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永善新城铅锌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浅析
云南永善金沙厂铅锌矿成矿特征及成因浅析

7 3 。 ,垂直 断距 6 0 m一1 3 0 m,断层 破 碎带 宽数米 至 1 0 m 左右 。该 断层 为矿 区成 矿后 构造 。
收稿 日期 :2 o 1 4 - o 4  ̄I 作者简介 :李高 良 ( 1 9 6 5~) ,男 ,云南富源县人 ,正高级工程师 ,长期从事区域地质调查 、矿产资源勘查工作 。
哨段 上亚 段 ( z d n 。 )厚 7 0 . 5 2 m,岩 性 为灰 白色 中 一薄 层状 粉 晶 白云 岩 。 下寒武 统 梅树村 组 可 分 为 三 段 :小 歪 头 山段 (∈ m ) 、中谊 村 段 (∈ m ) 和 大海 段 (∈ m ) ,其 中 中谊 村段 和 大海段 为本 区次要 的赋矿 层 。中谊 村 段 厚 2 1 . 2 5 m,主要 由 白云质 磷 块 岩 、硅 质磷 块 岩 和含
1 矿 区地 质
云南 省永 善县 金沙 厂矿 区位 于云南 东北 部 ,构 造上属 于滨 太平 洋成 矿域 ,是 我 国重要 的铅 锌成 矿 区之
受北东向的巧家一莲峰大断裂和北西向的金沙逆断层锐角交汇影响,矿 区地层构造主要为古生代地层 组成 的一个短 轴 背斜 ( 图1 ) ,矿体 主要 受北 东 向构造 控 制 ,该 矿床 为 地 层碳 酸 盐 岩 和 断层 构 造 控制 的铅 锌矿 床 。
一
。
1 . 1 地
层
矿 区地层 发育 ,除 泥盆 系一 石 炭 系 、侏 罗 系一 白垩 系外 , 自中元 古 界至 下三 叠统 均有 出露 。其 中震旦 系上 统灯 影组 和下寒 武 统梅树 村组 碳 酸盐 岩是本 区铅 锌矿 的赋 矿地 层 。
矿区内灯影组与下伏震旦系砂岩 、紫色页岩 、冰碛砾岩及薄层状泥质 白云岩与炭质 白云岩整合接触 ,
云南某铅锌矿地质特征

云南某铅锌矿地质特征云南某铅锌矿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南部,是一座大型的多金属矿床,主要以铅、锌为主要矿物,同时还含有银、金、铜、铋、锡等多种金属矿物。
该矿床是岩浆热液成因铅锌多金属矿床。
该矿床位于西南韧性剪切带中,与绿山构造带相邻。
主要岩性为花岗岩、变质岩和火山岩等。
石英脉、方解石脉、硫化物脉等构成了该矿床中的主要矿体。
该矿床的金属成因主要是热液成因。
该区域存在古老的地壳构造,地下岩浆活动充分。
在拉张构造作用下,深部的岩浆不断上升,通过断裂、裂隙进入地表形成热液系统。
在热液系统的作用下,形成了含铅、锌、银、铜等多种矿物的热液流体,从而形成了现今的矿床。
该矿床中的主要矿物有闪锌矿、闪锑矿、菱锌矿、菱铅矿等。
其中,闪锌矿是该矿床中的重要矿物,主要形成在硫化物脉中,占矿石总量的80%以上。
菱锌矿和菱铅矿则主要分布在花岗岩中,在石英脉中出现较少。
该矿床的地质勘探经历了多年的漫长探索和开发,通过对该矿床的勘探,矿体的长度、厚度、展布和矿化程度已经得到了较为系统的认识,找矿前景良好。
该矿床受制于地质构造和成矿历史等因素,矿体呈散布-集中型分布,矿化程度、矿石品位、矿体长度和厚度等方面差异较大。
未来的开采将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制定科学合理的开采方案,以提高开采效益和资源利用率。
综上所述,云南某铅锌矿是典型的岩浆热液成因铅锌多金属矿床,矿体多呈散布-集中型分布,主要矿物有闪锌矿、闪锑矿、菱锌矿、菱铅矿等。
该矿床目前在勘探和开发方面已经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具有丰富的资源潜力和开采前景。
云南某铅锌矿地质特征

云南某铅锌矿地质特征
云南是我国重要的金属矿产省份,其中铅锌矿是其重要的部分。
云南某铅锌矿具有以
下地质特征:
1. 地质背景:云南某铅锌矿位于滇中北段,属于晚古生代以来的大规模沉积盆地矿
化带的一部分。
该地区形成于古元古代晚期至古寒武纪,经历了多期构造变动和沉积作用
的影响。
2. 矿石类型:云南某铅锌矿主要以铅锌硫化物矿物为主要矿石。
铅矿主要有方铅矿、重铅矿等,锌矿主要有闪锌矿、黄锌矿等。
银、铜、金等稀有金属也常常以伴生矿物形式
存在于铅锌矿中。
3. 矿化类型:云南某铅锌矿主要以层控矿化和脉控矿化为主。
主要矿化带具有由南
向北递增的矿石品位,其中以北部矿区的矿石品位最高。
