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沪科版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单元练习题(含解析)(新版)沪科版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一、选择题1.小明和小丽站在路边等校车,小丽说自己是运动的,她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 路灯B. 路边的树木C. 小明D. 驶来的校车2.甲、乙两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的1/3,则( )A.甲通过的路程是乙通过路程的1/3B.乙所用时间是甲所用时间的1/3C.通过相同的路程,乙所用的时间是甲所用时间的3倍D.在相同的时间内,乙通过的路程是甲通过路程的3倍3. 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A. 山B. 船C. 房屋D. 河岸4.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方法是()A. 看速度大小B. 选定参照物C. 看路程长远D. 看地面5.我们都知道“刻舟求剑”的故事,当船行靠岸后,从记号处下水不能找到剑,这是因为剑主选错了参照物.要确定落水之剑的位置,剑主应选择的参照物是()A. 船夫B. 其它行驶的船C. 流水D. 河岸上的树木6.如图是某物体运动的s﹣t图象,则选项中能与之相对应的v﹣t图象是()A. B. C. D.7.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它在每1min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那么这个物体所做的运动()A. 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B. 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C. 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D. 既不是匀速直线运动,也不是变速直线运动8.探究物体的运动快慢,可以先把物体将要通过的路程分成若干段,再分别测量物体通过每段路程所需要的时间。
如图12-3-5所示,将运动员跑步的路程分为长度相同的三段,分别测量运动员跑过每段路程所需的时间,就可以确定运动员跑步时速度的变化情况。
由图可知,运动员在此运动过程中的速度是()图12-3-5A. 不变B. 逐渐变大C. 逐渐变小D. 先减小再变大9.汽车的速度是10m/s,读作()A. 每秒10米B. 10米每秒C. 10每秒米D. 10米秒10.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A. 天平B. 温度计C. 刻度尺D. 钟表11.如图所示为“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飞行器即将对接时的模拟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完成对接后,“神舟八号”相对于“天宫一号”是运动的B. 在完成对接后,“神舟八号”相对于“天宫一号”是静止的C.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在轨道上运行时没有质量D.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在轨道上运行时没有惯性12.如图是小明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图中的停表(停表每格为1s)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关于小车通过上、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和平均速度的关系,正确的是()A. t AB<t BCB. t AB=t BCC. v AB>v BCD. v AB<v BC二、填空题13.南京到北京的特快列车,第一天21:30从南京出发,第二天7:30到达北京,共经历了________h.14.如图所示是刻度尺测一物体长度时的情景,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 。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运动的世界》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下列各种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行驶的火车B.流动的河水C.一杯开水变凉D.地球绕太阳转动2.请根据图所示楼房顶上的旗帜和两船上旗帜的飘扬情况,判断出甲、乙两船的运动情况()A.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可能静止B.甲船一定向右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C.甲船一定向右运动,乙船可能向左运动D.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3.行驶着的汽车里坐着不动的乘客,看到公路两旁的树木迅速向后退,乘客选择的参照物是()A.树木B.地面C.乘客乘坐的汽车D.天空中的云4.2017年4月,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并与“天宫二号”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对接完成后,若认为“天舟一号”处于静止状态,则选取的参照物是()A.“长征七号”B.“天宫二号”C.文昌航天发射场D.地球5.甲乙两辆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上的乘客看乙车在向北运动。
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和树木都向南运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车可能都向南运动B.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北运动C.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D.甲车一定在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6.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初中生100m短跑成绩约为10sB.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cmC.现在用的乒乓球的直径约为60mmD.一块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时间约为4s7.如图所示的机械停表的示数是()A.8.4s B.38.4s C.3min38.4s D.3min8.4s8.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教室课桌的高度约为80 dmB.人的一次脉搏跳动时间为1 sC.物理课本的宽度为18.5 mmD.自行车行驶的速度是1.2 m/s9.“我学习我最棒”。
