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重点传染病防控知识
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

(讲话稿)一、传染病的概念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螺旋体、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真菌、寄生虫等)感染人体后所产生的传染性的疾病。
可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必须具有三个条件,它们相互联系,同时存在,被称为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一是传染源(指体内有病原体发育、繁殖并能排除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具体地说,就是传染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二是传播途径(指病原体经传染源排出,侵入另一易感机体所经过的途径,如经空气传播、经水传播、经食物传播、经接触传播、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经土壤传播、经医源性传播、经垂直传播);三是易感人群(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某人群的易感性取决于构成该人群每个个体的易感状态)。
二、常见的传染病呼吸系统传染病: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肺结核。
消化系统传染病: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伤寒和副伤寒,甲型肝炎,霍乱,手足口病。
接触性传染病: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简称红膜症),疥疮。
媒介传播传染病:乙型脑炎,疟疾,登革热。
国家重点防治的传染病:艾滋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俗称“非典”),甲型流感(H1N1、H7N9)。
三、防控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双手清洁、勤洗手,打喷嚏与咳嗽应用纸巾掩住口鼻、不随地吐痰,出现呼吸道传染性病例应及时隔离治疗、照顾或接触患者应佩戴口罩。
不吃不洁或半生食物,食用餐具要严格消毒,不喝生水,处理食物生熟分开,饭前便后要洗手。
患者用过的物品,须清洗并消毒,不共用毛巾及其他人物品,接触患者应戴上手套、勤洗换衣,不要多人同床居住,勤洗换被子、床单。
拒绝毒品、不要共用针管和针头,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流行时要减少公共集会及集体娱乐活动。
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
重点实现传染病防控的“一控三消”的目标。
“一控”既控制法定管理传染病发病率低于500/10万以下,但低于上年水平。
预防传染病安全教育

预防传染病安全教育第一篇:预防传染病安全教育一(2)班春季传染病防控知识一、基本知识1.水痘病人从出现皮疹前2日至出疹后6日具有传染性。
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躯干、头部较多,四肢处较少。
大部分情况下,病人症状都是轻微的,可不治而愈。
2.流行性腮腺炎病人在腮腺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
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发病1-2日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
3.流行性感冒流感病人为传染源,主要在人多拥挤的密闭环境中经空气或飞沫传播,亦可通过直接接触病人的分泌物而传播。
患病时出现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症状,还可出现肠胃不适。
4.麻疹麻疹病人为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病人的鼻咽喉分泌物传播。
患病初期出现咳嗽、流涕、发热、眼红及口腔内出现白点(柯氏白斑);3至7日后皮肤会出现斑丘疹,通常由面部扩散到全身,维持4至7日,亦可能长达3个星期,留下褐色斑痕或出现脱屑;病重者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脑部会受影响,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
5.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重症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
6.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染源主要是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家禽、野禽)以及鸟类。
主要经呼吸道感染,也可能会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粪便和受污染的水而感染,但是尚未发现人与人之间有效传播的证据。
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非常相似,主要表现为高热(大多持续38℃以上)、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
二、预防要点1.在人群聚集场所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绢或纸巾掩盖口鼻,不要随地吐痰,不要随意丢弃吐痰或揩鼻涕使用过的手纸。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预防措施:(一)接种流感疫苗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
(二)勤洗手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三)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
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麻疹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
凡是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接触后90%以上均会发病,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
主要症状:麻疹的潜伏期为10-11天,开始时症状像感冒,但同时出现眼红、眼皮发肿、流泪、怕光、打喷嚏、咳嗽等更严重的症状。
第4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2-3天内皮疹遍及全身,随后疹退,脱屑。
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婴幼儿,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
预防措施:(一)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接触是预防麻疹的关键。
(二)做好保健工作,按时接种麻疹疫苗,室内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三)自动免疫:易感者都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
我国目前定于8个月时初种,4岁、6岁时各加强一次。
——水痘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
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
虽然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冬季重点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

