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的中医治疗

合集下载

中医治感冒对照表

中医治感冒对照表

轻度感冒
轻度感冒时,患者可能出现轻微的头 痛、身体不适、喉咙痛等症状,但这 些症状通常较轻,容易被忽视。
中度感冒
重度感冒
重度感冒时,患者可能出现高热、头 痛、喉咙剧痛、全身酸痛等症状,这 些症状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 工作,需要积极治疗。
中度感冒时,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咳 嗽、流鼻涕、乏力等症状,这些症状 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感冒的病因与病机
风寒感冒
风寒感冒通常是由于患者受到风 寒邪气的侵袭,导致肺气失宣所 致。病机在于肺气失宣,邪滞肌
表。
风热感冒
风热感冒通常是由于患者受到风热 邪气的侵袭,导致肺卫受病所致。 病机在于肺卫受邪,热毒内盛。
暑湿感冒
暑湿感冒通常是由于患者受到暑湿 邪气的侵袭,导致湿热内蕴所致。 病机在于湿热内蕴,卫气同病。
针灸治疗
总结词
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穴位、调整经络气血,以达到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目的,对 感冒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详细描述
针灸治疗感冒常用的穴位包括大椎、合谷、风池等。根据感冒的不同证型,针灸 的方法也有所不同。例如,风寒感冒可采用温针灸或艾灸疗法,以温通经脉、散 寒解表;风热感冒可采用点刺放血疗法,以清热解毒、泄热开窍。
02
中医治疗感冒的方法
中药治疗
总结词
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感冒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口服或外敷 中药,以达到清热解毒、疏风散寒、止咳化痰等功效。
详细描述
根据感冒的不同证型,中医开具不同的中药处方。例如,风 热感冒常用银翘解毒片、桑菊感冒片等;风寒感冒常用感冒 清热颗粒、正柴胡饮颗粒等。此外,中药还可以通过外敷法 治疗感冒,如使用感冒贴等。
04
中医治疗感冒的案例分析

感冒症状的中西医治疗方法比较

感冒症状的中西医治疗方法比较

感冒症状的中西医治疗方法比较一、引言感冒是一种常见的上呼吸道传染病,其主要特点是发热、喉咙肿痛、鼻塞流涕等症状。

中医和西医在治疗感冒方面有着不同的理论和方法,本文将对两者进行比较,以帮助读者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

二、中医治疗感冒的方法1. 中药治疗中药是中医治疗感冒的核心方法之一。

根据中医理论,感冒属于“风寒”、“风热”等不同类型,可以通过饮用适量的中药来调整体内平衡。

常见的中药有薄荷、连橘皮、甘草等,它们能够缓解喉咙肿痛、清鼻塞、解毒等作用。

2. 中医推拿中医推拿是通过按摩人体穴位来调节气血流通,提高免疫力,并且具有祛除体内寒湿之邪、舒经活络等作用。

推拿可通过按摩头部、背部和手足等部位,有效缓解感冒带来的不适。

三、西医治疗感冒的方法1. 休息与加强营养西医治疗感冒的首要措施是保持充足的休息,这有助于增加身体抵抗力。

此外,合理补充维生素C和其他营养物质也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促进康复。

2. 药物治疗西医常用的针对感冒的药物包括退烧药、止咳药和解热镇痛药等。

这些药物可以快速缓解发热、喉咙肿痛、鼻塞流涕等症状,但要注意使用时遵循医生建议并严格按说明书使用。

四、中西医治疗方法相比较1. 风格差异中医侧重整体调理和平衡体内阴阳气血,在处理感冒时注重清除体内湿邪或温暖体表以驱散寒邪。

而西医则更加注重针对性的药物治疗,通过控制特定症状来提供快速缓解。

2. 疗效差异中医治疗感冒的方法需要较长时间来发挥作用,但更加温和且可持续。

而西医使用药物治疗可以迅速缓解症状,但可能存在一些副作用,并未从根本上恢复身体平衡。

3. 辅助治疗中医在治疗感冒时通常会辅助运用一些非药物治疗方法,如推拿和艾灸等,以加强体内的阳气活力。

而西医则更倾向于依赖药物为主要手段。

4. 个人选择对于有慢性呼吸道问题或免疫系统问题的人群,西医药物治疗可能是首选。

而对于一般健康的人群,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中医或西医方法。

五、结论中医和西医在治疗感冒方面具有不同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感冒全身疼经方治疗方案