测量金属圆柱体直径的几种测法中(如图),最棒的你认为正确的是()A.B.C.D.10.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A.B.C.D.二.多选题(共5小题)11.关于机械运动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B.所谓参照物就是我们选做标准的物体,以它作为参考研究其它物体运动情况C.选取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以是不同的D.研究物体运动,选择地面做参照物最适宜,因为地面是真正不动的物体12.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作参照物B.一切物体都可能被选作参照物C.参照物就是绝对不能动的物体D.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由于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可能不同13.在平直的公路上,有甲、乙、丙三辆汽车,先后离开车站向东行驶,甲车速度最大,乙、丙两车速度相等,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东,丙车向西行驶B.以甲车为参照物,乙、丙两车都向西行驶C.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东,丙车向西行驶D.以丙车为参照物,乙车静止,甲车向东行驶14.下列说法与实际相符合的是()A.一枚一角硬币的厚度约为2.4cmB.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0.175dmC.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 m/sD.课桌通常高800mm15.如图所示的方法中能够正确测出物体长度的是()A.B.C.D.三.填空题(共5小题)16.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的叫做机械运动;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word完整版)沪科版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运动的世界》单元测试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如图1所示的各种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图1A.行星转动B.鲜花怒放C.骏马奔腾D.枯叶飘落()2•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明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明“坐好,别动!”。
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A. 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B.路旁的树木C.迎面走来的行人D.从旁边超越的汽车3•如图2所示,共有160层,总高828m 的世界第一高楼一一哈利法塔于 2010年1月4日竣工启用。
大厦内设有 56部观光升降机,速度最高达每秒 17.4m 。
升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相对于电梯来说,乘客是运动的B .相对于乘客来说,地面是静止的C .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D .以电梯为参照物,楼房的窗户是静止的 4.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A •“嫦娥一号”从地球奔向月球,以地面为参照物, “嫦娥一号” 是静止的B .飞机在空中加油,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C .汽车在马路上行驶,以司机为参照物,汽车是运动的D •小船顺流而下,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5. 我国1元硬币的直径大约是( )D . 2.5 mmA.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B .正在快速爬行的蚂蚁 C .正在进行比赛的短跑运动员 D .在高空中正常飞行的波音 747客机7. 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s — t 图像如图3所示。
由图像可知:() A .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 .经过6s ,甲在乙前面1 . 2m 处 C. 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D. 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在观光电梯从一楼逐渐上图29•机场周围不允许有鸟类飞行,以免撞毁飞机。
这是因为( A. 以地面为参照物鸟的速度非常大B. 以机场内步行的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非常大 C •以停在机场内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D.以正在飞行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10. 小明同学对物理课本进行了测量,记录如下: 长为25.91cm ,宽为18.35cm 那么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A . 1mm B . 1cm C . 1dmD . 1m11. 下列四个成语中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最明确的是( ) A .离弦之箭B . 一日千里C .姗姗来迟D .风驰电掣12. 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下面要求不恰当的是( )A .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应沿所测长度放置,并必须从 0刻线量起B .看刻度尺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要正对刻线 C. 零刻度线未磨损的刻度尺读数时,根据所测长度末端靠近的刻度线来读取数据D .记录时,要记下测量的数字和单位13.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B .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C .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D .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14. 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v=s/t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B .与所用的时间成反比;C .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与所用的时间成反比;D .与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无关。
沪科版初二上册物理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单元试卷(含解析)

