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三校生升学考试语文9卷

合集下载

2023年三校生高考语文试卷

2023年三校生高考语文试卷

2023年三校生高考语文试卷三校生培训学校满分100分,时间150分钟现代文阅读(共26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3分)明清两代,文人的聚合倾向十分显著,所谓作家往往都是某种配合体名义下的作家,而地域性文学社群丛生是一个尤其突出的文化现象。

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将地域社群作为明清诗文研究的主要维度之一,而把大量的作家及其创作放到地域社群的语境中去考察,由此形成对明清诗文发展的某种特殊机制的认识。

地域社群有别于一般平常意义上的社团流派,明清两代,以诗文创作为内容的文学社团流派其数甚多,台阁派、茶陵诗派、前七子、后七子、唐宋派、神韵派、性灵派、格派遣、肌理派、桐城派等多为文学史论及。

这些社团流派大部分为“泛地性”,领袖人物地位较高,往往通过文学活动创造了主流话语,数量较为有限。

综观明清两代诗文创作群体,为数众多的是地域文学社群。

⑵与一般意义上的社团流派相比,地域文学社群具有一些不同的特征:其成员往往限于一个区域或郡邑,活动多在地方基层;参与者身份不等,但在文学活动中一般以“自然文化人”出现;召集者多为一地之望重者,其中不乏一时文坛领袖;维系社群存在的除文化精神外,更多的是遵守社约举行的社集活动;人际之间往往同仁相得,相互标榜,竞文才风流,少异同纷争。

这样的文学社群分布很广,但以南方集聚较密,尤其江南最为集中。

除大型社团如南社、鸿笔文社等外,一般规模在数人到数十人不等,结社频度高,衍生性强,名家参与,群从踊跃,形成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宏大壮丽的社会基层文学景观。

⑶有两点可以看出明清文人参与社群活动的热情,一是一人加入多个社团,一是一个社团世代延续。

前者以鄞县钱光绣最为典型,钱氏竟参加了六个地方的八个社团。

这种情况在社团活动极为活跃的江南区域绝不是个别现象。

其他区域这样的情况同样存在,与明代公安派袁氏兄弟相关的社群就至少有阳春社、南平社、蒲桃社、金粟社等数个。

至于社团存续时间,虽然有崇祯十四年常熟钱方明招诸友于红豆山庄结临社,活动时间仅三天这样极端的例子,但如无锡碧山吟社跨越两个朝代、延续数代人的例子也并不少见。

江西省2024年“三校生”高考《语文》参考答案

江西省2024年“三校生”高考《语文》参考答案

江西省2024年“三校生”对口升学考试试题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24分,每小题3分)
1.C
2.D
3.B
4.C
5.C
6.A
7.B
8.D
二、诗歌阅读(9分,每小题3分)
9.D10.B11.D
三、文言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12.B13.C14.A15.D
四、填空题(5分,每小题1分)
16.①迢迢牵牛星②奔流到海不复回③浪遏飞舟
④映阶碧草自春色⑤杨柳依依
五、现代文阅读(30分)
17.①赏玩:欣赏玩味(景物、艺术品等)。

(2分)
②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2分)
18.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3分)
19.不偏离。

写江南之秋的味、色、意境与姿态赏玩不到十足的特点来反衬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

(4分)
20.一椽破屋、碧绿天色、驯鸽飞声、丝漏日光、牵牛花色、细长秋草、槐树落蕊、扫帚丝纹。

(共5分。

6—8个5分,5个4分,4个3分,3个2分,2个1分,1个0分)
21.第①段:读书加惠于人们的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2分)
第②段: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了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

(2分)
22.第①段:事实论据(2分)第②段: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2分)
23.引用论证方法(或引证法或理论论证法)。

