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沉渣分析参数的临床意义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尿沉渣分析的临床意义

尿沉渣分析的临床意义

尿液沉渣镜检分析的临床意义根据临床分析与诊断的需要为了更好更快为临床提供可靠地诊断依据,推荐我院采用尿沉渣有形成份定量分析法,计算出1uL尿液中有形成份的数量,这对了解病情转归,选用针对性治疗有很大帮助。

一、红细胞意义常见于:1.各种泌尿系统肿瘤: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膀胱炎,肾结核,肾结石,肾下垂,肾外伤;2.邻近器官的疾病如:前列腺炎或肿瘤,如直肠、子宫等肿瘤;3.血液病如:白血病、血友病、过敏性紫癜;4.全身感染性疾病如:流行性出血热、感染性心内膜炎、败血症等。

例如:临床常见的儿童血尿病因有:肾血管、肾脏及输尿管结构的异常即先天畸形;结石;肿瘤;药物性血尿;运动性血尿;热性血尿;肾小球肾炎;血液病;感染。

**尿红细胞形态学检查:显微镜观察尿中红细胞形态,如变形红细胞(芽胞状、环状、穿孔等)大于70%即诊断为肾小球性血尿。

二、尿白细胞意义:常见于肾炎、膀胱炎、尿道炎、间质性肾炎、肾结核、肾肿瘤等;生殖系统炎症如前列腺炎、精囊炎、附睾炎等。

妇女可因白带混入尿液导致白细胞增多。

例如:肾移植病人的的尿沉渣中发现大量的单核细胞可提示早期的组织排拆现象三、尿上皮细胞意义:1.扁平上皮细胞:来自尿道前段和阴道粘膜表层。

尿道炎时大量出现,妇女白带污染尿液也会增多。

2.大圆上皮细胞:来自膀胱上皮表层和阴道上皮中层。

偶见于正常尿,膀胱炎时成片脱落。

3.小圆上皮细胞:来自肾小管。

急性肾盂肾炎、肾小球性肾炎时最为多见,成堆出现时表示肾小管坏死性病变。

4.尾形上皮细胞:来自肾盂,也可来自输尿管及膀胱颈。

肾盂、输尿管或膀胱颈部炎症可成片脱落。

*注:大量的肾性上皮细胞可提示活动性的肾小管变性。

这些细胞常见于急性坏死和肾乳头炎坏死期病人尿沉渣中。

四、尿管型意义:管型产生于肾实质,其形成与下列因素有关:即尿液的酸化、尿液的浓缩、尿液的停滞。

最简单的管型为透明管型,主要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中形成。

在透明管型的基质发生凝胶化时,如果同时包上了来自于肾小管上皮的脱落、破坏产物或红、白细胞等,便形成上皮管型、颗粒管型、血细胞管型等。

糖尿病尿沉渣检查的临床意义

糖尿病尿沉渣检查的临床意义

糖尿病尿沉渣检查的临床意义目的:研究探析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尿沉渣检查中有形成分的变化及其临床研究意义。

方法:从2018年5月-2018年12月于我院进行尿沉渣检测的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取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其患者的病情将患者均分为糖尿病肾病轻、中、重及无无肾病并发症四组(n=40),以细胞计数综合分析仪对其进行尿沉渣检查,研究分析各组患者的尿沉渣相关指标。

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沉渣检查中的红细胞、管型及小圆上皮细胞、白细胞的数量显著高于无肾病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0.05);随着糖尿病肾病程度的加重,患者的尿沉渣检查中异性红细胞的数量显著增加,且各组患者的管型及小圆形上皮细胞数量间的差异也十分显著(P<0.05),小圆形上皮细胞的数量出现增加趋势,而管形细胞出现减少甚至消失。

结论:细胞计数形态综合分析仪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沉渣成分,可以帮助患者病情的诊断,对疾病的治疗进程及临床疗效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标签:糖尿病;尿沉渣;病情;细胞数量糖尿病患者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为肾病,而尿沉渣检查通过对患者尿液中有形成分的检查可以较为准确的诊断出患者是否患有肾脏疾病【1-3】。

