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滩涂的开发现状与保护对策

合集下载

沿海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

沿海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

沿海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沿海地区投资建设的项目,经常涉及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

将沿海滩涂适宜成 陆的部分,通过工程措施促其脱离海水影响,扩展陆地资源以满足项目建设对土地资源的 需求,对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但滩涂羽垦开发也会造成一系列负面 影响,因此需要进行严格的科学论证,处理好资源、环境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 系,尤英是关注对海涂养殖地、芦苇地、红树林以及港口航道等方面的影响,以体现科学 发展的政策导向。

我国沿海滩涂资源状况及利用潜力我国沿海地区滩涂质地分布与陆地输入的泥沙物质质地和海水动力作用关系密切。

各岸段的滩涂质地有泥砂质底、砂泥质底、砂质底、淤泥质底、卵石底、砾石底、礁石底和珊瑚礁等。

不同滩涂质底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适宜不同的贝藻类生物生长。

淤泥质滩涂上 质较肥沃,营养物质较丰富、是许多贝藻类喜欢栖息生长繁殖的地方。

当地一般根据各种贝藻类的生活习性,选择生长育肥快、周期短和经济价值髙的天然贝藻类进行人工养殖。

滩涂上壤以滨海盐上为主,盐上的盐分主要来自海水,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入海,受海洋潮汐咸水顶托和絮凝作用,不断在近海沉积。

当英尚处于水下堆积阶段时,则为髙矿化海水 所浸渍,成为盐渍淤泥。

当高等植物出现而开始上壤形成过程时,积盐过程则成为成上过 程的一个组成部分,盐渍淤泥也就变为滨海盐上。

由于我国滨海地区跨越暧温带、亚热带和热带3个气候带,自南而北逐渐干旱,上壤含盐疑也相应随之由小增大。

华南沿海的盐上表层含盐量一般不超过2%,而华北和东北的盐上表层含盐量达到2%-3%,个别甚至髙达5%-8%o南海沿岸各大河流的入海河口地区分布着一些酸性滨海盐渍上,又称“咸酸出”“反酸FH”,能危害水稻等农作物生长,必须采取改良措施,才能垦殖利用并取得较好收成。

我国海域而积广阔,自北向南有黄海、渤海、东海、南海及台湾以东海域,海岸线漫长曲折,岛屿星罗棋布,滩涂资源十分丰富。

滩涂土地资源分布呈一狭长带状,由潮上、 潮间和潮下3个地貌单元构成。

沿海大开发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沿海大开发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施与 生 物措 施相 结 合 的办 法进 行 护坡 护堤 ,严禁 开 采海 滩 砂 ,防止 海 岸线 后 退 。 污 染 防治 相 关对 策建 议 1 加 强 海 上 污 染 源 控 制 。 随 着 沿 海 港 口开 发 . 和 临港 产业 的发 展 ,海 洋作 业 和海 洋 运输 船舶 大 量 增加 ,各类 船舶 的含油 污 水 、生活 污 水 的排放 大 为 增加 ,大量 的石 油 、天 然 气 、煤 炭 、矿产 及 原 材料
竞。各 市争 当 沿海 开发 的 良 在 产业 规模 、基础 设 现 女 l 、城 乡居 民生 活水 平 入
: 保 护 方 面 做 得 更 加 出 境
2 构 建 沿 海 开 发 环 境 保 护 的激 励 约 束 机 制 。 . 激励 的重 点是 企业 ,凡 是在 发展 循环 经 济 ,实 行清 洁 生产 、开 发环 保产 品等方 面做 得好 的企业 ,可 通 过税 收 、信 贷政 策 予 以支持 ,努 力使 更 多 的企业 成 为 资 源 节 约 型 、环 境 友 好 型 企 业 。从 约 束 机 制 来 说 ,要重 点 建立 和完 善有 利于 环 境保 护 的公 开 、透 明制 度 ,如 重大环 境 问题 的 官员 问责制度 、破 坏 环 境 的惩 罚制度 、浪费 资源 的赔 偿 制度 、超 标准 污 染
保 护 问题 现 状

长 期 以来 ,受 传 统 观
影 ,中 国人 的环境 意 识 响
21 前 论 I N N 0. 进 坛QNIUT 1 4 AJL N A
4 7
◆ 生 态 聚 焦 ◆
排放 的停产 治 理 制度 等等 ,并在 实 践 中加 以严 格 贯
彻 ,做 到 监管 到 位 、执 行 到位 。 3 构 建 沿 海 开 发 环 境 保 护 的政 府 责 任 考 核 机 .

