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一学期语文(人教版)期末考模拟试题和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期末检测(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期末检测(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检测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w w w .x k b 1.c o m有人会说,幸福这个东西很难说,好像是很主观的感觉,很难有统一的标准。

确实是这样,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但是,你若深入地问为什么会不一样,其实还是有标准的。

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从大的方面来说,其实是体现了价值观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么。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手段。

一个人想要赚钱赚得多一点,这本身并不是目的,他是为了因此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

有人可能就要反驳了:我不要那么多钱,也可以幸福。

比如说我读几本好书,就会感到很幸福。

其实对后一种人来说,读书就是他获得幸福的手段。

对于什么是幸福,西方哲学史上主要有两种看法、两个派别。

一派叫做“快乐主义”,其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

近代以来,英国的一些哲学家,如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休谟对此也有所阐发。

这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

但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

身体健康、灵魂安宁就是快乐,就是幸福。

他们还特别强调一点,人要从长远来看快乐,要理智地去寻求快乐。

你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而给自己埋下一个痛苦的祸根,结果得到的可能是更大的痛苦。

另一派叫做“完善主义”。

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说道德上的完善。

他们认为人身上最高贵的部分,是人的灵魂,是人的精神。

你要把这部分满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

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包括马克思,他们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满足。

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

如伊壁鸠鲁强调,物质欲望的满足本身不是快乐,物质欲望和生命本身的需要是两码事。

生命需要得到满足那是一种快乐,但是超出生命需要的那些欲望反而是造成痛苦的根源。

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模拟考试卷 新课标 人教版

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模拟考试卷 新课标 人教版

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模拟考试卷新课标人教版本卷分第Ⅰ卷、第Ⅱ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60分第Ⅰ卷一、(12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苍劲.(jìn)荫.庇(yìn) 捋.虎须(lǚ) 面面相觑.(qū)B.偌.大(ruò) 慰藉.(jiè) 胳.肢窝(gē) 情不自禁.(jìn)C.逦迤.(yǐ) 果汁.(zhī) 一爿.店(pán) 一叶扁.舟(piān)D.褪色.(sè) 炽.烈(chì) 一撮.盐(cuō) 拾.级登梯(shí)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溃逃恶运逡巡逊一筹头昏脑胀B.嬉戏陷阱氤氲三省身至高无上C.赦造安详纨绔军需品融汇贯通D.内帏寒暄钓杆舐犊情直接了当3.下列加点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当年他们在我们的国土上不可一世,曾几何时,现在在这里以这样方式重逢了。

B.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班级的,而且做的也很有分寸,我们对他应该无可厚非,表扬还来不及呢。

C.日本代表团一行几人登舰,人们对他们侧目而视,投去鄙夷的眼光。

D.为了《安呢日记》的中文版能正常出版,作为出版社的工作人员,我们当鼎力相助。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国际奥委会提出了“严禁使用类似兴奋剂类药物,坚决打击隐瞒实际年龄现象”,要求各国奥委会带头执行,严格遵守。

B.在奥林匹克竞赛、实验电化教学方面有优势的学校,有派出讲学人员、接待访问学者、举办各类培训班的义务。

C.日前安南呼吁各国政府及社会组织重视日益泛滥的恐怖主义活动,停止至今还在各地愈演愈烈的制造自杀性爆炸事件的恶劣风气。

D.朝韩双方能够重新回到谈判桌前,靠的是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中、俄、美三国政府从中积极不懈地斡旋取得的。

二、(12分)阅读下面课文中的文段,完成5—6题。

我现在想,正是因为鹿群在对狼的极度恐惧中生活着,那一座山就要在对它的鹿的极度恐惧中生活。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现代文阅读数字内容产业,是文化内容与互联网数字技术高度融合的产物,天生就具有创新基因。

如何在创新中使游戏凝聚中国精神、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对于互动娱乐产品而言,“文化含量”这一标榜原创的概念,正在变成受到青年人认可和追捧的文化消费热点。

在昨天举办的China Joy2019中国国际数字娱乐产业大会现场,一位游戏人分享了这样一个案例:一款国产移动游戏,通过与敦煌研究院合作,研发出“飞天”系列游戏皮肤,推出后在游戏中的使用率高达82%.而该游戏的主流受众就是追求时尚的90后、00后网生一代。

除此以外,故宫文创产品的大卖、国风舞曲在青少年弹幕网站上的流行,无一不验证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有着强大吸引力。

随着国家的高速发展,与互联网一同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其实具有极强的文化认同感。