本文主要以回顾性分析的方式,研究分析对于糖尿病患者中行尿沉渣检查后,对患者的疾病诊断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所示。

1 一般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从2018年5月-2018年12月于我院进行尿沉渣检查的糖尿病患者中选择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其有无患肾病将其均分为无肾病并发症患者、糖尿病肾病轻、中、重度四个组别(n=40)。

所选四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教育背景等一般资料间的差异对比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所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此项研究已通过我院伦理部门的审理。

1.2方法对所选患者均行细胞计数形态综合分析仪检查。

首选给予患者一次性塑料尿杯对患者的中段尿进行收集,尿液收集10ml,放置于刻度离心管内以500r/min的速度进行持续时间为5min的水平离心操作,将上清液去掉取用剩下沉渣部分,随后加入0.2ml的S-M染色液,均匀混合后将其充入一次性定量计数板上,接着利用细胞计数形态综合分析仪进行检查,所有流程应于2h内完成。

尿沉渣分析的临床意义

尿沉渣分析的临床意义

尿沉渣分析的临床意义尿沉渣分析的临床意义1、简介尿沉渣分析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尿液中的沉淀物,以便对个体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和诊断的一种实验室检查方法。

尿沉渣分析可以提供有关肾脏功能、尿路感染、肾脏疾病和其他相关疾病的重要信息。

2、标本采集和保存- 标本采集:晨尿是最常用的样本类型,因为它具有更高的沉渣量,并且可以提供更准确的结果。

标本采集前应注意提醒患者进行适当的清洁,避免污染。

- 标本保存:采集后,标本应尽快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避免样本的干燥和微生物污染。

3、尿沉渣分析的步骤- 镜检:将适量的尿液涂片放置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检查其中的细胞、颗粒、晶体等。

镜检可以提供关于尿液成分的直接信息。

- 化学分析:经典的化学分析可以用于检测尿液中的蛋白质、葡萄糖、酮体等物质。

这些化学指标可以提供进一步的诊断信息。

- 流式细胞仪分析:流式细胞仪可以用于快速检测尿液中的一些特定细胞类型,例如红细胞、白细胞和上皮细胞等。

4、尿沉渣分析的指标- 物理指标:包括尿液的颜色、透明度、比重等。

这些指标可以提供关于尿液稀释度和浓缩度的信息。

- 化学指标:包括尿蛋白、尿葡萄糖、尿潜血等。

这些指标可以提示肾脏功能、糖尿病和其他疾病的存在与程度。

- 细胞指标: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上皮细胞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肾脏和尿路的炎症和感染情况。

5、尿沉渣分析的临床意义- 肾脏疾病评估:尿沉渣分析可以提供关于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信息,对于肾脏疾病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 尿路感染诊断:尿沉渣分析可以检测白细胞和细菌等指标,用于尿路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 炎症和感染评估:尿沉渣分析还可以检测尿液中的白细胞和炎性细胞等,提供有关炎症和感染的信息。

- 结石评估:尿沉渣分析中的晶体检测可以用于评估尿路结石的类型和形成的原因。

附件:本文档无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无。

尿沉渣临床意义

尿沉渣临床意义

尿沉渣临床意义及合作方案
一.概述尿沉渣分析的临床意义
尿沉渣分析或称尿有形成分分析、或进一步称为尿颗粒计数是尿液分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在临床上对肾脏疾病、泌尿道疾病、循环系统疾病以及感染性疾病等,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作用,曾被美国著名的Dahelen Free称为“体外的肾活检”。

二.尿沉渣标准化进程
••90年代开始,国外已非常重视尿液分析
•1995年美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NCCLS)的文件GP-16A
•1995年日本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JCCLS)的文件GP1-P2
•1997年欧洲尿液分析协作组提出尿沉渣检查的相关文件
•2000年中国CCCLS制定《尿液物理学、化学及沉渣分析标准化》
三.尿沉渣各有形成份临床意义一览表:
四、综上所述:
1、尿沉渣标准定量计数可以协助临床医生提高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提高治疗质量和对疾病的诊断与鉴别,对安全用药的检测和健康初评有重要的价值。