使观点(读书使人向善、避恶)更全面、鲜明、深刻;使论证更具科学性、权威性。

24.语文综合实践(略)。

25.作文(略)。

2024届江西省三校生对口升学考试语文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

2024届江西省三校生对口升学考试语文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

2024届江西省三校生对口升学考试语文模拟检测试题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24分,每小题3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竹篙(gāo)侍(shì)弄寒暄(xuān)安分(fèn)守己B. 孱(càn)头绛囊(náng)嗫嚅(rú)咬文嚼(jué)字C. 镐(gǎo)头刮痧(sā)荒谬(miù)燧(suì)木取火D. 坍(tān)塌淀(dìng)粉敷衍(yǎn)茕茕(qióng)孑立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沙砾镂空惆帐破釜沉舟B. 袅娜斑驳点缀人才倍出C. 削减康慨逶迤针砭时弊D. 献媚自诩绮丽撼天动地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①盛产荔枝的地区,应该发展荔枝的生产。

②她们向荷花淀里摇,最后,努力地一摇,小船进了荷花淀。

③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A. 大力窜疏疏落落B. 大力窜稀稀落落C. 大举摇疏疏落落D. 大举摇稀稀落落4.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它使那些在夜里听到狼叫,白天去察看狼的足迹的人毛骨悚然。

B. 科学怎么会是美丽的呢?不可思议。

C. 一个明智的人应当具有一叶知秋、举一反三的能力。

D. 四季交替,春,夏,秋,冬,循序渐进。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努力,在这次考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B. 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是知识的增广,而是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C.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D. 博物馆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列宁过去所使用的东西。

6.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大家都在为创造一个繁荣,舒适,和谐的社会而努力。

2022年1月江西省“三校生”对口升学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有解析)

2022年1月江西省“三校生”对口升学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有解析)

2022年1月江西省“三校生”对口升学模拟考试语文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50分,全卷共4页,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45分)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24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

A. 悸.(jì)动宫绦.(tāo)广袤.(mào)追本溯.(shuò)源B. 坍.(tān)塌湍.(tuān)急毛坯.(pī)沁人心脾.(pǐ)C. 眉黛.(dài)嗫嚅.(rú)造诣.(yì)损兵折.(shé)将D. 菱.(líng)角桧.(guì)柏掳.(lǔ)掠钟鼓馔.(zhuàn)玉2.下列各组词语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

A. 算帐迹象匀称礼尚往来B. 国粹坐落怄气疾言利色C. 销铄厮杀报酬五彩斑斓D. 燥热肿涨晌午休养生息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

①1967年冬天,我12岁那年,_________春节的一个早晨,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

②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她有些_________地说:“这么大的汉子了,动不动就抹眼泪,像什么样子?!”。

③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_________,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

江西省“三校生”对口升学考试语文模拟试卷(超清版有答案)

江西省“三校生”对口升学考试语文模拟试卷(超清版有答案)

江西省“三校生”对口升学考试模拟考试试卷语文(一)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45分)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24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A.橛(jué)子蝙(biǎn)蝠怜(lián)爱拈(niān)轻怕重B.洋溢(yì)衣襟(jīn)下载(zài)拉拉扯扯(chě)C.黑黢黢(jùn)牛犊(dú)背(bēi)篓罄(qǐng)竹难书D.篓(lǒu)子湿漉(lù)凛冽(lì)喟(kuì)然长叹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__________A.枯稿梦魇执拗流觞曲水B.内行辨论蒹葭小鸟依人C.抚育胸脯深邃绕树三匝D.剡溪摄取针炙夙兴夜寐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________她成人的山谷台儿沟是这样的吗?不知怎么的,她加快了脚步她急着见到它,就像从来没有见过它那样觉得新奇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________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________,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A.教育要求询问 C.教育央求询问B.养育要求盘问 D.养育央求盘问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A.目前,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令那些过去对中国有成见的人也不得不刮目相看....。

2023年江西省“三校生”对口高考语文试题

2023年江西省“三校生”对口高考语文试题

2023 年江西省“三校生”对口高考语文试题第一卷〔选择题共 45 分〕本卷共 15 小题,每题3 分,共 45 分。

在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24 分,每题 3 分〕1、以下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狭隘.〔ài〕凋.〔diāo〕谢伺.〔cì〕候含情脉脉.〔mî〕B.绚.〔xuàn〕烂泯.〔mǐn〕灭弥.〔mí〕补梦寐.〔mâi〕以求C.袅娜.〔nuï〕雅舍.〔shâ〕胡同.〔tïng〕引吭.〔háng〕高歌D.凄怆.〔chuàng〕玷.〔diàn〕辱参差.〔cī〕弦.〔xián〕外之音2、以下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书藉敲诈点缀清重缓急B.紫藤渺茫烦躁恍然大悟C.鸳鸯平旷风骚淅淅沥沥D.皎洁废墟渺小姿势翩然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①我上面说它平寻常常,这话有点语病,它颇为不寻常的。