感冒全身疼经方治疗方案

一、引言感冒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其症状多样,其中全身疼痛是比较常见的表现之一。

全身疼痛可能由病毒感染引起,也可能与感冒引起的肌肉紧张、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

中医治疗感冒全身疼痛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种经方治疗方案,旨在为广大感冒患者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二、中医理论分析1. 病因病机中医认为,感冒全身疼痛是由外邪侵袭所致,外邪主要包括风、寒、湿、热等。

外邪侵袭人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筋骨失养,从而出现全身疼痛等症状。

2. 治则治法中医治疗感冒全身疼痛的原则是祛邪扶正,调和营卫。

具体治疗方法包括:(1)解表散寒:适用于风寒感冒引起的全身疼痛。

(2)清热解毒:适用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全身疼痛。

(3)祛湿止痛:适用于湿邪引起的全身疼痛。

(4)调和营卫:适用于感冒引起的全身疼痛。

三、经方治疗方案1. 方剂组成感冒全身疼经方: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

2. 方剂功效(1)桂枝:解肌发表,温经止痛。

(2)白芍:养血调经,柔肝止痛。

(3)甘草:调和药性,缓急止痛。

(4)生姜:温中止呕,发表散寒。

(5)大枣:补中益气,调和营卫。

3. 用法用量(1)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2)煎药时,将药材浸泡30分钟,煮沸后转小火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

(3)服药期间,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4. 适应症(1)风寒感冒引起的全身疼痛。

(2)风热感冒引起的全身疼痛。

(3)湿邪引起的全身疼痛。

四、注意事项1. 服药期间,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饮酒、过度劳累等。

2. 如感冒症状加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

3. 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年老体弱者,请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4. 对本方药物过敏者禁用。

五、疗效评价经临床观察,感冒全身疼经方治疗感冒全身疼痛具有较好的疗效。

患者服用后,全身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感冒症状得到缓解。

但在治疗过程中,仍需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六、总结感冒全身疼痛是常见症状,中医治疗感冒全身疼痛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

儿童秋冬季节感冒发烧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儿童秋冬季节感冒发烧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儿童秋冬季节感冒发烧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在秋冬季节,儿童更容易感染感冒并发烧的情况。

这不仅给孩子带来了不适,还给家长增加了照顾孩子的负担。

为了有效地治疗儿童秋冬季节感冒发烧,让孩子尽快恢复健康,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方法。

一、感冒发烧的中医治疗中医认为,感冒发烧是由外邪入侵人体引起的疾病。

因此,中医治疗主要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和平衡体内的阴阳来达到治疗目的。

以下是中医治疗感冒发烧的几种常见方法:1. 中药汤剂:中医通常会根据儿童的具体症状和体质,配制适合的中药汤剂。

中药汤剂有助于增强孩子的免疫力,促进体内湿气的排出,并缓解咳嗽、鼻塞等症状。

2. 中医按摩:中医按摩,如推拿和拨筋,可以促进经络气血的流通,缓解孩子的不适感。

按摩背部、胸部等部位有助于改善呼吸道的通畅度。

3. 中医草药熏蒸:中医草药熏蒸可以通过蒸汽中草药的有效成分,直接渗透到孩子的呼吸道,从而有效缓解鼻塞、咽喉痛等症状。

二、感冒发烧的西医治疗西医常常使用药物来控制感冒发烧的症状。

以下是西医治疗感冒发烧的几种常用方法:1. 退烧药物:西医使用退烧药物来降低儿童体温,帮助控制发烧。

常用的退烧药物包括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等。

2. 抗生素:如果感冒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抗生素治疗以控制细菌繁殖。

然而,并非所有感冒都需要使用抗生素,因为感冒通常由病毒引起,而抗生素对病毒无效。

3. 辅助治疗:西医还可以使用其他辅助治疗方式,如含漱盐水、漱口液、鼻喷剂等,来缓解喉咙疼痛、鼻塞等症状。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综合发挥中医和西医的优势,更全面地对待儿童秋冬季节感冒发烧。