2、提高检验质量和工作效率,做好诊断的质控,完全达到NCCLS和CCCLS及中华医学检验分会对尿液分析高度重复和标准化的要求,以单位体积XX细胞(管型)/µL 报告方式代替传统半定量及每视野计数,真正与国际接轨。

3、提高医院学术影响。

尿沉渣标准定量计数有利于医院进行医疗总结和开展科研教学活动,相关课题可参加会议交流或刊物发表。

4、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双赢。

尿沉渣镜检的临床诊断意义

尿沉渣镜检的临床诊断意义

尿沉渣镜检的临床诊断意义作者:张春雨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5年第04期【摘要】目的探讨尿沉渣检验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性及临床意义。

方法将2772例新鲜尿液标本离心后倒出上清液取其残留的沉渣,通过显微镜进行目测直接检查。

结果在2772例尿液常规检验中, 264例尿液在沉渣显微镜下检测为镜下血尿,检出率为9.52%,红细胞形态异常共计15例,检出率为0.54%。

结论尿沉渣检验是临床检验的重要项目,不仅应用于泌尿系统疾病,对其他全身性疾病的诊断、治疗也是不可缺少的。

在尿沉渣镜检过程中,除了使用尿沉渣自动分析仪检测外,通过显微镜直观镜检也是十分必要的,它往往会纠正由于检验者不按标准化操作规程检查或尿液中存在细菌、结晶体杂质而导致的漏诊、误诊现象。

【关键词】尿沉渣;显微镜检查;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结晶DOI:10.14163/ki.11-5547/r.2015.04.039现将本院半年内内科尿常规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所有标本来自2013年1~6月本院内科住院患者共计2772例新鲜尿液标本。

1. 2 标本留取方法住院患者通常取晨尿,即清晨起床后的第1次尿标本,为较浓缩或酸化的标本,血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等有形成分的结构较为完整。

留尿前嘱患者清洗外阴,排出前段尿后留取中段尿液于干净的尿杯内送检。

女性月经期避免留取标本,以免月经血的污染。

1. 3 检验方法①将患者送检的新鲜尿液轻轻充分混匀后取出10 ml缓缓倒入有刻度的离心管中,尿液勿倒满试管,以免混匀吸样时溢出,造成标本间的相互污染。

②将尿试带充分浸入尿液中取出,滤干放入尿干化学分析仪测出结果。

试纸条应在有效期内使用,禁止用手触试带实验区,每次用后易拧紧瓶盖,放阴凉干燥处30℃保存。

③取出尿管采用水平式离心机,有效离心半径15 cm,将离心管内的尿液以1500转/min,相对离心力400 g,离心5 min,弃去上清尿液,留取沉淀0.2 ml,轻轻混匀,取1滴约50 μl置于载玻片上镜检,以低倍镜观察全貌,用高倍镜辨认各细胞(10个视野)、管型(低倍镜20个视野)形态。

浅谈尿沉渣检验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性及临床意义

浅谈尿沉渣检验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性及临床意义

浅谈尿沉渣检验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性及临床意义发表时间:2015-04-30T11:53:40.07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5期供稿作者:吕承旻[导读] 尿沉渣检验在泌尿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吕承旻(广西贵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西贵港 537132)【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尿沉渣检验在泌尿系统疾病患者临床诊断中的意义和重要性。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内科住院患者的新鲜尿液标本400例进行研究,对其进行离心去除上清液后,取残留的沉渣进行尿沉渣检验。

结果本组400例新鲜尿液标本的检验中,共有39例标本经尿沉渣检查为镜下血尿,检出率为(9.75%),有2例红细胞形态异常,检出率(0.5%),经调查临床资料显示,以上患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肾炎和肾小球肾炎。

有19例标本经显微镜检查显示白细胞满视野,且检出细菌,检出率(4.75%),属于泌尿系统感染。

有3例标本经显微镜检查显示有颗粒管型和透明管型,检出率(0.75%),属于肾病综合征和糖尿病肾病。

结论尿沉渣检验在泌尿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尿沉渣检验泌尿系统疾病红细胞白细胞临床意义【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5-0131-02 泌尿系统疾病不仅能够由机体的其它系统病变引发,还能够对机体的其它系统甚至全身造成影响,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泌尿系统疼痛、肿块及排尿改变等泌尿系统症状,同时也可伴发水肿、贫血及高血压等[1]。