冬季重点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
冬季是一些传染病高发季节,因此进行冬季重点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应包含在培训内容中的重点知识:
1.流感预防:介绍流感的传播途径、症状和预防措施。
重点强调良好的个人卫
生习惯,如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肘臂遮挡口鼻等,还包括接种流感疫苗的重要性。
2.呼吸道感染的防控:涵盖常见呼吸道感染疾病,如感冒鼻病毒感染、咳嗽等。
介绍正确认识呼吸道疾病的症状和传播途径,提醒员工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并避免接触患者或病源。
同时,也应介绍呼吸道感染的早期识别和就医原则。
3.腹泻病预防:传授腹泻病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重点强调饮食安全和
卫生习惯,如生熟食品分开储存、生水煮沸消毒等,同时也加强员工对旅行期间或进餐时避免食用不洁食物的意识。
4.传染病的个人和环境防护:包括教育员工正确佩戴口罩、正确的手卫生方式、
避免接触患者体液等个人防护要点。
同时也强调了相关环境卫生管理,如定期清洁空气和物品表面、保持良好的通风等。
5.接种疫苗的重要性:提醒员工及时接种相关疫苗(如流感疫苗),以增强免
疫力并预防某些传染病的发生。
此外,培训中还可以介绍应急预案和报告机制,以及与公共卫生部门的合作交流机制,为出现疫情时能够及时应对和报告。
培训过程中可以使用案例分析、互动讨论、视频演示等多种形式,激发员工的参与和学习兴趣。
同时,要确保培训信息准确、易于理解,并提供相关宣传资料或手册,供员工参考和巩固学习内容。
重点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员工的健康意识和防控能力,以减少疾病传播风险,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工作安全。
校园传染病防控知识

校园传染病防控知识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人们对传染病的防控意识进一步提高。
在校园中,传染病的传播风险较高,因此学生们需要了解一些校园传染病的防控知识,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一、手卫生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措施之一。
学生们应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到公共设施、使用洗手间后,或是在打喷嚏、咳嗽后。
正确的洗手方法包括用流动的水和肥皂洗手,搓手至少20秒,包括手背、手掌、手指、指甲间隙等部位。
若没有洗手条件,可以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进行消毒。
二、呼吸道卫生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因此学生们需要注意呼吸道卫生。
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纸巾或弯曲的肘部遮住口鼻,避免直接用手遮挡。
使用完纸巾后,应立即将其丢弃,并进行手卫生。
同时,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也是重要的防控措施之一。
三、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在特殊情况下,如疫情暴发,学校可能会要求学生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佩戴口罩是有效的防护措施之一,但学生们需要正确使用口罩。
在佩戴口罩前,应先洗手。
佩戴时,将口罩覆盖住口鼻,并确保口罩与面部贴合紧密,避免触摸口罩。
使用过的口罩应当正确丢弃,不要随意丢弃或重复使用。
四、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传染病的基础。
学生们应养成勤洗手、勤晒被褥、勤通风的良好习惯。
饮食方面,要选择新鲜、熟食,避免生食。
此外,学生们还应避免接触病原体,如不随意触摸眼睛、口鼻等部位,尽量减少与他人的近距离接触。
五、定期体检和接种疫苗定期体检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疾病,及早进行治疗。
学生们应按时接种疫苗,以提高免疫力,预防某些传染病的发生。
同时,定期体检和接种疫苗也是学校入学的必备条件之一。
六、遵循学校防控措施学校通常会制定相应的传染病防控措施,学生们应积极遵循。
这些措施可能包括测量体温、佩戴个人防护用品、保持社交距离等。
学生们应配合学校的防控工作,共同保护好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七、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校园传染病防控知识的普及应通过健康教育来进行。
传染病防控知识

有什么传染病_传染病防控知识一、怎样预防传染病?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的流行即可终止。
二、预防传染病具体措施2.不到人口密集、人员混杂、空气污染的场所去;3.勤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包括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6.注意个人卫生,不随便吐痰,打喷嚏;8.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尽量不到传染病流行疫区;10.做好免疫预防接种是预防传染病发生的主要方法之一。
春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一、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特殊病原体引发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其主要特征是:有特异的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有一定潜伏期;有特殊临床表现,包括高热、肝脾肿大、毒血症、皮疹等。
二、传染病的预防和救治(一)传染病防治总则有效地抑制传染病的流行,关键在于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链: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为此,要做到:1、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注意个人卫生、食品卫生、环境卫生。
2、加强身体锻炼,提高免疫能力。
4、对传染病人要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二)各季节高发传染病防治方法:居室常通风;熏醋消毒素;被子勤晾晒;疫苗按时注;春季好郊游;莫去人密处。
夏季:夏季是肠道传染病高发期,主要包括: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病毒性肠炎、伤寒、病毒性肝炎等。
秋季:秋季位于夏、冬之间,因此,夏冬季节的传染病都可能在秋季发生。
此外,脊髓灰质炎也常在秋季发生。
冬季:受气候和人口流动(春运)等因素的影响,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的局部性大爆发。
冬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包括: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腮腺炎、流脑等,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防治方法:按时接种疫苗;注意增减衣服;加强体育锻炼。
传染病防控知识内容

