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进藏资料

合集下载

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文成公主,是唐朝睿宗李旦的第七个女儿,她出生在唐玄宗年间,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妹妹。

在唐玄宗开元年间,文成公主被嫁给了吐蕃的松赞干布,成为了吐蕃的王妃。

这段婚姻不仅促进了唐蕃两国的友好关系,也为文成公主的后来的一段传奇经历埋下了伏笔。

在进藏之前,文成公主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她精通文学、音乐、舞蹈和书法,还懂得医术和卜算。

她聪慧美丽,深受父母的宠爱。

然而,她的一生却并不平坦。

文成公主进藏后,她在吐蕃的国土上建立了自己的府邸,开始了她在异国的新生活。

她努力适应异国的风俗习惯,学习吐蕃的语言和文化,与吐蕃的人民相处融洽。

她不仅在政治上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还在文化交流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她将唐朝的文化和艺术带到了吐蕃,同时也将吐蕃的文化传播到了唐朝。

然而,文成公主的生活并不尽如人意。

在吐蕃,她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

她需要克服语言、风俗、宗教等方面的障碍,努力融入吐蕃的社会。

她还要应对各种政治斗争和宫廷阴谋,维护自己和唐朝的利益。

在这一切的背后,她始终保持着乐观和坚强,展现出了作为一位公主应有的风范和胆识。

文成公主在吐蕃度过了长达40年的时光,她以她的智慧和胆识,成为了唐蕃两国友好交往的重要使者。

她还在吐蕃留下了许多著名的文化遗产,为中华文化和吐蕃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她的一生,是中华文化和吐蕃文化交流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华民族友好交往的一段佳话。

文成公主的一生,是一个传奇,她的故事感动着世人。

她的坚韧和智慧,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她的故事,也成为了中华民族和世界各国友好交往的重要历史见证。

愿文成公主的故事,永远在人们心中流传,激励着我们为中华民族和世界和平作出更大的贡献。

文成公主进藏文化交融与文物考古发现

文成公主进藏文化交融与文物考古发现

文成公主进藏文化交融与文物考古发现在中国历史上,文成公主闻名于世。

她作为唐玄宗的女儿,与尺尊成为吐蕃的妃子,并在嫁入吐蕃后为两地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文成公主进藏不仅带去了汉族的文化传统,还将许多文物与艺术品带到吐蕃,这些历史文物也成为考古学研究中的重要发现。

本文将深入探讨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事件以及相关的文物考古发现。

一、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背景唐玄宗时期的文成公主,出生于贵族家庭,聪慧美丽,深得父母的宠爱。

当时,吐蕃作为唐朝的邻国,吐蕃王朝希望通过联姻来稳定与唐朝的关系。

于是,唐玄宗决定将文成公主嫁给尺尊,成为吐蕃的皇后,以达到联姻的目的。

二、文成公主的文化交融文成公主进藏后,积极推动汉藏两地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她在吐蕃开展了多项文化活动,将汉族的语言、文字、服饰、食品等传统文化带到吐蕃。

同时,她也学习了吐蕃的文化和传统,在吐蕃王宫中展现了汉族的舞蹈、音乐和绘画艺术。

这种文化交融不仅促进了两地人民的相互了解与友谊,也进一步巩固了两国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

三、文物考古发现文成公主的进藏带来了许多文物与艺术品,这些珍贵的文物成为历史考古研究的重要发现。

在吐蕃地区的考古遗址中,不断出土了许多与文成公主相关的文物。

其中,最受关注的是一批刻有汉字的吐蕃石刻。

这些石刻记录了文成公主的婚姻及其与吐蕃皇室的关系,对研究吐蕃历史和文化交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还发现了大量汉藏文化融合的艺术品,如壁画、佛像等,这些文物反映了吐蕃时期的艺术风格和信仰。

四、文成公主进藏的影响文成公主进藏和相关的文物考古发现对于文化交流与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她的婚姻使唐玄宗与吐蕃王朝的关系更加紧密,促进了两国的繁荣与发展。

其次,文成公主的文化交融带来了汉藏文化的交流与借鉴,丰富了吐蕃的文化底蕴。

最后,去世后,文成公主被吐蕃人民奉为圣人,陆续建立了许多寺庙来纪念她,使得汉藏宗教文化在吐蕃地区得到了广泛传播。

综上所述,文成公主进藏文化交融与文物考古发现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一、公主嫁给吐蕃王子盛唐时期,唐玄宗的女儿文成公主被册封为吐蕃王子松赞干布的王妃。

