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移和旋转 》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移和旋转》教案一. 教材分析《平移和旋转》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定义,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能够运用平移和旋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他们能够观察和描述物体的运动,对于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学生对于平移和旋转的定义和特点可能还不是很清晰,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认识平移和旋转。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体验平移和旋转的特点。
3.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图片和生活实例,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
2.学具准备:学生准备一些小卡片或者图片,用于进行小组讨论和操作。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如滑滑梯、旋转门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现象。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些都是什么现象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引入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或者板书,呈现平移和旋转的定义和特点。
平移是指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而旋转是指将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课时《平移与旋转》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课时《平移与旋转》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平移与旋转的概念。
2.能够准确描述平移与旋转的过程。
3.能够在平面上进行简单的平移与旋转操作。
4.能够解决与平移与旋转相关的简单问题。
二、教学重点1.平移与旋转的概念。
2.平移与旋转的基本操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平移与旋转的区别。
2.进行平移与旋转操作时保持准确性。
四、教学准备1.教具:纸、彩色笔、图形卡片等。
2.多媒体课件:包含平移和旋转的动画演示。
3.教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几何图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询问学生图形之间的关系,为引入平移与旋转做铺垫。
第二步:学习平移与旋转的概念1.向学生介绍平移与旋转的定义,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两者之间的区别。
2.展示平移与旋转的动画,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两种操作方式。
第三步:练习操作1.学生使用纸和彩色笔,在纸上进行简单的平移操作。
2.学生尝试将给定图形进行旋转操作,掌握旋转角度的概念。
第四步:巩固与拓展1.对学生进行综合练习,要求他们结合平移与旋转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2.引导学生思考平移与旋转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拓展他们对这两种操作的理解。
六、教学小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平移与旋转的概念,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了对这两种操作方式的理解,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课后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拓展。
七、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
2.回家观察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写一份观察报告。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中掌握平移与旋转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
如果有任何问题,欢迎向老师提出。
二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的教案(通用9篇)

二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的教案二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的教案(通用9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并能正确判断平移和旋转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感知平移和旋转的过程,初步体验平移和旋转的思想方法,正确判断平移和旋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说出日常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的基础上会区别这两种现象。
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区别平移与旋转现象。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
1、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那游乐场都有什么好玩的?游乐场不仅好玩,里面还藏着数学知识呢!想不想发现它们。
那我们一起走进游乐园吧!2、课件出示游乐园设施图。
3、提问:这里有一些游乐项目,你们玩过吗?谁能给老师介绍这些游乐项目都是怎么玩的呀?(引导学生用手势、身体来模仿这些游乐项目的玩法。
)4、你们刚刚用手势、身体模仿的就是这些游乐项目的运动方式呢。
那你们仔细观察观察,这些游乐项目的运动方式相同吗?你们能根据它们运动方式的不同试着将它们分类吗?(学生同桌交流;汇报分类结果,并说一说分类的理由。
)5、教师小结:你们说得很对,像缆车、小火车、升降椅这样的运动我们叫平移;而像风车、旋转飞机、摩天轮这样的运动叫旋转。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两种现象。
6、出示课题:平移和旋转。
二、互动探究1、感知平移(出示课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点?生自由回答。
师小结:像这些物体是沿直线方向移动的属于平移现象。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同桌互相交流,汇报)2、感知旋转(出示课件)那这些呢?它们又有什么共同点?生自由回答。
二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的教案

二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的教案二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的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
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具准备课件、方格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洗车朝前行驶、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
