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静电原理知识
防静电知识培训

• 接触放电和空气放电
一、什么是静电?
一、什么是静电
静电的特点
• 高电位:可达数万至数十万伏,操作时常 达数百至数千伏(人通常对3.5KV以下静电 不易感觉到)。
• 低电量:静电流多为微安级。
• 作用时间短:微秒级。
• 受环境影响大:特别是湿度,湿度上升则 静电积累减少,静电压下降。
一、什么是静电
• 当电荷聚集在某个物体上或表面时就形成 了静电。
• 静电荷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一、什么是静电?
• 在正常状况下,一个原子的 质子数与电子数量相同,正 负平衡,所以对外表现出不 带电的现象。
静电的产生原理
• 造成不平衡电子分布的原因 即是电子受外力而脱离轨道, 这个外力包含各种能量(如动 能、位能、热能、化学 能……等)。
装有单板的防静电周转箱不 允许直接用拉伸膜缠绕。
四、常见的不符合静电控制的案例
没有戴防静电手腕带时, 脚应与地板接触。
四、常见的不符合静电控制的案例
拿取IC芯片 时,应带 防静电手 腕带和手 套。
四、常见的不符合静电控制的案例
拿板时应双手戴好手套,不允许一只手戴手套另一只手裸露或用手套 包裹单板后裸手拿握的现象。
典型的EPA接地系统
L N
PE
14 5
2
6 3
35
6 2
4 1
4
12
B
1
A
B
10 公共接地点 10
A
10
公共接地点 10
138ຫໍສະໝຸດ 79 11专用防静电线
13
E
13
1 工作台
6 设备/仪器/工具
11 防静电地板
2 防静电台垫
防静电的原理

防静电的原理静电是指物体表面带有电荷,而不是电流。
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会发生静电现象。
例如,在干燥的天气中,我们穿着羊毛衣服时会感到静电的产生,这是因为羊毛与皮肤摩擦产生了静电。
而静电对于电子设备和人体都有一定的危害,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防止静电的产生和影响。
那么,防静电的原理是什么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静电的产生原理。
当两种不同的材料相互摩擦时,会发生电子的转移,使得其中一种材料带正电荷,另一种材料带负电荷。
这种电荷的转移导致了静电的产生。
因此,要防止静电的产生,就需要减少材料之间的摩擦,或者采取一些措施来中和电荷的积累。
其次,防静电的原理是通过导电材料来中和电荷的积累。
导电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可以将积累在物体表面的电荷迅速传导到地面,从而减少静电的产生。
例如,一些防静电地板和防静电工作台都是采用导电材料制成的,可以有效地防止静电的积累。
另外,一些防静电服装和鞋子也采用导电材料,可以将人体上的静电迅速释放,减少对电子设备的影响。
此外,防静电的原理还包括通过增加空气湿度来减少静电的产生。
在干燥的环境中,静电很容易产生,因为干燥的空气会导致电荷的积累。
因此,通过增加空气湿度可以有效地减少静电的产生。
在一些对静电敏感的场合,会采取增加空气湿度的措施来防止静电的影响。
总的来说,防静电的原理是通过减少摩擦、采用导电材料和增加空气湿度等措施来减少静电的产生和影响。
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防静电措施来保护电子设备和人体,减少静电带来的危害。
希望大家能够加强对防静电知识的了解,做好相应的防静电措施,共同维护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防静电的原理

防静电的原理防静电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尤其在冬季干燥的环境中更加突出。
静电的产生是由于物体表面的电荷不平衡所致,当物体与其他物体接触或分离时,就会发生电荷的转移,从而产生静电。