中医能通过调节气血、平衡阴阳来增强孩子的自愈能力,而西医则能够通过药物来直接控制症状。

两者结合的治疗方式,不仅能够快速缓解病症,还能够有效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案例以下是一位儿童感冒发烧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案例:患者小明,7岁,因感冒发烧,出现咳嗽、喉咙痛和鼻塞等症状。

《感冒的中医治疗》课件

《感冒的中医治疗》课件

环境因素
气候突变、湿气过重、过 度劳累等环境因素也会影 响人体的抵抗力,从而引 发感冒。
中医对感冒的辨证分型
暑湿感冒
风热感冒
发热重、微恶风寒、汗出不畅、 头胀痛、咳嗽痰黄、咽燥或咽喉 乳蛾红肿疼痛、鼻塞黄涕、口渴 喜饮、舌质红苔黄。
夏季感冒,身热汗少、肢体酸重 或疼痛心中闷热、小便短赤、舌 苔黄腻。
感冒的症状与表现
鼻塞、流涕、打喷嚏
发热、头痛、乏力
感冒时,鼻腔黏膜充血肿胀,导致鼻 塞,并伴有流涕、打喷嚏等症状。
感冒病毒会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导 致发热、头痛、乏力等症状。
咳嗽、喉咙痛
感冒时,喉咙黏膜也受到刺激,导致 咳嗽、喉咙痛等症状。
感冒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感冒主要是由病毒感染引起,如流感 病毒、鼻病毒等。
《感冒的中医治疗》ppt 课件
• 感冒的概述 • 中医对感冒的认识 • 中医治疗感冒的方法 • 感冒的预防与保健 • 感冒治疗的误区与注意事项
01
感冒的概述
感冒的定义与分类
感冒的定义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 由病毒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鼻 塞、流涕、咳嗽、发热等症状。
感冒的分类
感冒可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 两种类型,根据症状和病因的不 同,治疗方法也有所区别。
咙痛等症状。
如辛辣、油腻、烟酒等 刺激性食品,以免加重
症状。
05
感冒治疗的误区与注意事项
感冒治疗的误区
误区一:感冒是小病,可自行随意用药
不科学用药
许多人在感冒时,会自行购买感冒药,甚至随意增减剂量。然而,不同的感冒症状需要不同 的药物,且药物剂量也需严格控制。不科学的用药方式可能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引发其他疾 病。

风寒感冒的中医治疗方法药膳穴位按摩等

风寒感冒的中医治疗方法药膳穴位按摩等

风寒感冒的中医治疗方法药膳穴位按摩等风寒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由风寒邪气入侵人体导致。

