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学案
地理《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模板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地理《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模板2. 学科领域:地理3. 适用年级:八年级4. 教学时长:45分钟5.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 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2) 西北地区农业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1) 西北地区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
(2) 学生分析地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 掌握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发展情况。
(2) 收集相关的地理资料和案例。
2. 学生准备:(1) 预习相关地理知识。
(2) 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重要知识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展示西北地区的自然风光和农业场景,引发学生对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兴趣。
(2) 学生分享预习过程中了解到的关于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发展情况。
2. 自主学习(1)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分析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2) 学生探讨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并结合实际情况举例说明。
3. 课堂讨论(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西北地区农业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4. 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西北地区典型的农业发展案例。
(2) 学生分析案例中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5. 小结与反思(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对家乡农业发展的建议。
五、作业布置1. 结合家乡的实际情况,分析家乡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
2. 调查家乡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和作业完成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和课后访谈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第一篇: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矿产地和工业城市的位置,主要铁路线的分布以及著名的农矿品。
2、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以及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3、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与分析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
4、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通过讲述西北地区丰富的自然自源,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边疆的教育。
教学重点: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以及对农牧业的影响。
教具准备:1、图片:西北地区的地表景观2、有关投影片若干3、录音:草原歌曲《天堂》、北朝民歌《敕勒歌》。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与启发诱导、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师: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既领略了“千里冰封”的北国风光,也欣赏了山青水碧的江南美景。
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到西北地区去走一走,看一看,那里的沙漠、戈壁、雪山、清川、绿洲,还有茫茫的草原,淳朴的风俗民情将会给我们一种全新的感觉。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区域地理的第三节--西北地区(板书课题)师:今天我特带来了西北地区一组画面供大家欣赏。
(学生观看图片)1、请注意观察西北地区的地表景观,农牧业以及交通运输方面的特点。
2、要把自己看到的画面与在预习过程中读到的文字叙述结合起来。
师:(录象结束)我们就欣赏到这里,同学们可能没尽兴,以后我们再找机会继续欣赏。
师:(学生看完之后)请同学们每四人一组进行讨论,把通过预习和观看录象获得的知识相互交流一下,针对不明白的问题进行讨论,力争在小范围把问题消化掉,如果还有不明白的问题请作出标记,等会儿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
生:讨论师:(待学生讨论基本完毕)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讨论的非常热烈,相信大家一定了解了西北地区的许多知识,也可能遇到一些疑惑不解的问题,请同学们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
西北地区自然环境与农业发展的教案

西北地区自然环境与农业发展的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掌握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认识如何适应自然环境条件,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土地利用率。
二、教学重点:1.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2.掌握西北地区的农业发展历程及现状;3.认识如何适应自然环境条件,发展农业生产;4.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三、教学难点:1.如何在西北地区的极端环境条件下发展农业产业;2.如何提高土地利用率以及农村经济发展。
四、教学内容:1.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及其特点西北地区地处内陆,地形以高原、丘陵为主,气候干燥,降水少,其特点为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空气干燥、光照充足。
2.西北地区的农业发展历程及现状西北地区是中国的粮食主产区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农业生产的活动。
近年来,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已经逐渐趋于多元化,不仅仅是传统的大豆、棉花、玉米等农作物,还包括了农家乐、观光旅游、草原养殖等活动,拓展了农业产业链。
3.如何适应自然环境条件,发展农业生产在西北地区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下,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益。
具体来讲:(1)加强水利建设,提供足够的灌溉和蓄水条件,保障作物生长所需;(2)选用抗旱、抗寒、抗病、抗虫的新品种,进行种植;(3)推广有机农业和农业机械化,提高劳动效率;(4)发展畜牧业和“沙漠牧场”,提高草原利用率。
4.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土地利用率不仅可以增加农业生产效益,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一些可行的措施包括:(1)合理利用土地,进行适度的改造,将不适合种植的土地改造成适合种植的土地;(2)推广水土保持、植被恢复等措施,减少土地流失;(3)发展生态农业,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五、教学方法:1.通过PPT等多媒体资料进行讲解,展示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及农业生产现状;2.组织有关西北地区的亲身体验活动,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其自然环境及农业生产情况;3.结合实地考察,让学生深入了解西北地区当地农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4.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加深对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的理解。
