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P附录:无菌试题
GMP(无菌药品和原料药附录)试题

GMP(无菌药品和原料药附录)试题最新版GMP(无菌药品和原料药附录)试题12-29 阅读次数 7142010版GMP(无菌药品和原料药附录)试题一、选择题(50题)1.以下操作必须在洁净区内分区域进行的是(D )A、产品灌装B、产品配制C、物料准备D、A、B和C2.生产操作全部结束、操作人员撤出生产现场并经(C )分钟自净后,洁净区的悬浮粒子应当达到“静态”标准。
A、30分钟B、10~25分钟C、15~20D、25~303.洁净度为B级别动态沉降菌(?90mm)测定结果应符合(C ).A、5 cfu/碟B、5 cfu/小时C、5 cfu/4小时D、10 cfu4.洁净度为A级别动态沉降菌(?90mm)测定结果应符合(B ).A、?1 cfuB、?1 cfu/4小时C、5 cfu/4小时D、10 cfu/小时5.洁净度为C级别动态沉降菌(?90mm)测定结果应符合(C )cfu/4小时A、50 cfu/碟B、25 cfu/4小时C、50 cfu/4小时D、100 cfu6.洁净度为B级别动态监测操作人员手套表面微生物结果应符合(B )cfu/手套A、1B、5C、10D、257.洁净度为A级别动态监测操作人员手套表面微生物结果应符合(C )cfu/手套A、1B、5C、<1D、<58.洁净度为B级别动态监测设备表面菌微生物结果应符合(B )cfu/碟A、1B、5C、<1D、<59.洁净度为A级别动态监测设备表面菌微生物结果应符合(C )cfu/碟A、1B、5C、<1D、<510.无菌生产的隔离操作器所处的环境至少应为(D )级洁净区。
A、A级B、B级C、C级D、D级11.最终灭菌产品可以在D进行生产操作的是(C )A、产品灌装B、产品配制C、产品轧盖D、产品过滤12.非最终灭菌产品处于未完全密封状态的分装、压塞可以(D )级别进行操作。
A、B级B、C级C、D级D、B级背景下的A级13.非最终灭菌产品使用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器具灭菌后的装配可以(D)级别进行操作。
无菌试题及答案

无菌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项不是无菌操作的基本要求?A. 操作前进行手消毒B. 操作时戴手套C. 操作时穿无菌衣D. 操作时不戴口罩2. 无菌物品的保存期限一般为多久?A. 1天B. 3天C. 7天D. 14天3. 无菌操作时,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 使用无菌物品前检查包装是否完好B. 操作过程中避免接触无菌区域C. 操作过程中频繁开关无菌区域D. 操作过程中保持无菌物品干燥4. 在无菌操作中,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无菌物品可以随意放置B. 无菌物品可以暴露在空气中C. 无菌物品应存放在无菌柜中D. 无菌物品可以用手直接接触5. 无菌操作中,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操作者可以随意进出无菌区域B. 操作者可以不戴帽子C. 操作者可以不戴手套D. 操作者应穿戴无菌衣帽和手套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无菌操作中,______是防止微生物污染的关键。
2. 在无菌操作过程中,应避免______,以减少污染的风险。
3. 无菌物品的包装应______,以确保无菌状态。
4. 无菌操作时,操作者应______,以减少污染的可能性。
5. 无菌操作区域应保持______,以维持无菌环境。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无菌操作的基本原则。
答:无菌操作的基本原则包括使用无菌物品、穿戴无菌衣帽和手套、操作过程中避免接触无菌区域、操作区域应保持清洁等。
2. 在无菌操作中,如果发现无菌物品包装破损,应如何处理?答:如果发现无菌物品包装破损,应立即停止使用该物品,并按照规定程序处理,如丢弃或进行消毒处理。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论述无菌操作在医疗操作中的重要性。
