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XX城市新城规划 .docx
新城规划方案

新城规划方案第1篇新城规划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持续增长,对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高城市品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某地区决定开发一片新城区。
本规划方案旨在为新城区的建设提供科学、合理、可行的指导。
二、规划目标1. 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
2.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运行效率。
3. 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4. 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三、规划原则1.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2.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3. 人本导向,注重民生。
4. 创新驱动,持续发展。
四、规划内容1. 空间布局规划(1)居住用地:合理配置住宅用地,满足不同收入层次居民的需求,构建多样化的居住环境。
(2)公共设施用地:按照城市功能需求,合理布局行政、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公共设施用地。
(3)商业服务业用地:结合城市发展方向,规划商业、商务、休闲等用地,促进产业发展。
(4)工业用地:优化产业布局,引导产业集聚,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5)绿地与开敞空间:加大生态绿地、公园等开敞空间的建设,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2. 基础设施规划(1)交通设施:构建高效、便捷、安全的交通网络,提高城市内外联系。
(2)给排水设施:优化给排水系统,确保城市用水安全和污水达标排放。
(3)能源设施:合理布局电力、燃气等能源设施,保障城市能源供应。
(4)通信设施: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
3.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1)教育设施:完善教育设施布局,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水平。
(2)医疗卫生设施:优化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3)文化设施: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4)体育设施:加大体育设施建设,提高市民身体素质。
4. 生态环境规划(1)生态保护:严格保护生态敏感区和生态红线,维护生态安全。
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2030)

**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2030)第一章总则1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1第一节发展目标1第二节城市发展战略2第三章全域统筹发展规划3第一节市域城镇化发展策略3第二节市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3第三节市域发展分区4第四节市域城镇空间布局4第五节城乡统筹发展6第六节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协调发展规划 7第七节市域综合交通规划9第八节市域重大基础设施规划10第九节市域产业发展空间引导12第十节市域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13第十一节市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14第十二节市域旅游发展规划15第十三节市域空间管制15第四章规划区空间一体化规划16第一节规划区范围16第二节一体化发展的原则与策略16第三节空间区划与城镇组团功能统筹发展 17第四节农村居民点统筹规划18第五节交通设施统筹发展18第六节市政基础设施统筹发展19第七节规划区空间管制20第八节规划区规划建设管理20第五章中心城区总体规划21第一节城市性质与职能21第二节城市规模22第三节中心城区发展方向与空间布局 22第四节城市建设用地平衡23第五节公共设施用地规划24第六节住房保障与居住用地规划 25第七节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26第八节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 26第九节综合交通规划27第十节绿地系统规划31第十一节水系规划32第十二节景观系统规划32第十三节市政公用设施规划33第十四节环境保护规划35第十五节城市综合防灾规划36第十六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37第十七节旧城更新规划38第十八节发展时序规划38第六章规划实施39第七章附则40附表1:城市发展指标体系 41附表2:市域空间管制主要控制内容42附表3:规划城镇规模等级(2030年)43附表4:规划重点城镇职能(2030年)44附表5:市域省级及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45附表6: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46附表7:重要交通设施规划表47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目的为抢抓重要战略机遇期,引导城乡协调、全域统筹发展,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和建设“富强、创新、法治、文明、幸福”湖北的总体要求,根据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同意**市修改城市总体规划的函》(鄂建函[2020]213号),**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2030年)》。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XX2020.doc