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小朋友推车、小火车的直行、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
而风车、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板书:旋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移和旋转”。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1、生活中的平移。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
平移就是物体沿着直线移动。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先说给你同组的小朋友听听!再请学生回答。
说得真棒,瞧,我们见过的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
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能用你桌上的物体做平移运动吗?如果要把平移的现象表现在纸上,我们又该怎么做呢?2、移一移。
第20页“试一试”第1题。
(1)图上有一所小房子,现在我们要把它向上平移5格,你知道该怎么移吗?好,让我们一起来移移看!(课件中小房子整体移动。
)再问,小房子是向哪个方向移动的?移动了多远?向上平移5格。
你是怎么知道的?图形的每一条边都向上平移了5格。
(2)现在小房子要向右平移7格,小房子又该怎么平移呢?自己说说看。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平移和旋转》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平移和旋转》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使学生能够理解这两种几何变换的特点,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内容包括平移的定义、旋转的定义、平移和旋转的区分、实际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平移和旋转的定义,理解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平移和旋转的区分。
2. 学生对空间概念的理解。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平移和旋转的模型、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学生用练习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平移和旋转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详细讲解平移和旋转的定义,通过模型演示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两种几何变换。
3.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 实际应用:讲解平移和旋转在实际中的应用,如地图上的方向、物体的摆放等。
六、板书设计1. 平移的定义、特点和实际应用。
2. 旋转的定义、特点和实际应用。
3. 平移和旋转的区分。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画出平移和旋转的图形。
2. 提高题: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如地图上的方向、物体的摆放等。
3. 拓展题:让学生探索平移和旋转的其他应用,如建筑设计、机械运动等。
八、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讲解清楚,学生是否理解。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学生是否积极参与。
3. 教学难点是否突破,学生是否掌握。
4. 作业设计是否合理,学生是否能够完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注重课后反思,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难点详细说明1. 平移和旋转的区分直观演示:使用实物模型或多媒体动画来展示平移和旋转的不同。
例如,可以用一个玩具小车来演示平移,通过移动小车而不改变其方向来展示平移;而旋转则可以通过转动小车来展示,强调小车在旋转过程中方向的变化。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的教学设计(通用8篇)

人教版二班级下册平移和旋转的教学设计(通用8篇)下文是我为您细心整理的《人教版二班级下册平移和旋转的教学设计(通用8篇)》,您浏览的《人教版二班级下册平移和旋转的教学设计(通用8篇)》正文如下:人教版二班级下册平移和旋转的教学设计(通用8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班级下册第30页,第31页例2、例3、【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事例,使同学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结合同学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能正确推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
3、乐观参与对平移和旋转现象的动探究现象【教学重难点】能够依据平移和旋转特征正确辨别平移、旋转现象。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学习《平移和旋转》,一起读一遍。
二、出示学习目标:1、通过生活事例,使同学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结合同学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能正确推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
3、乐观参与对平移和旋转现象的动探究现象三、出示自学指导。
把数学课本翻到30、31面例2、31、先看30、31面的6副图哪是平移、哪是旋转,说一说。
2、说一说生活中哪是平移、旋转现象3、例2、移一移哪几座小房子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缘由是什么?同学们,要想完成这一节的学习目标。
我们依据自学指导认真自学。
四、自学:1、同学自学5分钟。
2、小组议一议。
五、自学检查:1、出示课件:观光电梯、陀螺、风车、推拉窗、钟表、火车等哪位同学能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师小结:平移和旋转是常见的物体运动。
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变化就可以称做是平移现象。
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圈运动就可以看作是旋转现象。
象电梯、缆车物体的运动,都是整体沿着确定的方向做直线运动,这样的运动叫平移,像电风扇、风车等物体的运动,都是整体围绕一个固定点或轴作圆周转动,旋转现象,2、说一说。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平移和旋转》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平移和旋转》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概念。
2.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操作方法。
3.能够在坐标系中进行简单的平移和旋转操作。
4.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平移的概念。
2.平移的操作方法。
3.旋转的概念。
4.旋转的操作方法。
三、教学内容1.什么是平移?–平移是指一个图形在平面上沿着一定的方向按照一定的距离移动。
–平移后图形的位置改变,但形状和大小不变。
2.平移的操作方法:–沿着给定的方向和距离将图形移动。