文化寻根这一情感刚需,自然会落到这些娱乐样态中。

基于这样的情感刚需,“传统文化的植入”成为国产游戏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以往,游戏形象多以日韩、欧美等海外风格为主。

最直观的现象:十年前的China Joy现场,总能看到不少身着日韩动漫风服装的青少年。

而当下,国风装扮人物却成为China Joy现场的主角。

在传统文化的植入过程中,中国游戏人的理念也在发展。

早年,国产游戏只是简单地将传统文化符号作为点缀,生搬硬套进游戏打法中。

近年,这种植入方式正在升级。

像《太吾绘卷》,就将武侠概念植入到游戏玩法中,自创了涵盖招式、门派、天赋等武艺元素的参数体系,让玩家在武侠世界中体验不同人生;古风探索类游戏《绘真•妙笔千山》,还原了名画《千里江山图》的意境,让玩家在画中寻找各类关于传统文化的线索,解锁一个个古典的诗意故事。

在这些游戏中,中国元素与传统文化,不仅是形式,而是更多的被融入玩法之中,展现出一种内在的文化自信。

发展并未止步。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一(人教版)(解析版)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一(人教版)(解析版)

人教版高中语文测试卷(考试题)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测试卷(一)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乡村社会普遍存在的祠堂,是古代中国人慎终追远的重要场所,彰显着“敬宗收族、亲亲有爱”的礼之精神。

祠堂以血缘之基,融道德、信仰、礼三者于一体,规范礼制,聚族祭祀先人,团结族人,表达共同的精神寄托。

古代的“宗族”,是指有宗子,行宗法制而聚合成的“血缘—政治”团体。

宋代程颐倡导士大夫阶层的宗族祭祀,到南宋朱熹制作《家礼》,提出了“祠堂”这一名词,确定了祠堂祭祀的格局。

一个家族祭拜先祖,由宗子主持祭祀,叫敬宗;一个家族由宗子率领祭祀共同的先祖,即收族。

宋明之后,甚至出现了不设立宗子的“族”。

这样一个同族同姓的村落,尽管没有“宗”,仍然可以被称为“宗族”,这个时期的宗族制度,就成了“血缘—社会”团体。

敬宗收族,使宗法不仅成为人与人之间的人伦共同体,而且成为生者与死者交通的人神共同体,具有重要的政治与社会功能。

祠堂的功能之一是祭祀宗族祖先或先贤。

祠堂祭祀有多种,有季祭、节祭等。

不管豪门或寒族,对祭祀都十分重视,仪式庄严,礼节隆重。

祭祀先人是为了教育后人,立约族规是为了惩治违规犯律行为,借祖宗之威,禀祖宗之训。

在祭祀中,族长要宣读族规和家训以及族谱,族长在此代祖宗立言,宣讲传统伦理,告诫和惩罚犯错子孙。

凡做了错事的族人须站在特定的位置祭拜,寓意“低人一等”,以这样的方式来惩戒不良行为。

祭毕,后辈向前辈行礼,族人之间相互行礼,这样,祠堂祭祀就成了一种精神联系的纽带。

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家族成员从儿童期就受孝悌之礼等熏陶。

祭祀活动既加强了血缘关系,又强化了家族内部的向心力,从而对族中成员的行为起到榜样或约束作用。

祠堂的动文化(祭祀)体现着祠堂的功能,祠堂的静文化(建筑装饰)也暗示或渗透着祠堂的功能。

装饰文化作为祠堂文化的载体,涵盖了浓厚的道德观念、地域民俗,无论是家居陈设还是建筑中的雕饰彩绘,又或是牌楼照壁都成为传统文化的载体。

高一上语文期末模拟测试卷含答案(人教版)

高一上语文期末模拟测试卷含答案(人教版)

高一上语文期末模拟测试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

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跃,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

东坡之旷观,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解析版)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解析版)

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测试卷(二)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冷眼看“热词”“热词”是指来源于突发事件或社会现象,经过形象、鲜明和恰当的隐喻性总结,让人们更深刻地记住关键信息的公共焦点词语。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上流行的“热词”已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新潮网络语言。

“打酱油”“俯卧撑”乃至“被xx”之类的热词从词语本身找不到任何流行的理由,而且这些词语往往不是逐渐扩散,而是瞬间爆发。

显然这类热词不是像以往的许多网络语言那样因词语本身的娱乐性而流行,大多是因突发的社会事件的传播得以派生,而且这类热词几乎无一例外具有较多的政治讽刺意味,反映的是社会“杯具”何其多。