家详解新版城市规划:城市性质: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规划区范围:陆海总计6143平方公里(含陆域4360平方公里,海域1783平方公里)。
人口规模: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610万人。
用地规模: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66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08平方米。
城市开发边界:控制范围为810平方公里,东至崂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二级保护区边界,北至墨水河、胶济铁路、桃源河生态控制区边界,西至五龙河生态控制区边界和小珠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区边界,南至滨海岸线;胶州湾内区域以胶州湾保护控制线为界。
今年1月,国务院批复了《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城市总体规划的地位类似于“城市宪法”,是城市未来一段时期内发展的总纲。
城市规划专家表示,新版总规立足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照国家战略对城市的发展要求,在认真梳理全域资源禀赋基础上,对城市未来发展空间进行了规划设计,随着新版《总体规划》批复和实施,青岛的发展目标与规模、市域空间布局结构、产业发展方向、综合交通体系等方面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优化,对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坚持传承创新理念青岛有着深厚的城市规划传统,自1891年建置以来,在城市规划的引领下,从最初的小渔村、军事要塞,逐渐演变成独具特色的海滨城市。
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潘丽珍认为,新版总规坚持传承、创新的规划理念,坚持主城空间结构及发展方向的历史连续性,落实“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表现了充实、完善、丰富的发展过程。
其中,全域统筹结合功能区的设置,把全域的海陆资源、城市发展资源统筹在一个大的城市群框架下、突破各区市行政界线,在全域统筹各种资源配置,统筹生态保护、产业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和城乡协调,构建以新型功能区为特征的全域发展新格局。
新城城市建设规划大纲的工作报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新城城市建设规划大纲的工作报告尊敬的领导:我按照要求,对新城城市建设规划大纲的工作进行了汇报,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背景介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新城市的建设规划成为当前发展中的重要任务。
本次工作旨在制定新城城市建设规划大纲,明确新城发展目标,规划城市功能布局,优化空间结构,提高城市品质,推动新城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进展1. 梳理城市发展需求:通过走访调研、座谈会等方式,掌握新城发展的基本情况,了解各方利益诉求,明确城市发展、改善居民生活、保护环境等需求。
2. 分析城市发展潜力:通过对新城的人口、资源、产业等方面的分析,确定城市发展的潜力与限制,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3. 制定发展策略:结合新城发展的需求和潜力,制定发展策略,明确未来新城的定位和发展路径,以达成建设规划目标。
4. 功能布局规划:确定新城的城市功能布局,科学规划各类功能区域,合理分配城市资源,提高城市的综合利用效益。
5. 空间结构优化:通过调整城市的空间布局,优化城市的交通、绿化、建筑等布局,提高城市的可达性和环境品质。
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6.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加强新城的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城市绿化率,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动新城生态文明构建。
7. 社会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规划新城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
三、工作成果1. 制定了新城城市建设规划大纲:根据分析研究的结果,制定了新城城市建设规划大纲,明确了新城发展的总体目标、发展策略、功能布局、空间结构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的规划。
2. 形成了新城城市建设规划方案:在大纲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完善了规划方案,包括城市功能布局、交通规划、绿化规划、城市景观规划等,为新城建设的具体工作提供了指导和参考。
3. 提出了新城建设的重点项目:根据规划方案,确定了新城建设的重点项目,包括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为新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
2020金堂新城规划方案

2020金堂新城规划方案前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规划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规划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撑。
本文将探讨金堂新城的规划方案。
背景介绍金堂新城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西部,占地面积约46平方公里,规划总人口70万,是成都市重点发展的新城区。
金堂新城地理位置优越,毗邻成都市,交通便利。
近年来,随着成都市区域的扩大,金堂新城的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规划目标金堂新城的规划目标是要打造成为一个规划合理、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文化繁荣的现代化新城。
具体来说,金堂新城规划的目标是:•建设一个环保型城市,通过绿化、环境保护、垃圾分类等多种方式提高城市环保标准。
•建设一个智能型城市,通过信息化建设、数据中心建设、智慧城市建设等多种方式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
•建设一个低碳型城市,通过新能源开发、智能交通建设、低碳出行等多种方式提高城市生态水平。
•建设一个科技型城市,通过科技创新、创新园区建设、产业升级等多种方式提升城市科技含量。
•建设一个文化型城市,通过文化活动、文化产业发展、文化设施建设等多种方式提升城市文化水平。
•建设一个安全型城市,通过安全管理、应急预案建设等多种方式保障城市居民的生命安全。
规划主要内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金堂新城规划中,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是首要任务。
包括道路、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燃气供应等方面的建设。
道路建设包括城市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等道路的建设。
供水建设包括水源地、水厂、输水管道等建设。
污水处理建设包括污水收集站、污水处理厂等建设。
垃圾处理建设包括垃圾收集站、垃圾处理厂等建设。
燃气供应建设包括天然气管道、燃气站等建设。
建设公共服务设施金堂新城规划中,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是重点任务。
包括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商业等方面的建设。
教育设施建设包括中小学、职业学校、大学等。
医疗设施建设包括医院、诊所等。
唐山市曹妃甸新城总体规划(2008-2020年)

