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实试验

合集下载

土的击实试验报告

土的击实试验报告

土的击实试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类型土壤的击实试验,探究土壤的击实特性及其影响因素,为土壤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本实验选取了黏土、砂土和壤土作为试验材料,以代表不同类型的土壤。

2. 实验方法,首先,将每种土壤样品放入击实试验仪中,然后施加标准冲击数进行击实试验。

在试验过程中,记录每次冲击后土壤的压实度,并绘制击实曲线。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经过击实试验,得出以下结论:1. 不同土壤类型的击实特性存在明显差异。

黏土的击实性能最好,其次是壤土,砂土的击实性能最差。

2. 土壤的击实性能受含水率和颗粒组成的影响较大。

含水率较高时,土壤的击实性能较好;而颗粒组成较为均匀的土壤,其击实性能也较好。

3. 土壤的击实性能对工程建设具有重要影响。

在路基、堤坝等工程中,需要根据土壤的击实特性进行合理设计,以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实验结论。

本实验通过对不同类型土壤的击实试验,得出了土壤的击实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这对于土壤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今后的工程实践中,应充分考虑土壤的击实性能,合理设计工程结构,以确保工程的安全稳定。

五、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刻认识到土壤的击实特性对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工程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土壤的击实性能,合理选择土壤材料,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工程设计,以确保工程的安全稳定。

六、参考文献。

1. 《土壤力学基础》。

2. 《土木工程材料学》。

七、致谢。

特别感谢实验室的老师和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的帮助和支持,没有他们的辛勤付出,本次实验也无法顺利完成。

击实试验实验方法

击实试验实验方法

击实试验实验方法嘿,咱今儿就来聊聊击实试验实验方法这档子事儿!你知道吗,这击实试验就像是一场泥土的狂欢派对!咱先得准备好各种家伙什儿,土样那肯定是主角啦。

然后把土样放进那个特别的模具里,就好像给土样安了个小家。

接下来,就是一顿操作猛如虎啦!用那个专门的工具,一下又一下地把土样压实。

这就好比给土按摩一样,得把它按得紧紧实实的。

你想想看,要是不压实,那可不行呀,就像盖房子地基不牢一样,那能行吗?在这个过程中,咱可得仔细着点儿,不能马虎。

每一步都得做到位,力度得恰到好处。

不然,得出的数据不准确,那不就白忙活啦!你说这击实试验像不像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事儿呢?有时候我们也得像对待土样一样,认真、细致、不敷衍。

好比学习一门新技能,得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学,去练,才能掌握好呀。

而且呀,做击实试验还得有耐心。

不能着急忙慌的,得慢慢来。

就像熬汤一样,得小火慢炖,才能熬出好味道。

着急可不行,不然汤没熬好,味道就差了一大截呢。

还有哦,这个试验里的每个环节都很重要。

从准备土样到最后的数据记录,都不能掉以轻心。

这就跟我们做事一样,每个细节都决定着成败呢。

咱再想想,要是做击实试验的时候,不注意这些,那会咋样?那得出的结果肯定不靠谱呀!就像我们走路,如果不看清路,那不得摔跟头呀。

所以呀,大家可别小瞧了这击实试验实验方法。

它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是里面的门道可多着呢!咱得好好研究,好好琢磨,才能真正掌握它。

总之呢,击实试验实验方法是个很有意思也很重要的事儿。

我们得认真对待,就像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一样。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中学到东西,才能不断进步呀!你说是不是呢?。