这一联姻不仅是两国友好交往的象征,也是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开始。

吐蕃地处高原,文成公主进藏踏上了一段奇幻的旅程。

二、公主的旅程公主在嫁给吐蕃王子松赞干布之后,顺利地进入了吐蕃。

可是她心中充满了对这片陌生土地的好奇和期待。

公主从长安出发,穿越了山河峻岭,颠簸了几个月才到达吐蕃。

一路上,公主目睹了广袤辽阔的大草原、壮丽雄伟的雪山和汹涌激流的山河风景,更加坚定了她要融入这片土地的决心。

三、公主的文教事业进藏后,公主不仅要履行世俗的婚姻责任,还积极投身于吐蕃的文化事业中,开创了一段杰出的“文成公主时代”。

公主在吐蕃王宫中设立了唐学堂,为吐蕃贵族培养文化才子。

她还利用自己在唐朝学习的历史、文学、建筑等专业知识,设计修建了一座壮丽的佛塔,促进了吐蕃佛教的传播和发展。

四、公主的善举与仁德公主在吐蕃期间,不仅关心着吐蕃民众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情况,还积极投身于慈善事业。

她组织修建了许多道观和庵堂,供民众修行。

同时,她还设立了慈善基金,救助流离失所的孤儿和贫困百姓,给予他们温暖和希望。

公主的善举和仁德深受吐蕃民众的爱戴和尊敬。

五、公主留下的文化遗产文成公主作为一位具有卓越才华和思想的公主,给吐蕃和西藏的历史文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她将唐朝文化带入了吐蕃,推动了吐蕃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公主在吐蕃建设了寺庙、佛塔和寺院,促进了吐蕃佛教的传播,为西藏佛教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她的贡献被后人铭记,并广泛流传至今。

六、公主的离世与传说公主在吐蕃生活了数十年后,因年老体弱而离世。

据传说,公主去世后,她的遗体被遵照佛教传统进行了火化。

火化后,公主的舍利骨被分成五部分,分别埋葬在西藏的不同地方。

这些舍利骨分别成为了吐蕃历史上重要的寺院和信仰圣地,也成为了后世人们祈福和朝拜的地方。

七、公主的精神永存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不仅是吐蕃和西藏历史的一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文成公主进藏主要内容

文成公主进藏主要内容

文成公主进藏主要内容
文成公主是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和文德皇后的第九个女儿,她的
名字叫金城公主。

她在西藏的历史地位非常重要,被誉为“文成公主”。

她的一生经历了很多波折,但最终她为唐朝和吐蕃王朝的友
好关系做出了重要贡献。

公元641年,唐太宗派遣文成公主出嫁给吐蕃王松赞干布。


次婚姻不仅是两国政治联姻,更是中原文化和藏传佛教在西藏的传播。

文成公主在嫁到吐蕃后,积极传播汉文化和佛教,她还在拉萨
建造了著名的小昭寺和兴教寺,为藏传佛教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文成公主进藏后,她在政治、宗教和文化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她的到来不仅加强了唐朝和吐蕃王朝的关系,也促进了两国之
间的文化交流。

她还在吐蕃王朝的政治决策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成
为了吐蕃王朝的实际统治者之一。

文成公主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她不仅是一位贤明的皇家公主,更是一位具有政治智慧和文化修养的女性。

她的进藏之举,不
仅促进了唐朝和吐蕃王朝的友好关系,也为中原文化和藏传佛教在
西藏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的来说,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意义非常重大,她为唐朝和吐蕃王朝之间的友好关系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中原文化和藏传佛教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

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她的故事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历史遗产,也是中华文化和藏族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

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文成公主进藏是指唐朝贞观年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遣大相噶尔东赞(即禄东赞)为请婚使者,赴长安请婚。

以下是网分享的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唐朝的贞观之治,使国家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周围少数民族非常向往,纷纷派使者前来修好,称臣纳贡。

