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乘除法复习课件
四年级数学上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整理与复习

四年级数学上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整理与复习四年级(上)数学《四则混合运算》整理与复习【知识点拨】1.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①在没有括号的算式⾥,只有加法和减法,或者只有乘法和除法,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既有加减法,⼜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②在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的,再算括号外⾯的。
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可以使⽤⼩括号。
2.四则混合运算⽅法⼀看、(看数字,运算符号,想想运算顺序是什么。
)⼆画、(画线,哪⼀步先算,就在哪⼀步的下⾯画⼀条横线,没有计算的要照抄下来。
)三算、(按照运算顺序计算)四检验、(检验运算顺序是否错误,计算是否算错。
)* 混合运算顺序歌通览全题定⽅案,细看是否能简便;明确顺序是关键,同级只要依次算;异级出现仔细看,先乘除来后加减;遇到括号别慌张,先⼩后⼤依次算;每算⼀步都检验,⼜对⼜快喜⼼间。
【解题技巧】解答式题技巧(⼀)“看”。
“看”,就是先看⼀看题⽬⾥有⼏个什么数。
会有⼏种运算符号;再看⼀看运算符号和数据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
如405×(3076-2980)+2136÷89。
看的结果应是:①有5个数;②有4种运算;③含有⼩括号;④是⼀道带有⼩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题。
⼜如3.68×[1÷(2.1-2.09)]+0.6。
看的结果应是①含有5个数;②有4种运算;③含有中括号;④是⼀道带有中括号的⼩数四则混合式题。
这是⼩学数学的计算题的答题技巧之⼀。
(⼆)“定”。
“定”,就是对题⽬整体观察后,确定运算顺序。
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后算什么。
可采⽤画线标序的⽅法,如:405×(3076-2980)+2136÷89└──┬─┘①└─┬─┘└──┬──┘②②└──────┘③(三)“想”。
“想”,就是分析题中的数值特征和运算间的联系,联想到有关运算定律、运算性质,然后进⾏运算。
如:405×(3076-2980)+2136÷89。
四年级数学上册 乘除法的一些简便算法课件 人教版

巩固练习
⒈考考你 判断
⑴25 ×4 ×6可以用25×(4×6)=25×24进行简便 运算。 …………………………………………( × ) ⑵5×13×8可以用5×(13×8)运算简便。 ……( × ) ⑶15×16=15×2=30×8。……………………… ( ×)
⒉ 19×6×5
25×36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乘除法的一些简 便算法,同学们要理解并掌握乘除法的 简便计算的方法,能够解决相关的实际 问题。
1.口答:
12×30 = 360 25×4 = 100 18×20 = 360 35×4 =140 125×8 = 1000
2 .请把卡片上的数分解成两个一位 数相乘。
6×12×5
6×(12×5)
不同的算式在计算时哪一 个比较简便?为什么?
例1
35×5×2
=35×(5×2) =35×10 =350 先把5和2 相乘,再和 35相乘。
35×7×2 能简便运算吗 ?
7 × 35 ×2 35 × 2 × 7
35×7×2
做一做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27×4 ×5 19×6 ×5
例2
25×16
=25×(4×4) =25×4 ×4 =100 ×4 =400
还有不பைடு நூலகம்的算 法吗?
为什么会想到把16变成两个因数相乘?
做一做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5×12 25×36
小结
乘法的两种简便算法的思路:
都是想办法先 乘得整十或整百的数 ,
再 继续乘,使计算简便。
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15=□×□ 24=□×□ 30=□×□ 36=□×□ ②572+89 = 661 ④235-78 = 157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乘法和除法》精品课件

乘法中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 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 (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
常见的数 量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 单价×数量=总价
速度、时间、路程 速度×时间=路程
除法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是: 1. 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
前两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三位数。 2.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 3. 求出每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7×50= 350 250÷50= 5
笔算乘法、除法
145×12= 1740
145 × 12
290 145 1740
884÷26=34
34 26 8 8 4
78 104 104
0
积、商的变化规律
(1)
120×4=480 12×4= 48 120×40= 4800
(2)
140÷5=28 280÷5= 56 140÷20= 7
教科书本课课后习题第一题。完 成后同桌之间相互订正
第2课时 乘法和除法
R·四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乘除法口算和笔算的计算方 法,会利用乘、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计算过程中能灵活应用因数和积、商变化规律, 正确熟练地计算。
3.通过巩固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乘除法笔算的方法,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 被除数和除数都乘(或除以)
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同学们,我们在计算乘法时,要注意 用第二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 第一个因数,而且别忘了加进位数。 在做除法时,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数 比除数小,要试除前三位数,除到最 后时别忘了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 乘法和除法-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乘法和除法-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与除法的概念、性质和运算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乘法口诀的复习与应用。
2. 乘法与除法的运算性质和运算规律。
3. 乘法与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解决乘法与除法相关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口诀的熟练运用,乘法与除法的运算性质和运算规律。
2. 教学难点:乘法与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灵活运用,解决相关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乘法与除法的相关知识。
2. 复习乘法口诀: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让学生熟练掌握乘法口诀。
3. 讲解乘法与除法的运算性质和运算规律: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乘法与除法的运算性质和运算规律。
4. 实际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运用乘法与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策略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
2.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乘法与除法的运用。
3.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
4.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
2. 注重课后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教学调整。
3.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4.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总之,本节课旨在通过复习乘法与除法,让学生熟练掌握乘法口诀,理解乘法与除法的运算性质和运算规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运算律》课文和练习及复习课件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 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用 字母表示为(a×b)×c=a×(b×c)。
探究新知 怎样计算简便?想一想,算一算。
125×9×8= 9000
125×9×8 =125×8×9 =1000×9 =9000
练一练 1.结合下面的例子说明等式为什么成立。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单元 运算律
第5课时 乘法结合律
探究新知
观察下面的式子,你能照样子再写一组吗?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探究新知
上述每组的两个连乘算式 中,通过添加小括号,从 而改变了运算顺序。
三个数相乘,先算前 两个数相乘或先算后 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练一练 3.计算下列各题,并运用加法交换律或乘法交换律进
行验算。
918+395 =1313 35×27 =945
请同学们按照本课所学知识自己动手做一做吧,你能行!