中医认为,风寒感冒属于外感病,可通过药膳、穴位按摩等中医治疗方法进行辅助治疗。

本文将介绍风寒感冒的中医治疗方法,包括药膳的制作与食用方法,穴位按摩的手法和注意事项。

一、药膳治疗1. 麻黄石膏汤药材:麻黄10克、桂枝3克、石膏30克、甘草6克。

制作方法:将麻黄、桂枝、石膏、甘草一起煎煮,取汤液。

服用方法:将汤液分2-3次温热服用。

2. 炖鸡汤药材:老母鸡1只、生姜适量。

制作方法:将老母鸡去毛瓦打净,与生姜放入锅中炖煮至汤色变白糯,鸡肉熟软。

服用方法:食用炖鸡肉,喝鸡汤。

二、穴位按摩1. 会阴穴按摩具体操作:用拇指按揉会阴穴,每次按摩5-10分钟,每日2-3次。

注意事项:按摩时力度要适中,不宜过重,避免损伤皮肤。

2. 鼻车穴按摩具体操作:用食指和中指同时按揉鼻车穴,每次按摩5-10分钟,每日2-3次。

注意事项:按摩时不宜用力过猛,避免引起不适。

三、其他中医治疗方法1. 艾灸疗法艾灸是采用艾绒燃烧产生热烟熏烤穴位的方法,可以缓解风寒感冒的症状。

具体操作:将艾绒点燃后对准穴位进行熏烤,每个穴位熏烤5-10分钟,每日1-2次。

注意事项:艾灸时要注意火源的安全,并避免烫伤。

2. 刮痧疗法刮痧是用特制的刮板在患者的背部、胸部、肩部等位置刮擦,以促进气血循环,缓解风寒感冒的症状。

具体操作:用适当的力度在身体指定位置上进行刮擦,每次刮擦5-10分钟,每日1-2次。

注意事项:刮痧时要注意掌握力度,避免过度刺激皮肤。

总结:风寒感冒可以通过中医的药膳、穴位按摩等治疗方法进行辅助治疗,其中麻黄石膏汤、炖鸡汤是常用的药膳疗法。

穴位按摩方面,会阴穴和鼻车穴是较为有效的按摩穴位。

此外,艾灸疗法和刮痧疗法也是治疗风寒感冒的中医方法之一。

在使用以上治疗方法时,需要注意操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确保安全和疗效。

请在咨询医生或经验丰富的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流感冒中医治疗法

流感冒中医治疗法

流感冒中医治疗法感冒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尤其是流感,传染性较强,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中医在治疗流感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方法,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中医认为,流感多是由于外感邪气,正气不足所致。

邪气包括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在不同的季节和气候条件下,邪气的性质和特点也有所不同。

比如,冬季多以风寒为主,夏季多以暑湿为主。

而正气不足则是指人体的免疫力下降,无法抵御外邪的侵袭。

对于风寒型流感,患者通常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等症状。

治疗时应以辛温解表为主,常用的方剂有麻黄汤、桂枝汤等。

麻黄汤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组成,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作用;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组成,能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如果是风热型流感,患者会出现发热重、恶寒轻、有汗、头痛、鼻塞流黄涕、咳嗽吐黄痰、口渴喜饮等症状。

治疗应以辛凉解表为主,常用的方剂有银翘散、桑菊饮等。

银翘散由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淡豆豉、牛蒡子、桔梗、竹叶、芦根、甘草组成,有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的功效;桑菊饮由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梗、芦根、甘草组成,可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除了内服中药方剂,中医还有一些外治法可以辅助治疗流感。

比如艾灸,通过艾灸大椎、风门、肺俞等穴位,可以振奋阳气、驱散寒邪,增强人体的抵抗力。

还有拔罐,在背部膀胱经上进行拔罐,可以疏通经络、祛风散寒。

另外,中药熏蒸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将一些具有解表散寒、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如艾叶、紫苏叶、金银花等煮沸后产生的蒸汽熏蒸身体,能帮助缓解症状。

在饮食方面,流感患者应注意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

可以多吃一些具有清热解毒、滋阴润肺作用的食物,如梨、百合、绿豆、冬瓜等。

同时,要多喝水,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促进新陈代谢。

在预防流感方面,中医也有很多独到之处。

首先要注意起居有常,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中医草药对抗感冒的有效方法

中医草药对抗感冒的有效方法

中医草药对抗感冒的有效方法感冒是人们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常伴随着头痛、鼻塞、咳嗽等不适症状,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困扰。

中医草药作为传统的治疗方式,具有独特的疗效和优势。

本文将介绍中医草药对抗感冒的有效方法。

一、桂枝汤桂枝汤是中医草药中一种常用的方剂,对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热、鼻塞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桂枝汤的配方主要包括桂枝、葛根、生姜和大枣,这些草药能够温通经络、解表散寒,调和气血,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二、银翘解毒片银翘解毒片是一种中成药,以银翘清热颗粒为原料制成。

它的主要成分为连翘、板蓝根、薄荷等草药,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散寒、解表退热的作用。

银翘解毒片不仅可以缓解感冒引起的发热、咳嗽等症状,还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提高机体抵抗力,对治疗感冒有一定的疗效。

三、板蓝根颗粒板蓝根颗粒是以板蓝根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中成药。

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咳的作用,对感冒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有明显的缓解效果。

板蓝根颗粒的用法简单方便,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使用。

四、黄连素黄连素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提取物,具有抗菌、抗病毒和抗炎作用。

黄连素可以抑制感冒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减少病毒侵袭引起的炎症反应,加速炎症的消退。

黄连素可以通过口服、外用或注射等方式使用,对缓解感冒症状和促进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川贝母川贝母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具有润肺止咳、清热化痰的功效。

感冒引起的咳嗽是一种常见症状,川贝母可以有效缓解感冒所致的咳嗽,使痰液易于咳出,改善呼吸道状况。

川贝母可以煮汤、冲剂或糖浆剂形式使用,方便携带和使用。

综上所述,中医草药在治疗感冒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桂枝汤、银翘解毒片、板蓝根颗粒、黄连素和川贝母等草药都具有一定的抗病毒、抗炎、止咳、解表等功效,能够缓解感冒引起的不适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康复。

