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解读

合集下载

深度解读《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

深度解读《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

深度解读《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第四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于2016年5月13日由国家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

最新发布的2016版膳食指南对比前一版(2007版)到底有哪些不同?这10年间,我国居民食物消费、膳食营养结构,以及营养与健康问题又有怎样的变化呢?下面,就由中国营养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翟凤英教授,为大家深度解读。

△翟凤英中国营养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长寿俱乐部俱乐部专家团专家蛋黄蛋白一起吃,胆固醇也有用!•2007版——建议成人每天食用蛋类25~50克。

•2016版——建议成人每天食用蛋类40~50克(相当于一只鸡蛋),吃鸡蛋不弃蛋黄。

因为担心蛋黄胆固醇高,吃鸡蛋不吃蛋黄,这是很多人的误区。

事实上,蛋黄的营养价值远远高于鸡蛋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D、B2,锌,卵磷脂等。

新的研究认为蛋黄(包括其它食物中)的胆固醇对健康人血胆固醇的影响有限,每天吃一个鸡蛋黄并不会引起身体胆固醇升高。

不用一谈胆固醇就“色变”,胆固醇也是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身体细胞的合成需要它,多种激素、胆汁的合成,维持神经系统的健康也少不了它。

只是对于动物肥肉、动物肝脏这些含胆固醇高同时含饱和脂肪酸高的食物,每两周适当吃1~2次就好。

天天轮换吃肉更灵活•2007版本——每天推荐吃鱼虾类75~100克,畜禽肉类50~75 克,蛋类 25~50克。

•2016版本——每周吃鱼 280~525克,畜禽肉 280~525克,蛋类 280~350克,平均每天摄入总量120~200克。

很多人不容易一天内将畜、禽、鱼类和水产品全都吃到,改为每周摄入量进行推荐,自由组合更为灵活,如果今天吃的是禽肉,可以明天换成吃水产品等。

根据13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表,蛋白质和能量推荐摄量都已经降低,成年人蛋白质的推荐量降低10克,能量推荐量降低200千卡,因此相应地也建议在饮食中适当减少动物食物的摄入。

薯类经常吃,每天来一个!•2007版——推荐多吃薯类,未限定摄入量。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
肥肉和荤油
瘦肉中的脂肪? 牛奶中的脂肪?
鸡蛋中脂肪?
第五章节
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关键推荐:
培养清淡饮食习惯 ,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 6g,每天烹调油 25~30g。 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每日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不超过2g。 足量饮水,成年人每天7~8(1500~1700ml),提倡饮用白开水和茶水;不喝或少喝 含糖饮料。 儿童少年、孕妇、乳母不应饮酒。 成人如饮酒,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
平衡膳食餐盘是根据膳食指南、膳食结构特点、食物的推荐数量设计成中国人常见的形式--餐盘
特点: 鲜艳的、直观的、易于理解的、可操作性的
杜绝浪费,兴新食尚
实践平衡膳食,强调“份量”的概念 建立了食物标准份体系,轻松记忆和应用
1份蔬菜为100克,相当于成人单手一把或双手一捧的数量; 1份肉为50克,相当于成人手掌心的大小及厚度 1份油为10克,相当于1个家用瓷勺的容量 1份谷物为25克,指米、面及其制品干重量
既可提供给充足的能量,又可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及含脂 肪较高的动物性食物,有利于预防相关慢性病的发生。 成年人每天的摄入量为250g-400g。
大豆坚果类等食物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粮食粗细要搭配,常吃杂粮和粗粮
粗细搭配的两层含意 : 要适当多吃一些传统上“杂粮”,既相对于大米 白面这些“细粮”以外的谷类及杂豆,象小米、 高粱、玉米、荞麦、燕麦、薏米、红小豆、绿豆、 芸豆等; 要适当增加加工精度低一些的米面。
杜绝浪费,兴新食尚
早餐
25%~30%
午餐
30%~40%
晚餐
30%~40%