答:无菌操作在医疗操作中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防止微生物污染,降低感染风险,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无菌操作要求操作者严格遵守无菌原则,确保手术器械、药品、敷料等物品的无菌状态,从而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的可能性。
GMP(无菌药品和原料药附录)试题

最新版GMP(无菌药品和原料药附录)试题12-29 阅读次数 7142010版GMP(无菌药品和原料药附录)试题一、选择题(50题)1.以下操作必须在洁净区内分区域进行的是(D )A、产品灌装B、产品配制C、物料准备D、A、B和C2.生产操作全部结束、操作人员撤出生产现场并经(C )分钟自净后,洁净区的悬浮粒子应当达到“静态”标准。
A、30分钟B、10~25分钟C、15~20D、25~303.洁净度为B级别动态沉降菌(?90mm)测定结果应符合(C ).A、5 cfu/碟B、5 cfu/小时C、5 cfu/4小时D、10 cfu4.洁净度为A级别动态沉降菌(?90mm)测定结果应符合(B ).A、?1 cfuB、?1 cfu/4小时C、5 cfu/4小时D、10 cfu/小时5.洁净度为C级别动态沉降菌(?90mm)测定结果应符合(C )cfu/4小时A、50 cfu/碟B、25 cfu/4小时C、50 cfu/4小时D、100 cfu6.洁净度为B级别动态监测操作人员手套表面微生物结果应符合(B )cfu/手套A、1B、5C、10D、257.洁净度为A级别动态监测操作人员手套表面微生物结果应符合(C )cfu/手套A、1B、5C、<1D、<58.洁净度为B级别动态监测设备表面菌微生物结果应符合(B )cfu/碟A、1B、5C、<1D、<59.洁净度为A级别动态监测设备表面菌微生物结果应符合(C )cfu/碟A、1B、5C、<1D、<510.无菌生产的隔离操作器所处的环境至少应为(D )级洁净区。
A、A级B、B级C、C级D、D级11.最终灭菌产品可以在D进行生产操作的是(C )A、产品灌装B、产品配制C、产品轧盖D、产品过滤12.非最终灭菌产品处于未完全密封状态的分装、压塞可以(D )级别进行操作。
A、B级B、C级C、D级D、B级背景下的A级13.非最终灭菌产品使用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器具灭菌后的装配可以(D)级别进行操作。
GMP题库-附录

9
附录1《无菌药品》第三章
9.5
(单选)为确认A级洁净区的级别,每个采样点的采样量不得少于( )。
A.28.3L
B.50L
C.0.5立方米
D.1立方米
D
10
附录1《无菌药品》第三章
10.1
(单选)在A级洁净区和B级洁净区,连续或有规律地出现少量( )的悬浮粒子时,应当进行调查。
A.≥0.5μm
B.≥5.0μm
ABC
9
D.资料
ABC
5
附录1《无菌药品》第三章
8
(多选)洁净区的设计必须符合相应的洁净度要求,包括达到( )的标准。
A.静态
B.动态
C.A级
D.B级
AB
6
附录1《无菌药品》第三章
9
(多选)无菌药品生产所需的洁净区可分为几个洁净级别?( )
A.A级:高风险操作区
B.B级:指无菌配制和灌装等高风险操作A级洁净区所处的背景区域
D.无菌制剂
A
2
附录1《无菌药品》第二章
3
(单选)无菌药品的生产须满足其质量和预定用途的要求,应当最大限度降低( )的污染。
A.微生物
B.各种微粒
C.热原
D.以上都是
D
3
附录1《无菌药品》第二章
4
(单选)无菌药品按生产工艺可分为( )类。
A.一
B.两
C.三
D.四
B
4
附录1《无菌药品》第二章
5
(单选)无菌药品生产的人员、设备和物料应通过气锁间进入洁净区,采用机械连续传输物料的,应当用( )保护并监测压差。
C.C级:指无菌药品生产过程中重要程度较低操作步骤的洁净区
GMP附录《无菌药品》试卷测试题库含答案