②秋天,枫叶变红,与苍松翠柏,相映成趣,凄清中又浓烈。

③假设说地点,则月明之夕,或风雨之日,亦常有客到。

A.确实包含荒凉B.确实饱含凄凉C.其实饱含荒凉D.其实包含凄凉4、以下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胡同是贯穿大街的网络,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总是清静静静的。

B.大型海藻不管怎样令人注目,在海洋植物界都是微.不.足.道.的。

C.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

D.大家认为王刚同学的发言确实是抛.砖.引.玉.,具有独到的见解。

5、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A.邮电部门做出了不用标准信封和不按标准书写就不予投递。

B.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的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C.看到交警同志在风雪中坚持指挥着过往车辆,使我很受教育。

D.人的骨骼既结实又轻松,仅占体重至少 18%以上。

2024届江西省九校联考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届江西省九校联考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三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在一个日益嘈杂的世界里,让我们躺进漂浮舱,闭上眼睛,感受自己的呼吸和心跳,远离那些扰人的思绪。

谁不想拥有片刻安宁呢?世界卫生组织支持我的看法——它表示,我们身处的世界太过吵闹以致危害到了我们的身心健康。

几个世纪以前,人类已充分理解宁静的重要性:安静被视作一种关键的疗愈手段。

我所处的喧嚣促使我思考,我们在现代社会寻求无声的意义何在。

如今,人们尝试寻找各种宁静场所,为了避闹取静加入修道院,或者跑到山上享受周末的宁静时光。

更有人不惜花大价钱,只为在漂浮池或感官剥夺舱内体验片刻的寂静无声。

艾林·卡格在其著作《寂静:在喧嚣时代》中写道,宁静是“新的奢侈品”。

我家并不是喧闹的特例。

我们中大部分人长期生活在过分嘈杂的环境中。

我们能很好地适应噪声,这也给我们带来了益处。

从进化角度看,声音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讯息,引导我们规避风险。

为了确保对意外的噪声进行及时的反馈,我们身体内部会发生显著的变化:血压升高,肌肉紧张,身体蓄势待发,准备释放压力荷尔蒙。

从短期来看,这是一件好事,尤其在战斗和飞行等环境中;然而从长远看,噪声过大使我们身体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持续的生理反应可能会导致健康问题,例如情绪焦虑、抑郁甚至是心脑血管疾病。

自从我朋友分享她在感官剥夺舱内漂浮一小时后宛若新生的经历,我便计划从这项体验入手。

这种漂浮舱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

当时,科研人员简·舒利和约翰·利莱首次构建这类无声环境,用于研究人脑如何对外界感官输入缺失做出反应。

脱光衣服进入充满盐水的漂浮舱内,我发现周遭十分安静,但并非彻底的寂静无声。

我能感受到自己呼吸的声音。

贾斯丁·范斯坦表示,正是这种专注于呼吸和心跳的敏锐听觉帮助人彻底放松身心或迈入冥想状态。

2024年江西省三校生高考语文冲刺试卷(三)(原卷版)