2016年新版指南解读及平衡膳食宝塔的应用

2016年新版指南解读及平衡膳食宝塔的应用

晚上:一小碗小米粥 汆萝卜丝鲫鱼丸子
一小碗小米粥
汆萝卜, 一个小麻酱咸花卷 一盘小菜(凉拌海带丝、胡萝卜丝、青椒丝) 半杯牛奶
早点: 一小碗银耳莲子羹或麦麸 午餐: 一两红豆焖饭或薏米饭
什锦砂锅(十种以上的食物) 午点:半杯酸奶,几粒坚果
晚餐:一小碗小米粥
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g,其中全谷物和杂豆 类50~150g,薯类50~100g。
二、 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各年龄段人群都应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食不过量,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能量平衡。 坚持日常身体活动,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
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主动身体活动最好每 天6000步。
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 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
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
谷类、薯类、杂豆类的食物品种数平均每天3种以上,每周5种以上;蔬 菜、菌藻和水果类的食物品种数平均每天有4种以上,每周10种以上;鱼、 蛋、禽肉、畜肉类的食物品种数平均每天3种以上,每周5种以上;奶、大 豆、坚果类的食物品种数平均每天有2种,每周5种以上。早餐至少摄入 4~5个品种,午餐摄入5~6个食物品种;晚餐4~5个食物品种;加上零食 1~2个品种。
畜禽肉类40g 鱼虾类 40g 蛋类 40 g 蔬菜 300 g
水果 200g
谷类 250g
21
符合推荐量的:
少于推荐量的 多余推荐量的 膳食结构属于: □植物性食物为主 □动物性食物为主 □动植物食物均衡
1500kcal 111 油脂类 20g盐 6 g
奶及奶制品 300g 豆及豆制品 25g
畜禽肉类40g 鱼虾类 40g 蛋类 25 g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

中国居民饮食指南2016 版中国居民饮食指南 2016 版 2016-07-18 《中国居民饮食指南2016 》本源糖尿病天地新饮食指南的六大核心介绍介绍一食品多样、谷类为主。

介绍二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介绍三多吃蔬果、奶类、大豆。

介绍四适合吃鱼、禽、蛋、瘦肉。

介绍五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介绍六杜绝浪费,兴新食尚。

一图了然怎么吃为了方便理解平衡饮食的理念、实践饮食指南的核心介绍,专家设计了饮食宝塔、饮食餐盘、饮食算盘。

饮食宝塔共分 5 层,宝塔各面积大小不同样,表现了五种食品介绍量的多少;宝塔旁边的文字说明提示了在能量需要量1600 ~ 2400 千卡之间时,一段时间内轻体力活动水平的健康成年人平均到每天的各样食品的摄入量范围。

饮食宝塔还包括身体活动量、饮水量的图示。

饮食餐盘也是饮食指南核心内容的表现,它描述了一餐饮食的食品组成和大体重量比率。

亦适用于 2 岁以上的健康人群。

餐盘分成谷薯类、鱼肉蛋豆类、蔬菜、水果等四部分,餐盘旁牛奶杯提示奶制品的重要性。

平衡膳食算盘是儿童饮食指南核心介绍内容的表现。

它适用于所有儿童,其中食品份量适用于中等身体活动水平8~11岁儿童。

算盘分 6层,从下往上依次为:桔色算珠代表摄入谷物( 5~6份),绿色代表蔬菜(4~ 5 份),蓝色代表水果( 3~ 4 份);紫色代表动物性食品( 2~ 3 份);黄色代表大豆和奶制品( 2~3 份),红色代表油盐。

2016 版指南与 2007 年版的不同样之处 2016 年新指南与 2007 年的指南有很多变化,主要给大家介绍以下几点。

1. 新版饮食指南新增了两类人群的指南,除了孕期指南、婴少儿、学龄儿童和老年人的指南,还增加了备孕指南和素食者的指南,对不同样人群的健康饮食指导更详细了。

2. 新版饮食指南新增“中国居民饮食平衡餐盘”和“中国儿童平衡饮食算盘”等图像化的宣传工具,对食品按“份量”进行了定量。

3. 详尽内容来说,核心介绍中减少了粗细搭配、足量饮水、吃新鲜卫生食品等条目,介绍的摄入量也有变化。

简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

简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16 版简介及食用建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16 版是基于营养学和膳食健康原则的最新版本。

该指南提供了针对不同年龄段、性别和人群的膳食建议,以及对蔬菜、水果、谷类、豆类、肉类和奶制品等食品的食用建议。

本文将介绍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16 版的主要内容和食用建议。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16 版是基于营养学和膳食健康原则的最新版本。