击实试验

击实试验
注:轻型击实中5个含水率中应有2个大于塑性,2个小于塑性,1个接近塑性。
3.2湿法制备试样应按下列步骤进行:取天然含水率的代表性土样20kg(重型为50kg),碾碎,过5mm筛(重型过20mm或40mm),将筛下土样拌匀,并测定土样的天然含水率。根据土样的塑性预估最优含水率,按本条第一款注的原则选择至少5个含水率的土样,分别将天然含水率的土样风干或加水进行制备,应使制备好的土样水分均匀分布。
ρd=ρ0/(1+0.01wi)
式中wi—某点试样的含水率(%)。
5.1干密度和含水率的关系曲线,应在直角坐标纸上绘制。并应取曲线峰值点相应的纵坐标为击实试样的最大干密度,相应的横坐标为击实试样的最优含水率。当关系曲线不能绘出峰值点时,应进行补点,土样不宜重复使用。
5.2气体体积等于零(即饱和度100%)的等值线应按下式计算,并应将计算值绘于本标准图的关系曲线上。
4.2卸下护筒,用直刮刀修平击实筒顶部的试样,拆除底版,试样底部若超出筒外,也应修平,擦净筒外壁,称筒与试样的总质量,准确至1g,并计算试样的湿密度。
4.3用推土器将试样从击实筒中推出,取2个代表性试样测定含水率,2个含水率的差值应不大于1%。
4.4对不同含水率的试样依次击实。
5、数据处理
试样的干密度应按下式计算:
ωset=(ρw/ρd-1/Gs)×100
式中ωset——试样的饱和含水率(%);
ρw——温度4℃时水的密度(g/cm3);
ρd——试样的干密度(g/cm3);
Gs——土颗粒比重。
5.3轻型击实试验中,当试样中粒径大于5mm的土质量小于或等于试样总质量的30%时,应对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进行校正。
2、主要仪器设备:
1)数显电动击实仪:主要部件规格见表7.7.3。

(完整版)标准击实实验

(完整版)标准击实实验

标准击实实验(轻击)中的击实功是怎样确定的?我真的具体的值,现要具体的计算公式。

谢谢。

是不是75mgh/v ?式中m 位击锤质量,h 为落高, g 为重力加速度,v 为筒体积。

第六章 土的击实试验一、试验目的在标准击实方法下测定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为控制路堤、土坝或填土地基等的密实度及质量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二、基本原理击实仪法是用锤击,使土密度增大,目的是在室内利用击实仪,测定土样在一定击实功能作用下达到最大密度时的含水率(最优含水率)和此时的干密度(最大干密度),借以了解土的压实特性。

目前国内常用的击实方法有两种:(1)轻型击实:适用于粒径小于5mm 的细粒土,锤底直径为51mm ,击锤质量为2.5kg ,落距为305mm ,单位体积击实功为591.6kJ /m 3;分3层夯实,每层25击。

(2)重型击实:适用于粒径不大于40mm 的土。

击实筒内径为152mm ,筒高116mm ,击锤质量为4.5kg ,落距为457mm ,单位体积击实功为2682.7kJ /3m (其他与轻型击实相同);分5层击实,每层56击。

三、仪器设备(1)击实仪(图6-1):主要由击实筒和击锤组成。

(2)天平:称量为200g ,感量为0.01g ;称量为2kg ,感量为1g ;(3)台秤:称量为l0kg ,感量为5g ;(4)推土器;(5)筛:孔径为5mm ;(6)其它:喷水设备、碾土设备、修土刀、小量筒、盛土盘、测含水率设备及保温设备等。

四、操作步骤1、取一定量的代表性风干土样,对于轻型击实试验为20kg ,对于重型击实试验为50kg 。

2、将风干土样碾碎后过5mm 的筛(轻型击实试验)或过20mm 的筛(重型击实试验),将筛下的土样搅匀,并测定土样的风干含水率。

3、根据土的塑限预估最优含水率,加水湿润制备不少于5个含水率的试样,含水率一次相差为2%,且其中有两个含水率大于塑限,两个含水率小于塑限,一个含水率接近塑限。

20 击实试验

20  击实试验

20 击实试验20.0.1 击实试验是测定试样在标准击实功作用下含水率与干密度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该试样的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

