳兹曼常量; T —物体温度。

式(2)中黑体的热辐射定律正是红外测温技术的理论基础。

如果在条件相同情况下,物体在同一波长范围内辐射的功率总是小于黑体的功率,即物体的单色辐出度Pb(Τ)小于黑体的单色黑度ε(λ),即实际物体接近黑体的程度。

ε(λ)= P(T)/ Pb(T) (3)考虑到物体的单色黑度ε(λ)是不随波长变化的常数,即ε (λ)=ε,称此物体为灰体。

它是随不同物质而值不同,即使是同一种物质因其结构不同值也不同,只有黑体ε=1,而一般灰体0<ε<1,由式(3)可得:()()()4;T T P T P T P b εσε==所测物体的温度为:()41⎪⎭⎫ ⎝⎛=εσT P T (4)式(4)正是物体的热辐射测温的数学描述。

2.2 红外测温仪特点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周围空间发出红外辐射能量。

红外辐射能量的大小按波长的分布与它的表面温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因此,通过对物体自身发出的红外能量的测量,便能准确地测出它的表面温度。

红外测温仪能接收多种物体自身发射出的不可见红外辐射能量。

红外辐射是电磁频谱的一部分,红外位于可见光和无线电波之间。

当仪器测温时,被测物体发射出的红外辐射能量,通过测温仪的光学系统在探测器上转为电信号,并通过红外测温仪的显示部分显示出被测物体的表面温度。

红外测温仪特点:非接触式测量,测温范围广,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

但由于受被测对象的发射率影响,几乎不可能测到被测对象的真实温度,测量的是表面温度。

3、远红外测温仪的硬件电路设计3.1远红外传感器的设计3.1.1 远红外探测器的一般组成远红外探测器一般由光学系统、敏感元件、前置放大器和信号调制器组成。

光学系统是远红外探测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光学系统的结构分为反射式光学系统的远红外探测器和透射式光学系统的远红外探测器两种。

对于反射式光学系统的红外探测器的结构,它由凹面玻璃反射镜组成,其表面镀金、铝和镍铬等红外波段反射率很高的材料构成反射式光学系统。

为了减小像差或使用上的方便,常另加一片次镜,使目标辐射经两次反射聚集到敏感元件上,敏感元件与透镜组合在一起,前置放大器接收热电转换后的电信号,并对其进行放大。

本设计中主要使用透射式光学系统的远红外探测器,其原理图如图1所示。

透射式光学系统的部件用红外光学材料做成,不同的红外光波长应选用不同的红外光学材料:在测量700℃以上的高温时,用波长为0.75~3um范围内的近红外光,用一般光学玻璃和石英等材料作透镜材料;当测量100~700℃范围内的温度时,一般用3~5um的中红外光,多用氟化镁、氧化镁等热敏材料;当测量100℃以下的温度用波长为5~14um的中远红外光,多采用锗、硅、硫化锌等热敏材料。

三个范围内的波长远红外光其测量的温度相对较低,同时对仪器的损坏了相对较小,而远红外测温仪最适合的工作波长是8~14um,因此,在选用波段时应充分考虑远红外测温仪的工作波长而选择第三段。

获取透射红外光的光学材料一般比较困难,反射式光学系统可避免这一困难,所以,反射式光学系统用得较多。

图1 透射式远红外探测器示意图3.1.2测温部分模块分析远红外测温仪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并能对各种信息进行快捷的处理和显示,因此,在进行信号接收时首先利用遮光板对被测物体所发出的红外辐射能量进行有选择的吸收,主要吸收其中的远红外光谱。

而遮光孔的大小由单片机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电机的转动与否来带动遮光板旋转。

经选择吸收的远红外辐射光信号通过敏感元件的转换成与之相应的电信号并送到放大器进行放大处理,再经滤波器的滤波处理成所需要的电信号送到加法器运算,最后送到显示输出端显示,但是在进行加法运算时要利用温度补偿部分对所输出的数据进行补偿,以实现被测物体温度值与显示输出的线性关系,从而实现测温仪的智能化控制,据此原理得出远红外测温仪的部份处理装置的原理框图如图2所示。

图2 红外测温部份处理装置的原理框图远红外测温仪的探头部分的方框图是一个包括光、机、电一体化的红外测温系统,利用热辐射体在远红外波段的辐射能量来测量温度,由测温传感器、放大单元、滤波单元及加法单元、温度补偿单元组成。

