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山发展涉外旅游业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论梵净山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

论梵净山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梵净山,位于中国重庆市巫山县境内,是重庆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梵净山地处长江三峡腹地,地势险峻,山高谷深,素有“一山半水、三水七峡”之誉,风光如画,名胜古迹众多,是一处优美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旅游胜地。
目前梵净山的旅游资源开发仍较为粗放,旅游设施和服务相对滞后,没有完全发挥出其潜力。
对梵净山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是摆在当地政府和旅游管理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梵净山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梵净山的旅游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山峦叠翠,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林木葱茏,是理想的避暑旅游胜地。
山中的溪流、瀑布、湖泊等水景也加入了山的美景。
梵净山的五彩池就是一处以其颜色斑斓、清澈见底而闻名的景点。
人文景观方面,梵净山更是名胜古迹频现,有大大小小的寺庙、古村落和古道,其中以梵净寺最为著名。
寺庙建筑风格各异,而梵净寺更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是一座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佛教圣地。
梵净山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是值得深度开发的瑰宝。
为了深度开发梵净山的旅游资源,首先需要进行基础设施的完善。
包括道路、停车场、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游客提供便利的出行条件和舒适的服务环境。
要加大对当地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挖掘力度,推出更多符合当地特色的旅游产品和项目。
开发梵净山特色的民宿,让游客有机会与居民亲密接触,感受当地的生活方式和传统风情;或者打造一些体验式的旅游项目,如登山、徒步、垂钓等,让游客更多地融入自然,体验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也要加强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规范旅游开发,避免人为破坏和污染,保持梵净山原始的自然风貌。
在深度开发梵净山的过程中,政府、旅游管理部门、企业和社会公众都承担着各自的责任。
政府要积极参与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政策支持和投资保障,推动梵净山旅游产业的发展。
旅游管理部门要根据梵净山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旅游开发规划,加强对旅游项目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论梵净山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

论梵净山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梵净山位于中国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是青城山、峨眉山、都江堰等名山大川所在地。
梵净山因为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而备受游客们的喜爱。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旅游业的兴起,梵净山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梵净山的地理环境、文化底蕴、旅游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探讨如何深度开发梵净山的旅游资源。
一、地理环境梵净山地处川滇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山峦叠嶂,气候宜人。
这里的空气清新,四季分明,山水相依,景色优美。
梵净山还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山上树木葱郁,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是个天然的生态宝库。
梵净山的地理环境为其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文化底蕴梵净山是佛教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相传是文殊菩萨之所常出。
山上有许多古刹和遗迹,如法华寺、文殊庙、犀牛洞等,这些寺庙古迹见证了梵净山悠久的佛教历史。
梵净山还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和传统手工艺,如蜀绣、川剧等,这些文化元素为梵净山的旅游资源开发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三、旅游资源梵净山是一座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生态探险、佛教朝拜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山上有鬼门关、南海观音、莲花峰等著名景点,风景秀丽,景色宜人。
梵净山的自然景观非常丰富多样,有瀑布、溶洞、森林、草甸等景点,深藏着许多探险的机会。
梵净山还有许多文化景点,如寺庙、古迹、民俗村落等,吸引着许多朝圣者和文化爱好者前来朝拜和游览。