传染病防控知识内容以下是 7 条传染病防控知识内容:1. 洗手可太重要啦!就像给我们的小手洗个干净的澡一样。
你想想,你的手每天摸这碰那的,多脏啊!要是不洗手,那些病菌不就跟着你到处跑啦。
比如你刚摸了公交扶手,又去拿东西吃,哎呀呀,病菌就跑进你肚子里啦!所以,一定要勤洗手,每次都要洗得干干净净的哦!2. 戴口罩也是必须的呀!它就像是一个小小的盾牌,帮我们挡住那些坏家伙。
你看,在人多的地方,大家都戴着口罩,就像一个个小卫士,保护着自己也保护着别人。
举个例子,你要是去医院,不戴口罩那不就危险啦,那些病菌可能就趁虚而入哦!所以,出门记得戴好口罩呀!3. 社交距离要保持住哦!这就好比给自己身边画了个保护圈。
你和别人靠得太近,病菌不就容易传播了嘛!比如说在排队的时候,和前面的人隔远一点,这样大家都安全。
可别小瞧这一点距离,它能起大作用呢!4. 家里要多通风呀!这不就像是给房子换换气嘛。
把那些憋在家里的脏空气都赶出去,让新鲜的空气跑进来。
你想想,要是天天闷着不通风,病菌不就在里面滋生啦!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爆发呢!赶紧把窗户打开吧!5. 加强锻炼也很关键呀!身体强壮了才能更好地抵抗病菌呢。
就跟车子要加油一样,我们的身体也需要动力呀!你看那些爱运动的人,是不是很少生病呀。
每天抽出点时间去跑跑步、做做操,多棒呀!6. 吃东西也要注意卫生呀!别乱吃不干净的东西,这就像是给身体选择好的燃料。
要是吃了脏东西,那还不得闹肚子生病呀。
比如路边摊那些看起来不干净的食物,千万别贪嘴哦,不然病菌可要来找你麻烦啦!7. 打疫苗可是超级重要的呢!这就像是给我们身体穿上一层铠甲。
疫苗可以预防好多传染病呢,你不去打,不就亏啦!想想看,那些打了疫苗的人,就没那么容易生病,多让人羡慕呀!所以,该打的疫苗一定要按时去打哦!总之,传染病防控可不能马虎呀,这些知识一定要牢记在心,保护好自己和身边的人!。
传染病防控基础知识