唐山市曹妃甸新城总体规划(2008-2020年)文本唐山市人民政府2009年9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总体发展目标及战略 (4)第三章新区城镇发展与布局 (8)第一节新区生态保护 (8)第二节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11)第三节新区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11)第四节新区城镇结构 (12)第五节新区城乡建设标准 (14)第六节新区综合交通规划 (15)第七节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发展规划 (17)第八节新区旅游发展布局规划 (21)第九节新区岸线利用规划 (23)第四章城市性质与职能 (25)第五章城市空间发展规划 (26)第一部分新城空间发展规划 (26)第一节新城用地布局 (26)第二节新城综合交通规划 (48)第三节新城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 (53)第四节新城市政工程规划 (55)第五节新城环境保护 (65)第六节新城综合防灾规划 (67)第七节近期建设规划及发展时序 (77)第二部分其它片区指引 (83)第一节曹妃甸工业区 (83)第二节唐海片区 (85)第三节南堡片区 (86)第六章规划实施措施 (87)第一节区域协调 (87)第二节分期建设 (88)第三节保障措施 (89)第七章附则 (91)附表一:城市发展目标体系表 (92)附表二:曹妃甸新区自然与历史文化保护区名录 (93)附表三:新区建设限制分区表 (93)附表四:新区城镇等级结构规划表(2020年) (94)附表五:新区城镇职能结构规划表(2020年) (94)附表六:新区城镇规模结构规划表(2020年) (95)附表七:新城建设用地平衡表(2020年)..............................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表八:新城近期建设用地平衡表(2010年) (97)第一章总则第1条编制动因开发建设曹妃甸,把曹妃甸建成科学发展示范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和河北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
本次总体规划编制,是国家总体战略的需要,是落实国家能源、交通和产业战略布局的需要;也是环渤海地区开发开放的需要,是不断推进京津唐区域合作的需要;是河北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强省和促进冀东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需要,是在更高的平台上参与东北亚和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赢得竞争主动权地位的战略需要;还是实现唐山生产力布局向沿海推进、构筑市域“双核”空间结构的战略要求,是牵动唐山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客观要求;更是促进曹妃甸港口、港区、港城协调发展、构筑区域发展大平台的需要。
2020年XX新区直管区城乡建设计划(提纲)

2020年XX新区直管区城乡建设计划(提纲)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XX新区迈入自贸区与国家级新区“双区”联动发展的新时期。
根据全市2020年城乡建设计划编制的总体要求,结合新区实际,制订2020年XX新区直管区城乡建设计划。
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一)坚持规划引领。
(二)坚持生态优先。
(三)坚持服务民生。
(四)坚持城乡融合。
三、主要内容城建项目计划内容主要包括7大方面: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安居保障建设、公共场馆设施建设和储备项目。
(一)加快现代交通体系建设,增强新区集聚辐射能力加快过江通道建设,促进城市拥江发展;持续推进枢纽互通、干线公路、铁路、轨道交通、城市道路等交通设施建设,贯彻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国家发展战略,增强综合交通枢纽功能。
1、过江通道建设。
建成XXX江第五大桥、XXX国道XX立交—XXX江二桥段(XX公路西段);续建XX路过江通道一期工程、XX路过江通道工程、XX西路过江通道和南接线工程等3条过江通道,便捷跨江联系,打破过江交通瓶颈。
2、公路建设。
新建XX公路(XXX国道)XXX省道至XXX国道段改扩建工程、XXX省道XXXX至XX港区快速化工程;续建XXX国道XX立交至XX枢纽段扩建工程、XX大道新化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工程、XX河路互通和临江路互通工程、XX高速公路(XX枢纽至XX省界段)改扩建工程;争取开工建设XXX省道(XX路—XX省界段)工程,构建更加完善的新区交通路网,提升新区辐射带动能力。
3、铁路建设。
开工建设XX北站枢纽涉军工程、XXXX港区铁路专用线封闭工程,配合推进XX城际铁路、北沿江高铁的前期拆迁等工作,为全面开工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全力打造XX北部铁路枢纽。
4、轨道交通建设。
推进地铁XX线南延工程,争取开工建设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加快构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5、城市道路建设。
房山新城规划 2005年-2020年