梵净山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目前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开发利用,尚未发挥其潜力。
如何深度开发梵净山的旅游资源成为了当地政府和旅游业者们所关注的焦点。
四、深度开发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梵净山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交通、住宿、餐饮等问题亟待解决。
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修建更便捷的交通网络,提高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2.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梵净山的旅游资源开发必须以生态优先为原则,加强对植被、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严格控制开发范围,避免人为破坏和过度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梵净山西线旅游发展的建议

梵净山西线旅游发展的建议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梵净山西线是梵净山景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充满独特魅力的旅游目的地。
它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文化历史和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目前梵净山西线的旅游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需要加以改善和完善。
下面就针对梵净山西线的旅游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梵净山西线的交通、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影响了游客的舒适度和体验感。
应当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提升设施设备的水平和品质,满足游客的需求,提升旅游体验。
要注重景区的环境保护和文化保护。
梵净山西线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旅游目的地,应当加强对景区环境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加强景区的维护和管理,提升景区的品质和形象,保护梵净山西线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要优化旅游产品和服务。
梵净山西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应当加强对旅游产品的研发和设计,推出更加多样化和特色化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要提升服务水平,培训员工素质,提升服务质量,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要加强宣传和推广。
梵净山西线虽然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文化资源,但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还不够高,需要加大对梵净山西线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其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第二篇示例:梵净山是位于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的一座风景秀丽的山,以其清幽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而闻名。
梵净山西线是梵净山景区的一部分,自然风光优美,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尽管这里的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很大,但梵净山西线在旅游业中的知名度还不够高,游客数量也不如东线等其他线路多。
我们有必要对梵净山西线的旅游发展提出一些建议,以更好地推动其旅游业的发展。
加大对梵净山西线的宣传力度。
宣传是旅游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只有足够的宣传,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梵净山西线的美丽和魅力。
我们建议景区管理部门加大对梵净山西线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媒体途径进行广告推广,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推广,增加线上线下宣传活动,提高梵净山西线在游客心目中的知名度。
浅析梵净山旅游业的发展

浅析梵净山旅游业的发展作者:皮春丽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年第03期梵净山位于与湘、渝、鄂三省、市交界的黔东北边陲,在横亘楚、蜀大地,绵延数百里的武陵山脉之间,梵净山峰峦巍峨雄奇,山体海拔2572米,不仅是贵州第一大山,更是黄河以南最古老的台地,早在明朝历四十六年,奉皇帝诏令而建立的古碑上就被称之为“众名岳之宗”。
作为“国际自然生态保护区”的梵净山无论是在自然景观还是在人文景观都非常丰富,具有古老、奇特、多样和丰厚的特点。
梵净山现有旅游资源优势1.自然景观雄伟神奇壮丽。
梵净山的两座主峰山体庞大,其他山脉陡峭险峻,壁立如削,尤其是高山之颠,拔地而起的红云金顶,直径不过30米,而高近100米,最高海拔2493.8米,总面积576平方公里宛如一尊巨形石笋,放眼环视“众山眼底小,南国此峰尊”在老金顶,形态各异的蘑菇石、万卷书、撑天柱、老鹰岩、翻天印及太子石等,傲立山颠,形神兼备,梵净山既是风景区,又是地质博物馆。