减少人员聚集,降低病毒传播风险 。
保护易感人群
接种疫苗
积极接种疫苗,提高自身 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增强免疫力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如合 理饮食、充足睡眠、适度 运动等,增强自身免疫力 。
避免接触传染源
尽量避免接触确诊患者和 疑似患者,减少感染风险 。
03
常见传染病防控措施
呼吸道传染病防控
静脉注射毒品等行为极易传播 血液疾病,应杜绝此类行为。
接种疫苗
部分血液传播疾病可通过接种 疫苗预防,如乙肝疫苗等。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对血液及性传播疾病 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04
疫苗接种与免疫规划
疫苗种类及作用机制
疫苗种类
包括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等 。
作用机制
通过模拟病原体进入人体,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 体和记忆细胞,从而预防相应传染病。
重点场所和特殊人群关注
重点场所关注
对农贸市场、商场超市、公共交通工具等人员密集场所加强监管和消毒工作,确保环境 安全。
特殊人群关注
对老年人、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加强关注和保护,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和医疗服务。 同时,对患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也要加强管理和照护,防止因感染传染病而加重病情。
THANKS
01
02
03
04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有助于降低病毒在空气中的
浓度。
佩戴口罩
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佩 戴口罩可以有效减少病毒传播
。
保持个人卫生
勤洗手、不随地吐痰、避免用 手触摸口鼻眼等部位。
接种疫苗
及时接种针对呼吸道传染病的 疫苗,提高自身免疫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疟疾
由按蚊传播感染疟原虫而引起的一种 寄生虫病。一般有间歇性发冷、发热、 出汗的临床表现,有时还会引起脾肿 大和贫血。重症疟疾患者可引起脑、 肝、肾等脏器损害,并可引起循环系 统、呼吸系统、甚至多系统功能衰竭。
-----精品文档------
传染源: 疟疾现症患者或无症状带虫者,其血 液中具有配子体者便成为传染源。
五、伤寒副伤寒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临床特征为持续发热、相对缓脉、神经系 统中毒症状与消化道症状、玫瑰疹、肝脾 肿大与白细胞减少等,终年均可发病,但 以夏秋季为多,病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副伤寒包括副伤寒甲、副伤寒乙和副伤寒 丙三种,分别由副伤寒甲、副伤寒乙和副 伤寒丙型沙门菌引起。
保护易感人群: 主要通过疫苗的预防注射提高人 群特异免疫力。
-----精品文档------
四、肺结核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 传染病。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 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 核病。结核病又称为痨病和“白色瘟 疫”,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自有人 类以来就有结核病。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切断传播途径:
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性措施。深入开展 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做好卫生宣传 工作,搞好“三管一灭”(粪便管理、 水源管理、饮食卫生管理和消灭苍 蝇)。养成良好卫生饮食习惯,坚持 饭前、便后洗手,不饮生水,不吃不 洁食物等。
-----精品文档------
提高人群免疫力: 易感人群可采取预防接种伤寒菌苗。
-----精品文档------
传染源:
带狂犬病毒的动物是本病的主要传染 源,家畜中以犬为主,其次是猫、猪 和牛马等;野生动物如蝙蝠、狼、狐 狸等。我国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 犬。一些貌似健康的犬唾液中可带有 病毒、带毒率可达 22.4% ,也能传 播狂犬病。
-----精品文档------
传播途径: 病毒主要通过咬伤传播,也可由带病 毒犬的唾液,经各种伤口侵入,少数 可在宰杀病犬、剥皮、切割等过程中 被感染,蝙蝠群居洞穴中的含病毒气 溶脑也可以呼吸道传播。
-----精品文档------
如何预防
麻疹疫苗的预防接种是预防和控制麻疹传 播的有效手段,经多年的使用实践证实, 我国麻疹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均较好。 目前,我国针对儿童的麻疹疫苗免疫程序 为接种两针次麻疹成分疫苗,初种年龄为 8月龄,复种为18~24月龄,每次接种剂 量0.5ml,使用的疫苗种类有麻疹-风疹联 合疫苗、麻疹-腮腺炎联合疫苗、麻疹-风 疹-腮腺炎联合疫苗、麻疹疫苗。
-----精品文档------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精品文档------
三、乙脑
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 是由 乙脑病毒引起、由蚊虫传播的一种急 性传染病。乙脑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高, 是威胁人群特别是儿童健康的主要传 染病之一。
临床上急起发病,有高热、意识障碍、 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等, 重型患者病后往往留有后遗症.属于 血液传染病。
-----精品文档------
二、狂犬病
狂犬病又名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所 致,以侵犯中枢神精经系统为主的急 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人狂犬病通常由 病兽以口咬伤方式传给人。临床表现 为特有的恐水、恐声、怕风、恐惧不 安,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病死 率 100% ,潜伏期长短不一, 5 日 至 19 年或更长,一般 1-3 个月。
-----精品文档------
麻疹是传染性最强的传染病之一,出疹前后5天 内可具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染性,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 播,日常生活中的密切接触亦可以传播本病。人 类对麻疹病毒普遍易感,在实施麻疹疫苗接种前, 几乎每个儿童难以幸免麻疹病毒的感染,每隔两 年就会发生一次麻疹流行,是导致儿童死亡的主 要疾病。1965年,我国开始广泛使用疫苗,麻疹 流行强度大为减弱,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大幅度下 降。尤其在实施计划免疫后,发病率的下降更为 明显。20世纪90年代以来,与计划免疫前的 1978年相比,发病率与死亡率降低了95%以上。
-----精品文档------
如何预防
控制传染源: 包括隔离病人至体温正常,但传 染源是易感家畜,尤为幼猪,要 搞好饲养场所的环境卫生,人畜 分开。
-----精品文档------
切断传播途径: 主要采取防蚊、灭蚊措施,包括 灭越冬蚊和早春蚊,消毒蚊虫孳 生地,防蚊用蚊帐,驱虫剂等。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如何预防
控制传染源: 隔离治疗患者至体温正常后 15 天,或每 隔 5 天作粪便培养 1 次,连续 2 次阴性, 患者的大小便、便器、食具、衣服、生活 用品等均须消毒处理。饮食从业人员定期 检查,及时发现带菌者。带菌者应调离饮 食服务业工作。慢性带菌者要进行治疗、 监督和管理。接触者要预防服用氟哌酸或 复方新诺明,并进行医学观察。
-----精品文档------
传播媒介: 全球400多种按蚊中,有67种可自然 感染疟原虫,而在疟疾传播中起重要 作用的只有27种。我国有按蚊50多 种。
-----精品文档------
人群易感性: 免疫力是因素之一,无免疫力或免疫 力低的人群易感性较高,新迁入疟疾 流行区的缺乏免疫力的人群比较容易 发生疟疾暴发性流行。
七个重点传染病防控知识
XX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XXXXX
2011年11月24日
-----精品文档------
七个重点传染病
麻疹 狂犬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 肺结核 伤寒副伤寒 疟疾 甲肝
-----精品文档------
一、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出 疹性疾病,发病早期症状有发热、结膜 炎、流涕、咳嗽等,第3~7天开始红 色斑疹,首先见于面部,而后遍及全身, 持续4~7天,皮疹消退后有时有糠皮 样脱屑。婴儿和成人发病比儿童严重, 常见并发症包括中耳炎、肺炎、喉气管 支气管炎、腹泻和脑炎等,特别当伴有 营养不良时,常常引起并发症死亡。
-----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