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叶面肥在水稻上的对比试验
不同叶面肥施用效果对比研究

处理 2 : 益微 , 在水 稻孕穗 期 、 齐穗期 各 喷一次 , 用量
2 0 0 m f 亩。 源自处理 3 : 巨能钾 , 在水稻孕穗期 、 齐穗期各喷一次 , 用量
1 7 ml / 亩。
处理 4 : 磷酸二氢钾 , 在水稻孕穗期 、 齐穗期各喷一次 ,
用量 1 0 0 g / 亩。
取长势均匀的 l m : 进行 考种测产 , 测定项 目包括 : 平方米有 效穗数 、 穗长 、 穗粒数 、 结实率 、 千粒重等 , 并据此计算 出理 论产量 , 实脱后计算实际亩产 。 2结果与分析 2 . 1水稻生育进程调查 表 1 数据显示 : 处理 1 始穗期 、 齐穗期较处理 6提前 1 天, 成熟期 与处理 6一致 ; 处理 2 、 处理 3 、 处理 4始穗期 、 抽 穗期 、 齐穗期相 同均较处理 6提前 2 天, 处理 2 成熟期较处 理 6提前 1 天, 处理 3和处理 4成熟期较处理 6 提前 2天; 处理 5的各生育期与处理 6完全相 同。针对寒地水稻生长 环境 的特点 , 水稻喷施叶面肥 目的在于促进早熟 , 为水稻生 育后期营养物质积 累和提前成熟创造条件
物为水稻 , 秋翻地 , 春整地。 1 . 2 供 施 肥 料 爱丰( 腐植酸液肥 ) 大连沃绿沃生态科技有限公 司 益微 中农微生态所研制 巨能钾( 螯合态钾 肥) 戴威肥业 ( 山东 ) 有限公 司 磷酸二氢钾 武汉兴正顺化工有限公司 增产菌( 益护浓缩液 ) 五常丰业生物制剂厂
试验设在浓江农场科技示范 区,土壤类 型为草甸 白浆 土, 土壤基本理化性状 : 有机质 5 0 . 7 g / k g , p H值 5 . 5 、 速效 K 1 6 3 . O m g / k g 、 有效 P 2 1 . 1 mg / k g 、 碱解 N 2 4 6 . O mg / k g 。前 茬作
几种叶面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2 0 1 4年 第 1期
农艺 学
几种 叶面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江苏邳州 I 2 2 1 3 1 3 )
摘要
叶 面施 肥 是增 加作 物 产 量 、 提 高作 物 品质 、 省工、 增 效的 有效 途 径 , 叶 面肥 可 以有效 补 充作 物 需要 的 营养 元素 , 起 到 见 效快 、 省
没 有 干烧 尖叶 , 叶 片坚 挺 , C K 叶片 淡 黄 绿 、 叶 片浅 薄 , 有 干
烧叶尖。 水稻秸 秆 强度 处理 C > 处理 B > 处理 A > C K。
2 . 2 对水稻 产 量结 构 的影 响
2 . 2 . 1 水 稻穗 粒 数 。 从 表 1可 以看 出 , 喷施 不 同叶面 肥处 理 的小 区 与喷 清 水对 照 ( C K) 的小 区水 稻 有效 穗 数 相 同。 但 处 理 A 的穗 秕 粒 数平 均 为 8 . 7粒 , 处理 B的穗 秕 粒 数 平均 为 1 1 . 3粒 。 处 理 C的穗 秕粒 数平 均 为 6 . 4粒 , C K的穗秕 粒数 平 均为 1 6 . 5粒 。 在 这 3种叶 面 肥 中 , 穗 秕 粒 数 最 少 的是 处 理 C, 其 次 是处 理 B、 处 理 A, 分别比 C K少 1 0 . 1 、 5 . 2、 7 . 8粒 。 同 时还 观 察 到 , 第 2次施 用 叶面 肥 后 , 处 理 C倒 3叶 生 长 健 壮、 叶色 肥厚 。 2 . 2 . 2 水稻 干粒 重 。 从表 1 可 以看 出 , 喷施腐殖酸 、 活 力 素
近年来 , 各 种叶 面 施肥 在 各种 作物 上 广泛 应 用 , 而硅 素 作 为中 量 元素 在作 物 上的 叶面 施 用较 少 。 中量 元素硅 , 在 水 稻 生长 中可 以起 到增 加 水 稻 的抗 逆 性 和 抗 倒伏 能力 , 同时
不同种类叶面肥在水稻上应用效果研究

试验设在曹埠镇上漫村与岔河镇新港村的测土配方施肥 技术示范方 内,前茬小麦产量均为 6 7 0 k / m 5 g h 左右。
1 3 具体 操 作 .
