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常春藤叶读后感

合集下载

最后的长春藤叶读后感

最后的长春藤叶读后感

最后的长春藤叶读后感《长春藤叶》是一部充满温情和感动的小说,作者通过对人物的细腻描写和情感的表达,让读者深深地感受到了人性的美好和温暖。

在读完这部小说后,我深深地被其所感动,也对人生和情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小说以一片长春藤叶为线索,讲述了一对年轻夫妇的爱情故事。

男主角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女主角则是一名优秀的设计师。

两人在一次偶然的相遇中相爱了,他们的爱情经历了许多波折和考验,但最终他们依然坚定地走在了一起。

然而,命运却在他们最幸福的时刻对他们进行了残酷的考验,男主角患上了绝症,面临着生命的威胁。

在这个时候,女主角展现出了她坚强和温柔的一面,她不离不弃地陪伴在男主角的身边,给予他无尽的爱和支持。

最终,男主角战胜了疾病,他们的爱情也更加坚定和深厚。

小说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和温暖。

在面临困难和挑战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展现出最真挚和坚定的一面。

女主角在男主角生病的时候,展现出了她坚强和温柔的一面,她的爱和支持成为了男主角战胜疾病的力量。

这种爱情的力量让人感动和震撼,也让人对爱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同时,小说也让我对人生和情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但只要我们坚持和努力,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

爱情也是如此,只有在经历了考验和磨砺之后,才能变得更加坚定和深厚。

在小说中,男主角和女主角的爱情经历了许多波折和考验,但最终他们依然坚定地走在了一起,这让我对爱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总的来说,读完《长春藤叶》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性的美好和温暖,也让我对人生和情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更是一部让人感悟人生和情感的优秀作品。

我相信,这部小说会一直陪伴在我的心灵深处,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和深刻。

最后一片藤叶读后感

最后一片藤叶读后感

最后一片藤叶读后感最后一片藤叶读后感1“不经历风雨,怎能见美丽的彩虹?”这句话教会了我不要对生活失去希望,要勇于面对生活中的苦难。

在寒假里,我读了一本名叫《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的书,是美国短片小说家欧·亨利写的,这本书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琼珊和苏艾是好朋友,可是琼珊因为生病而失去了生存的想法,她每一天都看着常春藤叶一片又一片的凋落,坚持认为最后一片常春藤叶掉落的时候就是自己生命的尽头,年老的贝尔曼先生为了让琼珊鼓起勇气,继续生活下去,在一个倾盆大雨的夜里将一片常春藤叶画在了墙上,琼珊看到那最后的一片常春藤叶,在苏艾的不断鼓励下,终于获得了生存的希望。

通过这个故事,作者赞美了以贝尔曼为代表的普通人的高尚,同时也向人们展示了人与人之间宝贵的情谊。

我觉得做人不能对生活失去希望,要坚强勇敢,不能像琼珊小姐一样看到常春藤叶掉落就想到死亡,我们应该像苏艾小姐一样多多鼓励他人,让人有有活下去的自信。

我身边就有与这篇__相似的实例,我妈妈的同事被查出得了癌症,在美国的儿子把重要的会议都推了,订了最早的航班,飞回了中国。

孩子的爸爸也在医院24小时照顾她,早上买回营养餐,晚上一直在陪床,困了就在临床上小睡一会儿。

因为她生存的几率很小,所以便对生活没有了希望,但经过儿子的开导和丈夫的精心照顾,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活下去的理由,就是不离不弃,和家人一起幸福的生活下去。

历经磨难,也经历了治疗的痛苦,但是在一家人的坚持下,她的身体终于逐渐好了起来。

风雨不可怕,重要的是勇于面对,对未来抱有希望,去战胜困难。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美丽的彩虹。