江苏省沿海滩涂湿地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治理措施

江苏省沿海滩涂湿地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治理措施

未 围潮上带 ,位 于 平 均 高 潮 线 以 上 ,面 积 共 达
63 . 2万h , 占滩 涂 总 面积 的 9 6 ;三 是 潮 m .9
1 江苏省 沿海 滩涂 的土地资 源及 利用概 况
1 1 江 苏 沿海 滩 涂 现 状 .
江 苏沿海 滩 涂 ,北 起 苏 鲁交 界 的绣 针 河 口,
江 苏省 沿 海 滩 涂 湿 地 地 处 杭 州 湾 以北 ,主要 由
长江三 角 洲 和 黄 河 三 角 洲 的 一 部 分 构 成 ,仅 海
滩面积就达 5 5万 k , 主要 由盐 城 地 区湿 地 、 m。
1 2 江 苏 省 沿 海 滩 涂 围垦 开发 利 用现 状 .
江 苏 沿 海 滩 涂 围 垦 起 源 于 汉 、 唐 、 宋
2 2 工农 业生产 、 生活污水 对滩涂 湿地 的影 响 .
度 也 因此 而变 慢 。
1 . 4 引。 9 4 %[
1 3 江 苏 省 滩 涂 湿 地 生 态 现 状 .
目前 ,江 苏 省 滩 涂 湿 地 的利 用 ,除 了 港 E l 等 重点工 程 之外 ,也 重 视 了生 态 保 护 区 的建 设 , 建 立 了盐 城 珍 禽 保 护 区 ,长 江 北 支 生 态 保 护 区 等 多个 不 同类型 ,不 同等 级 的滩 涂湿 地 保 护 区 , 同时还 注 重 人 工 湿 地 的建 设 ,把 生 态 效 益 和 经
许 祝 华 ,等 :江苏 省 沿 海 滩 涂 湿 地 利 用 现 状 、存 在 问题 及 治 理 措 施
3 9
共 约
1.8 万 26
h , 占 滩 涂 总 面 积 的 mz
使 黄泛 平 原 三 角 洲前 缘 的 湿 地 日益 后 退 , 目前 已后退 l m 以上 ,而 滨 海 平 原 的滩 地 扩 展 速 Ok

滩涂防护与治理实施方案

滩涂防护与治理实施方案

滩涂防护与治理实施方案滩涂是我国特有的湿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滩涂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急需有效的防护与治理实施方案来保护和恢复滩涂生态系统。

一、滩涂防护与治理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许多滩涂地区存在着滩涂生态系统受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问题。

主要原因包括过度开发、过度捕捞、污染排放等人为因素,以及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等自然因素。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滩涂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滩涂防护与治理的实施方案。

1. 加强生态保护。

针对滩涂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应加强生态保护,禁止滩涂开发和破坏行为,建立健全的滩涂保护制度,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保护滩涂的原始状态。

2. 推动生态修复。

通过植被恢复、湿地恢复等方式,积极推动滩涂生态系统的修复和恢复,增强滩涂的生态稳定性和抗灾能力,实现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和自我调节。

3. 加强水域管理。

加强对滩涂水域的管理,合理规划滩涂水域的利用,保护滩涂水域的生态环境,减少污染物排放,保障滩涂水域的水质和生态平衡。

4. 提升科技支撑。

加大科技投入,推动滩涂防护与治理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提升滩涂防护与治理的科技含量,提高滩涂防护与治理的效率和效果。