许多少数民族首领都来求亲,以能够与唐朝宗室联姻为荣。

唐太宗为了确保边疆太平,各族人民和睦相处,也制定并推行和亲政策。

比如,唐太宗把妹妹衡阳公主嫁给突厥处罗可汗的儿子阿史那社尔,把弘化公主嫁给吐谷浑可汗诺曷钵,从而建立了唐朝和突厥、吐谷浑之间的友好关系。

当时西南地区的青藏高原上,崛起了一个强盛的吐蕃(bō)政权。

它的赞普(吐蕃王的称号)松赞干布,于634年派使者到长安,希望跟唐朝建立友好关系。

松赞干布从小就精通骑马、射箭、击剑等各种武艺,而且很有文化素养,会写诗歌,吐蕃人十分爱戴他。

在他父亲去世不久,吐蕃贵族发动叛乱,企图夺取政权。

年轻的松赞干布镇静地面对复杂的形势,凭着超凡的智慧和勇敢,很快就平定了叛乱。

松赞干布派使者到长安,一方面是想学习唐朝的先进文化,另一方面则是向唐皇室求亲。

但唐太宗没有马上答应。

吐蕃使者担心回去后会被松赞干布怪罪,便撒了个谎,于是闹出了吐蕃和唐朝的矛盾,双方打了几仗,又坐下来和平谈判。

公元640年,松赞干布派出了一支上百人的队伍,由聪明能干的大论(宰相)禄东赞带队,准备了许多金银珍宝,再次到长安求亲。

禄东赞在唐太宗接见时,转达了松赞干布想和唐朝友好的心愿,巧妙地提出了年轻的国王希望娶一位大唐公主的要求。

唐太宗对禄东赞的言谈举止很赞赏,并从他那里对松赞干布有了更多的了解。

唐太宗在皇族的姑娘中,挑选了一位文化素养较高、美丽而又温柔的,封为“文成公主”,许嫁给松赞干布。

禄东赞能完成求亲的使命,确实很不容易,至今民间还流传着“五难求婚使”的动人故事。

当禄东赞胜利解答了一道道难题,最后,唐太宗要他从二千五百名美丽的姑娘中,找出文成公主来。

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导语:唐朝文成公主嫁给藏王松赞干布的故事,流传1300多年了。

接下来小编整理了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文章希望大家喜欢!文成公主作为历史中颇有盛名的一位公主,最为出名的事迹就是进藏。

文成公主名李雁儿,并非是李世民的亲生女儿,而是唐太宗李世民宗室女,是在被派去和亲时封的公主称号。

当时唐太宗李世民刚刚灭了东突厥,一时意气风发,又派李靖前去西南,李靖不负圣恩击败了西南的吐谷浑,自此开始,正式打通了前往西域的通道。

西域各国在了解到唐朝的强盛国力后,纷纷派遣使者前往唐朝与其交往。

甚至连远在天边的吐蕃,都派使者前来拜访。

当时的吐蕃赞普名叫松赞干布,是藏族人心中的英雄。

他能文能武,是个不可多得之才。

他年仅13岁的时候就精通射箭,骑马等各项武艺。

不仅如此,他还喜欢写诗,喜爱民歌,受到了很多吐蕃人的爱戴。

他的父亲死去时也曾经发生了一场叛乱,许多有贼心的吐蕃贵族都想把他拉下马来,好让自己登上那无比尊贵的位置。

但年轻的松赞干布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将他们全部镇压了,叛乱自然也很快平定下来。

年轻的松赞干布不满足于现在的生活,为了学习唐朝的文化,松赞干布特地派人长途跋涉地前往长安,向唐太宗李世民表达自己想要与唐朝建立友好关系的愿望。

而唐太宗听到吐蕃的名声后也欣然同意与其建立友好关系,还派遣了使者前往吐蕃回访。

几年后,松赞干布又派遣使者前往长安,而这次的目的是想向唐太宗求取一位美丽的公主和亲,唐太宗却没有答应松赞干布的要求。

使者在知道唐太宗没有答应时十分害怕,他害怕松赞干布责怪自己办事不利,于是他向松赞干布撒谎道:“本来唐太宗都快要答应我们了,已经在考虑和亲的公主的人选了,但由于吐谷浑王又正好也派人前来求亲,于是我们求亲的事就被耽搁了下来。

”而当时吐蕃与吐谷浑本来就有一些小摩擦,生长干部在听了使者的汇报后就更加厌恶吐谷浑了。

气愤之下,他认为吐谷浑是在挑衅他,于是他立即派兵20万人前去攻打吐谷浑。

而吐谷浑王见吐蕃军来者不善,攻势太猛。

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西元1846年,现今的西藏当时还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地方,但大清帝国的一位叫桂妃的公主(徐文成公主)因为种种原因而进入西藏,并最终成为西藏大藏传法会的一员。

徐文成公主被西藏佛教接纳,进入藏传佛教修行为宗法上使,任佛教永恒之妻,于是接受了西藏文化,学习了达赖喇嘛的法理,和当地普通佛徒一样生活,在整个西藏都深受爱戴。

直至今天仍有汇集至西藏受其戒指的喇嘛和藏众,并把他惦记,称其为“文成公主”。

徐文成公主据说在去世之前,将自己的遗体运往西藏,葬于青城山的薰衣草原,山顶上经常会飘起一朵白色薰衣草,象征着文成公主的灵魂。

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A. 文成公主的故事1、文成公主的故事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建立的政权,它是一个位于青藏高原的古代王国。