”人的一生会经历许多困苦和挫折,只有积极面对,笑看人生,才能活出希望。

最后一片藤叶读后感2位于纽约一角的一所公寓里,住着一个名叫珍妮的女孩和她的母亲。

可怜的是,珍妮现在病倒了。

她得了肺炎,已经有好几天不能起床了,高烧,咳嗽得厉害,珍妮的身心已经极度疲惫,器官也开始衰竭。

母亲想起今天早上医生说的话,如果按现在的状况持续下去的话,那孩子大概是没救了。

《最后的常春藤叶》读后感1000字

《最后的常春藤叶》读后感1000字

《最后的常春藤叶》读后感1000字
而这片叶子成为了老贝尔曼生命中的最后一个亮点。

当琼珊看到了墙上的最后一片叶子时,她又重新燃起了活下去的希望,却殊不知是老贝尔曼用生命换来了最后的叶子,最终琼珊摆脱了病魔,重新回到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之中来了。

文章中的琼珊不敢直对事实,不相信自己,不信任他人,而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毫无相关的事物上,这与文章中的老贝尔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虽然文章的开头的老贝尔曼是一个脾气暴躁、酗酒成性。

满腹牢骚,郁郁不得志的人,但是当他听见了琼珊那无稽之谈时他表现出了不屑,并且讽刺了琼珊,体现了他的同情和善良,也表现了他自信,敢于同命运斗争的性格。

文章的末尾时,我们再次见到了老贝尔曼,此时的他已经到了弥留之际,病了两天之后就去世了。

但他是因为冒雨画那片叶子,得了肺炎而去世的。

作者在此升华了他的人格,而他
那崇高的爱心,自我牺牲精神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展现。

由此,我们看到了老贝尔曼平凡的外表下还有一颗火热的、金子般的爱心,虽然穷困潦倒,却仍无私关怀、帮助他人,甚至不惜付出生命代价。

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赞扬了艺术家之间的一种高尚品格-----舍己为人,歌颂了穷苦朋友相濡以沫的珍贵友情和普通人的心灵美。

读完这篇文章,我发现自己的许多不足,我们要学习老贝尔曼,学习他那种不服输,舍己为人的精神。

最后一片藤叶读后感(多篇)

最后一片藤叶读后感(多篇)

最后一片藤叶读后感(多篇)篇:最后一片藤叶读后感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个名叫珍妮的小女孩得了肺炎,她着着窗外常春藤叶子不断被风吹落,她说,当这些叶子落完了,就代表自己也要死亡了。

那天夜里,刮了好大的风,但第二天,常春藤上居然还有一片叶子,这让珍妮看到了生的希望,叶子经历了一夜的风吹雨打依旧挂在那里,这给了珍妮活下去的勇气,珍妮的病好了。

而事实上那最后的一片藤叶并不是真的,而是贝尔曼先生在那狂风暴雨的夜里,画上去的,那是一幅杰作,它编造了一个善意的谎言给了珍妮以生的希望,贝尔曼先生却不幸感染了肺炎并付出出了自己的生命,不,或许他的生命并没有结束,我在珍妮的身上看到了生命的延续。

贝尔曼先生的举动让我感动,或许做人正需要有一颗善良、舍己为人、爱别人的心。

我们生活中总会有那么一些平凡的普通的人,默默在为他人付出,给他人点亮了前行的灯,给他人带来了希望,而这一切就是爱,爱让人与人之间不再冷漠,爱拉近了彼此的距离,爱让人感觉到明天是充满希望的一天。

故事中珍妮非常相信常春藤上的叶子掉完了,自己的生命也就没了,她将自己与叶子建立了某种神秘的联系,当她看见经历过多次风雨的常春藤上还有叶子时,她也有了生的希望,并懂得了想到死的孩子是糊涂的孩子,可见信念对一个人的生活以及生命有多重要。

让珍妮活下来的是那最后一片叶子,那不仅仅是简单的叶子,那也是生的希望。

给珍妮生的希望的,正是画家贝尔曼先生,这张只画了一片藤叶的画,在我看来,应该算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幅画了。