GMP附录《无菌药品》试卷测试题库含答案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 30分):1.无菌药品是指法定药品标准中列有检查项目的制剂和原料药,包括无菌制剂和无菌原料药。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无菌)2.无菌药品的生产须满足其质量和预定用途的要求,应当最大限度降低、和的污染。
生产人员的、及其是达到上述目标的关键因素。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微生物、各种微粒、热原、技能、所接受的培训、工作态度)3.无菌药品按生产工艺可分为两类,采用最终灭菌工艺的为最终灭菌产品;部分或全部工序采用无菌生产工艺的为。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非最终灭菌产品)4.无菌药品生产所需的洁净区可分为以下4个级别: 。
[填空题]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A级、B级、C级、D级)5.进入无菌生产区的生产用气体(如压缩空气、氮气,但不包括可燃性气体)均应经过,应当定期检查除菌过滤器和呼吸过滤器的完整性。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除菌过滤)6.无菌生产工艺的验证应当包括试验。
此试验的首次验证,每班次应当连续进行3次合格试验。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培养基模拟灌装)7.应当按照操作规程和,尽可能减少对洁净区的污染或将污染物带入洁净区。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更衣、洗手)8.应当通过验证确认灭菌设备腔室内待灭菌产品和物品的。
[填空题]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装载方式)10.无菌药品包装容器的密封性应当经过验证,避免产品遭受污染。
GMP附录1无菌药品试题.doc

GMP附录1无菌药品试题姓名:分数: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4分):1.无菌药品是指法定药品标准中列冇_____ 检查项目的制剂和原料药,包括无菌制剂和无菌原料药。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菌药品的生产须满足其和的要求,应当最大限度降低微生物、各种微粒和热原的污染。
生产人员的_______ 、_________ 及其 _______ 是达到上述目标的关键因素,无菌药品的生产必须严格按照精心设计并经验证的方法及规程进行,产品的无菌或其它质量特性绝不能只依赖于任何形式的最终处理或______________ (包括无菌检査)。
3.无菌药品按生产工艺可分为两类:采用最终灭菌工艺的为最终灭菌产品;部分或全部工序采用无菌生产工艺的为________________ 0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菌药品生产所需的洁浄区可分为以下4个级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 、 ____ 。
5.用于生产非最终灭菌产品的吹灌封设备自身应装有_级空气风淋装罝,人员着装应当符合A/B 级洁净区的式样,该设备至少应当安装在C级洁浄区环境中。
6.无菌生产的A/B级洁净区内禁止设置______ 和_______ 。
7.进入无菌生产区的生产用气体(如压缩空气、氮气,但不包括可燃性气体)均应经过________ ,应当定期检查除菌过滤器和呼吸过滤器的完整性。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菌生产工艺的验证应当包括试验。
此试验的首次验证,每班次应当连续进行____ 次合格试验。
9.无菌药品配制、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器具等最终清洗、A/B级洁净区内消毒剂和清洁剂配制的用水应当符合_____________ 的质量标准。