2.人文景观丰富古朴悠久。
早在唐朝,梵净山麓已建有寺庙,山顶的寺庙始建于宋朝鼎盛于明朝,在红云金顶上,释迦殿、弥勒殿分立于两个指峰山,香客敬香,必拜释迦、再拜弥勒,据说梵净山是弥勒佛的道场。
梵净山山麓的文明古县印江素有“书法之乡”和“花灯之乡”的美称,曾有著名书法家王道行、严寅亮等。
严寅亮书写的“颐和园”横匾至今仍高悬于北京颐和园大门之上。
印江傩戏源远流长,傩、是古时人们在农历腊月驱疫逐鬼的仪式,属于原始宗教范畴。
随着时间的推移,傩的形式和内容逐渐丰富起来。
印江傩戏内容分两种:一种是以娱神为主的歌舞型、与酬神活动混合进行、既有驱鬼内容、又有娱神活动;另一种全属戏剧活动、在酬神活动结束后演出。
充分展示了原始宗教的神秘性。
梵净山东麓还有目前内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古镇寨英。
梵净山旅游存在的问题尽管梵净山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但其旅游业开发与其他省、市、区相比发展缓慢,规模小的弱点仍很突出,始终没有跳出“小打小闹”的圈子,归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对环梵净山旅游发展的建议

对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产业率先突破的建议近年来,铜仁市大力实施“旅游兴市”战略,坚持创新驱动,着力打造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实现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旅游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环梵净山“金三角”旅游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国内外发达旅游地区比,还有一定差距,旅游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充分利用当前难得的重大机遇,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实现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业率先突破将指日可待。
一、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1、体制尚待理顺。
目前梵净山呈现“五龙治水”局面,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梵净山旅游景区管委会,梵净山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武汉三特公司、周边三县,还有新成立的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等都有一定的管理权。
特别是与武汉三特公司的关系。
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三特公司经济实力有限性和对核心景区经营的长期性与全市旅游大发展形势不相适应;二是双方投入产出比不平衡。
政府投巨资进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品牌营销,但收益有限,因此双方形成了一大暂时难以调和的矛盾。
由于旅游管理体制不顺,缺乏统一性、协调性和利益分配机制,难以打破行政区划、利益分配、分散管理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制约,影响梵净山旅游做大做强。
2、西线急需盘活。
目前梵净山旅游呈现“东线热,西线冷”局面。
由于东部建有上山索道,大批游客被吸引到东线,而原本火热的西线则是“门庭冷落车马稀”,因此在旅游旺季,东线常出现交通堵塞和游客滞留现象,而西线丰富的旅游资源却白白浪费,旅游规模效益难以发挥出来。
如今年“十一”期间,东线旅客严重爆满,接待旅客4万多人,出现游客半夜三点排队的奇观,而西线仅接待4千余人。
3、产品线有待丰富。
主要表现为产品种类单一,基本都是观光产品,休闲度假、长寿养生产品数量少;大多数旅游产品还处于资源的初步开发状态,缺乏高水平、高档次和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拳头产品;资源整合不够,景区景点建设分散,发展重点不突出,表现出“星多月不明”;梵净山佛教文化与五大佛教名山的地位还不匹配,佛教文化氛围不足。
梵净山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梵净山旅游发展调研报告梵净山位于中国四川省汶川县,总面积约为1500平方公里。
梵净山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本调研报告旨在分析梵净山旅游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一、梵净山旅游的发展现状1. 自然景观:梵净山地势险峻,山峰云雾缭绕,瀑布溪流众多,植被丰富多样,是一个自然生态的宝库。
2. 文化资源:梵净山是中国藏传佛教的发源地之一,寺庙众多,佛教文化深厚,吸引了众多佛教信徒和文化爱好者。
3. 交通便利:梵净山交通便利,可以通过公路和铁路到达,周边还有机场和汽车站,方便游客的出行。
4. 旅游设施:梵净山拥有丰富的旅游设施,包括酒店、客栈、景区服务中心等,可以满足游客的各种需求。
二、存在的发展问题1. 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梵净山旅游发展中,道路、酒店、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游客需求。
2. 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由于游客数量的增加,一些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存在破坏环境的行为,对梵净山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3. 服务质量不高:部分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质量欠佳,导致游客满意度不高,进一步影响了梵净山旅游的发展。