然而,在使用中医草药治疗感冒时,应根据病情选择适宜的草药和用法,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滥用和误用,以确保草药的安全和有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冒的中医治疗暑期到来,感冒是常见病之一,提供一篇资料大家参考感冒是指因外感风邪为主的六淫之邪和时行毒邪,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内科常见疾病。

古代有伤风、冒风、冒寒、重伤风、小伤寒等别称。

历代医家对感冒病因的认识主要有六淫邪气和时行疫毒两方面。

在六淫邪气之中,又以风邪最为常见。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时气病诸候》中较早记载了“夫时气病者,此皆因岁时不和,温凉失节,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者,多相染易”的时行感冒。

不少人视感冒为小恙而不予足够的重视,往往因为失治、误治而导致严重的病变。

因此,必须加强感冒特别是流行性感冒的防治。

本病主要涉及西医学的普通型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诊断注意事项1.注意辨证,避免笼统诊断感冒的临床诊断并不困难,其诊断依据为:常以鼻塞、喷囔、咽痒或咽痛、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身体酸楚等为主症。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多见,起病急,一般病程为3~7天。

实验室检查多见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而时行感冒(流感)的特点为发病快、病情重、有广泛的流行性,且不限于季节性,往往与六淫相合为患,常入里化火,故临床以热证居多,易有传变。

一般认为,感冒主要是因气候突变,寒温失常,或生活起居失当,机体正气不足,卫表不固,复感风邪(常夹寒、热、暑、湿、燥)或时行病毒,经皮毛口鼻而入,侵袭肺卫,造成机体营卫不和,肺气失宣而染疾。

其病因虽以风邪为主,但临证多夹其他邪气共同致病。

因而临床上常常见到不同的类型,如风寒感冒、风热感冒、表寒里热、热毒炽盛、时令感冒等等,并且常常因夹杂而衍变成错综复杂的见证。

目前临床存在一种时弊,即不加辨证而笼统诊断为感冒。

中医治疗感冒有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临床方法,而且强调辨感冒与流感,辨时令,辨寒热,辨虚实,辨有无夹杂证,因证不同而施以不同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如果不加以辨证,就会给治疗带来治法不清、药不对证甚至加重病情或变生他途的后果。

2.注意鉴别诊断感冒应该与鼻渊(急性或慢性鼻窦炎)、热痹(风湿热)、乳蛾(急性扁挑腺炎)、麻疹、瘟黄(病毒性肝炎之流感型)等疾病相鉴别。

一般而言,鼻渊多以鼻塞流涕为主症,但鼻渊多表现为流腥臭浊涕,感冒一般流清涕多无腥味;鼻渊一般多无恶寒发热,感冒多见外感表证;鼻渊病程漫长,常反复发作,难以治愈;感冒病程较短,治疗后鼻塞流涕等症状消失较快。

然而,临床上亦常见到素有慢性鼻炎因患感冒发作者,因此临床上必须予以鉴别。

因为抗生素的广泛应用,风湿热的发病率已有所下降,但也不容忽视。

风湿热和感冒二者均有发热、恶寒、肢体或关节疼痛,但风湿热常见有关节尤其是大关节局部红肿热痛,病程一般较长,发热一般较重。

实验室检查,风湿热常见血沉加快、抗链球菌溶血素“O”增高等指标异常。

急性扁桃腺炎和感冒均有发热、恶寒、咽痛等症状,但急性扁桃腺炎有咽部充血,一侧或两侧扁桃腺红肿胀大,常常有黄色或白色脓样分泌物,实验室检查常有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多。

麻疹目前在临床上已经少见,麻疹初期也有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咳嗽、咯痰等症状,与感冒相似,但麻疹多伴有目赤畏光,眼泡浮肿、多泪,口腔检查可以见到口腔粘膜出疹等特异性症状。

病毒性肝炎之流感型临床上也多以畏寒、发热、头痛、喷嚏、咳嗽等肺卫症状起病,与感冒相似,但常伴有纳呆、厌油、右胁下疼痛、皮肤粘膜黄疸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常有肝功能的损害。

如果不加以鉴别,有可能造成漏诊或误诊,延误病情。

治疗注意事项1.注意治疗原则和具体治法感冒的基本治疗原则是“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但必须时时注意疏表和宣肺两端。