沪科版初二上册物理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单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1.在测量先生用课桌高度时,以下各种刻度尺中应该优先选择( )A.3米长的厘米皮卷尺B.20厘米长的毫米直尺C.1米长的毫米钢卷尺D.10厘米长的0.1毫米的游标卡尺【答案】C【解析】在测量先生用课桌高度时,依据测量的精度和要求,选用1米长的毫米钢卷尺即可。
所以C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C【剖析】刻度尺的正确运用:(1)运用前要留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应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野要与尺面垂直,在准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2.以下各种现象中,物体运动形状不发作变化的是〔〕A.百米赛跑中正在停止冲刺的运发动B.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越滚越慢C.天然地球卫星绕地球匀速转动D.小孩从滑梯上沿直线匀速下滑【答案】D【解析】【解答】解:A、百米赛跑中正在停止冲刺的运发动,其运动速度逐渐加大,因此运动形状是变化的;B、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越滚越慢,足球的速度逐渐减小,因此运动形状是变化的;C、天然地球卫星绕地球匀速转动,虽然速度不变,但是运动方向不时变化,因此运动形状也是变化的;D、小孩从滑梯上沿直线匀速下滑,小孩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都不变化,因此运动形状是不变的.故答案为:D.【剖析】运动形状的改动,不只包括速度大小的改动,还包括运动方向的改动.3.如图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正确的测量图是〔〕A. B.C. D.【答案】B【解析】【解答】A、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未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所以选项A不正确.B、刻度尺边缘与被测对象对齐,放正且重合,没有倾斜;尺的刻面紧也贴被测对象.测量方法妥当,所以选项B正确;C、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未紧贴被测物体,所以选项C不正确.D、刻度尺未与被测物体平行放置,所以选项D不正确.应选B.【剖析】在运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正确放置:刻度尺边缘对齐被测对象,必需放正重合,不能倾斜;尺的刻面必需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4.以下记载结果中,正确的选项是〔〕A. 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cmB. 小明的身高约为168cmC. 教室的宽度约为60cmD. 一张物理试卷的厚度约为70cm【答案】B【解析】【解答】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cm,A不契合题意;小明的身高约为168cm,B契合题意;教室的宽度约为600cm,C不契合题意;一张物理试卷的厚度约为0.1mm,D不契合题意.故答案为:B.【剖析】结合生活中对罕见物体长度的了解解答.5.小明坐内行驶的汽车上,他看到路旁的树木在向前进.那么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 树木B. 电线杆C. 房屋D. 汽车【答案】D【解析】【解答】解:路旁的树是被研讨的物体,路旁的树飞速向前进去,树是运动的,汽车〔或乘客〕和树木之间发作位置.所以树木向前进是以汽车〔乘客〕为参照物的.应选D.【剖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讨的物体与所选的规范,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能否发作了改动,假设发作改动,那么物体是运动的;假设未发作变化,那么物体是运动的.6.以下仪器中,用来测量时间的是〔〕A. 刻度尺B. 量筒C. 天平D. 停表【答案】D【解析】【解答】解:在物理实验室中,刻度尺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量筒用来测量液体的体积;天平用来测量物体的质量;停表用来测量时间长短.应选:D.【剖析】依据对常用测量工具用途的掌握作答.7.一位女士由于驾车超速而被警察拦住.警察走过去对她说:〝太太,您刚才的车速是60千米每小时!〞这位女士反驳说:〝不能够的!我才开了7分钟,还不到一个小时,怎样能够走了60千米呢?〞从以上对话可知,这位女士没有了解下面哪个迷信概念〔〕A. 质量B. 时间C. 路程D. 速度【答案】D【解析】【解答】解: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经过的路程.速度与时间、路程的大小有关,虽然这位女士才开了7分钟,还不到一个小时,但她的车速是1小时内经过的路程60千米,与这位女士实践所用的时间有关,所以选项B、C都不正确.物体的速度与质量没有关系,所以选项A不契合题意.应选D.【剖析】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经过的路程,它的大小与时间长短、路程多少有关.8.短跑运发动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s末的速度为9.0m/s,10s末抵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在前5s内运发动的平均速度为4.5m/sB.在后5 s内运发动的平均速度为9.6m/s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发动的平均速度为10.0 m/s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发动的平均速度为9.1 m/s【答案】C【解析】【解答】〔1〕依据,平均速度的计算应为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值,前5秒的路程未知,那么无法计算;AB不契合题意;〔2〕百米赛跑中的平均速度为:总位移为s=100m,总时间为t=10s,那么平均速度为:故答案为:C.【剖析】平均速度应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式求,即物体的路程和发作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的比值,确定路程与总时间即可求解.9.一短跑运发动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A. 运发动、汽车、羚羊B. 汽车、羚羊、运发动C. 羚羊、汽车、运发动D. 运发动、羚羊、汽车【答案】A【解析】【解答】运发动的速度;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54×m/s=15m/s;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因此速度最小的是运发动,其次是汽车,最快的是羚羊.应选A【剖析】由速度公式求出运发动的速度,依据速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一致各物体的速度单位,然后比拟速度的大小10.