20.0.2 本试验分轻型击实和重型击实。

轻型击实试验单位体积击实功约为600kJ/m3,重型击实试验单位体积击实功约为2700kJ/m3。

20.0.3 本试验类型和方法列于表20.0.3,应根据工程要求和试样最大粒径选用。

注:1.Q1、Q2、Z1、Z2、Z3分别称:轻1、轻2、重1、重2、重3;2.Q2、Z2、Z3筒高为筒内净高。

20.0.4 当试样中粒径大于各方法相应最大粒径5mm、20mm或40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5%~30%时,其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应进行校正。

20.0.5 本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1 击实筒:钢制圆柱形筒,尺寸应符合表20.0.3规定。

该筒配有钢护筒、底板和垫块,见图20.0.5-1。

154图20.0.5-1击实筒(mm)1-护筒;2-击实筒;3-底板;4-垫块155156图20.0.5-2 击锤与导筒(mm) 1-提手;2-导筒;3-硬橡皮垫;4-击锤3 推土器:螺旋式推土器或其他适用设备。

4 天平:称量200 g ,分度值0.01 g 。

5 台秤:称量15 kg ,分度值5 g 。

6 标准筛:孔径为5 mm 、20 mm 、40 mm 。

7 其他:碾土设备、喷水设备、切土刀、称量盒、烘箱等。

20.0.6 试样制备分为干法和湿法两种。

1 干法制备试样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将代表性试样风干或在低于50 ℃温度下进行烘干。

烘干后以不破坏试样的基本颗粒为准。

将土碾碎,过5 mm 、20 mm 或40mm 筛,拌和均匀备用。

试样数量,小直径击实筒最少20 kg ,大直径击实筒最少50 kg 。

2)按本规程第4.2节烘干法测定试样的风干含水率。

按试样的塑限估计最优含水率,在最优含水率附近选择依次相差约2%的含水率制备一组试样至少5个,其中2个含水率大于塑限、2个小于塑限、1 个接近塑限。

击实试验报告范文

击实试验报告范文

击实试验报告范文实验名称:击实试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击实试验的原理和方法;2.掌握击实试验的步骤和操作技巧;3.研究不同条件下的击实试验结果,分析其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击实试验是指通过加重物的自由落体作用,将土样加以压实以提高其密实度和抗剪强度的试验。

在实验中,通过自由落体落下的重锤作用在土样上产生冲击力,使土颗粒间填充更加紧密,改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三、实验仪器和材料:1.土壤击实试验仪:包括重锤、筛孔和压力计等部件;2.土样:选择合适的土样进行试验。

四、实验方法:1.准备土样:选择合适的土样进行试验,并根据需要进行初步处理(如除去杂质、加水等);2.装置试验仪器:将装有合适筛孔的试验模具放于平整的台面上,将土样装入试验模具中;3.选择重锤落下高度和次数: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重锤落下高度和次数;4.进行试验:按照设定的重锤落下高度和次数进行试验操作。

每次冲击后用压力计测量孔隙水压力,并记录;5.结果处理:根据试验数据计算试样的击实度和抗剪强度等指标,并进行结果分析。

五、实验注意事项:1.保持试验仪器干净、完好,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2.选择合适的试验土样,不同土壤特性对试验结果有较大影响;3.在试验过程中保持操作规范,确保安全;4.每次试验后及时清理试验仪器,准备下一次试验;5.比对试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计算得到击实度和抗剪强度等指标。

通过对不同落锤高度和次数下的试验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可以得出不同条件对试样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

七、实验结论:通过击实试验,可以有效提高土样的密实度和抗剪强度。

同时,在选择试验条件时,需要根据具体土壤特性和需要考虑其他因素,综合确定最佳试验方案。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击实试验方法类型