其具体治法是在辨证准确的基础上确立的,由于临床有风寒、风热、夹暑、夹湿、夹燥以及素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气血两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等不同的体质类型,往往使感冒变得虚实夹杂,因而必须针对具体的证型采用具体的治疗方法。

一般而言,风寒表实以辛温解表、宣肺散寒为主;若是风寒表虚则应以辛温解表、调和营卫为主;风热表实以辛凉解表、疏泄风热为主;风热表虚以辛凉轻解为主;表寒里热以疏风散寒、宣肺为主;热毒炽盛以清热解毒、宣肺降逆为主;邪犯募原以清热化浊、透达募原为主。

对于时令感冒,夹暑者解表清暑;夹湿者解表化湿;夹燥者疏风润燥。

至于体虚感冒,又当区分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以及气血两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之不同而分别施以益气解表、养血解表、滋阴解表、温阳解表等不同的治法。

孕妇感冒的治疗必须注意孕妇和胎儿的用药安全,古籍中记载的《妊娠禁忌药歌》应该认真遵循。

只有临床上针对不同的证型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才能确保疗效,缩短疗程。

2.防止滥用中成药感冒病人多以门诊治疗为主,中成药是目前治疗感冒的主要措施。

但是,临床上广泛存在着滥用中成药的问题。

主要是因为临床医师不了解中成药的功效主治或贪图简便,敷衍了事。

常用的中成药有许多品种,但分别有不同的功效主治,必须加以区别使用。

例如,感冒清热冲剂、正柴胡饮冲剂等用于风寒感冒;银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感冒退热冲剂、感冒冲剂等用于风热感冒;防风通圣丸用于外寒里热型感冒;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软胶囊等用于暑湿感冒等等。

柴胡注射液多用于感冒、流感的退热和解痛;板蓝根注射液用于风热感冒;穿琥宁注射液可用于感冒和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冒、流感等;双黄连粉针剂具有清热解毒作用而用于风温邪在肺卫或风热闭肺证,不可滥用于风寒感冒。

至于民间散在的一些单方验方及食疗方也须在医师的指导下应用。

3.忌滥用汗法或发汗太过发汗解表虽然是感冒的治疗原则,汗法应用得当具有显著的减轻症状、缩短病程的作用,尤其是汗法具有显著的退热作用,但是切不可滥用或发汗太过。

《医学心悟·医门八法》中提到:“汗者,散也。

经云:邪在皮毛者,汗而发之是也。

又云:体若燔炭,汗出而散是也。

然有当汗不汗误人者,有不当汗而汗误人者。

有当汗不可汗,而妄汗之误人者。

有当汗不可汗,而又不可以不汗,汗之不得其道以误人者。

有当汗而汗之不中其经,不辨其药,知发而不知敛以误人者,是不可以不审也。

”又指出:“若夫症在外感应汗之例,而其人脐之下左右上下,或有动气,则不可发汗。

经云:动其在右,不可发汗,汗则阻而渴、心烦、饮水即吐。

动气在左,不可发汗,汗则头眩,汗不止,筋惕肉瞤。

动气在下,不可发汗,汗则无汗心大烦,骨节痛,目运,食入则吐,舌不得前。

又脉沉咽燥,病已入里,汗之则津液越出,大便难而诲语。

又少阴证,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则动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耳目,或从口鼻出者,此为下厥上竭,为难治。

又少阴中寒,不可发汗,汗则厥逆倦卧,不能自温也。

又寸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阳。

尺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阴也。

又诸亡血家不可汗,汗则直视额上陷。

淋家不可汗,汗则便血。

疮家不可汗,汗则痉。

又伤寒病在少阳,不可汗,汗则谵妄。

又坏病、虚人、及妇女经水适来者,皆不可汗,若妄汗之,变症百出矣。

”这就明确指出了汗法之禁忌。

如果应用汗法,以遍身微微汗出为宜,不可令大汗淋漓。

如果汗出不畅,可饮热粥以助药力或覆盖衣被以取汗,但衣被不要太厚,以免影响心脏和呼吸功能。

4.治疗用药禁忌汗法中药可以简单地分为辛温和辛凉两大类,在辛温之品中,麻黄、桂枝等的应用要慎重。

麻黄中含有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等生物碱,有温和、缓慢而持久的兴奋心脏,收缩血管及升高血压的作用。