以下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践的是〔〕A. 你的指甲宽度约为1dmB. 你的物理课本宽度约为18cmC.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D. 人正常眨一次眼的时间约为10s【答案】B【解析】【解答】解:A、中先生食指宽度在1cm左右,指甲宽度与此差不多,在1cm=0.1dm左右.故A不契合实践;B、中先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物理课本的宽度与此差不多,在18cm左右.故B契合实践;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 m/s≈1.1m/s左右.故C不契合实践;D、人们常用〝眨眼之间〞描画时间持久,正常人眨一次眼的时间不到1s.故D不契合实践.应选B.【剖析】首先对标题中触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关于选项中的单位,可依据需求停止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扫除与生活实践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契合生活实践的答案.11.以下运动属于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 踢出去的足球B. 手表上的秒针C. 从树上掉下的苹果D. 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快慢不变地行驶【答案】D【解析】【解答】解:A、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飞行进程中,运动速度和运动的方向都在发作变化,不属于匀速直线运动.故A 不契合题意;B、手表上的秒针匀速转动,速度不变,但是方向改动,不属于匀速直线运动.故B不契合题意;C、从树上掉上去的苹果,在重力作用下减速下落,不属于匀速直线运动.故C不契合题意;D、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道速度不变,运动方向也不变,属于匀速直线运动.故D契合题意.应选D.【剖析】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速度不变、方向不变.二、多项选择题12.甲、乙、丙三辆汽车同时在一条东西方向的大街下行驶,甲车上的人看到丙车相关于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上的人看到甲、丙两车相关于乙车向东运动,而丙车上的人那么看到路边树木向西运动,以下关于这三辆车行驶的方向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甲车必向西行驶B. 乙能够向东行驶C. 丙车能够向西行驶D. 三辆车行驶的方向能够是相反的【答案】B,D【解析】【解答】树相对空中运动,丙上的人看到树向西,那么丙一定是向东运动.甲上的人看到丙是向西运动的,说明甲一定向东,而且速度大于丙.而乙上的人看到甲丙向东,说明乙能够向西运动,也能够运动.还有能够向东运动,但速度小于丙.所以B D契合题意.故答案为:BD.【剖析】假设研讨对象是运动的,哪个物体相关于它的位置发作了改动,它就是参照物;假设研讨对象是运动的,哪个物体相对它的位置没有改动,它就是参照物;解答此类效果,我们要先找到相对空中上不对物体为参照物时对物体运动形状的描画,从而判别其运动形状,再由此物体为参照物判别其它物体的运动形状.13.经典故事«闪闪的红星»主题歌中有句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描写的是竹排随水漂流时主人公看到的景物.从运动和运动的观念剖析,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以水作为参照物竹排在〝游〞B. 以大地作为参照物竹排在〝游〞C. 以大地为参照物青山在〝走〞D. 以竹排为参照物青山在〝走〞【答案】B,D【解析】【解答】解:A、以水作为参照物竹排的相对位置不变,所以竹排是运动的,不是在〝游〞,故A 错误;B、以大地作为参照物竹排的相对位置在改动,所以是运动的,即在〝游〞,故B正确;C、以大地为参照物青山的位置不变,所以是运动的,故C错误;D、以竹排为参照物青山的位置不时改动,所以是运动的,即青山在〝走〞,故D正确.应选BD.【剖析】首先要确立题中的参照物,然后看被研讨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距离能否发作变化,变化那么物体运动,没有变化那么物体运动.14.如下图为小车由运动末尾沿斜面下滑的频闪照片表示图,即经过频繁开启闪光灯在同一张照相底片上失掉小车运动到不同位置的照片,相邻两次闪光的距离时间均为0.1s,且第一次闪光时小车的前轮恰恰从A 点末尾运动。
沪科版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完整资料).doc

图2【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运动的世界》单元测试题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如图1所示的各种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图1A.行星转动B.鲜花怒放C.骏马奔腾D.枯叶飘落2.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明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明“坐好,别动!”。
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A.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B.路旁的树木C.迎面走来的行人D.从旁边超越的汽车3.如图2所示,共有160层,总高828m 的世界第一高楼——哈利法塔于2010年1月4日竣工启用。
大厦内设有56部观光升降机,速度最高达每秒17.4m 。
在观光电梯从一楼逐渐上升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相对于电梯来说,乘客是运动的B .相对于乘客来说,地面是静止的C .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D .以电梯为参照物,楼房的窗户是静止的 4.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嫦娥一号”从地球奔向月球,以地面为参照物,“嫦娥一号”是静止的B .飞机在空中加油,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C .汽车在马路上行驶,以司机为参照物,汽车是运动的D .小船顺流而下,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5. 我国1元硬币的直径大约是( )A.2.5m B.2.5 dm C. 2.5cmD.2.5 mm6.在下列运动物体中,平均速度有可能是20m/s的是()A.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B.正在快速爬行的蚂蚁C.正在进行比赛的短跑运动员D.在高空中正常飞行的波音747客机7. 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3所示。
由图像可知:()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8.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
