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炎患者尿沉渣分析的临床意义
尿沉渣镜检法的意义

尿沉渣镜检法的意义目的:探讨尿沉渣镜检法的意义。
方法:随机抽查本院56例患者尿沉渣镜检,男性32例,女性24例。
结果:通过尿沉渣镜检法可提高细胞和管型的检出率。
结论:尿沉渣镜检法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标签:尿沉渣镜检;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结晶【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12-0123-01尿沉渣检查镜检就是指用显微镜对尿沉淀物进行检查,识别尿液中细胞、管型、结晶、细菌等各种病理成分。
是辅助对泌尿系统疾病做出诊断、定位、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的重要常规试验项目[1]。
一般情况下,患者的尿液中不会含有或者只有极少量的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等。
在临床诊疗泌尿系统疾病过程中,尿沉渣检查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是尿液分析仪不可替代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2年2 月,在本院送检的56例患者的新鲜尿液做尿沉渣镜检。
其中,男性32例,女性24例。
用干燥、清洁的容器留取新鲜尿液50ml。
成年女性留取标本时,避免月经及阴道分泌物混入尿内。
不能立即送检则应先贮存于冰箱中。
尿沉渣分析应在2 h内完成。
1.2 检验方法(1)将患者送检的新鲜尿液,摇匀之后,缓缓倒入10ML刻度的离心管内;采用水平式离心机,1500转/min,离心5min。
(2)弃去上层尿,保留0.2ml尿沉渣镜检。
(3)先在低倍镜下观察尿沉渣分布的情况,再转高倍镜观察细胞。
2 结果在56例尿沉渣检验中,4例在显微镜下红细胞满视野检出率为5.36%;12例患者镜下见大量白细胞或脓细胞,检出率为21.43 % ;2例在显微镜下见少量扁平上皮细胞,检出率为3.57 %;4例患者检出真菌,检出率为7.14%,(经询问病史,上述患者均患有糖尿病);尿液在显微镜下见草酸钙结晶和非晶形尿酸盐各一例,检出率为3.57%;所检病例未见管型。
3 讨论在正常情况下,健康成人尿液离心镜检法为红细胞<3/HPF;白细胞<5/HPF;正常尿中可见少量扁平上皮细胞,偶见透明管型,无病原菌。
尿沉渣分析的临床意义

尿液沉渣镜检分析的临床意义根据临床分析与诊断的需要为了更好更快为临床提供可靠地诊断依据,推荐我院采用尿沉渣有形成份定量分析法,计算出1uL尿液中有形成份的数量,这对了解病情转归,选用针对性治疗有很大帮助。
一、红细胞意义常见于:1.各种泌尿系统肿瘤: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膀胱炎,肾结核,肾结石,肾下垂,肾外伤;2.邻近器官的疾病如:前列腺炎或肿瘤,如直肠、子宫等肿瘤;3.血液病如:白血病、血友病、过敏性紫癜;4.全身感染性疾病如:流行性出血热、感染性心内膜炎、败血症等。
例如:临床常见的儿童血尿病因有:肾血管、肾脏及输尿管结构的异常即先天畸形;结石;肿瘤;药物性血尿;运动性血尿;热性血尿;肾小球肾炎;血液病;感染。
**尿红细胞形态学检查:显微镜观察尿中红细胞形态,如变形红细胞(芽胞状、环状、穿孔等)大于70%即诊断为肾小球性血尿。
二、尿白细胞意义:常见于肾炎、膀胱炎、尿道炎、间质性肾炎、肾结核、肾肿瘤等;生殖系统炎症如前列腺炎、精囊炎、附睾炎等。
妇女可因白带混入尿液导致白细胞增多。
例如:肾移植病人的的尿沉渣中发现大量的单核细胞可提示早期的组织排拆现象三、尿上皮细胞意义:1.扁平上皮细胞:来自尿道前段和阴道粘膜表层。
尿道炎时大量出现,妇女白带污染尿液也会增多。
2.大圆上皮细胞:来自膀胱上皮表层和阴道上皮中层。
偶见于正常尿,膀胱炎时成片脱落。
3.小圆上皮细胞:来自肾小管。
急性肾盂肾炎、肾小球性肾炎时最为多见,成堆出现时表示肾小管坏死性病变。
4.尾形上皮细胞:来自肾盂,也可来自输尿管及膀胱颈。
肾盂、输尿管或膀胱颈部炎症可成片脱落。
*注:大量的肾性上皮细胞可提示活动性的肾小管变性。
这些细胞常见于急性坏死和肾乳头炎坏死期病人尿沉渣中。
四、尿管型意义:管型产生于肾实质,其形成与下列因素有关:即尿液的酸化、尿液的浓缩、尿液的停滞。
最简单的管型为透明管型,主要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中形成。
在透明管型的基质发生凝胶化时,如果同时包上了来自于肾小管上皮的脱落、破坏产物或红、白细胞等,便形成上皮管型、颗粒管型、血细胞管型等。
尿沉渣分析的临床意义

尿沉渣分析的临床意义尿沉渣分析的临床意义1、简介尿沉渣分析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尿液中的沉淀物,以便对个体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和诊断的一种实验室检查方法。
尿沉渣分析可以提供有关肾脏功能、尿路感染、肾脏疾病和其他相关疾病的重要信息。
2、标本采集和保存- 标本采集:晨尿是最常用的样本类型,因为它具有更高的沉渣量,并且可以提供更准确的结果。
标本采集前应注意提醒患者进行适当的清洁,避免污染。
- 标本保存:采集后,标本应尽快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避免样本的干燥和微生物污染。
3、尿沉渣分析的步骤- 镜检:将适量的尿液涂片放置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检查其中的细胞、颗粒、晶体等。
镜检可以提供关于尿液成分的直接信息。