5. 强化社会参与。

加强滩涂防护与治理的社会参与,引导公众关注滩涂生态环境问题,提高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滩涂防护与治理的良好氛围。

三、滩涂防护与治理的保障措施。

1. 健全政策法规。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滩涂防护与治理政策体系,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形成政策保障。

2. 加大投入力度。

增加滩涂防护与治理的投入力度,确保滩涂防护与治理项目的顺利实施,提高滩涂防护与治理的投入效益。

3. 加强监督管理。

建立健全的滩涂防护与治理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对滩涂防护与治理实施情况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滩涂防护与治理工作的顺利推进。

沿海开发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海洋生态保护的平衡

沿海开发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海洋生态保护的平衡

沿海开发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海洋生态保护的平衡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

然而,沿海开发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即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本文将探讨沿海开发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海洋生态保护的平衡,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加强环境保护意识为实现经济发展与海洋生态保护的平衡,首先需要加强社会各界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政府应当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沿海生态环境的认知,以增强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意识。

同时,应加强对生态环境破坏的法律法规和惩罚力度,以威慑那些违法违规行为,实现环境保护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二、制定严格的开发控制政策沿海开发必须制定严格的开发控制政策,合理规划和管理开发项目。

政府应采取措施限制过度开发,避免资源过度消耗和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在制定开发计划时,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避免过度依赖资源的消耗性开发。

三、推进绿色经济发展为实现经济发展与海洋生态保护的平衡,必须推进绿色经济发展。

传统的工业模式往往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因此应加快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

发展绿色能源、绿色交通和绿色农业等低碳环保产业,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

四、加强科学监测和评估科学的监测和评估是实现经济发展与海洋生态保护平衡的关键。

政府应加大对沿海生态环境的监测力度,建立健全的数据收集和分析系统,实时掌握沿海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和各项指标。

基于科学评估结果,制定合适的政策和措施,及时调整开发方向和节奏,确保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

五、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沿海开发涉及海域资源和环境,具有综合性和跨区域性。

在实现经济发展与海洋生态保护的平衡方面,国际合作与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应积极参与国际环保组织,加强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共同开展科研和技术创新,推动全球环保理念的传播和应用。

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实现经济发展与全球海洋生态保护目标的统一。

滩涂防护与治理实施方案

滩涂防护与治理实施方案

滩涂防护与治理实施方案滩涂是指潮间带或河口潮滩上的一种地形,是海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滩涂生态系统对维护海岸线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水质和海洋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滩涂生态系统受到了破坏和污染,急需进行防护和治理。

一、滩涂防护方案。

1. 加强生态保护。

针对滩涂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应加强生态保护力度,建立健全的保护机制,保护滩涂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采取生态修复、植被恢复和保护区划等措施,有效保护滩涂生态系统。

2. 加强监测和预警。

建立滩涂生态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对滩涂生态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3. 完善法律法规。

加强滩涂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建设,明确滩涂生态环境的保护责任,加大对滩涂生态环境破坏行为的惩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推动滩涂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二、滩涂治理实施方案。

1. 生态修复。

对受损的滩涂生态系统进行生态修复,恢复滩涂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服务,包括植被恢复、土壤修复、水质改善等方面的工作,使滩涂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修复和重建。

2. 污染治理。

针对滩涂生态系统受到的污染问题,加强污染治理工作,包括污水处理、废弃物处理、污染源治理等方面的工作,减少对滩涂生态系统的污染影响。

3. 生态保护与利用。

在滩涂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利用之间寻求平衡,制定合理的开发利用方案,保护滩涂生态系统的同时,充分发挥其资源价值,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综上所述,滩涂防护与治理实施方案是保护和修复滩涂生态系统的重要举措,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强滩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工作,实现滩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健康稳定。

沿海滩涂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沿海滩涂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沿海滩涂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1. 生态保护:保护沿海滩涂的生态系统,包括保护珊瑚礁、海洋生物多样性和迁徙鸟类等。