大量的临床试验表明,尿液和尿液沉渣的分析对于泌尿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其中尿液分析容易受到其它因素的感染,导致无法进行准确的分析,而尿沉渣检验可以有效排除干扰因素,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2]。

本次研究通过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内科住院患者的400例新鲜尿液标本进行研究,对其尿沉渣检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内科住院患者的新鲜尿液标本400例进行研究。

尿沉渣的临床意义

尿沉渣的临床意义

尿沉渣分析相关知识
1、尿液分析的内容
尿液分析可以分为物理学检测,干化学检测和沉渣镜检三部分内容;
物理学检测包括观察尿液的颜色、透明度、气味,也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仪器对尿液的比重和肾透压进行检测;
干化学检测是通过试纸条与尿液的反应,检测出尿液的蛋白质、葡萄糖、酸碱度、酮体、胆红素、尿胆元、亚硝酸盐、红细胞、白细胞及比重等;
显微镜发明以后,通过显微镜可以观测到所有的有形成分,如红白细胞、管型、结晶体、细菌、寄生虫、真菌、精子、黏液等,出现了至今在尿沉渣领域被奉为“金标准”的镜检法;
2、尿沉渣分析的临床意义
尿沉渣分析或称尿有形成分分析、或进一步称为尿颗粒计数是尿液分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在临床上对肾脏疾病、泌尿道疾病、循环系统疾病以及感染性疾病等,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作用,曾被美国着名的Dahelen Free称为“体外的肾活检”;
3、尿沉渣标准化进程
90年代开始,国外已非常重视尿液分析
1995年美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NCCLS的文件GP-16A
1995年日本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JCCLS的文件GP1-P2
1997年欧洲尿液分析协作组提出尿沉渣检查的相关文件
2000年中国CCCLS制定尿液物理学、化学及沉渣分析标准化4、尿沉渣各有形成份临床意义一览表:。

尿沉渣检查及临床意义

尿沉渣检查及临床意义

尿沉渣检查及临床意义一.概述尿沉渣检查是尿常规中比较重要的一项检查。

尿沉渣就是尿液中的有形状成分。

是原尿经过离心后,形成的沉渣。

尿沉渣检查是用显微镜对尿沉淀物进行检查,识别尿液中细胞、管型、结晶、细菌、寄生虫等各种病理成分;辅助对泌尿系统疾病作出诊断、定位、鉴别诊断及预后诊断的重要试验项目。

二.正常值红细胞<3个/高倍视野,白细胞<5个/高倍视野。

所谓每高倍视野是指显微镜扩大400倍时的每一个视野。

在尿沉渣中可以见到少数透明管型及少数扁平上皮细胞、尿酸盐、磷酸盐及草酸盐等结晶。

三.尿沉渣分析临床意义尿沉渣分析或称尿有形成分分析,或进一步称为尿颗粒计数,是尿液分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在临床上对肾脏疾病、泌尿道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及感染性疾病等,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作用。

四.尿液各有形成分的临床意义1.红细胞尿经离心沉淀镜检是发现红细胞数>3个/HP,称为镜下血尿。

红细胞超标时可提示肾脏和泌尿系统的多种疾病,包括肾外伤.青少年在剧烈运动、急行军、冷水浴,久站或重体力劳动后也可出现暂时性镜下血尿。

也可见于外伤性的导尿后、结石的通过、或月经的污染。

血尿最常见原因是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如肾孟肾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结石、肾肿瘤和生殖系统炎症、出血、肿瘤(如前列腺炎、宫颈癌等)。

以及泌尿系统邻近器官其它恶变、也可见于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DIC。

2. 白细胞尿沉渣中白细胞:大量白细胞(白细胞>5个/高倍视野)的存在提示泌尿道感染如肾盂肾炎、肾结核、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等以及女性阴道炎、宫颈炎等。