击实试验方法类型

击实试验方法类型嘿,咱今儿就来聊聊击实试验方法类型这档子事儿。

你说这击实试验啊,就好比是给泥土来一场特别的“健身训练”。

它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轻型击实试验,另一种呢,就是重型击实试验。

轻型击实试验呀,就像是给泥土做了一套“轻松瑜伽”。

它适用于粒径小于 5 毫米的粘性土,操作起来相对温柔一些。

想象一下,就好像是在轻轻地给泥土做按摩,让它变得更紧实、更有活力。

重型击实试验呢,那可就是“高强度健身操”啦!它主要针对粒径不大于 20 毫米的土。

这可就更带劲了,对泥土的要求也更高。

就好像是让泥土去挑战极限,激发它的最大潜力。

你可能会问了,为啥要搞这么多种击实试验呢?这就好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锻炼方式嘛。

粘性土就像是个娇弱的小姑娘,得用轻型的方式来对待;而那些大颗粒的土呢,就像是个强壮的大汉,就得用更厉害的重型试验来折腾它。

做击实试验的时候,那可得认真仔细咯!就跟你做饭一样,调料放多放少都会影响味道。

要是试验步骤不对,或者数据不准确,那得出的结果不就跟乱炖似的,没啥价值了嘛!而且啊,做这个试验还得有耐心。

可不是随便捣鼓几下就能完事的。

得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就像你练习投篮,不投个几百次哪能找到感觉呢?这击实试验方法类型啊,虽然听起来有点专业,但只要你用心去理解,其实也不难嘛!就像学骑自行车,一开始可能觉得难,但掌握了技巧,不就轻松多啦?咱可不能被这些专业术语给吓住了,要勇敢地去探索,去尝试!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总之啊,轻型击实试验和重型击实试验各有各的特点和用处。

咱搞工程的、做研究的,都得把它们弄清楚,用对地方。

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工程质量过硬,让那些建筑物稳稳地立在那儿。

别小看了这小小的击实试验,它可是起着大作用呢!所以啊,大家可得好好对待它,让它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贡献力量!。

击实实验报告小结

击实实验报告小结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击实试验,测定试样在一定击实次数下或某种压实功能下的干密度与含水率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

这对于土方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二、实验原理土在一定的压实效应下,若含水率不同,则密度也会不同。

当压实功能和压实方法不变时,土的密度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但当含水率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土的密度反而减小。

这是因为细粒土在含水率较低时,颗粒表面形成薄膜水,摩擦力大,不易压实;当含水率继续增加时,颗粒表面结合水膜渐渐加厚,其润滑作用也增大。

在外力作用下,容易移动,易于压实;而继续增加水量,只会增加土的孔隙体积,从而使干密度降低。

能使土体达到最大干密度的含水率称为最优含水率。

三、实验过程1. 准备实验材料:选取一定量的土样,称量并记录其质量。

2. 准备实验仪器:击实仪、天平、盛样筒、盛样盘、吸水纸等。

3. 实验步骤:(1)将土样放入盛样筒中,用吸水纸将多余水分吸出。

(2)将盛样筒放入击实仪,调整击实次数。

(3)用天平称量盛样筒及土样的质量,记录数据。

(4)将土样放入盛样盘,调整含水率,再次进行击实。

(5)重复步骤(3)和(4),直至土样达到最大干密度。

4. 数据处理: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计算干密度和含水率之间的关系。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得到了不同含水率下土样的干密度。

2. 结果分析:(1)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土样的干密度先增大后减小,存在一个最大值。

(2)最大干密度对应的最优含水率约为18%。

(3)在最优含水率下,土样的干密度达到最大值,有利于土方工程的施工。

五、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成功测定了土样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

2. 在土方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最优含水率进行土样的含水率调整,以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3. 实验结果为土方工程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