- 化学分析:经典的化学分析可以用于检测尿液中的蛋白质、葡萄糖、酮体等物质。
这些化学指标可以提供进一步的诊断信息。
- 流式细胞仪分析:流式细胞仪可以用于快速检测尿液中的一些特定细胞类型,例如红细胞、白细胞和上皮细胞等。
4、尿沉渣分析的指标- 物理指标:包括尿液的颜色、透明度、比重等。
这些指标可以提供关于尿液稀释度和浓缩度的信息。
- 化学指标:包括尿蛋白、尿葡萄糖、尿潜血等。
这些指标可以提示肾脏功能、糖尿病和其他疾病的存在与程度。
- 细胞指标: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上皮细胞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肾脏和尿路的炎症和感染情况。
5、尿沉渣分析的临床意义- 肾脏疾病评估:尿沉渣分析可以提供关于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信息,对于肾脏疾病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 尿路感染诊断:尿沉渣分析可以检测白细胞和细菌等指标,用于尿路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 炎症和感染评估:尿沉渣分析还可以检测尿液中的白细胞和炎性细胞等,提供有关炎症和感染的信息。
- 结石评估:尿沉渣分析中的晶体检测可以用于评估尿路结石的类型和形成的原因。
附件:本文档无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无。
尿沉渣临床意义

尿沉渣临床意义及合作方案
一.概述尿沉渣分析的临床意义
尿沉渣分析或称尿有形成分分析、或进一步称为尿颗粒计数是尿液分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在临床上对肾脏疾病、泌尿道疾病、循环系统疾病以及感染性疾病等,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作用,曾被美国著名的Dahelen Free称为“体外的肾活检”。
二.尿沉渣标准化进程
••90年代开始,国外已非常重视尿液分析
•1995年美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NCCLS)的文件GP-16A
•1995年日本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JCCLS)的文件GP1-P2
•1997年欧洲尿液分析协作组提出尿沉渣检查的相关文件
•2000年中国CCCLS制定《尿液物理学、化学及沉渣分析标准化》
三.尿沉渣各有形成份临床意义一览表:
四、综上所述:
1、尿沉渣标准定量计数可以协助临床医生提高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提高治疗质量和对疾病的诊断与鉴别,对安全用药的检测和健康初评有重要的价值。
2、提高检验质量和工作效率,做好诊断的质控,完全达到NCCLS和CCCLS及中华医学检验分会对尿液分析高度重复和标准化的要求,以单位体积XX细胞(管型)/µL 报告方式代替传统半定量及每视野计数,真正与国际接轨。
3、提高医院学术影响。
尿沉渣标准定量计数有利于医院进行医疗总结和开展科研教学活动,相关课题可参加会议交流或刊物发表。
4、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双赢。
尿沉渣检查结果分析

尿沉渣检查结果分析尿沉渣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通过观察尿液中的沉渣部分,可以对一些疾病进行初步的筛查和诊断。
本文将从常见的尿沉渣检查项目及其意义、异常结果的分析和可能的疾病相关性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讨论。
一、常见的尿沉渣检查项目及其意义1.尿液颜色:正常尿液颜色一般为淡黄色,浓度较高时颜色较深。
异常颜色可能与多种原因有关,如食物、药物的摄取、尿路感染、肾脏疾病等。
例如,红色或棕色尿液可能是由于尿液中存在红细胞、血红蛋白或血红素等引起的。
2.尿胆原:尿胆原是溶于尿液中的胆红素和胆绿素的总称。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的尿胆原的含量较低,仅有微量。
异常高的尿胆原含量常提示肝疾病、溶血性贫血和其他疾病。
3.白细胞: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增多常与尿路感染等疾病相关。
尿沉渣中白细胞数量的异常增多可能提示尿路感染,而持续增多的情况可能与肾脏炎症、肾结石等疾病有关。
4.红细胞:尿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异常增多常称为血尿。
血尿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感染、结石、肿瘤和肾炎等。
因此,在尿沉渣检查中发现红细胞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
5.上皮细胞:尿液中的上皮细胞来源于尿路各部位的上皮组织。
适量的上皮细胞是正常的,但增多可能提示尿路感染、过度搓洗等情况。
二、异常结果的分析和可能的疾病相关性1.尿液颜色异常:如尿液呈红色或棕色,可能提示肾结石、尿路感染、肾脏肿瘤等疾病。
而清澈的尿液可能与过度饮水或肾脏功能异常有关。
2.尿胆原异常增高:尿胆原异常增高常与肝脏疾病有关,如肝炎、肝硬化等。
3.白细胞异常增多:白细胞异常增多可能与尿路感染、肾脏炎症、结石等有关,还可能是肾小球肾炎等肾脏疾病的表现。
4.红细胞异常增多:红细胞异常增多即为血尿,可能与尿路感染、结石、肾盂肾炎、肾脏肿瘤等有关。
此外,渗透性血尿也是一种可能的原因,例如患有糖尿病等疾病。