(1)鼓励:都市农业、旅游休闲、都市工业、文化产业等资源节约型绿色产业;引导:石化新材料、新型建材、建筑和房地产、物流等产业向着循环经济和可持续方向发展;
限制:煤炭采掘、传统建材、传统种植等资源消耗或高污染行业。
(2)以传统产业升级为基础,将积极拓展相关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房山新城产业发展的重点。在第二产业中,以石油化工和新材料产业、装备制造、建材产业的生产服务为重点拓展部门,注重推动生产服务产业集群、公共服务(文化)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积极拓展高端物流、教育研发、旅游休闲、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形成产业集群,促进房山整体产业结构升级。
(2)区域发展目标——不断增强区域辐射能力,有效缓解中心城人口集聚压力,切实保障首都生命线的安全畅通(能源、水源、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走廊);
(3)产业发展目标——全面推进产业升级,实现两个转变:由资源消耗型产业向资源集约型产业转变,由生产加工型产业向区域服务型产业转变。在推动传统产业全面升级的基础上,积极吸纳高新技术研发与服务、旅游休闲、商业物流、教育等环境友好型产业集聚;
(1)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的要求,更好地为京津冀区域发展服务,为首都发展服务,为实现“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城市发展目标服务。
(2)坚持区域协调、城乡统筹原则。新城应结合房山发展实际,推进郊区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统一规划;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好与京津冀地区、与北京中心城区、与周边新城、区内平原地区与山区的发展规划,实现产业与社会事业发展合理的空间布局;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协调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规划配置。
第13条社会发展策略
(1)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努力实现城乡一体化,积极推进山区浅山区生态移民,妥善布局移民安置区,积极引导乡村人口向小城镇,特别是新城周边重点城镇集聚,南部平原独立发展城镇作为远景城市人口突破时的预留发展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城市新城规划2005-2020 目录
第1章. 总则
1.1.规划背景
第1条.规划编制
XXX新城(简称“门城”)是《XX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中确定的11个新城之一。
1984年XXX区政府会同XX市规划局编制了《门城镇总体规划》并经市政府批准;1997年曾对XXX总体规划进行修编;2003年根据《XX城市总体规划》(1990-2010)和《XX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讨论稿),依照XX市和XXX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了《XXX区域规划及门城卫星城总体规划》。
依据上述规划,相继编制完成了新城部分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山区镇的总体规划。
在市规划委、文物局、规划院的组织下完成了川底下和三家店的保护规划。
川底下村、灵水村分别上榜建设部首批和第二批全国历史文化名村,西部山区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受到日益重视。
《XX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修编完成,XXX新城在两轴两带多中心的空间结构中处在一轴一带一中心上(西部的综合服务中心)。
第2条.规划重点
新城是在原有卫星城基础上,承担市区人口和功能疏解、形成新的产业聚集、带动区域发展的规模化城市,具有相对独立性。
新城规划转变了传统的一、二、三产业的发展模式,强调生态、休闲、文化、宜居,不仅提出本区发展方向的转变。
更主要的是站在全市的高度确定本区的发展定位,把生态、文化、旅游放在重要地位上。
(1)以生态旅游作为主题,确定区域和城市的重新定位。
(2)结合人口结构和流动问题,研究适合山区、城市边缘、后采矿业的产业
发展方向。
(3)在城乡统筹的大原则指导下,突出重点,制定合理的城镇体系布局。
(4)强调本区历史和文化的主题和定位。
(5)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进行分区控制,采取政府主导和市场调节控制土地
开发,指导建设。
第3条.具体要解决的问题
用地:结合首钢搬迁,确定南部新城的发展方向、内容和形式;提出对采空区、砂石坑的灾害防治及合理利用的规划思路;落实2004年全市总体规划修编中增加的建设用地龙口水库、琉璃渠和龙泉务等建设用地,确定新城总体规模。
基础设施:调整道路系统、等级和宽度,研究轨道交通线路和场站;整合高压走廊,减少其对用地分割穿越和对景观的影响;研究供热与市区并网的可能性;重新研究防洪排水体系。
1.2.规划总论
第4条.规划依据
(1)《XX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2)《国务院关于XX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3)《西部发展带协调规划》
(4)《限建区规划》
(5)相关规划法规
第5条.规划目的
规划要作为全面落实城市总体规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新XX、新奥运战略构想的契机和重要内容。
规划的主要目的和核心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首都在重要转折点和战略机遇期内城市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围绕建设现代化新山区这个总目标,形成现代化生态山城建设框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全面实施建设和谐XXX。
做到:生态建设明显加强、增长方式明显转变、城乡面貌明显改观、生活品质明显提高。
第6条.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落实区域功能定位为重点,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为根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增长方式,激发创新活力,统筹城乡发展,不断开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新局面,为建设经济发展、设施完善、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生活富裕的现代化新山区奠定坚实基础。
生态立区,准确定位。
厉行节约,集约发展。
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以人为本,公正公平。
第7条.规划年限
近期:2005年-2010年
远期:2011年-2020年
远景:2020年以后,与《XX城市总体规划》一致,某些重大问题考虑到更长远发展战略要求。
第8条.规划范围
区域为XXX区行政范围1455平方公里;XXX新城为龙泉永定两镇的行政范围87平方公里。
第9条.人口规模
根据2005年11月的统计,全区现状人口27.7万人,其中新城17.3万人。
按西部发展带规划控制的人口规模:规划期末区域人口34万人,其中新城人口25.0万人,其他城镇人口5.75万人,农村人口3.25万人。
第10条.用地规模
城镇建设用地共计约31.9平方公里,其中新城约25.0平方公里,镇区约6.9平方公里。
另外村庄用地共5.10平方公里,合计约37.0平方公里。
1.3.规划定位
第11条.规划定位
是XX西部生态涵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传统文化和自然景观为一体的休闲旅游区域;是立足西部发展带,面向中心城、辐射山区的区域服务中心和宜居山城。
第12条.发展目标
重点体现XX历史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的功能内涵,促进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着力建设现代化生态宜居山城。
认真落实区县功能定位,大力实施生态立区战略,逐步建成首都西部综合服务区和更加坚实的西部生态屏障。
传承和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依托自然山水优势和京西古村落特色,打造高品质的文化休闲旅游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