对 比试验 , 摸清 了如东县常规施肥 下主要农作物 氮肥 、 磷肥
和钾肥 的利用率现状和 测土配方施肥提高 氮肥 、 磷肥和钾肥 利用率 的效果 , 从而进一 步推 进测 土配方施 肥工作
5 .5 k / m 6 2 g h ,曹埠镇常规施肥 区 N、PO5 O用量分 2 、K2 别为 3 2 2 、5 . 、 0k / m 9 .5 2 5 6 g h 。基 蘖肥 与穗 肥各 5%, 0 其 中基肥 : 分蘖肥 = 0 : 0 穗肥分 2 8 % 2%, 次施用 , 促花肥 ( 倒 4 叶): 保花肥 ( 3 倒 叶)= O 4 %。每小区均施硫酸锌 3 6 %: 0 0 k/ m g h 作基肥。试验 田秧苗 统一用人工移栽, 基本苗为6 ~
加 14 0 2 29 . 、5 7 . m,穗长分 别增加 12 . 、 . 、- . 、3 1 .、4 6 c .、 0 9 . 、15 . 、17 c , 叶数 分别增加 0 1 0 1 . 、0 5 . 、14 . m 绿 .、 .、 02 0 2 . 、 . . 、 .、03 02张,倒 1 叶叶面积分别增加 4 1 、1 .2 .3 04 、
K
8 6 8 6 3 9 2 9 8 8 8 8 9 l
l .7 17 、1 .6 .9 .7c 倒 3 叶面 积分 别增 3 7 、l .3 12 、66 、38 m , 叶
7 l 9 8 8 4 3
倒性较好 ,后期 熟相 好 ,较易落粒 ,集优质 、高产 、抗病于
一
69 1 . 、 6 结实率分别提高 15 2 、 .%、 .%、 .、 42 1 粒, .%、 . 4 1 4 3
水稻肥料对比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
为了提高水稻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本研究选取了不同种类和配比的水稻肥料进行对比实验,旨在探究不同肥料对水稻生长、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1)供试水稻品种:中稻品种“中优9号”。
(2)肥料:尿素(含氮46%)、过磷酸钙(含磷12%)、硫酸钾(含钾60%)、有机肥(鸡粪)、复合肥(含氮、磷、钾各15%)。
2. 实验方法(1)试验地选择:选取肥力均匀、土质良好的水稻田作为试验地。
(2)试验设计:将试验地划分为5个处理区,每个处理区面积为100平方米。
处理区设置如下:处理1:空白区,不施任何肥料。
处理2:传统施肥区,施用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按1:1:1的比例混合。
处理3:有机肥区,施用鸡粪作为有机肥。
处理4:复合肥区,施用复合肥。
处理5:有机肥+复合肥区,施用鸡粪和复合肥按1:1的比例混合。
(3)施肥方法:各处理区均在播种前一次性施入底肥,移栽后追肥2次。
(4)田间管理:各处理区进行相同的田间管理,包括灌溉、病虫害防治等。
(5)数据采集: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定期测量各处理区的株高、穗数、穗长、穗粒数等指标,并记录产量。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水稻生长指标从表1可以看出,与传统施肥区相比,有机肥区和有机肥+复合肥区的株高、穗数、穗长、穗粒数等生长指标均有所提高,且有机肥+复合肥区的生长指标最高。
这说明有机肥和复合肥对水稻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表1 各处理区水稻生长指标处理区株高(cm)穗数(个/株)穗长(cm)穗粒数(粒/穗)空白区 58.2 13.6 20.1 84.5传统施肥区 63.5 15.2 21.8 89.2有机肥区 64.3 16.1 22.0 91.0复合肥区 65.1 16.5 22.5 92.3有机肥+复合肥区 67.8 17.2 23.5 94.52. 水稻产量从表2可以看出,与传统施肥区相比,有机肥区和有机肥+复合肥区的产量分别提高了9.2%和12.3%。
几种叶面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初报

1 2 调 查 内容 .