4. 岩石类型:云南某铅锌矿产区主要岩石类型有片麻岩、砂岩、页岩等。
其中砂岩
与页岩多分布于沉积盆地的上部,而片麻岩则为沉积盆地的构造变形产物。
5. 矿床形成机制:云南某铅锌矿的形成与沉积盆地中的构造改造、热液活动和岩浆
活动密切相关。
古元古代以来,该地区经历了多次构造作用,形成了一系列的断裂、褶皱
和滑动构造,这些构造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矿质输送路径。
在构造活动的作用下,热液和
岩浆活动使含有铅锌等金属元素的流体和熔体渗入到构造空间中,经过热液-岩浆交代作用,最终形成了铅锌矿床。
6. 矿床特点:云南某铅锌矿床规模较大,矿体多呈层状或脉状展布。
矿体呈逐深度
逐递增的倾向,一般上部为含有较多硫化物的矿石,下部为含有较高金属含量的矿石。
矿
石呈灰黑色或灰绿色,质地较硬。
云南某铅锌矿地质特征

云南某铅锌矿地质特征云南是我国铅锌矿资源丰富的省份之一,其铅锌矿地质特征具有独特的地质构造和矿床类型,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一、地质构造特征云南铅锌矿地质特征首先体现在其地质构造特征上。
云南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和南亚地块的交界处,地处喜马拉雅造山带和滇缅地体的交会部位。
这一地质构造格局为铅锌矿床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受地质构造的影响,云南铅锌矿区呈现出多样复杂的地质构造特征,主要有隆起-断陷构造、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
这些地质构造的存在为铅锌矿床的形成和聚集提供了有利的地质条件。
二、矿床类型特征云南铅锌矿地质特征还表现在其矿床类型特征上。
在云南,铅锌矿床主要有层控型矿床、层状矿床、蚀变矿床和构造控制型矿床等类型。
其中以层控型矿床和构造控制型矿床为主。
层控型矿床主要分布在滇西北地区,矿床形成于古生代-中生代海相沉积盆地沉降中,以碎屑岩、页岩等为富矿岩,矿石赋存于岩石层粒间、裂隙中,形成直接富集矿体。
构造控制型矿床主要分布在滇西南地区,受构造活动影响,形成了断裂构造、褶皱构造等造成的矿化,矿石主要富集在断裂带和断裂附近。
三、地质特征对矿产资源的影响云南铅锌矿地质特征对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
由于地质构造的复杂和多样性,以及矿床类型的丰富多样,使得云南的铅锌矿产资源丰富多样。
铅锌矿床的形成受地质构造和构造作用的影响,有些地区矿化条件较好,形成了大型、富集度高、品位较高的铅锌矿床,为我国的铅锌矿产资源贡献了重要的部分。
四、地质特征对矿床勘探的指导意义云南铅锌矿地质特征对矿床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根据地质构造特征和矿床类型特征,可以对矿床的分布、规模和富集程度等进行初步预测和评价,为矿床的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地质特征的研究还可为矿床成因和矿床形成条件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支持。
云南某铅锌矿地质特征独特而复杂,其地质构造和矿床类型的丰富多样性,对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矿床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云南某铅锌矿地质特征

云南某铅锌矿地质特征云南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基地之一,拥有丰富的铅锌矿资源。
云南某铅锌矿地质特征如下:1.矿床类型:云南某铅锌矿是一种层控型铅锌矿床。
主要存在于沉积岩或变质岩中,矿床形态呈层状或脉状,以脉状矿床为主。
2.地质构造:云南某铅锌矿的分布受地质构造的控制。
该矿床常出现在断裂带、褶皱带或地壳运动活跃的地段。
地质构造的复杂性对矿体的形成和富集起重要作用。
3.矿石性质:云南某铅锌矿的矿石主要以黄铅矿和闪锌矿为主。
黄铅矿具有金属光泽,颜色为铅灰色至铅黑色,硬度为2.5,密度为7.6-7.7g/cm³。
闪锌矿为半金属光泽,颜色为黑色至铜红色,硬度为2.5-3,密度为4-4.3g/cm³。