脓尿还可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

3. 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提示活动性的肾小管病变。

常见于急性肾小管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可见复粒细胞)和肾小管坏死病变;移行上皮细胞增多提示相应部位的炎症或坏死性病变如膀胱炎;鳞状上皮细胞增多或伴白细胞多见于尿道炎4. 吞噬细胞尿中出现吞噬细胞提示泌尿道急性炎症见于急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5. 管型(1)红细胞管型正常尿中无红细胞管型,病理状态下提示肾小球疾病和肾单位内有出血,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肾出血及肾移植排斥反应,肾梗死、肾静脉血栓形成、亚急性心内膜炎、狼疮性肾炎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本类型 随机尿 晨尿
餐后2小时尿 葡萄糖耐量试验 24h尿 导尿 中段清洁尿 穿刺尿 三杯试验标本
应用范围 常规筛查 常规筛查、妊娠试验、直立性 蛋白尿 糖尿病监测、葡萄糖试验 与血液标本一起做尿糖耐量 化学成份定量 细菌培养 常规筛查、细菌培养 细菌培养、细胞学检查 尿道炎、前列腺炎、膀胱炎
尿液标本保存
不论是生理、病理,还是药物引起的尿液 的PH过高或过低均会引起尿蛋白和比重的检验 误差。实际上,试带法尿PH检测有两个含义, 一是临床资料,提示体内酸碱平衡变化,二是质 控资料,提示尿比重和尿蛋白的测定结果是否受 PH的干拢。
尿沉渣的影响因素
• 一、红细胞检测的影响因素 从机外因素和机内因素来分析:②机外因素。
尿干化学分析的影响因素
• 3.青霉素的影响 大剂量应用青霉素后, 可造成尿蛋白检测干化学法假阴性;磺柳 酸法假阳性,其机制未明,但此现象应引 起相关人员重视。
• 4.尿液PH的影响 干化学法进行尿比 重和尿蛋白的测定都基于模块上PH的变 化(如下图)
尿液PH对比重的干化学法测定产生影响,
这可能是尿PH增高时,尿液中的氢氧离子中和 掉一部分由Na+离子解离产生的酸性基团,而使 比重结果偏低,因此,当尿PH>7,尿比重应增 加0.005作为补偿;而当尿液PH<3.0时,可引起 干化学法尿蛋白测定假阳性,尿PH>9.0时,可 引起干化学法尿蛋白测定假阴性。
UF是否可以代替尿液干化学检测
• 不可以。建议进行两者交叉检验,观察结果。同时也应该 结合显微镜及临床诊断。尿干化学法是通过化学方法提供 尿液检查的信息。但干扰因素很多。如红细胞检查中采取 隐血的检查其原理是利用RBC中Hgb具有过氧化物酶的活 性,使色原氧化而产生颜色变化。但尿中出现的氧化污染 物、易热酶、微生物产生的过氧化物会引起它的假阳性。 对白细胞的检查采取酯酶反应的原理,但淋巴细胞内不含 酯酶所以无法被检出。利用亚硝酸反应的原理来检测细菌, 但部分细菌不含有亚硝酸盐还原酶如假单孢类细菌就无法 被检出等。当红细胞全溶解时、尿液蛋白、酮体、尿胆红 素等只能靠干化学检出。所以沉渣的检测不能完全代替化 学检测,尿液的一体化检测应该受到重视。
尿样本放置时间过长,结晶增加,细菌繁殖,导 致RBC假性升高;酵母样细胞,如白色念珠球菌 等增多,导致RBC假性升高。溶血,样本污染, 灰尘,酒精等进入。药物,尤其是尿中有含有荧 光染料类的药物的影响,而检验人员和医生都不 知道。②机内因素。试剂长时间过期变质,管道 污染等。红细胞检测的筛选设置问题,Negative Lmits,Review Limit设定值过低。
尿干化学分析的影响因素
• 1.尿液放置时间 如酮体,新鲜尿液内以 乙酰乙酸为主,随放置时间越长,乙酰乙 酸越少,而丙酮和β-羟丁酸越多;又如, 红细胞、白细胞的破坏,葡萄糖、蛋白成 分的分解等,均可能造成同一份标本在不 同时间出现不同结果的现象。(如图)