松赞干布是藏族历史上的英雄。

在唐太宗年间,他即位当了吐蕃的国王,一时之间,在雪域高原上成为了英雄,他仅仅用了几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对一些小国家的兼并,建立了统一的吐蕃王朝。

建立了吐蕃王朝以后的他积极谋求与唐朝建立十分密切的关系。

他曾先后两次派出能言善辩,聪明机智的大臣来到了当时唐朝的都城长安想向唐朝的皇帝求得一门亲事。

唐朝皇帝看见了他的真诚和执着,于是就同意了他的和亲请求,答应把文成公嫁给他。

其实文成公主并不是皇帝的亲骨肉,她只是皇帝亲戚的一个女儿。

被他封为了公主。

这个公主不仅聪慧美丽,而且从小就受到家庭的熏陶,学习文化知识,知书达礼还十分的信仰佛教。

在皇帝答应了吐蕃国王的和亲请求以后,文成公主就在皇帝给她安排的一些人的护送下,随着吐蕃的大臣从长安出发前往吐蕃。

松赞干布知道了这个消息以后。

就来亲自迎接自己妻子,然后他就随同自己的妻子一起回到了拉萨。

2、文成公主生平文成公主(625年—680年11月1日),唐朝宗室女,汉族。

汉名无记载,吐蕃尊称甲木萨(藏语中“甲”的意思是“汉”,“木”的意思是“女”,“萨”的意思为神仙)。

文成公主原本是李唐远支宗室女,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年),太宗李世民封李氏为文成公主;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成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王后。

唐蕃自此结为姻亲之好,两百年间,凡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

(1)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扩展阅读1、和亲背景松赞干布(弃宗弄赞)是藏族历史上的英雄,崛起于藏河(今雅鲁藏布江)中游的雅隆河谷地区。

他统一西藏,成为赞普,建立了吐蕃王朝。

文成公主,汉名无记载,其父史书也未记载。

史书记载文成公主为宗女,不是皇帝的女儿。

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唐太宗派江夏王李道宗持节送文成公主去吐蕃。

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遣使大唐,唐太宗遣行人冯德遐出使吐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623年?-680年11月1日),生于任城(今山东济宁),其父史书未记载,多猜测为江夏郡王李道宗。

李道宗是唐高祖李渊的堂侄,因战功被封为任城王,他的女儿就生在任城。

贞观14年(公元640年),唐太宗李世民一道圣旨,将她封为文成公主,远嫁吐蕃。

文成公主是唐朝宗室女,唐贞观十五年(641年)与吐蕃松赞干布联姻。

文成公主一行从长安出发,途经西宁,翻日月山,长途跋涉到达拉萨。

据传,玉树县的贝纳沟是文成公主进藏途中停留时间最长的一个地方。

这里的藏族首领和群众曾为她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文成公主深受感动,决定在吐蕃多住些日子,并教给当地群众耕作及纺织技术。

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在唐送亲使江夏王太宗族弟李道宗和吐蕃迎亲专使禄东赞的伴随下,出长安前往吐蕃。

松赞干布在柏海(今青海玛多)亲自迎接,谒见李道宗,行子婿之礼。

之后,携文成公主同返逻些(今拉萨)。

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近40年,一直备受尊崇。

松赞干布
松赞干布的父亲,是一位很有作为的赞普。

受父亲的影响,少年时代的松赞干布就已显现出非凡的才能。

父亲被仇人毒害而死后,13岁的他即赞普位。

即位后,他一面缉查凶手,一面训练军队,很快平息各地的叛乱,统一各部,定都逻些(今拉萨),建立了吐蕃奴隶制政权。

之后,又先后降服周围的苏毗、多弥、羊同等部,势力日益强盛。

完成西藏的统一之后,松赞干布开始致力于政权建设,建立了完备的、以赞普为中心、高度集权的政治和军事机构。

同时,还制定法律、税制,任用贤明的大臣,采取许多措施鼓励百姓学习和运用先进生产技术,发展农牧业生产,使吐蕃的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迅速呈现中兴之势。

为改变吐蕃人没有自己的文字、靠刻木结绳记事的落后面貌,他派出以大臣吞米桑布扎为首的16名贵族到印度求学,终于创制出本民族的文字——藏文。

为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藏民族文化的保存、传承与发展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松赞干布迎娶了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在去西藏的路上为百姓做了很多益事。