4.成矿作用:云南某铅锌矿的成矿作用主要与热液作用和岩浆作用有关。
热液作用是指由于地壳活动导致的地下水受热和溶液的迁移,使其含有铅锌等金属元素,通过流体运移和沉淀而形成矿体。
岩浆作用是指由于岩浆侵入到地壳中,通过热解、融化和沉淀作用形成矿体。
5.岩石类型:云南某铅锌矿床主要分布在片麻岩、千枚岩、石英岩等变质岩中。
这些岩石中含有较高的硅、铀、钨、锡等金属元素,为铅锌矿床的形成和富集提供了良好的成矿物质基础。
6.矿床分布:云南某铅锌矿广泛分布于云南的各个地区,其中以保山、昭通、曲靖等地的矿床规模较大。
这些矿床一般呈规模较大、富集程度较高的特点。
7.矿床形成时代:云南某铅锌矿的矿床形成时代主要分布在震旦纪和古生代的地层中。
这些地层是地史上发生重要地质事件的时期,矿床形成与这些地质事件密切相关。
云南某铅锌矿床具有明显的层控特征,分布受地质构造的控制,矿石主要以黄铅矿和闪锌矿为主。
成矿作用主要有热液作用和岩浆作用,矿床多分布于变质岩中,以保山、昭通、曲靖等地的矿床规模较大。
矿床形成时代主要分布在震旦纪和古生代。
云南某铅锌矿地质特征

云南某铅锌矿地质特征云南是中国铅锌资源丰富的省份之一,其铅锌矿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地区。
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对于矿床的成因、矿石的赋存状态以及后续的选矿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我们将对云南某铅锌矿的地质特征进行详细的描述。
该铅锌矿床位于云南省的滇东南地区,属于石灰岩型铅锌矿床。
地质勘探和实际开采的情况表明,该矿床的铅锌矿石主要赋存于石灰岩中的裂隙和节理中,形成了含矿脉、包矿脉和斑状矿体。
该矿床的石灰岩属于寒武系,主要由灰色的晶质石灰岩和板状的页岩组成,岩层呈波浪状、褶皱状和断裂状分布。
在地质构造上,该矿床所在地区受到了多期次的构造变形和变质作用的影响,形成了丰富的节理和裂隙系统。
这为铅锌矿石的生成和富集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空间条件。
在矿床的成矿过程中,石灰岩经历了多期次的褶皱、断裂和岩浆活动,形成了多期次的矿化事件。
这些变形和活动不仅对石灰岩岩层产生了明显的变形和破碎,也为铅锌矿石的生成和运移提供了通道和场所。
岩浆活动还向矿床中输送了大量的热液和气体,这些热液和气体中含有丰富的铅锌矿物化学物质,促进了矿石的沉积和富集。
在矿床的矿石赋存状态上,铅锌矿主要以黏土矿石和硫化矿石的形式存在。
黏土矿石主要是以含铅、锌的粘土矿物的形式赋存于石灰岩裂隙和节理中,形成了含矿脉或包矿脉。
硫化矿石主要为黄铁矿、闪锌矿和菱锌矿,它们以斑状的形式存在于石灰岩中,与黏土矿石相互交错、混杂分布。
该矿床的铅锌矿石具有较好的品位和赋存规模。
经过地质勘探和实际开采的证实,矿石的含铅量在5%以上,含锌量在6%以上,属于中高品位的矿石。
并且矿床的规模较大,矿石的赋存量可观,对于未来的选矿开发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
该矿床的地质特征表明,其铅锌矿床具有明显的石灰岩型特征,赋存于石灰岩中的裂隙和节理中,成矿条件良好,品位较高,规模较大。
这为未来的选矿开发工作提供了较好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前景。
其地质勘探工作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对矿床的成因和形成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铅锌矿的矿床形成与构造特征

铅锌矿的形成与地壳运动密切相关
铅锌矿的成矿规律受到地质构造、岩浆活动、热液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铅锌矿的成矿规律具有区域性和时代性
铅锌矿的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密切相关,可以通过研究成矿规律来确定找矿方向
找矿标志与方向
地质构造:断裂、褶皱、岩脉等
矿产特征:矿体形态、矿石矿物组成等
岩石类型:变质岩、火山岩、沉积岩等
光泽:铅锌矿的光泽通常为金属光泽或半金属光泽
硬度:铅锌矿的硬度通常较低,一般在2-3之间