5.上皮细胞异常增多:上皮细胞异常增多可能与尿道搓洗、尿路感染等有关,但需要排除其他潜在的疾病。
尿沉渣

尿沉渣尿沉渣介绍 (1)尿沉渣正常值 (1)尿沉渣临床意义 (2)尿沉渣检查方法 (3)尿沉渣介绍尿沉渣检查是指用显微镜对离心后尿液的沉渣物(尿中有形成分)进行检查,是尿液干化学分析仪不能替代的。
青岛静康中医肾病医院医生介绍,尿沉渣检查对泌尿系统疾病诊断十分重要。
尿沉渣正常值红细胞少于3个/高倍镜视野。
白细胞少于5个/高倍镜视野。
肾小管上皮细胞偶见/高倍镜视野。
鳞状或移行上皮细胞偶见/高倍镜视野。
透明管型少于或等于1个/低倍镜视野。
尿沉渣临床意义1.红细胞大于3个/高倍镜视野即为镜下血尿。
增多见于泌尿系统的炎症、肿瘤、结石性等疾病。
如以形态异常的红细胞为主,提示肾性疾病;但也见于全身性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以及泌尿系统邻近器官的疾病,如前列腺炎、盆腔炎等。
摄入别瞟醇、抗凝剂、环磷酰胺、青霉素、磺胺类药等药物也可有红细胞增多。
2.白细胞大于5个/高倍镜视野即为镜下脓尿。
增多主要见于泌尿系统的感染,尤其是急性肾盂肾炎、泌尿道结石、膀胱炎等;也可见于泌尿系统临近器官疾病,如前列腺炎、阴道炎、盆腔炎等。
3.上皮细胞肾实质损害时,如肾小球肾炎,可见较多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泌尿系统炎症时,可见较多鳞状上皮细胞、移行上皮细胞。
4.管型出现管型表示肾实质损害,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衰竭等。
出现红细胞管型,特别有助于证明肾性出血。
出现白细胞管型,特别有助于肾盂肾炎与膀胱炎鉴别,后者为阴性。
颗粒管型、蜡样管型的出现进一步表明肾疾病的恶化或进人晚期。
脂肪管型多见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等。
如摄入卡那霉素、两性霉素B、头抱菌素等药物,尿液中可出现管型。
5.结晶生理性结晶常见的有草酸钙、尿酸、磷酸铵镁结晶。
病理性结晶主要有胱氨酸结晶、亮氨酸结晶、酪氨酸结晶、胆固醇结晶、放射造影剂结晶、磺胺类药物结晶、阿司匹林结晶、磺基水杨酸结晶等。
尿沉渣检查方法一、尿沉渣手工制片镜检直接镜检法将尿液充分混匀,取其中1滴尿直接涂于载玻片上,依据各种有形成分的形态特点,用显微镜观察作出报告。
浅谈尿沉渣检验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性及临床意义

浅谈尿沉渣检验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性及临床意义发表时间:2015-04-30T11:53:40.07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5期供稿作者:吕承旻[导读] 尿沉渣检验在泌尿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吕承旻(广西贵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西贵港 537132)【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尿沉渣检验在泌尿系统疾病患者临床诊断中的意义和重要性。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内科住院患者的新鲜尿液标本400例进行研究,对其进行离心去除上清液后,取残留的沉渣进行尿沉渣检验。
结果本组400例新鲜尿液标本的检验中,共有39例标本经尿沉渣检查为镜下血尿,检出率为(9.75%),有2例红细胞形态异常,检出率(0.5%),经调查临床资料显示,以上患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肾炎和肾小球肾炎。
有19例标本经显微镜检查显示白细胞满视野,且检出细菌,检出率(4.75%),属于泌尿系统感染。
有3例标本经显微镜检查显示有颗粒管型和透明管型,检出率(0.75%),属于肾病综合征和糖尿病肾病。
结论尿沉渣检验在泌尿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尿沉渣检验泌尿系统疾病红细胞白细胞临床意义【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5-0131-02 泌尿系统疾病不仅能够由机体的其它系统病变引发,还能够对机体的其它系统甚至全身造成影响,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泌尿系统疼痛、肿块及排尿改变等泌尿系统症状,同时也可伴发水肿、贫血及高血压等[1]。
大量的临床试验表明,尿液和尿液沉渣的分析对于泌尿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其中尿液分析容易受到其它因素的感染,导致无法进行准确的分析,而尿沉渣检验可以有效排除干扰因素,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2]。
本次研究通过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内科住院患者的400例新鲜尿液标本进行研究,对其尿沉渣检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内科住院患者的新鲜尿液标本400例进行研究。
尿常规尿沉渣报告分析

尿常规尿沉渣报告分析