人们认为这是中国政治走向民主的一种方式,是中国网络政治化的一种体现。

中国的改革开放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进入了深水区,政治改革尤其步履维艰。

在这种现实状态下,网络的政治化可以说是公众表达的常规通道堰塞而形成的政治话语溢出现象。

而网络的确为当代中国民众提供了一种新的政治表达可能,有人因此而乐观地预言网络将成为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建设进程的重要力量。

可实际上,人们上网发表意见可能是自由的,但信息如何传播却完全由不得自己,各类网络运营者操控着网络信息的传播。

热词的出现使网络传播形势有了一些改观。

一则本来难以扩大影响的社会信息,由于被人从中提炼出具有讽刺性乃至黑色幽默意味的隐喻词语而产生了“陌生化”的情景效果,随即因为网上读者的关注和分享而成为口头禅并被强力传播,进而迅速走红成为热词。

显然,热词热起来的社会学原因在于网民自发形成的积极介入态度。

在网络日益被运营者操控的形势下,这种对传播的主动介入可以说是普通网民对“被传播”现实的一种反抗。

热词之所以会“热”,也和它的接受环境分不开。

在媒体自身权威性不够进而被公众质疑时,许多“专家”和“权威机构”常常会冒出来强化信息的权威性。

弱势的普通民众当然无法与“专家”“权威机构”对抗,但一些陌生词语“被xx”——“被就业”“被代表”“被平均”等,却凭着机智的反讽破了媒体操控者的意图。

高一语文上期末模拟试卷(有答案)

高一语文上期末模拟试卷(有答案)

高一语文上期末模拟试卷(有答案)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精品小编准备了高一语文上期末模拟试卷,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模拟考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33分)一、基础知识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加黑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岑(ceacute;n)寂勾(gōu)当蕴藉(jiacute;) 隽(juagrave;n)永B.绵亘(gegrave;n) 深邃(suigrave;) 坍圮(jǐ) 清沁(qigrave;ng)C.褒(bāo)词恪(kegrave;)守赘(zhuigrave;)言亵渎(duacute;)D.熨(yugrave;n)帖灼(zhuoacute;)烈猝(cugrave;)然诅(jǔ)咒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翻样子吧。

B.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

C.我开始了解度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

D.可见当时嘻游的光景了。

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3、下列古代文学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诗经》的内容以风、雅、颂来划分,而赋、比、兴指《诗经》的艺术手法,《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B.《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由西汉刘向编辑,是我国最早的文人诗集。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C.王羲之善书法,有书圣之称,又因为他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兰亭集序》的书法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D.《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梁萧统的《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集,是五言诗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号称五言之冠冕。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一、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2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