临床上某些心脏病患者和高血压病人应该禁用或慎用。

非用不可时,应从小剂量用起,最多不超过9g。

体外实验证明,桂枝用量大时引起强烈痉挛,运动失调,呼吸急迫,最终麻痹死亡,用量一般在6g以下。

细辛有毒,古书有“细辛不过钱”的记载,现代实验研究证明本品有急性毒性和亚急性毒性,因此必须严格按照《药典》规定用药。

目前临床上存在着滥用抗生素和滥用激素的问题。

如果感冒合并细菌感染,可以应用抗生素,必要时也可以应用激素,但必须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要坚持能口服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不静脉给药的原则。

尤其在老年患者和患有其他疾病的基础上而患了感冒时,必须权衡利弊,视原发病情况,结合感冒症状之轻重,制订具体的治疗方案。

医嘱禁忌1.病室内应保持空气流通,但不要让病人直接吹风。

室内的温度和湿度要保护适宜,既不可过于干燥又不可过于潮湿。

2.对于高热病人,应以素流质饮食为宜,让病人多吃些新鲜的水果,尽量多饮水。

一般而言,热退后第一天可以进半流质饮食,两三天后改为半流质。

3.严禁病人吸烟、饮酒。

如果是流感病人,应注意多卧床休息,必要时限制其活动以防止传染。

感冒期间,忌食辛辣、燥热、生冷、油腻之品。

B04中医学认为感冒是由于风邪乘人体御邪能力不足时,侵袭肺卫皮毛所致。

四时之中,气候失常,如春应温而反寒,夏应热而反冷等,风邪易侵入人体而感冒,甚至引起时行感冒。

引起感冒的原因,虽以风邪为主,但常有所兼夹。

临床上以风寒、风热两种证候最为多见。

此外,时令之暑、湿、燥邪也能杂感而为病。

故又有夹暑、夹湿、夹燥等不同兼证。

感冒除风邪侵袭外,尚与体虚和不同素质有关。

肺有痰热,也易发为本病。

风邪入侵的病位主要在肺卫,而时行感冒因其感受时邪较重,而全身症状比较明显。

年老体弱者抗邪能力差,外邪可由表入里,变生他病。

本病一般以实证居多,如体虚感邪则为本虚标实之证。

外感风寒症状:鼻塞声重,鼻痒喷嚏,流涕清稀,咳嗽痰多清稀,甚则发热恶寒,无汗头疼,肢体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则:辛温解表,宣肺散寒方药:荆防败毒散荆芥、防风、柴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前胡、甘草。

加减:风寒郁闭较甚,加麻黄、桂枝;咳痰较甚者,加杏仁、浙贝母。

风寒夹湿症状:恶寒少汗,头重如裹,肢体关节酸楚疼痛,咳嗽声重,鼻塞流涕,舌苔白腻,脉濡。

治则:疏风祛湿,散寒解表。

方药:羌活胜湿汤羌活、独活、藁本、防风、甘草、川芎、蔓荆子。

加减:无汗可加豆卷、苍术;痰多加半夏、陈皮。

外感风热症状:发热恶风,或微恶寒,头痛,鼻塞流浊涕,咳嗽痰黄,口干渴,咽喉红肿疼痛,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则:辛凉解表,宣肺散清热。

方药:银翘散银花、连翘、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芥穗、淡豆豉、牛蒡子、鲜芦根。

加减:鼻塞头痛明显,加苍耳子、辛夷、白芷;咽痛较重,加元参、马勃、板兰根;口渴甚,加天花粉;热甚,加黄芩。

风热夹燥症状:发热微恶风寒,鼻咽干燥,咳嗽无痰或少痰,头身疼痛,口干而渴,舌红少津,脉浮数。

治则:疏风清热,润燥止咳方药:银翘散合桑杏汤银花、连翘、竹叶、荆芥穗、牛蒡子、薄荷、淡豆豉、甘草、桔梗、芦根、桑叶、杏仁、沙参、象贝、栀子皮、梨皮。

外寒内热症状:恶寒无汗,肢体酸痛,心烦,咳嗽气急,声音嘶哑,咽喉肿痛,舌尖红苔微黄,脉数。

治则:宣肺散寒,清热止咳方药: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生石膏、甘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