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终以12.5 s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
沪科版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

图2 《运动的世界》单元测试题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如图1所示的各种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图1A.行星转动B.鲜花怒放C.骏马奔腾D.枯叶飘落2.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明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明“坐好,别动!”。
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A.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B.路旁的树木C.迎面走来的行人D.从旁边超越的汽车3.如图2所示,共有160层,总高828m 的世界第一高楼——哈利法塔于2010年1月4日竣 工启用。
大厦内设有56部观光升降机,速度最高达每秒17.4m 。
在观光电梯从一楼逐渐上升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相对于电梯来说,乘客是运动的B .相对于乘客来说,地面是静止的C .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D .以电梯为参照物,楼房的窗户是静止的4.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嫦娥一号”从地球奔向月球,以地面为参照物,“嫦娥一号”是静止的B .飞机在空中加油,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C .汽车在马路上行驶,以司机为参照物,汽车是运动的D .小船顺流而下,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5. 我国1元硬币的直径大约是( )A .2.5mB .2.5 dmC .2.5cmD .2.5 mm6.在下列运动物体中,平均速度有可能是20m/s 的是( )A .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B .正在快速爬行的蚂蚁C .正在进行比赛的短跑运动员D .在高空中正常飞行的波音747客机7. 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 -t 图像如图3所示。
由图像可知:( )A .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 .经过6s ,甲在乙前面1.2m 处C .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D .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8.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
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终以12.5 s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第2章 运动的世界》2022年单元测试卷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第2章 运动的世界》2022年单元测试卷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1.(3分)“济速奔奔一路向前”,新式纯电动双层公交车“红奔奔”,再现泉城。
在公交车行驶的过程中,若认为车里的乘客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A. 地面B. 车厢C. 路旁的树D. 迎面而来的汽车2.(3分)某同学用刻度尺先后五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分别为45.30cm 、45.295cm 、45.28cm 、45.31cm 、41.20cm ,那么最接近真实值的数据是()A 、45.30cmB 、45.297cmC 、45.29cmD 、45.3cm A. 45.30cmB. 45.297cmC. 45.29cmD. 45.3cm3.(3分)某人上山的平均速度为3km ℎ,沿原路下山的平均速度为5kmℎ,则此人上下山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A.4km ℎB. 3.75km ℎC. 3.5km ℎD. 4.5km ℎ4.(3分)在实验室里,需要对一个物体测量长度,有四位同学用同一刻度尺进行了测量,读数分别为:3.80cm 、3.81cm 、3.92cm 、3.82cm 。
则物块的长度为()A 、3.81cmB 、3.805cmC 、3.83cmD 、3.80cm A. 3.81cmB. 3.805cmC. 3.83cmD. 3.80cm5.(3分)如图是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的s−t图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甲>v乙B. 由图象得,甲、乙两车速度之比为4:9C. 若它们相对地面均向东行驶,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东行驶D. 甲车2小时行驶的路程,乙车需行驶3小时6.(3分)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匀速行驶,甲在1h内行驶15km;乙在3min内行驶750m;丙行驶100m需24s.则三人骑车速度的快慢为()A. 甲最快,丙最慢B. 甲最慢,丙最快C. 乙最快,甲最慢D. 三人一样快7.(3分)如图为某小孩骑滑板车滑行时拍的频闪照片,两个相邻记录照片的时间间隔为0.5s,请估算小孩滑行2s时通过的距离()A. 30cmB. 15dmC. 3mD. 6m8.(3分)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速度之比为3:4,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5,则所用时间之比为()A. 10:3B. 3:10C. 8:15D. 15:89.(3分)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A. 0~5s甲车匀速运动B. 5s~6s甲车匀速运动D. 5s~6s乙车静止C. 0~5s乙车速度为2.0ms10.(3分)“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单元综合测试(含解析)(新版)沪科版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1.给下列数据填上合适的单位,某同学的身高是176.4________;一本书的厚度大约为1________;人步行的速度约为4.5__________;光年是__________的单位。
【答案】cm;cm;km/h;长度2.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尺对一木条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3.34 cm、3.23 cm、3.24 cm、3.25 cm,该木条的长度记为________cm。