练一练 4.减法和除法也满足交换律吗?举例试一试。
减法和除法不满足交换律。 举例略
补充练习 1.不计算,在 里填上“>”“<”或“=”。
24×4×25=24×(4×25)=2400(元) 答:25箱一共2400元。
补充练习
3.简算25×125×5×64。 25×125×5×64 =25×125×5×2×4×8 =(25×4)×(125×8)×(5×2) =100×1000×10
=1000000
课堂总结
1.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 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 合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全套课件

-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所学。
-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激发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
1.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量的计量和几何图形的认识
3.练习题及答案
七、作业设计
1.作业题目:
(1)整数加减乘除法练习题;
(2)小数加减乘除法练习题;
(3)分数加减乘除法练习题;
(4)几何图形的认识和性质练习题。
2.通过分类、比较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的概念。
3.通过典型例题,讲解数的运算方法,强调运算规律和性质。
4.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的重要环节,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练习题要具有代表性,涵盖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难度要适中,既要让学生感到挑战,又不能过于困难。
4.作业批改后,要及时反馈,指出学生错误,指导学生改正。
五、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
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教师要深入分析课堂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总结,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习兴趣。
3.拓展延伸内容要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控制好课堂节奏,避免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保证教学效果。
三、课堂提问
1.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和引导性,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
2.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情景导入
1.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有趣的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实物展示、故事讲述等方式,引导学生自然过渡到新课内容。
2.采用步骤分解法,详细讲解小数和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过程。
3.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逐步掌握运算方法。
寒假四年级数学第3讲《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及除法是两位数的除法)》复习教案(教师版)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1、钟面上9时整,时针和分针成()角;钟面上()时整,时针和分针成平角。
【解答】解:90° 122、过一点可以画()条直线,过两点可以画()条直线。
【解答】解:无数条 1条3、1周角 =()平角 =()直角 1平角 =()直角【解答】解:2 4 23、直角的()倍是360°。
【解答】解:44、、比直角的2倍少30°的角是()。
【解答】解:150°5、一个锐角和一个直角可以组成一个()角。
【解答】解:钝6、(1)以A点为顶点,画一个55度的角。
(2)画一个130度的角。
A·A·【解答】解:图略7、求角的度数.(如图)∠1=30°,∠2=________度,∠3=________度.【解答】解:60°;120°问题一:三位数乘两位数及除法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口算、估算及笔算1、直接写结果。
120×70= 4500÷15= 430+80=560×0=125×80= 900÷60= 240×40= 7200÷90=98×102≈ 43×68≈ 416÷60≈ 645÷79≈【解答】解:8400 300 510 0 10000 15 9600 80 10000 2800 7 8 2、竖式计算120×73=217×83=140×45= 208×37=【解答】解:8760 18011 5977 7696问题二:积的变化规律以及商的变化规律3、与480×40的积一样的算式是()。
A.48×40 B.4×4800 C.480×400 D.4×480【解答】解:B4、480÷80=6,480乘10,80除以10,商( )。
[四年级数学]四上数学---半期系统复习ppt课件
![[四年级数学]四上数学---半期系统复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7579e3b26fff705cd170a5a.png)
〔 4000万 〕。
5.50048060≈〔 500〕5万; 读作〔五千零四万八千零六十〕; 它由〔5个千万〕、〔 4个万〕、 〔 8个千〕、〔 6个十〕组成。
选 择:
1.与百万位相邻的两个数位 是B〔 〕
A、十万位和万位 B、千万位和十万位
C、千万位和亿位
“万〞或者“亿〞。, 假设等于或者大于5,在舍去万位或者亿位后面 的尾数的同时,向万位或亿位上加1,并在后面
写上计数单位“万〞或者“亿〞。
多位数的加减法 口算与估算
两个村一共卖稻谷多少千克?