2019年版GMP知识竞赛题库IV无菌药品附录供学习精品文档17页

无菌药品附录竞赛题库第一章范围一、填空题:1.无菌药品附录适用于无菌制剂生产()以及无菌原料药的()和()生产过程。
答案:全过程、灭菌、无菌二、名词解释:1.无菌药品答案:无菌药品是指法定药品标准中列有无菌检查项目的制剂和原料药,包括无菌制剂和无菌原料药。
第二章原则一、填空题:1. 无菌药品按生产工艺可分为两类:采用最终灭菌工艺的为();部分或全部工序采用无菌生产工艺的为()。
答案:最终灭菌产品、非最终灭菌产品2. 无菌药品生产的人员、设备和物料应通过气锁间进入洁净区,采用机械连续传输物料的,应当用()保护并监测()。
答案:正压气流、压差第三章洁净度级别及监测一、填空题:1. 洁净区的设计必须符合相应的洁净度要求,包括达到“()”和“()”的标准。
答案:静态、动态2. 无菌药品生产所需的洁净区可分为()、()、()、()四个级别。
答案:A、B、C、D3. 在确认级别时,应当使用采样管较短的便携式尘埃粒子计数器,避免≥5.0μm 悬浮粒子在远程采样系统的长采样管中沉降。
在单向流系统中,应当采用()的取样头。
答案:等动力学4.动态测试可在常规操作、培养基模拟灌装过程中进行,证明达到动态的洁净度级别,但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要求在“()”下进行动态测试。
答案:最差状况二、名词解释1. B级:指无菌配制和灌装等高风险操作A级洁净区所处的背景区域。
三、问答题:(一)、应当按什么要求对洁净区的悬浮粒子进行动态监测:1.根据洁净度级别和空气净化系统确认的结果及风险评估,确定取样点的位置并进行日常动态监控。
2.在关键操作的全过程中,包括设备组装操作,应当对A级洁净区进行悬浮粒子监测。
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如活生物、放射危害)可能损坏尘埃粒子计数器时,应当在设备调试操作和模拟操作期间进行测试。
A级洁净区监测的频率及取样量,应能及时发现所有人为干预、偶发事件及任何系统的损坏。
灌装或分装时,由于产品本身产生粒子或液滴,允许灌装点≥5.0μm的悬浮粒子出现不符合标准的情况。
GM附录无菌试题

G M P 附录:无菌药品一、选择题1. 无菌药品的生产须满足其质量和预定用途的要求,应当最大限度降低微生物、各种微粒和热原的污染。
(D)A. 微生物B.微粒C.热原D.以上所有2. 用于生产最终灭菌产品的吹灌封设备至少应当安装在(D)级洁净区环境中A . A级B.B 级C.C 级D.D级3. 安瓿清洗循环水经(D )卩m的微孔滤器过滤4. 单向流系统在其工作区域必须均匀送风,风速为(B )A. 0.34-0.56m/sB.0.36-0.54m/sC.0.36-0.56m/sD.0.34-0.54m/s5. 无菌生产工艺的验证应当包括试验。
(D)A. 最差状况B. 最大批量C. 最小批量D. 培养基模拟灌装6. 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的首次验证,每班次应当连续进行次合格试验。
(A)A. 3B. 4C. 5D. 68、大(小)容量注射剂批次划分的原则(D)A. 一批无菌原料药在同一连续生产周期内生产的均质产品为一批B. 同一批配制的药液使用同一台冻干设备在同一生产周期内生产的均质产品为一批C. 同一配制罐最终一次配制所生产的均质产品为一批D. 同一配液罐最终一次配制的药液所生产的均质产品为一批9. 非最终灭菌产品过滤除菌操作,使用同一规格和型号的除菌过滤器其使用时限应当经过验证,一般不得超过 _____ 工作日。
(A)A. 1B. 2C. 3D. 4二、多选题1、哪些区域环境级别应达到A级,应当用单向流操作台(罩)维持该区的环境状态。
(ABCDA. 灌装区B. 放置胶塞桶C. 与无菌制剂直接接触的敞口包装容器的区域D. 无菌装配或连接操作的区域2. 悬浮粒子的监测系统应当考虑 _和_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AB)A. 采样管的长度B. 弯管的半径C. 采样地点D. 采样时间3. A/B级洁净区人员卫生要求(ABCDA. 应当用头罩将所有头发以及胡须等相关部位全部遮盖,头罩应当塞进衣领内B. 应当戴口罩以防散发飞沫,必要时戴防护目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MP寸录:无菌药品选择题1.无菌药品的生产须满足其质量和预定用途的要求,应当最大限度降低微生物、各种微粒和热原的污染。