【解析】4次测量中第1次测量的数据是错误的,把后三次的测量值相加求平均值可得3.24cm。
3.如图所示,我国先后发射的“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两个飞行器在太空中自行交会对接,之后,它们一起绕着地球高速飞行。
此时,它们相对于地球是__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
【答案】运动【解析】“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两个飞行器以地面为参照物来讲,它们和地球的方位在不断发生变化,故相对于地球,它们是运动的。
4.小黄测得自己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为70次,他用脉搏作为计时工具,测得从跑道的一端走到另一端脉搏跳动的次数是140次,则他用的时间约为________秒。
【答案】120【解析】小黄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为70次,当小黄脉搏跳动的次数为140次时,他用的时间约为t=n′n=×60 s=14070×60 s=120 s。
5.为了能较准确地测量出小球的直径,请用作辅助线的方式在图中画出测量方法,并读出小球的直径为________cm 。
【解析】测量方法如图所示:图示刻度尺1 cm 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分度值为1 mm ;末端刻度值为3.10 cm ,则小球的直径为3.10 cm 。
6.随着中国高铁铁路的飞速发展,中国高铁已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
“和谐号”列车从合肥南站出发行驶到北京南站全程为980 km ,行驶时间只需约4 h ,则列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km/h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的世界》单元测试题时间:45 分钟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每题3 分,共45 分)1.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如图1 所示的各种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图 1A.行星转动B.鲜花怒放C.骏马奔腾D.枯叶飘落2.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明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明“坐好,别动!”。
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A.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B.路旁的树木C.迎面走来的行人D.从旁边超越的汽车3.如图2 所示,共有160 层,总高828m 的世界第一高楼——哈利法塔于2010 年1 月4 日竣工启用。
大厦内设有56 部观光升降机,速度最高达每秒17.4m。
在观光电梯从一楼逐渐上升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对于电梯来说,乘客是运动的B.相对于乘客来说,地面是静止的C.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D.以电梯为参照物,楼房的窗户是静止的4.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A“嫦娥一号”从地球奔向月球,以地面为参照物,“嫦娥一号”是静止的B.飞机在空中加油,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图2C.汽车在马路上行驶,以司机为参照物,汽车是运动的D.小船顺流而下,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5.我国1 元硬币的直径大约是()A.2.5m B.2.5 dm C.2.5cm D.2.5 mm6.在下列运动物体中,平均速度有可能是20m/s 的是()A.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B正在快速爬行的蚂蚁C.正在进行比赛的短跑运动员D.在高空中正常飞行的波音747 客机7.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 图像如图3 所示。
由图像可知:()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 处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8.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
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终以12.5 s 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
关于上述小明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在前50 m 一定用了6.25 s B.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m C.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m/s D.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km/h)9.机场周围不允许有鸟类飞行,以免撞毁飞机。
这是因为(A.以地面为参照物鸟的速度非常大B.以机场内步行的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非常大C.以停在机场内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D.以正在飞行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10.小明同学对物理课本进行了测量,记录如下:长为25.91cm,宽为18.35cm 那么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图4A.1mm B.1cm C.1dm D.1m11.下列四个成语中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最明确的是()A.离弦之箭B.一日千里C.姗姗来迟D.风驰电掣12.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下面要求不恰当的是()A.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应沿所测长度放置,并必须从0 刻线量起B.看刻度尺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要正对刻线C.零刻度线未磨损的刻度尺读数时,根据所测长度末端靠近的刻度线来读取数据D.记录时,要记下测量的数字和单位13.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14.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s/t,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B.与所用的时间成反比;C.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与所用的时间成反比;D.与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无关。
