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期末试卷分析
高二地理试卷分析

3
一、试卷分析 2021/7/17
2、 以地理等值线图为载体,考察学生对地理数值表达 地理事物空间的分布情况的分析和判读能力,具有包容 信息量大、综合性强的特征,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知识 应用能力水平,本套试卷中出现了常见的等高线、等温 线等。例如选择题第13题,第14、15题,第16题,第18 题,第19、20题;第21题;综合题第32题。等值线内容 涉及数线形转换,对学生而言是比较难掌握好的。
5、突出对地理主干知识和主干思维方式的整合与训练 近年来,高考地理的命题以“问题立意”、“能力立意”
为宗旨,突出对地理主干知识和主干思维能力的考查。因此, 在复习时要突出地理主干知识和主干思维方式的整合和训练。
7 2021/7/17
汇报结束
谢谢大家! 请各位批评指正
0 2021/7/17
1
三、答题情况分析 2021/7/17 3、逻辑思维和推导能力有待加强,理解地理事物运动过 程 和地理原理及运用能力欠缺。例如,综合题第32题,明显考查 学生的理解和运用原理的能力,但是,很多学生思维混乱,知 识的综合能力有限。
2
三、答题情况分析 2021/7/17 4、答题不规范,不能正确使用地理专业术语,答题条理性 差,字迹潦草,给阅卷老师带来视觉困难,影响得分。具体体现 在:文字书写不正规、地理用语表达不规范等方面。此次考试具 体体现在大题的书写,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是:文字描述不够准 确、科学,表达能力弱,不能熟练掌握地理术语等。
1、学生对区域地图的判认以及定位,仍然是难点。地图 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欠缺,表现在读图识图、地理事物空间定位 上,模糊不清或者空白。如选题第8、24题
9
三、答题情况分析 2021/7/17 2、基础知识落实不到位。表现在选择题和综合题的简 单问答上。试卷上很多平时多次强调的重点知识点,有部分 学生没有记忆落实,更不用说理解和迁移。如选择题第12题、 综合题第31题第2问。
高二地理试卷分析

高二地理试卷分析地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通过对地理试卷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教材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本文将对高二地理试卷进行分析,探讨试卷中各个部分的特点以及对学生的考察意义。
一、选择题部分选择题是地理试卷的基础题型,通过选择题可以考察学生对地理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选择题部分通常包括了地理概念的理解、地理要素的关系、地图的解读和统计数据的分析等内容。
在本次试卷的选择题部分中,难度适中,涉及了地理学科的多个方面。
例如,有一道题目涉及了世界人口分布的规律,学生需要通过对世界地图的观察,分析各大洲和国家的人口分布,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这样的题目考察了学生的地理常识和地图解读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选择题中有一道题目涉及到了环境问题,考察了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这种将地理知识与现实问题结合的题目能够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二、填空题部分填空题要求学生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填写相应的词语或数字。
通过填空题可以考察学生对地理概念和地理要素的记忆和理解。
在本次试卷的填空题部分中,涵盖了地理科学的各个方面。
例如,有一道题目要求学生填写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是哪个湖泊。
学生需要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知道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从而填写正确答案。
这样的题目考察了学生对地理要素的记忆和运用能力。
而另一道题目要求学生填写全球自然灾害发生最频繁的地带是什么,学生需要结合地理学科的知识,知道环太平洋地区是全球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带,从而填写正确答案。
这样的题目考察了学生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三、解答题部分解答题是地理试卷的较难部分,要求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分析能力,对问题进行综合性的认识和回答。
解答题部分通常包括了案例分析、图表说明和问题解答等内容。
在本次试卷的解答题部分中,有一道题目要求学生根据某地的地形特点,分析该地的农业发展情况。
这样的题目需要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了解地形与农业发展的关系,并进行具体的分析和回答。
高二地理考试分析