尿常规尿沉渣检查是临床常规检查项目之一,通过对尿液中的各种成分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尿液中的沉渣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结晶、细菌等,通过对这些成分的分析,可以了解患者的肾脏功能、泌尿系统疾病、代谢疾病等情况,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尿沉渣中的红细胞。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很少,如果尿液中出现大量红细胞,可能是肾小球肾炎、输尿管结石、膀胱肿瘤等疾病的表现。
白细胞增多则提示可能存在泌尿系统感染,如膀胱炎、肾盂肾炎等。
上皮细胞增多可能是由于泌尿系统的炎症或损伤引起的。
管型的出现可能与肾小管损伤有关,结晶的形成可能与尿液中溶质过饱和有关,细菌的检出则提示可能存在尿路感染。
在分析尿沉渣报告时,除了关注各种成分的数量外,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
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比如,尿沉渣检查发现大量红细胞,结合患者的腰痛、血尿等症状,可能提示肾结石或肾盂肾炎的可能性较大;而白细胞增多,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则可能是泌尿系统感染的表现。
除了对尿沉渣中各种成分的定量分析外,还需要注意观察尿沉渣的形态。
比如,管型的形态可以分为透明管型、颗粒管型和脂管型,它们的出现可能与不同的肾脏疾病相关;结晶的形态也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总之,尿常规尿沉渣检查是临床诊断中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通过对尿液中各
种成分的分析,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在分析尿沉渣报告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成分的数量、形态以及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以便更准确地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炎患者尿沉渣分析的临床意义【关键词】肾炎
摘要:目的:探讨肾炎患者尿沉渣中有形成分的变化情况以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利用XJX-1A细胞计数、形态综合分析仪对125名正常体检者、120名急性肾炎患者、146名慢性肾炎患者和88例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尿沉渣进行分析。
结果:肾炎患者的红细胞、白细胞、管型及小圆上皮细胞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5,且各患者组间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肾炎的加重,尿中小圆上皮细胞增多管型反而减少甚至消失。
结论:利用XJX-1A细胞计数.形态综合分析仪对尿沉渣有形成分分析对肾脏疾病的诊断、疾病的进程以及疗效观察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尿沉渣;肾炎;红细胞;白细胞;管型;小圆上皮细胞 The Clinical Signification of Urine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in Glomerulonephritis Patients
Abstract: Objective : To study the changes and the clinical value of visible component in the urine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of glomeruloneohritis patients. Method : We analyzed the urine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by XJX-1A cell count and conformation assay for the 125 normal controls ,120 acute glomerulonephritis patients ,146 glomeruloneohritis patients , and 88 nephritic syndrome patients. Result :There were signigicant differences to normal control groups (P<0.05) and in different groups
(P<0.05) for the RBC ,WBC,cervical type and low-transitional epithelium in glomeruloneohritis patients .With the aggravation of glomeruloneohritis ,the low-transitional epithelium in urine increase , while the cervical type decrease ,even disappear . Conclusion :It is important for the diagnosis,progress and the curative effect of diseases in the analysis of urine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by XJX-1A cell count and confomation assay.