260000+ 32 0000 = 580000〔千克〕
答:共卖稻谷580000千克。
两个村一共卖稻谷多少千克?
〔〕
闯关练习
第二关:改错
29×20÷29×20
=580÷580
=1
295+5×〔400—300÷25〕
=300×〔100÷25〕
=300×4
=1200 〔300+360÷6〕-2×30
=〔660÷6〕—60
=110÷60
闯关练习 第三关:综合练习
25×6+〔185-87÷3〕 62-15×〔1000÷200-5〕÷3 180-180÷12×5 125+75×8-125÷25
≈ 6万〔平方米〕
〔20万〕 〔14万〕
答:大约多60000平方米。
估算2007年和2006年退耕还林的面积一共 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140753+201980≈ 34万〔平方米〕
〔14万〕 〔20万〕
答:一共大约是34万平方米。
估算
58069+131250 ≈ 19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30÷50=12……3
在做有余数除法时,被除数、除数同时缩小10倍, 商不变,余数却跟着缩小10倍,即上两题中原来 的余数是20和30。
笔算乘法的方法:
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 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 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 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 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第三、五单元复习 (乘除法的复习)
口算乘法
三 位
笔算乘法(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数
乘 两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速度的单位名称)
位 数 积的变化规律
乘法估算
口算除法
除
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数
是 两
笔算除法 (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位 数
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的 除
商不变
法
商的变化规律
乘法估算:乘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是怎样的?
59×103 ≈ 6000
60 100
720×12≈ 7200
10
315×72≈ 21000
300
70
408×18 ≈ 8000
400
20
209×29≈ 6000
200 30
1组:
12×3= 36
12×30= 360
12×300= 3600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 以几),积就乘几或(除以)几。
2组:
12×3= 36 120×30= 3600 1200×300=360000
两个因数同时扩大10倍,积就扩大100倍,两 个因数同时扩大100倍,积就扩大10000倍。
3组:
120×30= 3600 12×300= 3600
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10倍, 积不变。
4组:
12÷4=
单价=总价÷数量 数量=总价÷单价 总价=单价×数量
310×19≈6000(千克)
300 20
174÷3=58(千米/小时) 速度=路程÷时间 58×12=696(千米) 路程=速度×时间
12÷3=4 174×4=696(千米)
有26条船,每天收入780元,照这样计算, 现在增加了15条船,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
被除数不变,除数乘几,商反而除以几;除 数除以几,商反而乘几。
• 两个因数的积是25,如果一个因数乘4,积
是(
)
• 一个因数扩大20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
(
)
• 两数相除商是12,如果除数不变,被除数
除以2,商变为(
)
• 两数相除,如果被除数乘10,要使商不变,
除数应(
)
你还知道积和商有哪些变化规律呢? 不计算,直接写出下面的积或商。
780÷26=30(元) 780÷26=30(元)
30×(26+15)
=30 ×41 =1230(元)
30 ×15+780 =450+78 =1230(元)
4 8
4 5
25×40=1000 756÷18=42
300÷20=15 884÷34=26
30÷5=6
800÷5=160(只)
800×6=4800(只) 160×30=4800(只)
除数不变
(变化规律不 要搞混了。)
被除数不变
说一说23×4和60÷30的口算方法
除法估算:
522÷70≈ 7
490
710÷92≈ 8 720 90
543÷90≈ 6
540
350÷68≈ 5 70
455÷70≈ 6 420
678÷80≈ 8
64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想一想: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是怎样的?
注意:把被除数估成几百几十时,一定要 想一想它跟哪个数比较接近。
114 × 21
114 114×1 (个位) 228 114×20(十位)
2394
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用 除数去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如果 它比除数小,就去除被除数的前三 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 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3)每 求出一位商,余数必须比 除数小。
3248
9120
16
34
笔算乘法时积的数位要对齐。
笔算除法时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6……15 8280
• □÷△=4……10, △最小是( )
• ( )÷17 = 5……2,被除数是( )
• □28÷31,要使商是一位数,□里最大 能填( );要使商是二位数,□里最 小是( )。
7 16
2058
15×39=585 792÷24=33
150×39= 5850 396÷12= 33
15×390= 5850 1584÷48=33
在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不 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
几,积也乘(或除以几)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 乘或除以相同的 数,商不变。
判断对错
270÷26=10 …… 10 270÷26=1 …… 10 270÷26=1 …… 1
3
120÷40= 3 1200÷400 = 3
被除数和除数乘几或除以几,商不变。
5组:
120÷40= 3
1200÷40= 30
12000÷40= 300
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商也乘;被除数除以 几,商也除以几。
6组:
12000÷40= 300
12000÷400= 30 12000÷4000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