导电性:铅锌矿的导电性通常较差,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具有导电性
磁性:铅锌矿的磁性通常较差,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具有磁性
工艺特性
铅锌矿的加工工艺:压延、拉伸、锻造等
铅锌矿的选矿工艺:浮选、重选、磁选等
铅锌矿的冶炼工艺:火法冶炼、湿法冶炼等
成矿过程:矿源富集、迁移、沉淀、结晶等
矿床分布:区域分布、矿床成群、矿床组合等
重要矿床实例
内蒙古巴彦淖尔铅锌矿:中国最大的铅锌矿床之一,具有丰富的铅锌资源
甘肃金昌铅锌矿:中国最大的铅锌矿床之一,具有丰富的铅锌资源
湖南水口山铅锌矿:中国最早的铅锌矿床之一,具有悠久的开采历史
云南兰坪铅锌矿:中国最大的铅锌矿床之一,具有丰富的铅锌资源
矿物共生组合
铅锌矿的主要矿物: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等
矿物共生关系:不同矿物之间的共生、伴生关系
矿物结构特征:矿物颗粒大小、形状、排列方式等
矿物组合规律:不同矿床中矿物组合的规律和特点
铅锌矿的地球化学特征
PART 04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铅锌矿的地球化学演化:如成矿作用、风化作用等
铅锌矿的同位素特征:如铅同位素、锌同位素等
资源潜力评价结果:确定铅锌矿资源的潜力和分布情况,为找矿提供依据
铅锌矿的矿床特征与成矿模式解析

开发利用铅锌矿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环境保护
提高铅锌矿的开采效率和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资源保护:采取措施防止资源过度开采和浪费
技术创新: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开采效率
环境保护:减少开采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在开发利用资源的同时,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铅锌矿的科研动态与展望
实例一:某铅锌矿床的成矿规律
实例二:某铅锌矿床的成矿模式
实例三:某铅锌矿床的成矿预测
实例四:某铅锌矿床的成矿规律与预测对比分析
地球化学勘探方法:通过分析岩石、土壤、水等样品中的元素含量,预测矿床的分布和规模
地质统计学方法:通过统计分析,预测矿床的分布和规模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利用地震、重力、磁力等方法,预测矿床的位置和深度
添加标题
铅锌矿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
01
02
开发利用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环保问题日益突出,需要加强环境保护
03
04
资源利用效率有待提高,需要加强资源综合利用
加强铅锌矿资源的回收利用,减少浪费
推广铅锌矿资源的替代利用,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加强国际合作,共享铅锌矿资源开发利用的经验和技术
铅锌矿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实例:某铅锌矿床的成矿预测,通过地质统计学方法预测矿床的分布和规模,通过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预测矿床的位置和深度,通过地球化学勘探方法预测矿床的分布和规模。
提高勘探效率:通过成矿预测,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勘探,提高勘探效率。
降低勘探风险:成矿预测可以帮助勘探者避开高风险区域,降低勘探风险。
优化资源配置:成矿预测可以帮助勘探者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勘探效益。
变质成矿模式:形成于地壳深处,由高温高压的流体携带金属元素形成矿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永善新城铅锌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浅析