(D)A .微生物 B.微粒C.热原D.以上所有2.用于生产最终灭菌产品的吹灌封设备至少应当安装在(D)级洁净区环境中A. A级B.B级C.C级D.D级3.安瓿清洗循环水经(D )卩m的微孔滤器过滤A. 1.0B.10C.0.45D.0.224.单向流系统在其工作区域必须均匀送风,风速为( B )A.0.34-0.56m/sB.0.36-0.54m/sC.0.36-0.56m/sD.0.34-0.54m/s5.无菌生产工艺的验证应当包括试验。
(D)A.最差状况B .最大批量C.最小批量D.培养基模拟灌装6.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的首次验证,每班次应当连续进行次合格试验。
(A)A.3B. 4C. 5D.68、大(小)容量注射剂批次划分的原则(D)A. 一批无菌原料药在同一连续生产周期内生产的均质产品为一批B .同一批配制的药液使用同一台冻干设备在同一生产周期内生产的均质产品为一批C.同一配制罐最终一次配制所生产的均质产品为一批D.同一配液罐最终一次配制的药液所生产的均质产品为一批9.非最终灭菌产品过滤除菌操作,使用同一规格和型号的除菌过滤器其使用时限应当经过验证,一般不得超过______ 工作日。
(A)A.1B. 2C. 3D.4二、多选题1、哪些区域环境级别应达到A级,应当用单向流操作台(罩)维持该区的环境状态。
(ABCD )A.灌装区B.放置胶塞桶C.与无菌制剂直接接触的敞口包装容器的区域D.无菌装配或连接操作的区域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悬浮粒子的监测系统应当考虑 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ABA采样管的长度B .弯管的半径C.采样地点D.米样时间3.A/B级洁净区人员卫生要求(ABCDA.应当用头罩将所有头发以及胡须等相关部位全部遮盖,头罩应当塞进衣领内。
B.应当戴口罩以防散发飞沫,必要时戴防护目镜。
C .应当戴经灭菌且无颗粒物(如滑石粉)散发的橡胶或塑料手套,穿经灭菌或消毒的脚套,裤腿应当塞进脚套内,袖口应当塞进手套内。
D .工作服应为灭菌的连体工作服,不脱落纤维或微粒,并能滞留身体散发的微粒。
4.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的目标是零污染,应当遵循什么要求:(ABCDA.灌装数量少于5000支时,不得检出污染品。
B.灌装数量在5000至10000支时:1.有1支污染,需调查,可考虑重复试验;2.有2支污染,需调查后,进行再验证C .灌装数量超过10000支时:1.有1支污染,需调查;2.有2支污染,需调查后,进行再验证。
D.发生任何微生物污染时,均应当进行调查。
5•无菌产品生产应当尽可能缩短包装材料、容器和设备哪些处理环节的间隔时间?(ABCDA.清洗B .干燥C .灭菌D.灭菌后至使用6.无菌检查样品的取样至少应当符合以下要求:(ABCDA.无菌灌装产品的样品必须包括最初、最终灌装的产品B .无菌灌装产品灌装过程中发生较大偏差后的产品。
C .最终灭菌产品应当从可能的灭菌冷点处取样。
D .同一批产品经多个灭菌设备或同一灭菌设备分次灭菌的,样品应当从各个/次灭菌设备中抽取。
三、判断题1.无菌药品按生产工艺可分为两类:采用最终灭菌工艺的为最终灭菌产品;部分或全部工序采用无菌生产工艺的为非最终灭菌产品。
(“)2.可最终灭菌的产品不得以过滤除菌工艺替代最终灭菌工艺。
(“)3.日常监测的采样量可与洁净度级别和空气净化系统确认时的空气采样量不同。
(“)4.无菌制剂洁净区内的人数应当严加控制,检查和监督应当尽可能在无菌生产的洁净区内进行。
(X )5.B级区指无菌配制和灌装等高风险操作A级洁净区所处的背景区域。
W )6.生产操作全部结束、操作人员撤出生产现场并经15〜20分钟(指导值)自净后,洁净区的悬浮粒子应当达到表中的“动态”标准。