静电不仅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便,还可能对电子设备等敏感器件造成损害。
防静电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增加导电路径和减少电荷的积累来达到的。
增加导电路径是防止静电积累的一种常见方法。
在许多工业环境中,地面上会铺设导电材料,如导电地板或铜箔,以便将静电导入地下。
这样可以迅速将静电释放到地面,减少电荷的积累。
此外,一些工作服、手套等也采用导电材料制成,可以将人体上的静电导入地面,起到防止静电的作用。
减少电荷的积累也是防止静电产生的重要手段。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人们常常会使用静电消除装置,如静电消除棒、静电消除器等。
这些装置能够通过释放相反的电荷来中和物体表面的电荷,从而减少电荷的积累。
此外,一些塑料制品表面喷涂抗静电涂层,可以阻止电荷的积累。
这些抗静电涂层通常含有导电剂,能够将电荷迅速导入地下,从而减少静电的产生。
还有一些其他的防静电方法。
例如,使用湿布擦拭物体表面可以增加空气中的湿度,减少静电的产生。
此外,合理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也可以减少静电的产生。
在干燥的环境中,静电往往更容易产生,因此保持适宜的湿度可以有效地防止静电的发生。
防静电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增加导电路径和减少电荷的积累来实现的。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防止静电的产生,以保护电子设备和其他敏感器件的正常工作。
通过合理的防静电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减少静电带来的不便和损害。
衣服怎么防静电的原理

衣服怎么防静电的原理
静电是由于物体表面带有过多或过少的电子而产生的现象,当两个带电物体接触时,电荷会在两者之间传递,导致静电的产生。
在衣物上,静电通常是由于摩擦而产生的,例如在衣物与身体、其他衣物或周围物体之间的摩擦。
衣物防止静电的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导电材料:选择导电材料制作衣物,例如含有金属纤维的织物。
金属纤维具有良好的电导性,可以将静电迅速地释放到空气中,从而减少或防止静电的产生。
2. 抗静电剂:在衣物中使用抗静电剂,例如含有抗静电剂的衣物清洗剂或喷洒剂。
抗静电剂能够对衣物表面进行涂覆,从而形成保护层,减少静电的产生和积聚。
3. 湿度控制:保持空气中的湿度可以有效地减少静电的产生。
湿度较高时,空气中的水分子可以形成导电的氢氧根离子,从而帮助电荷的迅速传递和释放。
4. 接地:通过将衣物与地面相连接来将静电释放到地面上。
例如,将衣物接触到接地导线或金属物体上,使得衣物上的静电能够通过导线或金属物体传递到地面上。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可以通过这些方法来减少或防止衣物产生静电,但完全消除静电是很困难的。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采取其他方法来缓解静电问题,例如避免穿着合成纤维材料的衣物、避免穿着过紧的衣物、避免在干燥的环境中活动等,以减少静电的产生。
防静电的本质是什么原理

防静电的本质是什么原理防静电的本质是通过控制和消除静电的产生和积累,以减少或避免静电对物体和人体的危害。
静电是指物体表面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现象,当两个带有相反电荷的物体接触或靠近时,会发生电荷的转移,导致静电的产生和积累。
静电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 摩擦电荷:当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相互摩擦时,会导致电子的转移,使得一个物体带正电荷,另一个物体带负电荷。