15.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A、航模飞行器以11m/s 的速度飞行B、汽车以50km/h 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C、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s 跑完全程D、从30m 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用了2.5s班级姓名学号题号 123456789101112131415答 案二、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28 分)1. “采用最新技术制成的纳米机器人小得像跳蚤一样”、“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距我们约 4.3 光年”。
这里提到的“纳米”、“光年”都是 的单位。
你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 50 ,上体育课时你跑 100m 所需时间约为 16 (后两空均填上合适的物理量单位)。
2. 如图 6 所示,用 A 、B 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不正确(两空均选填“A ”或“B ”),木块的边长为cm 。
图 73. 百米赛跑过程中的某时刻甲、乙两运动员位置的示意图如图 7 所示。
(1) 两运动员中, (选填“甲”或“乙”)的速度较快,因为在相等的时间内该运动员运动的 较大; (2) 乙运动员的成绩是 10s ,则他的速度是m /s ,合 km/h 。
4. 一千多年前,唐朝的大诗人李白曾在芜湖感叹长江的壮美景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两岸青山相对出”和“孤帆一片日边来”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和。
5. 用“频闪摄影”可记录物体相隔同样时间的不同位置,如图 8 所示是甲、乙两个网球运动时的频闪照片。
由照片可知, 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球的速度越来越大(均选填“甲”或“乙”)。
甲乙图 8三、实验探究题(1 题 10 分,2 题 5 分,共 15 分) 1. 如图 9 所示,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 我们需要准备的测量工具是 (2) 你认为小车自由下滑时速度怎样变化? (3) 下表是重复三次实验获得的数据,请根据这些数据把表格填完整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1 S1=80cm t1=2.6S V1=28.85 cm/s2 S2=40cm t2=1.2S V2= cm/s3 S3=40cm t3= S V3= cm/s(4)根据你的计算结果,对小车运动正确的描述是2.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15m/s 速度匀速行驶,则20s 内汽车行驶的路程为m,请在图10 中画出汽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
图10 图11四、综合应用题( 1 题4 分,2 题8 分,共12 分)1.甲、乙两个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向西做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如图11 所示.以甲为参照物,乙向做直线运动,经过6s 甲乙两物体相距m.2.张先生驾车从广州到肇庆旅游,汽车以90Km/h 的平均速度行驶0.5h 到达三水,休息0.5h 后,再以80Km/h 的平均速度行驶1h 到达肇庆。
请求:(1)广州到三水,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Km?(2)广州到肇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班级姓名学号《运动的世界》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45 分)二、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28 分) 1.长度 cm s 2.A B 2.223. (1)乙 路程 (2)10 364. 船 太 阳5.甲 乙三、实验探究题(1 题 10 分,2 题 5 分,共 15 分)1.(1)刻度尺 秒表 (2)速度越来越快(可以有不同的猜想)(3)见下表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1 S 1=80cm t 1=2.6S V 1=28.85cm/s2 S 2=40cm t 2=1.2S V 2=_33.33_cm/s3 S 3=40cmt 3= 1.4 SV 3=28.57 cm/s(4)小车运动的速度越来越快 2.300四、综合应用题( 1 题 4 分,2 题 8 分,共 12 分) 1. 东 300题 号1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 案BA CBC A DCDABADDB( 1) 已知:v=90km/ h t =0. 5h求:S解:S=vt =90km/ h⨯0. 5h = 45km答:广州到三水,汽车行驶的路程是。
45km 2. (2)已知:S=45km + 80km / h ⨯1h = 125kmt = 0.5h + 0.5h +1h = 2h求:v解:v =s=125km= 62.5km / h t 2h答:广州到肇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62.5km / h“”“”At the end, Xiao Bian gives you a passage. Minand once said, "people who learn to learn are very happy people.". In every wonderful life, learning is an eternal theme. As a professional clerical and teaching position, I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continuous learning, "life is diligent, nothing can be gained", only continuous learning can achieve better self. Only by constantly learning and mastering the latest relevant knowledge, can employee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This document is also edited by my studio professionals, there may be errors in the document, if there are errors, please correct,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