成熟期调查有效穗数 ( 9 8 万/ 6 ', 1 .7 6 7 m- 成熟后每小 )
区按每穴成穗 l . 14个取样 , 每样 5 , 穴 脱粒风干采用 等风速 风选 ,测定粒重 、实粒数 、空秕粒 数 ,计算千粒重 、结 实率
收 稿 日期 : 0 1 0 — 5 2 1 — 2 2
试 验 结 果 表 明 , 水 稻 孕 穗 期 、 穗 期 、灌 浆 期各 喷施 于 抽 1 叶面 肥 ,处 理 间 千 粒 重 差 异 极 显 著 ( = 1 .4 。 以每 次 F 07 ) 6 7 m 绿 色 生 机 3 6 用 5 mL、绿 剑 4 0 mL处 理 增 幅 最 大 ,千 粒 重 增 加 0 7 、0 5 .5 .5 g,达 极 显著 水 平 ;每 6 7 m 2 6 用 %
关 键 词 : 水 稻 ; 叶 面 肥 ; 应 用 效 果
随着农业 的发展 ,以高投入为 基础 , 高产 出 、 高效益为
目标 的 农业 正在 兴 起 ,如 吨 粮 田 、丰 产 方 、丰 收 计 划 等 ,这 种 以高 密 度 、 肥 水 、高 复 种 指 数 为 技 术 特 征 的 农 业 , 然 高 必 会 伴 生 出一 系列 问题 , 气 候 稍 有 反 常 , 会 遭 到 逆 境 的 胁 如 就
上 的使用效果 ,特设计本试验 , 其推广应用提 供依据。 为
1 材 料 与方 法 1 1 试验 概 况 .
试 验地 前 茬 为 大 麦 。试 验 于 6 1 月 1日用 洋 马 v 一 型插 p8
秧机栽插 , 供试品种为 “ 镇稻 9 2 ” 栽插密度 为 17 万穴 / 44 , .5
与理 论 产量 。
几种叶面肥在水稻上的对比试验

化 螟抗 药性 的产生 。
3 防治对 策
针对 现在 田间 以二化 螟 发生 为 主 的情 况 ,以 及 二 化螟越 冬虫 源复杂 、发 育进 度参 差 不 齐导 致 盛 发
产 量和 改善 品质 的作 用 。2 0 0 5年石牌 镇农 业服 务 中 心在 中稻上 进行 3种 叶 面肥 的喷 施 效 果对 比试 验 ,
优 ( 北京 三泰 神 农科 技 开发 有 限公 司生 产 ) 、植 光 优 氨基酸微 量 元素 叶面肥 ( 城市 德华 生 物科 技有 邹
限公 司生 产 ) 。供试 作物 :超级 杂交稻 Ⅱ优 17 。 23
的抗药性 。因此 ,在今后 的二化 螟 防 治 中 ,除选 用
9 % 。由于 二 化 螟 盛 发 期 长 ,在 准 确 测 报 的基 础 5
上 ,针对 其 卵孵高 峰和 为害 情 况 ,在二 化螟 幼 虫 盛
发初 期或 枯鞘 率 达 1 时及 时 施 药 防治 ,根 据使 用 % 药剂 情况 ,连 续 施 药 2~3次 ,才 能 有 效 控 制 第 1 代 二化螟 的为 害。 34 选 择 对 口药剂 ,提 高 防治 效 果 . 从 近 年 应 用 效果 看 ,对 二 化 螟 防 治 效 果较 好 的药 剂 及 配 方 有 : ①5 锐劲 特悬 浮剂 3 4 l( 67m 用量 ,下 % 0~ 0m 每 6 同) ;②5 锐劲特 悬 浮剂 1 2 l 9 % 敌百 虫 % 5~ Om + 0 10g % 锐劲 特悬 浮剂 1 2 l 2 % 三唑磷 0 ;( 5~ Om + 0 10ml 0 。以上配 方 ,使 用 1次 ,其 防效 可 达 8% 以 5 上 ,且 残 效 期 长 达 1 5~2 。使 用 三 唑 磷 、杀 虫 0d 双 、杀 虫单 等单 剂 防治 二 化 螟 ,则 需 用 药 2~3次
不同叶面肥对水稻产量及镉含量的影响