高二地理考试分析在高二地理考试中,学生需要掌握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理解和运用地理概念和原理,并具备地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对高二地理考试进行分析,以便学生们在备考时能够更好地应对考试。
一、考试结构和题型分布高二地理考试通常由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四个部分组成。
各部分题型分布如下:选择题占总分的40%,主要考察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选择题题目种类多样,包括单选题和多项选择题。
学生应该注意审题,确保选项的准确性。
填空题占总分的20%,要求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要点和关键词,能够灵活运用。
简答题占总分的30%,要求学生对地理概念和原理具有深入理解,并能简要清晰地表达出来。
论述题占总分的10%,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备考建议1. 精通地理基础知识在备考过程中,学生应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包括地球与地图、人口与城市、经济与区域发展、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要注重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的应用,通过阅读教材、参加课堂讨论和做题训练,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
2. 深入理解地理概念和原理地理学科需要学生理解和运用各种地理概念和原理,例如地壳运动、地表形态、岩石类型等。
学生应通过例题和实践活动,加深理解和记忆,使其能够准确运用于解决问题。
3. 注重地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二地理考试中,注重考察学生的地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应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和模拟训练,提高自己的思维逻辑和解题能力。
掌握适当的分析方法和技巧,能够灵活地应用于各种地理问题的解答和讨论。
4. 做好复习和总结备考阶段,学生应合理安排时间,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
要做好笔记,将重要知识点和难点整理出来,形成自己的助记体系,并通过小结和练习,加深记忆和理解。
此外,可以利用模拟题和往年试卷进行复习和模拟考试,熟悉考试形式和题型,增加备考信心。
总而言之,高二地理考试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理解和应用地理概念和原理,并能够进行地理分析和解决问题。
高二地理试卷分析

高二地理试卷分析地理是一门学科,它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科目,地理试卷不仅测试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了解和理解,还要求学生具备分析、解释和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下面将就高二地理试卷进行分析。
一、试卷内容概述该试卷总共有四部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应用题,涉及到地理的各个方面。
选择题占比较大,共计30道,占该试卷总分的50%。
二、题目类型和难度分析本次试卷涉及的题目类型较为全面,包括知识性、分析性和应用性题目。
其中,知识性题目占多数,要求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点及其具体内容。
分析性题目则需要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问题或地理现象来回答问题。
应用性题目要求学生能够把所学的地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的问题中,探究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试卷的难度适中,绝大部分的选择题和填空题都是基础性的知识性问题,答案较为明确,且没有陷阱选项。
简答题和应用题则更为考验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涉及到课程知识的不同层面和细节。
三、区域和方法的分布本次试卷对区域的覆盖较为全面,包括了中国的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和人文地理;全球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等。
涉及到的地理方法多样,既有统计分析,也有地图、图表分析等,不仅考察了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解释和分析能力,还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地理工具和方法。
四、试卷的教学建议对于学生来说,首先要建立起地理知识体系,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在此基础上,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针对提高思辨能力,需要在教学中注重难度逐渐加深和复杂度提高,并培养学生对数据和统计分析的能力,具备分析问题和探究现象的能力。
对于教师来说,应该注重将地理与实际生活、经济、政治等方面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考试中,也应该注重思维方法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和应用地理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在教育实践中,师生交流也尤为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间的合作、沟通与交流得到充分运用,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增强学习效果。
精品解析: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高2025届高二(下)期末考试地理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班级、学校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年是中国和法国建交60周年,位于地中海沿岸的马赛(43°18N,5°25E)是法国第二大城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马赛多雨季节,控制当地的大气环流是()A.温带气旋B.东北信风C.盛行西风D.西南季风2.在中法经贸合作中,马赛出口到中国的产品主要是()A.葡萄酒B.天然橡胶C.棕榈油D.常温鲜奶【答案】1.C 2.A【解析】【1题详解】读题干可知,马赛位于法国南部的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气候炎热干燥,冬季副高南移,当地受盛行西风带控制,气候温和多雨,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题详解】马赛位于法国南部的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葡萄是当地的特色农产品,用葡萄酿制的法国葡萄酒闻名世界,是法国重要的出口商品,A正确。
天然橡胶、棕榈油主要产自热带地区,当地是亚热带,BC错误。
法国北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合发展畜牧业,常温鲜奶多产自北部,D错误。
故选A。
【点睛】地中海气候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雨热不同期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是除南极洲外,其他大洲均有分布的气候类型,但是面积不是太大。
刚果海底峡谷起于非洲西侧刚果河口,切入到南大西洋大陆架和大陆坡上。
该峡谷在刚果河河口只有100米深,但不到200千米远的地方,水深达2.2千米。
图为刚果海底峡谷遥感影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高二地理试卷分析