该指南提出了针对不同年龄段、性别和人群的膳食建议,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平衡膳食模式是保障人体营养需要和健康的基础。

食物多样是平衡膳食模式的基本原则。

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

建议平均每天摄入 12 种以上食物,每周 25 种以上。

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 250~400 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 50~150 克,薯类 50~100 克。

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 50% 以上。

2. 吃动平衡,健康体重:体重是评价人体营养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吃和动是保持健康体重的关键。

各个年龄段人群都应该坚持天天运动、维持能量平衡、保持健康体重。

推荐每周应至少进行 5 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 150 分钟以上;坚持日常身体活动,平均每天主动身体活动 6000 步;尽量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动则有益。

3. 多吃蔬果、奶类、大豆:蔬菜、水果、奶类和大豆及制品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蔬菜和水果是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的重要来源。

奶类和大豆类富含钙、优质蛋白质和 B 族维生素,对降低慢性病的发病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提倡餐餐有蔬菜,推荐每天摄入 300~500 克,深色蔬菜应占 1/2。

天天吃水果,推荐每天摄入 200~350 克的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

吃各种奶制品,建议每天摄入液态奶 300 克。

此外,指南还对食用油、盐、坚果和零食等食品的食用提出了建议。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主要内容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主要内容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主要内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是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状况和健康问题,结合国内外膳食营养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由中国营养学会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联合制定的。

指南旨在引导广大居民科学合理地选择食物,合理搭配饮食,改善膳食结构,提高全民膳食素质,促进居民健康。

一、膳食宗旨。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强调了膳食宗旨,即均衡、适量、多样。

均衡是指合理搭配各种食物,保证摄入的营养物质均衡。

适量是指控制总能量摄入,合理分配各类食物的摄入量。

多样是指多种食物搭配,多种营养素摄入,保证全面的营养素供给。

二、主要内容。

1. 合理膳食结构。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提出了合理膳食结构的建议,即主食为主,适量摄入肉禽鱼蛋奶豆,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适量摄入油脂和盐,适量饮水,限制糖的摄入,适量食用坚果。

2. 营养素摄入。

指南对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提出了建议,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指导居民科学合理地摄入各种营养素,避免偏食导致营养不均衡。

3. 饮食行为。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还提出了一些良好的饮食行为,如有规律地进餐,细嚼慢咽,不过饱不饥饿,不挑食偏食,不过量饮酒,不暴饮暴食等。

4. 特殊人群膳食。

指南还针对孕产妇、婴幼儿、学龄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膳食提出了专门的建议,帮助他们科学合理地选择食物,保证营养需求。

5. 饮食与健康。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特别强调了饮食与健康的关系,指导居民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预防和控制与膳食相关的慢性病,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三、总结。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发布,对于引导广大居民科学合理地选择食物,合理搭配饮食,改善膳食结构,提高全民膳食素质,促进居民健康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希望广大居民能够认真学习和贯彻指南的内容,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理解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理解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理解膳食是人体获取营养所需的重要途径,而正确的饮食习惯对于健康至关重要。

为了引导广大民众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中国政府于2016年发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本文将对该指南进行解读,以便更好地理解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根据指南来合理搭配饮食,提供给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

一、膳食结构与均衡摄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强调摄入均衡,意味着在日常膳食中应合理搭配五大类食物,包括谷物、蔬菜、水果、畜、禽、蛋、奶及其制品、豆类以及适量的食盐和油脂。

具体来说,每天应保证谷物占主食的1/3以上,蔬菜水果应占总食物的一半,畜、禽、蛋、奶及其制品、豆类占另一半。

另外,饮食中还应注意摄入适量的油脂和盐。

搭配合理的膳食结构有助于提供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保持机体正常功能。

例如,谷物类食物是主要的能量来源,提供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部分脂肪;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畜、禽、蛋、奶及其制品提供高质量的蛋白质和钙等营养元素。

二、控制食物摄入量和饮食品质除了合理搭配五大类食物外,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还提倡控制食物的摄入量和饮食品质。