2. 电离:当物体处于高温、高压或强电场等环境中时,分子或原子会发生电离,产生正负电荷。
3. 静电感应:当一个带电物体靠近一个导体时,导体内的电子会被排斥或吸引,导致导体表面带有相反电荷。
静电的积累会对人体和物体产生一系列的危害,如:1. 人体触电:当人体带有静电时,接触带有相反电荷的物体,会发生电荷的转移,导致人体触电,引起不适甚至危险。
2. 物体损坏:静电会对电子元件、半导体器件等敏感物体产生损坏,影响其正常工作。
3. 火灾爆炸:在易燃气体、液体或粉尘环境中,静电的积累可能引发火花,导致火灾或爆炸事故。
为了防止静电的产生和积累,采取了一系列的防静电措施,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导电接地:通过将物体与地面或大地连接,使得物体上的电荷能够迅速地流失到地面,从而减少或消除静电的积累。
导电接地可以采用导电材料、导电屏蔽等方式实现。
2. 静电消除器:静电消除器是一种能够产生相反电荷并中和静电的装置。
它通过释放相反电荷,使物体上的电荷中和,从而减少或消除静电的积累。
静电消除器可以采用电离风机、电离棒等方式实现。
3. 防静电材料:防静电材料是一种能够导电或抑制静电的材料。
它可以吸收或分散静电,减少静电的积累。
防静电材料可以采用导电聚合物、导电涂层等方式实现。
4. 静电屏蔽:静电屏蔽是一种通过包裹或覆盖物体,阻止静电的产生和积累的方法。
静电屏蔽可以采用金属网、导电涂层等方式实现。
5. 湿度控制:湿度对静电的产生和积累有一定的影响。
在干燥的环境中,静电更容易产生和积累。
防静电的原理

防静电的原理静电是指物体表面带有静电荷的现象。
静电的产生是由于物体表面上的电荷不平衡所引起的。
当物体与其他物体或者环境发生摩擦、分离或接触时,电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导致物体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
这种电荷不平衡会导致物体之间发生静电吸引或排斥的现象。
静电的产生与物体的导体与绝缘体特性有关。
导体是指能够自由传导电荷的物质,如金属。
当导体与其他物体接触或分离时,电荷能够在导体中自由流动,从而消除电荷的不平衡,避免静电的产生。
而绝缘体则是指不能自由传导电荷的物质,如塑料、橡胶等。
当绝缘体与其他物体接触或分离时,电荷无法自由流动,导致电荷的不平衡,从而产生静电。
为了避免静电的产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使用导电材料:由于导体能够自由传导电荷,使用导电材料可以帮助消除电荷的不平衡,减少静电的产生。
例如,在工作环境中,我们可以使用金属制品,如金属桌子、金属椅子等,来减少静电的积聚。
2. 使用抗静电材料:抗静电材料是一种能够减少或阻碍静电产生的材料。
它们可以通过吸收或分散静电荷来减少静电的积聚。
例如,在电子工业中,我们经常使用抗静电地板、抗静电手套等来防止静电对电子元件的损害。
3. 控制湿度:湿度是影响静电产生的重要因素。
在干燥的环境中,静电更容易产生。
因此,保持适当的湿度可以帮助减少静电的产生。
在一些需要防止静电的场所,如实验室或工厂,可以安装加湿器来控制湿度,从而减少静电的发生。
4. 避免摩擦:静电的产生与物体之间的摩擦有关。
在一些需要防止静电的场所,可以采取规避摩擦的措施。
例如,在医院手术室中,医护人员会穿戴防静电服,以减少与患者或设备的摩擦,避免静电的产生。
5. 使用抗静电设备:一些电子设备或器具本身具有抗静电功能。
例如,一些防静电手环、防静电包装材料等可以帮助减少静电的产生。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防止静电的发生。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静电积聚过高时,仍有可能发生静电放电,导致火灾或其他安全事故。
防静电原理及工作现场的注意点