地理《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模板

地理《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点;(2)掌握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及其影响因素;(3)学会分析地理环境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观察和分析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2)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3)开展小组讨论,探讨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措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西北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3)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农业发展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2)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3)地理环境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及其克服办法;(2)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生产情况;(2)准备教学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3)设计教学活动和提问。
2. 学生准备:(1)预习教材,了解西北地区的基本概念;(2)收集有关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资料;(3)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西北地区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地理位置;(2)提问:你们对西北地区有哪些了解?请大家分享一下。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过教材,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2)学生分享收集到的农业生产资料;(3)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讲解:(1)讲解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如气候、地形、植被等;(2)讲解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如灌溉农业、绿洲农业等;(3)分析地理环境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如水源、光照等。
4. 小组讨论:(1)引导学生关注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2)让学生讨论如何克服不利条件,推动农业发展;(3)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自然特征与农业+(西北地区)示范教案

《自然特征与农业》(西北地区)教学方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区内的地形、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分析造成干旱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分析本区干旱环境下的农业特色,认识坎儿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西北地区农牧业生产的特点。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课堂引入】教师: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南方地区,现在,请大家欣赏某个地区景观图。
多媒体展示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教师:你知道这是我国哪个地区的景象吗?和我们之前学过的几个分区一样吗?为什么有这样的景象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西北地区。
【新知讲解】一、草原和荒漠1.位置和范围多媒体展示“西北地区地形”图。
教师:(1)西北地区位于我国的哪个位置?大致的范围和重要地理界线有哪些?(2)西北地区包括哪些省区和相邻的国家学生读图回答问题:(1)西北地区位于我国北部和西北边疆。
西北地区大致范围和中国要地理界限: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北。
(2)包括新疆和内蒙大部、宁夏与甘肃的北部。
与蒙古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相邻。
2.地形地势多媒体展示“西北地区的地形”图。
教师:请同学们在图中找出西北地区主要地形区,并说明西北地区主要以什么地形为主?学生:主要地形区有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等。
教师:新疆的地形有何特征?学生:三山夹两盆。
教师:新疆的地形就像“疆”的右半部分——“畺”,从北向南三条横线依次代表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脉,两个“田”分别代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
形成“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结构特点,天山横亘在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之间。
3.西北地区的主要河流与湖泊教师:西北地区有哪些主要的河流与湖泊?学生:主要有塔里木河、额尔齐斯河、黄河、艾丁湖(中国陆地的最低点)等。
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西北地区第二课时【教学重点】1.西北地区自然特征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2.西北地区的开发。
【教学难点】西北地区自然特征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教学准备】西北地区草原和荒漠分布图,中国四大牧场分布图,西北地区牧场景观图片,西北地区居民生活的景观图片,西北地区主要矿产和城市分布图【教学过程】(导入)上节课我们已了解到我国西北地区草原辽阔,特别是内蒙古高原上的呼伦贝尔盟草原水草丰美。
所以本地区的畜牧业发达,成为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展示地图)西北地区草原和荒漠分布图,中国四大牧场分布图(思考)-我国畜牧业基地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简要讲解)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的广大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本区出产的肉、奶、毛、皮及其制造品,不仅供给当地人民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还大量输送到其他省市,并出口到国外,成为本区重要的经济支柱。
(展示图片)西北地区牧场景观图片(承转)制约西北发展的首要因素是什么?(思考)-水是农业发展的基本自然条件之一,在西北大气降水无优势,那么水从何而来呢?请你帮助找水,并设想一下农业区可能在哪儿?为什么?怎样解决水的问题?(学生讨论回答)(承转)本区气候干旱,降水量少,是发展农业的很大的制约因素。
所以,当地农业对水源的依赖性很大。
一般在有河水、高山融雪、地下水灌溉的平原地区,农业比较发达,称之为“灌溉农业”。
(展示地图)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图(学生活动)在图中找出四个重要的灌溉农业区:内蒙古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甘肃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的绿洲。
(提问)-这四个灌溉农业区依靠什么水源进行灌溉,出产哪些农产品?(简要讲解)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引黄河水自流灌溉,自古被誉为“塞外江南”,小麦、水稻、棉花、瓜果、甜菜都生长良好。
河西走廊、新疆绿洲区依靠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进行灌溉,是西北的粮棉瓜果之乡。
吐鲁番葡萄、哈密瓜、新疆长绒棉都闻名国内外。
(展示景观图片)吐鲁番的水果(讲述)吐鲁番素以“瓜果之乡”驰名中外,是我国商品葡萄的主要产地,其中无核白葡萄糖分高、酸度低,晶莹碧绿,是全国其他地方没有的。
地理《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模板