测温传感器为一暗盒,盒内固定热释电探测器件,前方有遮光板,电动机带动遮光板旋转,将被测的红外辐射调制成交变的红外辐射线,红外测温装置通过光电敏感元件将远红外辐射能变换为电信号输出,温度补偿二极管也固定在盒内;放大单元是选用集成运放作为模拟放大器,且运放工作于线性放大区,电路的输出与输入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反馈信号通过反馈电阻送到输入端,即利用电压本身的变化量通过反馈网络对放大电路起自动调整作用,最终达到放大并稳定输出电压的作用;滤波单元采用集成运放组成的有源滤波器, 由两节RC滤波电路和反相比例放大电路所组成, 开环电压增益的输入阻抗很高,输出阻抗较低,而且具有一定的电压放大和缓冲作用;温度补偿单元采用二极管温度补偿电路,利用半导体受到外界的光和热的刺激时,其导电性能将会发生其显著变化,在将二极管的温度补偿信号经差动放大以补偿环境温度的影响【5】。

3.2同相放大器的设计3.2.1同相放大器的方案设计运算放大器(简称运放)实际上是多级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集成形式,其特点是高输入电阻、高放大倍数、低输出电阻。

通常可以选用集成运算放大器作为模拟放大器,在某些精密的数字仪表系统中则可以选用仪表放大器和隔离放大器。

选择放大器时主要考虑放大器的带宽和精度,放大器的满度误差和零位误差多半是可调的,因此这里精度主要指温漂和噪声。

由于运放在电路性能方面具有众多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模拟电路的各个领域之中,根据运放在电路中的工作状态,可把这些电路归纳为两大类:一是运放的线性应用,此类电路有一个显著的待点,即运放工作于线性放大区,电路的输出与输入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函数关系;二是运放的非线性应用,此类电路在多数情况下,运放工作在饱和状态。

由于运放的工作状态不同,故所适用的分析方法亦不同。

集成运放在使用中常因以下三种原因被损坏:输入信号过大,使PN结击穿;电源电压极性接反或过高;输出端直接接“地”或接电源,此时,运放将因输出级功耗过大而损坏。

因此,为使运算放大器安全工作,也从这三个方面进行保护。

在常用的放大电路中,比例运算放大器电路的接法有两种:一种是同相输入接法,另一种是反相输入接法,分别属于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和电压并联负反馈电路。

在本课题中比例运算放大电路采用同相输入的接法,其电路图如图4所示。

这种电路的重要特点是:电路的输出电压趋向于维持恒定,因为无论反馈信号以何种方式引回到输入端,实际上都是利用输出电压本身的变化量通过反馈网络对放大电路起自动调整作用,这就是电压反馈的实质。

若从输入电压取样,通过反馈网络得到反馈电压,然后与输入电压相比较,求得差值作为净输入电压进行放大,则称电路中引入了电压串联负反馈, 其电路图如图3所示。

该电路采用电阻分压的方式将输出电压的一部分作为反馈电压,电路各点电位的瞬时极性如图中所标注。

其工作原理是:当输入端正向电压i U 增加时,且i U 接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反馈电压O F U R R R U •+=211,若输入电压i U 对R1和R2所组成的反馈网络的作用忽略不计,即可以为R1上的电压F R U U ≈1;并且,由于集成运放开环差模增益od A 很大,因而其净输入电压D U 也可以忽略不计。

根据“虚短”和“虚断”的概念,集成运放的净输入电压为零,即F F D R D I u u u u u u ≈+≈+=1 说明集成运放有共模输入电压。

所以输出电压为:I O u R R u •⎪⎪⎭⎫⎝⎛+≈121此式表明,o u 与I u 同相且o u 大于I u ,电路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后,一旦1R 和2R 的取值确定,O u 就仅仅决定于I u ,而与负载电阻L R 无关。

因此,可以将电路的输出看成为电压I u 控制的电压源O u ,所以它稳定了输出电压O u ,且输出电阻为零。

信号源内阻越小,其反馈效果就越好。

由于电路引入了电压串联负反馈,故可以认为输入电阻为无穷大,输出电阻为零。

即使考虑集成运放参数的影响,输入电阻也可达Ω910。

应当指出,虽然同相比例运算电路具有高输入电阻、低输出电阻的优点,但因为集成运放有共模输入,所以为了提高运算精度,应当选用高共模抑制比的集成运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