因为它不仅救活了珍妮的生命,而且也告诉了每一个人生命的意义。

生命的意义是由自己决定的,假如一个人的心中充满黑暗,那那个人看到的未来也会是一片黯淡;假如一个人的心中充满阳光,那那个人看到的未来也会是一片光明。

人生,只要有了坚定的信念,坚信自己不会失败,永远顽强地奋斗,那么久一定可以寻找到困境中的突破口,因此坚定的信念是真正支撑生命的所在。

第2篇:读最后一片藤叶有感_读后感读《最后一片藤叶》有感读《最后一片藤叶》有感陈盈位于纽约一角的一所公寓里,住着一个名叫珍妮的女孩和她的母亲。

初中欧亨利短篇小说读后感7篇

初中欧亨利短篇小说读后感7篇

初中欧亨利短篇小说读后感7篇初中欧亨利短篇小说读后感1清晨的一抹阳光落在书桌上的一本书上——《欧·亨利短篇小说》,翻开细细品读。

欧·亨利是美国杰出的小说家,他的作品富于生活情趣,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

《最后的常春藤叶》是欧·亨利的代表作,是写美国格林尼治村三位贫穷画家相濡以沫、彼此帮助的故事,是一曲美好心灵的颂歌。

苏和复西的邻居贝尔门是一个画了一辈子画却还没名气的画家。

不久,复西得了严重的肺炎,而且病情越来越重。

她把生命的希望寄托在窗外最后一片藤叶上,以为藤叶落下之时,就是她生命结束之时。

然而令人惊奇的是,尽管屋外的风刮得那样厉害,而锯齿形的叶子边缘已经枯萎发黄,但它仍然长在高高的藤枝上。

于是奇迹出现了,复西没有死。

原来是一直默默无闻的老画家贝尔门,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为了画上最后一片藤叶,身体本来就差的贝尔门着了凉,染上了肺炎。

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终于完成了他已等待二十五年的杰作。

小说的结尾完全颠覆读者的遐想,原来以为要死的人活了,所有人都认为不可能有绝世之作的老画家却画出了,激发垂死之人强烈求生欲望的神圣作品。

《最后一片藤叶》充满了感伤气氛。

作者用这样出乎意料的结尾来赞美了穷艺术家之间“相漏以沫”的友谊,突出地刻画了一个舍己为人,以自己的生命创作出毕生“最后的杰作”的老画家的形象。

这和《警察与赞美诗》那外表高贵而内心险恶的“上等人”形成了鲜明对比,揭示了社会淹没人才,注重外表的现实发人深省。

引起读者对友谊的思考。

什么是真正的友谊?是关系场上的互相利用却又笑面相迎的朋友,还是寂寞时叫出来喝茶吐露心事的朋友,又或者是救你于危难之际的患难友人?有人曾说过:“什么是爱,爱就是无限的宽容,些许之事亦能带来的喜悦。

爱就是无意识的善意,自我的彻底忘却。

”《麦琪的礼物》就道出了爱的真谛。

一对小夫妻在圣诞节来临的时候,双方都精心准备了一件特殊的礼物,丈夫杰姆为了给妻子的美发配上一套梳子,卖了自己的金表,买了梳子,妻子德拉为了丈夫的金表卖了自己的美发,买了一条表链,当他们互赠礼物时,才发现自己准备的礼物已不是对方需要的,其实不然,他们得到了比梳子和表链更珍贵的礼物——爱。

最后的常春藤叶读后感(精选17篇)

最后的常春藤叶读后感(精选17篇)

最后的常春藤叶读后感最后的常春藤叶读后感(精选17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最后的常春藤叶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最后的常春藤叶读后感篇1《最后的常春藤叶》告诉了我:什么是活下去的希望?是信念。

《最后的常春藤叶》讲述的是一个极其感人的故事。

两位年轻画家中的一位,叫做琼珊,患了肺炎,几乎完全失去了活下去的希望,医生对于她这种极端消极的态度根本无法治疗。

琼珊却不听的劝阻,把自己的生命寄托在了常春藤上正在不断飘落又屈指可数的叶子上,等待着最后一片叶子落下,也就是自己离开人世之时。

楼下善良的默默无闻的老画家,得知这个情况后,决定帮助琼珊找回生活的希望,没有顾及自己也患上肺炎。

风雪交加的夜晚,最后一片常春藤叶即将落下之际,托着自己沉重的身躯,画下了自己梦想中的杰作——最后一片常春藤叶,帮助琼珊找回了活下去的希望,使得琼珊已脱离危险,而老画家自己终于承受不了病魔的打击,牺牲了。