防静电原理及工作现场的注意点第一章静电防护(Electro Static Discharge---ESD)常识一、关于静电放电:由于接触,静电荷在不同静电势的两个物体上快速转移的现象。
如静电荷在绝缘材料上积聚,在它突然与导电材料或防静电材料接触时,会产生放电。
静电荷放电的速度取决于材料的电阻:电阻越高,放电速度越慢。
二、自然界静电放电实例:●闪电是静电释放最简单和明晰的例子:它是怎样发生的呢?热的云层上升,冷的云层下降相互相磨擦后,积聚大量静电,当这些静电足够时,向地面(地面的电势认为是0)放电,产生闪电。
闪电的静电压高达几百万伏特。
●合成纤维的衣服很容易起静电:譬如当脱下化纤衣物时,会看到小火花和起电的声音,为什么?因为化纤衣物磨擦后积聚的静电通过人体放电,这类静电荷的量级为2000-10,000伏特。
●干燥的气候(相对湿度介于10-25%)容易产生静电:这种天气条件下当碰触汽车外壳时,我们也许会经历小小的电击,甚至能看到火花,为什么?由于其橡胶轮胎而与地面绝缘,汽车在运动时不断带电(空气与汽车的磨擦),但却无法通过周围的空气放电,因为空气太干燥了。
当人体接触汽车时,汽车上的静电终于找到一个途径向地面放电了,因为人体是导电的!!●当穿橡胶底的鞋子时,这种效应也常常发生:由于鞋子与地面磨擦而带电,当人体接触某种与地面导通的金属材料或其他导电/防静电材料时,同样会产生放电,如当您碰撞金属门的把手时,也许曾经历过这种现象,这类静电荷的量级为1000-10,000伏特。
三、静电与动力电的区别电源插座中的电是动力电,其特点是:当消耗它时(例如接电吹风),电力网会持续供电,使它保持恒定的电压和能量。
静电的特点是:能量是一次性的并且持续的时间很短(一般最长为0.02秒)。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会被这么高的静电压(1000-20,000伏特)杀伤的原因。
四、导电材料、绝缘材料和防静电材料的区别静电通过这类材料将缓慢释放(电流较低),而不会出现短时间高电流现象,可以防止静电对产品的伤害,这就是为什么ESD保护材料(如防静电手腕,粉红色薄膜,防静电垫子,防静电地面)具有防静电特性。
防静电 原理

防静电原理
防静电是指采取措施来防止静电产生或减少静电的影响。
静电是由电荷的不平衡引起的现象,它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物体表面的摩擦、分离或接触等过程中电荷的转移。
在某些环境中,静电可能会对设备、工作人员或物质造成损害,因此需要进行防静电处理。
防静电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导电材料:采用导电材料制作地板、桌面等工作台面可以有效地导电荷,降低静电的积聚。
导电材料通常是金属或含有导电纤维的材料。
2. 接地:将导电材料与地面连接,形成一个路径,使电荷可以自由地流动到地面上。
这样可以将静电荷快速地排放到地面,避免电荷的积聚和释放。
3. 静电消散器:静电消散器通常包括离子风机、离子喷枪等装置,它们通过产生正负离子来中和物体表面的静电荷,减少静电的产生和积聚。
4. 静电控制区域:在需要进行防静电的区域内,建立专门的静电控制区域。
在该区域内使用防静电材料和设备,人员穿着防静电服装,避免静电的产生和积聚。
5. 防静电设备:使用防静电设备,如防静电手环、防静电地垫等,可以将身体上的静电荷迅速地导到地面上,减少静电的积
聚。
总之,防静电的原理是通过导电材料、接地、静电消散器、静电控制区域以及防静电设备等措施来减少或消散静电荷,阻止静电的产生和积聚,从而保护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静电原理知识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电子器件标识解读
ESD:英文Electronic Discharge 的缩写,意为“静电放电”。
EPA:英文Electrostatic Protected Area 的缩写,意为“静电放电保护区”,简称“静电保护区”。
SSD:英文Static-Sonsitire Devices 的缩写,中译为“静电敏感器件”。