台州市2007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质量评估高二地理试卷分析一、试题评析本次考试涉及的主要内容是本学年学科教学计划(建议)规定的湘教版选修Ⅵ“环境保护”和中国地理的相关知识。
命题依据的是浙江省学科教学指导纲要和2008年的高考大纲。
命题人是黄岩中学的许江波老师和台州一中的康同杰老师,两位都有扎实的学科专业水平与丰富的命题经验,审题人是浙江省特级教师、台州中学的施小森老师。
本次命题的指导思想是:立足基础,在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的同时,注重对地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维品质的考查,特别考查了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抽象与概括地理问题的能力、描述地理事物或现象的能力、读图析图与绘图的能力、分析评价社会现象与社会现实的能力等。
1、立足基础,考查主干知识。
从近年高考试题分析,高考命题强调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没有变,不回避已考查过内容的命题思路没有改变。
本试题遵循这一原则,涉及的知识不外乎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农业、工业、城市、能源,当然还有生态环境与环境保护,设问的角度也符合高考常规的区位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因果关系分析、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描述或评价等。
既无偏题、怪题,也不去钻“牛角尖”,即使用到学生没有学过的知识,也会以简短易懂的语言交代清楚,如25-26题的溶解氧和生化需氧量的概念。
2、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高考地理试题越来越趋向于文字简炼、信息简洁有效,但也不排除在文字叙述或图表中掺杂一些干扰信息,用以考查学生有效提取信息的能力。
如第31题第(3)小题,分析西宁的城市区位因素。
地图中的黄河及黄河上的水电站、青海湖都是干扰信息,铁路线、湟水及文字材料中的“2100多年历史”、“交通要冲”、“军事重镇”等是有效信息,学生在答题时就要去伪存真。
3、分析问题的能力。
看到一个地理问题,首先要会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找出正确的答案。
如第35题第(2)小题,分析长江甲段目前航运条件大大改善的主要原因。
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

2024年1月高二期末学习质量检测地理试题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规定的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回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作图除外),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电视台某月22日在某地(35°27'N,139°38'E)拍摄“七小时影子大脚印”科普视频。
当地时间9:30在海洋塔影子顶端放置第一个大脚印,然后每隔半小时放置一个,日落前刚好放置完最后一个。
图为该日某时刻的视频截图,图中脚印指向和影子垂直。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拍摄日期和脚印指向分别为()A.冬至日东南B.夏至日东南C.冬至日东北D.夏至日西北2.该日后半年内,三亚(18°25′N)和该地每天正午太阳高度角差值()A.先不变后变小B.先不变后变大C.先变小后不变D.先变大后不变某地地壳发生过剧烈的变动,岩层发生弯曲变形、断裂。
图为该地的地质剖面图,图中T₁、T₁、T₁是C地河流凸岸形成的河流阶地(抬升了的河漫滩)。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A地的地质构造类型为()A.背斜B.向斜C.地堑D.地垒4.B处地貌的形成过程,最合理的是()A.断裂位移一风化侵蚀一水平挤压一固结成岩B.水平挤压一固结成岩—风化侵蚀—断裂位移C.风化侵蚀—固结成岩—水平挤压—断裂位移D.固结成岩—水平挤压—断裂位移—风化侵蚀5.C地多级河流阶地从早到晚的形成顺序和形成时期的地壳运动分别为()A.T₁、T₁、T₁地壳持续性抬升B.T₁、T₁、T₁地壳持续性抬升C.T₁、T₁、T₁地壳间歇性抬升D.T₁、T₁、T₁地壳间歇性抬升艾比湖位于天山北麓,阿拉山口的东南侧,是奎屯河、精河、博尔塔拉河等河流的尾阔湖(内流河终点的湖泊),平均湖深2~3米,湖面面积变化大。
高二地理期末试卷分析