Key words:Urine microscopic examination;Glomerulonephritis;RBC;WBC;Cervical
type;Low-transitional epithelium
尿液中有形成分的检查是诊断肾脏疾病及尿道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并为临床提供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依据。
以往尿液有形成分的检出主要通过人工显微镜检查,但该方法定量精确度差,操作者之间误差较大,无法完全满足临床的需要。
运用XJX-1A细胞计数.形态综合分析仪对尿液有形成分进行精确计数及分类,具有简便、精确度好、直观等优点,本文对我院住院的肾炎患者354例的尿沉渣进行分析,现将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健康体检者且尿液干化学试验全部正常者125人,其中男56人,女69人;本院住院的肾炎患者354例,其中120名急性肾炎患者、146名慢性肾炎患者和88例肾病综合症患者,据以分成三个观察组。
1.2材料:XJX-1A细胞计数.形态综合分析仪,由湖南天骑公司生产;一次性定量计数板,由湖南天骑公司生产;10ml刻度离心管;S-M染色液(Sternheimer-Malbin染色液),根据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提供的配方自行配制。
1.3方法:用一次性塑料尿杯收集清洁中段尿,取尿液10ml于刻度离心管中500转/min水平离心5min,去上清液留取沉渣0.2ml 再加S-M染色液0.2ml混匀充入一次性定量计数板于XJX-1A细胞计数.形态综合分析仪计数分析。
所有步骤均在取样后两小时内完成。
1.4统计学处理:各观察组与正常对照组间采用t检验;各观察组间采用q检验。
2结果
各组尿沉渣中红细胞、白细胞、管型和小圆上皮细胞数如附表1,经统计学分析知尿沉渣中红细胞、白细胞、管型和小圆上皮细胞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随着病情的加重红细胞和白细胞没有显著变化(P>0.05);急性肾炎组和慢性肾炎组管型显著增多(P<0.05)而肾病综合症组却较慢性肾炎管型有所减少(P<0.05);小圆上皮细胞则显著不断增多(P<0.05)。
表1各组尿沉渣中有形成分数量(略)
3讨论
尿沉渣检查方法是很有发展前途的实验检查方法[2,3],是诊断泌尿系统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有“体外肾活检”之称[4]。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是指在尿中检出管型、各种病理意义的颗粒,如红细胞、白细胞、肾上皮细胞、细菌等成分的检查,以作为完整尿液分析不可
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泌尿系统等疾病的诊断、定位、鉴别、预后判断、药物治疗监测及健康人员筛查等有重要意义[5]。
我们运用XJX-1A细胞计数,形态综合分析仪对354例肾炎患者的尿液沉渣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各组肾炎患者尿沉渣中红细胞、白细胞、管型和小圆上皮细胞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异形红细胞明显增多,出现大量的棘形红细胞、隐形红细胞和面包圈样红细胞,是由于肾脏浓缩稀释功能减退,尿渗透压和比密改变所致;随着病情的加重红细胞和白细胞没有显著变化,小圆上皮细胞增多而管型反而减少甚至消失,究其原因是由于肾脏的严重损伤致肾上皮细胞脱落同时失去管型的条件。
运用XJX-1A细胞计数.形态综合分析仪对尿沉渣染色后进行分析,其有形成分结构清析、形态典型易于辨认,运用其对尿沉渣有形成分特别是管型、小圆上皮细胞、霉菌孢子和异形红细胞等进行分析对肾病患者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叶应妩,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145-150.
[2]丛玉隆,王淑娟.今日临床检验学[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1997.304-308.
[3]丛玉隆,马俊龙.现代尿液分析技术与临床[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1998.145-148.
[4]赵永光,赵劲松,张锦泉,等.尿沉渣检查方法进展[J].锦州医学学报,1999,20(3):71-74.
[5]孙荣武,王鸿利,主编.临床实验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