建立海洋保护区和禁渔区,避免过度捕捞和污染。

加强海滩涂的监测和保护,减少生态系统破坏和生态灾害。

2. 合理规划和管理土地利用:合理规划和管理沿海滩涂的土地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使用土地资源。

确保建设项目符合环境可持续性和生态保护的要求,减少对滩涂生态系统的破坏。

3. 推动可持续旅游发展:发展可持续旅游,促进沿海滩涂地区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

建立可持续旅游管理机制,限制人类活动对滩涂的影响,并鼓励游客参与环保和生态保护活动。

4. 推动清洁能源: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沿海滩涂地区推广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减少碳排放和环境污染。

5. 提高环境教育与意识:加强沿海滩涂地区的环境教育,提高居民和游客的环境意识。

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对滩涂生态系统重要性的认识,鼓励大家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6. 加强跨部门合作:推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加强沿海滩涂地区的管理和监督。

加强政府间和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合作,共同推动沿海滩涂的可持续发展。

这些建议可以帮助实现沿海滩涂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滩涂生态系统,促进经济增长,同时确保环境的可持续性。

滩涂整治实施方案

滩涂整治实施方案

滩涂整治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滩涂是我国沿海地区特有的生态环境,不仅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渔业资源和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栖息地。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许多滩涂地区出现了退化、污染等问题,严重威胁着滩涂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因此,为了保护滩涂生态环境,加强滩涂资源的合理利用,制定并实施滩涂整治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整治目标1. 恢复滩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状态,提高滩涂生态环境的质量和稳定性;2. 优化滩涂资源配置,促进滩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3. 保护和恢复滩涂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完整性;4. 提高滩涂地区的防洪、防风、防潮能力,减少自然灾害对沿海地区的影响;5. 促进滩涂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整治措施1. 生态修复:采取植被恢复、湿地保护等措施,恢复滩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状态。

2. 污染治理:加强对滩涂地区的污染源监测和治理,减少污染物对滩涂生态环境的影响。

3. 水资源管理:合理规划和利用滩涂地区的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滩涂地区的水资源浪费。

4. 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对滩涂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保护滩涂地区的特有生物资源。

5. 防灾减灾:加强对滩涂地区的防洪、防风、防潮设施建设和管理,提高滩涂地区的防灾减灾能力。

6. 经济发展:推动滩涂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滩涂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实施保障1. 政策支持:制定并完善滩涂整治相关政策法规,为滩涂整治提供政策保障。

2. 资金投入:增加对滩涂整治项目的资金投入,保障滩涂整治项目的顺利实施。

3. 技术支持:加强滩涂整治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滩涂整治的技术水平。

4. 宣传教育:加强对滩涂整治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滩涂整治工作的认识和支持度。

五、总结滩涂整治是保护滩涂生态环境、促进滩涂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举措,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实施,才能实现滩涂整治的目标,保护滩涂生态环境,促进滩涂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沿海滩涂的开发现状与保护对策
摘要随着“海洋世纪”的到来,滩涂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成为沿海各地新的经济增长点,该文拟从前期各地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突破口,从东台市实践为视角,对沿海滩涂的开发与环境保护进行探讨,以期促进合理开发和保护海滩资源。

关键词沿海;滩涂;开发现状;保护对策
在我国荒山地、荒坡地、荒草地、荒碱地和荒沙丘六大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滩涂资源经济价值最合理、投资最可行,开发潜力巨大[1]。

但滩涂生态系统是一个复合系统,复杂性较高,尤其在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仍存在环境保护与开发相博弈的态势。

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在滩涂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找寻一个平衡点是必要的。

1 各地滩涂的开发现状
1.1 滩涂开发成果
截至2002年,浙江省舟山市围垦造田327处,围垦面积12 332.8 hm2,使64个小岛(礁)与大岛相连,扩大了海岛陆域面积[2]。