老画家在墙壁上话下了一片常春藤叶,拯救了一位年轻画家的生命,这也许听起来令人无法相信,但我相信,信念的力量是真实存在的,信念的力量就是这样伟大。

年轻画家琼珊认为最后一片常春藤叶飘落之际就是自己离开人世之时,她几经完全丧失了活下去的信念,这根本就是一个大错,但善良的老画家贝尔曼抓住了这个关键点,使出全部的精力,画出了自己期待已久的杰作,再用生命唤起了琼珊活下去的信念,使琼珊坚强地活了下来。

用爱唤起了信念,用信念拯救了生命。

爱的力量与信念的力量相加;将是无穷的,信念就是活下去的,希望这就是《最后的常春藤叶》让我所明白的。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美,人美,景美,事美,情美,我们要去发现美。

最后的常春藤叶读后感篇2读了《最后的常春藤叶》这篇文章后,我的心被深深地感动了,我都知道了:长春的叶子,一到秋天就会一片挨着一片的掉下来。

在这种季节,叶子掉落是很正常的,对于普通人来说:叶子的掉落对他们来说,根本就不用关心。

读《最后的常春藤叶》有感

读《最后的常春藤叶》有感

读《最后的常春藤叶》有感《最后的常春藤叶》这本书是欧•亨利的短篇小说精选,最值得注目的当然是书中与书名同名的文章《最后的常春藤叶》了。

虽然只有仅仅的四页,却让我感触很深。

故事的开头就介绍了苏艾与琼珊这对好朋友,她们的口味相投并且都是画家,她们一起租了个画室。

可是好景不长,所谓的“肺炎先生”使琼珊失去了原有的活力,琼珊躺在床上,对着窗外的老常春藤有了想法——当最后一片常春藤叶落下时,也许自己的生命也就到头了。

苏艾为了绘画,便邀请了楼下的老画家贝尔曼来当模特,贝尔曼知道了琼珊的想法后在一个凄风苦雨的夜晚独自一人爬上楼梯,提着灯笼来到墙边画上了最后的常春藤叶。

结果贝尔曼先生得了肺炎去世了,而琼珊意外地恢复了健康。

刚一开始看到作者对贝尔曼老画家的描述时,我觉得他是一个暴躁的小老头,同时又爱喝酒,结局是出乎意料的,他为了琼珊有重新活下去的希望,竟在那一夜,那毫不起眼而又残忍的一夜为琼珊画起了他一生中最好的作品——一片永不枯竭的常春藤叶,他使我想起来我的外婆,虽然常会批评我,可她却常常为我着想。

琼珊在生病时很悲观。

我记得有一个人,他生了绝症,可他每天去看幽默电影,看笑话书,久而久之竟痊愈了。

琼珊,我想你可能觉得肺炎是很可怕的才会有这种悲观的心里,其实肺炎既是可怕,但必须要死的话,你会希望是开开心心不留遗憾的死还是悲伤压抑的死呢?在文章中令我最欣赏的角色是苏艾,虽然只有六七个月的交情,可她依旧对琼珊十分关心,当她知道琼珊的病情严重时,先是回到画室大哭了一场,之后又显得十分轻松的样子走进了琼珊的房间,为的就是琼珊不要因为自己而变得更加的绝望。