X )7.应当按照质量风险管理的原则对C级洁净区和D级洁净区(必要时)进行静态监测。
(X )8.应当对微生物进行动态监测,评估无菌生产的微生物状况。
监测方法有沉降菌法、定量空气浮游菌采样法和表面取样法(如棉签擦拭法和接触碟法)等。
(“)9.成品批记录的审核不包括环境监测的结果。
(X )10.C级洁净区着装要求为:应当将头发、胡须等相关部位遮盖。
应当穿合适的工作服和鞋子或鞋套。
应当采取适当措施,以避免带入洁净区外的污染物。
(X )11.A/B级洁净区内水池或地漏应当有适当的设计、布局和维护,并安装易于清洁且带有空气阻断功能的装置以防倒灌。
(X)12.气锁间两侧的门可以同时打开,以方便物料的传递。
(X )13.过滤器应当尽可能不脱落纤维。
可以使用含石棉的过滤器。
(X )14.进入无菌生产区的生产用气体无需经过除菌过滤。
(X)15.应当按照操作规程对洁净区进行清洁和消毒。
可用紫外线消毒替代化学消毒。
(X)16.A/B级洁净区内消毒剂和清洁剂配制的用水应当符合纯化水的质量标准。
(X )17.当无菌生产正在进行时,应当减少人员走动。
(“)18.无菌药品应当尽可能米用加热方式进行最终灭菌,最终灭菌产品中的微生物存活概率(即无菌保证水平,SAL )不得高于10-6。
(V)19.采用湿热灭菌方法进行最终灭菌的,通常标准灭菌时间F o值应当大于8分钟。
(V )20.流通蒸汽处理属于最终灭菌。
(X )21.任何灭菌工艺在投入使用前,必须采用物理检测手段和生物指示齐腹验证其对产品或物品的适用性及所有部位达到了灭菌效果。
(V )22.可使用化学或生物指示剂监控灭菌工艺,替代物理测试。
(X )23.应当监测每种装载方式所需升温时间,且从灭菌设备启动后开始计算灭菌时间。
(X)24.湿热灭菌工艺监测的参数应当包括灭菌时间、温度或压力。
(V )25.可最终灭菌的产品可以通过过滤除菌工艺替代最终灭菌工艺。
(X )26.应当米取措施降低过滤除菌的风险。
宜安装第二只已灭菌的除菌过滤器再次过滤药液,最终的除菌过滤滤器应当尽可能远离灌装点。
(X)27.除菌过滤器使用后,必须采用适当的方法立即对其完整性进行检查并记录。
(V )28.最终灭菌产品应当避免从可能的灭菌冷点处取样。
(X )29.同一批产品经多个灭菌设备或同一灭菌设备分次灭菌的,样品应当从各个/次灭菌设备中抽取。
(V)30.单向流指空气朝着同一个方向,以稳定均匀的方式和足够的速率流动。
(V )31.动态指所有生产设备均已安装就绪,但没有生产活动且无操作人员在场的状态。
(V )32.车间生产所需色水为红色和蓝色两种,红色使用苋菜红食用色素配制,蓝色为亚甲基蓝溶液,前者用于无色安瓿检漏,后者用于棕色安瓿检漏。
(V )33.F H值指产品在灭菌过程中获得的与标准参照条件(121C )相同灭菌效果的曝热时间。
(X )34.隧道式灭菌烘箱和水浴式灭菌柜原理是干热灭菌。
(X35.应当根据产品特性、工艺和设备等因素,确定无菌药品生产用洁净区的级别。
每一步生产操作的环境都应当达到适当的静态洁净度标准。
(X )36.B级洁净区的设计应当能够使管理或监控人员从外部观察到内部的操作。
(V )37.除传送带本身能连续灭菌(如隧道式灭菌设备)外,传送带不得在A/B级洁净区与低级别洁净区之间穿越。
(V)38.应当尽可能减少物料的微生物污染程度。
必要时,物料的质量标准中应当包括微生物限度、细菌内毒素或热原检查项目。
(V )39.在A级洁净区和B级洁净区,连续或有规律地出现少量》5.0 口的悬浮粒子时,可以不用调查。
(X )40.应当根据产品及操作的性质制定温度、相对湿度等参数,这些参数不应对规定的洁净度造成不良影响。
(V)41.个人外衣不得带入通向B级或C级洁净区的更衣室。
(“)42.无菌药品生产的洁净区空气净化系统应当保持连续运行,维持相应的洁净度级别。
因故停机再次开启空气净化系统,应当进行必要的测试以确认仍能达到规定的洁净度级别要求。
(V )43.进入无菌生产区的生产用气体(如压缩空气、氮气,但不包括可燃性气体)均应经过除菌过滤,应当定期检查除菌过滤器和呼吸过滤器的完整性。
(V )44.培养基灌装容器的数量应当足以保证评价的有效性。
批量较小的产品,培养基灌装的数量应当至少等于产品的批量。
(V )45.无菌产品生产洁净区内应当避免使用易脱落纤维的容器和物料;在无菌生产的过程中,不得使用此类容器和物料。
(V )。