2024年江西省三校生高考语文冲刺试卷(三)(原卷版)
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借刘义隆不作充分准备,仓促北伐遭致失败,警告韩侂胄不要急于事功)
11.下列对诗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即景抒情,由眼前之景联想起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的英雄人物,目的是歌咏他们的丰功伟业。
B.“元嘉草草”三句,用古事影射现实,尖锐地提醒南宋统治者要吸取前人和自己的历史教训。
(节选自戴君惕《奇妙的人体》)
21.结合文段内容,简要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22.文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举例分析。
23.说说文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六、(10分)
24.语文综合实践
20级烹饪班的张华同学应邀参加全市组织的烹饪技能大赛,历时两天(本周星期三星期四),根据学校规定,凡是外出比赛请假的同学需向专业部长请假。请代他写一张请假条。
C.最后三句作者以廉颇自比,内蕴非常丰富,一是表白决心,二是显示能力。
D.词中多处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三、文言文阅读(共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 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寂寥(liáo)雾霾(mái)瞋(chēng)目潜(qián)移默化
B.氛(fēn)围吝啬(sè)熹(xī)微束(shù)之高阁
C.发酵(jiào)徘徊(huái)滂(pāng)沱叱咤(chà)风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江西省三校生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九)第一卷(选择题三大题共45分)一、基础知识(24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亲.家(qīng)尽.快(jǐn)麾.下(huī)亘.古(gèn)B.针砭.(biān)果脯.(pǔ)埋.怨(mán)相片.(piàn)C.悄.然(qiǎo)强.迫(qiǎng)两栖.(xī)朴.刀(pō)D.瞥.见(piē)抨.击(pēn)媲.美(pì)憎.恨(zēn)2.下列各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干燥急躁厉害利害得失B.质疑不容置疑符合随声附合C.变换变幻莫测删除姗姗来迟D.株连珠联璧合大意微言大义3.选择恰当的一项填空()所以,你们到北大来,我第一要劝你们的,是做书呆子。

先做书呆子,才能做聪明人。

一开始就想做聪明人,什么都没有,而要天才,做神童,那才是真正的呆子。

聪明绝顶,目空一切,这是北大学生容易犯的毛病。

我们要这种小聪明,争取将来的大。

A.只有然后装杜绝智慧B.除非然后装防止智慧C.只有然后充防止聪明D.除非然后充杜绝聪明4.下面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不同的人,对“人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大相径庭....的。

B.这种无所事事的生活态度,与人的精神生活是井水不犯河水......的。

C.他一生只关心教育工作,至于人际关系,确是无所用心....,一窍不通。

D.《人是什么》这篇文章,看似形散,实则神聚,是疏而不漏....。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天津东临渤海,华北诸河汇流海河,东流出海,是沿海各省通往京城和华北腹地河流交通的枢纽。

B.20世纪后期,学者们有条件广泛接触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尽管在对其介绍和评价等方面有不少值得商榷之处,但他们取得的成绩还是应当肯定的。

C.我突然记起黄发垂髫初懂事理的时候,母亲告诫我的一句话:早起的鸟儿有食吃。

D.纪念馆分序厅、抗倭、抗英、抗法、抗日、尾厅等六部分组成,充分显示了中华儿女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6.下列句子在修辞使用上恰当的一句是()A.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把他们唤醒。

这是不是理想的境界?B.晚上,我们坐在院子里乘凉,听爷爷讲聊斋故事。

他讲到紧张的时候,大家都屏住气;讲到轻松的时候,大家都拍手大笑。

这时连月亮也探头探脑,冷眼瞧着我们。

C.距离高考越来越近了,同学们的学习劲头像决了堤的洪水,势不可当。

D.纺织厂里的机器声隆隆地响着,和着我的心跳的旋律,像一首动人的催眠曲。

7.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

”B.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知识结构的变化,一个人读书的选择自然而然地会有所调整;但贯穿始终的应是兴趣。

C.“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她惊讶地叫道。

D.哪一种办法省时间,我们能一眼看出第一种办法好,后两种办法都“窝了工”。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将进酒》是李白的一首名诗,感情奔放,气势磅礴,洋溢着诗人的人生豪情。

B.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通过抒情,抒发了作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

C.《师说》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文章论述了教师的作用和从师的标准,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D.《促织》是描绘封建社会黑暗现实的一篇小说,情节曲折,描写细腻,故事性强。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9.下列各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作者是唐代的李商隐。

B.本诗作者是唐代的杜牧。

C.本诗作者是宋代的李清照。

D.本诗作者是宋代的苏轼。

10.下列各句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次第开:使画面产生了动感,一道又一道紧闭的宫门依次打开。

B.红尘:诗中指繁华的社会。

C.妃子笑:据记载,杨贵妃爱吃荔枝,唐玄宗就命人从数千里外飞骑送到,使之色香不变,故而笑。

D.本诗对荒淫无度的唐玄宗大加鞭挞,目的是总结历史教训,给当局者敲响警钟。

11.下列各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贾祖璋在文章中引用此诗的目的是说明荔枝不耐贮藏。