当她知道琼珊那荒唐的想法后,她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数落她。

最后知道琼珊病情有所好转时,她是那么开心。

琼珊的恢复也缺少不了苏艾。

她的坚强,是我欣赏的主要原因。

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人间处处有温情。

而面对任何困难时我们不应该灰心丧气,甚至绝望。

而要考虑到为自己日夜担心的家人,朋友。

最后由衷的希望社会上能有更多像贝尔曼一样的人出现。

最后的常青藤叶读后感

最后的常青藤叶读后感

生命的杰作
——读《最后的常青藤叶》有感有人说,园丁的剪刀能剪出自然的杰作;有人说,作家的钢笔能谱写文学的杰作;但我想说,画家的画笔能画出生命的杰作。

本文叙述的是贝尔曼临终画下的一片常青藤叶救了琼珊的故事。

当琼珊的希望都寄托于那一棵常青藤叶时,当常青藤上只有最后一片叶子时,是谁的杰作挽救了这条濒临死亡的生命?是谁的奋不顾生?是谁的舍己为人?是她!一位老艺术家贝尔曼。

助人,是一首优美的颂歌;是一朵芬芳的鲜花;是一首勇气的诗歌。

那片常青藤叶,如常青的生命,如常青的希望,更如贝尔曼在人们心中常青的形象。

风雨是冰冷的,助人是温暖的。

贝尔曼画中的常青藤叶,在风雨中摇曳着,但贝耳曼在人们心中的榜样是毫不动摇的。

信念,是琼珊活下去的唯一支柱,也是这一位终身穷困潦倒的老艺术家临终前的唯一愿望吧!
也许,贝尔曼在风雨中是痛苦的,但是,谁又有这样的勇气抵抗这风雨呢?她的信念,支持着她撑过这场狂风暴雨。

也许,贝尔曼在行动前是纠结的,但是,谁又有这样的勇气去为琼珊冒险呢?她的信念,支持着她为那一条生命冒险。

她绘画的常青藤叶的颜色是不可抹去的,水不行,火不行,土也不行,因为这常青藤叶已在人们的心中伸根发芽......
她手中的画笔,无时无刻为人绘画着、服务着、奉献着。

她的双手在风雨中绘画的不只是那片常青藤叶,她还给琼珊绘画了希望,还绘画了自己的人格与勇气,这真不愧是生命的青叶,不愧是生命的奇迹,也真不愧是这位老艺术家临终前绘画的最后的杰作了!
这一片常青藤叶,是这位老艺术家助人的证明,是这位老艺术家信念的证明,也是这位老艺术家勇气的证明!
郭创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的常青藤叶读后感
第一次看到欧·亨利的小说,是在初中时期。