三、发展建议1.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道路、酒店、厕所等方面进行提升和改善,提高游客的出行和停留条件。
2. 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引导他们保护好梵净山的环境。
3. 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提供更好的服务,提升游客的满意度。
总结:梵净山作为一个拥有得天独厚自然景观和文化资源的旅游胜地,具备了吸引游客的潜力,但仍面临着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和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广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和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可以进一步促进梵净山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贵州梵净山景区旅游市场分析

市场小结
打造慢节奏、亲近自然的旅行体验。注重家庭亲子,打造寓教于乐、教育与体验并重产品。注重产品的设计美学。提供人性化、周到的配套服务。
产品竞合
贵州——遵义赤水河谷旅游度假区:
拥有“贵州第一、国内一流、世界知名”为定位的旅游公路野玉海山地旅游度假区:
“中国最具潜力冰雪旅游度假区”重庆——丰都南天湖旅游度假区:
核心区由野鸡坪高原户外运动基地、玉舍国家级森林公园和海坪彝族文化小镇
主要景点:赤水大瀑布、四洞沟、佛光岩;茅台酒镇、土城古镇等;
体验项目:“四渡赤水”VR战争体验馆、VR自行车骑行、房车露营、低空飞行、攀爬、水上运动培训基地、赤水河生态教育基地、民俗客栈、亲子项目
度假区拥有遇龙河、桂林千古情、月亮山、大榕树等景点,以及直升机、动力伞、飞拉达等含运动健身类、休闲娱乐类、康体疗养类、夜游类、常态化节庆演艺活动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中国三大高温温泉之一的灰汤温泉以微量元素丰富,水温高等特点享誉世界
夏季气候凉爽舒适的避暑优势突出。海拔基本在1000-2600米之间,群山环抱,森林植被良好
串联了中国国酒文化旅游区、中国红色文化精神圣地、中国丹霞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旅游地、中国山水康养旅游胜地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
遇龙河河水清澈如玉,两岸青山如黛,江岸风光迤逦,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遇龙河是世界上一流的人类共有的自然遗产。"
36-55岁 客群为都市出游主力军,日均消费2500元,消费力强劲
心理需求
发展方向
逃避都市生活释放压力,放松身心
家庭出游,希望促进家人感情家长需要不被打扰的休闲时间
消费偏好
与朋友/情侣一同出游,渴望促进感情
亲近自然的野奢体验强调被服务、被尊重的体验,愿意为优质服务支付溢价追求独具气质格调的产品,不喜欢商业化明显的产品渴望在旅行中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论梵净山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

论梵净山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摘要】梵净山位于中国四川省雅安市,地处大熊猫保护区内,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文化底蕴。
本文分析了梵净山旅游资源的现状,探讨了其潜在的开发价值,并提出了深度开发的策略和宣传推广的重要性。
为了提升游客体验,也需要加强配套设施的建设。
强调了梵净山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展望了其充满潜力的前景,并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深度开发和合理利用,梵净山的旅游资源将会得到更好的开发和推广,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群众生活的改善做出贡献。
【关键词】梵净山、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地理位置、自然景观、文化底蕴、现状分析、潜在开发价值、策略、宣传推广、配套设施、重要性、前景展望、可持续发展。
1. 引言1.1 梵净山的地理位置梵净山位于中国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境内,地处四川盆地西北缘,是大渡河和青衣江的分水岭。
梵净山地理位置独特,地势起伏,山峦叠嶂,森林茂密,气候宜人。
其地理位置使得梵净山具备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是一处理想的旅游胜地。
梵净山地理位置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交通便利和区位优势方面。
梵净山距离成都市仅约200公里,到达梵净山的交通十分便利,游客可以选择乘坐火车、汽车或自驾前往。
梵净山所处的四川盆地西北缘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如春,适宜旅游。
梵净山周边还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天全河、天全湖等,为梵净山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梵净山的地理位置优越,为其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利用梵净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以开发出更多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梵净山的美丽风光。
1.2 梵净山的自然景观梵净山位于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境内,是一座神秘而壮丽的山峰。
梵净山的自然景观异常丰富多样,山体起伏崎岖,峡谷深幽,溪流潺潺,林木葱茏。