合理的摄入量可以防止能量过剩和肥胖的发生。

具体来说,我们应根据个人年龄、性别、体质和身体活动状况,在不同的膳食组合下控制食物的总能量,避免过量摄入能量而引发慢性病。

此外,饮食品质也非常重要。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倡避免过多摄入高脂、高糖和高盐的食物,以减少慢性疾病的风险。

我们应尽量选择新鲜、自然的食材,避免食用加工食品和含有大量添加剂的食品。

三、保持饮食多样化和适度运动在理解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基础上,我们应当保持饮食多样化并且结合适度运动,以提供全面的营养供应并保持身体健康。

多样化的饮食意味着我们不仅仅要吃谷物、蔬菜和水果,还要注意适量摄入畜、禽、蛋、奶及其制品、豆类等食物,以确保摄取到各种营养物质。

此外,我们可以尝试不同的料理方式和食材搭配,让饮食更加有趣和美味。

适度运动也是保持健康生活的重要因素。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解读-3406-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解读-3406-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3406-《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16)》解读
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
(一)一般人群膳食指南解读
1、《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要珍惜食物,(),提倡(),食物制备(),多(),享受食物和亲情
A、定量取餐,按需进食,生熟分开,回家吃饭
B、定量取餐,按需进食,生熟分开,参加应酬
C、按需备餐,分餐不浪费,生熟分开,参加应酬
D、按需备餐,分餐不浪费,生熟分开,回家吃饭[正确答案]
E、以上都不是
2、我国成人正常的BMI(体质指数)是()
A、<18.5
B、18.5-23.9[正确答案]
C、24.0-28.0
D、≥28.0
E、其他
3、《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蔬菜,()水果,()豆制品,()坚果
A、餐餐有,天天吃,经常吃,适量吃[正确答案]
B、天天吃,餐餐有,经常吃,适量吃
C、天天吃,餐餐有,适量吃,经常吃
D、餐餐有,天天吃,适量吃,经常吃
E、经常吃,餐餐有,天天吃,适量吃
4、《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要足量饮水,最好的饮水方式是()
A、饮用含糖饮料
B、饮用碳酸饮料
C、饮用运动饮料
D、饮用白开始[正确答案]
E、喝粥
5、从健康的考虑出发,《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男性和女性成年人每日饮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解读
新指南更符合国情
我国于1989年首次发布了居民膳食指南,之后结合居民膳食和营养摄入情况,以及随着营养素需求和营养理论的知识更新,曾分别于1997年和2007年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进行了两次修订。

对于2016年的这次修订,国家卫计委疾控局监察专员常继乐表示,近年来,我国居民健康状况和营养水平得到不断改善,人均预期寿命逐年增长,修订很有必要,2015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虽然我国居民膳食能量供给充足,体格发育与营养状况总体改善,但居民膳食结构仍存在不合理现象,豆类、奶类消费量依然偏低,脂肪摄入量过多,部分地区营养不良的问题依然存在,超重肥胖问题凸显,与膳食营养相关的慢性病对我国居民健康的威胁日益严重,总体来看,近十年来,我国居民的膳
食营养结构及疾病谱都发生了新的较大变化。

统计显示,我国成年人营养不良率达6%,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率约3.2%,儿童青少年的消瘦率为9%,以贫血为例,6~11岁期间的儿童贫血率为5%,孕产妇贫血率达到17.2%,60岁以上的老年人贫血率为12.6%,一方面是营养不良;另一方面则是肥胖和体重超标,6~17岁青少年的体重超标率达9.6%,肥胖达6.4%;18岁以上成人体重超标率达30.1%,肥胖率达11.9%,这些肥胖、体重超重等因素又导致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2015年公布的数字显示,中国成人18岁以上高血压发病率达25.2%,糖尿病发病率达9.7%。

常继乐表示,俗语称“病从口入”,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与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为更加切合当前我国居民营养状况和健康需要,2014年,国家卫计委委托中国营养学会再次启动指南修订工作,修订过程中,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中指出的我国居民面临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双重挑战的情
况,结合中华民族饮食习惯以及不同地区食物可及性等多方面因素,并参考其他国家膳食指南制定的科学依据和研究成果,对部分食物日摄入量进行调整,从而提出符合我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和基本需求的膳食指导建议。

新图形更通俗易懂
新指南的重点可以概括为“633”,即有6条核心信息、3大部分和3个特点。

新指南针对2岁以上的所有健康人群提出6条核心推荐: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杜绝浪费,兴新食尚。