那时姐姐正在上高中,她非常喜欢看书,而且大多数都是世界名著,这也正是我钦佩她的地方。

我一向对那些看言情小说,整天做白日梦的女生充满鄙夷。

姐姐是一个文静的女生,在我的书架被漫画书填满时,姐姐的书架上已经摆满了各种小说,诸如巴金的《家》、雨果的《悲惨世界》、鲁迅的《阿Q正传》等。

随着我逐渐长大,漫画书上的内容已经无法再吸引我的注意,我开始偷偷的看姐姐书架上的小说。

为什么是偷偷看呢?因为从上小学和她分房间睡后,姐姐就不允许我到她的“闺房”去玩,每次想到她房间看看,都会被她无情的推出来。

因此,我对姐姐的房间充满好奇,对她书架上那些颇有神秘感的书,更感兴趣。

我清楚地记得,自己偷看姐姐的第一本书,是《欧.亨利短篇小说集》。

这本书给我的印象很深,因为里面有许多精美的插图。

这些插图有温暖的色彩和流畅的笔触,带给我强烈的震撼。

但是时隔太久,已经记不清里面的故事了。

高考结束后,闲来无事,我把自己的书本和姐姐的书本集中整理。

在整理时,无意中再次看到了《欧·亨利短篇小说集》。

它静静地躺在书架的顶端,身上布满了灰尘,让人感觉年代久远。

我指着手中的书,问了问在床边上发呆的姐姐,她说已经记不得这本书了,不知道是同学送的,还是自己买的。

带着满心的好奇,在整理好书本后,我把它清理干净,打算将它重读一遍。

多年后再次看这本书,和看新书没什么区别,因为当时年纪小,看完了也不懂里面的意思,更多看的是里面有趣的插图。

花了几天时间,我看完了这本书。

看完后,我发现自己爱上了欧·亨利的小说。

我最喜欢的,是欧·亨利的真,和他的淡。

他写的每篇小说里,都有异常生动而丰富的细节。

书中的故事构思新颖,语言诙谐,而且其中大多数结尾出人意料。

如《麦琪的礼物》、《最后的常春藤叶》、《菜单上的春天》等。

而《最后的常春藤叶》,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

它讲述了琼珊与病魔斗争的过程。

苏艾和琼珊是两个贫穷的女孩,因为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两人便合伙租了一个画室。

冬季,由于严寒的降临,琼珊得了肺炎。

她渐渐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把自己的生命和窗外的常春藤叶联系在一起,叶子一片一片落下,琼珊的病情在加重,她对生的希望也愈来愈弱。

她的好友苏艾不忍心看到她继续受折磨,找了一个当时穷困潦倒的画家贝尔曼画了一片永不凋落的常春藤叶。

这让琼珊认识到生活的美好,重拾起了生活下去的信心。

而可怜的老贝尔曼却因为在下雨天画那片常春藤叶,感染肺炎,在冰冷与孤独中死去。

看完这个故事,我十分感动,不仅因为苏艾对琼珊无微不至的照料,而且因为老贝尔曼不顾自己的身体,冒雨为一个与自己毫不相干的年轻人作画。

他自己只是一个穷苦的老画家,他的理想是完成一件伟大的作品。

最终,他没有吹嘘,也真的做到了。

他用生命完成了他最后的杰作。

虽然只画了一片极为普通的常春藤叶,但那叶子的确是伟大的。

老贝尔曼的善良和朴实令我感动,萍水相逢的几个人竟然能
如此相待,我感慨不已。

回念一想,为什么我对贝尔曼先生的第一印象如此之深?恐怕是因为能为朋友如此的人现在已经寥寥无几了吧,从他身上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爱。

这个故事还说明了:希望与友爱的力量是强大的。

琼珊在刚得肺炎时,因为没有活下去的信念,所以医生都说她几乎不可能活下去。

而在看到那片几天没有凋零的常青藤叶后,她重拾起活下去的希望,改变了心态,最后克服了肺炎。

因为友爱,所以她有那么关心她的苏艾,有用生命换回她希望的贝尔曼,正因如此,她才能重拾希望,克服病魔。

试问,如果没有好友苏艾的关心,请求老贝尔曼先生的帮忙,让他冒着暴雨去为琼珊画一片永不凋落的常春藤叶,琼珊能重拾生活的信心?她的病怎么能好?
信念对于一个人,非常地重要。

曾听说过这样一个人,他心态乐观,无忧无虑地过着简单的日子。

突然有一天,他到医院体检,查出了不治之症。

心态骤然转变,只过了几个星期,他便在忧虑中死去。

而有的人,即使得了不治之症,但不知道自己得病的情况,有活着的信念,却能活个五、六年。

我的外公在我高二时,查出了肺癌晚期,基本上不可能治愈。

我妈听到这个消息后,嚎啕大哭。

但悲伤不能解决问题,她通知了我的大舅和小姨,几个人一起商量对策。

外公年事已高,不宜动手术,他们便决定不告诉外公事实真相,给他活着的希望,只说他得了肺气肿。

当时医生说他最多只能活5个月,但到现在,他依然健在,而且心情也挺好。

每次我去看他,他都会笑着和我聊天。

再过两个月,过完年,
他就七十岁了,希望他能一直活下去,看到我结婚生子!
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不要放弃,都要对生活充满希望。

记得高中时,老师放过一部电影,它叫《肖申克的救赎》。

里面有句话,我到现在都没有忘记:记住,‘希望’是个好东西,也许是世间最好的东西,好东西永远不会消逝的。

很多人并不是没有成功的资质,只是在离成功仅差一步之遥的时候就失去了希望。

所以,永远不要在成功之前失去希望,因为,也许你只需再努力一把,就能触碰到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