在梵净山的怀抱中,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力量。
每到夏秋季节,翠绿的树叶和五彩斑斓的花朵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梵净山发展涉外旅游业的问题与对策分析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涉外旅游业也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也是各国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还带动与之相关的产业兴旺。
梵净山旅游区的涉外旅游业相对于其它地区还有很大差距,在旅游设施等方面也相对落后。
本文分析了梵净山旅游区发展涉外旅游经济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涉外旅游业发展提出了相应措施。
关键词:梵净山涉外旅游业旅游经济外汇收入分析Sanskrit nothing but the Fanjing mountain develops concerning foreign affairs or foreign nationals tourist trade problem and countermeasureXu Jiangyong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foreign-related tourism has also becomea global tren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strongest and one of the largest industries, but also the world's governments of an important source of revenue, but also associated with the industry-led boom. Fanjingshan tourist area in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related problems exist in the tourism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tourism in other areas of their relatively big gap there, in the brigade are all aspects of tourism infrastructure in relatively backward. Fanjingshan tourist areas in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related tourism economy based on tourism and foreign Fanjingshan development related to the specific measures proposed, witha certain degree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Key W ords: Fanjing mountain;Foreign-related tourism;Tourism economy;Foreign exchange earnings作为外向度高、市场化强的旅游业,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如何大力发展梵净山地区的涉外旅游业经济,这是摆在梵净山地区旅游人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
当今世界上国际旅游收入已成为各国创汇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国民生产总值中的重要支柱之一,并被誉为大力推崇的“无烟产业”。
许多国家特别是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也非常重视这一产业的发展。
另外,旅行者到中国旅游,所接触的不单单是几个景点、几个陪同和几家饭店的问题,他们耳闻目睹的是整个中国的社会风貌、人民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这对于我国的政治地位、整体形象、友好往来和经贸投资都起到积极的宣传和促进作用。
从世界范围来看,涉外旅游业是一个国家(地区)赚取外汇和解决就业的重要渠道,其境外国旅游者人数和外汇收入是衡量该国家(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
因此,研究涉外旅游意义重大。
1 研究区域概况及旅游资源的定性评价1.1 研究区域概况梵净山旅游区是指这样一个范围,以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核心,包括周边的江口县、印江县、松桃县、石阡县及铜仁市。
梵净山保护区是旅游区整个旅游业的龙头产品,也带到涉外旅游经济的基础。
如何搞好梵净山旅游区的开发是带动涉外旅游业经济的关键,也是发展涉外旅游业的基础。
虽然发展涉外旅游经济有一定的缺陷,但是希望能为此区域打造“梵天净土·生态天堂”这样一个品牌产品来提高知名度有所助益和带动经济的增长。
图1 铜仁地区旅游地图在2009年铜仁政府工作会议上,为了加快本地区的经济增长和梵净山地区旅游文化经济圈建设,迅速发展壮大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希望能带动一些相关产业的发展。
根据铜仁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全区进出口急剧下降,但是旅游业的快速增长。
全区接待旅游总人数406.5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4.1%,其中:接待国人旅游人数405.96万人资,增长64.1%,接待境外入境人数5834万人比上年增长22.9%,旅游外汇收入261.1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1倍,呈上升趋势。