3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针对一般人群的指南;第二部分是针对特定人群的指南;第三部分是平衡膳食实践的指南。

3个特点:一是图文并茂,营养要从小抓起、从娃娃抓起,所以新指南选择了中国的“计算机”——算盘,来作为营养从小孩抓
起的宣传图形;二是通俗易懂;三是贴近百姓的生活,新指南最大的亮点莫过于首次推出的中国居民膳食宝塔(2016)、中国居民平衡膳食餐盘(2016)和中国儿童平衡膳食算盘(2016)3个可视化图形。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表示,这3个图形各有针对,且互为补充,中国居民膳食宝塔,是膳食指南的主要图形,也体现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核心思想,膳食分为五大类,所以每一层表示每一类的食物,而数值的大小表示了食物推荐摄入量的多少,各种各样的食物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实现平衡膳食。

平衡膳食餐盘则是一个人一餐大致的食物组成和结构比例,简洁直观,它没有强调食物的推荐量,强调的是一个构成。

膳食算盘主要是适合儿童使用的,这个图形可以勾画出儿童对于分量的认识,哪种食物分量多,哪种食物分量少,便于他们理解和记忆。

杨月欣表示,要执行好平衡膳食,量化是关键。

“为了制定指南,我们组成了一个分量技术工作小组,两年工作中称量了很多食
物,甚至用各种不同的手势去拿苹果、橘子和蔬菜,希望用常见手势和工具给大家一个直观的概念,通过衡量食物的量,知道这一把菜是多少,半碗饭是多少,一个馒头是多少,这样说到250~400克的谷物、200~350克水果的推荐量时,大家就能知道一个橘子、两个猕猴桃是否满足需要,帮助大家逐渐把量化融于行为,平衡膳食目标就容易达到了,美国的膳食指南用十年来推行量化,美国居民现在都知道这个分量的概念,我们也希望通过不懈努力,让老百姓真正了解分量的概念,学会定量估计。


新变化更贴近生活
参与修订指南的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马冠生表示,与旧版相比,新指南有5个显著变化。

变化一:四降一升,上调水摄入量
新指南上调了水的日均建议摄入量,对水果、动物性食品还有大豆、盐的摄入量略有下调,其中,成年人日均建议饮水量从1200毫升(6杯)上调到1500~1700毫升,相当于7~8杯水新鲜水果
的日均建议摄入量从“200~400克”改为“200~350克”,盐从“6克”改为“小于或等于6克”。

马冠生解释,在修订2007版《指南》时,没有居民日均饮水量的具体数据作为参考。

而新指南则参考了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人群饮水量的第一手数据,拟定的标准更加科学。

变化二:食物多样性有了量化标准
新指南建议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这是一个新的点。

”马冠生说,“在上一版的《指南》中,只提到食物多样性,但是没有具体的量化标准。

”他同时建议:做饭时应注意“多样少量”,选择小分量的食物,增加食物的种类;巧搭配,在膳食中注意粗细结合、有荤有素。

变化三:“健康体重”概念提到前列
新指南“核心建议”的第二条是“吃动平衡、健康体重”,而在上一版中,这一点仅排在第六条,为什么会将其位置提前呢?马冠生表示,因为近些年我国居民的超重肥胖率在不断增加,肥胖本身
就是一种疾病,也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危险因素,为了减少和控制慢性病,控制好体重非常关键。

变化四:“控糖”二字写入“核心建议”
与旧版相比,新指南在“核心建议”中加了“控糖”二字。

建议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添加糖是指食品加工和制作过程中加入的单糖、双糖或糖醇等,比如白砂糖、红糖、蜂蜜等,主要来源是糕点、含糖的菜肴和饮料等,对于儿童和青少年而言,含糖饮料是添加糖的重要来源,摄入过量的糖会增加龋齿、超重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从预防的角度讲,强调“控糖”非常必要。

变化五:特别强调“杜绝浪费,兴新食尚”
新指南的6条“核心建议”中,最后一条“杜绝浪费,兴新食尚”是新加入的内容,马冠生表示,浪费包含多个方面,比如在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中带来的浪费、在外或在家用餐时造成的浪费等,
吃得太多以致超过了身体的需求,也是一种浪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