3.什么是旋转?–旋转是指一个图形围绕一点或一条线旋转一定的角度。
–旋转后图形的位置、形状和大小都不变。
4.旋转的操作方法:–确定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度,绕着旋转中心把图形转动指定的角度。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让学生观察周围的图形,引导他们思考图形的移动和旋转。
2.学习平移:–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操作,让学生了解平移的概念和操作方法。
–让学生在纸上进行简单的平移练习。
3.学习旋转:–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操作,让学生了解旋转的概念和操作方法。
–让学生在纸上进行简单的旋转练习。
4.拓展练习:–提供更多复杂的图形,让学生进行平移和旋转操作。
5.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平移和旋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五、教学反思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在进行平移和旋转操作时要注意动作的准确性,确保操作正确。
3.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以满足各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老师们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案进行调整和完善,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平移和旋转的知识。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平移和旋转》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一个知识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和区别。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理解一些简单的几何概念。
但是,对于平移和旋转这两个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践活动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知道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2.培养学生运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区别,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2.采用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发现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和区别。
3.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有关平移和旋转的图片和实际例子,用于导入和呈现。
2.准备一些图形,让学生进行操练和巩固。
3.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拓展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有关平移和旋转的图片和实际例子,让学生初步接触和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图片和例子,引发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明确平移和旋转的概念,让学生知道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同时,教师可以结合一些实际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平移和旋转的特点。
例如,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平移和旋转,或者让学生用纸牌进行平移和旋转的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2020-12-12
【关键字】方法、空间、认识、问题、难点、合作、建立、发现、掌握、研究、规律、位置、基础、重点、方式、办法、标准、水平、任务、关系、分析、教育、解决、方向、中心
一、学科:小学数学
二、课列名称:平移和旋转
三、执教教师:石柱县师范附属小学校谭兴祥
四、课型:空间与图形
五、年级:二年级下册第41-42页及相关练习。
六、教材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正确判断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初步建立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的表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能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格数。
教学难点:学生在方格纸上正确画出平移后的简单图形。
(二)内容分析:
《平移与旋转》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四册P41-42页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会辨认锐角、钝角,建立了有关几何图形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今后的几何学习打下基础。
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在学生的生活中并不陌生,而作为新课程新的教学内容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
因此教材从生活实例入手,在大量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和发现平移与旋转的运动规律,并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方法以及学会分辨平移和旋转。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方法:1、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体验、归纳出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的现象。
2、合作探究学习法。
(五)、教学手段:本节课先让学生欣赏生活中会动的图片,引出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再通过“说一说、动一动、找一找、移一移“填一填”等几个数学活动,让学生发现和体会:观察一个图形的平移过程,只需观察该图形上任意一点的平移过程.通过学习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平移和旋转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以看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孩子们可真乖,老师想送大家一首歌,会唱的孩子跟着唱。
孩子们的歌声真美,让老师仿佛看到了那吱吱转地大风车,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的物体都在运动,老师就拍到一些物体运动的录像,你想看看吗?请你仔细的观察,一边观察一边用手比划出物体的运动方式。
开始播放录像。
(1)每天早上,电动门会打开,欢迎孩子们来上学。
看,电动门在怎样的运动呀?(2)到学校之后我们要打开窗户,瞧,这个孩子正在打开窗户,窗户也在运动,它是怎样运动的呢?(3)瞧,课间活动的时候,孩子们玩得可开心了,陀螺在运动,(4)小风车也来了,它也在风中运动,它的运动方式又是怎样的呢?(5)每周一孩子们都穿着校服参加升旗仪式,红旗也在运动,它是怎样运动的?(6)、星期天孩子们喜欢去游乐园玩吗吗?游乐园的转椅可好玩了,看,转椅也在运动,它是怎样运动的呢?