不同叶面肥对水稻产量及镉含量的影响作者:李智鸣郭雄飞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9年第19期摘要 ; ;选用喷喷富、纳米硒、镉无忧、维谷康和兴万红5种叶面肥,在广东省清远市电子垃圾拆解区重金属镉(Cd)污染农田开展田间控镉试验,研究5种叶面肥对稻米产量及镉含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与清水对照处理相比,除纳米硒外,施用其他4种叶面肥均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增产增收效果表现为兴万红>镉无忧>喷喷富>维谷康;施用5种叶面肥均可有效降低稻米镉含量,与清水对照相比,施用维谷康、镉无忧、纳米硒和喷喷富后稻米镉含量均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中糙米镉0.2 mg/kg的限量(降镉率依次为66.6%、62.8%、61.4%和42.5%),施用兴万红后降镉率为9.5%、但仍未达标。
综合看来,镉无忧在降镉同时增产增收方面表现较优。
关键词 ; ;水稻;叶面肥;产量;镉积累中图分类号 ; ;S511;S147.5 ; ; ; ;文献标识码 ; ;A文章编号 ; 1007-5739(2019)19-0009-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近年来,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全球性问题,尤其对于农用地,污染情况非常严重[1]。
镉(Cd)是一种有毒元素,7%的农业土壤中镉含量超过中国土壤环境质量限值(中国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2014年报)。
镉具有较高的生物可利用度,很容易在水稻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对人体产生危害,从而引起多种疾病[2]。
叶面肥由于具有吸收性好、可溶性高、施用简便、经济高效且针对性强等特点[3],因而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抑制作物吸收重金属。
有研究表明,部分叶面肥富含硒、锌、硅、钼等微量元素,可以有效地降低作物对镉的吸收,尤其适用于中轻度镉污染区进行农产品安全生产[4-5]。
水稻喷施叶面肥肥效试验

水稻喷施叶面肥肥效试验摘要研究不同叶面肥对水稻生产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叶面肥均能提高水稻的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其中增产较显著的有喷必灵,增产9.71%;高效硝铵复合肥,增产8.29%,较适合在昭平县使用。
关键词叶面肥;水稻;肥效试验中图分类号S51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2-0163-02目前,昭平县农资市场上销售的叶面肥品种繁多,为了选择适合该县水稻使用的叶面肥,获得较好的增产效益,昭平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于2006年进行了叶面肥肥效试验。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试验用地为昭平镇龙坪村黄自有户晚稻田,品种为特优63。
参试叶面肥均为营养型叶面肥。
1.2试验设计试验共设6个处理,处理1:高效硝铵复合肥(每包500g)7 500g/hm2;处理2:喷必灵(每包150g)4 500g/hm2;处理3:复合青霉素(每包1g)15g/hm2;处理4:高级复合肥(每包20g)3 600g/hm2;处理5:农丰壮(每瓶30mL)450mL/hm2;处理6:喷等量清水作对照(CK)。
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
每小区面积13.34m2。
1.3试验方法水稻栽插规格为19.8cm×13.2cm,拉线定点栽插,以插1粒谷秧为标准,各小区基本苗一致,秧田、大田栽培管理按同一水平进行。
当水稻幼穗分化二至三期和齐穗期时,分别用上述叶面肥对水900kg/hm2喷施1次,复合赤霉素只在抽穗10%时喷施1次。
2结果与分析由表1可知,参试叶面肥均较对照获得不同程度的增产。