吐蕃资料记载:吐蕃古昔并无文字,乃于此王(松赞干布)之时出现也。

……举凡吐蕃之一切纯良风俗,贤明政事,均为此墀松赞王者之时出现也。

一切民庶感此王之恩德,乃上尊号曰“松赞干布”。

松赞干布非常欣赏唐朝的富庶与繁荣。

唐贞观八年(634),遣使赴唐沟通关系。

同时,与南部泥婆罗(今尼泊尔)通好。

公元638年秋,松赞干布率吐蕃大军攻击唐朝的松州,太宗遣吏部尚书侯君集为当弥道行营大总管,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为白兰道行军总管,左武卫将军牛进达为阔水道行军总管,右领军将军刘兰为洮河道行军总管,率步骑五万以击之。

唐军先遣部队在牛进达指挥下,打败了吐蕃军。

松赞干布惧,率部退出党项、白兰羌及青海地区,遣使谢罪。

因复请婚,太宗许之。

松赞干布乃遣其相禄东赞致礼,献金五
千两,自余宝玩数百事。

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宗室女,江夏王李道宗的女儿)嫁给松赞干布。

唐蕃联姻,文成公主的入藏,将佛教和内地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带到了高原,进一步促进了西藏经济文化的发展。

文成公主进藏原因
唐太宗贞观十二年,松赞干布率吐蕃大军进攻大唐边城松州,即今天的四川松潘县,生番破城及屠,屠杀汉族男性,掠夺女性为奴;唐太宗治理下的唐朝,此时正国富兵强,于是派侯君集督率领大军讨伐。

大败吐蕃于松州城下。

松赞干布只好俯首称臣,并对大唐的强盛赞慕不已,他在上书谢罪的同时,还特向唐廷求婚。

唐太宗经过一番考虑,决定答应他的请求,文成公主人长得端庄丰满,自幼饱读诗书,她虽然对遥远的吐蕃心存疑虑,却又充满了新奇的向往,因而也就应允了。

经过两个多月的准备,于贞观十五年隆冬,一支十分可观的送亲队伍,在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的率领下,护送文成公主前往吐蕃和亲之所以要在隆冬季节出发,是因为由长安经陇南、青海到西藏有一个多月的路程,沿途要经过几条湍急的大河,隆冬季节河水平缓,才便于送亲的队伍通过。

这支队伍,除了携带着丰盛的嫁妆外,还带有大量的书籍、乐器、绢帛和粮食种子;组成成员除文成公主陪嫁的侍婢外,还有一批文士、乐师和农技人员,几乎就象是一个“文化访问团”和“农技队”。

这些人员是去干什么呢?因为当时吐蕃已经击溃了吐谷浑,伊然成为了西南举足轻重的强邦;唐太宗深谋远虑,觉得只有对吐蕃加强笼络,才能保证大唐西南边陲的稳定,因此才千方百计地对他们从经济和文化上予以协助,使吐蕃在潜移默化中感激和追随大唐。

文成公主实际上就是肩负着这项和睦邦交的政治任务远嫁的,这支送亲的队伍也是前去协助她完成这项使命的。

经过一个多月的顶风冒雪的艰苦跋涉,春暖花开的时候,文成公主一行到了黄河的发源地一河源,这里水草茂盛,牛羊成群,一改沿途风沙迷茫的荒凉景象,让人精神为之一振。

一路上很为吐蕃地势恶劣而忧心的文成公主这时也松了一口气,于是送亲队伍在这里作了数日的短暂休整。

这时,松赞干布亲自率领的大队迎亲人马也赶到了河源,松赞干布一行见到大唐使臣江夏郡王李道宗纳头便拜,并行了子婚大礼,他已认定把大唐作为吐蕃的上国送亲和迎亲的队伍前呼后拥、威风八面地进入了逻些城,在李道宗的主持下,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按照汉族的礼节,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全逻些城的民众都为他们的赞普和夫人歌舞庆贺。

松赞干布乐不可支地对部属说:“我族我父,从未有通婚上国的先例,我今天得到了大唐的公主为妻,实为有幸,我要为公主修筑一座华丽的宫殿,以留示后代。


不久,一座美轮美奂的宫殿——布达拉宫就建成了,里面屋宇宏伟华丽。

亭榭精美雅致,还开凿了碧波荡漾的池塘,种上了各色美丽的花木,一切建制都模仿大唐宫苑的模式,用来安顿文成公主,借以藉慰她的思乡之情。

为了与文成公主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松赞干布脱下他穿惯了的皮裘,换上文成公主亲手为他缝制的丝质唐装,还努力地向文成公主学说汉语,一对异族
夫妻,感情融洽,互爱互敬,开始了他们新的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