1949—2001年,上海市共圈围滩涂8.73万hm2,使上海市陆域面积扩大了14%[3]。

截至2003年,厦门市围垦滩涂21处,围垦面积达5 900 hm2[4]。

1951—2008年江苏省累计匡围滩涂207个垦区,总面积达27.50万hm2,增加耕地5.70万hm2。

截至2005年底,东台市共围垦滩涂1.37万hm2,形成耕地1.00万hm2,水产养殖0.30万hm2。

2011年12月,迄今为止国家海洋局批准的一次性用海面积全国最大的匡围项目,也是全省第一个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审批的滩涂项目条子泥匡围一期工程开工建设,这标志着“国家级滩涂综合开发试验区”工程全面启动,东台市历史性地走在了江苏沿海发展的前沿。

按照江苏省总体规划,到2020年全省计划围垦18.00万hm2,其中东台市占6.67万hm2。

东台市将对这些滩涂实行综合开发利用,推进港口建设,培植特色产业,致力打造集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于一体的国家级滩涂综合开发试验区,为实现“全省争先、苏中领先、苏北率先”提供强劲支撑。

1.2 滩涂开发存在的问题
各地滩涂开发普遍存在开发利用效率不高,多以传统的种植、养殖业为主,利用方向单一;缺乏总体规划,管理不够规范;政府投入资金匮乏,民间资本引进力度不强;重开发轻环境保护现象仍然存在。

当前,东台市沿海滩涂土地资源是全省最多的,但滩涂开发的层次、速度和滩涂经济增长较为滞后,与南通市以及友邻县(市)比,还有很大差距,是全市经济发展的一个“凹槽”[5]。

2 滩涂开发与保护对策
2.1 以设置专门机构为特色,开发与科研同步
滩涂的开发需要结合各自特点走差别化发展之路,其保护也更应遵循地域属性,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为此,东台市滩涂设立专门科研机构,将中科院南京分院东台市滩涂研究院设立于此,走开发与科研同步之路。

针对东台市滩涂的特点重点开展滩涂围垦工程、新垦滩涂快速治理与培育、滩涂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等方面的技术研发和引进,促进滩涂的科学开发利用,服务地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全面发展。

2.2 以市场化运作为导向,开发与保护同步
大力倡导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打破垄断,提高效率,鼓励将政府的公益目标与企业的利益结合起来,对那些不符合滩涂环境保护定位要求的经营业务,逐步引导,使其规范;对高污染、高耗能或未通过环评检测的项目坚决予以取缔;积极引进低消耗、高产能、绿色环保型项目,走政府扶持、企业进入、全民参与、市场运作、公平竞争的“以滩养滩,以滩治滩”良性发展模式,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同步发展。

2.3 以高起点规划为基础,保护与发展同步
根据区域滩涂资源及环境现状,并结合区位特点,借鉴其他地方成功案例,积极与水务、农业、国土、财政等相关部门协作,高起点编制符合区域滩涂开发与环境保护需要的长中短期规划,规划要具有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以此为基础,进行高起点发展。

如东台市正大力开展以“全省争先、苏中领先、苏北率先”为目标,开展“综合开发利用,推进港口建设,培植特色产业,致力打造集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于一体的国家级滩涂综合开发试验区”。

2.4 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为保障,保护环境促发展
随着各地滩涂开发力度的加大,局部地区污染物的量难免出现增加,污染物的种类和成分将变得复杂。

因此,必须建立高效的生态环境监测、预警预报和防御体系,坚持可持续发展,要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及人员能力建设,加强生态环境监管,确保环境安全,在环境保护中促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大繁荣。

3 参考文献
[1] 何书金,王仰麟,罗明,等.中国典型地区沿海滩涂资源开发[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李晓武.浅谈舟山市滩涂资源开发与海岛经济发展[J].水利经济,2003,21(4):12-13.
[3] 苏德源.上海滩涂开发利用的现状及规划[J].上海建设科技,2003(3):18-19.
[4] 陈继新.厦门西海域岸线和滩涂存在问题及整治开发对策研究[J].中国工程咨询,2003(11):24-26.
[5] 陈宏观,杨晓君,杨浩波,等.东台市沿海滩涂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模式[J].湖北农业科学,2010,49(5):1101-11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