发表时间:2017-12-11T10:14:45.07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5期作者:谷海亮欧敬茉怡李云山马变变吴永泽
[导读] 摘要:新城铅锌矿矿体主要产于奥陶系下统湄潭组细晶灰岩之层间构造裂隙带中,地层岩性为该铅锌矿成矿的必要条件。
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大队云南文山 663000
摘要:新城铅锌矿矿体主要产于奥陶系下统湄潭组细晶灰岩之层间构造裂隙带中,地层岩性为该铅锌矿成矿的必要条件。
湄潭组、西
王庙组中存在着Pb、Zn、Ag等元素的初步富集;矿床成因类型为碳酸盐中温热液矿床。
关键词:铅锌矿;中温热液;矿床
矿区大地构造单元属扬子准地台(Ⅰ级)滇黔川鄂台拗(Ⅱ级)威宁水城陷断褶束(Ⅲ级)中的昭通凹断褶束(Ⅳ级),地处北东向的巧家-莲峰大断裂和北西向的金沙逆断层锐角交汇处。
1、矿区地质
矿区位于滨太平洋成矿域(Ⅰ级),上扬子成矿省(Ⅱ级),滇东成矿带之昭通—曲靖(Ⅲ级)铅锌铜金银铁锰汞锑磷硫-煤-煤层气成矿带(Ⅲ级),镇雄-巧家-会泽铅锌银铁稀土铝磷-煤-煤层气成矿带(Ⅳ级),是我国重要的铅锌成矿区之一。
1.1地层
矿区地层由新到老分布如下:
(1)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2β):致密块状玄武岩、斑状玄武岩、火山角砾岩、灰岩夹白云质灰岩,厚18-832米,与下伏地
层为侵入接触。
(2)二叠系下统梁山组、茅口组、西霞组(P1):灰岩、白云岩、砂岩、页岩、玄武岩,厚2-641米,与下伏地层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3)泥盆系中统曲靖组、红石崖组、缩头山组、箐门组并层(D2):细砂岩、钙质页岩、泥质灰岩、白云质灰岩,厚19-289米,与
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
(4)志留系中统嘶风崖组(S2s):钙质页岩、灰岩、泥质灰岩、泥质粉砂岩,厚61-220m,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
(5)志留系下统龙马溪组(S2l):泥灰岩、灰岩、页岩、粉砂岩、粉砂质页岩,厚135-322m,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
(6)奥陶系中统大箐组、十字铺组并层(O2+3):细晶白云岩、灰岩、钙质页岩、泥灰岩,含燧石,厚16-263m,与下伏地层为整
合接触。
(7)奥陶系下统湄潭组(O1m):细晶灰岩、泥质灰岩、碳质页岩、砂岩、页岩、砂质页岩,厚166-262m,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为矿区主要赋矿层位)。
(8)寒武系中统西王庙组(∈2x):粉砂岩、泥岩、白云岩夹石膏层,厚117-180m,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
(9)寒武系中统陡坡寺组(∈2d):页岩、灰岩。
1.2构造
矿区褶皱发育,位于老寨子向斜西翼部位。
1.3岩浆岩
区内岩浆活动仅有海西旋迴中的基性岩浆喷溢活动,形成玄武岩火山建造。
区域内可能距溢出中心不远,据岩性、岩石组合特征自下
而上划分为下、中、上三段,共厚1131m。
下段主要由玄武质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及含斑玄武岩组成,厚267m;中段主要由斑状玄武岩、杏仁含斑玄武岩夹凝灰岩等组成,厚317m;上段主要由致密玄武岩,杏仁玄武岩夹凝灰岩、熔角砾岩等组成,厚547m。
川滇黔铅锌
矿带的矿点、矿化带与峨嵋山玄武岩的展布相一致,表明铅锌矿床的形成与玄武岩浆活动有直接的关联性。
1.4变质岩
(1)区域变质作用:为矿区内最主要的变质作用,表现为原岩(灰岩、砂、泥岩、粉砂岩)经区域变质作用后形成大理岩、变质砂岩、页岩及少量板岩、砂板岩,其中板岩、砂板岩中普遍可见到片径小于1.5mm的绢云母。
(2)动力变质作用:沿断裂发生动力变质作用形成线状、带状糜棱岩、断层泥、片理化、构造角砾岩,断层构造岩带宽几米—几十米,长数十米至几千米,与矿化关系十分密切。
1.5围岩蚀变
矿区近矿围岩蚀变发育,主要有硅化、黄色蚀变、重晶石化、萤石化、碳酸盐化、炭化及褪色蚀变等,与矿化关系密切。