祖易,父肩吾,并《南史》有传。

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

身长八尺,腰带十围,容止颓然,有过人者。

父肩吾,梁武帝时,为梁太子中庶子,掌管记。

东海徐摛为右卫率。

摛子陵及信并为抄撰学士。

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当时后进,竞相模范,每有一文,都下莫不传诵。

累迁通直散骑常侍,聘于东魏,文章辞令,盛为邺下所称。

还为东宫学士,领建康令。

侯景作乱,梁简文帝命信率宫中文武千余人营于朱雀航。

及景至,信以众先退。

台城陷后,信奔于江陵。

梁元帝承制,除御史中丞。

及即位,转右卫将军,封武康县侯,加散骑侍郎,聘于西魏。

属大军南讨,遂留长安。

江陵平,累迁仪同三司。

周孝闵帝践阼,封临清县子,除司水下大夫。

出为弘农郡守。

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宪中大夫,进爵义城县侯。

俄拜洛州刺史。

信为政简静,吏人安之。

时陈氏与周通好,南北流寓之士,各许还其旧国。

陈氏乃请王褒及信等十数人。

武帝唯放王克、殷不害等,信及褒并惜而不遣。

寻征为司宗中大夫。

明帝、武帝并雅好文学,信特蒙恩礼。

至于赵、滕诸王,周旋款至,有若布衣之交。

群公碑志多相托焉。

唯王褒颇与信埒①,自余文人,莫有逮者。

信虽位望通显,常作乡关之思,乃作《哀江南赋》以致其意。

大象初,以疾去职。

隋开皇元年,卒。

有文集二十卷。

文帝悼之,赠本官,加荆、雍二州刺史。

(节选自《北史文苑传》)【注释】①埒(liè):等同。

1、下列选项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B.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文/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C.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D 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2.、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调动官职的词语有迁、转、徙、调、移、擢等B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某祖某宗的名号,称庙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测试语文(人教版)模拟题说明:本试卷共六大题,包括作文纸,共8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请考生用钢笔或黑色水性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等信息及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轧票(gá) 否(pǐ)泰将( qiāng)子无怒渐( jian)车帷裳B.相勖(xù)估量(liàng) 乘彼堍(guǐ)垣小人所腓(féi)C.给(jǐ)予羁(jī)鸟流觞(shāng)曲水冯( píng)虚御风D.伶俜( pīng) 侘傺(chì) 义愤填膺(yīng) 何时可掇( chuò)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0A.嘻游蜕变信誓旦旦义愤填膺B.掂记商榷靡室劳矣安之若素C.葱茏猗郁蓊蓊郁郁再接再励D.譬如訾詈没精打采旁稽博采3.填入下列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永嘉之山,虽不及五岳之山体高大起伏,但小巧娇秀,静谧,脱尽脂粉气,雅气天然,总能引领许多人前来唱酬交往。

②千里瀚海、万顷荒原、巍巍高山、茫茫苍穹,这样一些在时间上、在空间上浩大的景象,往往可以成为与之直接对话的生命之灵。

③阳春三月,莺飞草长,近处是水波潋滟,游船点点,远处是山色空蒙,青黛含翠。

凡是到过杭州的人,无不为西湖的美景而忘返。

A.偏僻悠远流连B.幽僻悠远流连C.幽僻幽远留恋D.偏僻幽远留恋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由辛亥志士后裔、民间爱心人士联合捐资兴建的“辛亥首义百年纪念墙”,包括纪念广场、英雄名录、首义第一枪、祭扫花台、辛亥志士衣冠冢等组成。

B.随着局势的恶化,反政府武装团体和叙利亚政府军双方都实施了严重的侵犯人权行为,因为导致伤亡人数不断增加。

C.在车辆正常行驶过程中,如果驾驶人注意力集中,与前车保持安全车距,行经交叉路口时减速慢行,那么,“抢黄灯”和追尾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D.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由于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淡薄,措施不到位,致使一些有历史意义的古建筑、碑碣、遗址等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5.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郁达夫,现代作家,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发起人之一。

他的主要作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等。

其作品虽不乏积极意义,但也不无颓废情绪。

B.《孔雀东南飞》是刘向编撰的《玉台新咏》中的名篇,与《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

它原来有一个题目叫“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C.《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成书于春秋时期。

它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文学、军事、教育等方面的思想。

D.《巴黎圣母院》集中体现了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怍者以善恶对立、真假不相容的对比手法突出了人物性格特征。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滴漏”计时摆脱日光依赖日昝不仅能测量一天中的时刻,还能测定四季,在古代应用很广。

但它有一个明显的缺陷,就是只能在出太阳的白天使用。

可是,夜间和阴雨天怎么办呢?利用滴漏或刻漏计量时间,是古代人类想出的共同办法。

我国远在春秋以前就创造了刻漏,古书记载:“漏刻之作,肇于黄帝之日,宣乎夏商之代。

”在古巴比伦和古埃及,大约两千多年以前也出现单式漏壶。

他们是在每天日落时把水注入容器,水流完了,看守者就向附近居民报告时辰,然后重新灌水。

沉箭漏十分古老,也较为简单。

它只有单壶,壶的下部有流管,壶中有一直立的浮在水面的箭杆,上有刻度,此即刻箭,又称箭尺。

使用时,壶中水通过流管不断泄到壶外,箭尺便逐渐下沉,以指示时间。

由于是单壶,壶中水位在滴泄过程中会逐渐下降,从而导致流速不均,故应不等距地划分箭尺的刻度:越接近下端,刻度越疏;越接近上端,刻度越密,这样才能够表示相等的时间间隔。