地理《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模板1.1 设计意图1.1.1 通过引入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1.1.2 帮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独特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1.1.3 培养学生对我国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认知和理解。
1.2 教学方法1.2.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1.2.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讲解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关系。
1.2.3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和农业场景。
1.3 教学准备1.3.1 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1.3.2 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1.3.3 确定好教学的基本思路和流程。
二、知识点讲解2.1 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2.1.1 地理位置:介绍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1.2 气候特点:讲解西北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如干旱、温带大陆性气候等。
2.1.3 地形地貌:介绍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地貌,如沙漠、高原、盆地等。
2.2 西北地区的农业特点2.2.1 农业类型:讲解西北地区的农业类型,如灌溉农业、绿洲农业等。
2.2.2 农业分布:介绍西北地区农业的分布特点,如集中在绿洲、河谷等地区。
2.2.3 农业面临的问题:分析西北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如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等。
三、教学内容3.1 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3.1.1 地理位置: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3.1.2 气候特点:通过实例和数据,讲解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3.1.3 地形地貌: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地貌。
3.2 西北地区的农业特点3.2.1 农业类型:通过案例和数据,讲解西北地区的农业类型及其特点。
3.2.2 农业分布:通过地图和图片,介绍西北地区农业的分布特点。
3.2.3 农业面临的问题:通过实例和数据,分析西北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能够描述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8.1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作业布置与反馈
1.作业布置: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布置适量的作业,以巩固学生对西北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发展的理解。
-作业应包括分析性问题和实践性问题,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作业应要求学生结合地图和课堂所学,分析西北地区的农业分布和影响因素。
-实地考察:如果条件允许,建议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自体验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方式。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拓展学习成果,互相交流观点和见解。
-项目制作:鼓励学生创作与西北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发展相关的项目,如海报、视频、演示文稿等,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课后作业
1.根据课堂所学,绘制一幅西北地区地形图,标注主要地形特征,并简要描述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作业应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西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分析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作业应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西北地区的主要农业类型和特点,并分析其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
2.作业反馈:
-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并给出详细的反馈,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
-在反馈中,强调学生对西北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发展的理解,指出学生需要加强的部分。
-地图阅读和解读能力培养: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让学生学会快速准确地获取地图信息,理解地图背后的地理意义。
通过以上重点和难点的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农业发展和地图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西北地区农业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农业生产方式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学案
一、草原和荒漠
自主学习:读P73西北地区的地形图,完成1---4题:
1、位置:西北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级地势阶梯,大体位于以西,长城和
山-阿尔金山以北。
范围:西北地区包括自治区、自治区、自治区和甘肃省北部。
2、地形:西北地区地形以和为主,主要有高原盆地
盆地。
西北地区东部主要是高原,西部和相间分布。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材料一:
我国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图中国气候类型图
西北地区地形图我国干湿地区图
材料二:西北地区距海较远,并且被山岭重重阻隔,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因此,这里的降水比较少,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超过一半的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 毫米,有的甚至在50 毫米以下,是我国干旱面积最广的地区,干旱是西北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
根据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1、气候: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是:。
本区是典型的气候。
2、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是:西北地区距海,并且被重重阻隔,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因而气候干旱。
(影响因素:、)
3、河流:由于气候干旱,西北地区河流,且多为河流,是我国的主要分布区,其中最长的内流河是。
.流经西北地区的外河流有、。
(黄河、额尔齐斯河)
探究点二: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读P74西北地区主要牧区和畜种的分布图,完成1---2:
1、畜牧业:西北地区草场广布,草质优良,是我国主要的畜牧业基地。
小结:西北地区主要草场和优良畜种:
2、灌溉农业:
(1)分布:西北地区天然降水,只有在有、、的地区,才能发展农业,形成灌溉农业区。
分析主要灌溉农业区和灌溉水源:
(2)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夏季,,大。
(3)制约西北地区的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
(4)为什么新疆瓜果特别甜?
新疆有利于棉花种植的条件有哪些?
(5)新疆古老的引水工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