六、实验体会与反思1. 体会:本次实验使我深刻认识到土力学在土方工程中的重要性,掌握了土样击实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击实试验一般分为轻型击实试验和重型击实试验两种。
下一页 返回
第六章 击实试验
• 二、压实原理
• 土在外力作用下的压实原理,可以结合水膜润滑理论及电化学来解 释。一般认为,黏性土中含水率较低,土较干时,由于土粒表面的结 合水膜较薄,水处于强结合水状态,土粒间距较小,土粒之间摩擦力 和茹结力都较大,土粒相对移动时阻力较大,尽管有击实功作用,但 也难以克服这种阻力,因而压实效果差。随着土中含水率的增加,结 合水膜增厚,土粒间距也逐渐增加,压实功比较容易克服粒间引力而 使土粒相对运动,趋于密实,压实效果较好,表现为干密度增大,至 最优含水率时,干密度达最大值。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六章 击实试验
• 三值0.01 g。 • (3)台称:称量10 kg,最小分度值5g。 • (4)筛:孔径5mm。 • (5)其他:喷水设备、碾土器、盛土器、推土器、修土刀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六章 击实试验
• (4)称土质量:齐筒顶细心削平试样,擦净筒外壁,称土质量,准确 至0.1 g。
• (5)测含水率:用推土器推出筒内试样,从试样中心处取两个各 15~30 g土测定含水率,平行差值不得超过1%。按(2) ~((4)步进行其 他不同含水率试样的击实试验。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六章 击实试验
• 五、试验注意事项
• 四、操作步骤
• (1)制备土样:取代表性风干土样,放在橡皮板上用木碾碾散,过 5mm筛,土样量不少于20 kg。
• (2)加水拌和:预定5个不同含水率,依次相差2%,其中有两个大于 和两个小于最优含水率。
• 所需加水量按下式计算: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六章 击实试验
• (3)分层击实:取制备好的试样600~800 g,倒入筒内,整平表面, 击实25次,每层击实后土样约为击实筒容积的1∕3。击实时,击锤应 自由落下,锤迹须均匀分布于土面。重复上述步骤,进行第二、三层 的击实。击实后试样略高出击实筒(不得大于6 mm) 。
• (1)试验前,击实筒内壁要涂一层凡士林。 • (2)击实一层后,用刮土刀把土样表面刨毛,使层与层之间压密;同
理,其他两层也是如此。 • (3)如果使用电动击实仪,则必须注意安全。打开仪器电源后,手
不能接触击实锤。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六章 击实试验
• 六、计算及绘图
• 按下式计算干密度:
• 以干密度为纵坐标,含水率为横坐标,绘制干密度与含水率关系曲 线(图6.1)。曲线上峰值点所对应的纵横坐标分别为土的最大干密度和 最优含水率。如曲线不能绘出准确峰值点,应进行补点。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六章 击实试验
• 七、试验记录
• 在表6.1中记录相关数据。 • 在图6. 2中画出关系曲线。
上一页 返回
图6.1
- d
关系曲线
返回
表6. 1 击实试验记录表
返回
图6. 2 d - 关系曲线
返回
第六章 击实试验
• 一、概述
• 在工程建设中,经常会遇到填土或松软地基,为了改善这些松软土 的工程性质,常采用压实的方法使土体变得密实。击实试验就是模拟 施工现场压实条件,采用锤击方法使土体密实度增大、强度提高、沉 降减小的一种试验方法。在击实方法下测定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 水率,是控制路堤、土坝和填土地基等密实度的重要指标。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六章 击实试验
• 但当土中含水率继续增大时,虽然减小了粒间引力,但土中出现了 自由水,而且水占据的体积越大,颗粒能够占据的相对体积就越小, 击实时孔隙中过多的水分不易排出,孔隙水压力升高,抵消了部分击 实功,同时也排不出气体,以封闭气泡的形式存在于土内,阻止了土 体的移动,击实仅能导致土粒更高程度的定向排列,而土体体积几乎 不发生变化,击实效果反而下降。在排水不畅的情况下,过多次数的 反复击实,甚至会导致土体密度不增大而土体结构被破坏的结果,出 现工程上所谓的“橡皮土”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