ESDS:英文“Electrostatic Discharge Sensitive的缩写,中译为“静电放电敏感”。
EOS:英文“Electrical Orer Stress的缩写,中译为“电气过载”。
电子组装生产过程,电气过载也将对电子产品质量造成危害,必须加以保护。
1.主要防静电器材
人体保护电阻设置的考虑
防静电垫子使用中都附有人体保护电阻可防止操作者人身触电。
研究表明,当电流通过人体可引起各种生理反应,轻微的电流会使神经受到轻微的刺激,使人感到发麻,不舒服。
电流稍大一点,人体肌肉便失去收缩能力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当电流到达一定的程度时,会使有全身肌肉麻痹,瞬间停止呼吸,这样几分钟内人会死亡,一般认为,通过人体的电流为25-30mA时,不仅有害于身体而且有生命危险,100mA以上就会使人死亡。
因此从人身安全考虑,美国国防部文件DOD-HDBK263规定,应确保流过人体电流(交流均方根值或直流值)应小于5mA。
因此,保护电阻一般在–1MΩ之间选择,这与相应的英国标准BS5783也相一致。
实际产品一般使用1MΩ较多。
相应地5mAx1MΩ=5000V,即在5000V电压下也能有足够的保护作用。
1)导电腕带和人体防静电防护用品
接触静电敏感器件的操作者都必须戴好电腕带,这是释放人体所带静电荷最简单,最有效的措施。
导电腕带主要由—导电复合材料的腕带与接地组件组成,为了人体安全,串联一只1M左右的电阻。
一般使用中导电腕带泄放人体静电的时间小于秒,操作者的静电势可保持在2V以下。
导电腕带是传统的重要防静电手段,但有时也可能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因此除了在使用中应经常检查导
电腕是否可靠外,更为可靠的措施是应用系统的人体防静电保护用品来取代,它主要由防静电服、防静电手套和防静电鞋等组成。
这种整体的防护措施具有静电屏蔽和静电泄放双重作用,因此能起到更好的防静电作用。
2)防静电垫子
在操作静电敏感器件时,工作台的地面等的防静电措施主要是铺设防静电材料制成的垫子,使所有与之接触的静电敏感器件的端子、装配工具、仪表,人体等都达到基本均一电位,并通过适当接地使静电迅速得到释放。
3)离子风发生器
在静电敏感器件操作区,静电损害还可能来自非导电材料如印电路基板,陶瓷器件、人造织物、普通塑料贮运盘、笨乙烯防震泡沫材料等。
一旦这些材料积聚了大量静电荷就能形成相当的电场,即使未直接接触也能损害离它很近的静电感器件,为了消除这部分静电荷,一般采用离子风来中和,即使用离子风发生器。
该发生器应用直流脉冲电流通过尖端放电的方法产生一阵阵冷热的周期交替的正、负离子风轻轻地吹向周围区域,它的放电周期和时间可进行调节控制,在理想的情况下空气可达6×103个/cm3离子数量级。
这不仅能有效地消除非导电材料上的静电荷,而且整个空间包括尘埃在内的粒子计数也减少了50%,起到了净化空气了作用,产品有离子风机与离子风枪等。
4)贮运工具的防静电
静电学中高斯定律指出:穿过任何封闭导体的电力线总和等于封闭导体包围的电荷的代数和。
它的推论之一就是在中空导体外的电荷不可能在它的内部引起静电场,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静电屏蔽原理。
因此在存放静电敏感器件时,我们应使用导电性能得到改进的抗静电塑料制成的贮运箱盒。
这种塑料一般因其内部填充有金属或石墨纤维或抗静电剂等材料而大大提高了导电能力。
因为它们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一方面能使其中静电敏感器件,组件免遭外部静电场的损害,同时也能把生产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积聚的静电荷迅速泄放掉,但需指出,与一般贮运箱的设计考虑略有不同,它必须有盒盖,这不仅为保证上方的静电屏蔽,导电的贮运盒盖还能起到二
次保护的作用,因为任何一个带静电的操用者要从贮运箱取出零部件,一定要先接触盖子,这样,他所带的静电荷很容易从导电的盒盖转移到导电的贮运箱体,并通过与之相接触的可靠接地的防静电桌垫或地垫迅速得到中和,即使贮运箱未可靠接地,由于贮运箱电容的存在,人与箱接触时也使静电位得到降低。