尿样保存不当或放置过久对结果影响
尿干化学分析的影响因素
• (1)尿液标本留取后应及时送检,以免细 菌繁殖及有形成分破坏。凡留取超过2h、 示注明留尿时间及尿量不够的标本应拒收。 检验科收到合格的尿标本后应签收,在送 检单位上注明收到时间,并应及时检查。
尿液标本保存
• ( 2)由于尿液中化学成分和细胞成分的不稳定 性,为保证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尿液分析建议在 收集标本2h内进行,一般不推荐使用化学防腐剂。 如延误检验,应将标本置冰箱保存,适宜于一些 化学成分的检测(胆红素和尿胆原除外),但会 沉淀无晶形尿酸盐和磷酸盐,使显微镜视野模糊, 如果同时做培养,在运送及处理过程中应保存于 冷藏条件下,如作多项分析应将充分混匀的尿分 作几份,按用途作不同处理。作为防腐措施冰箱 保存的时间长短要根据各个尿检测项目,作为防 腐措施的冷藏时间没有统一的规定,但多数参考 书推荐以6h为宜。
尿液标本保存
• (3)部分需留取24h尿标本进行检测的项 目,需在尿标本中加适量防腐剂,但应根 据不同检查目的而选用不同类型的防腐剂 (大多使用400g/L的甲醛溶液,每升尿液 加入5ml,应注意甲醛过量时可与尿素产生 沉淀物,干扰显微镜检查),在使用防腐 剂时必须慎重选择,因某些防腐剂会干扰 酶的测试。尿液标本保存不当或放置过久 对试带法和镜检结果均有影响。
尿沉渣分析参数的临床意义
UF对临床有哪些有用价值
• 目标样本筛选,就是按照一定筛选条件,将需要 的目标样本快速选出,对有问题的样本再仔细镜 检。筛选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效率,减少无效操作。 根据NCCLS的规定尿样品必须在2小时内检测完 毕。如果不进行筛选,检验科承担不了巨大样本 量的规范的镜检工作,这样不仅尿样放置时间过 长而变质导致结果不准确,而且报告不及时也将 影响病人和临床;如果强行承担大样本量的镜检, 将出现人为原因的检验质量下降,人为误差加大, 结果的可信性下降。所以我们讲质量优先,兼顾 效率。给临床提供定量数值。
• 2.维生素C的干扰 在应用维生素C后, 可造成干化学法测定尿液红细胞、葡萄糖、 胆红素、亚硝酸盐等的假阴性,班氏尿糖 定性试验假阳性。所以有专家认为:在大 剂量口服或静脉滳注维生素C后,原则上 在5h内不要留取尿液标本进行检验。必须 检验时,要静脉滴注剂量、开始滴注时间 和留取尿样时间,以便检验人员及时采用 适当措施以避免影响实验结果。
临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义
尿液检验质量控制
• 1.取尿时间
住院患者尿常规最好留
取清晨第一次尿,顾可梁教授提出也可在
上午7:00~8:00留取尿液作为第二次晨尿。
门诊或急诊患者可随时留取,但在标本容
器上必须注明留取时间。
• 2.容器装备
使用一次性有盖尿标本
容器,改变目前敞开无盖尿杯。
• 3.取尿指导(见表)
尿液标本保存
标本检测
• 尿液标本收集后必须在2h内(冷藏标本必须在6h 内)完成检测。对于尿液检测时间的问题,有人
研究将1000份尿样,置25℃下1h仅1份浑浊,2h
有2份浑浊,3h时有997份变浑浊,故提出尿样应以 2h内检测完毕为宜。尿液能否在2h内检查完毕, 是尿常规检查质量的关键,尤其住院患者要做到 尿液收集、运送并在2h内测定完毕,存在很多客 观困难,但一切事在人为,要做好住院患者及护 士的宣传工作,使他们了解遵照医嘱留取尿标本、 及在留尿容器上记下实际留尿时间的重要性,同 时必须在2h内送到检验科,凡无特殊注明而超过 2h的尿标本及尿量不够者应拒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