浮箭漏的出现晚于沉箭漏,而性能优于前者。

它由供水的漏壶、受水并放置箭尺的箭壶两部分组成。

使用时,漏壶的水通过流管不断泄入箭壶,箭尺便随箭壶水位的升高而逐渐上浮。

由于箭尺不放在漏壶中,故可以采取措施来保持漏壶水位的稳定,从而导致流量的稳定。

而箭尺的刻度也因此可以均匀划分,并实现无间断的长时段计时。

多级补偿式浮箭漏的出现更迟,结构也略复杂。

它的漏壶有上下两级,当下级漏壶向箭壶供水时,上级漏壶则为下级漏壶补水,从而提高了漏壶水位的稳定度和计时的准确度。

较高级的浮箭漏可以有数个补偿壶,多级供水,进一步保证流量的稳定。

漏刻计时必须经常与天文测时比对,以确定计时的起点和时间单位。

漏刻计时,同天文日晷测影和恒星位置观测相结合组成我国古代一套完整的计时系统。

漏刻在中国使用了很长时期,一直到清乾隆时期西方钟表传入中国。

滴漏解决了夜间计时问题,也可以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应用很普遍。

但它也有很多明显的缺点:壶的容量有限,需要不断加水;水的流速与压力有关,“满则速,浅则迟”,增加了计时误差。

另外,水的清洁程度也影响流速,而且在冬天也可能还会冻结。

6.下列关于“滴漏”计时说阴不正确的一项是()A.滴漏计时,是古代人类想出的共同的办法。

B.滴漏计时的优点之一在于它摆脱了对日光的依赖。

C.滴漏计时的另一个优点是不受空间的制约。

D.中国人发明滴漏计时早在春秋之前,远早于其他文明古国。

7.下列各项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滴漏计时的发展经历了“沉箭漏”、“浮箭漏”和“多级补偿式浮箭漏”几个阶段。

B.“沉箭漏”的特点是计时刻度是不等距的,越接近下端,刻度越疏;反之则越密。

C.“浮箭漏”的箭尺刻度是均匀划分的,并且可以无间断的长时段计量。

D.“多级补偿浮箭漏”的漏壶有上下两级,当上级漏壶向箭壶供水时,下级漏壶则为上级漏壶补水。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日昝仅能测量一天中的时刻,这种计时法存在依赖日光的明显缺陷。

B.滴漏计时离不开水及盛水的容器,因此计时的准确性与容器大小、水流及压力有关。

C.漏刻计时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须经常与日昝测影和恒星位置观测结合,以保证准确。

D.滴漏尽管摆脱了对日光的依赖,然而它并未解决计时误差的问题。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 -12题。

苏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日:“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日:“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

嘉祜二年,试礼部。

以《春秋》对义居第一。

后以书见欧阳修,修语梅圣俞日:“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日:“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攻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日:“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日:“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雨日夜不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道过金陵,见王安石,日:“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

祖宗以仁厚治天下,正欲革此。

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安石日:“二事皆(吕)惠卿启之,安石在外,安敢言?”轼日:“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

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安石厉声日:“安石须说。

”又曰:“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

”又曰:“人须是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弗为,乃可。

”轼戏日:“今之君子,争减半年磨勘①,虽杀人亦为之。

”安石笑而不言。

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日:“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

”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

而卒不得大用。

(选自《宋史·苏轼列传》,有删改)【注】①磨勘:唐宋定期勘验官员政绩,以定升迁。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比.冠,博通经史。

比:等到B.轼诣.武卫营,呼卒长诣:下令C.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庐:建房D.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狱:刑罚10.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苏轼“才学高”的一组是(3分)()①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②以《春秋》对义居第一③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④吾在是,水决不能攻城⑤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⑥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A.②③⑥B.①④⑤C.②④⑥D.③⑤⑥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轼听完母亲讲的故事,就能复述出大意来,很小就表现出了才能。

B.苏轼写信给欧阳修,欧阳修看到信后,说他自己应该避开,从而让苏轼出人头地,表达了对苏轼的赞美。

C.苏轼路过金陵,拜见王安石,劝说王安石要敢于进谏,来报答皇上对他不一般的待遇,很让王安石生气。

D.苏轼的才学受到欧阳修称颂,文章得到宋仁宗、宋神宗夸赞,可惜他最终没有得到重用。

1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1)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3分)(2)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

(3分)(3)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3分)13.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断句不超过6处)(3分)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

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日我卒当以乐死。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壬辰寒食①王安石(作者)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③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王安石之父曾为江宁通判,卒于官,葬于江宁。

皇佑四年壬辰(1052),王安石自舒州通判任上回江宁祭扫父亲墓时写下此诗。

②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③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③轩冕:古代公卿大夫的车服,指代官位爵禄。

(1)作者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是很复杂的,请仔细赏析,指出都表达了哪些情感?(4分)(2)在抒发情感的时候,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赏析。

(4分)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0.5分)(5分)(1)总角之宴,。

(《诗经·氓》)(2)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赤壁赋》)(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____ 。

(王羲之《兰亭集序》)(4)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____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5) ____ ,依依墟里烟。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6) ____ ,忧伤以终老。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7)月明星稀,____ 。

(曹操《短歌行》)(8) )携来百侣曾游,,风华正茂(9)寻梦,撑一支长篙,,满载一船星辉,(10)?邻之厚,君之薄也。

行李之往来。

(11)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