国内外电子设备生产厂还广泛使用一种透明的抗静电塑料薄膜袋,专门用于包装和贮运箱敏感器件和印刷板电路组件,此袋由抗静电塑料薄膜内层与一厚度100埃左右的金属化外层复合而成。
该袋既能泄放电荷,又能起静电屏蔽作用,因为金属化层非常薄,有相当的透明性,不需打开就可以从外面清楚地识别内部的器件,使用起来甚为方便。
另一种的防静电塑料袋是采用导电碳粉改性的高压聚乙烯材料制成的,因此是黑色不透明,但防静电效果基本是一样的。
生产线用周转小推车设计时,主体构件材料应采取金属或抗静电塑料,如果轮子是一般橡胶类绝缘材料,应从导电的车身上装置一条金属链子挂到地面。
与防静电地垫相接触时,可随时放静电荷。
静电敏感器件的装焊生产
静电敏感器件的装焊应与一般元器件区别对待。
从电子生产线考虑,静电敏感器件的组件最好安排在整个焊流水线工序的最后部分,并在防静电工作台是进行。
一般操作注意事项如下:1.一切接触敏感器件的操作者应戴好导电腕带,也不要让未接地的外来人员接触台上的静电敏感器件。
2..装有静电敏感器件的包装盒、棒、管等,应先放在静电工作台面上。
这样取出器件前,可使容器先放电。
操作完毕,应将器件放回原包装中去。
3.尼龙涤纶等一类合成纤维制成的衣服易产生静电,导电腕不能去除这类衣服上的静电,因些即使带导电腕带的操作人员仍需注意避免衣服袖子等接触静电敏感器件。
如可能,操作者应穿纯棉或特殊的防静电纤维制成的工作服。
4.应注意不要在静电敏感器件的周围放置易产生静电的材料,如聚苯乙烯、尼龙、ABS、聚乙烯、聚氯乙烯等塑料制品包括塑料杯、泡沫聚苯乙烯、塑料烟灰缸、塑料文件夹、书皮、塑料梳子,普通塑料包装袋或食品袋等。
这些物品很可能损害敏感器件。
5.应尽量使静电敏感器件的端子保持导电短接状态。
带MOS集成块的印刷板组装完后,应放入抗静电塑料袋中,或以单元连接把印刷板端子短接并一直保持到它们被装配到总机上去。
6.贮运静电敏感器件和它们的组装件应使用导电容器。
如前所述,有许多材料可作为导电容器及导电包装袋使用,包括导电泡沫塑料,金属化包装袋,金属箔,渗碳塑料或石墨导电纤维增强塑料贮运箱等。
作为运载工具的小推车也应有防静电措施。
7.如敏感器件引出线须进行预成形,预成形机应可靠接地,搪锡锅和电烙铁需接地良好,必要时可进行断电焊接,烙铁头对地电阻应小于20Ω,以保证可能的浪涌电压在15V以下。
拆除集成电路的吸锡器应使用接地良好的防静电吸锡器。
8.进行波峰焊时,印刷板端子最好保持短接状态,波峰焊机应可靠接地。
测试和维护注意事项
一般集成MOS器件的输入端为高阻抗,如处于悬空状态,容易引起栅击穿,即使未被击穿,由于空间电荷的影响,也可能造成输出电平不稳,产生错误动作,而使逻辑输出混乱,为此在测试过程中应根据器件逻辑电平的不同而接至相应的Vss或Vdd端,使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测试过程中一般注意事项如下:
1.测试时应尽量避免触碰静电敏感器件,如必须直接接触静电敏感器件(如修理或更换器件)则必须符合上述装焊过程提出的各种要求。
2.电源和测试用仪表应良好接地,并应尽量使用低电压和无瞬变电流的设备。
3.应在静电敏感器件全部接入电路后,才可接通电源或输入信号。
4.应在电源接通后方可输入信号,信号除去后方可关掉电源。
5.插拔静电敏感器件的印刷板必须在断电后进行。
6.未戴导电腕带的测试人员,应经常用手碰接地的仪表机壳或与金属架接触使释放静电。
7.采用静电敏感器件的设备发生故障须进行维修时,应尽可能将它移至防静电保护区或静电工作台上进行。
8.如不能把整个设备转移至防静电保护区内,则可利用该设备的金属物作为“地”,操作者先向金属物释放他身上可能积累的静电荷,再接触设备中有故障的那部分组装件,把它放于抗静电包装物中(如抗静电塑料袋,导电塑料贮运箱,金属盒或金属箔包装中)转移到防静电工作区内进行修理。
9.紧急的现场维修人员应携带使用包括防静电垫子和导电腕带的防静电维修包。
按以上防静电操作有关规定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