B.含有吊古和讽刺意味。

C.“一骑红尘妃子笑”使用了对比的手法,以“一骑”的艰辛和“妃子笑”作对比,揭露了皇帝为了讨好妃子的欢心而无所不为的荒唐。

D.贾祖璋在文章中引用此诗的用意是为了增加文采和内涵。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2.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尽心焉耳矣..(句尾语气词,加重语气) B .河内..凶(河流里面) C .河东凶.亦然(荒年) D .邻国之民不加少..(更减少) 13.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好战 国王要好好地打仗 B .填然鼓之 咚咚呼地击鼓进军 C .兵刃既接 士兵已经交接上了D .弃甲曳兵而走 抛弃铠甲,拖着兵器走开 14.下列各句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 .是亦走也B .王道之始也C .未之有也D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15.下列句子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记叙了孟子和齐威王的一次对话。

B .本文对话主要围绕“民不加多”展开讨论,阐述了孟子“施仁政”的政治主张和“行王道”的具体做法。

C .本文善于应用对比的手法来说理。

D .《孟子》是记载春秋时期孟轲言行的著作。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05分)四、(5分)16.补写出下列诗文中的空缺部分。

(5分,每小题1分)①四五日外, 。

(白居易《荔枝图序》) ②瓤肉莹白如冰雪 。

(白居易《荔枝图序》) ③撑着油纸伞,独自, 。

(戴望舒《雨巷》) ④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

(戴望舒《雨巷》) ⑤ ,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将进酒》) 五、(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7—21题。

(16分)17.依次填写出文中括号里的词(3分)答: 18.归纳第(4)段的作用(2分)答: 19.简析文中第(5)段画横线句子的含义。

(4分)答: 20.写出文中第(4)段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

(3分)答:21选段出自当代作家宗璞的名篇《 》,请你简析此标题的含义。

(4分)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22—25题。

(14分)树林里听到了我那个同志的叫声和划桨声。

这个陌生的、但在我已经觉得很亲近的人,站了起来,伸出一只巨大的、像木头一样坚硬的手:“再见,老兄,祝你幸福!”“祝你到卡沙里一路平安。

”“谢谢。

喂,乖儿子,咱们坐船去。

”男孩子()到父亲跟前,()在他的右边,()父亲的棉袄前襟,在迈着阔步的大人旁边急急地跑着。

两个失去亲人的人,两颗被空前强烈的战争风暴抛到异乡的砂子…什么东西在前面等着他们呢?我希望:这个俄罗斯人,这个具有不屈不挠....的意志的人,能经受一切,而那个孩子,将在父亲的身边成长,等到他长大了,也能经受一切,并且克服自己路上的各种障碍,如果祖国号召他这样做的话。

我怀着沉重的忧郁,目送着他们……本来,在我们分别的时候可以平安无事。

可是,万尼亚用一双短小的腿连跳带蹦地跑了几步,忽然向我回过头来,挥动一只嫩红的小手。

刹那间,仿佛有一只柔软而尖利的爪子抓住了我的心,我慌忙转过脸去。

不,在战争几年中白了头发、上了年纪的男人,不仅仅在梦中流泪;他们在清醒的时候也会流泪。

这时重要的是能及时转过脸去。

这时最重要的是不要伤害孩子的心,不要让他看到,在你的脸颊上怎样滚动着吝啬..而伤心的男人的眼泪……22.请填写出文中括号里的词(4分)答:23.请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不屈不挠:吝啬:24.请简要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

(3分)答:25本文出自国作家的名篇《》,请写出此题目的含义。

(5分)答:六、(10分)仿照划线的句式,在空格处写上五个与前边语意连贯的句子。

生命是有限的,何不让自己的生命为别人开一朵花:一个善意的眼神是一朵花,一句关切的问候是一朵花,,,,,,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生活绚丽而付出的人是不同寻常的人。

七、(60分)2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是我们的根。

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

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中国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高,世界也需要了解中国,出现了“汉风”“中国热”等现象。

要求:请以“汉语”为话题作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体裁不限,诗歌除外,字数800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