喷必灵区平均产量7 624.5kg/hm2,比对照区(产量6 949.5 kg/hm2)增产675.0kg/hm2,增幅9.71%,居第1名;其次为高效硝铵复合肥区,平均产量7 525.5kg/hm2,比对照区增产576.0kg/hm2,增幅8.29%,排第2名;复合赤霉素区平均产量7 450.5kg/hm2,比对照区增产501.0kg/hm2,增幅7.21%,排名第3;高级复合肥区平均产量7 275.0kg/hm2,比对照区增产325.5kg/hm2,增幅4.68%,排名第4;农丰壮区平均产量7 150.5 kg/hm2,比对照区增产210.0kg/hm2,增幅2.89%,居第5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8 灌浆速率及产量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11(7):73-74. [2]赵鹏,陈阜,马新明,等.麦玉两熟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农 田
氮素平衡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0,28(2):162-166. [3]赵鹏, 陈阜.豫 北 秸 秆 还 田 配 施 氮 肥 对 冬 小 麦 氮 利 用 及 土 壤
的配合是较好的施肥方式。 由 于 2010-2011 年 度 是 气 候 相 对 特 殊 的 一 年 ,
小麦生育期间, 前期秋冬季节严重干旱,1 月中旬气 温急剧下降形成冻害, 各处理返青拔节期小麦两极 分化明显,小麦亩穗数明显低于往年。 在同样地力水 平、不同的天气条件下,小麦的需氮量是否变化,有 必要进一步研究。
硝 态 氮 的 短 期 效 应 [J].中 国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2008,13(4):19-23. [4]闫翠萍,裴雪霞,王姣爱,等.秸秆还田与施氮对冬小麦生 长 发
育 及 水 肥 利 用 率 的 影 响[J].中 国 生 态 农 业 学 报,2011,19(2): 271-275.
- 62 -
试验研究 2012.7
排灌方便。 1.3 处理与设计
试验小区土壤供肥水平相同, 肥料用量为尿素(N 46%)12 kg/亩、磷酸二铵(N18%,P2O5 46%)7 kg/亩、硫 酸钾(K2O 50%)5 kg/亩 ;其中氮肥 50%作 基肥, 30% 作分蘖肥, 20%作穗肥, 磷肥和钾肥全部作基肥。 整 个生育期按当地大田生产的标准方式管理。 水稻育秧 方式为大中棚旱育秧。 试验设置 4 个处理:(1)喷施叶 面肥 A:334 g/亩;(2)喷施叶面肥 B:334 g/亩;(3)喷施 叶面肥 C:334 g/亩; (4)喷清水:334 g/亩。 几个处理除 对照外, 分别在水稻返青期、 拔节期、 抽穗期对水 334 g/亩喷施。 小区设置为长5.0 m, 宽 5.0 m, 面积 25.0 m2。 田间采取随机排列,重复 3 次。
叶面肥作为一种新肥源,在作物营养施肥、提高 综合肥效和改善农产品品质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在水稻后期喷施叶面肥,能够延缓叶片衰老,延长 叶片功能期,增加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和干物质积累 量,从而提高水稻产量[8-9]。 本试验通过研究叶面肥的 配制及其在水稻上的肥效, 以及使用叶面肥所取得 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新型叶面肥的推广应用。
表 1 不同处理对植株性状的影响(单位:cm)
处理