2、矿床成因及地质特征
2.1地层与成矿的相关性
区内地层出露齐全,沉积环境较稳定,主要为陆相沉积,可分为二阶段;
(1)前晋宁期地槽演化阶段:形成基地地层昆阳群,为被动边缘型灰黑色板岩夹砂岩。
(2)后晋宁期盖层演化阶段:自震旦系至第三系均有出露,碳酸盐岩及碎屑岩交替出现,中夹玄武岩。
另据区内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碳酸盐岩出露的地区并不都具备铅锌矿异常;由此可见,铅锌矿床的形成,与峨眉山玄武岩及碳酸盐岩共存有关,而与固定层位无因果关系。
2.2特殊岩性组合(为成矿必要条件)
特征岩性组合指碳酸盐岩及其上覆透水性差的岩石系列。
碳酸盐岩最重要的物理性质是性脆、孔隙发育、透水性好、化学性质活泼、易分解。
从而促使含矿热液渗透并赋存于其中,让其有充足的空间和时间进行各种化学反应,富集成矿。
构造运动中,碳酸盐岩组成的地层容易形成溶矿和导矿空间。
碳酸盐岩的上覆岩性必须为透水性差的岩石,如砂岩、页岩等。
永善新城铅锌矿矿区主要含矿层位为O1m的中上部白云岩、硅质白云岩(部份为含磷白云岩),由于白云岩、硅质白云岩是属于性脆而坚硬的岩石,受力后易于产生层间剥离空间或层间破碎带和裂隙,为成矿提供空间。
而其上覆为奥陶系大箐组钙质页岩,其下覆地层寒武系西王庙组紫红色粉砂岩、泥岩地层具可塑性和不透水性,对含矿溶液的上升(或下降)、扩散、运移起了阻挡的作用。
同时O1m的中上部白云岩、硅质白云岩空隙度大,对矿液具有一定的亲合性。
可见,铅锌矿成矿过程中,遮挡层及溶矿岩性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2.3岩浆活动(含矿热液的基础)
区内岩浆活动以基性岩喷发为主,侵入活动微弱。
晚二叠世峨眉山玄武岩喷发,遍布本区各地,出露面积约占全区的25%—30%,石川、滇、黔大玄武岩省的重要组成部分。
火山岩以溶岩为主,在每一喷发旋回的早期可以出现火山角砾岩和集块岩,多数集中于近小江断裂附近;晚期有厚1—20米的火山凝灰岩,构成“红顶”。
熔岩主体为致密块状、杏仁状玄武岩,拉班结构,柱状节理,具有较高SiO2(47—50.68%)和较低碱值(K2O+Na2O2—3.6%)。
个别地段出现安山玄武岩、英安岩。
玄武岩岩浆喷发过程中,释放大量气体和含矿热液,在热动力驱动下,沿岩石裂隙、孔隙运移,同时受到遮挡层的阻隔而停滞,并在一段时期内保持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使成矿物质有充足的时间与围岩发生化学反应,最后沉积富集成矿。
2.4断裂构造与容矿空间
滇东北地区的构造行迹受控于NS向的小江断裂,呈现出极为发育的NE—NW向构造。
EW向构造是成矿热液运移的通道,NE—NW向构造既是成矿热液运移的通道,又是赋矿空间。
(1)构造带继承性
小江断裂自早震旦世以来一直活动,提供热液运移的动力源,增加热液的含矿度,产生一系列的NE—NW向构造。
构造继承性发展是成矿时空上具有多期性的重要条件。
(2)成矿热液运移通道
主干断层构造,是热卤水(矿液)主要上升通道,部分为矿液沉淀场所。
(3)羽状断裂为主干断裂的伴生构造(也叫次级构造)
为散矿和储矿空间,与围岩挠曲构造结合,常为溶矿空间。
羽状断裂与容矿岩层结合,常形成脉状矿与层状矿,且在同一矿区出现,并对矿体的展布、延伸起控制作用。
容矿层为缓倾斜产状的,矿化沿走向方向连续性较好,如会泽矿山;容矿层为陡倾斜产状的,矿化沿倾向方向连续性较好,如会泽麒麟厂、彝良毛坪。
(4)主干逆断层上下盘成矿
主干逆断层上下盘成矿,由多容矿层、构造形式多期性等因素决定。
区域上的叠瓦式断层构造,在一定距离内存在多条主干逆断层,其上盘即彼断层的下盘。
如巧家茂租、永善金沙厂。
参考文献:
[1] 柳贺昌等,滇东北铅锌银矿床规律研究[M],云南大学出版社,1999,60—28。
[2] 郑庆鳌,云南会泽矿山厂、麒麟厂铅锌矿床对流循环成矿及热水溶硐赋存块状富铅锌矿床的实践认识[J],西南矿产地质,1997,(1—2),8—16.
[3] 陈进,韩润生等,云南会泽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法模式[J],地质地球化学,2001,(3)。
[4] 陈进,韩润生等,云南会泽铅锌矿床构造控矿规律及其隐伏矿体预测[J],矿物学报2001,(2)。
[5] 李家盛,李采等,云南会泽铅锌矿喷流沉积成因研究[J],云南地质,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