魏
第2页共2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高二地理期31%〔粗略统计〕,选择题第 1 题 就考的是土壤学问,与市教研室所发的“考试说明”中的考试内容、
比例安排有肯定差异,不利于发挥“考试说明”的指导作用。
〔一〕①难度适中,没有偏题、怪题。题目设计,尤其是简答部分,
2、区域地理学问遗忘率高〔农村来的.学生初中还有没学过地理
例切入,引导学生既要去学“地理”,更要会用“地理”。也符合新课
的〕,地理事项的空间分布规律不清晰。
标提出的学习对学生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学生终身进展有用的地
3、书本学问把握不牢,更不能很好地学以致用,如农业、工业的
理。使学生更加关注生活,敏捷运用学问治鑫侍猓如≡裉?/SPAN3-5
5、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也简单出现歧义,如 29 题,有人答“东南风”,有人答“西北风”。
魏
第1页共2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三、今后教学思索: 1、平常对学生地理学习的要求要明确、严格,考试时表达在答题 时不要出现含含糊糊,似是而非的答案,表达要精确、到位。 2、克服教学条件的局限,加强地理图表教学,发挥地图的载体作 用,把地理学问教学落到“实处”。 3、下学期区域地理学问复习要仔细对待,并留意联系相关的高中 地理学问。 4、加强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以致用。
区位选择问题。
题。④试题大量涉及人口、资源、环境、进展等热点问题,表达地理学
4、读图、资料,提取信息,综合分析的能力欠缺,不能精确把握
科的育人功能。
题目要求,如 30 题的〔3〕答,有些学生脱离资料,泛泛而论,不能
〔二〕①试卷图表印刷不是太清晰〔如 28 题〕,给学生答题带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上学期高二地理
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地理组王利娟
一、试题命题思想及分析
1.考查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维。
地理思维能力应建立在一定地理基础知识、地理基本技能和地理思维品质的基础上,所以对于高二学生,强调基本知识的学习,强调教材知识的落实尤为重要,本卷命题强调了这一理念。
2.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本次试题针对高考能力的要求,提供了比较丰富的信息,强调了信息的获取。
如3、4题的指向标和海拔高度以及相对高度的计算;5~6题利用图表分析其数据等;7、8题的太阳高度变化及该地经度、海域等信息,并且根据题意计算该地日出时间;综合题中都为回答问题提供了充足的信息,如26题中的材料就蕴含了卤虫的生长的地理环境特征等信息。
3.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如7、8题,结合题意判断日出时间的计算;9、10题,要求学生把我国各区域的农业人口、耕地面积还有粮食商品率掌握了,才能判读出表中的各个区域;27题,考查俄罗斯沼泽及其河流含沙量等特征,需要学生把获取到的图中信息与已经掌握的知识结合起来,正确分析原因。
4.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此项能力也可以通俗地概括为“看图说话”。
如1题,就是要求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说出甲地“常年受西风带影响”这些气候成因。
28题(4)“根据图2,分析该地区降水量存在差异的原因”,就是要求学生对图中的降水曲线进行定性描述。
二、学生成绩和答题分析
(一)学生成绩情况统计
根据阅卷情况反馈、分析研究,学生答题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基础知识不是太扎实,地理的基本原理不清。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浮于表面,没有深入透彻地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观点。
2.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较欠缺。
表现在学生不能灵活地运用知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亟待提高。
3.语言表达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4.答题条理不清。
往往表述时文字很多但真正涉及要点的较少,整个综合题的解答都存在类似问题;
5.读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特别是对如何读图,如何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含显形和隐性),然后运用这些信息,结合地理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存在一定的问题。
四、今后努力方向
1. 注重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的训练。
今后教学中,仍要注重立足课本,夯实基础,该记的内容必须扎实过关,强调基础知识细节的掌握;可用专题训练形式来纠错,降低学生错别字率。
2.继续加强区域地理学习,强化地理空间定位训练。
要加强中国各国土整治区域、我国周边毗邻的国家和地区及世界热点地区地理特征的认识和学习。
对这些地区:一要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其它相关信息(区域轮廓、地势剖面、特征事物)等,建立起地理事像空间定位的参照体系;二要把重点区域的分层设色地形图转变为等值线(地形、温度、降水)图进行判读训练;三要加强重点区域地理基础知识的整合,综合推断和概括区域特征,如水文、气候、地形、经济、人文状况等。
四要注意区域对比训练。
运用比较法首先要确定比较的内容,其次是归类所要比较的地理事象,第三要抽象重点比较的内容。
不能面面俱到。
3.熟练掌握地图语言,加强地理图表判读的训练。
区域地图的训练主要包括审读地图、填绘地图、分析地图。
在复习每一个区域地理知识后,可以发给学生相关的空白地图,指导学生将教材中的文字尽量转换在地图上,力求地理事物分布的清晰性。
另外,教师还可设计不同区域交界处的空白地图,建立区域之间的联系。
如:国家交界处、地区交界处、中国和邻国交界处、不同地形区交界处等。
4.加强对学生获取地理信息和运用地理知识能力的培养。
要帮助学生学会从试题提供的有关资料中,获取信息资料的有效内容,并运用地理知识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找出与试题要求和考查意图有关的信息,能够进行综合性的信息解读。
5.加强对学生地理事物的描述和阐释能力的培养。
要加强地理学科语言表达和答题规范的训练,使学生能规范、完整地使用地理学科语言正确的解读地理图表,辩证地考察事物和现象,进行正确的地理表述,准确解释地理事物的特征和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