表1 2008年铜仁地区旅游业情况批示名称单位绝对数比上年增长(%)境旅游人数万人次406.54 64.1 其中:国内旅游人数万人次405.96 64.1境外入境旅游人数人次5834 22.9旅游总收入亿元424.91 39.3旅游外汇收入万美元 261.19 214.0 资料来源:铜仁地区统计局在今年的4月9日举行的湘黔旅游峰会暨梵净山·苗王城生态旅游研讨会上,打造湘黔旅游经济圈成为与旅游界人士的共识。
并希望铜仁湘西、怀化三地加强合作,出台有利于相互间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把湘黔旅游经济圈做大做强。
1.2 梵净山旅游区旅游资源的定性评价1.2.1以江口太平河及石阡温泉为主体的水生态梵净山山青水绿,每两条山岭间就有一条溪流,人称“九十九溪”。
这些溪流汇成黑湾河、马槽河等11条主要河流,遍布天然浴场。
黑湾河、马槽河汇合成太平河,构成了梵净山——太平河省级风景名胜区的主体,可谓“江山到此不平庸”,具有突出的田园牧歌情调。
天堂河谷——太平河,她是梵净山最妩媚的女儿,与梵净山相得益彰,可谓“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峰峦峥嵘奇特,江流碧绿如画”,太平河水体极具休闲性,已经开展了漂流项目。
太平河几个支流地带有著名的苗匡峡谷、干溪沟峡谷和磨湾峡谷。
太平河下游即为铜仁著名的“十里锦江”。
梵净山西部有印江河,直奔乌江进长江。
石阡县以城南温泉为代表的省级温泉群风景名胜区,低热矿泉堪称一绝,久负盛名,素有“泉都”之称,是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旅游度假疗养胜地。
江口至石阡高等级公路修建后,一个小时左右即可从梵净山抵达石阡温泉,石阡温泉与梵净山将成为又一篇山水组合的佳作。
1.2.2以“三文化”为主体的人文生态梵净山旅游区的文化主体即生态文化、佛教文化和民族文化。
(1)以佛教名山梵净山为载体的宗教文化。
梵净山是弥勒道场,与观音道场普陀山、文殊道场五台山、地藏王道场九华山以及普贤道场峨嵋山齐名天下,并称“中国五大佛教圣地”,为天下名岳之宗,武陵山脉之魂。
(2)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
以中国土家第一村——云舍村为代表的生态村寨和土家族文化。
云舍村的原始的蔡伦造纸术远近闻名。
在梵净山麓,居住着土家、苗、侗、汉、羌等各族人民,可谓民族风情多姿多彩。
松桃县的苗族花鼓、寨英滚龙、苗族山歌等是不可多得的原生态民族文化。
(3)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
有“中国戏剧活化石”之誉的土家族的傩戏文化,有以“上刀山、下火海”等为代表的民族民间绝技绝活;江口县有众多寺庙和以省溪司为代表的历史遗址遗迹;松桃县有寨英古镇、南长城遗址、苗王城、云落屯悬棺遗址等历史古迹等;石阡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万寿宫等明代古建筑群;印江是著名的“书法之乡”、“长号锁呐之乡”、“花灯之乡”,还有木黄红二、六军团会师遗址。
这些都为展示梵净山“一派河光山色”加“万种人间风情”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1.2.3以贵州第一山——梵净山为主体的山生态大自然造物的神奇力量,使梵净山充满了丰富的内涵、无穷的魅力,是人类所知的最后的秘境之一。
梵净山被认定为世界上同纬度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森林,10-14亿年前的古老地层,繁衍着2600多种生物,其中不乏7000万至200万年前第三纪、第四纪的古老动植物种类,成为人类难得的生态王国,一方净土,是众多濒临灭绝动植物最后的避难所。
因其生物多样性,1986年就建立了国家自然保护区,同年被联合国“人与生物圈”吸收为保护网点之一。
梵净山素有“地质博物馆”之誉,是贵州古冰川遗迹的典型代表。
梵净山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独特珍贵,稀有性强。
巍然屹立于群山之颠的红云金顶、奇特的蘑菇石、佛光幻影、云海波涛、山涧清泉、莽莽林海、珍稀孑遗植物“梵净山冷杉”、独一无二的“贵州紫薇”、以“世界独生子”黔金丝猴为亮点的野生动物等成为这里独特生物与自然景观的代表。
表2 梵净山动物种类统计类别目科种占全国总是的百分比(%)兽类8 23 68 13.6鸟类16 39 191 6.2两栖类 2 8 34 12.2爬行类 3 9 41 10.09鱼类 4 9 48陆栖寡毛类 2 21昆虫18 400资料来源:安徽农业科学10414页梵净山旅游区内还有梵净山的姊妹山——江口黄牯山和石阡佛顶山等名山,均以山形奇特和生态良好而著称。
2 从旅游业角度看涉外旅游经济的产业地位2.1国内旅游是涉外旅游的基础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旅游业保持了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态势,领各行业之先,在旅游领域里面迈入了世界旅游大国的行列,而涉外旅游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从单纯的接待型向经营型转化,具体表现为产业规模不断的扩大、产业体系也是日趋健全、产业基础更加坚实,有力的推动了我国旅游业总体规模的扩大和整体质量的提升,由于国内旅游的大力发展,也为从事涉外旅游业的服务人员提供了基础。
近几年来,我国已经做出一系列的决定,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从而使大量从事旅游业服务人员的素质都有所提高,使我国从事涉外旅游经营的基础设施也在国内旅游业发展中建立起来。
目前国内旅游还属于调节型旅游市场,要提高旅游设施利用率,也是提高涉外旅游的重要手段。
2.2金融危机不会改变我国旅游业总体发展趋势2008年奥运会的光环效应并未持续多久,全球经济随着金融危机持续恶化放缓,中国旅游业受到冲击。
根据国家旅游局22日发布2008年旅游经济运行有关数据显示:尽管连续遭受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冲击,2008年中国国内旅游仍然保持了平稳增长势态。
2008年中国国内旅游总人次17.1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6.3%;国内旅游收入8749亿元,比上年增长12.6%。
全年国际国内旅游总收入1.1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8%。
其中国内旅游收入8749亿元,入境旅游收入283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