孩子们刚才观察得很认真,这么多运动的物体,老师看得眼花缭乱的,你能给分分类吗?现在把你分类的想法和结果说给同桌听听。
哪个孩子愿意把你的结果分享给全班的同学呢?你打算怎样分,为什么把这几样分成一类?(学生说,课件演示分的结果)(电动门、推窗户、升旗属于一类,风车、陀螺、转椅属于一类)
电动门、窗户、红旗都是直直的平平的在移动,这样的运动方式叫平移。
(板书)风车、陀螺、转椅都是绕着一个点或以一个轴为中心转动的,这样的运动方式叫“旋转”。
(板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移和旋转”。
二、探索新知。
1、寻找身边的平移和旋转。
孩子们,我们的身边还有那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平移?生说。
那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旋转?。
边说边用动作表示出来。
(及时评价:你们真是个细心的观察者,能把生活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联系起来,真棒。
)(如果学生提到车轮在旋转,就要及时补充:汽车沿着直线行驶的时候,车轮在旋转,车身相对于公路来说是在平移。
)
2、孩子们找到得可真多呀,老师也找到了一些,你能判断出下列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平移还是旋转吗?如果是平移,请你用两根食指平着,举过头顶,大声说出来,如果是旋转,请你用手表示一个圈,举过头顶,大声说出来。
(课件展示:高空缆车、字幕、钟面、电扇,电梯、齿轮、飞机。
)
3、孩子们判断得可真准确,现在想请一个孩子到黑板上来平移这张大公鸡的卡片。
老师先贴在黑板上,听老师的口令,平移这张卡片,如果上面的孩子平移正确了,请你送给他掌声,明白吗?谁还想来平移这张卡片,哪个孩子来像老师一样给他发口令?
小结:细心的孩子发现没有,我们每次平移后,卡片的位置有变化吗?卡片的方向有变化?
4、课间小活动。
孩子们,学习累了,我们来放松一下,听着音乐,跟着老师一起运动运动好吗?(音乐响起)从刚才的运动中,你有体验到平移和旋转吗?
三、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1.认识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1)创设情境,感知平移的距离。
孩子们刚才看到这么多的物体可运动,孩子们也可以运动,其实一个小小的点也可以运动,瞧,一个调皮的小点来了,它也在运动,你知道它的运动方式是什么吗?(平移)小点向哪边平移了?(右边)如果我们想知道小点向右平移了多远?你有什么好办法吗?(用尺子量)如果用尺子量,每个孩子都要到这幅图上来量很不方便,为了让所有的学生坐在下面就能操作,老师给这个点配上了方格纸,我们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弄清小点到底向右平移了几格?
读一读结论:向右平移5格。
2、小花猫看到小朋友们判断的很准确,也想来考考你们,你们敢接受它的挑战吗?小花猫把它的小房子平移了一下,你知道小房子向哪边平移了吗?平移了几格呢?
①在小组里相互说说。
②学生汇报各自的想法。
(孩子们的结论各不相同,老师把小花猫移动房子的过程给你们看一看,数一数,看到底是平移了几格呢?)
③动态演示平移的过程
④结论正确的小组说说是怎么数出来的。
(选中格子上的一个点,找出对应点,数出中间的格子)(课件展示选择房子顶上的点)你还能找出其他的点来数一数吗?
小结:判断一个图形平移了几格,最简单的方法是找出任意一点和它平移后的对应点,看这个点平移了几个格,这个图形就平移了几个格。
当然除了找一个点,我们还可以找一条边,比如:教师在幻灯片上演示找一条边数一数。
原来,图形的平移可以看成是点的平移或者说边的平移。
3、孩子们,你们现在能够平移房子并且准确的说出房子像哪边平移了几个吗?
小组活动,小组长拿出一号方格纸,组织小组的成员在方格纸上平移小房子,每个孩子选择一个方向平移小房子,平移之后要给小组的朋友们说:你是向哪边平移了几格?
小组汇报。
四、练习。
1、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不仅认识了平移的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
还能够清楚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老师想送给孩子们一艘小船,想要吗?完成下面的任务就可以得到它。
幻灯:把小船向右平移四格后得到的图形涂上颜色。
拿出课前老师发给每个孩子的白纸,找到1号题,动动手,涂一涂。
生汇报。
涂的那一个?你是怎样找到的?
(如果时间还多加下一个练习)
2、刚才孩子们找得很准确,那你能画一画吗?画出梯形向上平移3格后得到的图形。
五、总结。
1、孩子们,这节课过得可真快,你有什么收获呢?你学到什么知识呢?
2、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平移和旋转”的世界,其实呀,平移和旋转对我们的用处可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