田间试验穗部性状调查见表 2。 各处理的差异显 著性比较结果说明: 穗长和结实粒数各处理间无显 著性差异,施用叶面肥 A、叶面肥 B 与清水对照相比 有 效 穗 差 异 显 著 (P<0.05);施 用 叶 面 肥 A 与 清 水 对 照 相 比 着 粒 数 有 显 著 性 差 异 (P<0.05)。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叶面肥 A 为世绿氨基酸叶面肥,氨基酸≥1
00 g/L,Cu+Fe+Mn+Zn≥20%,由牡丹江农垦世绿肥业 有限公司生产; 叶面肥 B、C 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物技术实验室提供,二者组成成 分中不含氨基酸。 供试水稻品种为垦鉴稻 10 号,生育 期 128 d, 主茎 11 叶,种植密度为 1.67 万株/亩。 1.2 试验地点
根据试验方案, 各肥料按小区面积计算药液量 1 000 ml。 用 3WBS-16 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喷孔口
径为 112 mm,进行茎叶表面喷雾。
2 结果与分析
2.1 植株性状调查 由表 1 可以看出: 施叶面肥 A 较其他 3 个处理
对水稻株高影响最大, 而且有控制茎基部 1~2 节的 长度的作用,从而有效地增强了植株的抗倒伏能力。 田间试验调查还表明, 喷叶面 A 的处理可明显的促 进剑叶的生长和穗下节的增长, 提高了水稻后期的 光合作用效率,促进了千粒重的增加。 2.2 不同处理对水稻穗部性状的影响
试验在大庆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水稻试验田, 供试土壤为草甸黑钙土, 土壤基本肥力状况为:有机 质 30.8 g/kg,碱解氮 178.5 mg/kg,有效磷 25.4 mg/kg, 速效钾 257.4 mg/kg, pH 7.88。 土层深厚,肥力均匀,
处理 5、处理 6 和处理 3 产量较对照增产达极显著水 平,处理 2 和处理 4 较对照增产达显著水平。 说明在 秸 秆 全 部 还 田+P2O5 120 kg/hm2+K2O 90 kg/hm2 的 基 础上,每公顷施用纯氮 195 kg+精制鸡粪 1 500 kg 对 小麦的增产作用最显著,每公顷施用纯氮 195 kg+秸 秆腐熟剂 15 kg 或每公顷施用纯氮 240 kg 与前者无 显著差异。
2012.7 试验研究
几种叶面肥在水稻上的对比试验
Hale Waihona Puke 洪秀杰 1 赵冠羽 2 王宝柱 2 (1.黑龙江省大庆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大庆 163411; 2.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大庆 163319)
摘要:为了筛选高效水稻叶面肥,将 3 种不同叶面肥在水稻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应用于水稻,研究 不同叶面肥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水稻产量、产值均高于对照,喷施叶面肥 A(氨 基酸叶面肥)的处理产量在所有处理中最高,平均每亩产量为 544.94 kg,每亩产值为 981.86 元,比对 照增产 10.49%,产值增加 10.73%,经济效益显著。 关键词:水稻;氨基酸叶面肥;生长;产量
3 讨论
秸秆全部直接还田时,要控制好氮肥的施用量, 施氮量过高或过低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均不利。 施氮 量过高,使株高增加明显,加大了倒伏和病害发生的 潜在风险,增产效果也不如其他处理。 施氮量过小, 不能满足小麦生长发育的需求,总小穗数降低,退化 小穗数则明显增加, 单位面积产量也受到影响。 因 此,从培养地力来讲,适当的氮肥用量以及与有机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